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鹊对自己的水平还是认识得很清楚的。
接着得意地扬眉,小脸神气十足地说:“那肯定啊。齐郎没了我,是一页书也念不下去了,要天天抹眼泪的。”
水鹊是在胡吹乱嗙的,反正魏琰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在说大话。
魏琰不知道那只喜鹊倚竹的荷包是谁绣的,还以为齐朝槿和水鹊真是什么远房表兄弟关系,不过特别兄友弟恭。
避免不了酸里酸气,于是忿忿地道:“那你表哥真没出息。”
只得退让一步,“待他过了明年秋闱,你总愿意跟我回京城了?”
水鹊点头。
等明年秋闱,得要将近十个月,那时候魏琰总该没这么恋爱脑上头了,还惦记着和他成婚吧?
而且,魏琰还要因为剿匪再来这边的,明年他要对他态度差一些!
可是,他好像对魏琰的态度也算不得好啊。
水鹊仔细想一想。
他不仅踹了魏琰的脸,还打过他巴掌……
难道魏琰就喜欢这样的?
水鹊一惊,想清楚了。
难怪魏琰对他的好感这么高,原本按照他嫌贫爱富的人设,应该是要讨好魏琰的,但是他有时候气性上来,没控制住……
那他明年要对魏琰好一些,黏到他烦了,肯定一上京就腻了。
然后自己就能顺顺利利地走完剧情结局。
水鹊的算盘打得可好。
魏琰妥协道:“我上京之后,还会多多同你写信的,你可要向我回信,不然我年节也过不踏实。”
水鹊点点头。
“好了,齐郎还等着我买了盐回家渍菘菜,谢谢你的松仁,但我要赶紧买了盐回家了。”
他向魏琰招招手。
紧接着就将自己的一双手揣进大袖中,团着不露出半点来。
慢慢吞吞的身影,穿得可严实,像一只雪团子,往粮油铺子的街巷走。
魏琰幽怨,声音低低:“竟是和那什么齐二吃盐菜,也不愿意同我一道上京!”
他一回来,齐朝槿正在灶房里切萝卜,切得一条一条的,一寸长。
水鹊带了一小布袋盐回来,他接过去,倒进储存盐的罐子中。
先用盐涂抹了萝卜,一根根白萝卜条,和苍玉一般。
齐朝槿抬起头,见水鹊除了那布袋盐,两手空空。
“为何不买一些小食?”
他给了水鹊两百文钱出去的,八十文用作买两斤盐,剩下的原是说了让水鹊自己看见想吃的就买来吃。
“外头好冷啊,齐郎。”水鹊把藏在袖子里的手伸出来,探进齐朝槿的脖颈,“我没什么胃口吃东西,赶紧回来了。”
其实是吃魏琰送的松仁吃饱了。
他手冷得和冰块儿似的,齐朝槿也不躲,“确实冻了些,应当我出去买盐的。”
水鹊唇角翘翘,一整个小团子一般贴近他,“那你就不能在入夜前做完盐菜了。”
雪色的一团,要钻进齐朝槿怀里了。
“我的手还是糟污的,不要弄脏了你的衣裳。”怀中温香玉软的,齐朝槿不自在地偏过头,“你到屋里去先暖暖,我去了菜心就烧热水,给你灌汤捂子。”
汤捂子是齐朝槿立冬前买的,铜制的扁圆壶,从顶上的小孔里灌入热水,再用螺帽旋紧了,最后圆壶包进绒布袋里,便可以用来暖手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还能塞进被窝里。
水鹊:“嗯嗯。”
他从怀里出来,齐朝槿松一口气,去了菜心,把菘菜先腌渍了,放进缸瓮里。
去掉的菜心也没浪费,和方才切成条状的萝卜一起,抹了盐,酒渍透,塞了陶坛子。
这些都埋到院中的灰窖,等到冬至再开缸,哪怕是吃到了来年春,也不会坏。
水缸的水冷得刺骨。
等到了腊月下雪天还会结冰。
齐朝槿随意用舀了一瓢水,冲了冲满是盐渍的手。
烧了水,灌了汤捂子。
水鹊正在双手叠着,趴在卧房靠窗的木桌上,听到脚步声,手中扬起一个细长竹筒,好奇地问:“齐郎,这是什么?”
竹筒上毛笔书写的是水鹊的名字。
齐朝槿将汤捂子放到他手里,回答:“是驿卒送来的马递信,给你的。”
大融有急递铺,是专门的驿卒在负责送信。
其中驿站送信有三等,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是军密机要才能送的,日行能达四百里至于五百余里。
步递、马递,也多是官方的书信往来,虽然也接民间私书的业务,但是价格昂贵,平民百姓一般有书信往来皆是选□□间的信客,而非官方的驿传。
而之前魏琰在苏吴府,就是选的马递,送到长州的府邸中,再由家僮送给水鹊。
水鹊旋开竹筒,抽出里头的信笺。
惊喜道:“是先生的信?”
齐朝槿无意去看,只是正好在他抽出来的时候,眼角余光扫到了一些。
开头是“见字如晤”。
结尾是“渐入严寒,善自珍重”。
是规规矩矩的书信问候。
没什么稀奇的。
齐朝槿喃喃低语。
没什么稀奇的。
他试图叫自己不要总是患得患失。
水鹊看完了。
是公事公办的一封信,只是和他说自己已经在京城中安顿好了,官复原职,然后是希望水鹊多多用功读书一类的话,再叫水鹊注意天气,珍重身体的。
“临书仓促,不尽欲言。”
后面还有一张信笺。
水鹊翻一翻,是之前他的墨宝上没写完的那首雨霖铃,结尾是——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水鹊脸一热,聂修远当初是看出来他记不得词句了,还特意写了整首词的信笺来,提醒他要好好念书。
齐朝槿早早移开了目光,没去看书信,但视线忽地在水鹊腰间停顿了。
他低声问:“这……是谁送的荷包?”
绣了只老虎?
齐朝槿立即猜出来了。
水鹊道:“唔……是魏琰送的,他将要返京了,送只荷包留念的。”
齐朝槿抬手,指腹微凉,去解了水鹊毛绒绒的围脖。
脖颈雪白,只有零星的红梅似的点缀在其上。
是他早上亲的。
齐朝槿舒了一口气,忍不住亲了一下水鹊的耳垂。
“是么?他要返京了?”
“嗯嗯。”
小郎君不知道为什么最近他总是特别爱亲自己,只是踮了踮脚,把毛绒绒的围脖,绕到齐朝槿的脖子上,“齐郎的手可真冷,我借你暖和暖和。”
他这么说,真是把自己借出去的。
粉腻腻的要贴着化在齐二怀中了。
齐朝槿揽着他,耳根滚烫,倒真是全身都不冷了。
第73章 嫌贫爱富的黑月光(22)
大融有连冬起九的说法,从冬至开始,要过九九八十一日才算是苦寒散去了。
北风吹寒,冬至当日就是个雨雪天,这样的年节,书院都遣散了学子回家过冬,待到来年春才又复课。
冬至要吃冬至团,散了学,水鹊跟着齐朝槿到粮油铺子里买了一袋磨好的米粉和豆沙,回去和萝卜丝还有糖、肉一起做团子。
岁暮天寒,草木萧疏。
有熬糖人挑着饧糖担子,敲着铜锣在街巷叫卖。
齐朝槿看水鹊好奇,就买了一小布兜的饧糖。
“甜的。”
水鹊捻着吃了一块儿,眼睛亮晶晶地看向他。
风有些大了,零零碎碎地继续开始飘起小雪片。
齐朝槿帮他拢了拢雾灰色的斗篷。
和天幕一样的颜色,灰扑扑的,胜在耐脏。
天地一色,亮眼的只有斗篷帽子里埋着的雪白小脸,鼻尖冻得红红。
水鹊小声说:“忘记戴围脖了。”
他一说话,到空气里全化作了缕缕白雾。
有雪花掉到帽沿上。
齐朝槿撑开青布伞。
他留意到熬糖人的饧糖担子里还有些乳饼。
齐朝槿:“老父,你家中可是蓄养奶牛?”
饧糖是麦芽熬米做成的,寻常人在家里也能做,可乳饼得要蓄养乳牛,冬日取用牛奶做成乳饼。
鬓角斑白的老翁点点头,“郎君,可要买乳饼?晌午趁着有日头时做的,可新鲜!”
齐朝槿又买了一布兜,说道:“老父冬日里卖乳酪吗?”
老翁道:“卖的,卖的。”
水鹊悄声问齐朝槿,“乳酪是什么?”
“乳牛每日取乳,装入瓶中。”
水鹊点点头。
懂了,瓶装牛奶。
齐朝槿接着和老翁多说了几句,得知对方同样家住九龙乡,离青河村不远。
便同他说,往后每日挑乳酪到城中老主顾家卖的时候,顺带着给青河村齐家也捎上一瓶,他们要买。
水鹊回程的时候,在伞下问齐朝槿。
“齐郎,我们家中还有这么多闲钱吗?”
乳酪可不便宜,尤其是寒冬时节卖的乳酪。
齐朝槿前头在书画铺结的薪俸用来布置了个火盆和买炭,仍然不够,再做了一床厚厚的冬被,家里存钱的陶坛子就空空的了。
齐朝槿和他解释:“岁末县衙繁忙,六房主事有些文书做不过来的,寻人帮忙润笔,我收取些润笔费,届时腊月又能为人作春联。”
“不必忧心。”
水鹊眨了眨眼,有雪花片落到他眼睫上,化作水了。
天气果真冻人。
长州县不复往日的热闹,地上的枯叶簌簌地从街头吹到巷尾,许多铺子揽客用的幌子收起来了,没什么可逛的,两人就加快脚步回青河村了。
水鹊一进屋子,搬着四足小圆墩,坐到屋中的火盆旁。
他进了屋子也没摘兜帽,实在太冷了,这一带湿润润的,连带着屋里湿冷。
取了火镰和灶房秋日里存的艾绒来,在五足八方的泥火盆边,火石一打,引燃了小把干燥的艾绒,石炭逐渐红起来。
他把手从袖子里伸出来,遮在火盆上,暖了,又用暖和的手心捂捂自己的脸。
“齐郎?”
他转头,却不见男主的身影。
疑惑地喃喃道:“……不烤火吗?”
泥火盆推动在地上,咯吱咯吱响。
齐朝槿正坐在桌案前,手边是县衙的录册文书。
听到响动,回头看,水鹊正艰难地手脚并用地挪动泥火盆过来。
火盆的形制大,所以不太方便动,都是摆放在固定的位子让人靠过去取暖的。
齐朝槿买的石炭已经比木炭要好上许多了,价格因此更贵,一秤百文,烧起来仍然是有乌烟冒起。
水鹊呛了两下,连声咳嗽,脸颊不知道怎么抹的,灰灰的。
他把火盆挪到齐朝槿旁边,摘了斗篷,钻进人怀里坐,手中还抱一个汤捂子。
这下男主也能烤火了。
他果然机灵。
男主肯定感动得要命。
剧情进度涨了一丢丢,水鹊美滋滋的。
进度到了百分之七十之后就更加难涨了,零点几零点几几地涨,一点都不容易。
齐朝槿怀中软乎乎,暖烘烘,躯干暖和了,冻得僵直的手便可以更灵活地屈伸。
从前的冬日里,遇到连日大雪,砚几乎要凝冰,他看书写字,手要冻裂了都无暇顾及。
哪成想会像现在这般。
小郎君来了,这简陋的屋舍成了安乐窝似的。
水鹊看不明白那些成册的文书,有点无聊。
齐朝槿从一旁取了张宣纸。
手上提笔勾画着,不多时,梅花图跃然纸上。
一树枝头,九朵寒梅,每朵梅花上皆是九片花瓣。
他再磨了另一方砚磨了朱砂,将毛笔送到水鹊手上。
水鹊不明所以,“这是做什么?”
“九九消寒图。”齐朝槿说,“冬至后,经历过九九八十一天,每日涂红一片花瓣,便可以盼望春来。”
他在书画铺里曾画过许多幅,皆是城中人家买了回去,哄怕冷的娇儿画着玩的。
水鹊接过了毛笔,涂红一片花瓣。
满意地看着这张梅花图,“那春天应当要来得很快吧?”
“嗯。”齐朝槿用帕子给水鹊擦了擦脸颊,约莫是刚刚打火石的时候蹭到了石炭,再捂脸蹭上的,“听闻宫廷有瑞炭,炭色青青,坚硬如铁,无焰而有光。”
不会像寻常人家的木炭石炭那般熏烟呛人。
水鹊钦羡道:“要是我们能够用得上就好了……”
可是御用的瑞炭,唯有天家才能用,再不然,也得是圣上器重的臣子,得些作赏赐。
齐朝槿半覆眼皮,手指摩挲桌案边的文书。
其实如果是换作了富裕人家用的贵重些的龙眼炭,烟会少上许多。
晚上做了冬至团来吃,齐朝槿赶着为县衙润笔,明日好交上去,看看能不能领一些新的活计。
他往灯盏中加上三两桐油,撒一些盐,这样要更加省油。
水鹊坐在旁边,借着灯火看看从书院借出来的游记。
夜里雨雪更大了,打在院中的竹丛间,屋舍青瓦上堆起皑皑白色。
垂下来的卷帘盖不住风,呼呼的吹。
水鹊小小地打了个喷嚏。
抬眼,齐朝槿正担忧地看着他,“你到床上,暖和一些。”
水鹊合上书,“那我先睡。”
他说完,又打了个喷嚏。
第二日,外头雨雪泥泞,一般来说,冬至前后雨雪,预示除夕是要天晴的。
齐朝槿要赶早送文书,就没让水鹊跟着自己一起进长州县里。
回来的时候天上还是阴云,见不到什么日头,放在往常,就是日上三竿的时辰了。
他进到灶房,锅中温的粥凉了,但是不见动过的样子。
齐朝槿隐隐不安。
往卧房里去。
水鹊依旧在安睡,可呼吸不畅,脸上酡红,摸额头,简直是烫手了。
齐朝槿扶他起来,套上外衫冬衣,和夹袄,可窗外是雪天,北风这么大,就是用斗篷遮住,他腿脚再快,走雨雪泥泞的路,背到长州县里至少要半个时辰,必然会二次受凉的。
脚步匆匆,去向刘大娘子家借牛车。
正巧刘大娘子的丈夫要进城,便答应送他到县里去。
这时候只有石鱼街的金紫医官药铺还开着了。
宣称祖上是宫廷御用医官,有金印紫绶的。
李大夫捋一捋白胡须,斜睨了一眼神色焦急的书生,开口便是两万钱。
在大融,医生本就是赚钱的行当,他又是江南一带有些名望的医生,即使漫天要价,仍旧有人愿意买单。
齐朝槿这会儿上哪给他凑出两万钱来?
他问大夫,诊病开药的钱能否宽限时日。
李大夫看一眼他怀中半昏迷的小郎君,脸色烧出不正常的酡红。
“我宽限得,你家小郎君可不一定拖得了……”他摸着胡须。
这意思是让交得上钱,才给诊病了。
齐朝槿脸上有一瞬间的空白。
水鹊半梦半醒的,手从斗篷里伸出来,扯了扯齐朝槿的衣袖。
他垂首去听水鹊说话,忧心地问:“可是难受?”
水鹊呼吸滚烫,轻声细气地说:“齐郎,回家去吧,我会自愈……”
齐朝槿眉头紧锁,“不要说胡话,热病不能拖延。”
可是他真的能自愈啊……
只是慢一些而已。
水鹊是每年要发烧一轮的。
算一算,正好今年该是这个时候,加上吹了些冷风,他的身体自觉地开始每年一趟的排毒了。
齐朝槿背他出门,急得要到当铺借贷。
水鹊烧得迷迷糊糊,安抚他:“你先别急……”
四匹马鸣声咴咴,朱漆双辕马车即停在街口,裘皮帷幔掀开,骨节分明的手伸出来,把水鹊落在后背的兜帽盖回脑袋上。
却给炙热的温度吓得一惊。
崔时信问:“这是怎么了?发烧了?”
不待齐朝槿答,他大开帷幔,让人先上车来。
“京中医官局的杜医官恰好回来省亲,赶紧上来,先到我家去,我遣人去请杜医官过来。”
虎皮软衾,松木车厢,暖火炉放置中央,烧的荔枝炭,无烟,反而有清清的果香。
外面的裘皮帷幔一合。
齐朝槿在软衾上放下水鹊。
“多谢崔三公子。”
崔三瞥他一眼,凉凉地说:“用你谢什么?”
转而忧愁地去探水鹊的额头,“怎么烧得这么厉害?”
相比起额头的灼热,他的手温凉,水鹊下意识地蹭一蹭他的手心。
到了崔府,三人下车,崔时信让车夫转道去城北杜医官的老宅请人过来。
换了别的人,是请不动的,杜医官毕竟是翰林院医药局的人,专为皇家权贵诊病开药的。
不过既是京城崔氏,加上崔三的母亲,杜四娘,与杜医官是同脉的亲戚,请人过来看病倒是不成问题。
过了外仪门,经过抄手游廊,崔父和杜四娘正坐在前院的亭中围炉煮茶,橄榄炭慢火深煮,小酌慢饮,左右两面围了漆画雕镂屏,后面帷帐低垂。
杜四娘见崔时信领着两个人进来,其中一个还让人背着,和崔父追到西侧院去询问,“幺儿,这是你的同窗?发生什么事情了?”
崔时信将水鹊扶到暖阁的床帐里,暖阁设有火墙,屋外烧火,通热入空心夹墙,阁内便温暖如春了。
杜四娘看床上小郎君的脸色,吓了一跳,“唉呦,哪家的可怜娇儿,烧得这般厉害?”
水鹊迷迷瞪瞪,勉强睁眼,视野中一个温婉妇人,他还能反应过来是崔三的母亲,于是弱弱地喊:“伯母。”
杜四娘看他这样难受,不免多情多感地红了眼眶。
赶忙让随侍去府邸的冰窖里取些藏冰来降温。
崔父想叫人去请郎中的,崔时信却道:“我已经遣人去寻杜医官了。”
齐朝槿立在一旁,不卑不亢地称呼,“崔大人,夫人。”
崔父认识他,是县中的青年才俊,于是面上严肃地颔首。
杜医官不多时便来到了。
看过了病情,直言烧得厉害,当即施了针,开了药方叫家僮去药铺子买药。
临行前,说:“我明后两日继续过来为他施针,要有人拿冰袋子降温,夜里要多多注意着情况。”
家僮依崔三的命令,抱着一箱银两作为第一趟面诊的酬谢,送他出府上马车。
明后两日需要继续施针。
齐朝槿半阖眼帘。
楠木床、白玉枕、锦衾绣被、珍珠帐,甚至暖阁内的细颈青瓷瓶,其中插了不应当属于这个季节的花,牡丹浓艳,碧桃鲜。
施过针,水鹊已经沉沉入睡了,崔时信将冰袋子搭在他额际。
烧得眼尾通红。
娇贵的小郎君应当要在这样寒风不侵的环境里温养起来的。
齐朝槿垂在身侧的手指蜷起。
杜四娘见两个青年人的气氛多少尴尬,开口道:“这位也是幺儿的同窗吧?不若一道在崔府住下,府上有许多空余的厢房,也省得生病的娇儿来回跑了,待病痊愈了再归家。”
“多谢夫人好意。”齐朝槿一拱手,他垂眸,叫人看不清他眼中的情绪,“风雪不便奔波,舍弟水鹊就留在府中叨扰了,不过家中无人照看,我终归不放心。”
这是要告辞的意思了。
崔父和杜四娘和他再多客气了几句,婉拒了留下吃饭的邀请,他最后低声道:“劳烦崔三公子照看水鹊。”
水鹊睡梦中侧了个身,冰袋子掉了,崔时信无暇顾及齐朝槿,从枕边捡起冰袋子,调整位置重新敷上。
只随口道:“不必多说,我自会照顾好他,不会叫他吹了凉风。”
齐朝槿沉默片刻,终是告辞了。
方才人家哥哥还在,杜四娘没好意思问,待人一走,她寻到机会,问崔时信,“这位儿郎可是幺儿你的意中人?你之前向何绣工学习绣荷包,是要送他的吧?”
崔时信:“……嗯。”
崔父不大管孩子这些事,对此没有发表意见。
杜四娘却道:“那你怎的对人家兄长一点不客气?要是你真成了,人就是你大舅哥了……”
崔时信不好和他娘说这其中的弯弯绕绕,但是忍不住冷言冷语:“他算哪门子的大舅哥。”
家僮煎了药来。
崔时信哄着水鹊坐靠在自己怀中,吹凉了,用瓷勺送药汤到人嘴边,提醒人喝药:“啊——”
水鹊闭着眼睛,崔时信知道他睡醒了,因为那唇用力抿得死紧,明显是不肯喝药。
崔三是崔氏幺子,自小到大都没什么服侍人的经验,一时间束手无策。
他掐一掐水鹊的脸颊,勉强让人牙关张开了,从唇缝送药汤进去。
瓷勺见了底,崔时信松一口气,还没转眼的功夫,水鹊吐出药汁来了。
小脸皱得好像崔三虐待了他。
受了天大的委屈。
黑乎乎的药汁弄脏了两个人的衣衫。
甚至崔时信今日穿的衣裳还是先前重阳筵席让水鹊吐了酒水的。
“你生病了,要喝药的,”崔时信试图和小病鬼讲道理,“你不喝药怎么好呢?来,张嘴,啊——”
死活不肯张嘴,强行喂的又会吐。
崔时信一筹莫展。
再次过来看看情况的杜四娘,笑他,“你竟是半点不懂?娇儿是要哄着的,这么苦的药,你要让人干喝吗?”
崔时信不解:“但是我生病了不也是……?”
“你和人家怎么比?”杜四娘捻了块儿桌上瓷碟的雕花蜜饯,上前诱哄道,“乖乖,咱们来吃蜜饯啊。”
水鹊尚有一半清明,听到后下意识张开嘴,蜜饯果子入口是甜滋滋的,正好掩盖了先前喝药的苦味。
杜四娘继续哄道:“娇儿真乖,喝口药汤就吃蜜饯,好不好?”
他在病中,脑子转得很慢,反应了半晌,明白了。
小幅度地点头。
杜四娘示意崔时信。
崔时信抓紧机会,喂了水鹊一勺药汤。
杜四娘递了蜜饯果子的瓷碟过来,这会儿崔时信是有样学样地,捻了块儿凉果送到水鹊唇边。
崔三只见红洇洇的舌尖一卷。
指尖余下了一丁点水迹,他看着愣神了好一会儿。
回神的时候,他娘影都没了。
崔时信在这样的活动里得了趣。
哄一哄小病鬼,喝口药,吃口糖。
他为了多喂几次,越到后面,勺里的药汁故意舀得很少。
最后还是水鹊迷迷瞪瞪地受不了这折磨,捧着碗一饮而尽。
在吃蜜饯的时候,气得咬了崔时信的手指。
留下一个白色浅浅的牙印。
崔三怔怔看那牙印子。
多少痴了。
水鹊还在发烧,不能洗澡,免得温度反复。
崔时信不想假借他人手,晚上入睡之前,让随侍打了盆热水来,用浸湿的帕巾为水鹊擦了身子。
然后换上干净的里衣亵裤。
他其实偷偷在府中备了好几件适合水鹊尺码的亵衣裤。
没什么别的意思。
夜里还要人时刻注意着水鹊的情况。
崔时信于是爬到床帐内,揽着人。
没别的什么意思。
水鹊没清醒,睡得迷糊估计是把他当做了齐二,踹了他一下。
说:“我脚冷……”
声音软绵绵的,尾调黏黏糊糊,叫他去床尾捂脚。
他没反应过来,水鹊还贴过来抱他一下,催促他赶紧去。
床帐内全是小郎君身上甜稠的香气。
崔时信还是呆呆的。
水鹊小声抱怨:“你不听我话了……”
他闭着眼睛,仿佛让男人亲了许多次,极其熟练地寻到对方的嘴巴。
唇瓣覆在上面,方才崔三见到的洇洇红舌探进来,生涩地主动纠缠。
不消一会儿,好像就累了,理直气壮地使唤人,“你快去呀。”
崔时信昏头昏脑地,反应过来时,已经到床尾给人捂脚了。
没什么意思,真的。
想他崔氏三子,自小锦衣玉食,父母开明恩爱。
什么得不到?什么不知足?
该死,齐二平时背着他们过的什么好日子?!
崔时信想着,嫉妒得整夜整夜睡不着觉。
水鹊在崔府中一待,就是待到了腊月。
主要是杜四娘实在热情好客,好像要将他当做是第四个孩子,他的病原本不消五日痊愈了,结果杜四娘盛情邀请他留下,还询问了他的口味,日日叫厨房按照他的喜好来做,还请了戏班子到府邸唱戏。
崔父似乎是之后了解了齐家的情况,将县衙年末杂务的文书工作派遣给了齐朝槿,润笔费不菲,多少有帮衬这个青年人的意思。
不过这样一来,哪怕是腊月里,齐朝槿也没多少时间来看水鹊。
只来崔府确认过他已然痊愈,没待多久,连饭也没留下来吃,就脚步匆匆地走了。
水鹊记得他提到过,这个时节还能为人书写桃符的。
腊八节的时候,崔府的厨房做了几大锅的腊八粥。
哪怕是在人稠物穰的大融江南一带,仍有吃不起饭做不起冬衣的乞儿丐者,他们装扮成灶公、灶婆或是钟馗的样子,到富足人家门前跳灶王,扮钟馗驱鬼怪,以此乞讨钱物。
崔府每年都会迎门施粥,给这些人送棉布冬衣。
如果观察人数多的话,年月又较之前更冷,那整个腊月里,一直到除夕,长州县县衙门口每日会有崔府的小厮施粥布衣,避免有饥饿者在寒冬岁末冻毙于道旁。
丐者皆涕零感激,称县令崔大人是父母官。
杜四娘叹了一口气,“哪怕是盛世,也免不了路叟之忧……”
“父亲再过一年,便要调任回京了吧?”
崔时信待腊八粥吹得不烫口了,才将瓷碗放到水鹊手中。
杜四娘回答:“嗯,届时我们也搬回京城去了,不是正好你到贡院赴春闱?”
崔父是为了避免崔大和他同时在庙堂任高官,又是世家,容易遭了先帝猜忌,再卷入什么党派纷争,才自书调任长州县县令的。
大融至多六年,会调任官位,新帝自然是会让崔父调任回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