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王二哥!”
从王家离开,杨澜脚步轻快,了解的越多,他越觉得摆摊这事可行。尤其是石镇治安条件很好,等他去了书院,也不用担心有人欺负两个哥儿。
张氏和乔哥儿已经在院子里等候多时,见他回来,立马就围了上来。
“怎么样了?可行吗?”
杨澜笑了笑:“当然可行。”
说着,他便把杨长军告诉他的东西都讲了出来。
张氏和乔哥儿听完,眉头也舒展了不少,觉得或许他们真能做到。
“明天我们就去镇上看看摊位。”杨澜道。
次日一早,天色晴朗,是个好兆头。
张氏和乔哥儿迅速给家里的猪和鸡喂好食,回到前院,杨澜的粥也做好了。
匆匆喝完一碗粥,三人便往王家去了。
上次去镇上是中午,没什么人坐车,村里人都喜欢早上去。因此这天他们到的时候,马车里已经坐了好几个人。
杨澜扶着张氏上了车,那几个人的目光齐齐看了过来。
张氏很不自在的朝他们笑了笑。
很快杨澜和乔哥儿也坐了上来,大家都看着他们,表情有些一言难尽。
杨澜抽了抽嘴角,好像有点害怕还有点羡慕。
他不知道的是,昨天在杨新龙家发生的事已经在村里传遍了。尽管族老们再三叮嘱家丑不可外扬,架不住杨新龙家有个大嘴巴的邻居。
这年头宗族长老拥有绝对的话语权,除了个别很混账的,根本不会有人公然跟族老作对,至少在柳叶村是这样。
但是杨澜为了自己的阿爹和夫郎,竟然直接和族老叫板,无视族老的示好毅然和宗族断绝了关系。
在座的都是女人和哥儿,对他们来说,宗族更多的是束缚而不是保护,因此对宗族并没有太多归属感,更多的是恐惧。
因此,谁不希望自己能有个跟杨澜一样的夫君或者儿子?
杨澜还不知道,因为昨天那件事,自己已经撕掉了不学无术、不孝父母的标签,变成了好丈夫好儿子的代表。
此时他顶着一溜诡异的目光,心里直犯嘀咕。到了石镇门口,大家相继下车,他才松了口气。
“澜小子,你去长军店里找他吧,让他带你到处看看。”临别前,王叔说道。
杨澜谢过王叔的好意,却没有答应。
上次他去王长军店里买过种子,知道里面的生意很不错,店里忙活的只有王长军夫夫两个,他去找人,岂不是给人家添麻烦。
见状,王叔也没有勉强,只说要是有任何困难,就去蔬菜铺子。
杨澜自然应下。
告别了王叔,父子三个便直奔石镇北大街。
上次他和乔哥儿只去了南大街,如今到了北大街,才知道自己只看到了冰山一角。
北大街从街口到街尾,放眼望去,全都是商铺。
“夫君,你以前在镇上读书,从来没有到这边来过吗?”乔哥儿好奇的问道。
杨澜点点头,原主还真没来过。
原主虽然贪慕虚荣而且好吃懒做,但是意外的很守底线。小的时候在隔壁村秀才家里念书,秀才便给他灌输了千万不要去北大街的思想。
于是,原主从小到大都坚定地认为,北大街就等于妓院等于赌博。
他知道家里的情况,还有点自知之明,担心控制不住上瘾,便坚持不往北大街看一眼。无论以前的狐朋狗友怎么诱惑,他都坚定的拒绝了。
为此,他还被人骂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土包子。
看到这些,杨澜不禁嘴角一抽,越发不知如何评价原主这个人。
三个人在北大街逛了一圈,街上人很多,摊贩也多,买各种东西的都有,但还是卖吃食的摊子生意最好。
尤其是大街中央一家卖羊肉汤泡饼的,队排了老长。
走了半个时辰,大家又累又饿,杨澜便带着他们在一个面店坐下,要了三碗大骨面。
“阿爹和乔哥儿觉得,在这里摆摊可以吗?”
乔哥儿的眼睛亮晶晶的:“我努力做的更好吃,肯定会有人买的,那些摊子生意真好啊!”
杨澜笑了笑,看向张氏:“阿爹觉得呢?”
“我也觉得可以。”
至于要卖什么,昨晚上他们已经讨论过,最后定下了卷凉皮、煎饼和鸡蛋灌饼。
这三样东西都是目前石镇上还没有的,足够新奇,味道又好,肯定能吸引到顾客。另外就是它们做起来都很方便。
杨澜想过了,目前摆摊只需要定制一套小车,现做现卖,只用油纸包着就足够了,不需要买桌椅板凳。
张氏很担心:“澜儿,这几种东西我听都没听过,真有人会买?”
杨澜肯定道:“阿爹放心,这些都是北方地区的美食,我一个同窗告诉我的,为此我还特意找吴老爷从京城带了几过来。到时候我就把书交给乔哥儿,以他的天赋肯定能做出来。”
乔哥儿原本也有些忐忑,但是听到杨澜这么夸他,内心又充满了斗志。
“吴老爷?”张氏疑惑的问道。
杨澜摸摸鼻子,吴老爷是真实存在的。
原主负有神童之名,许多地主乡绅都想来粘粘喜气,时不时便邀请原主去家中做客,吴老爷便是其中最为财大气粗的一位。
吴家很有钱,奈何家族里没人做官,再多钱也担心守不住,于是他格外望子成龙。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几个儿子都不是读书的料,最后他将希望都寄托在了刚会说话的小儿子身上,希望原主多跟小儿子接触,能让他也变成神童。
那几年因为吴老爷的看重,他在石镇过得极为逍遥。
后来……原主多次未能榜上有名,吴老爷怕他过了晦气,连忙就与他断了联系。
所以吴老爷根本就不可能给他带书,他只是编个理由,才可以将存盘系统中的东西拿出来。
杨澜轻咳一声:“阿爹放心,吴老爷是好人,而且家大业大,不会蒙骗我的,也不会占我便宜。”
闻言,张氏放下心来。
…………
一碗面吃完,三个人便去了北大街的牙行,租赁摊位以及仓库位置都是在这里。
见他们进来,一个二十岁左右的伙计迎了上来。
听说他们要租摊位,伙计的热情淡了不少。
杨澜没在意,摊位一天才十文钱,肯定没有租房租铺子赚得多。
不过伙计态度还算好,去房里拿出来一个厚厚的本子。
他把本子摊开,里面是北大街的简图,每个位置的摊子都标了号,租出去了的都打上了标记,还注明了是卖什么的。
杨澜扫了一眼,最后选中了一个位置靠后的摊子。
这个位置当然比不上街头和码头旁边,但是胜在干净,附近还有一口井,打水很方便。
最重要的是,旁边没有和他们卖类似东西的摊位。
伙计看了一眼,脸色却变了变:“说好了,真要租这个地方?签了契可不能后悔。”
第16章 摆摊前准备2
杨澜又仔细看了眼本子,这个位置左右的摊子都租出去了。一家标了个南方特色美食,另一家是酸汤水饺,旁边一口水井显示可以正常使用。
他实在没看出来这个摊子有什么不好。
“小哥为什么这么说?”
伙计看了他一眼,指了指左边的南方特色美食,脸上的表情一言难尽:“这个摊子不知道卖的是什么,味道奇臭无比,旁边几个摊子的生意都受到了影响。而你看上的这个离他家最近,如果你执意要租,就要做好没有客人上门的心理准备。”
闻言,张氏和乔哥儿都紧张起来。
乔哥儿小声道:“夫君,要不我们换个地方。”
杨澜皱起眉,他不是一定要租这个位置,而是别的位子都没有这个好。
剩下的摊位不多了,有一个在最热闹的驴肉火烧旁边,他们过来的时候已经看到了,队排了老长。到时候两边生意对比太明显,客人都趋向于人多的,实在是不利于他们揽客。
还有几个摊子则在码头旁边,那边人流量大,但是环境不太好,人员往来又复杂,他怕自己不在的时候,张氏和乔哥儿顶不住。
选来选去,还是之前看的那个最好。
什么东西能做得奇臭无比?摆摊不比自己的店,每天晚上都有人打扫街道,应该不至于是垃圾没及时清理。
难不成是……
杨澜灵光一现,问道:“小哥,那摊子上的东西是不是黑色的,四四方方一块一块的。”
伙计已经有点不耐烦了:“是,你们还租不租啊,不租就走,别浪费人家的时间。”
杨澜没计较他的态度恶劣,扬起唇角:“好,我就租这个。”
伙计低下头,看到他手指着的地方,嘴角一抽,但是也不想再费口舌了。
他拿出一张契书,放在桌上:“一月起租,共计300文,若是要使用仓库,就600文。”
杨澜以前就是民商事律师,看合同可谓是驾轻就熟。扫了几眼,没发现上面有不利于他的条款,便爽快的按了指印,付了钱后拿到了一个木牌,上面刻着一个官字。
从牙行出来,乔哥儿便抱着木牌不撒手了,脸上的笑容止都止不住,他马上就要拥有自己的摊子了!
张氏也开心,但是脸上还挂着明晃晃的担忧。
“澜儿,方才伙计都说了那个位置不好,你怎么不换一个,万一真的和他说的一样,那岂不是会影响我们的生意。”
乔哥儿闻言竖起了耳朵。
杨澜笑了笑:“旁边那个摊子已经租了一年了,要是真如伙计说得那样并且无人光顾的话,老板怎么可能一年都不离开。”
这么一说,好像有点道理。
见张氏还是愁眉不展,杨澜便带着他们去了那个地方。
一刻钟后,张氏和乔哥儿一人手中拿着一个油纸袋子,脸上的表情非常难看。
乔哥儿都快哭了:“夫君,这东西怎么这么臭啊!而且还贵,我们为什么要买啊?”
杨澜神秘一笑,用竹签从袋子里戳了一块黑乎乎的东西出来,顿时臭味更明显了。
“乔哥儿,张嘴。”
林乔下意识张开嘴,然后就感觉到一个热热烫烫的东西进入了他的嘴巴。
杨澜把臭臭的东西塞进了他的嘴里!
林乔瞪大了眼睛,嘴唇直哆嗦,动都不敢动。
杨澜笑了,又戳了一块喂进自己嘴里,麻麻辣辣的香味瞬间爆开,让他眼睛一亮:“好吃!你们快尝尝!”
见他的表情不似勉强,林乔闭上眼睛心一横,嚼了嚼嘴里的东西。
咦?怎么好像没那么难吃?
张氏见状也吃了一块,但是很快就脸色一变,吐在了手里:“一点也不好吃。”
杨澜看了看林乔,又看了看一脸苦相的张氏,暗自发笑,看来无论是哪个时代,臭豆腐这种东西都是两极分化的。
爱吃的恨不得天天吃,不爱吃一口也咽不下去。
最后,两包臭豆腐都进了杨澜和林乔的嘴,去镇门口坐牛车的时候,车上的人都说有没有闻到一股奇奇怪怪的味道。
杨澜和林乔凑在一起,偷偷笑。
回家之后,杨澜也没闲着,他去找了祁良山,问他能不能做个手推车,中间还得留着放饼铛和火炉的地方。
祁良山一听就来了兴趣,两个人凑在一起研究了一下午。
杨澜画技一般,好在祁良山非常会画画,根据他的描述,拿着一块石炭,就在木板上描画起来。
“好了。”祁良山直起腰,将手里的木板拿给杨澜看。
杨澜一看就惊了,祁良山真是个天赋型选手,画出来的东西和后世大街上随处可见的移动煎饼摊有六分相似!
“祁叔,你这手艺留在村里实在是屈才了。”
祁良山笑笑:“能帮上你就好。”
杨澜和祁良山商议之后,将价格定在了二两。听起来挺多的,但是他已经占了大便宜了,古代制造工艺落后,光是小推车上的四个轮子,就得一两多。
先付了一两银子定金,杨澜便从祁家离开了,他还要去铁匠家定制两个大饼铛。
铁制品更贵,他要的东西又大,一个就得一两半。杨澜手头的存款算不上多,还得留一些做本钱,最后就只做了一个。
约好三天后过来拿,杨澜踏着夕阳匆匆回到家。
接下来的几天,杨澜主要忙着找房子。
石镇的住宅租金不算贵,但是要找个环境好摆摊又方便的地方不容易。
杨澜走遍了南大街的牙行,货比三家之后,终于定下来小巷子里一所一进的院子。
经牙行的人介绍,这屋子原是一个秀才的家,后来秀才考上了举人,举家搬到了府县,院子便空了出来。
按理说,这样的屋子应该许多人抢着要。奇怪的是,这房子不仅便宜,而且三年都无人租过。
第17章 租房
托上辈子的福,杨澜见过不少法拍房都便宜的跟白菜价一样,其中的缘由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房子里有过非自然死亡。
杨澜不怕这个,但还是花了点银子,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弄明白了。
事情比他想象的要好许多,房子的原主人也就是那位举人老爷确实死了,说是做官的时候惹了大人物,全家都被砍了头。
这套房子何其无辜,人是在府县死的,却给它安了个凶宅的名。
若是普通人家也许不会受到影响,但他偏偏是个举人,因此只要是家中有要考试的人,都不敢租这套房子,生怕沾了晦气。
所以,这套房子才一直闲置。
杨澜并不在意,但还是决定回去先跟家里人商量一下。
张氏和乔哥儿听了他的话,确实有些犹豫。
杨澜便细细分析了房子的好处。
首先是便宜,旁边差不多大小的院子得一两银子一个月,而这间只需要800文。
其次是地段,这屋子位于南大街中心居民扎堆的地方,周围各种铺子都有,买什么都方便。而且恰好位于他们租好的摊子和书院中间,到哪里去都不太远。
最后一点也是杨澜最看重的一点,那就是周围的邻居都是镇上的普通人家,上次去看房的时候他就发现巷子里生活气息非常浓郁,很适合两个哥儿居住。
杨澜把房子夸得天花乱坠,张氏和乔哥儿见他一心想要,便没再说什么,由着他去了。
第二天,杨澜便去签了契,交了半年的租金,加上押金共五两银子。
这下他家存的钱都见底了,张氏和乔哥儿都迫切的想要开始赚钱。
花了两天时间,他们把家里的东西都搬到了镇上,张氏非常心疼后院里的小鸡,才长了两个月,刚开始生蛋就要卖出去。
两头小猪实在没办法卖,杨澜干脆赶到了隔壁林江家的猪圈里,说好过年的时候给他们分些肉就行了。
李江夫妻两个开心的应下了。
因为卖鸡的事,村里不少人都知道了他们要举家搬到镇上去了。
搬家那天,不少人来看热闹。羡慕的有、嫉妒的有,杨澜都不放在心上。
倒是杨氏宗族那边安静得很,不知道是因为之前的事让他们在村里丢了大脸,还是因为断定杨澜不久之后就会灰溜溜回来,竟然一个来说风凉话的都没有。
杨澜对此乐见其成,他正好懒得理他们。
镇上的屋子几年没住人,张氏和乔哥儿两个用了三天时间才打扫干净。杨澜也想帮忙,但是他们不让,推着他去临时搭建出来的书房里。
等正式摆摊,他就没多少时间学习了,现在确实应该抓紧。
当然,坐在桌前第一件事,就是把存盘系统中的那本菜谱誊抄了出来。
为了避免麻烦,杨澜特意用了自己的笔迹,和原主的比起来更圆滑小巧一些。
花了一下午把一本菜谱抄完,第二天他就找了个借口出门,在外面待了几个时辰,回来的时候带着那,说是吴老爷送来的。
张氏和乔哥儿都没怀疑,无比的兴奋地跑去厨房研究过几天要卖的吃食去了。
这几种东西做法都是极简单的,放在后世人人都能在家里做。杨澜看了几眼,发现他们做的像模象样,便放心的去书房了。
晚上,他们的晚饭便变成了凉皮、煎饼和鸡蛋饼。
除了一开始几个形状有点奇怪,味道非常不错,一下子让杨澜尝到了家乡的味道,最后直接吃撑了。
三个人瘫在椅子上,都很高兴。
乔哥儿问道:“夫君,祁叔做的小推车什么时候能好?”
杨澜算了算日子,回道:“大约明天。”
闻言,乔哥儿顿时笑得合不拢嘴,腾地一下站起来:“我得再去做几种小菜,夹在饼子里头吃起来更好。”
张氏紧跟着走了。
杨澜无奈一笑,认命的收拾了饭桌,清理了地面。
第二天,祁良山果然带着小推车来了。
杨澜打开门,惊喜道:“祁叔,您怎么亲自送过去了?您告诉我一声,我去拿就好了。”
祁凉山笑道:“这车真是不错,路上遇到好几个人都问我是怎么做的。”自从家里遭灾后出来逃难,他已经很久没有被人这么追捧过了,一时间红光满脸的。
杨澜跟他一起把车推到了院子里,说道:“要是有人找祁叔买一样的,祁叔给做就是了,不过可不能和我一样的价格,至少再涨半两银子。”
祁良山连忙摇头:“这不行,这车子是你想出来的,我拿去赚钱成什么了?”
杨澜道:“那我们就分成,总不能把银子推出去。”
祁良山一想也是,答应了下来。
另一边,乔哥儿带着安哥儿去了厨房,把早上剩下的凉皮和煎饼拿给他吃。
乔哥儿睁着大大的眼睛,嘴里塞满了东西,乖乖坐在凳子上,腮帮子一鼓一鼓的,跟个小仓鼠一样。
以后要是能跟夫君有个这么可爱的孩子的就好了。乔哥儿默默想着。
第18章 开业大吉
祁良山没有在家里多留,帮着杨澜把火炉、饼铛装进小推车里就带着文哥儿走了。
文哥儿看起来很不舍得乔哥儿,一步三回头,两个兜里塞满了糖果饼子。
杨澜笑着说:“要是文哥儿年纪大点,说不定能和你处成闺蜜。”
乔哥儿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也没工夫问,这会儿已经迫不及待进屋去和面了,他要试试这个车子好不好用。
事实证明,专门的工具就是趁手。
乔哥儿做了几张饼就慢慢熟练了,煎饼子的同时还能在旁边煎个鸡蛋。
这天晚上,一家人睡得特别早,第二日天还不亮就起来了。
张氏负责蒸面皮,洗面的水昨晚就准备好了,今天早上只需要把上面的清水倒掉,一张张蒸起来很快。
乔哥儿则准备煎饼里面的小菜。
杨澜就坐在大灶前面烧火。
半个时辰后,天微微亮,他们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喝完一碗粥,三个人便带上食材,推着小车往摊位上走。
天刚亮,南大街上没什么行人,只有几个店铺刚开门,伙计坐在门口打着瞌睡,被一阵咕咕噜噜的声音吓了一跳,走出来一看,前一刻还在昏昏欲睡,一下子清醒了。
只见三个人推着一个桌子一样的车,走在大街上,这样的东西在石镇可谓是闻所未闻,足够吸睛。
走到十字路口,拐个弯进入北大街,街上的情景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道路两旁已经摆了许多卖早餐的摊子,街上人来人往,看服饰都不像是本地人。
许是轮船正好在码头停靠,上边的客人便趁机下来吃饭。
由于他们推着车实在令人感到新奇,不少人都过来看热闹。
“小哥,你们这里卖什么的?”一个穿着黑衣的汉子咬着馒头问道。
杨澜一边推着车,一边笑着说:“有凉皮、煎饼果子,鸡蛋灌饼。前面就是摊位,大哥要是不急,不如跟我一起过去尝尝。新摊子第一次开业,前十位顾客多送一个基础款的煎饼。”
汉子明显愣了愣,他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还从未听过这三样东西。
杨澜又看了看围观的群众,解释道:“卷凉皮最合适夏天吃,滑溜溜的面皮里包着土豆丝、黄瓜丝,再加一勺油泼辣子,酸辣开胃又解暑。煎饼果子是北方的一种美食,又薄又脆的煎饼里面裹上一层鸡蛋液,再夹上煎蛋、糯米果子、各种小菜,抗饿又好吃!至于鸡蛋灌饼……”
他边走边说,注意到跟着他们的人越来越多,嘴角勾起一抹得逞的笑意。
终于到了摊位,早上卖臭豆腐的人没来,客人一点都没被吓跑。
乔哥儿将火炉、饼铛放好,一抬头就看到了黑压压的一群人,有些紧张的吞了吞口水。
杨澜在他背后轻轻拍了拍,在他转头过来的时候,无声的说道:“乔哥儿是最棒的,我相信你可以。”
乔哥儿眼睛红了,重重地点头,拿出小菜摆在显眼的位置,熟练地开始摊煎饼。
杨澜蓦地松了口气。
过来看热闹的人虽然多,但是还没人点单,杨澜知道,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吃螃蟹的人。
他往人群中看了看,最后将目光锁定在了一开始跟他说话的那个汉子身上。
看他的穿着体型便知道是个不缺钱的,而且饭量大。
于是,杨澜笑起来,对汉子道:“这位大哥,要来尝尝卷凉皮吗?一个五文钱,再免费送您一个煎饼。”
汉子果然没有犹豫,一口就答应下来。
杨澜大声道:“好嘞,卷凉皮一个,基础款煎饼一个!”
张氏和乔哥儿点点头,手里的动作飞快。
凉皮是蒸好的,很快就卷完了,装进油纸袋里,递给了汉子。
汉子赶紧咬了一大口,眼睛顿时就亮了,果真如杨澜说的那样,酸辣爽滑。
有人问道:“怎么样?味道还行吗?”
汉子没说话,三两口吃完了一个不小的卷凉皮,又对杨澜道:“再来十个!”
豁!财大气粗啊!
这下也没人问好不好吃来,一看就知道味道不差,不然的话汉子也不可能要这么多。
杨澜也是一愣,他提醒道:“大哥,最近天气热,凉皮很容易坏的。”
汉子不在意的摆摆手:“我兄弟多,一人一个就吃完了。”
杨澜点点头,不再说什么。
张氏喜不自胜,赶紧开始打包。
这时候,乔哥儿的煎饼也做好了。
汉子咬了一口,酱汁味道浓郁、糥米果子又脆又香,和卷凉皮不一样,但也是别样的美味。
他连忙道:“煎饼也来十个!”
“好嘞!”杨澜又指了指桌上的小菜:“刚才这个是基础款,一个五文。这些菜都可以夹在饼子里,一样二文。”
汉子想了想,要了十个基础款,又买了个大满贯。
很快,他的卷凉皮和煎饼都做好了。
一百多个铜板到账,钱匣子里铺了薄薄一层,三个人都忍不住嘴角上扬。
汉子走后,围观的人也开始点餐。虽然没有他大手笔,但是人多,一单单卖的飞快,三个人的手就没停过。
第一天开业,他们心里没底,食材准备的少,才过了一个多时辰,面糊就见了底,凉皮也只剩下一两张。
杨澜便只能遗憾的告诉剩下的客人明日再来,在张氏和乔哥儿依依不舍的眼神中,把炉子和锅都收了起来。
“家离得又不远,我现在回去一趟,很快就回来了。”张氏遗憾道。
杨澜无奈道:“钱是赚不完的,以后时间还长着呢。趁现在时间还早,我们去看看王二哥,顺便把凉皮和煎饼拿给他。”
张氏一听也是,又有些犹豫:“咱们卖剩下的,给别人会不会不太好?”
“这有什么的?卖剩下的又不是吃剩下的,而且要不是我特意留着,根本就剩不下来。”杨澜不以为意道。
小推车不用再推回去了,直接放在街尾的仓库里。收拾好东西,提着拿给王二哥的早饭,他们便往南大街走。
结果还没到蔬菜铺子,就在济世堂门口遇到了一个熟人。
“那不是小徐大夫吗?”张氏突然问道。
杨澜顺着他的目光,果然看到了徐向东。他抬头看了眼牌匾,济世堂,是个药铺的名字,徐向东来药铺做什么?
这时,徐向东也正好转头看到了他们,于是挥挥手跟他们打招呼。
杨澜把篮子里的煎饼拿了一个给他。
徐向东拿着煎饼啧啧感叹:“早就听说你们一家子都搬到了镇上,原来是再卖这个,真不错!”
杨澜卖草药那段时间两个人还算熟识。说起话来也没有那么客气。
徐向东吃了一口煎饼,顿时赞不绝口,直说杨澜能赚大钱。
寒暄几句,杨澜便问道:“小徐大夫怎么来济世堂了?”
闻言,徐向东脸上的笑意便淡了。
他一边啃着煎饼一边叹气:“柳山封山后,我和我爹没办法再去采药,只能从药房收药。不知道济世堂的掌柜如何得知我手中有一丛上好的铁皮石斛,便以此为威胁,一定要我把石斛卖给他,否则的话就不再给我卖药材。”
杨澜一惊,又问:“柳叶村的山封了,怎么不去隔壁村子里看看?”
徐向东苦笑:“每座山都是有主人的,外村人怎么能去人家的山上挖东西?我和我爹想过找人帮我们挖草药,但是找的人都不会处理。经常和杂草混在一起就算了,而且还会损坏草药的根部,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杨澜抿了抿唇,有些愧疚。
不管是封山还是铁皮石斛,都和他脱不开干系,说到底是他间接害了徐向东。
于是,他转头对张氏和林乔说:“阿爹,乔哥儿,你们先去找王二哥,我有事要跟小徐大夫聊聊。”
张氏和乔哥儿应了一声,嘱咐他别忘了吃饭就先走了。
徐向东跟着杨澜走进了一家饭馆,点了两碗面。
他疑惑的看向杨澜:“你要跟我说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