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玄子——小嘎
小嘎  发于:2015年05月11日

关灯
护眼

文案:

【 真玄子】是一篇短篇小说,共分七章,故事是以武侠形式展开的,第一章讲的是真子与玄子机缘巧合自幼与仙溪道长在仙溪山学艺修道,习得一身本领,而玄子不甘心其一身本领,而久居深山无所作为,以至偷学【玄法经】私自下山。第二章讲述了其以过人的本领得到了众人的崇拜,建立了莲花教,其不自知心性不成,事故不通,妄修玄术会使其走火入魔,不通事故会使江湖风云在起,于是仙溪道长派其师兄真子,下山收复玄子。第三章至第七章讲述了真子历经坎坷阻碍,最终使其玄子幡然悔悟……

人世间的风云变幻,无不起于人们的自我成就的追求,正如那玄子想成就千秋之业,留下万世之芳名,岂知红尘世间那有一方纯净之土,利益之心万事之缘起,那些誓死追随的崇拜之人,自认为神性追求的高点,不自知,不过是人性追求的变相形式,人生的道,那是在外物的执着中找不到的,它只在良知深处的冥冥之中……

内容标签:灵魂转换

搜索关键字:主角:真子,玄子 ┃ 配角:乌莲儿,成清言, ┃ 其它:真,玄

第一章:仙溪山

连绵不断的群山,簇拥着一座赫然而起的高山,此山郁郁葱葱,山顶云雾缭绕,山下清溪环绕,宛如世外仙境,此山名为[仙溪山]。

顺着曲径的山路上,山腰处,一座小庄院,庭院中,石桌围坐三人,中间一名老者,抓髻雪白,长须垂胸,道袍宽松,身形骨瘦,一身仙气道骨。【此乃隐居仙溪山的道士,仙溪道长】

道长用慈爱的目光,看着身边的两个七八岁大的顽童,对其说道;‘这次我下山云游,路过你们的村庄,你们那里发生了瘟疫,我只救下了你们两个顽童,我想你们的父母已经离世,想我以过九旬,本想在此了度残生,也许注定与你俩有这么一段师徒的情缘吧,来吧,给师傅磕头”。话音落,两个顽童纷纷起身。二人被道长救到山上,用心调理已有数日,以熟悉了这位慈祥的老者,纷纷跪拜。

道长对左边稍胖一点的说;“为你赐名真子”。对右边稍高一点的说;“为你赐名玄子。”真子年长玄子一岁,为其师兄。两名小徒儿又纷纷谢过师傅赐名。

如此,真子,玄子,每日日出习拳,午后练剑,时而识文学道,山前随师耕种,山后玩耍采果,师徒三人,桃园世外,真是别一番情意,别一番风景。

岁月流逝,犹如弹指之间,转眼十几个春秋,青山依旧,人以壮年。朝阳的红色,洒在真子玄子血气方刚的脸上,更显朝气蓬勃,兄弟二人个持七星宝剑,相隔五六步远,相视而站,一看便知是切磋武艺之势。

玄子道;“师兄,今日风清气爽,正是你我切磋剑艺之时。”

真子答道;“我也正有此意。”

言罢,二人各摆姿势,真子长剑横空,示意玄子出剑,玄子旋转身形,点刺前胸,真子摆剑相迎,二人身形晃动斗于一处,时而身形飞跃,犹如空中飞燕,时而身形前俯,犹如猛虎下山,剑速之快,光芒四闪,好似繁星满天。真是十几载深山修炼,好一身本领非凡。二人斗有五十回合,真子突然越身而起,宝剑划破长空,下砍如泰山压顶之势,玄子横剑相迎,双剑相击瞬间,玄子被剑力推出数步,真子见势,跳出圈外,收剑,拱手道;“师弟承让”。玄子也收剑拱手,面带一丝苦笑道;“弟,剑艺有逊于兄。”

玄子转身仰望爬上三杆的红日,一声轻叹;“你我兄弟,纵然一身本事,在这群山之间,每日如此朝夕,作为和用?”

真子见玄子一时感叹,上前一步,来到玄子近前,并肩而站,道;“师弟怎会如此感叹呢?若非师傅相救,教化,你我何曾今日,师傅同我们义在师徒,情同父子,如今他老人家,以年过百岁,我们更该日日相伴,不可分离,若问将来,应从师命,人有生老,身前身后,我愿永陪伴师傅身边,如同师傅一样,隐于此处,以报恩师情意。”玄子接声道;“师兄所言,在于情理,可难道我们练剑学道,只为将来静入清虚吗?”

话音刚落,只听见师傅在身后呼唤,却然不知师傅是何时寻觅至此的,真子玄子,应声赶紧回身做礼。

岁月在这位百岁老人的身上留下了太多的沧桑,但是精神饱满,步伐轻盈,老道长唤两名弟子来到悟道的仙溪洞府。

洞璧上,悬挂几盏油灯,方见此洞,大约两间房大小,正面一条石桌,桌上油灯旁,放着两卷文卷,师傅让真子玄子坐于两侧,道长看着自己一手带大,如今以英姿勃发的弟子,问道;“你二人以长大成年,习得一身本领,仙溪山,毕竟不是你们常住之所,将来要去向何处啊?”真子玄子听罢,自知师傅以听到方才言语,赶紧跪下,有些无措,慌声道;“师傅怎有此问,我们愿永远陪伴师傅。”道长呵呵做笑道;“怎么?我们这么多年的师徒情分,连一句真心话,也不愿对师傅说吗?”玄子只是看了看真子。

真子复言道;“我愿永远陪伴师傅。”

道长复笑言;“若师傅百年之后呢?”

真子道;“如同师傅一样,陪伴着这青灯黄巻。”

道长道;“我知你为报师恩,也是真心如此,可你与我未必有相同的心境与感受,会在这里找到你想要的东西吗?”

真子有些木然,摇了摇头。

道长转头复问玄子。

玄子思索片刻,答道;“请师傅先恕我不孝之嫌,我与师兄的想法有所不同,为人在世,应该做一些事情,独善其身,其与天下何意?”

道长闻之道;“你能言尽于心,可见你内心明澈,心存善根,可是你尚不到下山闯荡的时机,心性不具,学艺未深,师傅参道一生,心得于‘玄法经’。”道长指了指桌上的文卷,接着道;“此经文分上下两卷,上篇讲道体之理,下篇讲变化玄术,修习道体之理,需要过人的悟性,修习变化玄术,要有坚定的信念,心存浩然正气,才不被邪气所侵,否则将会害人害己,人心如果能通融于道就可以了,就不会生出是非之心,至于这些仙门道术,常人是无法成就的。”说着道长拿起一卷交给真子,又收好了另一卷,道;“这是玄法经的上卷,你二人用心参悟,届时要与你们谈论心得。”话音落,道长便离开了山洞。

真子玄子赶紧打开文卷,仔细阅读卷上经文;

天地之先存道体,天地万物为其形,

法性理见其存,生变统为其宗,

恒性之中存变性,万千变化复归恒,

恒性之意为其法,万象纷繁在其内,

亦如阴阳与五行,恒性之存为其法,

变化之式有规则,规则复归恒性意,

阴阳五行如一体,一体之内曰变统,

亦如天体如一体,一体之内曰变统,

我身立于天地间,如物存于整体内,

生于其性动变其间,变而则则而法统,

生而尽存其理,变而乱而有序,

潜移默化存其律,有感于精魂深处……

如此真子玄子,每日除了习拳练剑,便是用心研读这‘玄法经’。

真子好武,对这些经文尚无趣意,不过此乃恩师传教,也是经常用心研读,身心体悟。相比之下,玄子则有不同,他深知,此经文不但蕴含师傅一声所悟之玄机,也是师傅对自己的一次考验,每日清风朗朗中认真研读,深夜青灯旁,入定感悟。

月余时间转眼已过,这日道长将二人唤于仙溪洞内,道长先声问道;“你二人参读‘玄法经’已有月余,不知有何心得?”

真子先行答道;“师傅所讲的是,无形的道体,在有形的阴阳五行变化中,可以去观察理解,整体中的对立与统一,统一性为其法,对立性产生无穷变化,变化受到法的制约,这是万物的总规则。”真子言毕,举手施礼,示意在无回答。

玄子随即接声道;“师傅不但探索了万物的总规则,而且通过法性理,解读了天地变化的奥妙和律性,从而了然于人与天地之间,玄理之密码,更为深邃的心得,徒儿一时无法用言语所言明。”玄子言毕,举手施礼,

听了两名徒儿的谈论,道长沉思片刻道;“你二人都能领悟其中的要意义,玄子所言更为精深,道之精深是言语所无法的表达的,心正艺则精,德正艺始高,要取得更深的造诣,还需见大道而以心相容。”真子玄子谢过师傅教诲。

玄子随即问道;“师傅,弟子心中有一处不解,想请师傅点化。”

道长道;“不知徒儿心有何惑?”

玄子道;“师傅常言定数,与变数,与人而言叫造化,徒儿不解的是,既然一切都是定数的,变数当何解?如果人生命运是定数的,那人的主观努力,又当何解?请师傅点化。”

道长闻之道;“定数者,变数中之必然,于人而言,两者生灵无有尽同,各具其性,性具其理,于规则律义,当有其定位,造化者,内心修为,心虽从性,而心境不同,性有所迁,从事因果,人生定位格局定有不同,定数由规则律义定位个体,造化,是因个体之变,定位于规则律义,若明造化,更应有坚定向善无为的心念,才不会去分别常与无常中的得失,若无此心,则心生大私,事得其反,若修心德,结善因,只是求得更好的境遇,与初衷,岂非南辕北辙?这也许就是世人的困心之所。”言语至此,道长问玄子道;“玄子,为师的话,可解你心中所惑?”玄子应声跪拜,师傅一席话,言尽变化之理,字字句句润色心田,玄子深深施礼,谢过了师傅。

这夜,圆月当空,月光幽静,洒满苍穹,使得满天繁星失色。仙溪山一峭壁之端,玄子远望着这轮看尽沧海桑田的圆月,清风拂起他宽松的道袍,凝重的神情,透着一丝沧桑,透过这轮圆月,好似看到了世间的纷繁,透过这轮圆月,好似感受到了自己应该寄情的地方,但是不知道这个地方,离他到底有多远……

为自己一身本事无所作为,无所用处而失落,为自己的茫茫前途而彷偟,但他更深深的清楚,自己还学艺未成,没有得到师傅的真传,可是师傅什么时候能传授给自己玄法经的下篇呢?能否传授自己吗?千丝万缕之念,瞬间齐上心头。足见其悠悠壮志,难以久困。

当某一种情绪积蓄到了极点,人的改变也就在那瞬息之间。

这夜玄子彻夜未眠,次日凌晨,只听见师傅呼唤,才从恍然中醒来,赶紧整理好衣袍,见师傅与师兄早在院中等候,赶紧询问何事,道长告诉玄子,时值深秋,要去深山采药,真子陪同前往,需些时日才能归来,交代完毕,师傅师兄,沿着羊肠小路向深山走去。

望着师傅师兄远去的背影,玄子心情非常沉闷,暗想;“每年深秋师傅都会去山里采些珍草,可那都是自己陪师傅一起去的,这次怎会让师兄一同前往。师傅以上年岁,莫非要将玄法经密传给师兄?志欲迷目,此时的玄子对师傅已心生二心,玄子苦闷心烦,在庭院中反复渡步,忽然间,一个闪念玄子想起了师傅拿走的玄法经的下篇,玄子顿时停住了脚步,整个心思都放在了那篇玄法经上,此时的仙溪山只有他独自一人,顿起窃心。玄子心想:“师傅对自己与师兄自小就非常疼爱,而自己与师兄无时无刻不遵从师命,想来师傅对他二人也未必心存戒心,这玄法经也未必藏得太隐秘”。玄子以鬼迷心窍,来到师傅的房间。

房间不大,陈设简单,左边的床铺边一个五尺上下的古铜色的木柜。玄子直奔这柜而来,上下翻了个遍,除了师傅常用之物之外,再无它物,四下环顾,除了房中摆放一方桌再无它物。玄子转过身,来到床铺边。掀起褥子,却发现床板处设计一凹槽,槽内放置一紫檀木做的木盒,木盒至于内,正好与床板一平。玄子赶紧将木盒取出,只感觉心跳有些急促,打开木盒,映入眼前的正是一卷文卷,打开,上面赫然写着【玄法经】下篇,玄子逐将经文收好,把木盒放于原处,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打开文卷仔细阅读。

只见这玄法经的正文,乃探索了自然之理与人之性理之间的关系。讲述了人的根本性理与自然变化玄机;于人理而言,论与人伦哲理。与病理而言,论于医术。于命理而言,论与占卜之术。于生理而言,论与性情心念……玄子看着不由心生感叹。为师父的智慧和悟性所折服。此书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求啊。到也难得玄子悟性非凡,能看的懂师傅的这部天书。尽管如此这些经典之文似乎难以成为玄子兴致所在,玄子继续专注的看着,只见论生理篇中,有一小标题“换念术”这使玄子眼前一亮:

乾坤造化奇妙,奇妙变神通,

但论人之心念,当成于性情,

但论人之性情,当成于玄理,

但见玄理之形,见阴阳五行,

玄理当成何我,明精细入微,

得其性情之理,晓动变之机,

容我精魂深处,以我念换其,

如此天机玄理,怎可凡人修,

入无为心为玄术,遇凡夫志做邪门……

玄子智慧过人,当然能参悟经文所讲的念术,讲的是关于生命的根本理性,到自我性情的产生生,参透其中的玄机,便可通过生命密码,在另一维度空间,使自己的念力,能够暂时改变对方的性情之理,心念的发生。如果能达到这般本领,去那世间走一番,不做神仙也圣贤。玄子纵览全文,在无比此使其入胜之处,于是将‘念术心法’默记于胸,在将经文放回原处。

玄子深通道理,心法在胸,修炼念术,自然不是难事。自认羽翼丰满,难耐下山之心,

远望重重深山,想起了师傅师兄,这十几载的过往,仿若隔世,又历历如昨,师傅之恩,兄弟情义,想起分别,怎不有刺心之痛。可玄子又一转念,师傅乃世外奇人,虽无凡夫志欲,但其德行造化,足可以一番成就,做弟子的,就应该将师傅的平生之学,发扬光大,万世流芳。心念至此,玄子面向深山,跪在院中,大声喊道;“师傅,请恕徒儿不孝,将来一番成就之时,定回山请罪,伴您终年,若朝夕如此,我心何干?师兄你就代我多多照顾师傅吧。”玄子无法控制两行热泪,皱了皱眉头,横了横心志,转身来到房中,迅速的收拾好行装,取出纸笔,为师留书,斜背行囊,手提宝剑,离开庭院,顺着曲径山路,向山下走去……

这真是;十几载学道练剑,向万丈红尘走一番,难舍心中情与意,无奈志欲定心专,虽是心中汇百感,何人不想龙在天。

玄子偷下山暂且不讲,只说那山中采药的师徒二人,入山采药已有月余,每日遍寻珍奇异草,夜晚游住猎户之家,这日,师徒二人山间小路,真子背着竹篓,篓里装着许多真子并不识得的草药,真子问师傅道;“师傅每年都采集这么多的珍做什么?”道长答道;“除了日常之用,许多怪异的草药,都具备特殊的药性,这些不是朝夕之功所能掌握,所以师傅也要勤于研习,以便日后传授你们,可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真子接言道;“若非师傅医术,我与师弟怎能活到今天。”真子的话让道长有些气息凝重,一声轻叹道;“可惜你二人,你心性纯朴,可悟性远不及玄子,而玄子慧力过人,可志欲太深,恐志欲迷目,误入歧途,真叫为师有些为难。”真子赶紧上前道;“都怪徒儿平日不够用心,让师傅烦心了。”道长摇了摇头道;“人有不同的缘分,这怎么能怪你呢。”

闲谈之间,不知不觉以走了很远的山路,道长觉得有些乏力,便唤真子,休息片刻。古松下,一块平石,可以小歇片刻,真子上前打扫干净,让师傅坐下,道长坐下,背靠古松,闭目养神,可能太过乏力,不由相会周公,在梦里;梦见了仙溪山的那座小庭院,突然间只见天空乌云密布,滚滚翻腾,越来越低,一直弥漫了整座仙溪山,又突然聚于庭院之中,化作一条乌龙,图腾在天,飞下山去,又随之,一条金龙复归,乌云散去,一切如常。老道长从梦中醒来,深吸气,定定神,思索梦中之意。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