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喜之后by封十一
封十一  发于:2024年12月24日

关灯
护眼

顾文承压低声音,凑到姜余耳边道:“我刚刚打听了一下,野鸭铺距离这边远,加上娶亲的队伍本来就走不快,所以估计中午之前娶亲的队伍能就到了,咱们吃完午饭就回家。”
姜余眼神一亮,“好啊,好啊。”
大概又等了多半个时辰,临近中午的时候迎亲的队伍果然到了,外面响起噼里啪啦的爆竹声。
紧接着就是一个响亮的声音传来。
“新郎官来接新娘子喽!”
姜余眼见着小院里的人纷纷往门口方向走,见状他也忍不住露出一丝好奇。
他还没见过秀才老爷是怎么娶媳妇呢,也想看看今天的接亲队伍是什么样的。
顾文承看出了姜余脸上的好奇,他拉着姜余便往大门口的人群里。
顾文承比姜余高大,他用胳膊把姜余牢牢的护在身前,不让他被周围人撞到。
拥挤的人群里姜余抬头,正好看见顾文承的下颌。
姜余心头重重一挑,好近,他距离文承哥太近了。
顾文承觉得这地方不行,前面门口已经站了不少人,而且周围也太拥挤。
突然他看见旁边的矮墙上开始坐上了人,有些大人把小孩放在矮墙上,让小孩坐在墙头看外面。
姜家比一般农户家里的院子要好些,但是也比不上顾家的青砖大瓦房。
小院周围被一圈矮矮的院墙圈起来,中间是一个木门,打开木门正对的就是堂屋的门口。
顾文承拉着不明所以的姜余走出人群,走到矮墙处,突然顾文承双手握在姜余腰间,然后一个向上用力,姜余就这么被他用力扛到了自己的肩上。
姜余:……
顾文承:“能够到墙吗?坐到上面。”
姜余下意识听顾文承的话,他慌忙的爬到墙头后稳稳的坐好,心脏开始扑通扑通跳。
这时姜余左右看了看,便发现站或坐在墙头上的大约都是一些年纪不大的孩子们,如今就他一个年岁大的。
姜余忍不住有些脸红,他低头双手紧握衣角。
这也太,太……而且刚刚文承哥一下就把他举起来了,回忆起文承哥双手掐住他腰身时的感觉,不知为何姜余感觉自己的脸更烫了。
而且,文承哥力气怎么这么大,竟然一下就能把他扛到肩上。
很快顾文承便也上来,坐在姜余身边,然后他就发现了一个快被烫熟的小余。
顾文承轻笑一声,先别管小余是因为什么害羞,他还是先哄哄,万一小余在这真的被“烫熟”那就不好了。
顾文承凑近到姜余耳边道:“别担心,不只是我们两个人这么干,你瞧,很多人都站在墙上看。”
姜余回神,抬起头打量起周围来。
果然就这么一会儿,矮墙上多了不少人,那些人坐着、站着或者趴着,都齐齐的看向外面的,而且没人注意到他们刚刚的举动。
但是姜余不知道的是,在屋里的姜家二丫头姜禾,透过窗户完全把他们两个人刚刚的举动看在了眼里。
尤其顾文承轻松举起姜余的那一幕,姜禾惊讶的长大嘴巴。
“怎么了?”姜瑞莲坐在一边问她。
姜禾连忙摇头,“没…没什么。”
姜瑞莲顾不上别的,手里拿着一个巴掌大的小铜镜,着急的道:“哎呀,你别干站在哪里,快帮我看看后面的头发整不整齐。”
此时外面巷子里人也多,两边几乎站满了人,姜家把女儿嫁给秀才老爷的事在村里可是个大消息。
今天几乎在村里的人家都过来看热闹,大家都想知道那秀才老爷到底长什么样。
迎亲的队伍越走越近,姜余渐渐被吸引了注意力,顾文承见状放下心来,并随时主意姜余的动作,怕他有什么闪失。
姜余远远就瞧见了那个传说中的陈秀才。
陈秀才很瘦,整体身量不高,此时正歪歪扭扭的骑在一个高头大马上,脸色苍白。
那马前面的缰绳被马夫牵在手里,饶是这样也能看出来陈秀才骑马的动作很不熟练。
到了门口以后,陈秀才从马上下来,下地的时候脚步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姜余心想,看这秀才看起来也太瘦了,文承哥生病时候看着都要比陈秀才壮实。
姜家一大家子都是高挑的个子,尤其大伯父的体格都能赶上两个陈秀才了,对比之下陈秀才真是偏矮又偏瘦。
陈秀才用袖子擦了擦汗,转身给门口的长辈见礼。
“小生陈贵生,见过各位长辈。”
姜知遇主动站出来开始“拦门”,他和陈秀才二人对起诗来。
姜知遇问,陈秀才答,二人你来我往,诗词古句一句接一句,好不热闹。
村里人哪里见过这种架势,虽然听不懂他们两个到底在说什么,但是全都站在一边连大声说话都不敢了。
一时间在场只能听见他们二人的说话声。
最后陈秀才当场做了一首催妆诗,人群中不知道谁大声喊了一句好,在场的所以人都跟着呼喊起来。
看见这一幕,王桂花骄傲的扬起下巴,在村里除了自己家以外,就再没有其他人家有这般景象了。
顾文承和姜余两个人听了听,发现除了最后一首催妆诗有些水平,词句用的也漂亮以外,其他都是一些很简单入门的诗句。
在众人的欢呼声里,陈秀才成功进门去接新娘子。
成亲的时候,新郎把新娘子接回去,作为新娘的娘家人,除了几个送嫁的以外都不会跟着去新郎官家,通常是新娘的娘家会在家里安排酒席,让娘家这边的亲戚朋友吃饭喝酒,一起热闹热闹。
等三日或者十五日后新娘新郎回门一家团聚。
【作者有话说】
我看上一章有小可爱疑惑土地价格,作者在这里稍微解答一下
作者参考的是清朝年间的土地价格,康熙年间部分土地每亩约十几两,贫瘠土地每亩3-5两
乾隆年间作者查资料发现,有记载乾隆年间一亩地高达47两(可能清朝当时政局稳定+人口上涨+土地兼并导致的价格飞涨)
所以作者设定本文时间节点是在一个王朝建立的鼎盛时期。
王朝的百姓安居乐业,人口增长,加上部分土地被收归国有等,一系列原因导致市面上土地减少,因此土地交易价格上涨,所以本文设得一亩良田接近三十两
当然至于不合理的地方,那全都是作者自己瞎编的,各位小可爱看着乐呵,作者就满足啦~
此外求评论、求海星,爱你们哟么么哒~?

新娘被接走,留在姜家的亲戚们也终于能开饭了。
姜余和顾文承两人从墙头下来,迎面就碰见了王桂花。
王桂花今天心情很是不错,女儿嫁给秀才老爷,以后能住进县城,这是多给她长脸的事啊。
王桂花看见姜余后下意识开始吩咐姜余干活,“对了,大家要开饭了,你快去……”灶房端盘子。
“咳!”顾文承突然咳嗽一声,把姜余往自己身后拉了一把。
王桂花就这么看着姜余突然远离自己,原本嘴里的话顿时卡了壳。
顾文承道:“今天还没向伯母道喜。”
王桂花听到这句话微微扬起下巴,顾文承考上秀才又怎么样,她女儿如今也铁板钉钉的嫁给了秀才老爷,以后村里在也没人敢在背后说她眼光差,白白丢了个秀才做姑爷。
桂花刚想说什么,就听见此时顾文承已经开始和姜余说起话来。
“小余,刚刚在墙头坐的不舒服吧,大伯母还得忙,咱们去旁边歇会,别给她老人家添麻烦。”
听到顾文承的话,姜余脸上有些微红,“我还行,文承哥呢?”
顾文承道:“我没事。”
王桂花:……
看着这二人一副完全没搭理她的样子,王桂花想说的话一时间全都被卡在了喉咙里。
顾文承重新看向王桂花,“伯母还得忙吧,那我们两个就先去别的地方,就不打扰大伯母了。”
说完,顾文承拉着姜余就走,完全不给对方使唤小余的机会。
此时王桂花身边的一个妇人笑着道,“没想到那顾秀才竟然还挺疼姜余的。”
“是啊,之前还真没看出来,那余小子命还挺好。”
“听说姜余最近在县城开了铺子,生意红火的很。”
“真的假的,我还以为之前是村里瞎传的呢。”
“当然是真的,之前姜余在屋里亲口承认的开铺子。”
“我听说那铺子一碗面就得十几文,难道这也的真的?”
“当然是真的了。我还听说有更贵的。”
“不对不对,你们都听错了,人家小余说的是,一碗面只要四文钱,另外还有一些小食,加小食才会要十几文。”
“什么样的小食用得着十几文啊,这也太贵了。”
“……”
王桂花听着周围人的谈论声,莫名有些心气不顺,但是今天大喜日子的,她也不好直接发作。
很快便正式开席,姜余看着面前桌子上的菜,虽说有十二个盘子,但盘子偏小,要是真和一般的宴席比起来,可能连八个盘的份量都不到。
姜余尝了尝桌子上的菜,也不知道大伯母从什么地方请厨子,这些菜做的都没什么滋味。
一顿饭吃的匆忙,吃完后顾文承和姜余两个人离开。
回家路上姜余摸了摸肚子,道:“我刚刚都没吃饱。”
顾文承驾着驴车,笑着道:“回去以后,咱们下些面条吃。”
姜余坐在板车的边缘,两条腿放松垂下,闻言自在的摆动起来,脸上带着轻松的笑意。
“好啊,好啊。”
一晚上就这么稀松平常的过去,第二日新嫁到野鸭铺的姜瑞莲早早起来向婆母敬茶。
她站在堂屋里,表情温顺的听着前面坐着的婆母说话。
陈母不喜欢姜瑞莲,但是也不否认姜瑞莲模样长的不错,尤其个子高挑匀称,但是就是这张脸,陈母微微不悦的皱起眉头。
她从没见过谁家新媳妇一大早什么事也不敢,就在家涂脂抹粉的,这一看就不是个能安分过日子的人。
“咱家是普通人家,把你头上的花摘了,大红大绿的像个什么样子。”
姜瑞莲脸上的表情猛的一僵。
见对方没动作,陈母把手里的茶杯重重的放到桌子上,“怎么,我说话不管用是吗?还有你脸上涂的都是什么,贵生是秀才老爷,咱家是清贵之家,你脸上涂的五颜六色的像什么话。”
姜瑞莲抬头诧异看向婆母,没想到对方能说出这么刻薄的话来,而且她哪里有涂的五颜六色了,她只不过是往脸上涂些白粉,描了描眉,抹些口脂而已。
姜瑞莲下意识看向身边的陈秀才,陈秀才虽然很喜欢姜瑞莲,但是他更孝顺母亲。
“听娘的话,把花摘了吧。而且娘不喜欢看女子涂抹脂粉,以后在家也注意些,别再擦了。”
姜瑞莲发现陈郎也不站在自己这边,而且刚刚两个人在屋里的时候,陈郎明明还夸她好看来着,怎么突然就变口风了。
姜瑞莲眼眶微红,脸上委屈,心里要被气疯,但是对方是婆母,相公也这么说,她也只好伸手把头上簪的花摘下来。
“媳妇知道了,等一下媳妇就去把脸洗了。”
陈秀才看见姜瑞莲露出这副样子,自然有些心软,他想去拉姜瑞莲的手,就听见前面的母亲重重的咳了一声。
“去吃饭吧。”
陈家今天的早饭很普通,吃饭时姜瑞莲突然问了一句,“对了陈郎,咱们什么时候去县城啊,你不是还得去读书吗?”
陈秀才吃饭的动作微微一顿。
此时一边的陈母道:“以后就贵生一个人去县城,咱们两个人都住在村里。还有,以后别‘陈郎、陈郎’的叫,都嫁进陈家当媳妇了,这么叫让外人听到了笑话。”
姜瑞莲完全没听到陈母说的后半句话,她只听到对方说以后就陈贵生一个人去县城住,自己要和面前这个老太婆一块住村里。
姜瑞莲一下从凳子上站起来,声音尖锐的道:“什么?不去县城住了!”
姜余和顾文承两个人也返回了县城。
姜余做吃食的原因,前段时间频繁的往肉摊上跑,因此他发现了一个事。
猪肉普遍都在15到20文中间的价格浮动,猪骨要便宜很多六文钱一斤,那是因为猪骨笨重一般没人买。
但是猪内脏除去猪心、猪肝、猪腰子以外,猪肺和大肠十分便宜,尤其是猪大肠更便宜。
姜余又想起之前在家做卤肉的场景,此刻他突然有个大胆的想法,若是把内脏也像卤肉那样卤这做会不会也很香。
他如今也专门和一个屠户摊子熟悉了,而且这人之前也和爹认识。
因此他和那屠户商量了价格,每隔五天就让对方往铺子里送十斤猪骨和十斤猪肉。
但是今天因为天气不太好,铺子人不多,而且文承哥读书又累,他便早早想着回家,顺便去肉摊上买些肉做顿硬菜。
此时,姜余却想起卤肉,说做就做,他站在肉摊前直接买了些内脏回去,他先是把这些内脏放进加了盐的水里泡着,一个人开始处理起大肠。
大肠很难清洗,因为大伯家也养猪,每到过年的时候都会杀猪。
家卖掉一些肉后,剩下的肉就自己家吃。而那些没人买的内脏,也就余下了给自己家人吃,之前是大伯母清理大肠,后面便直接把这活交给了姜余。
但是姜余也知道,大肠不好吃,味道腥臊不说,处理不好更是很难被咬动。
可是自从他开始买饸烙面,并且卤了鸡蛋、豆腐、豆皮,豆干和肉丸子以后,他莫名觉得若是把这些内脏也放进卤,味道肯定会很不错。
姜余直接把大肠剪短,又一分为二,再把里面多余的油脂剪掉,反复洗了几次终于清洗干净。
之前文承哥提过,酒可以去腥。
姜余炒底料的时候也会放些酒进去,于是他直接往大肠里加酒去腥,后面开始处理其他内脏。
起锅烧热水,把内脏放进去焯水,加入葱、姜、白酒去腥,水开撇去浮沫,然后捞出东西,在用热水清洗一遍放在旁边备用。
把刚刚的锅洗刷干净以后,灶台下点最小火,放油,在油还没有热的时候往里面放糖。
姜余要开始炒糖色,炒糖色的时候最是要注意火候的把控,若是炒的太轻糖就会发甜,若是炒糊了则糖会发苦。
在锅里的糖冒起大泡泡,泡泡渐渐散去的时候,姜余抓紧时机把一旁的备好的内脏全部到进去。
锅里发出一阵响声,姜余挥动着手里的木铲开始翻炒,使炒锅里每个内脏都均匀的包裹上色。
接着姜余开始往里面加入调味料,葱,姜,蒜,辣椒,香叶,肉桂,草果。香料一加进去,翻炒两遍,香料味混着肉香扑面而来。
姜余知道这是锅里的食材和香料混合被炒出香味了。
紧接着倒入一些酱油和白酒继续翻炒,等肉香味彻底出来后,往锅里添上热水,热水一直没过锅内所有的食材。
后面,姜余把剩下的香料用一个小布包包好,直接丢进锅里,开盖大火煮一盏茶的时间,再盖上锅盖小火慢炖。
等傍晚顾文承回家,一推门就闻到了一股很香的卤肉味。
姜余听到动静从灶房里走出来,“我做了一些新吃食,文承哥待会尝尝好不好吃。”
等顾文承坐到饭桌面前,看着姜余卤好的东西后,整个人都惊了,这竟然是各种卤的内脏,他没想到小余竟然会自己想出这种卤肉的法子来。
下水是动物各种内脏的统称,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社会,因为缺乏调味料的关系,除了一般的穷苦人家没人会吃下水这种东西。
因为按照一般烹饪方法来烹饪,下水很是腥臊难闻,但是若是加入重料去烹饪以后就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姜余把切好的各种卤味盘子,放在顾文承面前。
“文承哥你先吃,我去给芸姨她们送一些,马上就回来。”
姜余说到做到,一转眼便回来。
他洗了手坐在桌子面前,期待的看向顾文承。
“好吃吗?”
姜余之前稍微尝了一点,说实话,他也没想到这些下水做出来能这么香,尤其是肺片,一口咬下去软糯爽滑。
“好吃。”顾文承点头,的确是好吃,非常好吃。
“怎么突然想起做这个了?”
姜余笑了笑,“我今天突然想买点肉吃,结果太晚肉铺的鲜肉都卖没了,就剩下一些下水,然后马屠户就把摊子上的剩的下水二十文买给我了。”
顾文承又夹起一块卤肝尝了尝,一样很好吃。
姜余道:“文承哥,你说若是我把这些卤货拿到铺子里卖,会有人买吗?”
顾文承道:“当然会有人买。”
姜余还是有些不确定,“可是我常听人说下水低贱,一般人都不去吃。”
顾文承道:“县城最大的酒楼有道菜叫姜豉蹄子,这道菜就连县令也会吃,那道菜主料就是用的猪脚。食材并不分高低贵贱,主要看做菜的人如何去料理。就像你今天晚上做的卤肉,即便是一些大酒楼都没你做的好吃。你要是把这东西放到铺子里卖,我一定会大受欢迎。”
姜余被夸的有些不好意思,但是眼睛却亮晶晶的,“真的吗。”
顾文承道:“你先等等。”
说着顾文承起身去了灶房,过了一会他手里拿了两个小蝶。
顾文承把小蝶放在桌子上,“一个蝶子里放了醋和蒜末,另一个碟子我放了醋、酱油、蒜末和辣椒。用卤肉沾着调料吃,看看你喜欢的哪个。”
姜余没想到竟然还能这样吃,他忍不住拿起筷子夹起一块卤肉,微微沾了沾装着醋和蒜末的碟子。
卤肉入口,姜余惊讶的睁大眼睛。
首先他尝到的是醋和蒜末的味道,紧接着便是肉的鲜香,而且蘸料完全没有压制住肉香,反而起到了很好解腻的作用。
“好吃!”?

一片肉入口,好吃到姜余眯起眼睛,接着他忍不住又吃上一口。
这样做的卤味果然很好吃,肉香十足的同时咸香而不腻。
顾文承拿来的调料也很好的激发了肉的香味,让人上吃一口后,又忍不住在吃一口。
“等明天我多做一些,然后就拿到店里卖。”姜余道。
顾文承提议道:“到时候还可以用这种调料稍微拌一下,装在碟子里端给客人。”
姜余飞快点头,道:“这样一定会大卖的。”
顾文承看着姜余高兴的样子,忍不住也跟着笑起来。
这样的姜余真的很好,元气十足,仿佛十分期待明天的到来,和这样的姜余再一起,顾文承感觉就连自己也年轻了不少。
姜余给顾文承夹了一块,道:“文承哥平日里读书太累了,得多吃些。”
顾文承道:“别只顾着我,你也得吃,你这些日子忙的,眼瞧着身子轻减了不少。”
姜余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脸,“有吗?”
顾文承伸手捏了捏他的小脸,叹了一口气,“脸蛋上的肉都没前些日子多了。”
翌日,姜余做了一些卤肉,他尝了尝依旧十分成功。
又过了一天饸烙面铺子摆上了新鲜吃食。
姜余把卤肉放到自己收银的桌子一角,旁边还放了一个小案板。
等会只要有客人过来就能看见他这里摆放的新东西。
“这是什么?”
一个客人果然发现了姜余身边的动,走过来好奇的问,一边问他还吸了吸鼻子。
虽然店里的饸烙面香味很重,但是走到这里后他还是闻到了一个很特别的香味,有些像是炖肉的味道,但是又不太像,而且这香味他一闻到,就忍不住流口水。
姜余道:“这是本店新上的吃食,这些都是卤的。”
那人在看清的什么东西以后,皱了皱眉,“下水?”
姜余拿起一块卤好的心头肉切了一小块。
“您可以尝一尝看。”
免费的东西不要白不要,男人接个尝了一口,然后惊讶的睁大眼睛。
要不是他亲眼看着面前的老板从心头肉上切下一块递给了自己,他哪里能想到这是猪心啊,而且什么时候猪心能是这个味了。
“多少钱?”
姜余道:“六七种卤货放一块卖,一盘十文钱。”
十文钱倒是不贵,男人点了点头,“给我来一盘,多切些心头肉。”
“好嘞。”
姜余手脚利落的开始把各种卤货切片,然后放到一个海碗里 放入一些醋,酱油,蒜水进行调味,最后装盘。
“卤肉一盘。”
很快便有人进店一块吃饭的客人也发现了这卤肉。
有人在店里吃完后还不过瘾,临走的时候还打包带走。
一天的忙碌下来,姜余提起准备的卤肉到了最后都不够买的,他活动了活动自己有些酸的胳膊。
一边正在打扫地面是引泉笑道:“东家今天做的卤肉可是让不少人惊叹,就连我也从来没吃过这样好滋味的卤肉。”
姜余道:“今天做的还是有些少了,等会关店,还得劳烦你和郭山多处理一些下水。”
“好,交给我们吧。”
姜余添添了一句,“加工钱的。”
引泉听到这个,脸上的笑意更明显了。
“唉,谢谢东家。”
引泉自从来了小店干活后,后感觉比之前自在了不少,而且新的东家是个和善的人,不把他当奴才随意使唤,反而是像对待跑堂似的。
这店里人少,郭山和周航两个人都不是多话的,芸姨又是个和蔼的性子,因此店里没客人的时候很是清净,引泉很喜欢现在的生活。
姜余此时突然看见一个桌子下面掉了个汗巾子。
他走回去捡起来,发现这汗巾子上的绣花很是精致,就连布料都是绸缎做的。
“这是客人落在咱们店里的吧。”
引泉走过去看了一眼,“好像是孙公子的。”
“孙公子?”姜余疑惑。
引泉道:“孙公子也是咱们店里的常客了,时不时就会来吃一碗,就是今天穿了一身蓝色锦袍的哪位,这汗巾子我曾经见他带过。”
姜余听引泉这么说,也记起了哪位客人,因为那客人一看就是个读书人,今天在吃到卤肉的时候,还当场吟了首诗,临走前又带走了三份卤肉。
如此出手阔绰的客人姜余自然有一些印象。
“你若是见他下次来,就把这东西还给他吧。”
引泉点头,笑着随口说了一句,“那孙公子是个和气人,听说他也是聘了契弟的。”
姜余微微一愣,就听着引泉继续道:“孙公子的夫郎也来过两次咱店里,但是可能身体原因吃不惯太油的东西,也吃不惯辣味,所以很少来。”但是他能看出来孙公子的夫郎很喜欢饸烙面。
姜余不太理解,道:“是身体不好吗?”
引泉此时已经开始收拾起了桌子,听到东家的问题,便回答说:“嗐,毕竟是给人做夫郎的,那种事难免会做。而且男子本来就不是承受方,所以有时候饮食自然要忌口一些。”
姜余没太听懂,“什么?”
引泉看向姜余,脸上的表情却比姜余还懵。
他自小生活的府里,又替原先府里的老爷在外面办过事,有些场面虽然没亲眼见过,也是听人说过的。
但是,此时看向小东家比他还茫然的脸,引泉有些不可置信。
不会吧?
引泉凑近几步,到姜余面前压低声音道:“小东家和顾秀才成过亲,我说的就成亲当天晚上,两口子洞房花烛那档子事。”
引泉说着自己也有些脸红,毕竟他也是个新瓜蛋子,这种事也只有理论经验,没有切身实践。
姜余更茫然了,成亲晚上他睡觉了啊,而且睡得可香了。
“睡觉?”
引泉一脸‘那种表情’的笑了笑,“没错啊,就是睡觉。”
姜余:……
他总觉得自己说的睡觉和对方说的“睡觉”不是一回事。
引泉道:“男子和女子到底不一样,我之前还听人说,有时候怕弄伤,男子还有特殊的避火图呢。”
说完以后引泉就开始继续打扫店铺,留下姜余站在原地。
姜余眼睛里带着些许茫然,避火图是什么东西?
关了店面,姜余照常走路回家,不知为何他突然想到了自己和引泉在铺子里的对话。
姜余越想越觉得奇怪,越琢磨越觉得好奇,于是他脚步一拐走到一家书肆门口。
因为临近傍晚书肆没其他客人,店里只有一个小伙计懒洋洋的趴在柜台后面。
小伙计看见姜余以后,先是上下打量了一眼姜余穿的衣裳,然后打了个哈欠,问道:“买什么的?”
姜余走的柜台面前道:“买避火图。”
小伙计刚想站起来,听见姜余的话脚步一个踉跄差点一头没栽到地上。
他双手扶着面前的台面,抬头惊奇的看着面前这个年纪不大的小哥儿。
小伙计的声音不自觉的压低,“你要买避火图?”
姜余皱了皱眉,“没有吗?”他以为图这种东西,一般书肆都有卖的。
小伙计咂了砸嘴。
当然有,但是他还是第一次见有人这么正大光明的来店说自己要买那玩意的。
“有,自然是有。你要男子的,还是女子的。”
姜余更疑惑了,这玩意还分男女吗?他是男子,自然就是要买男子的了。
“男子的。”
小伙计表情古怪的看了姜余一眼,“跟我来里间吧。”
到了铺子的里间,姜余打量这间屋子。
这屋子里摆满了书架和书柜,书架上密密麻麻的都是书,而店里的小伙计走进屋子的角落,用钥匙打开一个箱子,接着他又是一顿在箱子里翻找。
终于在他从箱子里搬出来一摞子书以后,拿出来了两本书。
“一共八钱银子。”
姜余手一顿,没想到两本图竟然这么贵?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