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攻略手记(穿越)上——颜小妞
颜小妞  发于:2015年10月03日

关灯
护眼

戊真的话说在理上,夏子凌一时无语。他虽然十二年苦读,但是学的多是实用性强的杂学,科考却是偏向经史子集,这些东西看了就头大,这么多年下来,他也就是通晓一二而已,真要跟当代人比拼,胜算还是渺茫的。但他的水平放到僧人里就不同了,僧人中虽然也有博学之士,毕竟是少数。

戊真见状,继续说了下去:“这次选拔僧人,名次靠前的都会留在太常寺等五寺,或者僧录司,每月着人进宫讲经,诸王也会时不时到庙里敬拜,到时候你便会有面见藩王的机会。”

这听起来虽然有几分道理,但是……夏子凌从心理上还是有些抵触。

“再者,师父命不久矣,”戊真趁夏子凌有些动摇,上了感情攻势,“不看着你走上正途,我终究不放心啊。”

哼哼,教唆人造反还叫正途?夏子凌对戊真的话不置可否。他还以为他这师父能力通天了,居然也逃不脱生老病死。不过,说归说,他却不是个冷情的人。这十二年来,两人相依为命,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师父也算是教了他一身自保的本领,戊真的感情攻略,还是用对了地方。

夏子凌叹了口气,说到:“师父,你这么厉害,事事尽在掌控中,辅佐……的事情,为何还要借我之力。”他这么说,其实已经是接受戊真的安排了。

这个问题,戊真通常都是笑而不答,今天不知怎的,倒是淡淡说了一句:“你道是插手帝王纷争有那么容易?像姜尚那样的仙骨也只有化作凡人。”

夏子凌紧盯着戊真,后者却恢复了浑浊困顿的摸样,缄口了。

于是,半月之后,夏子凌就身着僧袍站在礼部的考场门外了。洪武帝登基之后,严格户籍登记制度,但是僧人多是避难之人,流动性很大,要伪造个僧人身份还是很容易的。

顶了十几年的头发突然没了,头上凉飕飕的感觉还有些不适。身边鱼贯而入的僧人,有的却是头上已经长出了一两寸的短发,夏子凌突然有些无语凝噎。想来这些僧人都铁了心要还俗入仕,索性提前蓄起了头发。早知道他就剪一个潇洒的短寸好了,干嘛还傻兮兮的剃光头呢?

不过,这都无关紧要了,拿着号牌,夏子凌对号找到了西北角自己分到的号房,光线晦暗,淡淡的霉湿气息扑鼻,他嘲弄地笑了笑,能回到古代体验一把久负盛名的科举号房,也算是不枉走这么一遭了。

与科举一考三天不同,僧人的考试只有一整天而已。将试卷拿在手上,夏子凌看了看考题——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这是《中庸》里的一句话,意思是:论道的基本条件是人,一条路欢迎所有人走,如果只允许自己走,而把别人推离其道,道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用这么一句相对浅显易懂的话来做论题,显然是顾及到僧人的水平有限,降低了难度。

结合现下朝廷招纳僧人的情况,以这句话做论题,大部分人应该都会想到为官之道,有识之士都可以为之,继而以朝廷广纳天下之才来做文章吧。但是这样的切入点未免浅了点,夏子凌凝神思索了一番,其实道要能够不远人,根本原因还在其本身的设计。从实际出发,兼容不同人、不同情况,既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性,又能够适应不同个体的特殊性,这样的制度才是科学可行的。

从这一点延伸到目前明初的制度,自然首先要肯定一番,然后可以对比唐宋,对一些不痛不痒又确实存在弊端的问题进行策论,这样可以写的东西就多了,也比较容易出彩。

打定主意,夏子凌便开始写草稿,洋洋洒洒写了四页纸,后又誊到了干净的卷纸上,直到考试时间快结束,院内考生也所剩无几,才交了答卷。

自己的答卷放到士林里兴许算不了什么,但是刚才观察了一下周围僧人大多愁眉苦脸的样子,夏子凌心里还是有几分雀跃,这一考名列前茅,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走出考场的时候,一名年轻僧人过来搭腔,“兄台看样子胸有成竹,这一考怕是第一名非你莫属啊。”

夏子凌抬头一看,正是刚才坐在自己旁边隔间的僧人,国字脸上粗眉大眼,年龄估摸在三十岁上下。他与自己对话以“兄台”相称,而不是“贫僧”,看来是铁了心要还俗了。

夏子凌客气道:“哪里哪里,不过是放下一桩心事,乐得轻松罢了。”

这僧人,说起来好玩,刚发下考题没多会,居然把毛笔弄断了,找自己借。幸好他多带了几支以备不时之需,也算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夏子凌心想这厮得是少林武僧出身吧,写个字都能把笔弄断,当时还有些好笑。

“说得好!考完了乐得轻松。”僧人哈哈笑着,看起来性格挺开朗的,“不知兄台住在哪里?刚才借笔之恩,不如一起吃个饭聊表谢意。”

“区区小事、无需客气。我住在城西同福客栈,离这里甚远,还是早些赶回去的好。”

“同福客栈,正巧,我也住在那里,今日我与几位师兄弟相约在醉仙楼共饮,兄台正好与我一道去,吃完我们再一同回去便是。”

“……这怎么好意思。”夏子凌还想推脱,僧人却自来熟地拉住了他的胳膊。

“走走,今天我两算是有缘,必须喝一杯,说不定以后还能同朝为官呢。”僧人边说边拽,扯着夏子凌的胳膊就往醉仙楼的方向走。

夏子凌挣了两下,居然没有挣脱。他也算是练过两招的人,看来这厮真的是武僧?

“哈哈,对了,忘了介绍,我叫彭齐,原是嵩山少林寺弟子。”

“……”居然还真是。一头黑线的夏子凌只好被迫跟着他同赴晚宴去了。

第8章:酒楼相遇

醉仙楼位于南京城正中偏南,是城内久负盛名的大酒楼。有钱的官绅士商经常在此聚会,彭齐他们竟然阔绰到能在这里宴请,足可见少林寺香火旺盛,弟子们囊中饱满啊。

不过虽然选了这么一家高档酒楼,以彭齐他们的身份自然是没有订到雅间,众人就在二楼大堂角落的位置坐定了。

在座的除了夏子凌和彭齐,还有七八位年纪相仿的年轻和尚,俱是来自少林寺。他们多是因为家庭困苦出家,少林又向来不疏于对弟子的文化教育,学了诗书,年纪轻轻自然不甘苦守青灯,正好今年朝廷有这样的诏令,简直是不可错失的良机。

“哈哈,师兄,你们交卷太早,我愁着写不出来,拖到这会才赶过来,”彭齐说罢把夏子凌拉了出来,“这位是伯嘉兄,刚在就在我隔间,还借我毛笔一用。”

两人只是萍水相逢,彭齐问了自己表字之后就径自叫上了,对于自来熟人士,夏子凌也无奈得很。他只好做了个揖道:“诸位有礼了。”

“既然是师弟的朋友,快快请坐吧。”众人中看起来最为年长的一位和尚开口说到。

众人坐定,边喝边聊,话题从今天的试题到各人经历。在座僧人多是贫苦农户家庭出身,就算明朝官员待遇少得可怜,自古“士农工商”的理念深入人心,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当官机会自然是欢喜得很。夏子凌却很少插话,基本都在埋头苦吃,虽然他们这桌点的基本都是素食,但是古代的菜都是生态菜,再加上醉仙楼的手艺着实不错,不抓紧机会大快朵颐就太对不起自己的胃了。

不过,众人显然不会不会让他独善其身。聊了一会,年纪最大的张冠礼便开口问到:“伯嘉,我看你谈吐举止不俗,不知师出哪座名寺?”

“我师父只是个不知名的云游野僧而已。”说到这事,夏子凌还有些无语,他能说他这和尚是被迫当的,而且就当了一天而已吗?

“我才不相信,能教出你这样的学生,你师父定然是世外高人,”彭齐哈哈笑着,挤兑道:“伯嘉不老实,罚酒一杯。”

众人也纷纷笑闹着让夏子凌喝酒。这样都能做喝酒的理由?不过,为免他们再追究下去露了马脚,夏子凌还是赶紧端起杯子说到:“那好,我敬大家一杯,祝大家皆能榜上有名,日后共同在朝堂之上施展报复。”

“好,这话说得好!”众人应和着,纷纷举杯干了。

大家一时间喝开了有些兴奋,声音也大了起来,不想却让隔壁雅间的人有些不快了。

“娘的,醉仙楼越来越没品位,连和尚都上这里来吃喝!”内阁,与大堂一帘之隔,四五个年轻公子哥儿围坐饮宴,说话的是一个蓄着短须,绯色绸缎衫的公子,面色有些潮红,应是喝了不少酒。

“坤竹兄粗话都来了,来来来,喝一杯消消气,这些僧人想来是今日参加礼部考试的吧。”身旁的青衣公子拍了拍他的背,端起杯子劝到。

绯衣公子把酒杯推开,仍旧高声嚷嚷:“不喝,我这气没法消,娘的,城里走哪都是僧人,我们寒窗十几载,院试、乡试、会试层层筛选,这些大字不识几个的粗鄙僧人,凭什么有机会跟我们同朝做官!”

“坤竹,谨言慎行,”坐在上座上的一位白衣公子淡淡地开口道:“这是皇上行的恩典,可不是你我可以随意评论的。”

在座众人,虽然都衣着长相不俗,但却以刚才开口的白衣公子为最。此人看起来年方不过弱冠,唇红齿白、青丝如岱,再加上一双含送秋波的桃花眼,虽然有些阴柔,却是美得连男人都忍不住心动。

“梓昱,按说这事最受不了的应该是你才对吧,”被称为坤竹的男子怒意不减地说到:“你爹不正是这次礼部选用僧人的主考官吗?按说周大人那样的学识威望,今科科举的主考官也当得,去选拔那些僧人,日后当了座师也没甚意思。”

王坤竹名叫王寻,父亲是刑部郎中,官居正五品,不大不小。而那白衣公子名叫周庭,表字梓昱,父亲是礼部左侍郎周兴,官居正三品,算是他们这一圈公子哥儿里家世最显赫的。

现下接连的两场礼部大考,选拔僧人主考官是周兴,而不久之后的科举会试主考官却是礼部右侍郎张维光。但凡科举大考,之后录取者都会尊主考官为座师,以后通常也会划到座师的派别之内。因此,担任主考官可是一件大好事。

按说古代以左为尊,左右侍郎虽然都是同等官职,但是左侍郎还要高半个头。如今礼部的情况却略有不同,周兴是前朝官员留用的,虽然在士林颇有名气,与宋濂、李叔荆等名士也不时往来,为官兢兢业业、为人耿直,却隐隐被新朝官员排挤;而张维光是礼部尚书赵瑁的心腹,那赵瑁是淮西人,依附朝中李善长等淮西派,很是得宠。

于是,这两场大考主考官的确定,孰优孰劣,以及原因为何,就很明显了。

周庭皱了皱眉,应付一句:“僧人中也有博学之士,不可小视。”这件事情挑到明面上来说,很容易给父亲惹麻烦,周庭并不想多说。

“梓昱,你也太抬举他们了,”王寻却未领会周庭的意思,不以为意地笑了笑,“既然刚中了举人的你都那么说,这里就有一拨,看来我得去会会他们。”

周庭正要阻止,酒在兴头上的王寻却已是不管不顾地掀帘子出了雅间。

“诸位兄弟好兴致啊,可是此次赴京赶考的博学……僧人?”王寻一出来,就大着嗓门说到。

正相饮甚欢的几人听到声音,抬起头来,看到来人的装扮,均是愣了一愣。这人应当是世家公子吧?或者是大户人家进京赶考的公子。这种人,通常与他们不会是一条道上的。

“正是,阁下是?”在座几人都不傻,张冠礼听出王寻末尾用词的讽刺意味,开口问到。

“小生的姓名不足挂齿,只是看几位状似渊博之士,有心来请教一二。”

渊博不渊博究竟是怎么看出来的?听到这句,众人都已经有点感觉,这人恐怕是来寻事的吧。

不过作为大师兄,张冠礼还是耐着性子道:“不知阁下想请教何事?”

王寻倒是不客气,看旁边有一空位,撩了前襟就坐下。“我虽是寒窗学子,难得与众位僧友一见如故,不如一道饮酒作对,各位若是对上了,今天的酒宴就全记在我名下好了。”

王寻的话既把两方的身份渭泾分明划开了,又摆明了欺僧人们不懂风雅,着实可恨,但是态度上却彬彬有礼,倒让人不好发作。

性子直的彭齐已经有些怒意上窜,他们虽然读了些诗书,但是水平也谈不上有多高,这一次朝廷从僧人中选人,确实是缺人缺狠了,骡子和马一把抓。读书人附庸风雅做的那劳什子对子,平时大家都不是吃饱了没事做的,怎会有时间去做,就算能对,难免也水平有限。

彭齐正要发作撵人,夏子凌却拍了拍他的胳膊示意稍安勿躁。

“既然兄台有此雅意,我等却之不恭,姑且试试吧。”少林几位师兄弟请他一顿美餐,他正愁没有投桃报李的机会,既然有人来挑衅,他索性就替他们会一会,他倒要看看这小胡子有多高的水准。

第9章:背后一刀

“那好,”王寻轻揖一下,看了一眼窗外道:“远山草色浓。”

夏子凌抬起面前的杯子抿了一口,“杯中竹叶青。”

王寻又道:“秋风萧瑟湖影醉。”

夏子凌笑了笑,夹了一个水晶饺放到口中,“玲珑剔透饺皮薄。”

“……”王寻不快地眯了眯眼,这人是饿死鬼投胎的吗?都是用食物相对,不过却都对上了,看来还是有两把刷子。

王寻咬了咬牙,准备来个狠的。“清诗翰墨写千年,一行尤念登朝堂。”

一行是唐代僧人,本名张遂,为了躲避武则天的拉拢出家为僧,但是他身在庙宇心系朝堂,唐玄宗登基后派人去请,便回到长安为官。在座的少林僧人并不曾博学到识得此人,但夏子凌却是知道的。王寻此时以一行做比,明显带了讽刺的意味。

这人空有满腔学问,但是心胸狭窄,估计是科举落地,便将气撒到得到洪武帝青睐的僧人身上吧。

夏子凌冷冷一笑,对到:“鲍参翅肚配佳酿,纨绔公子误家国。”

这对子对得就有些咄咄逼人了,但是偏偏先行挑衅的是王寻,人家已经对上了,自己也不好说什么。王寻一时脸色忽红忽白,闷声不语,他每出一个对子,对方都只做片刻停顿便能对上,而且句句不离食材,水平应当还在自己之上,想不到真应了周庭“僧人中也有博学之士,不可小视”的那句话,但是就这么认输,他却咽不下这口气。

“年月日时,分秒必争,丈尺寸分,毫厘不让。”正在这时候,布帘一掀,白衣翩翩的周庭走了出来。

“兄台大才,可否同样用食材对上我这对子。”刚才王寻冲出来,他们屋内几人自然也坐不住,都隔着一道布帘听着呢。这下王寻吃了瘪,周庭虽然之前不赞成他寻事,却不得不出来救场。原因一是名门学子,对对子比不过僧人,说出去难免贻笑大方;二是这僧人如此有才,也引起了他的兴趣。

夏子凌皱了皱眉,上联均是四字句,又环环相扣,要对上不难,可是还要用食材对上,又不失工整,难度可以说相当大。这白衣公子可有些刁难人啊,他一时沉默不语了。

刚才夏子凌和王寻你来我去,最后那一场,看夏子凌脸色不善,彭齐也猜到了对方定是借对子讽刺人,这下再看到夏子凌久久不语,恐怕对不出来,火气混杂着心急,他即刻上前一步便嚷到:“哟,这是谁家公子,皮肤吹指可弹,不似男子,倒似个小娘一般。”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