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路相逢(穿越)上——山海十八
山海十八  发于:2015年10月26日

关灯
护眼

结束这件事情的标志是朱由校的诏书,将曾经与建立生祠一样荒唐的《三朝要典》给彻底地废除了。这本书中魏忠贤对于万历、泰昌、天启三朝著名的梴击、红丸、移宫三案,做了重新的评判,构造了对当时主持此事的杨涟一众人的大篇幅诬陷之词。

“太上皇已经说了,昨日种种皆是魏公公受到了下面一众人的欺瞒所造成。魏公公本是深宫中人,对于天下之事难以看清,身边谄媚之徒过多,才造成了屡屡错案。于此,太上皇也是难辞其咎,魏公公已经身患重疾,念在其年事已高,死罪可免,而夺去一切的官封,从此日书佛经百卷,以而洗清往日罪孽。”

文震孟听到了太上皇诏书的内容之后,眉头已经不能松开了。

说起这个人,他是文徵明的曾孙,酷爱《楚辞》,一直有着自比屈原之意。是个真正的刚直之人,被魏忠贤迫害时还被打过延杖八十棍,这可是差点要了老命的事情。去年顾同寅赋诗悼念被阉党诬杀的抗击后金已故名将熊廷弼,顾同寅被捕了之后,此事也还把文震孟牵给扯了进去。这下好了,文震孟直接被夺了官,贬为平民。

因为朱由检登基,才将这个四十多岁的文震孟又给弄了回来。也是因为他人刚直清正,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氵壬,在文士之中太有盛名,魏忠贤都倒了,你不把这人给弄回来,怎么也说不过去。

对于天启帝,文震孟要是说真的没有怨言,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臣不言君王之过,他更加明白过错在魏忠贤的身上,而现在阉党的主力都被杀了,太上皇也否认了荒唐的《三朝要典》,可是为何偏偏留着魏忠贤的命?难道除恶务尽的事情,太上皇不知道吗!

“皇上,魏忠贤结党营私,混乱朝纲,以而至天下人饱受灾苦,不处以极刑,肃清污秽,只怕会死灰复燃啊。”

朱由检看着这个严肃脸,每个朝代都有这种人,大家都没有开口呢,只有最刚直的人才会忍不住。这事情是太上皇定的,你找我这个皇上,我也办不了。事情真的要追究下去,最大的祸首还是我的好哥哥,你让我咋办,“文卿,此事乃是太上皇的御旨,魏忠贤一案,就到此为止吧。如今内阁空置,还是尽快推选内阁大臣,才能将朝令通达下去。”

原来在内阁位置上的几人都已经被撸了下去。

明朝的内阁从建立至今,人数上也是不一定的,有三个人的时候,也有九个人的时候。职能上也从一开始把所有上报给皇上的奏折汇总在一起的秘书用途,变成了有票拟权的实权者。虽然六部在规章上不从属于内阁,但内阁看了下面报上来的东西,先选了一边,拟出一个章程,上报给皇上,请他再做定夺。下头上了票拟,上头红批一下,而‘红批权’说是说在司礼监大太监的手上,其实是表达皇上的意思。可要是遇到了不管事的天启帝,那么最后决定的人就是魏忠贤了。

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已经遏制住了皇权。因为报上来的东西,已经是经过了内阁草拟的章程,删选了大部分的内容。也不是让皇上定策,而是内阁定了,皇上准不准。当然了皇帝本身如果强势,就是另外的说法。

朝上大臣听到皇上说要选人入内阁了,也就不再纠缠着前面的话题,毕竟像是文震孟这样的直臣太少。现在关键的是趁着这个过程,坐到一个好位子才行。

说起来要成为内阁的成员,一般有三个办法。如果你是皇帝心中红得发紫的人,直接就被皇上任命了;不然也可以经过原来内阁成员的推荐,然后经皇帝的批准入阁。或者就是经过各部尚书和司礼监各秉笔、掌印太监一起推选出来。

对朱由检这个新皇帝,从他如此雷厉风行地启用锦衣卫中就能看出,他与前面那位风格完全不一样,不是一个好糊弄的。

大家也不指望能中大奖地被皇上被选中,但起码这个时候,还是不要惹人厌的好。

就在大伙心中琢磨着,下了朝就与谁谁谁去套套近乎,然后想想办法往高位上进一步的时候,真的有两个中大奖的人出现了。

一个是徐光启,这位还在从上海赶往京城的途中,他已经被授予了工部尚书,此人在垦荒、练兵、盐政上都颇有建树,后来大名鼎鼎的《农政全书》就是他编的,对于农业上面也十分有心得。

还有一个人就是被重新召回,回到老岗位的户部尚书毕自严。这人在历史上是个‘干才’。有了他在,才能把千疮百孔的崇祯财政给填补了不少,他为官清正干练,颇具经济头脑。要是研究明朝后期经济,绝对离不开这个人。

好了,现在皇上直接定了两个人,剩下来还有几个位子,你们也别去想魏忠贤为什么活着了,还是琢磨怎么入阁吧。

徐光启还没有到京城,毕自严这天却是被留在了宫中。掌管经济的人,都是有条理的人。毕自严被召回到户部尚书的位子,也有小半个月了,他早就自觉地把大明目前的情况给理了一边,心越看就越是往下沉,比他一年前被迫离开的时候,情况又坏了不少。

“皇上,眼下的财政已经是在入不敷出的边缘了。臣以为裁汰冗兵、检查军饷虚冒,兴复屯田、清查天下隐田,用地方钱粮收支来考校官员,杜绝地方上侵吞税银是当务之急。”

“景会说的这些都是谋国之言,开源节流的过程不容易,你准备好了?”朱由检同意了毕自严的这些措施,找到一个专业搞经济的人,就让他放手去做,但是这个口子不好开。虽然知道毕自严的决心,却不知道能到什么程度。

“臣已经着手开始编订赋役清册,让地方税银的征收要受到严格监督,以而控制住官员的贪腐。”毕自严知道自己做的计活是得罪人的事情。

鹏举曾说,‘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惜死,天下方可平。’他不知道武官怎么样了,但是文官不爱财的,估计也就是三四只小猫了。而背后官员与地方豪族勾结在一起,有钱人的税又收不上来。他已经做了准备,要去亲自主持核查清丈官屯地亩一事,也要明令让那些豪绅按照家中亩地的数量上较税银。

朱由检却知道这样还不够,他要做的事情,已经超出了常理。

先前有了杜澄与素娥,虽然让朱由校的退位加快了,自己看似赢的顺利,在其中没有出什么大力。那是因为朱由检与吴无玥计划的从一开始,谋划的人根本就不在深宫之中。换句话说他们没有把魏公公当做头号目标,因为他靠的只是朱由校的信任。

而朱由检谋划的事情却是借着魏忠贤一案,撬动整个大明的藩王体系。“毕卿家有没有想过,为何太上皇没有给魏公公赐死罪啊?”

毕自严示意不解,怎么又回到魏忠贤的身上了,真是阴魂不散。“臣不敢妄测上意。”

朱由检笑了笑,不让气氛那么紧张,“景会不用如此小心,这事情只是还在查证中,不能马上对外就说出来而已。但你却要早点准备。前头你说的那些问题里面,没有对朕完全说实话啊。”

毕自严听到这里差点就要跪下了,被朱由检扶住了,“不是说了,不要如此小心。朕不怪你,因为朕知道这实话太不好听了。大明的土地兼并严重,地方豪族确实与官员勾结在了一起,但是你没有把最关键的那群人指出来,是藩王啊!”

明朝的藩王制度几经变化,朱元璋在位的时候,藩王手中还有兵权,明太祖制定了《天潢玉牒》,皇室子弟都要进这个花名册,还编了《永鉴录》与《御制纪非录》都是教化藩王不要造反的教材。谁知道他的儿子朱棣没有给他面子,朱元璋死了之后,也就反了。

朱棣上位,作为一个反叛逆袭的皇上,自然是改了老爹的制度,不动声色地削藩,拔除了他们手中的兵权。在这样严苛的削藩之后,藩王们在政治与军事上都没有奔头了,朝廷为了宽怀他们,就给地给钱。

永乐年的政策明显没有考虑日后,藩王的孩子越生越多,朝廷财政的重负越来越大。像是七八十年前的嘉靖年间,宗室的人数已经比当年朱元璋时期《天潢玉牒》上记录的涨上千倍。

而当下整个大明有六十多万的宗室成员,这个数字真的太庞大了。朱棣担心的造反确实是没有了,现在是整个朝廷的财政都被这群人耗去了一大半。再除了辽东的军费,能用的钱真的没有多少,谈什么救济灾民。

有人拿了钱,还是觉得少,变着法子想要榨干大明。

第一招是受宠的藩王用的,直接问皇上要地,叫做‘钦赐’。福王朱常洵一下子问他老爹万历要了良田四万顷。还有一招,就更加的隐晦,叫做‘投献’,交不起税的百姓把地放在藩王的名下来逃税。这样一来,土地的兼并到了朱由检上位的时候,已经到了十分可怕的地步。

河南这个有着以胖子福王为代表的,集聚了许多宗室的省份,几乎把一半的田地都归入了藩王的名下。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朱由检与吴无玥才有了一个极其阴险的计谋。

“景会,不瞒你说,那些宗室子弟若是只要钱,朕咬咬牙也就忍了。但是人心不足啊,他们竟然与魏忠贤联手,想要偷天换日,行亡国叛乱之举。当日,朕在洛阳遇刺,正是皇叔朱常洵与魏公公的联手好戏啊!”

毕自严脑子‘嗡’地怔住了,他刚才听到了不该听到的内容。福王收买杀手刺杀当今圣上,也就是当时的信王,这事情要是真的,那么当初太上皇的病也就不简单。看来魏忠贤除了一手准备了宫女有孕之外,已经串通了福王,这样一来双全的准备下,他必然是一手这天呐!

“皇上,此事一定要清查!藩王动乱,此乃大事啊!”毕自严很清楚,因为永乐帝的皇位来之不正,所以后来对于藩王的动向,皇上是决不允许他们有不臣之心的。福王一事如被证实,那么同室操戈、血流成河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朱由检显得有些疲惫,好像也是不愿意面对这样的结果。“景会,此事离查证是不远了。有个证据朕瞒过了太上皇,当时朕受的伤是弩箭之伤,这东西可不是平民会有的,朕的那个皇叔在河南过得不简单啊。”

不等毕自严说出什么劝慰的话来,朱由检好像把心一横就说了,“既然朝廷给他们好日子过,他们不要过,那么就不能怪朕不念血缘之情了。百姓生活艰难,皇叔他们却坐拥一省半数的田地。赋税收不上来,他们却与那些豪绅相互勾结。也是到了把吃进去的东西吐出来的时候了。

说起来,原本朝廷规定宗室不能经商,这事他们也都干了。我们不仅送他们地,不收他们的税,还让他们自己挣钱玩,天底下没有这样的好事。宗室对百姓什么贡献也没有,就过着神仙一般的日子。却还不知足,想要皇位才罢休啊。

朕决定将皇叔的逆行倒施之罪大白于天下,同时收回宗室手中的半数田地,以而供流民安置。朕也不是不给他们活路,看看那些小宗室们,日子过得不算太好,就许他们经商了,但是一定要收商税。而以后的封赏皆与自身的功绩相关,当年霍韬提出来的定子女一事也必须进行下去。相信他们作为朱家人,一定不会像皇叔那样,不理解朕的。”

万一他们要是不理解的话,那么福王就是前车之鉴。毕自严在心里补充完了朱由检的未尽之言。

福王是万历皇上最爱的儿子,差点就是太子了,在他身上逾制的事情太多了。现在他栽在了这个坑里,都说杀鸡儆猴,而如果已经杀了一只猴子,其他宗室还不明白的话,也就太蠢了。

毕自严在心中嘀咕,怪不得不杀魏忠贤呢,原来背后还有这么大一件事情。这事与混乱后宫、企图假冒皇嗣比起来,在本朝来说,藩王敢反的问题,更加的敏感严重,也绝不会被姑息。

看来自己想要从贪官的手中‘节流’,皇上已经打算用藩王来‘开源’了。这招真的不错,实在是太及时了。哎,但是也要皇上下得了狠心,敢担着骂名啊。

毕自严也没有觉得不好,大明没有钱,能来钱的事情,他这个户部尚书在其位谋其政,十分的欢迎。至于那些仁义道德,皇上也说了,是他们不义在先,不能怪皇上不仁在后。自己果然是要好好准备一下,这个收田的活,九成已经落在实处了。

朱由检见毕自严的神情,知道他已经懂了,这也算是定下了一件事情,让毕自严先离开了。

朱由检揉了揉眉心,这样的日子才是开始而已。素娥与杜澄让他明白了,小人物的力量不可忽视,做事要更加周全才行。而吴无玥计策中所谋的天下,才刚走出了一小步。

恐怕洛阳的福王府就要不太平了。也不知道福王‘畏罪自尽’后,他的小胖儿子会怎么办。当铁证如山,他们勾结流民,私造兵器,企图叛乱,被锦衣卫团团围住之后,河南就要起风了。

第四十九章

朱由检来到朱由校那里的时候,这个哥哥好像在组装一个十分高级的东西。“由检,你快来。”朱由校的声音显得有些兴奋,他的阶段性实验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你看这个木鸟,已经可以自己飞起来了。”

朱由检在心中酝酿好的情绪,在见到了朱由校一脸纯粹兴奋的笑容时,就像气球被戳破一个洞一般地泄了,他不知道应该怎么开口说出接到密报昨夜朱常洵自杀的消息。当下也就转移了自己的注意力,把目光放到了那个木鸟的身上,“皇兄,你说这个东西会飞,是它可以自己飞起来吗?”

“当然啦,你等着,我这就让你看看。”朱由校做的那只木鸟体积不算小,大概与小孩一样高大。朱由检也看不明白,就见到对方鼓捣了一下,像是按动了木鸟身上的某个零部件,然后就拿起了笨重的木鸟,只见当朱由校松开手的时候,木鸟居然真的向上飞去,虽然时间不长,就一盏茶也不到,但是真的向前飞出了三四米远,才从空中掉下来。

这不科学!朱由检的第一反应就想问这东西用的是什么动力啊,当年物理没有好好学,还真的弄不懂机械理论。

“唉,由检,我总算是把这东西做出来了。在书里说: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我的这个木鸟,也不知道是不是墨子当时做的那个。对了,我有件事情嘱咐你。你是不是把徐光启给召回来了。等他来了,让他来见我一面。”

朱由检还在心中不住地叹息,古代人的技术后来都失传了。要是放在后世说朱由校做过一只会飞的木鸟,谁相信啊。这才听到了徐光启三个字,“皇兄见他,是想问问格物方面的事情吗?”

朱由校点点头,他以前也听说过徐光启与洋人走的近,这阵子他开始看起了那本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果然里面的体系带给他一种新的感觉。“由检啊,你不知道,木工这个手艺,若是做个平常的玩意倒是没有什么大的讲究,但是要是想要往精细了做,那里面学问就大了。从比列尺寸到选的材料比重都很繁琐。事先的绘图也并不容易。

以前,我还没有专研下去,总有一些人在耳边说着玩木头误国。现在总算是能沉下去研究这一道了。我隐约觉得每个木工活的成功,都有它特定的数字比例,现在就想全面地学学这方面的事情,我看着《几何原本》就很好,但是似乎他没有翻译完。反正现在我的时间多,听说洋人那里写这种书不少,我就先学学洋文,然后自己就能直接看洋文书了。”

朱由检看着朱由校的眼神中多了一丝诧异的敬佩,虽然他对于理科类的东西懂得不多,但是朱由校正要朝着发明家与科学家的目标前进,还想起来要系统地学习了。要说朱由校的脑子在这个年代绝对不是属于正常人的范畴,正常人谁会想到要去学洋文,这个时候的英语给他看也很困难,和以后的语言差别还不小。

不过朱由校的学习精神十分值得肯定,连这样的木鸟都被他做出来了,说不定哪一天朱由校发明了蒸汽机也不奇怪。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