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酹山河----沈夜焰[中]
  发于:2008年12月26日

关灯
护眼


关于林测和林殷的性格塑造
写了这么长时间文,昨天又在群里和一些亲聊了一下,想到几个问题,想在这里和亲们共同探讨。
今天主要是说林测父子的性格刻画。不只一个亲不只一次地反应,说林测性格塑造过于单一,林殷性格没有体现。其实不是这样的。
数年前,我曾写过几个短篇和一个中篇,发在网上,虽是戏作,竟也颇得好评,暗自窃喜。后来拿给上铺的同学看,她只说了一句:"故事是好的,描写是细致的,可惜感情过于外露,不是上佳作品。"这句话至今记忆犹新,后来仔细品味,果然如此,可能是当时看外国名著较多,受作品影响很深。
中国人讲究的是含蓄,古诗七绝就在于"言尽而意不尽",回味隽永,意味悠长。《倚天屠龙记》洋洋洒洒数十万言,给我印象最深的却只一句,便是殷梨亭和杨不悔成婚之后,再提起纪晓芙,杨逍"泪流满面,偏过了头去"。每看到此,心如刀割,总要一声长叹。(原文不引述,大意如此,年代久远,情节记得或有出入)
其实早在写那三篇小番外时,无论林测林殷,性格塑造都已很成型了。只不过大家都在陷入小秋和小单的情感纠葛里,可能没有仔细去看。其实那三则小番外,写得很用心,一字一句皆有目的,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不是乱加的。
先说林测,他在刚知道小秋要逃跑时,第一个反应,就是"狠狠地打",对见秋施了脊杖,由此可以看出,他是绝对不会允许有人违背他的。但是后来又心疼,半夜偷偷地来看,轻轻将见秋揽在怀里,小心地喂水。不过最后还是要感叹:"这个小东西,早晚把他手筋脚筋挑了,永远离不开我。"
他是爱见秋的,但是又想占有他,其实两个并不矛盾,但是可惜遇到的是见秋。见秋不会让任何人占有自己,哪怕是养大自己的兄长。因此,林测对他又爱又恨。林测对见秋好不好?大家都说他对见秋太狠了。大家只看到林测拷打他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对见秋的付出?
见秋是对林测有过威胁的,一个当了二十多年太子的人,突然有一天,被个刚出生的小弟弟威胁皇位,他不会生气?不会失望?不会愤恨?不会恐惧?--我们都知道,被废黜的太子最后会怎么样?幽禁是好的,处死是正常。但是他登基以后,却没有杀小秋,反而更宠爱。
这当然离不开小秋的曲意逢迎、察言观色,但是林测对他也真是很好。小秋是很自我的人,他嚣张跋扈,恣意妄为,视天下英雄于无物,这是谁造成的?他就是一个被宠坏的小孩,可又是谁宠的?有太子,有皇后,当然也有林测。
小秋带领数十万兵马,不顾朝廷圣旨,不肯回朝,拥兵自重,居心叵测。大臣们上奏,林测却说:"你们都反了,他也不会反。"这是何等的信任?
一个这么信任的人,一个这么宠爱的人,竟会欺骗自己,毒害自己,那种悲伤、失落、愤怒,大家可能想象得到?
林测很矛盾,很挣扎,也很痛苦。但是,请注意,他是皇上。
看了很多BL小说,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大家很喜欢用现代人的观点去评价过去的人,尤其是皇帝。为了爱情可以伤害亲人,可以不要后代,可以引发战争,可以放弃征伐。这种爱情未免太狭隘。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让你为了爱情放弃事业,放弃学业,放弃父母亲人,你能不能做到?
皇帝在面对一个欺骗自己,毒害自己,永不能属于自己的爱人,会怎么样?私以为,他对小秋已经很客气了。这个天下都是他的,被他相中甚至临幸的人,除了诚惶诚恐地、受宠若惊地谢恩,还能做什么?怎么可以反抗,反抗的下场是什么?更不用说下蛊了。
有人说,林测对小秋这么狠,不可能再得到小秋的心。这话未免可爱了,中国历史上,每个皇帝后宫佳丽都不少,他期望得到过哪个美人的心?对皇帝来说,肉欲其实比爱情更重要,而且林见秋对他,至少还有孺慕之思,这已经足够。
其实我很同情林测,也很可怜他。他爱小秋,但是小秋不爱他。他有能力得到小秋,哪怕只是身体,但是这点也被小秋破坏掉。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最爱的人,却永远得不到,哪怕是用暴力、权力和一切。小秋永远是他的梦境,很美,很诱人,却终是一场空。
再来说说林殷。这个小攻很腹黑,非常腹黑。大家难道没看出来??怨念~~~~~~~其实那个三个小番外,第一则就是表现他的腹黑。见秋突然发脾气,大家看了这么久的文,出来的人物也不算少了,谁能阻止得了小秋发脾气?谁能拦得住小秋要做的事?只有林殷。不是表现上劝解,而是心里算计。小秋那么聪明那么诡计多端那么小心眼的一个人,到了林殷面前却被吃得死死的。林殷就是夜空,很大,很宽广,没有惊涛骇浪,甚至寂静无声。小秋就是月亮,明媚耀眼,光彩夺目。但是,月亮无论东升还是西降,却永远脱离不了夜空的包容。也只有在黑夜的衬托下,月亮才能更皎洁。
有的亲说,林殷不如小单性格鲜明。他们两个其实是不同的人。林殷理智而隐忍,他不是那种一冲动就会如何如何的人。他具备一个明君所有应具备的品质,仁爱宽和、举止有度,绝对不会轻易表露自己的情感,也不会轻率地下决心做某事,可是一旦要做,就不达目的决不会停止。
我对林殷,一直是暗线表现,所以不够明显,但是字里行间应该能细品出来。还是那则番外,林殷提着笔,说:"今天都写完了,明日想他时怎么办?"自己的爱人,相隔万里之遥,远赴边关作战。他在宫里,忍受着孤独、寂寞、思念、甚至恐惧--那毕竟是战场,还要处处小心,不能表达出来,他把这些煎熬,只能放入笔端,写下两个字"平安"。只不过因为他不想把这个爱人禁锢在自己身边,不想限制爱人的理想和抱负。林殷说:他伤了,我养着;他死了,我陪着。绝对是肺腑之言,难道这还不能表现他的情深么?
林殷似乎不如小秋厉害,哈哈,不可能啦。我绝对会让小攻比小受厉害。更何况,依小秋的性格,若非强势攻,怎么能压得住他?但是,强制和容忍、限制和放任,这个需要个尺度。既得管得住小秋,还不能让他发觉,这个很难,小秋多聪明啊。所以林殷腹黑得可怕。
林殷心肠很硬,帝王都得如此,岂能有妇人之仁。而且他报复心很强,这个以后要表现。和他相比,见秋的凶狠毒辣不过是孩子玩的把戏。而林殷要想整治谁,却能让那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小秋出了这口气就丢开手,以后再想不起来。林殷却不是,他会一直报复下去,细腻而缓慢地折磨,直到把那人逼疯,甚至全家人都不会放过-- 一人获罪,株连九族,不过是帝王一句话的事。
很多东西,很多感情,我没有十分明显地表达出来,只是用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来表现,需要细细地揣摩。这种写作方式可能不适合网络这个载体,很多读者不过是匆匆扫了一遍,知道了故事情节,然后就算看完了。我希望我写的这个小东西,能够禁得住慢慢的推敲和品味,能够禁得住一读再读。个人兴趣不同,当然看文章的方式也不同,写手当然不能加以限制。如果无论是想看情节的,还是想追究细节的,都能在这一个小文章中得到满足,当然是我最大的心愿。
早在最开始写的时候,我就已经说明,以前总是看霸王文,实在不好意思,写个小文供大家娱乐。这决不是矫情。这文不会有VIP,不会锁,至少在我写的期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纯粹是为BL界、为大家增添一个不起眼的补选文章而已,希望大家闹文荒时不至于没东西看。至于写得好坏,就是我个人水平问题,能力所限,写到如此地步,已是极点,有辱视听,实在惭愧。
最后,万分感谢各位亲的一直关注,实心诚意。包括回帖的和只点击的--因为我以前总看霸王文,所以很能理解:),不过回帖能给我更大的鼓励,是我写下去的动力。特别感谢第一个回帖的苹果亲,和后来的欢亲、桑亲等亲~~~~,没有你们,我真的写不下去的。感谢123的长评,感谢杭州人的长评-- 一直没有时间去看你的文章,实在抱歉。感谢知秋亲的鞭策。特别感谢安详(纵横天下),独到的见解和评价,让我受益匪浅。
真心地希望这个小文能给大家带来快乐,至少已足够消遣。
时间匆忙,笔法凌乱,不知所云。
沈夜焰顿首再拜!


无语凝噎
眼见一场大变,竟然半个月内尘埃落地,仿佛百斤重锤打中四两棉花,好个雷声大雨点小。结案之神速,此为一奇;罪名之大,此为二奇;审案之过程,此为三奇--造反罪名不小,怎么的也应该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堂会审;犯人招供之迅速,此为四奇;量刑之轻,此为五奇--要知道,谋逆通敌是十恶之首,正所谓十恶不赦,要是换个人,早就株连九族,处以极刑了;而幽禁之所更是匪夷所思,竟然不在宗人府内,而是在宫中。
若说皇帝有心包庇,不像;若说皇帝要整治安王,又不像。朝臣如入云里雾中,只觉帝王心术,果然非臣子所能明了。而眼睁睁看着前几日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凤子龙孙,转眼便成为阶下囚,又觉得伴君如伴虎,君心难测。
林测不去理会这些臣子的揣测心思,定罪的翌日,便率领文武百官,前往太庙祭拜。幽禁皇子,不是小事,得向天地祖宗告祭。
诏书却是出自丁溪若之手,也是由他站在台上,当众宣读。丁溪若毕竟是赫赫探花,文章做得果然了得,花团锦簇一般。皇上如何厚恩于林湛,如何含辛茹苦,尽心尽力;而林湛如何丧心病狂、忘恩负义;皇上又如何隐忍保全、仁至义尽,最后如何网开一面、法外施恩。当真是字字珠玑,句句泣血。林湛已是人神共愤、天弃地遗、丧心病狂、咎由自取,而皇上当然是恩义已尽,无愧天地。丁溪若声音朗朗,抑扬顿挫,将这诏书读得声情并茂、沉痛低回。就是林测,也不知被哪句牵动肝肠,不由一声慨叹。
拜罢了宗庙,林殷带着太监侍卫回到毓庆宫。竟没看见后堂廊庑中的太子妃段芙和两个侧室,径直向书房走去。几个女眷面面相觑,段芙见他脸上阴霾满布,从未有过的难看。本想上前问一问,终究没敢。
林殷前腿进了书房,张贵连忙将门掩上。林殷一进屋,一脚就把紫檀木的长书案踹翻,"咣当"一声巨响,笔墨纸砚散了一地。
张贵跪下,战战兢兢地道:"太子,太子,你得稳住啊。"林殷怒火上涌,堵得胸口要炸开一般,坐在椅上不住地颤抖。"谋权篡位逼宫"几个大字在脑海中一晃而过,他立刻道:"张贵,带着我的印鉴去找御林军统领周封、上二十六卫卜射常净、下二十六卫卜射司大海,叫他们悄悄到我这里来。"
这些都是负责京城防务的御林军侍卫统领,悄悄到毓庆宫来,所为何事不言而喻。张贵顿时吓得面如土色。但他素知这个殿下的秉性,和九亲王却又不同。九亲王是极任性妄为的主儿,人又小器,生起气来非得搅个天翻地覆不可。但他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而且极好哄劝,典型的吃软不吃硬,只要撂开手,过去便过去了。
太子殿下性格温和,稳重沉静,似乎甚好说话,其实若论凶狠毒辣,九亲王不过是胡闹,哪比得上太子的心机深沉。张贵连劝也不敢劝,哆哆嗦嗦道:"是......"转身要走。
张贵刚一回身,林殷突然低声道:"慢着,容我想想。"他毕竟是自幼做太子的人,冷静自持,城府深得犹如古井。不过刚刚转瞬间,被丁溪若宣读诏书引发的怒火,已然平静下来。在地上来回踱步,默默沉思。
略加考虑,便知绝不可行。用京城防务逼宫,成功机会只有五成,若是失败,自身受戮事小,父皇一旦知道逼宫是为了平安,非杀了他不可。就算是成功了,但师出无名,如何面对天下臣民?安王是以谋逆罪被幽禁,一旦逼宫篡位,这个谋逆罪是坐定了,那自己和平安又如何自处?如何对待皇后和众大臣?史书上会怎么写?日后皇子皇孙效仿起来又怎么办?难道就在千夫所指、万人唾弃中生存下去?
只有杀戮,用权力和威严堵住文武百官的嘴。那样的皇帝又有什么趣味?自己设想的仁德之政又如何展开?
林殷不出声,张贵更不敢言语,书房里只听到林殷来回踱步的靴声橐橐。好半晌,林殷仰天长叹,刚要说话,忽听门外有人道:"禀太子,皇上让您去谨身殿见驾。"林殷应了,转身对张贵摇了摇手,张贵领会得,将印鉴小心放好,跟在林殷后面向谨身殿走去。
皇帝正在谨身殿,丁溪若也在,原来是要派人去向林见秋宣旨。林殷心跳如打鼓,口中却慢慢地道:"父皇,还是儿臣去吧。"这话正中林测下怀。宣读圣旨当然不能皇帝亲自去,他本想派丁溪若和其他大臣前往,不过依林见秋的性子,只怕谁的情面也不给,说不定把圣旨撕掉也是极有可能,到时候自己不上不下,可真是难堪。林殷是林见秋的侄子,两个人又自幼要好,让他去真是再合适不过。
当下道:"甚好,就这么办吧,你和丁溪若去。顺便也见见他,你们情若手足,以后恐怕再也见不到了。"中唐的刑律,幽禁的王爷只能由皇帝探视,其他人等一律不得再见,以防走漏信息,阴谋篡权。
林殷领旨,道:"儿臣定当劝解九叔,恪守臣道静养思过......"林测听他语气似乎哽咽,知道他心里难受,叹道:"行啦,他不过是一时鬼迷心窍,不是有心和你争这个皇位。如今既已幽禁,就不要怪罪他了。"
林殷道:"是。"和丁溪若退了下去。
一个小太监急步走到层染阁,告知林见秋,好让他准备接旨。林见秋半阖着眼,悠悠地道:"谁来就把谁踢出去。"小太监吓了一跳,期期艾艾地道:"是......是太子殿下。"林见秋眼睛一亮,起身稳了一会,笑道:"多谢公公,公公辛苦。"小太监战战兢兢地退下。
林见秋忙命高宝取出亲王冠冕礼服换上,在院子中摆下香案,恭迎圣旨。
林殷甫入层染阁,便见林见秋头戴紫金宝珠金丝盘龙冠,身着黑色蔓夕花纹绣五爪金龙亲王服饰,垂手鹄立。
林见秋要比刚回中唐时还要消瘦,脸上毫无血色,在黑色宽大朝服的映衬下,更显得苍白。双眼直视地面,没有抬头。也不知是不敢,还是不愿。
丁溪若大声道:"圣旨到,安王林湛接旨。"林见秋撩起袍角跪下,道:"臣林湛接旨。"丁溪若心中冷笑:无论如何,你还是跪倒在我面前。本想仔细看看林见秋愤怒困窘的模样,却见他淡淡地,毫无表情,似乎谁来宣旨都无所谓,宣的是什么旨也无所谓。倒是自己,做张做势地,反而落了痕迹,不由甚感无趣。慢慢打开诏书,将自己写的妙笔生花文章又读了一遍。
林见秋低着头,脸上无喜无悲,似乎在仔细听着,又似乎什么也没听。丁溪若本来怀了一肚子心思,高低要激怒这九亲王,好好嘲笑他一场。可是,林见秋除了漠然还是漠然,竟比数日前的羞辱更让丁溪若难以忍受,直想把圣旨摔在他平静无波的脸上。一篇慷慨激昂文,竟是越读越是无味,草草了事,最后道:"安王谋逆通敌,证据确凿,着革去亲王爵位,幽禁宫中,永不叙用!"这句话干净利落,颇有力度,算是出了口恶气。
林见秋嘴角露出一抹讥讽的笑,道:"林湛领旨谢恩。"磕了个头。几个侍卫上来,除去林见秋冠冕朝服,露出月牙白的深衣。丁溪若又想说话,一旁林殷缓缓地道:"丁钦差辛苦了,我还有几句话要和九叔说,你先退下。"
丁溪若躬身道:"是。"后退了几步。
林殷上前,轻声道:"九叔......"林见秋抬起头,二人四目相对。
陡然之间,身边的任何事任何人似乎都不存在了。天地茫茫,只剩下这两个人,一个立一个跪,无语凝望。以前的种种,已不再重要;以后的种种,也不必去活过。所有的一切,无论悲欢喜乐、苦痛折磨,都比不上这一刻。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