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里的重组家庭by白茄
白茄  发于:2025年11月22日

关灯
护眼

所以说啊,手边就得有一些这样能干的人,不用自己动脑子就有人替她先把脑子给动了,省了很多事。
不过还不够,除了胡知韵之外她有必要再培养一些研发的人才,王耀等人偏向于技术工,哪怕跟着她这么长时间也有了朝研发发展的意思,到底不是正儿八经学出来的,想要达到胡知韵这种程度还有的学。
江小娥倒是不着急,慢慢来就是了。
毕竟她进厂的时候身边可是一个帮手都没,不像现在人手有了地盘也有了,只要给她足够的时间,想要的总能弄到手!
将胡知韵他们分出去,其他人手也就有了些调整,不过还好江小娥主担重要的事物,咬咬牙加把劲照常按照计划中的来。
就在家里伙食慢慢恢复到往常时,她这边也有了很大的进展!
就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好日子,骆工等人被邀请到厂子南侧的一个山坡处。
这里也属于拖拉机厂的范围,只不过还没有往这边扩建中,正好有一个往上倾斜的坡度,很适合他们测试的地形。
骆工等人来的时候就注意到这边两侧都放了一个接近两米的履带板,从远处看没发现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可要是凑近看一看就能发现履带板平面上的结构很不同。
一个属于两侧带着纹路,就像是刻了无数个“八”字纹,另外一个静止情况下看着纹路没什么太突出,可当通上电源后,很明显就能看到有无数条像是“鳍”的伸缩齿。
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两个履带板缓缓朝上坡行驶,而在它们经过的地面上,能很明显的看出被运行齿切入过的地面。
“这破坏力还真大。”陆宣贵倒吸一口气,好在是在泥巴地要是进了城那不得把城市的地面给破坏掉了?
“你这不是废话吗?这可是专用的林业拖拉机,是特殊型号专用款,又怎么会往城里开?”骆工一边说着一边往上去,江丫头准备的挺充分,在前方的坡路上还专门铺了一层木块和石子,专门测试这两种履带板的运行情况。
看着还费了不少力,分了三种不同的路面情况。
第一种是全石子,第二种是全木料,第三种就是两者结合在一块,因为是人工布置出来的地面,两边几乎一致,但因为这两种履带板的结构不同,行驶上坡路后没一会它们之间就有了差距。
左侧的履带板要比右侧的履带板稍快一些,而且但肉眼就能看出左侧没那么颠簸。
距离拉开了大概一米左右,胡知韵就下意识抿着唇,右侧的履带板是她带着团队制作出来的,虽然制作出来后有跟江工一块讨论调整过,但大部分都是她负责和指导。
在测试之前,她紧张的同时也有期待,对第一次自主带队制作出来的东西也很有信心,可现在一目了然,右侧的履带板不但速度落后了,稳定性还没有左侧来的强。
她忍不住轻声说了一句,“看来不太行……”
“不着急。”江小娥回了她一句,继续看着前方,她说着,“你没发现吗?它开始发力了。”
在经过石子的那一段后,哪怕两者之间还是有一些距离,可是在踏入木料的那一片区域这个距离在慢慢的拉近中。
“不看两者之间的差距,右侧现在确实要更快一点。”潘明看了看记录员手中的数据给出了一个数,“这么看来右侧的履带板更适合这种地形!”
江小娥点头,“可以想象,它的核心优势在于切入,石子太硬更需要履带板的附着力,所以左侧的履带板胜于右侧,但现在是木料的地形右侧履带板的优势就展现出来了。”
说到这里她微微蹙眉,不过即使这样还是有需要再调整一下,她继续说着,“它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开路而是稳定性,颠簸幅度实在是太大了。”
胡知韵连连点头,她看着就有一种再行驶下去就会散架的感觉,这要是人坐上去怕是得颠出脑震荡来。
“这还不简单?”陆宣贵听着他们的讨论插了一句嘴,“别忘了你先前弄的悬挂系统,完全可以照搬上去。”
胡知韵眼睛一亮。
对呀,还有江工弄的悬挂系统!
先前就说过这个悬挂系统适合多种不同的车辆,她不太记得当时江工说了哪几类车型,但林木业拖拉机并不属于极为特殊的种类,还是通用的。
“可以试试,不过还是得调整一下,不然我怕上面的人感觉不到颠簸但是行驶没多久履带板自己散架了。”江小娥并不觉得她这个担忧没可能发生,悬挂系统是在车身和底盘中间,也算是一个连接的位置,通过它的特性来增加上方的稳定性。
但不代表它能直接解决履带板颠簸的问题。
所以还是得治本。
这个问题也不难,最多就是反复调试罢了,将整体结构调整到最稳定的状态。
也算是后来居上吧,十来分钟后两个履带板越过了四种不同的地面到达终点,虽然右侧的履带板还是落后了些,但在后面两个地面将距离拉近了一半。
所以也不能说它完全没优势,它在木料以及木料石子混搭的地面行驶速度要高于左侧。
当数据表统计好后,看着上面的数据又对比改良之前的数据,有高有低,但整体上还是更有优势的。
“不错,很不错!”陆宣贵身为副厂长,看着这份明显有优势的数据表自然得表扬一下,当即就说了一大堆特别官方的场面话,听的骆工翻着白眼打断他,“你还不如说点实际的。”
陆宣贵笑了两声,“实际的早就准备好了,只等这次项目结束,厂子保证不让他们失望!”
他侧着头问着小江,“这次测试的数据不错,就算调整应该也用不了多长时间吧?”
江小娥挑了挑眉头,不做保证。
她可不是那种为了在领导面前好好表现就给了一个超短的时间,那害的只会是自己,她说着:“不确定,还得看调整的情况,有快有慢吧。”
“……行吧。”
她这么一说陆宣贵还有什么不懂的?
认识这么长时间,哪里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骆工也懂,所以他说着,“时间充裕尽管着来,正好看看两者之间还能不能结合在一块。”
“……”这下沉默的是江小娥了,一听就明白老人家这是在给她增加任务呢。
陆宣贵有些好奇,“还能结合?”
骆工哼了哼两声没回答,很显然是想让其他人回答。
江小娥叹了声气,只能接下这个任务,“应该是可行的。”
“那就太好啦!”陆宣贵拍了拍手,“本身就较先前的型号有优势,要是两者能结合在一块那这个改良效果就太好了。”
怎么可能不好?
如果真能结合到一块,光速度就能提升很多,而且除了一些特定的特殊地形之外,本身就是多种结合在一块的,如果两种履带板结合在一起,就能保证这款拖拉机不管在木料还是石子还是其他地面都能正常运行。
反正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如果硬要说坏处,就是江小娥的工作量增加了。
她先前就说过但是调整并不难,难得是需要反复调试,但如果是将两种结构结合在一块,那就需要好好琢磨琢磨了。
不过在琢磨之前,该调整还是得调整。
需要调整到一个满意的程度,才能够截取两种履带板的特殊点进行结合。
就在他们反复调试的过程中,厂子里迎来了一个特大的好消息,第二大组手里的活彻底完工了!
只要不再因为配件的缘故进行改动,他们就没其他活了,而且就算是改动也耽误不了多久,只要不重炉再造,基本上就完事儿了。
第二大组完工,第一大组的活也差不了多少,进度推进到百分之九十左右,就连第三大组也差不多,估摸着也就半个月的时间。
一旦三个大组所有的活完成,就可以进行最后组装的阶段,组装完成意味着接近半年制作拖拉机任务完美收工!
为什么会是完美?
因为这两辆拖拉机,一辆四轮一辆履带式都将推翻原先的系列型号,重新命名!
临近最后的时刻,谁不激动?
而且现在还有两个最让人激动的点。
一个是骆工手中的任务,变速箱的改良,江小娥只知道老爷子有了方向,但具体的进度暂且不知。
如果能在组装之前完成,那就意味着这两辆拖拉机将有一个改良的变速箱,会再一次刷新它的完美度。
当然如果完成不了,也不会拖后延期。
同时她手中的任务也是这样,如果在组装之前完成了履带板的改良,那辆履带式拖拉机将更新履带板,在规格介绍中它会配置最新款的履带板。
所以第二大组的完工也是让江小娥这边有了紧迫感,毕竟是拖拉机厂的第一辆履带式拖拉机,谁不想让它配备更好的装备?
那就……加加班呗?
加班也不会盲目的加班,最多往后延迟那么一两个小时,要不间断的长时间运作她觉得自己的身子承受不了,又得用脑又得用手,时间长了谁受得了?
好在家人还是挺体贴她,为了让她在上下班的路上歇歇,还会专门让人来接送,骑着自行车载她上下班。
头两天是江东阳担了这个活,后面就成了南阳的活,因为南阳放假了。
随着南阳放假,知青办那边也开始忙碌起来,又是满街满巷的开展劝导任务,争取多增加几个下乡知青的名额。
去年这个时候知青办的人是隔三差五就上他们家劝,那时候他们家就有三个符合下乡知青的人选,知青办的人恨不得直接给他们收拾行李推着他们上前往远方的火车。
谁能想到这才一年的时间,他们家三个人全都留了下来,就连今年本符合下乡要求的江小娥和程荭,一个有了工作一个嫁了人,也从名单中划掉了。
这样一来,下乡的事儿和他们家一点关系都没,倒是巷子比原先热闹了不少,好多人家因为下乡的事吵吵闹闹,比去看电影还要有意思。
南阳年纪小长得不高,骑着女士自行车还得站起来蹬着踩,好在他踩得稳不然江小娥也不敢坐,这会正坐在后座听他说着巷子里热闹的事。
“贺家的老二不想下乡,也不知道从哪里听说腿瘸了就不符合要求,今天早上就翻墙跳下去,摔瘸是摔瘸了,但人家知青办的人也说了伤一好就得下乡,而且因为他故意逃脱还得加重处理……”
“陈家三妞倒是乐意,你也知道她有个后妈嘛,她在城里的日子说不准还没下乡好,她积极响应愿意头一批去,结果你猜怎么着?她去的那天把家里都搬空了……”
江小娥在后面听着,总觉得这个剧情挺耳熟的。
站着踩自行车的南阳有些喘,可嘴里叨叨就是说个不停,越说越得劲,“她那个后妈坐在门口又哭又骂,偏偏陈三妞上了火车,她想追都追不了……对了,下午的时候四姐也回来了。”
“这日子她不是在上班吗?”江小娥有些奇怪,说实话程荭这个四姐上班可比她有劲多了。
原先是和她的婆婆斗智斗勇,后来她婆婆病退她又和新来的副主任较劲,而且还都占了上风,说不准哪天也能升职加薪。
“有事吧。”南阳撇撇嘴,“他们还当我和杨采一样是个小屁孩呢,一聊事就让我带着杨采出去玩泥巴……五姐你跟他们说说,我已经不小了!”
“等你哪天不挖蚂蚁蛋再说自己不小吧。”
“……那算了。”
江小娥没好气的笑了一声。
以前南阳挖蚂蚁蛋但是为了吃,现在吃得饱又吃得好也不差那么一口,可他还是乐不思蜀,挖着就是为了好玩。
江小娥回到家没多久就知道四姐今天为什么回,她听着大哥说得那些忍不住皱着眉头,问道:“只是停职了?”
江东阳点着头,“周娄舅舅停职,他外公算是到了年纪退休,他有两个结了婚的表兄还下了乡,程荭心里没底就想让我去打听打听,怕会不会牵连到他们家。”
也确实会害怕,前些日子她那个婆婆才病退,这才没过去多久,宋家几乎“团灭”了,连结了婚的表兄一家都去下乡知青,虽然没什么消息传出来,但这种情况肯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或者即将要发生什么事。
江小娥听着倒不是太担心。
主要就是因为宋家表兄下了乡,很明显就是去避难,真要发生了事他们根本没有下乡的资格,早就被一窝端了。
但这些政策她没法说得太详细,只能问着,“是宋家老爷子的安排,还是被迫?”
这两者之间的区别还是挺大的。
江东阳摇头,“宋家那边说得含含糊糊,真有事也不会对着程荭说,这才搞得她心里发慌。”
江小娥抿了抿唇,“你有路子打听吗?”
“有。”江东阳说着,“多亏了这次卖螺蛳,我认识了不少公社的人,能在公社担任要职的,家里十亲九故不少和那边沾了些关系,让他们帮着走走关系或许不行,打听下应该不难。”
“那就行。”江小娥想了想,开口:“如果打听不到你就去找找宋阳波。”
江东阳挑眉,“找他打听?”
“别小看了他的关系网,怎么说也是从高处跌下来的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江东阳想想也是,“我过几天去找他,相信他很乐意和我聊聊。”
毕竟那位宋家人还惦记他家里的“宝贝”。

第211章
隔天江小娥也去找厂子里的人打听了下, 只可惜骆工和副厂长都是从外地迁过来的,开厂到现在大部分时间都是忙活厂里的事,并不太了解当地的情况。
不过副厂长隐晦提了提, 当初建厂地有几个,首选是在首都成立,但因为各方面的情况选择了当地,其中也是因为局势变化的缘故。
说白了, 就是想着来躲躲,以骆工的位置自然有人护着,但老爷子一心只有研发,只想找个安静的地全心投入到里面, 所以外面那些事他是一概不知也不想知。
好在大哥那边有了些消息。
就和她先前想的那样, 宋家真要遭了难家里的晚辈也就没下乡的机会了,有宋老爷子早先铺垫的那些, 只要他们家安安生生, 也不会有什么大事。
这个消息让程荭安心了些,再加上婆家的提醒, 她决定在办公室也安生一些, 原先是打算将精力多放在电机厂, 争取两年往上升一升,但现在不但她公公就连宋家那边都缩着头, 她这会冒头反而会坏了事。
倒不如沉淀一下,反正她工龄不长, 慢慢来也不着急, 再说了她自己拿着工资,婆家情况比她想象中还要好,家里活她几乎不由用插手, 每天饭桌上都能见到肉荤,她就算不努力日子也过得舒坦。
正好她那位婆婆病退后闲在家,隔三差五就催着他们要个孩子,正好可以提上日程。
程荭对要孩子不排斥,对她来讲结了婚自然得生,尤其是周家的情况,周娄上面有两个姐姐,但男丁就他一个,他爸那一辈一个兄弟姐妹都没,哪怕周阿奶没催促过,但她能感觉出他们家都盼着。
她不是一个磨蹭的人,有了想法就去做。
不过在怀之前,她决定先去看看中医,也省得怀了个孩子亏空了自己,以现在的家庭条件来说,她没必要委屈自己。
这么大的事何泽兰自然是陪着跑,好在身子骨没什么事,只用稍微调养几天就好,听着程荭说了些备孕的事,她又忍不住想起了程芬,程芬结婚更早,这都大半年了一点消息都没,也不知道那边是什么打算。
但她没在程荭面前提。
知道两姐妹关系不和,想想程荭提起时的愤怒再想想程芬心虚的样子,也不难猜到肯定是她没注意的时候,程芬这个当姐姐的亏了程荭。
只恨她这个当妈的实在是调解不了,也难得在程荭面前讨嫌,聊来聊去就聊到了程华头上,“前些日子还没怎么样,可下乡动员后好几个人来给你二哥说亲,我还真不知道他这么受人待见。”
“你就是太在意了,其实想想二哥也没什么不好,人踏实又能干自己还有份工作,家庭也没拖后腿的,不管是哪个姊妹都能拉他一把,你这么想想嫁给二哥难道不好?”程荭倒不是因为他是二哥才这么说。
这女人结婚啊,除了看人还得看对方的家庭。
要不然,一辈子有得磋磨。
就像她办公室里的一个同志,嫁得特别好,但有什么用?一大家子争争抢抢,算计来算计去,当父母的偏心到没边,月月工资还得上交,明明拿着三四十块钱一个月的工资,身上的衣服却穿了好几年,从结婚到现在硬是没给自己置办一件新衣。
在办公室干着清闲的活,可那双手却粗糙的比农家老人差不多,想想就知道在婆家得担多少活。
不单单是她同事婆家是这种情况,有些婆家条件不好的一个样,吃不饱穿不暖还一堆活,受尽磋磨。
所以,还不如她二哥。
口吃确实是个缺点,但嫁给他至少日子过得舒坦,工作的钱自己拿着,公公婆婆也不是那种爱较劲的人更不会插手他们的小家庭,兄弟姐妹中除了个别的靠不住之外,其他人也愿意拉他一把,比起很多男同志都强了不少。
妈的观念就是没改过来,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现在还真不能和以前比,她说着,“不过也别太着急,可别因为人家催得紧你就赶紧把事儿给定下来,还得看看对方的品性以及家庭,咱们家氛围不错可别给二哥娶了个搅事精回来。”
程荭还挺喜欢往娘家跑,不单单是她,周娄也乐得跟她一块回小巷,就是因为在娘家待着觉得舒坦,没那么多小心思也不会计较这计较那。
万一娶了个搅事精回家,害的可不仅仅只是二哥还有他们一家人,“我这边也帮着看看,要是合适就带去给二哥瞧瞧。”
“好好好!你眼光我特放心。”何泽兰连连点头,她这个闺女眼光确实不错,要不然又怎么会挑到周娄这样的好男人。
程荭办事的速度也挺快,不用在办公室斗智斗勇也不用想尽办法在领导面前表现,这样一来她就空了很多时间,自然就有功夫去办她想办的事。
她找的是周阿奶邻居的娘家侄女,周阿奶附近住的人都是干部出身,别的不说家庭门风还是挺好的,邻居娘家的侄女年纪稍大了些,早些年的时候定过一次亲,但未婚夫因为救人意外去世了。
那姑娘人好,虽然没嫁过去但也帮着未婚夫家里走过了最困难的两年,但也就是因为这件事坏了些名声,一直拖到现在。
“小月那姑娘就是太好了,她要不是因为心态好帮着那家人度过去,也不至于害了自己到现在还没嫁出去。”周阿奶叹了声气,在他们觉得这也不算是什么坏了名声。
可落在外面就觉得田月都进了那家的门帮衬了两年,这和结婚了没两样,才愿意这么拉扯肯定是以前就发生了什么,要不然怎么会这么好心?
瞧瞧,现在好心都成了件坏事,脏的臭的就往她身上抹。
完全不想想那家人的儿子愿意为了救人付出性命,这种挺身而出救人于危难的英勇举动就能证明这家人的品性,虽然没法成为一家人,但看着那家人处于困境时还无动于衷,那这心岂不是太狠了些?
而且帮衬也是有分寸的,并不是说直接住到那家当老妈子打理着里里外外,就不像外面说的那么难听,人家父母没了儿子,她去宽慰宽慰,见那家困难就伸下援手而已。
那家人也是个感恩的,知晓外面传的难听后也帮着解释,怕耽误她硬是和她断了联系。
在外面的人谁管这些?
听风就是雨,谁乐意把一个名声不太好的女人娶回家?这就让田月一直拖到现在还没嫁出去。
程荭在阿奶这边了解了一下具体情况,又特意去和田月相处了几次,相处下来感觉她的人确实还不错,这才跑回娘家给了消息。
她也没将田月具体的情况瞒着,讲清楚之后又讲了讲田月本人的性子,这才道,“外面确实有人在说,再怎么说也传不到咱们这边来,而且说实话,田月是真对她未婚夫家不管不顾,我反而还不敢把她介绍给二哥。”
何泽兰自知自己想得没那么远,又很清楚程荭的眼光好,听她这么一说立马就道:“你觉得她不错肯定就不错,不过她愿意去乡下生活吗?”
她倒不在意外面怎么说,甚至还挺能理解田月的苦,她当过寡妇,还有一个在外败坏她名声的姑子,在嫁给湛生之前过了一段苦日子。
很明白有什么外面说得难听并不是那人有问题,而是外面的人太过混账。
她只担心田月一个城里姑娘不乐意去乡下生活。
“我来之前自然是跟她透过话。”程荭办事很牢靠,她道:“人家也不想在城里待着,她说了要是合适,就去公社和人调换工作,到时候不管住在公社附近还是住在大队都方便。”
城里的工作肯定更吃香,就算是对换也得再补偿一些。
到时候拿着补得这笔钱换辆自行车,不管是住在公社附近还是大队都很方便,来回一个小时都用不上。
她想着这事要是能成,对方都愿意跟着二哥跑,到时候买自行车的钱二哥这边也出一部分,家里的子女都没上交工资,二哥倒是想交但江叔和妈都不收,哪怕每个月他都会弄些东西送到家里,但还是攒了些钱。
就算不够,大不了她也贴一贴。
都说她眼光好,她眼光也确实好,她的工资以及周娄的工资都是攒在她手里,再加上爷奶那边、公婆那边漏一漏,以及他们结婚的那笔钱,她手里的存款已经上了四位数。
程荭本身就不是一个小气抠门的人,小时候二哥护着她,现在她有能力自然也愿意拉二哥一把。
她道:“这些先不提,看看什么时候让两人见见面,要是能看上一切好说,要是没看上说再多也白说。”
“那你看什么时候见面方便?在哪里见面好?我到时候得准备些什么?你二哥要不要……”
一连串的问题,是又期待又紧张。
程荭瞧着,叹了声:“这事我来安排,安排好后你跟着我去就是。”
“好好好,我都听你的!”
程荭离开,何泽兰还是特别的紧张,家里人看出来一问就知道程华要相看对象了。
江东阳撇撇嘴,“这愣大个还真会找时间。”
正好就撞到他兜里有钱的时候,这下他不包个大红包都不行了。
嗐,给媳妇攒的手表钱又得延后了。
吐槽了一句却还是问了问情况,知道是程荭一手操办他也是特放心,只是道:“何姨,你记得给程华准备套新衣服,那家伙就会亏待自己,兜里有钱也不舍得置办,可别穿一身补丁的衣服去相看。”
要说愣大个抠门吧,他舍得给家里花钱,上回小娥搬新屋就差点掏空了兜里给她置办了家什,要说他大方吧,他身上一件衣服穿得打满补丁都不舍得换,要不是家里惦记着给他置办,估计得穿到没法补为止。
“对对,你那布票够不够,不够我找人再换点。”江湛生也问着,这可是华子的大事呢。
“够了够了,咱们攒了不少够那小子做套衣服。”何泽兰连连点头,现在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也就南阳的彩礼还没攒出来,但南阳还小,其他孩子都不用再管,这样她和老江手里也活络了些。
江小娥回来后也知道了这件事,要不是实在空不出时间她也想跟着去凑凑热闹,江东阳倒是有时间,这么大的事他跟曹师傅请了个假,欢欢乐乐跟着一块下乡凑热闹了。
江小娥没法去,不过有大哥跟着一块,等他们回来肯定能听说些什么。
所以当天干活更努力了,争取不加班准点下工!
现阶段的活是真的很繁琐,需要两者合一就必须将两个构造合在一块,也就是说原先的结构得完全打乱,该怎么组合又该怎么组合到最完美的状态,这个过程麻烦的让人很想叹气。
几天的功夫,江小娥就画了不下三十张的设计图稿,可不管是哪一种最后尝试过就发现没法匹配。
在她先前的预想中,她是想将两者结合为一,以自动化的模式让履带板适应各种不同的地面。
但这样一来,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履带板,在一些中控系统上也得做出改变,而这个改变并不是她现阶段能够完成的了。
所以她选择将自动模式改为手动式。
这样一来,她其实只需要将两种履带板以上下叠放的方式设计在一块,一手动操作来转换两个履带板的位置,去适应不同的地面!
“您的意思是不做结构的改造,而是将两种履带板都放在一块?”胡知韵听过江工的想法后想象了一下,操作下来也不是不行,最多就是增厚了履带板。
“不是。”江小娥却摇了摇头,“结构还是需要改造,两种履带板叠放在一块增加的厚度也会影响到整体的拖拉机数据,所以运行齿不变,叠放的只有辅助齿!”
这样一来他们只需要在中空的位置只放一个轴轮盘来转换两个辅助齿的位置,如果不增加厚度就还需要调整一下结构,争取做到最紧密的状态将另外一个辅助尺放入进去。
这样一来在整体的履带板上重量的增加不会太大,也尽可能的去避免它的尺寸。
这是一种很创新的思路,具体能不能行光靠嘴上说说可不确定,还是需要靠手上的活来实现。
不过这类活对于江小娥来说还真不陌生。
只是身边的小伙伴变成了同事,还好在这段时间的磨合下他们都挺有默契的,这样明确的目标和详细的步骤下。
他们花了三个多小时的时间将这个轴轮盘制作了出来,又用了五个多小时来进行调整和打磨,确定了两个履带板的辅助齿确实能在轴轮盘的操控下进行转换!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