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继母摸索记—— by江今九
江今九  发于:2024年02月04日

关灯
护眼

将箩筐和酒缸放入车尾箱,锁好。几人跟着孙红梅,来到了她口中说的牛肉面馆。
虽说现在经济欣欣向好,不过小镇饭馆,中午会在外头吃的人并不多。
几人挑了张大桌子坐下,孙红梅豪迈给每人点了一份牛肉加量的牛肉面。
魏秀芝看着今日格外大方的母亲,实在忍不住了。
“妈,你今天这么大方,已经洗刷掉了以前在我心里抠门的形象。”

听到女儿这么说自己, 孙红梅也并不生气,一句话就说的魏秀芝心生愧疚。
“不抠门,能养大你们三个?能供你们读书?”她可一点都不避讳自己抠门这件事。
因为事实确实如此, 贫穷人家能做的选择有限, 哪可能既要又要。
要养三个孩子本来就不是件轻松的事,还要供他们读书, 不从其他方面抠出来怎么可能。
都是一亩三分地,凭什么他们家种的东西就比比人家值钱。
为了养活三个孩子,她甚至硬逼着丈夫把烟戒了。
她就看不惯村里那些男人, 一方面说着没钱, 没钱供孩子读书, 没钱给孩子买文具,没钱给孩子买衣服鞋子,却是一天烟都没断过。
一袋烟丝虽说花不了多少钱, 但是一个月省下来,孩子的文具钱不就有了?一年省下来,衣服不就有了?
再勤快点种种地, 拔完花生种豌豆, 割完稻谷种油菜, 不让那一亩三分地有闲着长草的一天, 怎么就不能将孩子的学费凑齐?
无非就是太辛苦了,大人都吃不了这个苦。
不过别人家的事孙红梅管不着,自家的她必须管好,硬是把十六七岁就学着大人抽烟的魏光亮的烟瘾戒了。
同村别的男人都对她指指点点,说她连几根烟丝都不给丈夫抽。
是她不给吗?但凡魏光亮有那本事能多挣那抽烟的几块钱, 她保证不吭一声。既然不能,拼尽全力也只能这样, 那就受着。
对于这点,魏光亮还是服气的。丈夫都服气,别的男人算什么。
魏秀芝本就只是和母亲开玩笑的,听到母亲这话,感动心酸交杂在一起,顿时就后悔了。
从小到大,母亲虽然打他们骂他们,却也是真的疼他们。
别人家的孩子下地干活,是大人干什么也要干什么,可父母却从来只让他们干最轻的。割谷子的时候帮着拿谷子就好,从不肯让他们长时间弯腰割谷子,就怕他们身子骨没定型长歪了身体。拔花生的时候也多是捡花生摘花生。村里哪个孩子不用帮着抬抬担担,可父母却连挑秸秆这样的活都没让他们干过,生怕压坏了他们的身体长不高。
农村孩子免不了要比城里的孩子吃得苦多,可若和同村孩子比,他们是最幸福的。
这些小时候他们或许不懂,甚至父母让他们帮着下地干活的时候还买埋怨偷懒,长大后才懂得那藏在点点滴滴里的疼爱。
小时候总觉得父母很高大,举着棍子要打他们的样子太过可怕。可长大后看母亲,也不过是一米六不到的小个子,小肩膀却是能挑起一百斤的担子。
魏秀芝越想越心酸,都快要哭了。好在这时候牛肉面端上来了,她连忙低下头,佯装吃面。
孙红梅笑她:“都马上要考大学的人了,一看到吃的就馋成那样。”
苏彤心细,看到了魏秀芝低下头之前微红了眼眶,猜想她应该是因为舅妈那句话,一时感触太深。
她帮着打岔道:“舅妈,只有我们在你可以这么说,要是一诚也在,你千万千万别。”
“怎么了?”孙红梅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
不仅她,其他人也是。
苏彤叹气,为了表妹,她牺牲好大。
“在陆家人眼里,我也挺嘴馋的。”
这话说得轻飘飘,孙红梅听得却是嘴角都忍不住抽了抽。
“你……”
她想说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能在婆家人面前控制不住嘴。但是一想到阿彤从小养在他们家,就没吃过什么好吃的。陆家那样的条件,吃的肯定很好,她控制不住也完全正常。
说到底,还是他们让孩子受苦了,所以孙红梅骂不出口。
重重叹了口气,她恨铁不成钢道:“等我以后卖米酒挣钱了,想吃什么都给你们买,让你们吃个够。”
“哇,真的吗?”魏秀芝抬起头,刚才忍回去的泪水还在眼眶,眼睛显得格外水汪汪。
然而孙红梅确实她是因为听到吃的激动到如此,忍不住笑了,半开玩笑半反思道:“我以前是多亏待你们。”
魏秀芝忙说:“没亏没亏。”
苏彤也道:“没亏没亏,就是今天舅妈今天画饼的笔突然换上了特大号的,有点适应不过来。”
本来感动温情的气氛,忽然被这句话打破了。
一直埋头吃面的魏国豪没忍住,噗呲笑出声,那含在嘴里的面也差点喷了出来。
魏光亮也是,咧嘴直笑,露出了两排大白牙。
魏秀芝的伤感也被冲没了,她以前竟不知道表妹说话这么幽默。
孙红梅这个当事人呢,起先没听懂,反应过来后气笑了,但却不得不承认,画饼这种事,在孩子们小的时候,她真的经常干。
有一年,因为地里收成不太好,实在拿不出多余的钱给孩子们买过年穿的新衣服。孩子们虽然并没有说什么,但心里有多难过,她都看在眼里。
童年能有多少年?长大了哪里还有小时候那会期盼过年的心情。
这些孙红梅都懂,但是真的没办法,是真的一毛钱都挪不出来了。
她忍着心酸,在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安顿非常寒酸的年夜饭时,她给孩子们画饼,等明年开春交完公粮后,把能卖的谷子都卖了,给他们一人买一件新衣服。
第二年开春,十里八村的庄稼收成都大好,然而谷子却没能卖上好价钱。她第一次明白到什么叫谷贱伤农,她给孩子们画的饼落空了。
有一年,几个孩子期中考试都考了全班第一。
孙红梅高兴坏了,给他们画饼,如果期末考试还是全班第一,给他们买心心念念的游戏牌。
几个孩子很正气,期末果然考了第一。
可她却心疼了,游戏牌不能吃不能喝,却要好几分钱。
于是她钻了个当时自己说的话的空子,只给几个孩子买一张。
一张游戏牌不过十来二十张小纸牌,但孩子们并没有怪她食言,而是开开心心将纸牌剪开,每人分了几张小纸牌,如获珍宝。
有一年,她最记得清清楚楚。大女儿肺炎,烧得整个人稀里糊涂,她都以为要熬不过去了。
她难受得搂着女儿,告诉她只要乖乖喝苦苦的中药,要什么都买给她。
女儿也没要什么奢侈的东西,就是想每次喝完苦苦的中药后能吃颗糖。
她二话不说,让丈夫去镇上抓了一小包糖回来。
那么小一包糖,就放在桌子上。其他几个孩子明明馋得直咽口水,却没有一个人去偷来吃。
每次看到其他几个孩子想吃,她就给他们画饼,等过年的时候买一大包糖,让他们一人一把吃个够。
但那一年,大女儿看病花光了所有钱,他们家穷得一颗糖都买不起。
还有一年,同村有个孩子得了一样稀罕的生日礼物,一辆小孩子骑的自行车。
几个孩子羡慕的啊,每次看到眼睛都直勾勾盯着,根本挪不开眼。
有一次那个孩子答应,明天早上让给他们先骑一骑。
几个惯爱睡懒觉的孩子,天蒙蒙亮就起来了。
她听到动静觉得奇怪,一路跟过去,看到竟是为了骑那一圈自行车,当下眼泪就出来了。
孩子们回来后,她又给他们画饼了,让他们不要羡慕,等下一季的谷子卖钱了,也给他们买一辆。
到了年底,谷子是卖钱了,她也真跑去县城百货公司看这款自行车,一询问价格,实在买不下手,半年的谷子买了才能买这一辆小自行车。没办法,她只能又食言了,只给他们买了一把糖果。
还有一年她生病生了两个多月,地里的庄稼没打理好。大半年的世间全家都只能喝粥。
正在长身体的孩子们馋啊,有一回她撞见亲儿子眼巴巴看着同村一个小孩削番薯,不停地问能不能把皮削厚一点,他捡来吃。
生孩子那么痛都没哭的孙红梅,那一次躲在菜园地里哭了好久。
也是那一次,她发誓,以后再怎样都不能饿着孩子。
回家后,她把几个孩子叫到跟前,给他们画饼,等下季的谷子收了,带他们去镇上吃好吃的。
孩子们就带着这份期盼,熬啊熬,终于熬到下一季节的谷子收了。她也就带他们去镇上买了几个肉包子而已。可几个孩子还是吃得津津有味,看得她鼻子都酸了。
这样的事,过去十几年,发生的不要太多。一件一件,以为忘记,想起来的时候却又那样清晰。
回忆如潮水般涌出,孙红梅快要绷不住了,赶忙低头吃面,硬把泪水逼了回去。
长辈的自尊心,不允许她在几个孩子面前流泪。
她知道自己不是好父母,明明给不了孩子太好的生活,却是一个接一个生。生的时候只觉光荣,觉得自己是响应国家号召。等到养的时候,才一点点意识到,只生不管养,那是不负责的。所以她也在尽力弥补,弥补自己的无知给几个孩子带来的苦难。
她知道自己不是好长辈,在意识到外孙女迫切需要一个母亲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外甥女。
做过什么,她都知道的。几个孩子有多听话孝顺,她也知道。
反正她没那个脸,敢去说自己做得有多好,但是她也敢说一句问心无愧。
吃完面,一家人在镇上逛了一会。是孙红梅领着他们逛。
待来到一处,孙红梅指着其中一家卖杂货的铺子说:“这家店的老板再开两个月就不打算做了,到时候我打算盘下来。”
两个月后,二女儿也早高考完了。
她叨叨和他们说着自己的计划,这段时间每天都来摆摊,观察过的,这调节买米粮油特别多,人流也好。
“我卖酒的,跟其他卖菜卖肉的挨在一起不好卖。开在这里,等生意做起来了,我也可以兼卖一些其他的。”孙红梅说着,两眼放光。
她活到这个年纪,才来对生活充满激情。
以前干什么都是想着为了几个孩子,干什么都是先考虑孩子,多少有些畏手畏脚。但现在,孩子长大了,她的压力也小了,放手去博一下,说不定能给孩子更好的未来。
真的,只要想到这些,她浑身就像有使不完的劲,根本不觉累。
几人笑呵呵听着她说自己的计划,特别是苏彤,心里对孙红梅更加佩服。
这世间有很多父母,他们日子过得稀里糊涂,生孩子于他们而言不过是传宗接代,不过是养儿防老。他们将生孩子当作一种投资。自己不努力,将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于孩子。投资失败就怨恨老天,怨恨孩子不争气,怨自己命苦,从不去反思自己的生活为什么会落得如此田地。
也有很多父母,比如孙红梅和魏光亮。也许一开始他们也不知道生孩子意味着什么,他们是在学着当父母的过程中,才慢慢明白到了如何为人父母。
“……阿彤,你觉得我考虑的周到吗?”孙红梅说完开店的设想,下意识问几个人中有开店经验的苏彤。
苏彤被问的有些心虚,一个农村妇女,在准备干自己的事业时,想得都比自己周到。果然啊,有的人就是有做生意的天赋。
不过没天赋也不要紧,她愿意学,愿意从失败中好好吸取经验。
总之,她也不可能落后舅妈太多才行。
她点了点头,朝孙红梅竖起大拇指:“舅妈,你就是天生做生意的料,考虑的简直不要太全面了。”
被夸的孙红梅笑得前仰后合,好不春风得意。
一转眼,时间来到两点多。
魏秀芝和魏国豪还要回学校,晚上得上晚自习。
趁着有车方便,孙红梅一口气买了很多酿酒用得到的东西,比如比如酵母、高纯度白酒什么的。
回去的路上,孙红梅坐在后排靠窗的位置。一边夸外甥女开车稳,一边看着外头飞快倒退的庄稼那些。
有车就是方便啊,瞧这快的,跟飞一样。
她要是好好卖酒挣钱了,也要搞一辆车。
当然了,小轿车她是不敢想的,但她想买辆摩托车。
她在镇上看人开过,也是开得呼呼快。要是有摩托车,以后从镇上回家也快。
越想,她内心就像有一团火在烧得越旺,恨不能时间可以过得快一些。
一天的时间过得特别快,将表弟表妹送回学校后,苏彤也开车回陆家。
她这边和魏家人开开心心过了小半天,那边丈夫在和客户谈生意的时候,都还得分出心来担心她。
看到她平安回来,一整天都悬着颗心的陆一诚终于放下心来。
苏彤一进门,陆老夫人就迫不及待将孙子今天下午的各种不淡定告诉孙媳妇。
陆一诚微微有些红了脸,小声为自己辩解:“毕竟是你拿到驾驶执照后第一次开这么远。”
苏彤表示懂,要是她真时没开过车的新手,别说他担心,她自己都担心。
她把从魏家村带回来的新鲜蔬菜拿到厨房,洗干净手后,才坐下,和其他人一起吃水果。
陆母问她魏家那边的情况,苏彤正想和他们说呢。忙把嘴里的水果咽下,把舅妈风风火火的米酒生意告诉他们。
听到孙红梅准备开一家自己的店,陆母面露佩服。
“你舅妈是个能干的。”
陆老夫人也夸,不过倒也偶店顺势夸自己:“我还没见过你舅妈人的时候,就知道她是个能干的。不能干,能供出一个大学生?其他几个孩子还学习成绩那么好?”
“对对对,妈你看人一向准。”陆母也不吝啬附和婆婆,然后又关心问:“秀芝复习的怎么样?有没有很紧张。”
“还行,她成绩一向可以,只要正常发挥,上个本科是没问题的。”
至于能上怎样的本科,苏彤就不敢打包票了。
“真好,真好。”陆母连说了两个真好,这一件一桩的,她都觉得魏家在越来越好,打从心里为他们高兴。
他们陆家可以从经济上帮助他们,但要脱胎换骨的变好,还是要靠自己的。
闲聊完舅舅那边的事,苏彤又问陆一诚:“你今天见客户怎样?顺利吗?”
陆一诚点了点头,还没说话嘴角就染上笑意。
“挺顺利的,以后可能会长期合作,我们工厂生产的服装,走他们那里,出口到欧美市场。”
“没想到啊,是桩大生意。”苏彤是真没想到,那么大得生意坦诚,他说起来却是云淡风轻,不愧是陆总。
她又问:“这谈成了,服装厂的规模岂不是得扩张?”
陆一诚点头:“没这桩生意,也计划扩张。”他笑了笑,问妻子:“你还记得第一次去工厂找我,我和营销经理了的事吗?”
具体不记得,但有一件苏彤是记得的,他们要做自己的品牌,在国内开实体店。
“嗯,这是也要提上日程了。”说起自己的事业,素来冷静的陆一诚也有点激动。
不过开实体店这事,他们全厂上下没人有经验,目前的进度才到店铺选址。
“你们打算开在哪?”
还在摸索起步阶段的小厂,断不可能开到G市以外的地方的。而G市人流最好的商业街,就是她饰品店那条。
果然,陆一诚说出的地方,也是这里。
其实她一直都有个想法,如果陆一诚的厂真要开实体店,又想开在那条街道,不如……
苏彤将自己的说法说出来,陆一诚意外了,陆老夫人和陆母也意外了。
不是意外她饰品店不打算开下去,而是意外她竟然想将店铺租给陆一诚开专卖店。
微微一怔后,陆一诚开玩笑道:“你倒是会打主意,小算盘都打倒丈夫身上了。”
苏彤也不否认,不过她认为这是一个双赢的合作。
她的铺子在黄金地段,租给别人只收租金真的可惜了,不如给陆一诚开店了。而且她读书那会,曾在国内一家还算知名的服装专卖店打过暑假工,算是有一点点经验。
梦想已经实现过了,她也该正儿八经的干点什么了。
所以她说的出租,其实是想和陆一诚合作。
她那点宝贵的经验,对于在还在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试水者来说,可谓是外挂一样的存在了。与其便宜别人,还不如帮助自家丈夫扩展事业版图。
“真的,晚点回书房,我和你好好说说我的看法。”
见她难得如此严肃认真,陆一诚有点拭目以待了。
陆母看着儿子和儿媳妇,虽然插不上嘴他们的谈话,但她觉得真有意思。只是也雨哦点担心,阿彤饰品店都没经营好,真能和儿子干好服装店吗?
不过随后一想,儿子那么能干,大不了让他帮阿彤多想一点。
吃过晚饭,陆一诚两口子就上了三楼。
苏彤难得不收着藏着,把自己那点宝贵经验如数分享给陆一诚。
如果说一开始陆一诚是五分认真,那么后来绝对是十分,甚至到后面,他还拿起本子做记录。
两人谈得起劲,根本不觉世间已经来到十一点。还是苏彤生物质使然打了个哈欠,两人才看了眼世间,惊觉该睡觉了。
也却是谈得差不多了,苏彤打着哈欠站起身,表示要去洗澡。
“你可以先回公司和其他人商量一下,有什么不懂得的,我们明天晚上可以接着谈。”
陆一诚也正是这么打算的,工作虽然重要,但不至于耽搁妻子的休息世间。
洗过澡,苏彤回房睡觉了,陆一诚则还呆在书房,完善着苏彤和自己说的开店建议。
他在纸上涂涂写写,琢磨了几个小时,终于完成了一份初步计划。
世间已经快凌晨两点了,他快速洗了个澡,回房睡了几个小时,第二天一早又早早出门。
而苏彤睡醒后,也去了自己的饰品店。
都已经和陆一诚说开了,饰品店的收尾工作也是要开始了。并且,她还要在这段世间,将小妹培养出来,领着她朝品牌服装店销售员进阶。
忙忙碌碌不知时间快,直到这一天,忙碌了一天的苏彤和陆一诚相继回到家,看到桌子上摆着一盘反沙芋头。
苏彤问婆婆:“韩教授妻子送来的?”
陆母点了点头,还告诉他们一个消息:“他们后天就要搬走了。”
“这么快?找到房子了?”苏彤知道,这时候商品房并不多,可不是那么好说搬家就搬家的。
陆母笑她:“还快啊,上一次送反杀芋头过来已经是一个月前了。”
苏彤这才惊觉,原来时间已经过去这么久。
这种充实而忙碌而不觉时间流逝,和碌碌无为无所事事的时间流逝,不是一个样的。
前者,是踏实的感叹。后者,会莫名的心慌。
忙了这么久,苏彤决定明天在家休息一天。
也正是这天,陆老夫人接到了美国打来的,郑允知的电话。
两个老太太聊得非常开心,但是挂电话后,陆老夫人却莫名心慌。
她捂着胸口,对儿媳妇和孙媳妇说:“我这心慌的厉害,不会是允知出什么事了吧?”
陆母笑道:“才刚和你通完电话,怎么会有事呢。”
“也是。”陆老夫人点了点头,然心却依旧慌慌的。

第71章
事实上人的第六感是很准的, 陆老夫人接完郑允知的电话后,连着几日都心神不宁,大概过了半个月, 就接到郑维电话, 说要带外婆回来。
只是那时候,谁都没有想到, 郑维说的带外婆回来,竟是落叶归根。
自那日之后,陆老夫人每日都在期盼着和老姐妹重逢, 而苏彤和陆一诚的成衣专卖店, 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她继续她饰品店的收尾工作, 他做着他服装实体店的计划安排。
毛线饰品店即将结业,一些闲暇之余喜欢来店里做手工饰品的年轻人,对全市唯一一家这样的饰品店不再营业, 还是很不舍。这点倒是出乎苏彤意料。
在毛线手工饰品店在结业的前两天,恰逢休息日,很多年轻人都跑来做最后的体验。
苏彤这个老板娘, 也算体验了一把结束前的忙碌。
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心灵手巧, 很快给自己做好了两个小饰品。
她颇不舍扫视了圈, 看着已经空了大半的货架, 有些不舍,一时情难自禁,对苏彤说:“老板娘,我真的很喜欢你们饰品店,怎么突然不开了呢?”
想做的事, 抛开赚不赚钱不论,能别人喜欢和认可, 都是让人开心的。
这还是苏彤开店这么久,第一个客人如此情真意切对她说喜欢她的饰品店。之前也不是没人表达过喜爱,但那种喜爱是觉得新奇,是被新鲜事物的一时吸引。和这个姑娘不一样,这个姑娘满脸都是不舍,让苏彤相信,自己的饰品店肯定是陪她度过了一段温柔的时光。
而且苏彤也记得这个姑娘,虽然每次来买的东西都不多,最多的时候不过花个一两块钱。但每次来,都不是直接挑了成品就走,而是坐下来,很有耐心花个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自己给自己做一两样喜欢的东西。过程极为沉浸和享受。
她开饰品店,初衷也是想给喜欢这个的一个小天地,让在人世间忙碌的人一个可以暂时忘记烦恼和疲惫的小天地。
不过这时候的人吧,大多数都充满干劲,很少后世看到的那样,□□还在奋斗,精神已经淡淡死去。
所以她这家饰品店,在这个时代并不那么合时宜。
苏彤看着小姑娘,也不能和她解释的太深奥,只好说:“我也很喜欢我的饰品店,不过呢,和你我一样喜欢的人太少啦。”
小姑娘垮下脸,她常来,其实也看到了。而且小饰品卖的便宜,一天可能也卖不了多少钱。
一家这么大的店,还开在这么繁华的商业街,成本肯定不低,经营不下去也正常,她真是问了个很笨很笨的问题。
只是饰品店不开了,她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休闲地方了。
苏彤其实早就好奇,她这个年纪按理说应该正在读书,又或者已经工作了,怎么会经常来逛饰品店呢?
可这个问题是个人隐私,也不好随便问。
今日小姑娘主动聊起,苏彤便浅浅带了下这个问题。
小姑娘有些不好意思,微垂着头说:“我没考上高中,也没考上中专,再加上身体不是很好,我爸就说让我在家待一两年,等成年了,看能不能托关系让我进国营厂上班。”
小姑娘长长的睫毛扑闪扑闪,眼神清澈,透露的全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迷茫。
等待的日子总是格外漫长,在小姑娘这一段慌乱的青春岁月里,苏彤的饰品店给了她一温暖的角落。
听到小姑娘在期盼着去国营厂上班,想到了那个曾经的自己。
刚来这世界那会,她不就是想着等中专毕业,国家安排一份工作,混吃等死的吗?
才过去多久,她的心境竟然全变了。
苏彤是知道的,现在很多国营厂根本就是半死不活熬着,再过几年,国家大刀阔斧改革,很多本以为自己捧着铁饭碗的人,一夜之间碗摔了个稀巴烂,生活陷入了极大的困苦和迷茫中。
那时候,眼前这个小姑娘不过二十出头,正是大好年华。
苏彤看着,十分不忍,多嘴提了句:“其实也不一定要进国营厂上班才是好的,现在私人厂机会也很多。”
店员小妹本来在默默收拾着挂件的,听到这话也接过道:“可不是,我觉得给老板娘打工就挺好的。”
说完,有些稚嫩的笑脸,扬起大大的笑容,任谁看了都不叹一句年轻人真是朝气蓬勃。
苏彤笑她:“你这个傻小妹,你倒是说说,给我打工,什么个好法。”
店员小妹,真的就叫小妹,朱小妹。
朱小妹想也没想,说:“你说今天中午要带我去吃猪脚饭呢,这不就是好。”
苏彤被逗笑了:“一碗猪脚饭就让你觉得老板娘很好,你傻不傻。”
傻小妹要是给资本家打工,那妥妥地是心甘情愿被剥削。不过这样想法简单也好,俗话说傻人有傻福,不是没道理的。
朱小妹可不这么认为:“我才不傻,我可清楚了,老板娘带我去吃的都是好吃的。”
苏彤不和她辩,这铁一样的事实,没什么好辩。
小姑娘怯怯看着她们两人,其实主要是看店员小妹。
她其实也早发现了,每次来,店员小妹都是开开心心在干活,一点也没有父亲下班回来时的那种疲惫。
或者,也许,她也可以先找一份自己想干的工作试试?
出了饰品店,小姑娘拿着自己刚做的两个小饰品,心不在焉在街上逛着,脑海里还在想着刚才在店里突然蹦出来的想法。
这样无所事事等待的日子,她真的有些腻了。
中午,最后一个客人离开后,苏彤正准备关店一小时,带朱小妹去吃猪脚饭。
就在这时候,陆一诚来了。
朱小妹脸上闪过迷茫,老板娘的爱人过来了,她是不是不能一起去吃猪脚饭了?
谁知道苏彤短暂意外后,却是对陆一诚笑道:“我们正准备去吃猪脚饭,要不要一起?”
猪脚饭……陆一诚面不改色的之下,内心其实也是掀起了几分波澜的。
不是他对猪脚有什么歧视,但这东西却是很少出现在平常饭桌上。想到猪脚饭,他就想到了肥腻。
不过阿彤想吃,他就姑且一起去尝尝吧。
苏彤带着两人,来到商业街后面一条小巷子里,显然新开业不久,就卖猪脚饭的小铺子。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