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喜之后by封十一
封十一  发于:2024年12月24日

关灯
护眼

说完,姜余一溜烟跑出去,留下顾文承一个人坐在地上失笑。
很快,顾文承面前便摆了一矮桌的菜。
姜余给顾文承盛鸡汤,“大夫说了,你这些日子需要补补身子,红枣枸杞炖鸡汤最是滋补,你多喝一些。”
姜余双手支着下巴看顾文承吃饭。
如今顾文承没个过多收拾自己,和之前的如同神仙似的翩翩公子形象不太一样,此时的他有种别样的洒脱美,但是却让姜余觉得如今的顾文承更帅气了。
突然姜余想到了一个事,“对了,刘山长和方祖母来了。”
顾文承微微一愣,“老师和师母来上京了?”
姜余笑着道:“刘山长嘴硬说是想念放在上京宅子里的停云石。方祖母偷偷告诉我,刘山长是担心文承哥才赶过来的。”
顾文承道:“真是劳烦老师和师母费心了。”
姜余给顾文承夹菜,“山长这是关心你。”
说着姜余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道:“我才知道,原来山长的家世竟然那么好。山长的儿子、弟弟、几位堂弟都在朝为官,尤其是山长的弟弟,竟然是二品大员内阁阁老。而方祖母,竟然出身国公府,家里出过贵妃,就连如今宫里的皇后娘娘都得叫方祖母一声姑姑。”
顾文承看着小余的模样,笑道:“被惊到了吗?”
姜余点头,“嗯。”
顾文承道:“别怕。”
姜余摇头,“我不怕啊,我就是惊讶。”
紧接着姜余道:“我原先还想着,文承哥到了京城做官以后,我就把铺子开到京城。可是如今看来,我开铺子会不会给你丢人啊?”
顾文承把筷子放下,认真的道:“小余怎么会这么想?你的钱都是你一点一点用心赚来的,为什么会丢人?那些大家族有那么多人,除了主子,还有众多下人,单靠朝廷发的俸禄可养不起那么多人。”
姜余眨眨眼睛,“所以,大家族的人都在私底下做生意?”
顾文承道:“也不算私底下做生意,但是大部分家族有一房是做生意的,每年会给主家钱。
大部分官宦人家的家中都有庄子和铺面,这些庄子和铺面都由家中的主母打理,但是主人家又不会亲自插手,而是交给身边得力的管事去盯着。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官宦人家自己家中的生意。”
姜余恍然大悟,他没接触过几个官宦人家,所以里面的弯弯道道其实不太懂。
顾文承又道:“江良一家之前待的主子家就是这种情况,你没问过吗?”
姜余摸了摸自己的鼻尖,“我没问。”
江良如今已经到了他们家,自然不会去主动说上一任主子家怎么样?再加上之前的两年,姜余把自己七成的心力都用在了做生意赚钱上,剩下三成都扑在顾文承身上。所以,这也导致姜余对这些事情一直是一知半解的。
顾文承握住姜余的手,看着他的眼睛,认真的道:“小余,你从来都不是给我丢脸的哪一个。”
姜余微微一怔。
顾文承继续道:“若是没有你,我去不了府城读书,若是没有你,我这些年不可能在府城过这么轻松的日子。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没有你在背后给我银钱做支撑,我不可能一心一意扑到读书上。
我顾文承不是什么天纵奇才,也从来做不到过目不忘,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所以,小余你是我在一无所有的时候遇到的人,是我最重要的人。”
姜余脸有些发烫,“我…我真的这么重要?”
顾文承低头亲上了他的指尖,目光却一直盯着他看。
“你是我的全部。”
姜余只感觉自己眼前炸开了烟花,晚上吃晚饭的时候他还是晕乎乎的,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睡觉。
姜余晕乎乎的被顾文承拐到了架子床上,床边的帷幔缓缓落下。
姜余像是一块软糖,一口下去哪里都是甜的。
今天晚上姜余特别乖,让做什么动作就做什么动作,让喊什么就喊什么。
最后顾文承神采奕奕的抱着姜余睡觉,而姜余一脸疲惫的睡着。
一直到第二天早上,清醒过来的姜余,把自己整个人都埋在被子里羞的不敢见人。
昨天晚上真的羞耻了。
文承哥也太坏了!姜余羞的眼尾都是红的。
等他磨磨蹭蹭好不容易下地走路,于是就从马嫂子哪里得知顾文承一大早就带着引泉去刘山长那边了。
姜余松了一口气,现在的他完全不想再看见卧房的那张架子床,于是他决定自己出门逛逛。
上京城还是一如既往的热闹,不,应该是比前段时间还要热闹些。
因为会试考完,大部分人都在等放榜,所以这里聚集了很多五湖四海的人。
小余边走边逛,直到看见了一家书店,才停下脚步。
这家书店的是名字很有意思,牌匾上就写着“书肆”两个字。
姜余走进店里,发现这个铺子真是小巧玲珑,里面没有客人,只有两个小二再看店。
其中一个小二看见姜余后,热情的走过来,在对方的极力推荐下,姜余最后买了一刀宣纸,又买了两根普通的毛笔。
就在他结账想走的时候,突然看见了放在左边那一排的画本子。
店小二看到连忙道,“客官,我们本店有各种各样最新的画本子,您瞧瞧?”
姜余走过去随意翻了翻,店小二看着姜余穿着一身嫩橘色的绸缎衣裳,头上插了根银簪子,腰间虽然没带配饰,但是那腰间带子上却坠着快拇指大小的玉。
小二眼尖,猜测眼前这位估计是陪着科举的家里人来上京城的小少爷。
小二压低声音说,“不瞒客人,本店不仅有这种画本子,还有那种的。”
姜余手一顿,那种画本子,是哪种?不会是他想的那种画本子吧?
小二对他神秘一笑,“公子请随我到内室来。”
姜余轻咳一声,三秒后跟着小二去了内室。
小二从里面拿出五六本书,“公子,这些都是本店珍藏,其他店里都没有,独一份的。”
姜余拿起其中一本,发现果然是个小黄书,上面还配着精致的插画,那插画还是有颜色的。
说实话,他手里拿着的这本比他之前被文承哥没收的那几本精致多了。
不过,姜余心中叹息,这书的性/向不对啊。
小二时时刻刻注意着客人的表情,见他刚想放下书,就又递给了他一本。
姜余打开一看,嚯,这次对了。
姜余轻咳一声,“多少钱。”
小二伸手比了个数字。
姜余进书肆的时候一身轻松,出书肆的时候满满当当。
傍晚,有人来通知,说顾文承今天不回家。
姜余吃过晚饭,把门关上,自己趴在罗汉床上,盖着被子,旁边的矮桌上点着烛台,开始看书。
[春喜是被冯家聘回去冲喜的夫郎。
冯家老爷年纪大了,只能过过眼/瘾,倒是冯家的几位少爷,看着这位新过门的小爹,一个个的都直了眼。
春喜不敢多和几位继子接触,他总觉得几位继子看他的目光,像是要吃了他似的。
一日春喜独自一个人在后院赏花,突然脚下一滑,就在他以为自己即将要摔倒的时候,突然被一个人揽//腰抱/住。
春喜突然跌进了一个宽阔的怀抱中,细//腰被一直大手从后面罩/住。
坚硬如铁的手臂牢牢的困住//春喜,紧接着耳边是温热的呼吸声。
春喜如同受惊的兔子一般抬头,然后就是一张俊美无俦的脸,救他的竟然是冯老爷的长子。
“小爹没事吧。”对方温和的问他,但是手臂却丝毫没有要松的架势。
春喜摇摇头。
突然,腰间的力道又是一紧,春喜被这是力道往前一带,他惊讶的看着对方,同时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在顶着自己。
男人原本温和的脸上,浮现出浓浓的情谊,他咬牙切齿的看着面前的小人,“我爹能满足你吗?你即便再不想嫁给我,也不能这么折磨我!”
春喜目光含水,“我是男子,我不能嫁给你。”
男人痴迷的看着眼前的人,“我不在乎。”
春喜摇头,“我在乎,你明明有大好的未来,你会有一个很好的妻子,你以后还会有孩子,你……”
“我不要。”男人坚定的道:“我只要你。”
男人一个转身把春喜/压制在//后面的假山石头上。
春喜惊呼一声有人。
男人道:“不会有人的。”
就在二人耳鬓厮磨之时,突然传来另一个声音。
“大哥真是好快的速度。”
春喜转头,就看见了冯家二少爷。
冯二少一步步靠近,冯大少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甚至挑衅的看了他一眼。
“晚了就是晚了,永远都是老二。”
姜余默默的把脚缩回被子里,小脸通黄。
啊…两个人啊……
【作者有话说】
会试考题是作者东拼西凑来的,不太严谨,大家看个乐呵就行
求评论,求海星~?

第113章 探花郎(捉虫)
[白天那一幕太过混乱,春喜让人打水沐浴,他应该庆幸老爷身子不好,十天里有九天都待在南院小佛堂里安心养身子,否则,即便老爷再如何老眼昏花,也能轻而易举的发现自己不对劲。
夜渐渐深了,春喜沐浴完以后,就让身边伺候的下人去歇息,他披了件纱衣,卧躺在床榻上,旁边的香炉里熏着浓浓的熏香。
就在春喜昏昏欲睡的时候,一张大手突然捂住他的嘴,他被人压在下面,耳边是一个熟悉的声音。
‘白天和我大哥二哥亲热的很啊,我就知道你是个放浪的。’
春喜猛烈挣扎,他已经知道这人是谁了,冯家的三少爷,也就是他的三继子。
上面力道微轻,捂自己嘴的大掌移开。
‘你…你放开…’春喜小声惊呼,又怕招来其他下人。
冯三身材壮硕又魁梧,春喜的反抗在他看来如同挠痒痒一般。
因为春喜的挣扎,原本就摇摇欲坠的纱衣彻底散开。
冯三只感觉入手一片滑腻的雪白,他眼睛一下就红了,一手掐着底下小人的腰肢,恶狠狠的道:‘大哥二哥都可以,我为什么不行。’
啊,又多了一个……
姜余脸蛋红扑扑的,看到这里以后,他把自己整个人都缩进了被子里,脚趾都尴尬的卷缩起来。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
这本书上的内容真是不知羞耻,可是他却莫名很想继续看后面发展,毕竟书中开篇讲到冯老爷有七个儿子。
外面不知何时又是刮风又是下雨的,声音吵的厉害。
姜余像个蚕一样,在温暖的铺盖里缩着,看的害羞了就跟鸵鸟似的把头缩进去冷静一下。
突然他手里一空,紧接着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声音响起。
“在看什么?”
姜余一惊,猛然抬头就看见不知何时坐到他身边的顾文承。
顾文承穿着一件月牙白的袍子,面冠如玉,头发用一顶头冠竖起。
那月牙白袍是前段时间姜余给顾文承订做的衣裳,上京城的绸缎行掌管说,这料子是如今上京最时兴的料子,如今顾文承穿这件袍子,果然很好看。
顾文承看着手里的书,一字一句的念道:“冯三把春喜压在……”
“啊啊啊啊啊!”姜余突然跃起来发疯,“不许念,不许念!”
但是却被顾文承一手镇压,蚕宝宝状的姜余只能无助的在罗汉床上顾涌。
顾文承面无表情的开始朗诵,“春喜目光含水,朱唇微长,眼角泛着艳红……”
“啊啊啊啊啊……”
姜余持续输出,顾文承不为所动。
最后,姜余气喘吁吁的不再挣扎。
顾文承眼里含着笑意,把姜余从被卷里拯救出来,继续读道:“冯三眼红掐腰,春喜吐气如兰。二人甫一接触便如同天雷引动地火,一发不可收拾……”
姜余抽了两下鼻子,语气中带着一丝自己察觉不到的委屈和撒娇,“你欺负我。”
顾文承恰好翻了一页书,突然眉头一挑,继续读话本子上的语句。
“我在欺负你吗?我疼你还来不及呢。”
姜余猛一下瞪眼了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顾文承。
顾文承微微垂眸,然后朝姜余展颜一笑,然后伸出骨节分明的手指,从姜余头顶慢慢下滑,一直到姜余的衣带子的地方。
同时顾文承继续读话本子上的内容,“冯三趁着春喜愣神之际,一双大掌向下,一把撤开本来就十分松散的衣带子。”
姜余的衣带子是活结,顾文承轻轻拽了一头,就开了。
姜余此刻,羞的如同一只煮熟的虾子。
偏偏顾文承还在持续发力,有种非得今天晚上把姜余煮成十成熟的不可。
姜余忍无可忍朝顾文承扑回去,顾文承一手护着他,借力躺倒在罗汉床上。
姜余骑在那里,恶狠狠的露出一个小虎牙,“不许再读了!”
顾文承一手揽着对方,入手是一片滑腻,他好似恍然大悟,“原来小余喜欢这样的姿势,为夫记下了。”
姜余伸手去捂他的嘴,“不喜欢!”
顾文承摩擦了一下手里,细腻光滑,温热的同时生机勃勃。
姜余一顿,又下意识去压他的手。
顾文承声音有些哑,“为夫喜欢。”
晚上,就在姜余半梦半醒之际,听到顾文承在他耳边问道,“小余原来是喜欢壮硕的吗?像为夫这种柔弱书生,小余原来不喜欢吗?”
姜余困的眼皮子打架,下意识去抱对方,想让对方快点睡觉,别在折腾了。
“喜欢喜欢,我就喜欢相公这种柔弱书生。”
说完姜余陷入梦乡,就在睡着的那一刻他还有些疑惑文承哥在说哪个柔弱书生。
文承哥总不能是在说他自己吧?开玩笑,这个世界上哪有轻轻一举就能把自己举到墙檐上、哪有提着七八斤重的书箱每天县城村里往返徒步十里地的文弱书生。
此时顾文承嘴角含笑,表情满意的抱着姜余开始休息。
第二天早上,姜余醒过来以后就发现顾文承又出门了。
他站起来去桌子上喝水,看着面前的罗汉床,默默移开了视线,转而又看见被丢在墙角的画本子。
姜余把画本子拿起来,憋了半晌来了一句,“…伤风败俗。”
说完,就把画本子锁在了一个箱子的最下面,心想他这辈子都不要再看这种东西了。
四月,天气已经暖和,衣服也换了轻薄一些的。
这些日子引泉和江良两个人轮流守在贡院门口等着放榜。
这天姜余和顾文承正在吃午饭,引泉突然从外面跑进来,他满脸喜色。
“大喜,大喜,老爷、东家大喜。”
“老爷考中了,会试一共录取二百六十名贡生,老爷排第六。”
引泉笑着道:“沈举人也考中了,只是名次没有咱老爷好,考了第一百三十名。”
会试放榜,再熬半个月就是殿试。
大周朝的殿试,所有贡生入宫接受考教,在奉天殿由皇帝亲自监考,几位内阁学士和翰林院官员当场阅卷,并初步拟订结果呈报给陛下,最终名次由皇帝钦定。
殿试的前三甲共三人,分别是状元,探花,榜眼。
二甲三十人,赐进士出身。
余下的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殿试前一天,他们这些进士被招入宫学规矩,第二天一大早起床入宫,诸位贡生先在一个侧殿中等候。
中间有宫人送来的早饭,顾文承只是随大流吃了两个饼,并没有动汤,这是怕喝多了水会上厕所。
吃过早饭后,有宫人宣他们,顾文承排在人群里,跟着队伍往前走,穿个长长的走廊,又穿过两个小红门,一直走一个大广场,广场上摆着桌子,做前方高高的台阶上放着一个威严又尊贵的椅子。
宫人引导他入坐,很快一个身穿明黄色龙袍,大约三十多岁,面上留须的男子坐在龙椅上。
顾文承跟着下跪,跟着众人高呼“陛下万岁”。
“平身吧。”
嘉隆帝看着下面的考生,没有多说什么,身后的太监一甩拂尘,直接宣布开考。
顾文承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待侍者发放考卷。
等他看见考试的第一道题目时,微微一愣。
这道考题只有一句话,但是考题的最后一句却是“王朝之命短矣。”
顾文承大概翻译了一下这道题目,题目的大概意思就是,为什么古代王朝的寿命很少超过300年?
顾文承相信,不仅自己看见题目有些懵,在场的众人都挺懵的。
这题肯定是皇上亲自出的,因为其他人可没这个胆子。
顾文承立马想到自己这些年特意搜集到的官府邸报。
嘉隆帝是个开拓进取的帝王,他为人大胆,自上任以来便开始积极做为,对内重用贤臣顺保民生,对外攘夷大败鞑靼,更是收复了前朝失地,设立伊利都护府。
嘉隆帝这种帝王,能在殿试上能出这种考题,顾文承突然不觉得奇怪了。
因此,在大部分都苦思冥想的阶段,顾文承开始提笔沾墨,写下了自己文章的开头。
“士农工商,士不可不弘毅,农耕者有其田,工不可夺其志,使商止于市井,方是一朝长治久安之要义……”
其实问起古代社会为什么会存在短暂,只要是现代读过书的人,都能说出来一到两点。
一是土地兼并,百姓无活路,二就是贵族世家的利益捆绑。
他绝对不能写第二条,如果写了那么在他还没有入官场,就已经得罪一大批人了。
自己一没靠山,二没太大官职,被那些人轻松搞死都是分分钟的事,所以他只能写土地兼并的危害。
先帝在位时期推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这些政策制度虽然当时被很好的推行了下去,但是不免触动了那些乡绅大地主阶级的利益。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那些大地主阶级的人就如同一条条百足虫,等嘉隆帝即位之后肯定会有人重新跳出来开始说事。
但是嘉隆帝完美的继承了先帝遗志,那些政策在嘉隆帝上位的十年来一直坚决实行,同时嘉隆帝治国也是一把好手,甚至可以说嘉隆帝在某些方面要比先帝更为激进,这一点从前几年朝廷主动攻打草原,并赢得的几次胜仗中就能看出来。
顾文承认真下笔,越写越顺,洋洋洒洒。
姜余今天在刘山长这边,他完全坐不下去,来回在一边转圈。
“也不知道现在情况如何了?”
旁边伺候的婆子看着姜余这么紧张的样子,笑着道:“小余何不也去正阳门那边一块和引泉他们等着?”
姜余摇了摇头,“不行,我太紧张了,去那边我会更紧张的。”
马老夫人伸手,姜余把自己的手递给她。
马老夫人拿出帕子给姜余的手心擦汗,道:“瞧你这一手心的冷汗。”
姜余深呼吸了一口气,明明知道文承哥最次也能得进士及第,到时候直接被朝廷分配官职,最次也能是一县的知县,可是他还是紧张。
就在姜余不知道转了多少圈的时候,突然听见引泉的声音。
“考上了,考上了。”
姜余下意识看向门口的方向,引泉绕过院子门口的花墙,他脸上带着明显的喜色,连声音都是欢快的。
“考上了,老爷被圣上钦点了探花郎,如今正要从正阳门出发,同状元和榜眼跨马游街呢。”
姜余大脑先是一片空白,接着露出了大大的笑容。
“太好了!”
今天大街上都是人,完全能赶得上过庙会时候了。
街道两旁被士兵开了道,所以大家只能挤在街道两侧,姜余跟着刘山长和方老夫人进入了一个茶楼,站在茶楼二楼的窗户边上,能清楚的看见下面的景色,而且这条街只要是有二楼的店家,二楼上站的全部都是人。
刘山长叫了杯茶,十分淡定的坐在哪里。
方老夫人看着姜余,“很热闹吧?”
姜余点头,“嗯,我没想到今天竟然会有这么多人。”
方老夫人道:“每隔三年才会有这么一次热闹,大家都想来看看今年陛下钦点的三甲到底是何种模样。”
很快姜余就听到远处传来吹吹打打的声音,然后远处传来人群的惊呼声。
队伍越走越近,姜余看见了骑在高头大马上的顾文承,他插花披红,看上去格外意气风发。
两边街道上的人开始往状元,探花和榜眼身上投掷花枝、香囊和手绢。
姜余隐隐听到旁边有人说今年的探花郎模样真好看。
姜余听到其他人谈论状元和榜眼,这才开始注意另外两个人。
状元头带金质银簪花,并且走在最中间,但一眼看过去就能发现对方年纪有三十五往上了,至于榜眼长的不错,面上留着美须,也是年纪也偏大,只有顾文承如同一个盘亮条顺小白杨。
这时候方老夫人身边的管事妈妈递给了小余一枝花。
小余接过花向下看去,此时顾文承正好抬头,一瞬间二人四目相对。
姜余下意识把花扔了出去,顾文承面上带笑,伸手稳稳的接住,目光一眨不眨的看着姜余,同时低头嗅花。
姜余听到周围传来一阵大家伙的惊呼声,他心脏开始砰砰直跳。
这个好模样的探花郎,是他的!?

第114章 转让铺子
“本朝官职总体分两类,京都官职和地方官职。其中京都官职又细分三个部。中枢部包括内阁和六部;?佐理部?,包括都察院、大理寺、理藩院、翰林院、通政司等;皇室部,有詹事府、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太医院等。
三甲进士中,一甲的状元授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官职。榜眼和探花授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官职。二甲进士被分配到京城各个部门担任主事,或者外放为知府。三甲进士通常被分到各个部门担任评事、中书、行人,或者外放为推官、知县等。”
晚上,顾文承依旧穿着白天跨马游街时的红袍,对姜余介绍这次中进士之后的情况。
姜余一边听他说,一边掰着指头数,“知府是正五品的官职,状元授予六品官职,文承哥考了探花才给七品官位,怎么二甲的官位比一甲还高呢?”
顾文承笑着捏了捏他的脸,“不是这么算的。知府需要外放,在京城待个把月就得外出赴任,但是翰林院不同。翰林院的人在皇帝身边任职,像是撰拟册文、诰文,经筵日讲,侍值扈从都是翰林院的责任。而且自从高祖皇帝开始,入内阁必翰林。”
姜余恍然大悟,“因为翰林院挨着皇上近,容易被皇上记住,所以即便是官位低些,也不妨碍。”
顾文承点头,“对,就是这个意思。”
姜余歪歪头,“我之前一直以为,只要考中就能直接去京城做大官呢,原来不是这样啊。对了,翰林院的俸禄是多少?”
顾文承有些尴尬的摸了摸鼻子,“七品编修的年俸为45两银子,禄米是45斛。”
姜余还在等着顾文承继续说,见他不再说话,眨了眨眼睛问:“还有呢?”
顾文承露出一个斯文帅气的笑,“没了。”
姜余再次眨眨眼睛,“没了?”
顾文承点头,“就这些。状元郎是六品修撰他的年俸比我高,一年好像是六十两,不过我们的禄米是一样的。”
姜余卡壳了,“这些钱能在上京活下去吗?”
他现在总算是知道为什么文承哥考上举人会有那么多乡绅富户前来送东西了,原来朝廷俸禄就这么点?
从二月份到了京城,如今四月中旬,姜余在上京城待了几个月完全能体会到这里的物价和繁荣程度完全不是宁化府可以相比的。
就比如他们如今住的这个宅院,虽然只是个一进小院子,比他们在宁化府住的房子都要小,但是因为距离皇城不太远的原因,这么个一进的小院都得四百两银子。
当时姜余听到这个价格以后可谓是倒吸一口凉气。
顾文承露出一个腼腆的表情,“小生以后还得靠姜老板养着了。”
姜余心中涌出无限豪气,“我有钱,我给文承哥买个大宅子。”
顾文承低头轻笑,一手抚向姜余的肩头。
“小余对为夫这么好,为夫无以回报,只能以身相许了?”
姜余:“……唉…唉?”
顾文承这日晚上,一次就体会到古人说的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的其中两项“喜”。
考中进士以后有个假期叫“省亲假”,省亲假为期两个月,目的是让考中进士的官员回家探亲,留在京城任职的官员可以接家中父母来京都居住。
但是如今省亲假还没有放,顾文承首先要参加的就是“恩荣宴”,这可是官方组织新及第的进士参加的宴会,若是皇帝当天不忙,很可能也会在宴会上露个脸。
于是趁着这个时候,姜余便开始在上京看房子。
整个上京城皇宫在最中间,其他建筑全部从皇城的四周辐射开,拱卫着皇宫。
围着皇宫最近的住宅都是皇亲国戚,所以姜余想买房子得往后看。
往后一片全部都是高官大臣的宅子,这些宅子都很大,比如一个大型的国公府就能占一条街,因此姜余想卖房还得再往后瞧。
这时房牙笑着对姜余道:“刚刚听公子说家里人口简单,那么您瞧这个房子怎么样?二进的院子,内院正屋三间带左右耳房两间,两边厢房各三间,还各带一耳室。外院有门房,三间倒座房和灶房,算下来大小屋子共有十八间呢。
这宅子后面还带个小花园,地段也好,出门过了长胡同就是大街,顺着大街走一柱香的时间就能到翰林院。”
姜余还真觉得这房子不错,就是没有马厩,不过没事,这个院子进门右边带着一个塾,可以把塾隔开,在往旁边开个小门,马就养在里面。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