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型偶像—— by铁马倦倦
铁马倦倦  发于:2024年01月28日

关灯
护眼

之后,他们就让楚孑出去了。
楚孑出去的时候,看到门口坐着一位扎着马尾辫的女生,这才反应过来,原来不止他一个人报名,可能后面还有好几个学生呢。
但他也并不太在意,毕竟他是初试专业第一,自认为复试表现也还不错,于是就带着轻松的心情走出了云大。
4月底,正是云省春天最美好的季节,楚孑早起就看到推送了一条消息。
【楚孑,你好。恭喜你已被录取。录取院校:云大;录取专业:茶学(茶文化及茶树栽培)……】
楚孑微微一笑。
终于,尘埃落定。
他新的征程,就要开始了。

第137章
余后的时间就比较简单而又充实了,楚孑照例每天喝喝茶、看看书,参加了一次毕业典礼,作为学生代表讲了话,几个月后,他就收拾好行囊,准备出发了。
当然,以上是楚孑的计划,真实的情况是,在他查询到录取通知的一瞬间,就接到了一个陌生男人的电话。
“小楚小楚,恭喜你考上我的研究生,也恭喜我自己,”明自得教授也没有客气,上来就说,“接下来的几个月你要使劲看书,那叫什么,用猪突猛进的方式看书,懂吗?”
楚孑:“……”
明教授,请你放过网络流行词好吗!
“我之前不联系你的原因想必你也知道,而且你真的是我的福星诶,我今年不止招到了你,还招到了另外一个小姑娘!”明自得教授的语气难掩兴奋,“真是紫微星现世了,有了你们哼哈二将,我一定是如虎添翼!”
楚孑也很替明教授开心,毕竟多一个人学茶文化,怎么看都是件好事。
不过这哼哈二将……
“楚哼,我加你微信了,然后你给我个地址,我把你要看的书都给你寄过去,”明教授说道,“等到时候你来了我们所,第一件事就是考试,我亲自出题,就酱,拜拜!~”
楚孑本想说只要把书单给他就行了,毕竟他能从系统中下载翻阅书籍,但还没等他开口,明教授已经挂断了电话。
楚孑笑着摇摇头,看来这明教授是个急性子。
而且这些书到的比楚孑想象的还要早,第三天清晨他在家就收到了一个巨大的包裹,他不得不和快递小哥一起合作,才艰难地把它搬回了家里。
书籍是海量的。
有些大圣经典,虽然楚孑已经看过了,但明教授还是又给他买了一份,比如《茶经》、《续茶经》。前者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也是最全面的茶百科全书,创作于公元780年,也就是唐德宗时期,作者是陆羽,全书虽然只有7000余字,但分为了上中下三卷,共10个章节,囊括了茶叶在唐中期之前的起源、发展,所用器具、烹煮方式,甚至是用水异同等等内容。
而后者则是在清朝茶区官员陆廷灿所作,洋洋洒洒十数万字,详细记载了从唐中期到清朝期间茶道的发展,甚至收集了清代以前所有的他能找到的茶书的资料,可谓是茶书的集大成者。
《茶经》与《续茶经》都囊括了“源”、“具”、“造(制作方式)”、“器”、“煮”、“饮”、“事”等方面的内容,后续的研究者们也通常都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茶的发展。
这些研究者的书明教授也一并寄了过来,包括公元825年张又新所作的《煎茶水记》、宋代黄儒写的《品茶要录》、南宋时期审安老人所作的《茶具图赞》,等等。
其中还有一部大有来头,名叫《大观茶论》,作者是宋徽宗赵佶,就是那位在位25年,亡国之后被俘受尽折磨而死悲惨帝王。《大观茶论》也是唯一一部由皇帝所作的茶学著作。
除了一些古书籍,明教授也寄来了很多现代学者的茶学著作,比如陈智同的《深邃的七子世界》,收录了50年代至2000年左右国营茶叶厂所生产的各类茶品,记录茶品也是记录了那段时代;还有《茶席窥美》、《茶日子》等等国内作家所作的相关作品。
大礼包中甚至还有些国外作家的书籍,比如日本茶道的集大成之作《茶之书》,是日本作家冈仓天心所作。而且明教授想得也很周到,因为这本书是冈仓天心在纽约用英文书写的,所以明教授还为楚孑找到了英文原版,方便查看;《茶叶大盗》虽然算不得茶学书籍,更像是一本小说,作者萨拉·罗斯写的是东印度公司在我国的见闻故事。
这些书所涵盖的范围之广也足以见得,茶文化不仅仅是“茶”的故事,更多的是关于茶在每个时代中所折射出的各个时代、地区、国家的风采。
楚孑在读这些书,尤其是在读《茶叶大盗》的时候就总在想,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所谓的茶文化,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呢?
不扣否认的是,我国贫富差距的问题依旧存在,大城市和乡镇也似乎并不在一个世界一样,过着相对割裂的生活,茶文化在这些不同的地方,甚至是不同的阶级的人群中也代表了不同的意思。
我国人均茶叶的消费量为3.5公斤,位居全球首列。每天都要饮一杯茶的人数超过了4亿人,而且还在不断飙升,专家预计在2030年的时候,我国会有7亿人每天都要至少喝一杯茶。
茶文化绝不仅仅是一种高高在上的优雅文化,达官贵人也在饮茶,而普通的百姓、农民、工人他们也在喝茶,老人钟爱红茶、普洱养胃养心,学生爱喝绿茶、乌龙茶基底的奶茶提神放松。
而这还仅仅是消费端的现状。
在茶叶的制造和生产端不同地区和消费阶级同样是割裂开来的,先从茶树的栽培和种植上讲,我国作为茶树的发源地,如今已经有超过上千种茶树品种,它们有的是灌木、有的是树木,这也让它们的生产方式产生了变化,机械化的大茶园在东南地区盛行,而在西南地区,也依旧有五百亩以下的小茶园,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
这还只是茶树的种植和栽培的分别,至于茶叶的制作就更是五花八门了,大工厂已经有着非常先进的流水线作业了,可能年产量可以达到十数万吨;而在很多地区,尤其是乡村,还在用手工的方式制作茶叶。工业化进程在不断推进的同时,也在蚕食这些有着传统工艺的茶园。
现时代的茶文化,已经衍变出了极为复杂的层次,等待楚孑这样的人去探索、总结、归纳。
他很清楚自己要踏上的是一条怎样的征程,但这些太大了、大宏伟了,他必须从最细微之处、最基础之处开始研究,他要看着一棵茶树是如何移栽、成长的,他要看到茶农是如何捻采茶叶的,他要看到这些茶叶是如何经过一道道工序变为茶品的,还要看到这些茶品是如何经过分销、物流去到喜爱它的消费者的杯中的,才算是明白了我国的茶。
华国就是一个在泥土中生长发芽的国度,楚孑他必定也要从泥土出发,才能略窥到现代茶文化的涓流。
如果没有热爱,恐怕很难坚持下去。
但幸好。
幸好他现在已经喜欢上了茶。
八月底的璞兰市依旧热的出奇,中午的室外几乎无法站人,哪怕在阴凉处依旧让人燥热难耐。
楚孑就是在一个这样的天气里,收拾好了行囊,准备出发。
父母和哥哥将他送到了机场,自然都是百般不舍,母亲甚至久违地流出了眼泪,双目通红地嘱咐着他记得好好吃饭、多多喝水,记得药都在哪个口袋里,我还给你准备两条秋裤,不知道你能不能穿上。
楚孑心中也是不舍的,他在这个家住了五年,体会到了上辈子从没体会过的来自家人的温暖,母亲虽然总唠叨但也细心备至,父亲虽然经常沉默但眼神中总流露出心疼,哥哥虽然总拿他打岔但也会在下班的时候给他带一包栗子。
这就是最普通的华国家庭,但对于楚孑来说已经是极为罕见的温暖。
但他还是要暂时离开了。
飞机离地,两个小时之后,降落在了云省。
楚孑要去的是云省边境的归渡市,没有直达的飞机,他只能坐火车,下了火车又坐了几个小时的大巴。
一路上,他看着高楼大厦渐渐变矮,直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山区,高耸的树木和望不到边际的农田,然后又到了一条热闹的街。
归渡市并不繁华,市中心只有这条商业街还算是有现代都市的样子,这里的人都说着一种他几乎听不懂的方言,普通话也夹杂着浓厚的独特口音。
楚孑当场就在后悔,一直在看茶学方面的书,竟然忘了“语言关”了,于是立马在系统里下载了相关的课程。
他磕磕绊绊的问了半天路,才找到了一条通往归渡市郊区茶叶研究所的公交线路。
又经过了两个多小时,他下了车还走了半天,才终于找到了这栋不起眼的建筑。
这是一座三层的小楼,虽然叫茶叶研究所,但一进门就是当地的兽医站,到处都是药品和各种动物,二层也租给了一家不知名的出版社,三层才是正经的茶叶研究所,有两间实验室和两间办公室。
明教授就在其中一间办公室,里面摆满了瓶瓶罐罐的各类茶叶标本。
他见到楚孑来报道笑容极盛,问他路途怎么样,辛不辛苦,还介绍宿舍楼的位置给他认识,只是不巧,今天两位博士生学长都去周边农村的茶田下地去了,不然就可以一起吃个接风宴了。
之后明教授就让楚孑再等等,等到另一位女学生也来报道之后他一起介绍。
可两个人等了几个小时,另一个女生还没到。
明教授肉眼可见的有点坐不住了,打算出去找找,怕对方是走丢了,楚孑也打算跟上,但被明教授制止了。
“不行,你别来,晚上这里你容易找不到路。”明教授说。
“不至于吧?”楚孑笑,“我记路的能力还是很强的。”
明教授看着他,笑着:“待会你就知道了,你还没见过归渡郊区真正的样子呢。”
话音刚落,明教授就指指窗外。
夕阳的最后一丝光辉淹没在了群岚之间。
几乎是瞬间,浓厚的大雾笼罩住了茶叶研究所附近的街道,灯光都晦暗了起来。

明自得看着楚孑有些愣住的样子,问道:“你知道为什么归渡市这么大的雾气吗?”
楚孑很快回过神,回答道:“因为这里靠近山区,山地上空气流速变化较大,而且市区内相较于山区也比较温暖,湿度也大,适合水滴凝聚成型。”
“没错,”明自得满意地点点头,“有些人说这里原本不叫归渡,而是叫鬼渡镇,因为雾气大,但我考究了几年发现完全是谣传,这里从来没有过鬼渡的历史,而且这里雾气形成也不是因为阴气重,只是地形地貌的原因导致的必然结果。”
楚孑笑:“不过我确实还没有在这样经常起雾的地方生活过,可能大部分人也没有吧。”
“没事的,你很快就会适应的,”明自得说道,“这里也不是天天起雾,只是在风比较小的日子会起雾而已。”
然后,他又低头看了看表:“岳季之前给我发过车票的时间了,按理说早该到了,可我刚刚给她发消息又不回,我得出去找找她。”
这位岳季恐怕就是他未来几年的同学了。
楚孑点头:“那您注意安全。”
他知道这时候在外找人最好是由比较熟悉地形的人去,所以也没执意跟着老师。
明教授又嘱咐了几句,然后才拿起雾灯走了出去。
大约半小时后,楚孑听到楼下传来一声呼喊:“小楚,下来帮帮忙!”
楚孑赶忙奔去楼下,只见两个人浑身是水,都湿透了。
明自得一脸无奈:“这么大姑娘了竟然走路还能走到沟里去,我服啦!”
在他旁边站着的就是岳季同学了,正是楚孑那天见到的那位高马尾女生,此刻她清清冷冷地站在一边,推了推眼镜:“人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明教授倒也不必如此大惊小怪。”
楚孑哑然失笑,看来他的这位同学也蛮有个性的。
他赶紧帮着二人提行李,一路上了三楼。
路上,明教授才说起岳季来这的一路。
她是坐拼车过来的,结果拼车的人不靠谱,给她停在了离这里好几公里外的地方,结果岳季就只能走过来,正赶上下雾,一不留神就走到了沟里,手机也坏了。
“幸亏咱们这里的水很干净,不然那就成臭水沟了,你现在就是小臭人了!”明教授一脸责怪又满是心疼,“你一个小女孩,怎么不在下车的时候直接给我发消息让我去接你呢?多危险啊!”
“确实是我安排的不好,让您但心了,抱歉,”岳季依旧淡淡道,仿佛浑身湿透的人并不是自己,“不过我是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您接到我的时候我已经马上就走到研究所了,而且您年纪也大了,还出来接我,万一有闪失怎么办呢?您没事吧?”
明教授把岳季的行李放进办公室,叹了口气:“罢了罢了,能到这里就好,你们先回宿舍洗澡收拾一下自己吧,宿舍楼就在后面,一个小时后来我这里集合,我简单说一下你们的安排。”
二人这就领命,一起往宿舍楼走。
楚孑正想着应该说些什么话打破沉默,岳季就先开了口:“你是楚孑吗?”
楚孑点头:“是我。”
“我一直在看你的频道,你很厉害,”岳季虽然说着赞美的话,但语气还是没有什么波澜,“希望我们以后能一起进步,我本科是农学专业的,专业还可以,如果你以后有什么这方面的问题,欢迎来问我,我们一起研究。”
“好的。”楚孑答应下来。
岳季看上去就是那种很干脆利落的女生,也没有什么虚招子,应该挺好接触的。
“话说,岳季同学,你为什么想学茶学专业呢?”楚孑好奇心起来了,问道。
但没想到,换来的是长久的沉默。
“就是喜欢吧,也没什么别的原因,而明教授又是茶学里数一数二的专家,所以来学了,”岳季又问,“你呢,你为什么想学茶学?”
“呃,”楚孑想了想,“因为明教授请我喝了一杯特别好喝的黄茶,我还不知道那杯茶叫啥。”
“黄茶?”岳季轻轻笑了一下,“你竟然喜欢喝黄茶?”
“对啊,不行吗?”
“当然行,就是……挺少见的,”岳季收敛了神色,“总之,很开心与你做同学,宿舍楼到了,我们一会儿见。”
“好的。”
虽然这里的环境差了点,但宿舍还算不错,楚孑住在顶层,是自己的单间,十几平米,几乎与本科时的宿舍一样大,有桌子、床和凳子,还有个书架和衣架,这就足够了。
他简单收拾了一下,洗了个澡,在一个小时后回到了研究所。
岳季比他早到一步,也已经把自己都收拾的干净又立整,二人就开始听明教授安排起来。
“首先呢,很感谢二位报考我的研究生,我接下来简单说一下大家之后的生活安排,”明教授道,“你们在研一的时候也是会有一些课程的,要去学校上,但不用去云大本校区,我找教务协调把你们的课程都安排在了隔壁市的一个校区,只有每周二、三两天的课,所以其他时间,你们就可以住在研究所这边了。”
“你们的专业方向是茶文化及茶树栽培,都是要经常去跑实地的专业,我们在周边的四个村子里有三片茶树的试验田,你们在研一的时候,主要是帮助两位博士师哥打下手,多看、多积累,在研二上的时候才用确定自己的选题。”
“明天和后天我会带你们两个去茶树试验田看看,因为路程并不近,所以明天早上六点半在我这里集合,对了,你们会开车吗?”
楚孑和岳季都点头:“会。”
“那太好了,我在研究所有两辆车,反正大家协调着用就好,你们有位师哥不会开车,有的时候能帮就帮他一下,他傻乎乎的。”明教授又强调,“我希望你们不要搞什么小团体、这个讨厌谁那个不喜欢谁那一套,有什么问题都要当面沟通,不要憋在心里,懂了吗?”
二人赶忙回答:“懂的。”
“我现在就把你们拉进群里,”明教授感叹,“我们这个群终于有新鲜血液了……”
楚孑低头一看手机,自己果然被拉进了一个群里。
然后一看群名,傻了。
“三个大马猴”。
而且,他还眼睁睁看着明教授把群名中的“三”改成了“五”。
楚孑:“……”
“为什么叫大马猴呢?”
岳季直接问了出来。
“呃,”明自得尴尬地笑了笑,“明天你就知道了。”
楚孑:“……”
这猴群,还挺神秘的啊。
第二天清晨雾气已经都散了,初升的朝阳照亮了这片大地。
楚孑和岳季简单的吃过了早餐,就在停车场和明教授汇合了。
“咱们先去先锋村,”明教授一边启动车子一边说道,“先锋村是从十年前开始种茶的,目前有茶田500亩,咱们的试验田占其中的两亩。”
车子开了一个多小时,走了四十几分钟的山路,才到达先锋村。
这里依山傍水,甚至可以说是世外桃源,茶农们也很勤奋,这么早就已经在茶田里作业了。
而且,茶农们显然和明教授很熟,一路上都在跟他打着招呼。
“这里是咱们市最早开始种茶的地方,当初农科院茶研所帮忙起建的茶田,收益也一直很不错,”明教授一边走一边介绍道,“你们能看出来这里种的是什么茶吗?”
楚孑和岳季很快开始观察起来。
茶树的形态通常分为三个类型,分别是乔木形、小乔木型和灌木形,前者最好区分,所谓乔木就是真的大树了,是非常原始的茶树品种,现在在全国基本都已经不再栽种了,小乔木型则是稍矮一些,在东南地区比较多见,当然了,最多的还是灌木型——一想到茶田大多数人脑补出的画面就是半人高的灌木型茶树田了。
眼前的茶田却是小乔木型,叶片不大不小,只有1/4手掌大,属于中叶类,植株比较高大,叶片很有特色的斜着向上生长,还有绒毛。
所以楚孑很快下出判断:“这应该是碧云吧?”
“对,我也认为是碧云,”岳季补充道,“这是农科院茶研所自主研发的无性系茶树品种,来源是平阳群体种和云省大叶种自然杂交后代,采用单株育成法育成。成品适合制作毛峰茶……”
“哇,老板,这是我们的师弟师妹吗,你好厉害啊。”
岳季还想再背,忽然被身后的一道男声打断。
二人回头,只见一个黢黑油亮——原谅楚孑,这就是他脑海中想到的第一个形容词——的男人朝他们走了过来。
这男人有一米九,体型健壮,挺阳光的一个青年人,但就是……黑得反光。
乌黑的……大马猴?
“这就是你们的师哥,常大盛,你们叫他大圣就行,”明教授介绍道,“他的课题就是研究碧云新品种。”
“对,虽然碧云已经是非常优质的茶种了,而且有芽叶生育力强的特点,但它也是极容易受到芽叶病的侵害的品种,比如茶饼病和茶炭疽病,我的研究方向就是试着培养出抗病性高的碧云品种。”
楚孑和岳季点头,表示自己记下了。
而后,二人一起看向明教授,期望得到一个答案。
明教授读懂了二人的眼神,淡淡回答道:“他是会开车的那位。”
楚孑and岳季:“哦。”
原来这不是傻的那位啊。

这人一激动北方口音就呼之欲出。
楚孑和岳季又十分默契地看向明教授,眼神里的意思很明显:这真不是那位?
明教授痛定思痛地摇摇头:“他真的不是!!”
楚孑和岳季交换了个眼神。
看起来明教授的评判标准还有点奇怪。
明教授不理会这两个不知道怎么就形成默契的学生,看向远处,举起一只手:“快问快答环节!你们也知道,一片茶园基本不可能只种一种茶树,已知这片茶园500亩,请问这里大概会有多少种茶树?”
大圣师兄最喜欢看这种问答节目了,自己在博一的时候也没少被明教授折磨过,于是玩味地看着二人。
岂料二人都举起了手。
明教授点兵点将:“点兵点将,骑马打仗,点到是谁,谁跟我走,谁要不走,就是小狗……”
最后手指停在了楚孑身上。
楚孑忽略了明教授的幼稚行为,立即回答:“500亩的茶园应该布置5到6种茶树为宜,但考虑到这里的日照、湿度情况,土壤也相对比较松,一来很多品种的茶树都不适宜种植,二来茶树之间的间距要比规定大一些,所以我猜这里大概有4种左右的茶树。”
明教授满意地点点头,指了指他:“你小子不吊书袋,还知道结合现场情况具体分析,确实按照行业里所有教科书的规定,为了商业价值最大化,需要在500亩左右的茶园种植6种左右的茶树,这样即可以平衡风险,也能让茶园产出多种茶叶。”
“不过小楚的分析还是不够全面,光结合了茶园的情况,但没结合茶叶制作的情况,当然这也不怪你,毕竟你还没实地去这附近的茶叶工厂看。”
“这里的茶叶厂其实是去年才建成的,之前这里的茶农只能把茶叶卖给更远地方的茶叶工厂,当地政府觉得这样会加大成本,导致茶农收益降低,所以带头和几家乡办企业联合成立了新的工厂。”
“而这里的工厂毕竟还在起步阶段,虽然已经请了外地一些比较有经验的茶叶加工者来培训,但到底还是经验不足,所以只能制作比较简单的红茶和绿茶品类,所以其实种更多品种的茶叶对当地来说也是一种负担。”
楚孑和岳季听完,不约而同地点点头。
“书上读来终觉浅,方知万事要躬行”这道理几乎在每个学科领域都适用,像茶学这种实践程度更高的专业也自然受用。
“好了,你们接着逛吧,我得去田里干活儿了,”大圣师哥看了看表,“等下周我就回研究所了,到时候我们一起吃个饭,等我呦~”
说完,他便扛起小锄头,头也不回地往山上去了。
“其实,让你们来学这个专业,也挺对不起你们的。”明教授望着大圣师哥的背影,感叹道,“农学旗下的专业也多半是这样,不仅要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还要去实验室做研究,更要看海量的文献……”
“你们大圣师哥看着这两亩地已经三年了,其中有两年过年的时候都遇到了寒潮,他都不敢回家,都守在田里看着那些茶苗,”明教授叹气,“上次喝多了酒,他还跟我开玩笑似的说,他一个从农村考出来的学生,没想到读到博士了,又回农村了。”
明教授在这感叹一通,楚孑听着心下也有感触。
能看得出来云大的茶叶研究所其实经费并不充裕,这就是现如今许多冷门专业的现状,做研究的人反而过得是苦日子。
但他余光一瞟,只见岳季呆呆地望着大圣师哥越来越小的黢黑的背影。
“唉,这孩子眼瞅都要奔着三十多去了,别说成家了,恋爱还没谈过呢,”明教授一脸惋惜,“小伙子刚来的时候白白净净的,一米九几大高个,你们看看他现在……”
楚孑笑着:“黑点健康,现在好多人就喜欢他这款的呢。”
“最好是吧。”
明教授指着远处的田,话锋一转:“那边种的是已经被主流市场淘汰的品种,我给你们留个作业,每人给我三种那片茶田明年适合种植的茶树品种,要从实际角度出发,你们去看看吧。”
“好。”
二人听令,前往百米之外的茶田。
楚孑先是观察了一下这里的梯度,也就是坡地的角度。
没有专业的测量仪器,他只能调出手机的功能,发现这里的角度大概是7°,那么也就意味着这里的最优解是修成等高宽幅斜面梯田,这里目前还是水平梯田,显然是不太合适的。
第二点,则是要根据这里的实际情况,去想到底是要用茶树移栽还是茶籽种植。
刚想到这里,楚孑才反应过来这次的作业题目虽然只有两句话,但显然是个大工程,不仅要查什么类型适应这里的环境,还要替村民考虑,看他们有多少钱,或者有什么能力能种什么样的茶。
于是,他在采集了一些土壤数据之后,就离开了片区,找到了当地的一个茶农,和他聊了起来。
当地民风淳朴,这些茶农对他们茶叶研究所的学生也是知无不言,大概半个多小时楚孑就摸清了这里的情况。
这个村有一千多个居民,其中有一百位左右在为茶园工作,而他们也是拿工资的,所以经济压力并不是很大。
如果是成熟的茶树移栽的话,大概会在第2年-第3年开始收益,如果是幼龄茶苗移栽的话,大概会在4-6年开始收获,而如果是茶籽种植,时间则更久,可能要6年以上才能有稳定成规模的收益。
这里没有过茶籽种植的经验,而成熟茶树移栽的风险大、造价高,所以最稳健的方式就是茶苗移栽了。‘’
定下来茶树的栽培方式,就可以开始正式开始选种的工作了。
既然是新种植的茶种,则要具备“丰产性”、“适制性”、“适应性”和“抗逆性”四个方面挑选,这就是楚孑选种的四个抓手。
所谓“丰产性”就是指新栽的茶树最好要比现有的茶种以及主要栽种的茶种鲜叶产量增产15%以上,这样能更快地收回成本。
“适制性”则要结合当地情况,毕竟明教授说过这里的茶叶厂也只能制作两种基本的茶叶,所以种苗要适合红茶或绿茶的制作最佳。
“适应性”就要具体分析了,看看这里的土壤酸碱度、湿度、温度等等最适合什么样的品种。这方面的信息虽然楚孑现在还没有,但他已经想到去找谁要了。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