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言(穿越 民国6)——来自远方
来自远方  发于:2014年10月31日

关灯
护眼

“少帅,”李谨言的声音发闷,“我想不通。”

“恩?”

“我不明白这些人都在想什么,他们真的心安理得?不心虚?”

修长的手指插入乌黑的发中,指腹轻轻按压,滑到颈间,“不用想,杀了就是。”

当真是干脆利落,军人作风!

“……贪官杀不尽。”

楼少帅俯身,平视坐在沙发上的李谨言,拇指擦过他的颈侧,“杀不尽也要杀,杀得多了,贪的就少了。”

李谨言并不知道,北六省军队也有过扣军饷,喝兵血的历史,当年,刚回国的楼少帅只做了两件事,一个是剿匪,另一个就是杀官,还是杀军官。

剿匪这件事被六省传颂,杀官的事却一直讳莫如深。

沉默半晌之后,李谨言叹了口气,他真傻,真的。每个时代的人,都有他们的做事规则,他不该用后世的眼光来看这个时代,乱世当用重典。就算是后世,对罪大恶极的贪官,不也一样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少帅,也别全杀了。”李谨言胸口的闷气已经散去不少,“可以委托孟老制定法律,贪污者可关可杀,具体量刑,还是依照法律由法院判定吧。”

说着,探身亲了一下楼少帅的嘴角,“不过这次抓的,就照少帅的意思办吧。”

一只手扣住李谨言脑后,唇被用力的堵住,良久,耳边才传来一个声音:“好。”

第二百零九章

民国七年,公历1916年8月中旬

华夏各省议员选举进入尾声,各省军政府内部也出现了不少新面孔。

“犯事”被抓的官员,无论被枪决还是被关押,财产都一律没收,由北六省带头,各地报纸和广播,纷纷对这些官员在职期间所犯的罪行加以公布。

关北趣谈报还出了一期特刊,刊名就叫《贪官录》,除刊有罪行确凿者的相片,还附有他们的姓名,官职及因为被抓,被杀。

北六省广播电台每天定时定点对此进行播报,茶楼饭馆里的说书先生纷纷就此编纂了新段子,有些直接按照趣谈报上的内容加以润色,关北大剧院还开了评书和相声专场,几乎是场场爆满。关北电影公司放出消息,将就此拍摄一部电影,编剧是张建生。

先后有《移民》和《军人》问世,关北电影公司已经彻底打响了名头,之前和上海电影公司合作拍摄的阅兵式影片,也于不久前在国内各家影院陆续上映,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各地报名参军或是报考军校的青年比比皆是,其中还有为数不少的女学生。

“古有花木兰代父从军,梁红玉飞马传诏令,为何到如今,女子就不能上阵杀敌?!”

两名女学生还当场亮出拳脚功夫,纤纤弱质,却是拳脚生风,一套拳打完,女学生抱拳,大方回应众人叫好,回头对着兵哥眼一瞪,不服,和姑奶奶比划比划?

招兵处的几个兵哥满脸苦笑,这是女学生?不是女土匪?

其实兵哥没猜错,往上数几代,她们家中还真是做土匪的,不过是海匪。如今族中兄弟不再做海匪,却依旧在跑船,其中两人还考上了北六省海军军官学校。

这样的热潮一直持续,丝毫未见消退,到了后来,各所学校的校长先生纷纷跑到军政府前抗议,学生都跑去当兵,他们要对着空气讲课吗?当兵报国是好事,但报国也要先明理识字!

面对这些责难,各地军政官员也只能苦笑,一边陪着笑脸,一边向“上头”诉苦。

北六省这种情况更甚,看着在大帅府前摆开“龙门阵”的先生们,李谨言很无奈,军队不归他管,这些先生该去楼少帅讨说法,拦他干嘛?直到楼大总统公开发表了一场讲话,直言报国并非只有当兵一途,于所学领域发挥专长也是报国,又有德高望重的教育家通过报纸和广播加以劝导,这种情况才逐渐好转。

虽不能上阵杀敌,然凭一身所学,仍能报国。

农事,商事,军事,何处不是报国事?

东方古国正加快崛起的步伐,而欧洲大陆,仍战火连天。

欧洲西线战场,凡尔登和索姆河都陷入了拉锯站,交战双方都在堑壕和炮火中大量消耗着士兵的生命。

德国得到了丑八怪的图纸,正着手研制,法军也开始装备装甲车,虽然比不上德国装甲车的钢板厚度和炮火威力,至少能让士兵心中有所安慰。

英国的马克坦克始终不见踪影。哪怕有装甲车作为例证,英国陆军上层仍视坦克为儿戏,认为最终能够战胜敌人的方式,依旧是集群火炮和集团冲锋。在英国人改变观念之前,法国人最好祈祷德国人不会突然改变做事的态度,否则,一旦德国坦克提前问世,遭殃的首先就是他们。

在欧洲东线,奥匈帝队突然对俄军发动大规模反击,被当成软柿子捏了又捏,揍得满头包,再没脾气也会发火。看着近在咫尺却始终无法攻陷的奥军阵地,勃鲁西洛夫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放下望远镜,再次询问必须的补给品是否已经到达,而军需官的回答永远只有一句:“还没有,阁下。”

海面上,英国的皇家舰队将德国的主力舰队牢牢封锁在海港,舰队无法出港,商船也无法进入大西洋进行贸易。中立国的船只经常被英舰拦截,哪怕船长再三声明,这些货物并非运往德国,英国水兵依旧会搬空船舱里的每一箱货物,然后用少量的英镑作为补偿。

当发现船上运载的是来自华夏的罐头食品和香烟时,英国水兵显然很高兴,有人还吹起了口哨。看到他们的表现,就不难想象他们祖先做的是什么行当,不是海盗就是海盗。

在又一次被拦截之后,一名华夏船长苦笑一声,他是否该感谢英国佬给的不是快成废纸的俄国卢布?

船上的俄国大副用半生不熟的华夏语安慰他:“应该感谢上帝我们遇到的不是德国潜艇。”

开往欧洲的商船被拦截,从欧洲开出的商船也会经过盘查。面对这种情况,大多数国家也只能忍气吞声,抱怨几声了事。好在这些货物不会被“强买”,否则连大不列颠的盟国也会朝他们竖中指。

首批收回的华夏文物和古董已经装船,书籍和绘画占多数,另有瓷器和数量不多的青铜器,据说还有当初英法联军从圆明园中掠走的部分宝物。

在货轮起航之前,李谨言就拿着尼德发回的清单,请教了关北大学中几位教授,当他们看到李谨言抄录下的书单之后,无不愕然。当得知这些宝物只是“随意”装箱运回,古稀之年的老先生,气得满面通红,兜头给李三少一顿好骂。

之乎者也引经据典,李谨言听得是两眼蚊香圈,好不容易回过味来,万分无语。

“简单粗暴”“暴殄天物”的是尼德和那帮洋鬼子,为什么挨骂的却是他?!

在京城的白老,闻听消息也发来电报,得知情况属实,立刻就要乘火车北上。

“爹,言儿不是说还要一段日子船才能到吗?”

楼夫人好不容易把白老劝住了,又给白宝琦打了电话,想让大哥也来劝一劝,结果白宝琦非但没帮着一起劝,还打点行装,给自己放了一个大假,要和白老一起去关北。

“大哥,你怎么也来添乱?”

没等白宝琦说话,管家来报,教育部陶部长来访,楼夫人看看白老爷子,再看看白宝琦,无奈摇头。

陶德佑只是开始,从白宝琦接到楼夫人的电话之后,大总统府接到的拜客帖子就堆成了山。

以往拜访总统府的不是官员就是官员夫人,如今却都是花甲古稀之年的老先生,或是文学泰斗,或是国画大师,或是历史学者。他们也不是独自来,都带着弟子或是后辈,拜访总统府的目的也很简单,提前给楼家打个招呼,等“东西”到了,他们要去关北一观。

“听闻还有一副《阿弥陀西方净土变图》?”一名老者放下茶盏,长叹一声,“华夏之宝却流落海外,可叹!”

众人一阵沉默,白老呵呵一笑,“诸位何必如此?幼子还家,宝归华夏,该高兴才是。”

一名三十许的学者起身拱手道:“白老所言甚是。”

即便在史学和国学领域颇负盛名,在众位老先生面前,他也只能执晚辈礼。

在关北的李三少还不知道,他的船还没到岸,船上的东西就被一群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老先生给惦记上了……

第二百一十章

京城

东交民巷日本使馆前,一辆黑色的轿车停了下来,从车中走出两个个子矮小的男人,其中一人身着洋服,另一人穿着日式和服,一名日本武官从使馆中迎了出来。

“青木阁下,坂西阁下,公使阁下正恭候两位。”

与此同时,又一辆黑色轿车缓缓开了过来,车中坐着四个身穿黑色短打的壮年男人。后座上,一个疤脸汉子看向窗外,开口道:“处座,那个穿洋服的是坂西利八郎,迎出来的是本庄繁,至于另一个……”

“那也是条大鱼。”亲自执行本次刺杀任务的情报局三处处长冷笑一声,“没想到这次来收获不小,还能顺带逮到这条大鱼,值了!”

“大鱼?”

“那人是青木宣纯,坂西的资格都没他老。”三处处长拍了拍前座,“都记着,一会出去先扔炸弹再开枪,子弹全都打光!”

“是!”

前座的两人取出黑色的布巾绑在脸上,拉开了枪栓。

“再有,嘱咐你们的话别忘了。”

“处座放心吧。”

开车的司机答应了一声,前座的另一个人则目光冰冷的看着窗外。

随着一声“动手”,车门同时被打开,没等坂西等人走进使馆大门,几枚炸弹就从天而降,爆炸声中,不只坂西等人,包括公使馆前的卫兵和近处几个使馆工作人员都遭了池鱼之殃。

尖锐的哨声响起,公使馆内驻扎的卫兵开始集结,四人打光了枪里的子弹,纷纷高喊:“大韩帝国万岁!国王万岁!”

喊完了,原本该按照计划好的路线撤退,几条巷子里都安排好了接应,可其中一个汉子却一把拉开上衣,露出绑在腰间的炸弹。呲呲的白烟中,他用朝鲜语大声喊着些什么,可惜参与刺杀的其他三人听不太懂,而日本人也被他不要命的攻击方式吓了一跳。

“处座,安子……”

三处处长一咬牙,“走!”

看到三人消失在巷口的背影,身上绑着炸弹的汉子笑了。一声轰然巨响,他与五名日本兵同归于尽。

身中六枪的坂西利八郎当场死亡,被炸弹炸伤又被子弹击中要害处的青木宣传也一命呜呼,只有本庄繁命大,炸弹没炸死他,子弹也只是击中了他腹部,在三处的人离开之后,他的意识还很清醒,大声对公使馆内的一名日本兵喊道:“医生,我需要医生!”

在两名日本医生赶到后,本庄繁松了口气,以为自己的命保住了,可他放心得太早,并没看到那个“日本”医生取出药箱里的针剂时,眼中闪过的一道冷光。

经过简单救治之后,受伤的本庄繁和日本兵都被送进了最近的一家日本医院。躺在担架上的本庄繁拉住一个公使馆的书记官,想告诉他这次刺杀事件很不简单,有很大可能不是朝鲜人的报复行为,可无论他怎么努力,嘴里始终发不出一点声音。

本庄繁愕然的握住自己的脖子,用力张大嘴,双眼因为惊恐几乎凸出眼眶。

日本书记官不明白他是怎么了,还以为他是伤势过重;立刻大声叫医生。

之前为本庄繁处理过伤势的医生小跑过来,在书记官的呵斥声中仔细查看本庄繁腹部的伤口,说道:“阁下伤势过重,必须马上送去医院。”

本庄繁看着眼前的医生,总觉得很不对劲,但那个医生却突然用力按到他腹部的伤口,一阵剧烈的疼痛传遍四肢百骸,他很快昏了过去。这一切发生得很快,连距离最近的书记官也没察觉出不对。

坂西和青木等人在日本公使馆前遇到刺杀的消息,很快在各国公使间传开。

新任驻华全权公使林权助气得跳脚,他当真是走了背运,坂西和青木受他邀请才会一同前来公使馆,没想到却双双遇刺。日本在华的情报人员中,两人资格最老也最受大本营器重,如今却都死在刺杀者手里!

从现场反馈的情报来看,这是一场有计划的刺杀。派去追捕的人至今也有找到任何有用的线索,可见刺杀者的布置相当周密。是朝鲜人吗?或许。不过,林权助眯起了眼睛,还有极大可能是华夏人!

若真是华夏人干的,他们是出于什么原因突然动手?还是明目张胆的在公使馆前动手?

坂西等人在华的活动,林权助知道一点,却并不十分详细。古德诺回国之后,那篇《共和与君主论》没有公开发表,妄图搅乱华夏的计划胎死腹中,坂西和本庄繁更不会将他们同英国人私底下的勾当告诉旁人。林权助也只能凭他了解的情况进行猜测,想要最终确定,还要等本庄繁伤势好一些再说。

但是,林权助注定要失望了。

当夜,医院里就传来本庄繁的死讯,死因是伤重不治。一同入院的七名日本兵也死去三人。其余死人都是终身残疾。在林权助被气得跳脚,担忧该如何面对大本营的责问时,这次刺杀事件已然见报。京城,沪上,北六省,各地报纸都对此做了大篇幅报道,部分报纸还配有照片。日本公使馆里的人觉得很奇怪,事情发生时,公使馆附近应该没有记者,这些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

针对刺杀事件,报纸上众说纷纭。多数言论倾向于是朝鲜人的报复行为。有几家报纸为证明猜测属实,特地就朝鲜和日本之间的“恩怨”写了长篇报道,从甲午战争后,日本成为朝鲜的保护国,再到彻底侵占朝鲜,几乎所有的大事件都没有落下。

朝鲜国王李熙,朝鲜总督寺内正毅都出现了报道中,消息灵通的,还对近年来朝鲜国内风起云涌的反抗运动做了报道,朝鲜救的李东道也和金正先等人也被提及。寺内在朝鲜发起的清缴行动,更是被大书特书。

从朝鲜的遭遇,华夏人想起了日本在华夏的所作所为,庚子之乱,旅顺大屠杀,凤城惨案……日本曾在华夏犯下的罪行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报纸上,日本人察觉到情况不对,可来不及了。

全国各地纷纷掀起抵制日货的活动,不少年轻的学生还组织了演讲和游行,挥拳高喊“日本人滚出华夏!”,天津和汉口等地的日租界已被华夏政府接管,各地的日本侨民纷纷涌向上海的公共租界。大量日本浪人和流氓的出现,也带来妓院,烟馆和赌馆,治安问题变得十分严重。租界中的日本人聚居区变得拥挤不堪,乌烟瘴气。这让生活在租界中的他国侨民产生极大不满,尤其是和日本早有龃龉的法国人,公开宣称,必须将日本人赶走才能彻底解决所有问题。

美国人站在了法国人一边,没办法,谁让他们和日本人在租界中是邻居,很多美国侨民都在抱怨,日本人实在是太多了。英国人的态度左右摇摆不定,法国是他们在欧洲的盟友,和德国人厮杀少不了法国,而日本人则是他们在亚洲的一条狗,他们尊重法国的意见,但也不能让别人把自己的看门狗给打死了。

华夏政府在此时介入,楼大总统和宋舟商议之后,派遣专人同各国领事进行商谈。

出于和各国的“友谊”,华夏政府将接手租界内日本人聚居区的治安管理问题。在各国担心华夏会借此向租界内派兵时,华夏代表笑言:“诸位放心,管理治安的当然只有警察。”

日本领事的抗议被无视了,英国人再傲慢也会心虚,他们此刻并不想与华夏起冲突,法国和美国一个鼻孔里出气。德国已经宣布将在华租界交还华夏,华夏在租界中增派驻军也不关他们的事,若是能让英国人和法国人头疼,他们更是乐见其成。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