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重楼之一世荒唐 下——浊河刑铭
浊河刑铭  发于:2015年05月02日

关灯
护眼

第七十六章:铜陵事故

国师要请天君为江东灾民祈福,闲杂人等统统退避三舍。贞元观禅房外,面无表情的小道童端着贡品、丹药整整齐齐站成两排。

散着金光的塑像前,郭子干绷紧嘴角,一脸虔诚跪在蒲团上,嘴里念着令人发晕的经文,从《太上感应篇》一路絮絮叨叨到《文昌帝君阴骘文》。

太阳逐渐偏西,高香已换了数波,香灰早满得溢出铜炉。忽然贡台一震,郭国师睁开双目看了眼来人,低声道:“张大人,此番又是何事?”

张淮雨佝偻着背从低矮的贡台下钻出来,拍拍身上的尘土:“前些日子王爷曾赏赐给下官的一副青竹图,下官反复琢磨终于悟得其中深意。因此特来与国师说说。”

“哦?”静如止水的脸上有了细小的波澜。

张淮雨卷起袖子,伸出手掌:“要藏一棵竹子就种下一片竹林。王爷不是嘉佑皇帝,对收拾一个皖紫霄也根本不感兴趣,他要的竹子叫‘江山’,但为了保护这棵竹子,我们必须要先让皖紫霄帮忙种下整片‘竹林’。”

郭子干未曾移位,盘着腿坐得端端正正:“皖紫霄工于心计而又小心缜密,要想拉他下水绝非易事!”

张淮雨快步绕过贡台,停在距离蒲团半步远的地方:“这种时候来不得半点犹豫,毕竟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

“那张大人打算怎么办?”郭子干抬头,看向站在阴影里的人,疑惑道。

天色已晚,紧闭的大门挡住了最后一缕阳光,昏黄的烛火模糊了张淮雨的面容:“国师可知道铜陵?钱塘位于赵地西南角,三面环山,一面临河。铜陵处于钱塘东面,山势比较其他两处要缓并且临近大都,平时钱塘官员上京述职都会选择穿过铜陵,因此它的官道也要更加宽广平坦。”

说话间一顿,张淮雨声音压低,闷闷的声音里杂着笑意:“铜陵山缓路平,主要是因为土质松软。这些日子江东大雨连绵,铜陵必定山泥松动,数万石的粮草与浩浩荡荡的护送大军齐齐压过,难免不发生些什么……”

“‘天灾人祸’的确好计谋”,郭子干轻轻点头,面沉如水:“只是如此张大人自身亦是难脱干系。”

张大人笑得更开:“国师这是何话,我等为王爷效力理应如此。”

皖紫霄翻看着京城附近可以征调的粮仓储备记录,小云一边为他打扇,一边嘟囔:“公子已经两天没休息了!这天下又不是您的,出了事就应该丢给‘道士皇帝’去管!”

“住嘴!”皖紫霄声音不大,却满是严厉:“为君分忧是我分内的事。小云,以后不要再说这些对皇上不敬的话。”

小云撇撇嘴,正欲反驳,就见已有白发的“老厮”走了进来。新置办的府邸实在简陋,皖紫霄又坚决不肯要王府的丫鬟仆役来伺候,除了小云就只有原来看宅子的两个下人,小厮、仆役甚至连门卫都不得不一应包揽。

“老爷,有位张大人找您?”

“快请!”

本来还想劝皖紫霄休息,听到此话小云撅起嘴:“天下大人那么多,怎么就我家公子活得最累?”

皖紫霄戳了下小云的额头,轻笑道:“你又没伺候过别的大人,怎么就知道别人不累?不忙?”

行至厅堂就看见张淮雨捧着茶盅牛饮,皖紫霄不由笑道:“张大人觉得下官这茶如何?”

“不敢不敢!”张淮雨慌张放下茶盅,起身作揖道:“‘下官’二字足以折煞张某人。话说皖大人这茶真是好滋味!”

“不过乡野粗茶,张大人过奖了”,皖紫霄懒得来回谦让,拉过一把椅子坐在张淮雨对面:“鄙府简陋,招待不周还请张大人见谅。”

张淮雨讪笑着坐下,稍一沉默,神情严肃道:“正所谓救济如救火,数万灾民的口粮应快些送达才是。听说安西府的粮草已经送到城外了,那皖大人可想好了运到钱塘的路线?”

“我从未去过江东”,皖紫霄直言,“具体怎么送达钱塘还没有理出头绪。”

张淮雨皱起眉头,犹豫道:“自古江东多水患,我曾随工部多次去过钱塘大坝。依下官之见,皖大人可以考虑从铜陵入钱塘。”

“铜陵?”

“铜陵!”

一路冒着大雨前行,押送粮草的队伍走到铜陵时已经是筋疲力尽。张淮雨再三推崇的平坦官道变成了泥池子,沾上雨水的粮草重量翻倍,马匹费力地车子拉出一个又一个泥坑,披着蓑衣的将士半腰下尽是浆水。

“皖大人”,工部尚书张淮雨轻咳一声:“这些天连夜赶路实在辛苦,我看天色也不早了,不如就近找个地方避避雨,扎营休息?”

皖紫霄闻言眉头蹙起,眼角上挑,愠怒道:“前方数以万计的灾民断粮多日,而泡了雨水的粮食又极易发霉腐败。现在时间紧迫的很,张大人又何出此言?”

“哎”,张淮雨长叹一口气,用力捶着胸口:“实不相瞒在下有旧疾,这么多日劳顿实在是有些受不了。皖大人,您就体谅一下,好歹休息个一时半刻,也让下官喘口气。”

唇色发白,张淮雨的脸色的确不好。皖紫霄卷起竹帘正准备吩咐停下修正,却无意间注意到两旁山势。

“张大人”,皖紫霄收回手,轻声道:“现在停不得,只怕还要委屈你一阵子。”

张淮雨仰靠在椅背上,苦笑地咧咧嘴:“皖大人,下官……”

话为说完,皖紫霄猛然探身,一把揭开张淮雨身侧的竹帘,冷笑道:“张大人真是给下官指了条好路!两面夹山一条官道,有进无退的情形像极了当年蛮奴驻扎的金水湾。”

“下官”,他怀疑到有埋伏了?张淮雨喉头一窒,胸闷气喘瞬间好了大半:“下官工部出身,并不了解兵部的事情。皖大人,明察啊!”

“慌什么”,皖紫霄坐回位子,浅浅一笑:“这里只有赵王,又没有蛮奴,下官也是看见了觉得地形相似,随口说说罢了。”

张淮雨心口上的石头还没有落下就听见外面“轰隆”巨响,接着传来凄惨的叫声:

“山塌了!”

第七十七章:刀尖上的国师

铜陵山脉坍塌,粮草与押送大军损失过半的消息传到京城时正是午夜。

韩景身上只披了一件薄褂,衣带潦草地束在腰间,紧绷着脸一言不发,如同暴风雨前最后的安静,全无宁谧,只有极端压抑。

跪在地上的人低着头,浑身发抖,所有的感官都集中在双耳,等待着主座上的人下一个命令。

“再说一遍!”韩景强压住怒气,每一个字都好似从牙根里磨出来的:“你大声的把那消息汇报给这些大人们!”

半夜急召,匆忙赶来的朝廷大员一个个形容狼狈,且不说官威不再,衣衫不整都是其次,更有甚者身上只一件亵衣。韩景向来以礼待人,像这种半夜传令的事还是头一次,来的路上大家心里便琢磨这应是出大事了!

传信的侍卫高声道:“铜陵山脉坍塌损失过半,钦差大臣皖紫霄受伤。”

众人一头雾水,此事虽大但对晋王的势力却影响甚微,按理静观其变才是上策。想不透韩景为何如此大动干戈,或站或坐的各位都不敢言语,生怕一言之失丢了乌纱帽。

看着他们一个个装傻充愣,韩景不怒反笑,随便指着一人道:“你说说看,这事谁负主要责任!”

“微臣以为……以为”,支支吾吾半天也憋不出半个字,被指的“大人”膝盖一软就跪在了地上。

韩景一一扫过底下的窘态,冷笑道:“曹裕章会倒,就是因为他不挑食,一不小心收了太多你们这样的‘大人’。”

知道韩景此时情绪不稳,来不得半分强硬,沉默良久的公子渊站起身:“刚才有消息来说皖大人伤势不重,还请王爷放心。况且此乃天灾怨不得旁人,若一定要找个人负责也应是举荐皖大人的人居心叵测!”

话已至此,官场沉浮几十年的诸位大人瞬间明白了其中症结,当日朝堂上他们就应该看出来的,晋王爷对皖紫霄是真的上了心。

“郭子干实乃一代妖道!”第一个发言的便是语出惊人:“蛊惑皇上沉迷妖术,陷害朝中大臣,依微臣之见郭子干才是我大燕近今年灾害连连的罪魁祸首!”

烦躁至极的韩景急需要一个出气筒,听到此话再连想到公子渊曾经的猜测,心里不免产生了强烈共鸣。

看到韩景脸色有变,大家迅速表明立场,不论平日里是否与郭子干有交集,这时候通通化身为受害者,指责讨伐声不绝于耳。

“天降大难定是有妖孽为祸人间”,韩景听够了批判,翘起嘴角一笑:“既然大家都这么恨郭子干,那就写份折子弹劾他怎么样?”

一瞬间所有的人都闭了嘴,带着几分惊恐地看向韩景。韩景不以为意,继续笑道:“郭子干该死!为国为君本王都会极力而为,只是我还需要各位共同出力!”

次日早晨,嘉佑帝终于迟迟看到了铜陵出事的奏折。没有因为粮草人员损失而痛心疾首,也没有因为灾区难民的生计而忧心忡忡,嘉佑帝反而生出阵阵欢喜,他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收拾皖紫霄了!

不管江东的大水已涨到什么地步,大都依旧保持着它一贯的干燥,好容易等来了入夏的第一场雨,郭子干却根本没有心情去感叹。

双眼被黑布蒙住,身上缠满了或粗或细的冰凉的铁链,肩膀上压着沉重的木枷,似乎被装在了什么容器里,除了走路的摩擦音就只有外面哗哗的雨声,郭子干的呼吸变得越来越急促,是谁可以如此轻松的进入道观,他们又想做什么,答案呼之欲出却又被混乱的思绪生生卡住。

郭子干的脑子乱哄哄的,极力维持住冷硬的面孔:“私闯道观绑架国师是什么罪,你们可知道?”

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反之铁链被收紧,一连几盆冷水被灌了进来,郭子干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忽然开始奋力挣扎:“要杀就杀!但你们不能这样做!放开我!你们不能这么做!”

“你在怕什么?郭孖!”

清冷的男声传进耳朵里,郭子干停下了挣扎,笑得异常惨淡,完全没有了平日里特意保持的神秘与高高在上:“渊公子是吗?既然你都知道,又何苦为难我,我不过是赵王的一枚棋子……同时为人谋事,还请给个痛快!”

“同样是死,有什么不一样。”

“你!”

“哦!我想起来了,天雷劈死是魂飞魄散,永无轮回……郭孖,你在等谁轮回?”

“公子渊你!”郭子干气急攻心:“我与你无冤无仇,不过各为其主,你何苦如此对我!”

“无冤无仇?”公子渊轻笑一声,转着手里的金钗:“郭孖,你还记得西北小镇里那个打金器的公孙师傅吗?”

“你说什么公孙师傅?”郭子干喘着粗气:“我从不认识什么姓公孙的!”

“怎么会不认识?就是十五年前看你个穷道士快被饿死在街边,好心收留却被你偷走金钗的公孙师傅!”

十五年前的事只剩下了模模糊糊的一点印象。若非在这种时候提到,否则郭子干是绝对不愿再记起的。

那是最糟糕的岁月,她走了,她最后的嘱托却又无能为力。道是什么?所求为何?参不透,想不懂,无助迷茫地在各处游荡,从漠北草原到江南荷塘,再从东面的海边走向西面的戈壁滩。

黄沙漫漫的街道,低矮的土坯墙,冷漠而又行色匆匆的路人,就这么个土腥味极重的小镇子却是西北边陲最重要的贸易市场之一。因为它在平凉山下,而平凉是一座大金矿。

叫公孙的手艺人是镇子里众多金店中一家的伙计,总佝偻着背,腰带上别了把旱烟枪,粗手大脚,张嘴就只会嗤笑,憨憨傻傻地念叨:“你饿不饿,俺家有馍馍。”

他家里有个病怏怏的女人,躺在黑洞洞的里屋极少出来,蜡黄的脸色,好像随时就会撒手而去。对了!还有一个孩子,与家里的两个大人不一样,白白净净的长相,却不爱与人说话,安安静静地围着灶台给女人熬药,偶尔露脸也不过是叫手艺人回去吃饭。

每每此时公孙师傅总招呼着小孩子叫他伯伯,可那个孩子却低着头跑开,全部的记忆里他只说过一句话——道士,你见过梧桐花开吗?

第七十八章:雷霆之怒

郭子干声音打颤:“你是那个孩子?”

公子渊没有回答,只是拍拍手也不知冲谁说道:“与屋顶的铜针连好就退后,小心天雷来了把你们一并带走!”

郭子干慌了神,显得低声下气:“不要这样,我答应过要去寻她的!我不能再食言!我答应她来世去寻她的!”

公子渊的声音轻飘飘的,传进郭子干的耳朵里却字字如千斤:“你再也不会到见你的莺莺了!负她一世,负她生生世世,郭孖,这就是你的报应!”

“报应!”

郭孖停下来挣扎,冷水渗过皮肤寒到了心底。莺莺,也许公子渊说得对,这就是他郭孖的报应。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疑猜。”

宣正七年要选秀女入宫,征召的帖子递到了村里时,还是村长的次女,但到了准备行囊就变成了常寡妇的独女莺莺。

一入宫门深似海,大好年岁的姑娘谁愿意去那个牢笼。常寡妇哭得黑天混地,抱着家里亡夫的牌位哆嗦地站不起来。村长带着十几个人蹲在她家院里,唯恐出了半点差错。

郭孖永远不会忘记临行前那夜莺莺来找他。

她的长裙上蹭了灰,手掌也磨破皮,头发散乱,红着眼眶。她说:“郭大哥,你带我走吧!我不想进宫!郭大哥,我们走吧!”

真要是不喜欢也就罢了,可若喜欢就是另一回事。

回到二十多年前国师也不是如今那副看透世事的木头脸,作为村子里不多的读书人,与单纯的莺莺不一样,科举做官才是他该走的正道。

所以他犹豫了,郭孖说:“莺莺,等我考取功名,再让皇帝为你我赐婚不是更好。”

村长带人追到郭家的小院子,火把亮的一切无处遁形。

莺莺的眼睛里全是不甘,张张嘴却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

再见莺莺是在京城的大街上。她随着宫里的姑姑出来采办,而郭孖则是拿着文章来找皖槿自荐。

街角的小茶馆,郭孖还记得他是怎样的夸夸其谈,冲着莺莺重现皖槿大人褒奖自己,指手画脚地描述设想的未来。

莺莺听着笑着,完了站起身,轻笑道:“那莺莺也告诉郭大哥一件喜事,我啊!怀了龙种!”

晴天霹雳,千万句褒奖都成了过眼云烟,郭孖发觉这个京城他是再也呆不下去了。晕晕乎乎地回家乡准备科举考试,可自从中了秀才,红榜上就没有了他的名字。

重返京城,郭孖没了上次的好运次。大都留给他的只有两条坏消息:一是,皖槿病逝狱中,皖家被抄;二是,当年带莺莺出宫的姑姑告诉他,三皇子出生后不久,莺莺就被曹端妃毒死了!

当初是他负了莺莺,如今纵用整个江山也换不回她回眸一笑。再无来世未必不好,一世伤透便也足够了。但曾经答应过的话,郭孖不愿再失言。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