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逝去的同性恋情 下——金允七
金允七  发于:2011年03月23日

关灯
护眼

在心上。

中午,我们到外面吃了顿饭,然后去了附近的天山公园。

在公园小湖边的长椅上,我们两人沉默着坐了一下午,手一直相互紧紧地攥在一起。

6点整,公园关门了,我和晓明才出来,一起来到延安西路公交车站。

我不想再见到徐伯母,怕到时候自己会因为伤心而失态。

晓明也没有提出让我送他回家,只是车子来了一辆又一辆,就是不愿上车。

我知道他心里很难受,也就不催他,静静地站在他身边,再看看渐浓的夜色中他那熟悉的身影。

天色已暗,我们在车站已经站了很长时间了,我不得不轻声对晓明说道:“晓明,走吧。”

晓明轻轻地点点头。

当又一辆57路公交车进站后,他头也不回地上了车。

车启动了,借助车内的灯光,我看到空荡荡的车厢里晓明孤独的背影。

载着我的爱,车子向东驶去,留下孤身的我,向西慢慢走向明天就要失去的巢穴。

。。。。。。

第二天凌晨,我已整装待发。

拎起简单的行李,最后一次扫视这间居住了一年多的小屋,深深吸口气,想再次重温屋内那熟悉的爱的气息,无奈闻到的只是空气清新

剂淡淡的香味。

推门而出,走道上静悄悄的,一根针落到地上都能听得见;顺着楼道拾阶而下,每一步路都是那么沉重。来到底楼陈老太太家门口,透

过门上的气窗看去,里面没有亮灯,我默默看了一眼权当告别;在底层大门口,我取出全套钥匙放入门边陈老太太家的信箱里。

当大门在我身后“铛”的一声关上,我的心颤抖了一下。永别了,我们曾经的爱巢。

心儿在哭泣,我却流不出一滴眼泪来,如同炎炎夏季流不出一滴汗水般难受。

我要发泄,我要倾诉,我要告诉每一个人自己的故事。在去车站的路上,我再次大声唱起了那首悲伧的《阿里郎》:“阿里郎,阿里郎

,阿拉里哟!……”

当年,我的先人正是唱着这首悲歌,离开饥寒交迫、暗无天日的原乡,跨过鸭绿江、图们江,来到辽阔的白山黑水寻找光明的新生活;

今天,一个来自东北乡村的朝鲜族男孩,用同一首歌谣向这座留下自己最美好年华的大都市告别。

再见了,大上海!

在这里我完成了学业,度过了最初的职业生涯,获得了一段与众不同但同样刻骨铭心的爱情。

我难忘的人生驿站呵,怀着感恩的心情,带着身心的创痛和疲惫,与你作别。

清晨的大街上行人稀少,只有一些晨练的老人和买菜的主妇。

“阿里郎,阿里郎,阿拉里哟!……”,坦然地面对路人的侧目,荡气回肠的歌声伴随我一路飞扬。

结局篇

这个关于爱、痛、无奈、隐忍以及牺牲的故事就这么草草地结束了。

徐晓明和金允七,故事中彼此相爱的一对主角,一个已经无所畏惧地死去;另一个仍在这并不美好的世界上苟延残喘着。

其实,后来还有不少事情发生,但笔者已心力憔悴不堪继续提笔。

最后,让笔者再用拙笔稍稍勾勒一下这两位主角,以及故事中其他人物的结局吧。

金 允七

带着无奈的心情离开自己的爱人,于1995年7月4日去了柬埔寨,在8M公司金边支店开始长达一年艰难的销售生涯,并因业绩不佳,一年

后面临被解雇的悲惨命运。

陷于绝境的他无奈接受了小野的条件,被调往新加坡总部。

白天,他是一名衣着光鲜的白领、部门主管,晚上则成了任人宰割的玩物。

夜深人静孤身一人时,他常会想起被自己丢失在上海的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但此刻能做的也只是用泪水宣泄一番聊以自慰而已。

1997年7月,因父亲意外客死韩国,为考入自己母校的弟弟不至失学,在外漂泊两年略有积蓄的他毅然挣脱了小野的枷锁,回到朝思暮

想的大上海。后经同窗推荐,进入一家著名证券公司当了名不起眼的职员,并凭借自己扎实的专业基础,乘着行业蓬勃发展的春风,终

于成为一名小有成就的证券投资人。

那段刻骨铭心的往事,他不时会想起,每次仍感到撕心裂肺的痛;但有这段往事的陪伴,他并不孤独。

先是为弟弟,目前正在为继母能生活得更好一点,他一直在顽强地拼搏着,至今单身一人与继母相依为命。

徐 晓明

这个故事的另一位主角,在爱人远走他乡的次日,从母亲手里拿到了对方的信。

痛不欲生的他手捧爱人的信在外徘徊了一天,思考着一个艰难的选择:死还是活着。

那天傍晚,他回到家里亲自为母亲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告诉母亲自己想通了,一定会开开心心生活下去,要让母亲成为天下最幸福的

人。

1995年9月,他如愿成了T大学计算机系一名硕士研究生。读研期间学习勤奋、为人和善,深受导师和同学的喜爱。只是,在色欲横流的

校园里,没有人见到他曾经谈情说爱,在这点上显得特立独行。

1996年12月初,其母亲因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辞世,他平静地安葬了母亲,没有惊动任何人。

1996年12月24日晚,他把一个信封和那只小小的玻璃鱼缸交给故事的另一个人物张浩,让对方有机会转交给收信人。

同月31日中午,因居民举报,警方发现上海市愚园路一处民宅内有一青年男尸,经邻居辨认并经警方核实即为该故事主角,直接死因系

电热毯漏电。

经有关部门检验,电热毯无明显质量问题,系人为剪破并用水浇湿造成的漏电;为此,警方进一步调查发现,死者平素人缘极好,电热

毯系死者某一关系密切的男性朋友1年半前出国时赠送,曾长期使用,因而排除了他杀可能。

最终,警方做出自杀的结论,但因死者未留下任何遗言,自杀原因不予确定。另据法医鉴定推测,死亡时间在12月24日~26日。

张 浩

随着故事主角之一的远行,和另一位主角的往来逐渐减少。

1995年末被提拔为AX工业设计院技术经济室主任助理,199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起担任AX工业设计院技术经济室主任,2005年升

任副院长、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1996年圣诞夜,操劳一天的他回到家中,留在国内并且少有往来的故事主角之一突然登门拜访。旧友重逢不胜欢欣,热情的他又要留客

把酒言欢,不料对方只是递上一信封及一玻璃鱼缸,称即将出国留学,让其将来转交故事的另一主角,即悄然离去。

1997年,当故事的另一主角终于显身上海并登门拜访时,他如约转交了信封,但始终不知其中何物。至于那只玻璃鱼缸,在递到对方手

上的时候莫名奇妙地碎了,玻璃碎片沾满鲜红的血迹,在灯光照射下如殷红的花朵般灿烂夺目。

金 仁七

故事主角之一的弟弟,1997年如愿考上兄长苦读7年的上海F大学。尚未报到,不及弱冠之年的他竟然突然丧父。

为了母亲的生活,原本打算弃学南下到山东韩国企业打工,但兄长的及时归国总算圆了他的大学梦。

从此4年间,兄弟二人在上海相依为命。2001年赴韩国延世大学深造,2006年获博士学位,目前任韩国某商社中国课“担当课员”,从

事两国贸易工作。留学期间,娶一中国留学生为妻,产一子,现仍保留中国国籍。

吴 明德(小吴)

大学肄业后继续充当性工作者,后成为沪上著名“爸爸桑”之一,被圈内朋友戏称为“鸭伦老板”[上海方言:鸭发音同阿,接近艾,

作者注。]。一时间,手下俊秀、阳光、运动、威猛等各类青春少年云集,客源亦来自五湖四海。故事主角之一回国后,曾与其有一面

之缘,然而如哲人所言“世上无同一条河流”,别后彼此再不联系。

余 自立(余教授)

1996年痛失得意弟子——故事的主角之一,因妥善料理弟子后事一时成为T大学之美谈。

当故事另一主角回到上海登门拜访时,说到弟子之死伤心得老泪纵横。在得知事情真相后,难过地自责未能及时发现弟子的心病并主动

关心,同时痛斥了社会对同性恋者的偏见和冷酷。

2001年以身体原因为由,主动提前退休,近年来积极参与红丝带救助行动,并热心于消除社会对同性恋群体偏见的事业。

小野 孝瑞

1996年7月起,趁人之危占有了故事主角之一。

因较严重的SM倾向,在近1年的同居期间多次使用器械摧残其性伴侣,但事后每每伤心自责,内心倒也真爱着对方。

故事主角之一归国后,曾多次赴上海探望、关心,最终获得了对方谅解,目前两人保持着普通朋友关系。

李 明珠(继母)

1997年丧夫,儿子赴上海求学,一人在家乡靠丈夫微薄的抚恤金艰难度日;后赴上海与亲子、继子共同生活。

亲子负笈东国后,与继子相依为命,其间曾多次赴韩探望子、媳及孙儿。晚辈亦孝顺母亲,继子日日端茶递水悉心照料,亲子每年来沪

探视多有反哺。

王 福根(王科长)

退休后回乡多年,2001年老伴去世后复返沪,一度每日出现在住宅附近的静安公园,但从不与其他老人搭话,总是默然坐于一旁呈若有

所思状。近年再未出现,住宅亦转手他人。

杨 燕蓉

1994年进入某大型国营企业不久即生子,长期休假照料孩子和丈夫,后虽下岗但夫婿事业有成,日子过得还算滋润。目前孩子已大,遂

重新就业,在一民营企业担任出纳。

凯罗尔

1995年赴新加坡述职,随即从8M公司转而加盟著名的新加坡发展银行,并重新回到上海。2002年返回美国后失去音讯。

郭 磊

1998年离开8M公司自我创业,后事业小有成就,于2005年全家移民加拿大蒙特利尔。

张 彩芹(徐伯母)

因长期对儿子的“性变态”伤心、忧虑,终于积劳成疾,于1996年12月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去世。

金 福载(父亲)

1997年7月,作业时被身后逆向行驶车辆碾压身亡,成为原乡的孤魂,留下妻及2子。

崔 美善

硕士研究生毕业当年嫁给韩国人,后赴韩定居,失去音讯。

马 桂兰(马姨)

1999年从上海AX工业设计院退休,目前与夫君、儿子同住。

杨 昌德

1997年从上海AX工业设计院院长任上退休,携妻与女儿、女婿共同生活,每日含饴弄孙,不亦乐乎。

章 小彤(马姨之子)

1994年考入H政法学院法律系本科,1998年考上该校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学者、同志圈中大名鼎鼎的Z教授,2001年获硕士学位,后担

任律师。不久前勇敢地向社会公开了自己同性恋者的身份,开始热心于消除社会对同性恋群体的偏见。

张 厚德(张主任)

继续担任上海AX工业设计院工艺室主任。

陆 鑫(陆主任)

2001年从上海AX工业设计院退休,目前每日炒股自得其乐。

小钱、小黄

继续在上海AX工业设计院任职。

说明:以上人物均系小说虚构,如有雷同纯系巧合,诸君请勿对号入座。

附录:两封信

信之一

晓明:

我最亲爱的人。

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离开上海。信是事先交给伯母的,为的是在我走后才让你看到,不至于更难过。请千万不要责怪伯母。

当年,哥哥才18岁,从一个乡下孩子变成一名大学生,来到了大上海。求学7年,其中的艰难是上海长大的你很难完全体会到的。生活

的贫穷和艰辛,哥哥不难承受,因为本来就不曾过上一天舒适富裕的生活;但感情的单调乏味却很折磨人,特别是无法像别人那样享受

青春爱情,一直是哥哥的心病。多少次,哥哥问自己:这到底是怎么了?

如果一直没有遇到你,哥哥这辈子很可能就一直庸庸碌碌,难免到时候被迫娶妻生子,那样的话就只有面对着冰冷的夫妻关系度过余生

了,甚至可能如方俊华那样不得善终。

每每想到这些都会不寒而栗,并更加感激你,我生命的天使和命运的拯救者。

自从遇到你,哥哥的世界变了,眼里不再有灰暗的天空,感觉到处是鸟语花香。我发现世界上原来还存在属于自己的另一片天地。你就

像一块磁铁,一下子吸引了哥哥,让我恢复了一个年轻男人本应具备的好奇心。从激动地探索你美妙的身体开始,哥哥看到了一个美好

的灵魂,让哥哥在拥有的同时体味了爱的滋味。从1993年到现在我们在一起就要两年了,可以说这是哥哥生命里最灿烂的年华。

晓明,哥哥眼里的你始终是个善良、质朴、敏感的孩子。哥哥多么愿意一辈子守着你,一辈子成为你快乐的仆人啊!

但是,我们的爱在形式上和大多数人不同,这种差异决定了在现在这样的社会里,她得不到多数人的理解和亲人的祝福。得不到祝福的

爱情如同见不到阳光的花朵,注定会很快凋零。

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残酷现实。

如果,我们继续下去,会不断伤害伯母的感情,也会对我父亲、继母是一种巨大的折磨。想到伯母一个人含辛茹苦几十年把你带大,想

到回家时父亲、继母注视我的目光中那种殷殷期待,我就无法继续承受下去。

其实,离开你以后,哥的心就干枯了,唯一能陪伴我的,只有这段我们在一起的美好记忆。但是,哥一定会认真活下去,不仅仅为自己

,主要是为了爱我、疼我的亲人们。

哥哥这次离开,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回来了。

临别之际最大的希望是,为操劳一生、含辛茹苦的伯母,你要好好活下去。

哥哥没什么钱,这次把37000元存折给你,是希望能维持你读研究生这段时间的生活。请不要责怪哥哥庸俗,更不要以为我们的爱情只

值这么多。

你还很年轻,未来的路很长,也一定会遇到更多的磨难。

晓明,哥哥了解你,也相信你一定能永远把握住自己的感情。在这点上,你比哥哥强得多。

真心希望将来的你,能找到真实的爱,那样的话就一定好好去珍惜,到那时候请把哥哥彻底地忘记吧。

哥哥会在遥远的南国永远祝福你。

永远爱你的哥哥 允七

信之二

永远的爱人:

我不想说出你的名字。这是晓明在离开这个世界前对你说的话,也不知道你能否看到。

去年你去新加坡的当天,母亲就把你的信给了我,读罢伤心欲绝。

虽然早有预感,只是没有想到你做得如此决绝。当时,我曾想用自己的生命去祭奠我们那段刻骨铭心的感情,因为对我而言,失去爱的

滋润,生命便犹如沙土,弃之毫不足惜。

但你信中那句“为操劳一生、含辛茹苦的母亲,你要好好活下去”的话,提醒我不能不负责任地一走了之。为给予我生命并为我同样深

爱着的母亲,我选择了忍痛苟活。

你走后最初那段艰难的日子,我开始写日记,为的是排遣心中的伤痛和烦闷。一开始,日记的内容全是对你的怨恨,但渐渐地忍不住还

是记下了对你的思念和对自己的反思。

月初,母亲突发脑溢血,被好心的邻居送到医院时已昏迷不醒,一直拖了5天才离世。

在医院,我几乎时刻陪伴在她身边。看着病床上已经毫无意识的母亲,回想我们母子相依为命的日子,就分外自责自己当初的自私和不

懂事。母亲的死是和我脱不开干系的。

直到此时,我才完全理解了你对我的爱,理解了爱是自私的,但更是无私的。你当初的抉择正是一种爱的升华。

记得我曾经对你说过“爱意味着牺牲” 吗?当时我只是说说,但你做到了。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