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长忆看着两人忧心忡忡的表情,噗嗤一笑摊了摊手:“紧张什么嘛,我这不还活得好好的?”
李源帮他掖了掖毛毯,皱眉道:“是药三分毒,何况是那种没方子靠天意搓出来的丸药?”
“皇帝当年病成那样不还是起死回生了?放心,那道士仙人也是顶着脑袋给皇帝做事,送的药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
严孤山听完觉得更担心了,不住的转着手中的扳指,盘算着有没有法子让皇帝今年改变主意。
随从小声提醒说太子在郑府待的时间够长了,该去下一个府邸。严孤山叹了口气站起身,他在这外头人多眼杂也不好说什么,只好拱了拱手,跟郑长忆表演客客气气的送客留步口头拉扯一番,由下人撑伞送他出府。
严孤山刚走出院子,就瞧见一个雪球似的身影跑了进来,那人个子不高不矮,却穿的极厚,也没撑伞,毛领斗篷上落了一层白雪,手上拎着一提红布包好的包裹。
那人见了太子,忙停下脚步笑着行礼:“太子殿下,恭贺新禧啊。”
严孤山有点意外,但也笑着抱拳:“宋少卿同喜,少卿大人一向忙于政务,本宫久仰却难得一见。今日倒是巧了,宋少卿也是来提前送年礼的?”
宋恕倒也不见外,举起那个包裹乐呵呵的给严孤山看:“倒不是年礼,是郑大人之前托我带的十块奉山茶饼,说要年下走亲访友用,我想着大人急用,就趁着前几日雪停赶回奉山去取了。”
严孤山背着手挑了挑眉,有点不可思议:“宋少卿竟这般亲力亲为……”
“这个郑长忆啊就知道指派人!”院里的李源听见外头的声响忙出来迎,“知道小宋你得力就总让你忙前忙后,实在是不像话。”
“李大人也在!今日真是好日逢巧时啊!”宋恕笑着拱手,李源一向很喜欢这个开朗活泼又认真干活的小孩,又因着郑长忆的关系,俩人之前也多有交集。“这不过是随手之劳一点心意,不妨事的,我这次回来还带了不少茶饼,不如给殿下和大人也送去些尝尝鲜?”
郑长忆在里头听到,便拉长了声音喊道:“别管他俩啦——他俩喝不明白的——快快进来吧!”
三人站在院里对视不由得发笑,李源又好笑又无奈的摇了摇头。
严孤山拿过随从手里的伞微微向二人颔首微笑:“我这种行伍粗人不会品茶,便不劳少卿大人费心了。本宫还要去别的官员府邸拜访,先行一步。”
第112章 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
严孤山也不是无所不能的神仙。面对父皇执意携郑长忆同往紫虚山祈福之决定,他心中虽有千般不愿,万般无奈,却也深知此乃皇命难违,板上钉钉,无法更改。
那日,晨光初破晓,皇帝率领着浩浩荡荡的皇亲国戚与亲信队伍,身着华美的服饰,乘坐着装饰精美的轿辇,踏上了前往紫虚山的祈福之路。山路蜿蜒曲折,两旁是皑皑白雪覆盖的树木与岩石,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却更显得这片山林的寂静与神秘。
随着队伍逐渐接近山顶,一股更加浓郁的诡异氛围扑面而来。
严孤山抬头望向山顶,只见云雾缭绕之中,道馆的影子时隐时现,宛如海市蜃楼一般。他心中不禁生出一股莫名的寒意,仿佛有什么不祥之物正潜伏在暗处,窥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严孤山首次踏足此地,心中不免生出几分异样之感,那云雾之中似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让他既感好奇又觉不安。然而,环顾四周,却见众人皆是一脸淡然,仿佛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唯有他一人显得格格不入。
皇帝在道馆前停下,虔诚地行起礼来,随后命人摆上贡品,祈求神仙庇佑,国泰民安。一时间,香烟袅袅,钟磬声声,整个道馆都沉浸在一片庄严肃穆之中。
待得一炷香燃尽,那缭绕的云雾竟渐渐散去,一位鹤发童颜的道人自道馆内走出,面带微笑,向皇帝行礼。皇帝见状,连忙上前迎接,并邀请道人一同入内详谈。
严孤山见状,心中暗自思量,低声向身旁的御林军副将木图问道:“那位可是真正的仙人?”木图闻言,微微一笑,轻轻摇了摇头,示意太子跟上皇帝的步伐,并低声解释道:“殿下误会了,那并非仙人本尊,而是仙人在人界所选的使者,名为灵虚道人。我等凡夫俗子,岂能轻易得见仙人真容?”
严孤山闻言,心中更是不屑。在他看来,求神拜佛不过是自欺欺人之举,若真有神仙能解世间万难,那还要他们这些帝王将相、文武百官作甚?干脆让那些有求于神仙的百姓都去紫虚山求仙问道好了。
严孤山正沉思间,忽觉一股无形的压力自面前而来,他迅速回神,只见皇帝正望向自己。于是连忙整理衣襟,识时务地加快脚步,上前几步,恭敬地行礼。
皇帝今日的心情似乎颇为舒畅,他轻轻抬手,示意一旁侍立的道人上前,为太子严孤山相看面相与根骨。
那灵虚道人干的就是皇家的差事,对宫廷内外的种种关系与秘辛了如指掌,自然也包括皇帝与太子之间那长达二十年的隔阂与近日的微妙缓和。
道人躬身行礼后,便以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开始为严孤山相看。他先是细细端详太子的面容,接着,道人请严孤山伸出双手,以便进一步观察其手相。太子依言而行,双手平展,掌心向上。道人轻轻抚摸过太子的掌纹和掌心那些因常年握持兵器而磨砺出的老茧。
“殿下之面相,实乃天生贵胄,剑眉星目,气宇轩昂,非池中之物也。”道人缓缓开口,言辞间充满了敬意与赞叹,“再观殿下之手相,掌纹如龙蛇游走,主线分明,事业线更是直上云霄,预示着殿下未来必将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而那掌心之老茧,更是殿下勤勉务实、勇于担当之明证。”
道人在夸赞之余,也不忘偷偷打量皇帝的表情。他敏锐地察觉到,尽管皇帝面带微笑,但眼神中却并未流露出太多的喜悦之情,反而显得有些深沉与复杂。道人心中不禁暗自思量,隐约感觉自己可能言多必失,触及了皇帝的某些敏感之处。
为了挽回局面,道人连忙赔笑,话锋一转道:“不过,殿下之面相更为特殊之处在于,面有神相,目有星光,此乃罕见之相,能洞察世间奥秘,甚至可能与神仙通感。既然今年太子回京陪伴陛下身侧,何不借此机会,让殿下为陛下请得一枚仙丹,以表孝心?”
皇帝听完道人的话,嘴角勾起一抹难以捉摸的微笑,
他轻轻挥了挥手,屏退了周围的闲杂人等,只带着几个侍从亲信,以及严孤山,缓缓步入观中。
严孤山心中虽对这些神神鬼鬼之说抱有疑虑,但看着父皇那深邃而复杂的眼神,他拿不准父皇的真实意图。他默默地跟在皇帝身侧,心中暗自思量。这时,他的余光不经意间扫到了跟着进观的郑长忆。只见郑长忆轻轻挑了挑眉,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微妙的示意,仿佛在告诉他这一切并无不妥。严孤山心中稍安,继续跟随着父皇的脚步,踏入观中内室。
请丹为了虔诚只能一个人在丹室,严孤山步入丹室,门扉在他身后缓缓合上,隔绝了一切外界的喧嚣与纷扰。室内光线柔和而昏黄,几缕青烟自香炉中袅袅升起,与空气中弥漫的淡淡草药香交织在一起。
在灵虚道人的引领下,严孤山缓步来到一张古朴的案几前。案上铺着一张泛黄的黄笺,旁边摆放着笔墨。他提起笔,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的心神完全沉静下来,然后一笔一划地写下了自己的生辰八字。
写完后,他将黄笺轻轻折叠,放在面前的盘子里。那盘子由青铜铸就,古朴而庄重,似乎能承载起信徒们所有的祈愿与梦想。灵虚道人见状,轻声吩咐严孤山跪在不远处的巨大神像前。
严孤山依言而行,双膝缓缓跪下,目光随之抬起,瞬间被那尊巨型神像所震撼。那神像巍峨耸立,几乎占据了整个丹室的空间,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
通体由黑色石材雕琢而成,表面覆盖着岁月的痕迹,更添了几分沧桑与神秘。它的身形诡谲狰狞,仿佛从九幽之地爬出的巨兽,周身缠绕着不知名的异兽与符文,透露出一种令人心悸的威严与力量。
只是仔细端详那雕刻的面容却显得格外与众不同,既不庄严慈悲,也不凶神恶煞,似乎蕴含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妖气。
灵虚道人立于一旁,目光深邃地望着严孤山,缓缓开口:“殿下,您拜的是阎王。这样直视,怕是不好。”
严孤山闻言,眉头微微一挑,他并未因灵虚道人的提醒而有所收敛,反而更加坦然地直视着雕像,问道:“贵观怎么向地府阎罗求长生药?长生不老,乃是逆天而行,阎王怎会轻易应允?”
灵虚道人闻言,微微一笑,解释道:“殿下所言极是,长生不老确实非易事。但阎王虽掌管地府,却也是生死轮回的至高神祇,我观虽不敢妄言能求得真正的长生不老药,但借助阎王之力,为陛下祈求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之丹,却也是有可能的。”
严孤山听了这话,不禁笑了起来,那笑容中带着几分玩味与不羁:“什么时候,阎王也开始插手人间事务,成了可以随意祈求的神仙了?”
灵虚道人看着他这不怎么尊敬的样子,并未露出丝毫不满之色,反而更加沉声缓缓问道:“殿下心中,当真不信鬼神?”
严孤山点头,坦然答道:“本宫确实不信这些虚无缥缈之物。但为父皇祈福求丹,乃是本宫的一片孝心所在,不容有假。只是不知,本宫的不信鬼神,是否会对这求丹之事有所影响?”
灵虚道人笑着摇摇头,没有再就此事多言。他轻轻一挥手,示意严孤山进行接下来的仪式。严孤山依言而行,跪在神像前,按照灵虚道人的指示叩头三次,俯身默念着皇帝的生辰八字与祈求长生的年数。
半炷香的时间很快过去,严孤山缓缓起身。原本放在盘子里的黄笺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两丸黑色的丹药。那丹药表面光滑圆润,散发着淡淡的幽香。
然而严孤山却并未表现出过多的惊奇之色,他心中猜测——这必定是灵虚道人趁他跪拜之时所为。但他并未揭穿此事,只是默默地接受了这两丸丹药。
灵虚道人见状,轻轻一笑,将盘子递还给严孤山:“殿下果然有神性,第一次求丹便请下这般品质的丹药,实在是有灵。”
严孤山扬起嘴角看着他礼貌的笑了笑,心道怕是这道人炼丹的水平够呛,每次炼出来的丹药参差不一,自己这次巧了,赶上他发挥好的一次,还捡了个“有神性”的可笑名头。
灵虚道人目光深邃地望着严孤山,沉默片刻,意味深长地说道:“殿下,您虽不信鬼神,但世间万物皆有因果循环、未了之缘。或许有朝一日,您会发现自己今日之所为、所不信之物,都是来日再求不得的……”
“只是时候未到而已。”
第113章 持此保寿命,服之颐性情
严孤山眉头轻蹙,他向来厌恶那些将命运归于虚无缥缈的宿命之说,更觉那老道士不过是个倚老卖老、哄骗朝廷供奉的江湖术士。
然而,走出那充斥着诡异气氛的丹室,面对父皇之时,他迅速换上了一副恭谨而虔诚的模样,双手轻轻托起丹盘。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意外与惊喜,显然未曾料到自己的长子竟会如此用心,亲自为他求取灵丹。这份可以即视的孝心,让他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嘴角也不由得微微上扬。
灵虚道人适时地躬身行礼:“陛下,此丹既已炼成,理当验证其效,方可惠及龙体。老道斗胆,请陛下恩准,让人试服此丹。”
严孤山下意识地看向了郑长忆所在的位置,然而那里却空无一人。
皇帝似乎并未注意到严孤山的小动作,他沉吟片刻后,缓缓开口:“既是太子亲力亲为求得的丹药,自当由太子先行试服,以表孝心。”
严孤山则是微微一愣,随即恢复常态,心中竟莫名涌起一股淡淡的喜悦。
方才祈福时灵虚道人让他想为父皇祈福的年限,严孤山求了多久他自己心里清楚。可以说不是祈福,是诅咒。他虽然不信这些,但被赋予怨念的东西他还是不想让郑长忆沾的。
更何况,他深知自己体质强健,即便丹药中有毒,也足以应对,总好过让郑长忆涉险。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接过侍从递来的丹药与茶盏,没有半句推辞,毅然决然地将丹药送入口中,随即饮下茶水。
严孤山这边刚咽下,郑长忆便从偏室中走出,似乎是刚刚焚香祷告完。他径直走到皇帝身边,身上散发出的龙涎香与檀香味交织在一起,浓郁得简直冲鼻子。
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示意道童把旁边用金丝帕子盖住的盘子端过来,帕子掀开,里面是十余颗浅灰色的丹药。
郑长忆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抗拒,但随即被一片平静所取代。他熟练地跪在皇帝面前,姿态谦卑而恭敬。
皇帝的目光在郑长忆身上停留了片刻,似乎在欣赏这份难得的顺从,然后随意地从盘中挑选了一颗丹药,以一种近乎恩赐的姿态塞进了郑长忆的口中。
严孤山震惊地看着这一切,眼中满是不可置信与愤怒。他无法想象,自己的父皇竟然会如此对待一个他深爱的人,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场合。
他环顾四周,只见众人皆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模样,仿佛这样的场景已经司空见惯,这无疑让严孤山感到更加愤怒与无助。
郑长忆的喉结轻轻滚动,他努力压抑着内心的情绪,缓缓张开嘴,向皇帝展示着那颗已被吞下的丹药。皇帝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
郑长忆在得到皇帝的许可后,才缓缓起身,站回了原来的位置。他的脸上依旧保持着那份淡然与平静,仿佛刚才发生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严孤山望着郑长忆的背影,心中如同被千万根针同时刺入,痛得他几乎无法呼吸。
严孤山努力地压制着胸中翻涌的愤怒与不甘,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试图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
然而,当他看到自己心爱之人郑长忆被亲生父亲如此羞辱,而自己却只能沉默以对时,那种无力感与挫败感几乎要将他淹没。
他的声音因此而微微颤抖,却仍然努力保持着应有的尊敬与冷静:“父皇,这丹药是……”
皇帝的目光在严孤山身上停留了片刻,但并未给予任何回应。
灵虚道人适时地站了出来,他显然是个极有眼力见的人,连忙解释道:“殿下,您所请的乃是长生丹,那是为了祈求陛下万寿无疆的圣物。而盘中之物,则是紫虚观这一年来为陛下精心炼制的强身健体之丹药。这药方本身并无毒性,皆是珍贵药材所制,旨在调养龙体,增强陛下的体魄。”
说到这里,灵虚道人话锋一转,语气中多了几分凝重:“然而,前朝确有奸臣收买小道童,企图在丹药中偷偷下毒的先例。为了陛下的安危着想,我们必须谨慎行事,因此才有了试药这一节。请殿下放心,这也是对陛下龙体安康的负责。”
严孤山静静地听着灵虚道人的解释,但他的内心却如同翻涌的波涛,愤怒与不甘如同烈火般灼烧着他的胸膛。
他深知,在这权力交织的棋盘上,自己与郑长忆的命运都如同那微不足道的棋子,随时可能被舍弃或利用。如果自己不主动抢来执棋权,那么他们只能永远受制于人,无法摆脱这悲惨的命运。
他努力地平息着自己的心情,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而坚定。他看向灵虚道人,询问道:“这试药的大约需要等待多久方能见到效果?”
灵虚道人微微一怔,随即回答道:“殿下,这试药的效果大约需要一个时辰方能显现。届时,我们会根据试药者的反应来判断丹药的安全性。”
皇帝闻言,轻轻地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既然如此,朕便去内室静坐悟道,诸位爱卿各自祈福便是。”说着,他便带着随从转身走进了内室。
严孤山见状,心中一动,也紧跟着皇帝的步伐走了过去。他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他必须把握住。
皇帝转过身来,目光在严孤山身上流转,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虚伪笑容。他故作关切地问道:“你怎的也跟了过来?平日里见你并不如何热衷于这些祈福之事。”
严孤山心中虽有所警觉,但面上依旧保持着恭敬之色,他回答道:“儿臣虽不信鬼神之说,但儿臣深信父皇的英明与仁爱。今日亲眼见到父皇为了国家社稷、百姓福祉而诚心祝祷,儿臣深受感动,故而心生追随之意。”
皇帝闻言,脸上难得露出了笑容,他夸赞道:“不错,你果然很有长进。能够看到朕的辛劳,这是难能可贵的。朕心甚慰。”
随从们动作轻盈,仿佛连呼吸都刻意放低,在皇帝的软垫侧后方又铺设了一个垫子,以供太子使用。
严孤山紧跟在皇帝身后,步入内室,随着皇帝一同跪下。
第114章 太子岂有是乎?
内室里静得只能听见细微的香火烧尽一节后轻轻掉落的声响,以及远处偶尔传来的风穿过窗棂的呜咽声。巨大的神明像矗立在他们面前,其威严与压迫感仿佛能穿透人心,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到敬畏与渺小。
然而,在这庄严的神圣之地,皇帝的话语却充满了虚伪与无情。
“严漓,”皇帝突然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能穿透这寂静的空气直达人心,“你今日也随朕一同祈福,倒是难得。不过,朕倒是好奇,你心中是否真的相信这些神佛能保佑我大齐国泰民安?”
严孤山闻言,心中一凛。他深知父皇此言并非真心询问他的信仰,而是在试探他的态度与立场。
他迅速调整心态,做出一副恭敬而谦逊的模样回答道:“儿臣虽不敢妄言信仰之事,但见父皇诚心祝祷,为百姓祈福,儿臣亦愿追随父皇的脚步,略尽绵薄之力。至于神佛是否真能保佑我大齐国泰民安,儿臣以为还需靠我朝君臣一心、励精图治方可实现。”
皇帝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笑容中充满了虚伪与不屑。“你倒是会说话。”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犀利而无情,“但孤要提醒你的是,这天下是朕的天下,这权力也是朕的权力。你作为太子,应当懂得如何辅佐朕治理国家而非妄图染指朕的权柄。”
严孤山心中一震,父皇的话语直接而露骨地表达了对他的忌惮与不信任。他深知自己作为太子的优秀与才华既是荣耀也是负担。他深吸一口气:“儿臣明白父皇的苦心与期望,但儿臣也深知自己才疏学浅尚需父皇多加指点与栽培。”
皇帝的目光在严孤山身上停留了片刻,似乎在享受着他那片刻的沉默与隐忍。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缓缓开口:“朕方才对待郑长忆,你也看到了。一个三品官员,朕却能让他如此俯首帖耳。朕倒想听听,你对此有何看法?”
严孤山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怒火与不甘,但他深知在父皇面前,任何情绪的流露都可能是致命的。
他强压下心中的不满,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尽量平静而恭敬:“父皇乃一国之君,自有父皇的考量与决断。儿臣虽不才,但亦知臣为君需肝脑涂地之理。父皇对郑大人的处理,自有其深意,儿臣不敢妄加揣测。”
皇帝闻言,嘴角的笑意更甚,但那笑容中却无丝毫温度,反而透着一股子冷漠与无情。“好一个‘肝脑涂地’!你果然懂事。”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讽刺与嘲弄,“你若有朝一日登上大位,也需如此行事,方能稳固你的统治。”
严孤山的心中如同翻江倒海,皇帝的话语如同重锤一般,一次次敲击在他的心头。他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回应这份复杂的情感。
皇帝的话,是明示对他即位的认可,他本该高兴的,但那“也要如此行事”的言辞,让他觉得无比恶心。
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战,重重地在皇帝身后叩首, “父皇正当盛年,又有神仙庇护,儿臣从未想过皇位之事。”
“父皇十六岁登基,天纵英才,儿臣是万万比不上的。”他继续说道,“儿臣私心,若是父皇寿与天齐,那儿臣一直做个辅助父皇的皇子,身上担子也轻些。”
“儿臣自知资质平庸,粗陋不堪。只求父皇不要嫌恶儿臣愚钝,多加提点,让孩儿不要丢了大齐的脸面便是。”
皇帝的笑声如同潮水般汹涌而来,充满了整个内室,回荡在神佛雕像之间,显得格外狂妄。
“哈哈哈哈,好,好!”皇帝的笑声戛然而止,眼神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仿佛能洞察人心。他站起身来,身姿挺拔,仿佛他就是这世间的唯一主宰。
严孤山被皇帝的行为深深地震撼了,他猛地抬起头,目光与皇帝交汇。尽管他内心对神佛并无多少信仰,但在这种庄严肃穆的地方,他也知道应该保持安静与恭敬。然而,皇帝的行为却让他彻底看清楚了——皇帝根本不信神佛鬼怪,他把自己当成了神,凌驾于万物之上。
“不愧是朕亲自挑选的太子,严漓,你很乖觉,也很聪明!”皇帝的声音在内室中回荡,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与力量。他的话语中既有对严孤山的认可与赞赏,又似乎带着一种对过往的嘲讽与不屑。“比你的母亲聪明多了,哈哈哈!”
严孤山紧紧地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地嵌入了掌心之中。
皇帝的笑声在殿堂内回荡,那笑声中既有得意也有几分癫狂,他大笑着,手指直指那尊最引人注目的神像,眼神中闪烁着玩味与好奇。“你知道这是哪个神吗?”
严孤山闻言,不由得抬头望向那尊神像。神像确实太过巨大,以至于他无法清晰地看到其面容,只能从那繁复华丽的裙摆中辨认出这是一尊神女像。他仔细端详,却发现这神像的面容并未被精心雕琢,只是模糊地勾勒出五官的轮廓。
“儿臣眼拙,看不清神像面容,愚钝不知。”
皇帝闻言,嘴角勾起一抹讥讽的笑意。“不是你愚钝,”他缓缓说道,“是连雕刻她的人都没看清这所谓神女的面容。就因为她降下钱财,人们就将这个没有官职爵位的无名女子雕刻下来奉为神明,真是可笑至极!朕作为皇帝,普降甘霖,庇护万民,难道不更应该被供奉塑像吗?”
严孤山一时间竟不知道说什么,只觉得眼前的皇帝荒唐至极。
“你母后生前也来拜过她,你可知道是什么时候?”皇帝冷笑着背着手,看着那尊神像,“这紫虚山有仙家结界,女子是上不来的,可你母后失心疯后却总说自己见过她。”
“......你母后还向我求过毒酒,说要解脱......严漓,你说,你母后是不是被这神仙鬼怪蛊惑了?”
严孤山觉得一阵寒意袭来,他看着癫狂的父皇,听着他嘴里说着一个陌生的母后,把自己亲眼看到的谋害说成是自戕。
满眼神佛雕像如山峦倾倒压住他的理智,黑白颠倒,真假难辨。
第115章 巷陌太平鼓,千门爆竹,并作春声
夜色深沉,万籁俱寂,严孤山如一道幽灵般翻墙而入郑府,轻手轻脚地穿梭在月影斑驳的廊道之中,最终来到了郑长忆的书房。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出郑长忆略显憔悴的身影,他正弯腰对着痰盂,手指深深地抠进嗓子眼,试图将什么东西逼出体外。这一幕,让突然出现的严孤山心头一紧。
“这是怎么了?吃坏东西了?”严孤山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急切,他快步上前,关切地望着郑长忆。
郑长忆听到声音,猛地抬头,见到是严孤山,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迅速恢复了平静。他直起身子,走到一旁的水盆边,简单地洗了洗手。
一旁的金环,眼神中满是忧虑,轻声提醒道:“公子,您不吐药了?”
郑长忆转头看向严孤山,眼神中闪过复杂的情绪,最终化作一抹苦笑:“不吐了,那药皇帝吃了这么多年,或许真的能延年益寿。我也吃一颗,就当是滋补身体吧。”
严孤山闻言,心中五味杂陈。他轻轻拉过郑长忆的手,用丝帕细致地为他擦去手上的水珠,眼中满是心疼:“你之前试药后都吐了?可那丹药入口即化,又隔了这么久,你怎么还能吐出来?”
郑长忆轻轻耸了耸肩,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服丹药前后不吃不喝,然后用力压舌根,就能连带着胃里的东西一起吐出来。虽然辛苦,但总比让那些不明不白的东西留在体内好。”
严孤山听着,心中更是揪痛不已。
“真的没事,一年一次,就算真有毒也吃不死的。” 轻轻拍了拍严孤山的肩膀,以一种轻松戏谑的口吻问道:“你自己请来的丹药,味道如何?”
严孤山闻言,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苦笑,摇了摇头:“骗皇粮的道士搞戏法搓的苦药丸罢了。”
郑长忆听了严孤山的回答,不禁哑然失笑。他轻轻嗅了嗅自己的发梢,眉头微微一皱,“这香火味,怕是要将我整个人都腌透了,得去沐浴一番才行。”说着,他自然地拉起了身旁严孤山的手,提议道:“孤山,陪我一起去吧。”
沐浴之后,严孤山轻轻为郑长忆按摩着后腰,那手法本是熟练而有力,但郑长忆却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丝不同——严孤山的手劲似乎比往常更加沉重,且他的眼神中似乎藏着难以言喻的心事。
郑长忆不禁回头,凝视着严孤山略显恍惚的面容,关切地问道:“孤山,你怎么了?自从从悟室出来,你就一直魂不守舍的。皇帝他……跟你说了什么吗?”
严孤山闻言,愣了愣,随即回过神来,勉强挤出一丝安慰的笑容:“没事,只是些琐事罢了,无需挂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