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强强]——作者:梦溪石
梦溪石  发于:2016年03月30日

关灯
护眼


“薛兄不是外人,说正事吧。”

沈乐行苦笑,他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也不至于动辄手足无措,只是锦衣卫是什么人,那可是杀人不眨眼的朝廷鹰犬,他岂敢放肆。

如今瞧对方站在赵肃旁边,没有穿晃眼的飞鱼服,且兼低眉顺眼,沉默寡言的模样,不似皇帝派来监视赵肃,而确实是随行保护的。

沈乐行调整一下坐姿,方才进入正题:“大人,朝廷建立水师,想必只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继续造船和训练水师吧?”

这也不是什么秘密,赵肃也 没打算隐瞒,“不错,水师如今已在训练中,由俞大酋将军亲自督导,只待船只悉数造好,便可进行实战演练。”

沈乐行大喜过望,“那么,以后就再也不惧倭寇了,我等也可安心出海做生意,这可真是天大的喜讯!”

“只不过,船只建造用使颇久,光是万历号,用了将近一年是时间。”

“水师建好,进可驱除外虏,退可保一方安宁,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如大人不嫌弃,回春堂联通闽浙数十家商行愿进绵薄之力。”

赵肃心到,终于来了,面上仍不动声色:“你们愿意出多少?”


沈乐行一脸诚挚的笑容,伸出两个手指。

赵肃故意皱眉:“二十万。”

沈乐行忙到:“当然不是,十倍于此数。”

二百万两。

隆庆元年,太仓银库,也就是大明国库的现银收入为二百三十一万两。

此后每年也差不多是这个数目,开了海禁之后,钱都用来造船了,增长也有限。

所以沈乐行这个数目,相当于国库一年的收入,不算少了。

但赵肃没有说话,手指轻轻扣桌面,良久,才叹口气:“一艘普通的兵船,造价为两千两白银左右,如今用最好的材料,以最大规模来造,满打满算,也要五千两左右,两百万两,只够早四百艘,还不包括训练水师,兵商两用船只的费用。”

沈乐行笑脸一僵:“大人,帐不能这么算,两百万两啊,很不少了。”

赵肃回以和善的微笑:“可是我相信,你们想要的条件,足够你们付出更多。“

真是比奸商还奸,沈乐行暗自腹诽,伸出三个手指,“这样呢?”

赵肃望着他,笑而不语。

“……”沈乐行狠狠咬牙,多加了一个指头:“四百万两,,我们经商不易,还轻大人见谅,没法儿再多了。”

赵肃面露讶异:“沈兄说哪里话,我本来还想说再加五十万两也就是了,既然你们这么慷慨,我也只有代朝廷却之不恭了。”

沈乐行差点吐血。

赵肃见好就收,笑容为敛。“这四百万两,代表的是那些人?”

沈乐行报了一些合作的商行,大都是闽浙一带世代经商的巨贾,有回春堂这样经营药材的,也有布匹丝绸、玉器瓷器的,其中还包括广东的两个经商世家,这也是他来到这里,并获得赴宴资格的缘故。这些人是朝廷开放海禁的首先受益者,目光也要比常人更加长远些,他们看到了海上自由贸易的巨额利润,也看到了其中的风险,如果能与朝廷合作,自然是求之不得的美事,所以与赵肃旧识并有交情的沈乐行,就成了全权代表。

“你们需要什么?”

沈乐行到:“如今各个口岸开放,来大名贸易的泰西人和南洋人越来越多,从大名进口瓷器丝绸运往他们的国家,所以我们希望朝廷能赐予权限,在这些贸易中,获得相应优先权。”

如今中国人出国贸易,只要交足税费,就没有其他限制,但是西洋人来中国贸易,却往往要先于市舶司打交道,有市舶司给他们介绍相应的生产商,沈乐行要争取的,就是这个优先贸易权,这个权利所能带来的利润,自然值得他们付出这四百万两的代价。

赵肃认真听着,手肘靠在椅子扶手上,微微侧首,穿这竹叶青色的衣裳,头发简简单单束起来,用一根白玉簪固定住,没有试下流行的那些配饰,模样却说不清的俊俏风流。

沈乐行一边说,还要一边分心看他的反映,眼见他白面无须,先是有些奇怪,后来又冒出这样好像也挺精神的,回去自己试试的想法,说完便眼巴巴等着赵肃的回答。

“泰西人来华,多是看中瓷器茶叶,回春堂做的是药材生意,有什么想干?”

沈乐行道:“我们根据泰西人的习惯,把一些药材研细了放入香袋里,这些物件根据里头功效不同,分门别类,已经卖了好几批给濠境那边的弗朗机人,据说弗朗机人把这些东西放入他们长用的怀表、枕头里,很受欢迎。”

赵肃想起这时的欧洲人,还没有经常洗澡的卫生习惯,需要大量的香粉香水来掩盖身上的味道,但香水只能掩盖味道,自欺欺人,没有治病的效果,因此阻止不了许多疾病蔓延开来,而中药材里,许多具有安神定气,祛病健身的作用,对他们来说,自然大受欢迎。

他慢条斯理道:“如果取得贸易优先权,你们所得到的好处,要远远大于四百万两啊。”

沈乐行的笑脸又快绷不住了:“大人……”

赵肃笑了笑:“我可以上奏朝廷,举荐你们,但这个贸易权,不能是永久的。”

“您的意思是?”
“五年。四百万两买你们所有人的优先贸易权五年。五年之后需要竞标重新购买,价高者得,而在这五年里,你们每家需要捐一笔钱,作为朝廷建造新书院的经费。”

沈乐行看了他半响,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大人,您不经商,实在是暴殄天物了。”

赵肃没搭理他,接着前面的话:“当然,建书院这笔钱,你们可捐可不捐,但是捐了钱的人,将来可以让他的子弟免费入读。”

沈乐行叹了口气,说道:“大人,不是在下说丧气话,捐钱没问题,大凡经商有成的人家,都希望子孙后代能出几个科举进士光宗耀祖,自然会把子弟送到名气大的书院里去,您这书院……只怕免费一说,并不足以吸引人。

赵肃笑了起来,“话别说得太早,这个新书院教的东西,与以往那些书院都不一样,指不定你们将来向上都排不上名额了。”

沈乐行试探问:“莫非教的是王学?”

赵肃的老师戴公望的王学门人,他有这么一问,也不奇怪。

赵肃摇头,“这些不妨以后再说,如果你没意见就先这么定了。另外,我还有一件事,想拜托你。”

沈乐行被他坑得狠了,闻言警惕起来。道“大人请讲。”

“你可去过濠境?”

“去过。”

“见过弗朗机人的舰队吗?”

此时西班牙国王还没有兼任葡萄牙国王,但两国关系已经非常密切,欧洲海上霸主就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舰队,其中以西班牙为主导,而葡萄牙的海军比起其他国家,也同样是强大不可战胜的。想要打败敌人,就要先了解敌人。赵肃比任何人都迫切的想要看此时看欧洲的海军水平,他虽然对造船称不上精通,但这两年为了万里号,也死记硬背了不少图纸,知道不少基本入门知识,孰强孰弱,总要亲眼看看了,才心里有数。这就是他想亲自去濠境的原因。

“见过几回,船桅甚高,船帆甚多。”沈乐行对船的认知也仅止于此了。

赵肃沉吟道:“我想去濠境一趟,你有办法么?”

赵肃把薛夏留下,一方面是表示信任之意,另一方面也是不避着皇帝,因为他知道薛夏必然有随时与朱翊钧联系上的方式。

薛夏在一旁听着,虽面无表情,却暗自称奇,从没见过像赵肃和沈乐行这样的“叙旧”。说他们毫无交情,偏偏颇为熟稔,要说他们交情深厚,又是各自为着公事,互不相让,眼看赵肃三言两语就让对方多付出两百万两银子, 心中顿时敬仰有加,觉得这位尚书大人不该呆在工部,而应该去户部。

然而眼见谈话主题一变,赵肃竟然要亲自去濠境,薛夏急了起来:“大人!”

他可没忘了离京之前皇帝的三令五申,不允许赵肃亲自犯险,但又不允许他们对赵肃不敬,凡事要听从赵肃指挥,这可难为了薛夏,心里还祈祷别让自己碰上这种情况,谁知道怕什么就来什么。


在皇帝左右几年,薛夏也有些了解陛下对这位赵大人的看重程度,若真有个三长两短,只怕自己也不用回去领死了,寻个海跳了,那就得了。

作者大大说:明天同一时间还哟一章!!



第100章


对锦衣卫三个字抱着高度戒备心的沈乐行冷不防被薛夏吓了一跳,又紧张起来。
赵肃依旧安之若素,笑睇了薛夏一眼:“薛大人,有话待会儿再慢慢说不迟。”
薛夏想想也是,心想待会儿就算痛哭流涕怎么也要哀求赵肃留下来。
沈乐行也定了定神:“在下认识一个泰西人,是个传教士,我们称之为西儒,大人知道传教士么?”
见赵肃点头,他便续道:“此人对大明甚为仰慕,希望能与官府见面,不过范大人似乎对此没什么兴趣,而且朝廷目前还没有允许西洋人进入内地,所以他只能在广州府范围内活动,寻找机会北上。”
“他的目的是?”
“面见皇上,请求皇上允许他传教。”
“他叫什么名字?”
“范礼安。”
如果赵肃是一个历史学家,对这个冷门的名字也许还会有一点印象,但他不是,所以听了也没什么反应,只道“你与他过从甚密?”
沈乐行道:“见过几回,他是意大利人,一心传教,与占据濠境的佛郎机人非是一路,如果大人想到那里去,”他小心翼翼地瞄了薛夏一眼,“在下可以联系他,代为引路。不过为了安全起见,在回来之前,大人最好都“要暴露身份。”
沈乐行并不知道,范礼安虽然是意大利人,但他所在的耶稣会,却是西班牙人建立的,不过他有一点是说对了,现在耶稣会对东方的态度,旨在传教而已,能够觐见中国官员,并得到许可进行传教,对传教士说已经是天大的福音,他们暂时还没有几百年后西方列强用炮火打开远东国家的实力和野心。
薛夏杀气腾腾的怒视传过来,沈乐行不自觉瑟缩了一下。
赵肃沉吟了一会儿,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主意,此时离麦哲伦环球航行已经过了五十多年,受大航海时代影响,欧洲人的脚步越走越远,天主教传播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只不过中国由于之前的闭关政策,除非是官方认可的朝贡使节,否则要进入中国极为困难,天主教的传教士们几次想面见官府甚至皇帝,却都不得其门而入,如果赵肃这种级别的官员愿意接见他,对于范礼安来说自然是天大的福音,怎么还会去想对他不利,所以赵肃的安全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但薛夏显然并不这么想,在赵肃与沈乐行确定了见范礼安和去濠境的时间之后,沈乐行很有眼色地告辞离去,他一走,薛夏立马就给赵肃跪下了。
“还请大人收回成命!”
赵肃伸手扶他:“薛大人起来说话。”
薛夏不动,一副你不答应我就不起来的架势。
赵肃收手,喝了口茶,慢悠悠道:“薛大人。”
“属下在。”
“陛下出发前,似乎让你一切听从我的命令。”
薛夏也很执拗:“可陛下也说过,请您切勿亲身涉险,属下十条命也不够赔,还请大人体恤属下!”
“薛大人,我不是去玩儿的。”赵肃也不急着让他起来了,起身负着手,在屋里慢慢踱步。“你能当上锦衣卫,家境一定很不错吧?”
薛夏一愣:“先父早逝,家中尚有母亲和妹妹,都靠属下一人养活。”
锦衣卫出身有两种,一种是在良民中选拔,然后靠能力和资历爬上去,一种是世袭。自从朱翊钧改革身边的亲卫之后,提拔了不少有能力无背景的亲卫,薛夏就是其中之一。
“既然如此,那你对民间百姓生活,当有更深的了解才是,我问你,当今百姓生活如何,可富足?可安乐?”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