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by羽春
羽春  发于:2025年02月09日

关灯
护眼

说早了,谢岩脑子转的快,他想到反驳的话,谁说都不好使了。
陆柳又是高兴又是叹气。高兴哥哥被在意着,叹气则是:“跟个聪明人过日子,也是难。”
陆杨笑了声,“谁说不是?他还犟得很,自有道理。现在跟着他师父学本事,一天比一天霸道,看起来有个一家之主的样子了。我看他好像是一夜之间长大了,等他笑一笑,说他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我又觉着他还没长大。”
陆柳不懂,“你们是夫夫俩,又不是爹跟儿子,你看他长大没有做什么?他就比我们小两个月,哪至于?”
陆杨想了想,说:“他心小,经事少。我怀孩子这阵,思虑很多,也想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事。你还记得小时候的事吗?小时候见识小,懂得少,大人说的话,我们都不能完全理解,家里突然有了变故,小小一个孩子,待在家里算什么?大人叫叫嚷嚷,他一句都听不懂。他不是小孩子,但在我看来,那时候他跟小孩子没区别。都是莫名其妙要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处理他完全不懂的事情。所有人不给他成长机会,也没人细细慢慢讲给他听,那些人发出的只有一个声音,要他还钱。我总觉着心疼。”
陆柳把他的手炉拿过来,到铜炉边换了几块碳,换上新套子,又到炕边,塞他手上抱着。
他坐了会儿,说:“我知道,我也是。很多人说话我都听不懂,很多事情我嫁人以后才慢慢懂的,来府城以后,我还继续懂了一些事情。你不要想这些不开心的事,哥夫每天都在家里,你们每天都能见到,他的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你看看赵婶子,一天天笑眯眯的,她说起家里,满嘴都是你和哥夫。
“从前没人教他,他吃足了苦头,才知道你的好。你心疼他,他也会心疼你。你以前也吃了很多苦,他都知道的。现在他有了成长,在外做事说话像个样子了,就能护着你了。我看他不是追求名利的人,他这样奔着前程,也是心里有你。
“你怀一个,肚子里就有两颗心,怀两个,肚子里就有三颗心。这样想来,心情会变是正常的。你想了不开心的事,也要想想开心的事,哪能让没出生的小娃娃随便拿捏你?”
陆杨笑眯眯听着,越听心里越是暖,也很欣慰。
他家柳哥儿好本事,说话一套套的。
“你口才越来越好了。”陆杨说。
陆柳坐到他身边,跟他挨着靠着。
“我在山寨的时候,经常跟安哥哥和酒哥儿说话,他们怕我也怕,互相安慰着,就过来了。”
陆杨让他一起暖手,笑道:“真好,我家柳哥儿是过来人,可以教教我。”
陆柳再跟他说说年货的事。他们没提别离,心中却都有个默契。来年谢岩没取中便罢了,若是取中,就要分开了。
陆柳犹豫了很久,没在单子上列出分量。只写上要买什么。
他把单子递出去,心有感触,“哥哥,以前在县里,你照顾我们多,事事都想着我,总想拉拔我,我也帮不上你什么忙。今年我觉着很满足,我们住在一起,平常说说话、聊聊天,你教我一些事情,我也能做一些事情。我觉着这样好,我不想一直当被照顾的人。”
陆杨看他才是瞎想,“我疼你你不开心?”
陆柳没有,“我只是想变得有用。”
陆杨看完年货单子,原样递回去,没有什么要添置的,“你家办多少,我这儿就办多少。”
他不照着离别的月份来筹备,他要正常过年。
陆杨问他:“最近是不是很累?怎么又想有用没用的事?”
陆柳说:“我是跟你说心里话,我想变得有用,这是我的追求。我也知道有很多人爱我,不会计较我的用处大小。”
陆杨放心了些。兄弟俩坐屋里,炕上暖着,铜盆烧着,屋里暖烘烘的,他们说话变得缓慢又温柔。
陆杨跟陆柳说:“你比我贴心,会说甜话,夫夫之间的事我都不用多教你,你跟黎峰两个人很好。但我有件事想跟你说,你早做打算。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生活。你家黎峰是个顾家的好汉,他能为家里放弃一些事情,为了讨生活,他可以做这个,也可以做那个。但大山里养出的心,不适合长期待在这样拥挤的城区。
“今年我去陪考,你哥夫出考场的时候,哭得稀里哗啦的。考场太闷太挤了,他那样喜静的性子都憋得要发疯了。这也是我一直忽略的事情,觉着大家都有好日子过,能吃香喝辣住大房子,能供养孩子读书上学,能留些银钱买良田、置办家业,怎么看都是一件好事。但人还需要一些别的东西来滋养。你们要长期留在府城,置办家产的时候,要仔细斟酌。挣到了银子,也要适当休息。不要逼太紧。”
陆柳认真听着,连连点头。
他前阵子就想到了,主动提出让黎峰回一趟山寨。
黎峰上次回来,跟他说在山里待了几天。
陆柳垂眸想想,一时想不出来法子。
今天他拿着年货单先回去。差不多到晚饭时辰了,他该收拾晚饭了。
到这个时辰,家人陆续回来。黎飞离得近,最先到家。这孩子勤快,也听话,每天到家都要带两个小宝玩一玩。在学走路的孩子,很喜欢他这个大哥哥。
等黎峰到家,他们又一起遛马遛狗,在巷子里走来走去,也让小马跑一跑。
他跟黎峰两个配合着,一个扶着小宝贝,一个牵着马,带他们骑马玩。几条狗在旁边小跑追着。
陆柳收拾完饭菜,出来招呼他们吃饭,看见这一幕,心上有灵光闪过。
是了,他们需要一个更加宽阔的地方。
宅子买不起,良田太浪费,要么买些旱地、下等田。这种田地种着累,产粮低,拿来跑马不心疼。
以后再攒些银子,他们就盖房子、盖畜棚,请些佃户来养鸡养兔。这样不算浪费地方。
他们都为了生活做出过“最好的选择”,让步以后,又再次因为成长的收获,迂回着走向了滋养心灵的源泉。
陆柳扬手喊人:“大峰!小飞!吃饭啦!把小麦和壮壮都抱回来吧,我给你们打水洗脸洗手!”
带孩子久了,会有一个固定的“结束仪式”。两个小宝从马背上下来,要自己觉着累、不想玩,要么就是“飞一飞”。
他俩小小的,黎峰跟黎飞抱得轻松,两手抱住,往外举着转一圈,听见清脆笑声了,再持续转两圈,他俩晕乎乎的,就可以顺势抱回家中了。
陆柳看得直笑。
黎峰看他高兴,问他:“有什么好事?”
陆柳随口说:“刚跟哥哥定下了年货单子,他跟我家一样,数量也是。”
黎峰便懂了。
因为没有离别哀愁,所以高兴。
但陆柳藏了话。他以前总给黎峰画饼子,要这样、要那样。
这次就私下办一件事好了。等田地买好,收拾妥当,他带黎峰去看。

到十二月, 书生们相继返乡,这对书斋和小食铺的生意造成了一定影响。
陆杨在县城长大,对这些事情习惯了, 心情如常。
腊月初六是小麦和壮壮的周岁, 陆柳送来煮鸡蛋和馒头,带陆杨去看抓周。
家里准备得齐全,笔墨纸砚、书本算盘、弹弓锅铲,还有些木制的小玩意儿,比如长剑、大刀、饭碗、大马等等。
冬日冷, 就在炕上撒着,让两个小宝在炕上爬着抓着。
陆杨和谢岩给他俩添了金银元宝, 小小一个,小宝贝能抓得着。这也算他们的周岁礼了。
他俩天天被人哄着逗着, 成天都有人围着他们说话,到了抓周的时候,还跟玩一样,抓一个丢一个, 还会看大人的脸色。
大人脸上高兴,他们就多拿一会儿,然后继续扔掉。
陆柳和黎峰平常总说想让孩子们都读书, 特别是壮壮,以后要去生,考科举。但来抓周, 他们却没表现出特别的偏好。
抓到笔墨纸砚, 那就是他们果然喜欢读书。抓到算盘元宝,那就是有财有福。抓到锅铲饭碗,以后吃得饱, 饿不着。还有弹弓和刀剑,这就是跟黎峰一个样,有其父必有其子。
这样的气氛之下,小宝贝抓什么都是好,就没有不好的。
两个孩子爱争抢。他们长大了些,连小麦的性格都有了些微变化,被壮壮带着,会主动去抢了。
壮壮举起金元宝,他就去拿金元宝。壮壮端起小饭碗,他也要拿小饭碗。
兄弟俩互相学着,小麦去玩算盘,壮壮也伸手拨弄。小麦抓着墨条,壮壮也要拿墨条。
这次抓周,就看个乐子。孩子没定性。
谢岩头一次看小孩抓周,把各样东西都记下来了,回家跟陆杨说:“要是我,我想小孩读书,我就到处放满书,他只能抓书。我想他去挣钱,我就放很多算盘,他只能抓算盘。”
陆杨看他不得了,学点本事,现在就算计起还没出生的小娃娃了。
他说:“拿算盘的是账房先生,一个月三五两银子,挣什么钱?”
谢岩便改口道:“放很多小元宝,这个好。”
陆杨敷衍夸赞:“好主意。”
后天腊八,家里做腊八粥。
赵佩兰跟陈桂枝结伴出去买了食材,准备了红豆、芸豆、花生、小米、糯米、莲子、核桃,回来说是七样,陆杨说要加红枣。
他之前喝过陆林做的腊八粥,那里面有红枣。
想到陆林,陆杨到书桌后拿了信纸,给他写封信。
谢岩从县城带回了很多消息,他当时回信过,现在这封信是问候,也说说近况。再有一些他最近学习的笔记与思考,让陆林都看看。
过了腊八就是年。这两天谢岩找乌平之频繁,他会照顾好友情绪了,让他安心住家里,他们一起过节过年。
盛大先和季明烛常来家中做客,一起探讨学问。他们今年晚一些休假,要到小年后才回家。
腊八这天,他们俩都从家里带了腊八粥过来,互赠一碗,换着尝尝,品个滋味。
陆杨把他们几个招呼好,让娘拿一罐粥给黎峰,委托黎峰带给洪楚。
大集快开了,洪楚最近都在民富路附近,黎峰也在,往来方便。
还有一个好消息,蔡管事给他们寻摸了一间好铺子,他们看着不错,从账上支了银子,把铺面买下。先承接大集的生意,等到年后,再里外装点。
这几天忙着搞牌匾、做幌子,从码头铺面运货上货,先撑个场子。
黎峰忙不过来,罗二武初来乍到,很多东西不懂。陆杨现在不方便去大集,心在上头牵挂着,大大小小的掌柜伙计都被罗二武带过来见过他,他逐一做了安排。
和上一季一样,镖局船行和车马行都要跑一跑,给人送份礼,吆喝吆喝。生意不嫌多,他们多弄几次,跟这些人熟悉了,平常季节的时候,他们见到别的游商,也能帮着喊两嗓子。
客栈酒楼、当铺钱庄也一样。随它用处大小,都要过去贴贴冷屁股。
这些事黎峰交代过一回,临近大集的日子,忙起来急躁,互相之间摩擦多,对一件事的做法没有个准数,总起争端。
陆杨把很有主意的几个人单独拎出来,让他们每个人都负责一个事。这样能带几个人干活,也省去吵闹。
书斋不忙了,罗大勇看商号缺人手,跟陆杨说了声,过去支应支应。
今年的雪来得早一些,十一月就下过一场小雪,到十二月里有几场雨夹雪,过了腊八,大雪如鹅毛,飘洒了几天,外头一片银白。
家里的年货有陆柳帮忙操办,陆杨还惦记着人,等谢岩从崔家回来,围着他招呼招呼,让他暖暖身子,就跟他商量采办年货的事。
干爹那边要去瞧瞧。鲁家搬来不久,书斋就开业了,平常都在印书赶工,没怎么出来走动,要他们做晚辈的多去瞧瞧。
罗家两位兄长都去商号帮忙了,两个嫂嫂忙着装书的事,家里还有孩子照顾,年底杂事多,也得问问,看看有没有要帮衬的。
他们忙,陆柳也忙,两个爹沉默寡言,不爱往外说难处,既然出门问了,两个爹那里也要看看。
陆杨说:“你出去转转就好,问完了回来告诉我,我安排别人去干活。”
这几天来他这里的伙计多,他使唤一个人不碍事。
谢岩听完了,往陆杨嘴上亲亲,“真是爱操心,你怎么不想想我?”
陆杨想了。年节要送年礼,一般腊八之后送,三水巷这一条街都不用操心,只等着陆柳操持。有往来的商户也不用操心,有黎峰操持。他忙完这阵子,就要到处送礼,直到过年才能喘口气。
那书生们的年礼怎么办?乌平之给了主意。他从家里叫两个人过来使唤,帮忙去登门送礼,维系维系交情。
走得近的几家,像盛大先和季明烛,就得谢岩亲自去。
“尤其是你师父和师兄,这次要备份好礼。”陆杨说。
谢岩扶他在屋里走走,说:“待会儿我跟乌平之出去铲铲雪,老坐着不动,身子都僵了。我跟凌师兄说好了,他帮我弄些煤渣来,到时在巷子里铺一条小路,你可以出去走走。让娘扶着你。”
至于年礼的事,他有数的。
好友那里不用太出挑,拿上两抬馒头,再准备些糖酒,拿点笔墨文章就够了。
师父和师兄那里都送蜂蜜好了。谢岩已经知道了蜂蜜的妙用,他觉着他师父用得着。这么大年纪,人也不爱动弹,天冷了,更爱窝一处猫着,喝点蜂蜜润润。凌师兄可能用不着,先送了再说。给师父送十斤,给师兄送五斤。
蜂蜜之外,谢岩画了一本小画,给师父翻看着解闷。给师兄买鱼钩。
陆杨听着不错,问他:“这就是你学来的送礼之法?”
谢岩悄声道:“不。如果是照着师父教我的法子来,这礼有好几种层次。比如画册,能用金纸,能用金丝织布来画。比如鱼钩,要用金银打造。比如蜂蜜,可以单独放一坛金银珠宝。要是想雅致点,蜂蜜就是蜂蜜,单独准备几根裹着蜂蜡的金银蜡烛也行。我看这不像送礼,像是行贿。他说看我送礼的目的。如果是求人办事,诚意要给足。我问他,如果我要送礼给他,是不是应该弄两罐金银棋子。他说他看我想拿他的金银棋子。”
谢岩说着笑了,“我只是有点眼馋而已。”
陆杨听得眼睛都睁圆了。
他觉着这不是好事。
谢岩趁机又亲他几下,“放心吧,他教我的时候说过了,我可以不做,但我必须知道。不然哪天被人害了,还稀里糊涂的。”
陆杨听着放心了。崔伯伯人挺好的,还是想法子送一份合心意的礼物。
他问谢岩:“他家几个孩子都不在家吗?”
谢岩点头:“都在京城。师父觉得京城太吵了,就回乡了。乡里清静些。”
陆杨皱眉琢磨,谢岩伸手揉他眉间,“你少想点事情,你现在要听我的了。”
陆杨拍他手,“我不听你的又怎样?”
不听就亲他。谢岩抓着他亲个没完,亲得陆杨骂他两句,他才出去,到巷子里走走问问,把陆杨交代的事情办了。
再回家,吃过午饭,他就去找乌平之铲雪。活动活动身子骨,下午的学习就开始了。
下午,陆柳过来收了脏衣服、脏鞋袜,装背篓里,等着新找的浆洗工过来拿。
小麦和壮壮要出去玩雪,陆柳有些犹豫,陈桂枝胆大一些,说小娃娃要仔细养,但不用太小心,地里滚滚,沾沾泥土、沾沾雨雪,身体强健。
因这话,小麦和壮壮能到外头玩一会儿雪。
他俩一身皮毛,棉衣是滚过兔毛边的,做了小皮靴和兔毛帽子。一身红彤彤的,拿手碰过雪,觉着冰,又想玩,都摇摇晃晃的往雪堆里扑,隔着厚衣裳,他俩不觉着冷,玩得嘻嘻哈哈的。回家被揉搓着塞到炕上就老实了,还把被子当雪堆,也在上头扑着玩。
陆柳把他俩带来跟陆杨玩,陪哥哥解闷。
兄弟俩坐一处聊天说话,陆杨也在想孩子的小名了。
他起名都很朴实,这次取名都是吃的。要是有一个,就叫“小肉包”,要是两个,就再加个“小糖包”。
陆柳听着扁扁嘴,“还不如威猛的名字好听。”
陆杨:“……”
那再想想。
他还是偏向食物名,看看年节常备的东西,说:“叫年糕和元宵。”
这两个还不错,顺口好听。
陆柳喜欢有力量感的名字,他说:“年糕和元宵都是怎么做的?要捶打,要滚一滚,要么叫捶捶滚滚?”
嗯,捶捶不好听。
叫打打?打打滚滚?
陆柳:“……”
算了,还是软糯点吧。
他说:“哥哥,你喜欢软乎的名字。”
陆杨其实有想“正常”点的小名,只有一个,就叫“小满”,加一个就是“大福”。
小满还好,大福有些过了。他不敢用。
陆柳听着都喜欢,犹豫不决的,说:“你怎么就不能生四个孩子呢?”
陆杨哭笑不得,“那改天再听见几个好名字,我还得继续生孩子啊?”
兄弟俩笑成一团。
次日,再来小伙计找陆杨,就被陆杨使唤出去采办年货,给各家帮忙支应支应。
腊月十四,大集开市。
三水巷的日子没大变化,只有几个男人早出晚归不得闲。大集上红红火火,里头有很多光着膀子干活的人。
大集只开三天,十六这天晚上,还有一场庆功宴。
根据洪楚所说,年底的这场大集后劲很足,可以持续到正月里。
很多客商都会在府城过年,这时候府城各大商号都在抢生意,众多货品争奇斗艳。他们商号凭借菌子扬名,靠名贵药材抓住了一批贵客,又靠蜂蜜异军突起,直到小年,还有客商挤在城内商铺和码头商铺里等着准话,一定要拿下订单。
他们靠着那座大山的馈赠,在府城站稳了脚跟。以大集为突破口,让众多大小客商都听闻了“靠山吃山”的名号。
小年之前,洪楚到家里来了一趟,给陆杨带了两箱子衣裳。
他说:“这阵子给小孩准备衣裳鞋袜的人肯定很多,我就不凑热闹了,这都是给你准备的。你怀的月份好,要揣着肚子过冬,我找人做了些大棉衣,棉裤都是阔口的腰身,你拿出来看看就知道怎么穿了,就跟系襦裙一样,两边叠一叠,缠在腰上,这样暖和又方便。”
年礼就这样了。
再往后,洪楚没空来。年前祭祖,这是“硬仗”。还有很多客商在府城,让他年后抽不开身。
他过来之前,不知道乌平之也在陆杨家里住着,告辞出门的时候,在院子里碰到,两个人都愣了下。
洪楚拱手扬笑,“乌公子,上次见面,我受益匪浅。今日匆忙,改天我给你补上谢礼,预祝你会试顺利,得登金殿,青云直上。”
乌平之听了满耳朵,也跟着笑了声,“多谢,礼就不用了。你是刚来?”
洪楚是要走,他仰头看了看天色,与他寒暄两句,再次往院子外走。
乌平之想了想,送他到门口。
门外有一顶轿子候着,跟洪楚同行的人很多,轿夫、护卫,还有几个账房和伙计。今天赖真和洪老五都来了。洪楚去找陆杨这一会儿,他们把黎峰的年礼送了。
洪楚上轿,轿帘落下,他脸上的笑意也都散了,满面疲惫。风托着轿帘沉浮一下,这一点反差就被乌平之看见了。
洪老五和赖真跟在轿子两侧走,看乌平之盯着轿子,赖真瞪了他一眼。
乌平之:“……”
怎么了,轿子都不能看吗。
他再回去,正好跟站在廊下的陆杨撞上。
乌平之挠挠头,直接错开了话题,“我这几天要出去一趟,年底我爹会来府城查账,我还没听见消息,打算去铺子里问问,要是他来了,我就陪他过年。”
陆杨点头,趁着谢岩不在家,跟乌平之说了件事。
“我肚子大了,可能是双胎,我想等元宵再去摸脉,如果真怀了两个孩子,你帮忙要劝住阿岩,让他一定去京城赶考。”
乌平之看看他的肚子,认真答应了。
当天晚上,谢岩拖回来三车煤渣,次日,他用这些煤渣铺出小路,混着小石子,拍打到湿漉漉的黄土路上。
黎峰和罗家兄弟都出来帮忙,小路铺到各家门口,方便串门就行了。
等空出手,或者年后请人,再挖些粘土过来,把这条路修修,以后下雨下雪都不怕了。
他们都让谢岩别干了,觉着他是文弱书生,谢岩却很有干劲。
他身体比以前强健,现在都能抱着夫郎走好几圈了。
离年节越近,他赶考的日子就越近,他心中牵挂着,始终不放心,也很愧疚。陆杨嫁给他以后,奔波劳累一样没少,两人分离多,很多日子都没一起过。
他去京城赶考,算着时日,能在陆杨生孩子之前回家,但他怕被事情拖住,或者路上耽搁。夫郎生孩子,他帮不上忙,但他想陪着陆杨。
这条路修好,大家都方便。他不在家,别人可以常到家里坐坐,陪陆杨说话解闷。
要是陆杨觉着憋闷,出来散心也行。都说怀孕要走动,冬季没条件多走,他就把路修好一点。
陆杨站门口的小路上,望着前方挥洒汗水的男人们,侧头跟陆柳说:“你哥夫还不错吧?”
陆柳点头说是。
他怀孕的时候,黎峰也给他修了小路,铺了院子。
他说:“疼夫郎的法子好像都一样。”
过日子就这些事,搞些好吃好喝的,屋里的炕烧得暖暖的,身上的衣裳也穿得暖暖的,脚下的路要稳稳当当的。疼夫郎从这几处入手,还真一样一样的。
谢岩体力不如几个壮汉,他要歇息了,还让别人也歇着,“你们别跟我抢啊!没看见我夫郎在看我吗!”
罗大勇让他说话客气点。
谢岩赶忙赔笑,“大哥,我的意思是你们歇歇,让我多在净之面前表现表现。”
罗二武说他没出息,“夫郎看你一眼,你就当牛做马啊?”
谢岩不高兴,“二哥,你说什么呢?我给夫郎干活,怎么是做牛马?他听了心疼。”
黎峰没眼看,“陆杨根本没看你,他是怕他两个哥哥累着了。”
谢岩:“……”
黎峰说话真阴险,他反驳就是陆杨不疼哥哥。不反驳就是陆杨没看他。
他说:“你要叫我哥夫,你是这里最小的,大人说话,你别插嘴。”
黎峰:“……”
陆杨跟陆柳的年纪一样,就一个兄弟之分,让这小子得意的。
他们真的歇息了,也吵起来了。
叽叽咕咕说生活好滋味、生活真幸福的陆杨陆柳:“……”
路铺好这天,乌平之出门去商铺,走在上面连连道好。
过了小年,谢岩得了大空闲。
盛大先和季明烛也不来了,他给师父和师兄都送完年礼了,路也铺了,可以陪陪夫郎了。
陆杨让他结结实实睡了两天好觉,养足了精神,跟他煮茶赏雪,过了一阵闲暇时光,转眼到除夕。乌平之跟他爹过年,没来这里。
除夕这天,吃团圆饭。今年热闹,各家都收拾了饭菜,然后端到一屋,拼桌吃了一次超级热闹的年夜饭。
府城的除夕比县城热闹,城里会放烟花。
放烟花的地方在码头,城内其他区域都是放鞭炮多。
他们离码头远,看不见烟花,吃饱喝足,都在门前放放鞭炮。
谢岩抱了壮壮过来,握着他的小手,帮他捏着一炷香,伸着胳膊举得远远的,让陆杨就着香顶的红星子点鞭炮。
“刺啦”一声,鞭炮就着了。陆杨甩手扔出去,紧赶着捂住了壮壮的耳朵。
壮壮还懵着,回过神,鞭炮都炸完了。他还要玩!
他和小麦还没分清陆杨和陆柳,见了他们都是叫爹爹。
他一声声喊着“爹爹、玩”,让谢岩好一阵笑话。
另一边,陆柳和黎峰也这样带着小麦玩。
三条狗也有人捂着耳朵,赵佩兰和王丰年坐一起,旁边蹲着个陆二保,一人捂一对狗耳朵。
黎飞跟罗家鲁家的几个孩子玩到一处,都不用大人看着,他们自己炸鞭炮,玩得非常欢快。
他们都说来府城好,府城鞭炮多。往年在山寨、在县里,他们经手的鞭炮,只能是拆下来的小炮仗,有三个都是很值得炫耀的事!现在他们每个人都不止三条小鞭炮!
罗大勇和罗二武跟鲁老爷子挨着,坐在门槛儿上,看着巷子里红红火火的气象,隔着火星子和烟雾,看见对面陆杨笑得眼睛都没了,也不知是逗孩子还是逗他的书生夫君,一声声“哎呀哎呀”的喊着,声音被鞭炮声压得断续朦胧,传到耳朵里的只剩下喜悦。
相似的小巷里,他们没想到会有这样圆满美好的未来。
那时候满满的无助与绝望,宽慰人,只剩一句“以后就好了、长大就好了”。
鲁老爷子给他们背《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陆杨想读书的原因是因为读书不用干活、可以吃饱饭,但他对读书识字的兴趣来自这一篇。
这一篇,支撑着他走过了很多艰难岁月。如今都好了。
对面的陆杨朝他们招手:“你们坐那里做什么?过来玩啊!”
罗大勇没去,他推推弟弟,让二武去。
身后的院子里,他们的媳妇跟鲁小水一块儿,被陈桂枝带着,加上一个贺青枣,在玩投壶。
往常哪有这样的闲心?这都是富贵闲人玩的!
罗大勇往后看了眼,跟鲁老爷子说:“我看谢岩挺稳当的,杨哥儿亲人少,要是来年谢岩取中了,我打算跟二武一起走,陪他再走一段路。”
这儿太热闹了,谢家的人也太少了。他们兄弟算起来是两家,跟过去有个帮衬。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