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恺虽然很想去看看现在的医院是什么样的,但他知道这儿不能缺人,主要提出留守。
赵飞燕犹豫了一下:“那我也留在这里帮宇文老师吧?别的我不行,做一做文书登记还是可以的。”
路晓琪点头:“行。”
赵飞燕暗中松了一口气。
救护车“乌拉乌拉”地开到了离得最近的安平县医院。
安平县是清河市所辖的三个县之一。虽然只是县,但因为清河市整体经济很不错,所以县级医院也建设得不错,安平县县医院就刚评上三甲不久。它离清河古镇不算远,车子风驰电掣开了五分钟就已经到了。
路晓琪这才想起来自由度这回事儿,她问系统:“县医院没有超过方圆十里的范围吧?”
“在范围内哦。”系统回答,“玩家请放心,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可以开启避险条例,扩大活动范围。是否要开启自动设置?”
路晓琪点点头:“开启。”
她想想也是,这些人可都是系统花了很大力气才从古代救过来的,不可能就让他们这样白白死掉。
救护车停了下来。
巧娘担心丈夫的伤情,脑子被紧张和担忧占据,一路都被路晓琪扯着往前走,也完全无心去留意周边的环境,甚至连自己是怎么上的救护车也不知道,晕晕乎乎的。待她下车时,从救护车上跳下来,这才意识到刚才发生了什么。
救护车对她来说无异于怪物一般,尤其是它立刻又关上了门然后发出引擎的轰鸣声,让巧娘的腿一软差点跌倒在地。
路晓琪及时搀扶住她:“没事吧?”
巧娘微微摇了摇头,低声说:“奴没事,只是有点被吓到了。”
路晓琪拍了拍她的手,也来不及安慰她,继续拉着她的手跟随着担架的方向狂奔。巧娘只觉得入目一片柔和的白光,地面是亮白亮白的,头顶也是亮白亮白的,就好像来到了被某种光芒笼罩着的天界。
她自惭形秽,觉得自己的到来简直是玷污了这里的明亮洁净。
无数她看不懂但又莫名觉得很厉害的东西贯穿其中,时不时响起的广播声也让她觉得有点害怕。如果不是担心丈夫的伤势,她想,她恐怕会掉头就逃。
急救室里,值班医生解开向大柱的衣服未果,皱了皱眉,只能用剪刀来剪开,然后询问家属病情:
“怎么伤的?”
路晓琪捏了捏巧娘的手,赶紧回答:“被马踢了一脚。我们正在拍戏呢,他是群演。”
原来是拍戏……医护们立刻明白了过来。
巧娘看着尖利的针头戳进向大柱的手背,吸了一口凉气,她怕自己叫出来,用手紧紧地捂住嘴,闭上了眼不敢再看。
“怀疑内脏破裂,需要立刻进行手术,家属在吧?”
“家属在的,不过她不会说普通话也不会写字,您和我说就行。”路晓琪立刻站出来,“我是他们负责人,我来交费。”
急诊医生做了紧急处理后,一边安排护士将向大柱推进手术室,一边示意他们跟上来:“交费倒是其次,家属先签个同意书。”
看着人被送进了手术室,路晓琪松了一口气,这才带着巧娘去忙后续的一些程序上的事情。好在他们的身份证都是齐全的,只是没买社保。她作为巧娘的全权代理搞定了所有事情,又交了一笔押金后才终于能在手术室门外的椅子上坐下来休息一会儿。
她看着巧娘苍白的脸,安慰说:“只是微创手术,很快就会好的,估计就是躺个十天半个月的。”
巧娘神思恍惚:“路小姐,他们真的要把大柱的肚子给打开吗?”
她刚才听了个糊里糊涂。
路晓琪笑了笑:“不打开怎么知道是哪里有破裂点?你放心吧,手术已经出现了几百年的历史,如今对我们来说,它不过是一个很寻常的治疗方式,很安全的。”
她没想到巧娘并不害怕,而是十分敬畏又佩服:“果然很厉害。”
不愧是这么厉害的仙界!
对于巧娘来说,今天所看到的一切都让她加固了脑海中的印象,那就是她来到了一个了不得的地方。不管她们怎么说这只是未来几百年后的世界,但她都坚信,这里就是仙界。
不不,甚至比仙界还要更好。
这也让巧娘完全放下了心。大柱肯定不会死的,有神仙在救他啊。
路晓琪看到她虔诚的表情:……这是又脑补了啥?
手术室里,医护们也在聊天。
“说是在拍戏呢,被马踢着了。”
“原来清河古镇里是在拍戏啊,这倒是个好路子,这么大块地盘放在那儿不用也是浪费。”
“难怪现在的电视剧越来越难看,你看看现在的这些剧组,服装也做得太简陋了,粗制滥造简直没法看了。”
护士们正在处理向大柱的衣服。
麻醉医生摸了摸布料:“你别说,这还真是麻的,纯天然。不过,我从来没有见过穿得这么破的,他们的服装师到底是从哪个垃圾堆里捡来的?”
手术台上,已经被全麻的向大柱毫无知觉,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接受手术的第一位古人。
另一边,宋五嫂也带着黄娘子和阿狸赶来了医院。她很机智地给这俩母女换上了新衣裳,是早上的时候她们在镇上一个服装店里找到的一批广告衫,某个旅行社定之后剩下的,胸前还印着旅行社的LOGO。很便宜,才十五块钱一件,裤子是统一的工装裤,鞋子则是最便宜的回力。
如今母女俩看着就像是从某个山里刚出来的,很土很别扭,但已经不像巧娘和向大柱那般惹人注目了。
路晓琪和宋五嫂交换了一下,让她陪巧娘,自己则带着母女俩去挂了产科以及儿科的号。
然后,她在产科承受了来自于产科主任的怒气:
“她家里是怎么照顾产妇的?我从业几十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瘦的产妇!就算是不做检查都能看得出,这是严重的营养不良!”她用笔敲了敲桌子,显然怒气未消,然后指着黄四娘,“说,他们是不是在家不给你吃的,还让你干活了?是不是家暴你了?你不用担心,大胆说出来,如果是,我来替你报警和上报妇联,一定会保护你的。”
也不怪主任生气并且联想到了家暴,实在是黄四娘太瘦了,而且经历了长久的饥饿和那场祸事后,整个人的精神状态看着就很疲惫,手腕上和身上还有几处淤青。
再加上旁边还站着个看上去可怜兮兮的阿狸,就更容易让人想歪了。
黄四娘不知所措,将视线转移到路晓琪身上。
路晓琪现在已经可以面不改色的编出一套谎言,她叹了口气:“主任您是不知道,她们纯粹就是穷,从山里出来的,以前也没接受过什么教育,就靠着种地收点粮食过活。我第一次看的时候也都吓到了,所以这才想着把她们从山里带出来,不管怎么样,在咱们这儿随便做个什么工作都比还在山里讨生活要好吧?”
主任的脸色好了很多。因为前几年扶贫的关系,她也去一些偏远地区的山里面做过支援工作,有些地方的深山里那真的是东部城市想象不出来的穷。
“那倒是,在咱们这儿日子可好过多了。”她说,“那身上的这些伤……”
“真不是家暴,就是路上磕到了。然后我们路上还遭遇了一场车祸,这孩子吓着了,这两天都没说话,所以我还挂了个儿科号。”
产科主任的怒气已经完全转化为了怜惜:“可真是麻绳专挑细处断。行,我看她这个样子是什么产检都没做过,那我今天先给她建个档……”
她想了想,先把要抽血的项目给划掉。看黄四娘这样子,恐怕抽个一两管血就要倒下了,还是先加强营养再说吧。
到了儿科主任那儿,路晓琪将这套说辞又重复了一遍。
她发现黄四娘是个聪明的——她一开始也被这些各种从所未见的事物吓到不敢说话,只能木木地站在那儿,眼里都带着些惊恐,但短短一个小时,她就已经回过神来了。路晓琪的说辞她只听过一遍,如今却已经能在旁适时地流露出一点悲伤或感激的神色来配合了。
看来她已经明白了目前是什么状况。
儿科主任检查了一遍之后说身体没太大问题,至于不开口说话也不要急,这是心理上的原因,只能等小朋友自己慢慢的恢复。同样,他也是开了一堆的营养补剂,还特意开了个食疗的方子。
“要好好给她吃饭,先把身体养好。你看看她现在的身高体重,是严重不达标的。”
主任全程都很和蔼,送她们出去的时候还把用来逗阿狸的一个小玩具送给了她:“小朋友,下次来伯伯这里时要胖一点才行哟。”
路晓琪拿着一堆单子去交钱,看着打印出来的账单,止不住的心痛。
这简直是花钱如流水啊!
短短两天时间,为了安置向家村和这次医院行,就已经花去了五万块。原本还有五十万的余额,现在只剩下四十五万了。
黄四娘忐忑地凑上来,低声说:“路小姐,看大夫的钱,奴一定会还给您的。”
路晓琪一愣,原来是在担心这个吗?
她提起手里的药:“不着急,等你们有工资收入了再说。”
她不打算完全把这群人的吃穿住行给背在自己身上,也背不过来,但他们现在还没有立足,只能先垫着。后续再从对方的工资里扣吧。
到时候一定要给他们把医保给买上!
黄四娘眼中一热,她重重点了点头。
看好病,路晓琪索性带着两人去手术室门口一起等,手术还没有结束。
有黄四娘在,巧娘明显轻松了不少,两人在低声的说着什么。
宋五嫂显然在这儿观察了快两个小时后显然已经积攒了一肚子的疑问,看到路晓琪过来便有些忍不住:“这便是你们的医署?是随便一个平民都能来看病吗?”
她坐在这里看到很多来来往往的病人和家属,有的穿着光鲜,有的穿着朴素。但宋五嫂在这儿也待了有一段时间了,自然能分辨得出这些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这儿是县医院,不过也还不错,去年刚评上三甲。”路晓琪知道她想问什么,回答得很详细,“不过如果有什么大病,大家还是会更倾向于去市里面的医院看。如果再遇上点疑难杂症,那可能要去帝都和魔都的大医院找专家了。像这样的医院,好处就是人没那么多,很快就能看上。口碑好的大医院是需要排队的,甚至有些专家的号还经常排不上,得找黄牛。
“至于看病,当然是谁都能来的。”
宋五嫂喃喃道:“谁都能付得起来看病的诊金吗?”
黄四娘也看了过来。
路晓琪这次却摇了摇头:“并不是全部,要看什么病。如果是那种大病和少见病,那可能很多家庭也要搭上大半积蓄才能看得起。但如果只是普通的病,那大部分人都是没什么问题的。反正,这些年比起以前是好太多了。”
她还很清楚地记得在自己小的时候,大人们是不敢生病的,身边也有因病返贫的例子。但如今这样的似乎越来越少了,而且大家也都会有闲钱支撑每年的体检,防范于未然。
对现在的生活,路晓琪很满意,并且充满乐观。
在宋五嫂和黄四娘这样的古人听来,却宛如天方夜谭一般,甚至比周边这些光怪陆离的机械和电子产品给她们的冲击还要更大。
良久,宋五嫂这才摇了摇头,情绪复杂:“却是让人想不到的了。”
谁能想到,千年后的世界会是如此的,如此的美好呢?
路晓琪好奇问:“宋朝不是有惠民药局吗?”
她做历史科普视频的时候查过相关资料。
宋五嫂轻笑一声:“确实是有。但惠民局只是卖药,比外面私人药铺子里要便宜几成。不过,早期还行,后期却不行了,以次充好,倒是让那些吏目们赚得盆满钵满。但凡讲究一点的都不再去那儿买了。
“除了药,最要紧的还是大夫。真正好的大夫很稀少的,而且人多粥少,价钱自然也水涨船高。即便是在京师之地,像我家这样略有盈财的,去看病也是肉疼得很。至于太医,那是达官贵人们才能上门去请的。”
黄四娘点了点头,在一旁补充一句,自嘲地弯了弯嘴角:“五嫂子是在京师,像我等住在乡下的匠户,生病了能去江湖郎中那儿买几贴草药吃一吃,便已经算是幸运了。还有那等更惨的,便单独在柴房里等死,死了后草席一裹便给扔到乱葬岗上去,也是常见的。”
她原本觉得这样的日子似乎是正常的。
他们生来便是如此不是吗?没有地位,也没有财产,出身低贱,那么过着如此贫苦的生活便是天经地义。或许有那么一天,其中一位幸运儿能靠着自己的手艺被某位老爷赏识,从此出人头地。但大部分人,往往从生到死都是循环往复。
可来了这儿不过短短一天,黄四娘的心里便生出了一丝小小的疑惑,像是在风中不断摇曳着的微弱火苗。
向来如此,便是对的吗?
她有些茫然。正在这时,手术室门口的灯亮了起来,有医生从里面走了出来:“谁是向大柱的家人?”
路晓琪赶紧跑过去,巧娘紧随其后:“医生,他怎么样了?”
“脾脏破裂,现在已经修复好了,没事了。他麻醉没过还没醒,你们在这儿再等会吧,到时候再一起去住院部病房。护士会和你们说术后护理的事项。”
“行,谢谢您。”路晓琪看得出那医生有些疲惫,真诚道谢。
医生摆了摆手,继续回手术室里了。
巧娘听到向大柱没事了,整个人都软在了地上,眼泪止不住的流。她来到这个时代,就只有向大柱一个亲人了。
路晓琪扶起她,心想还是得要找个护工才行,这笔钱不能省。
她让宋五嫂带黄四娘和阿狸先回去,自己则陪着巧娘等向大柱出手术室再去住院部了解一下情况。这两天下来,跌宕起伏的,一件事接一件事,路晓琪都觉得有些累,忍不住打了个呵欠。
宋五嫂关心地问:“累了吧?要不你送她们回去,然后眯一会儿,这里我来就行。”
她这段时间得出一个小诀窍,那就是有什么不懂的凡事张嘴问。这里的人都很友善,很愿意帮助人,甚至还有那种专门帮助人的“志愿者”,宋五嫂不懂但是很佩服。所以,她有信心自己能搞定这一切,只要稍微谨慎一点就行,甚至对此还有些跃跃欲试。
可惜,路晓琪没察觉到她的心思,摇了摇头,决定还是自己先撑一撑。
临走的时候她忽然想起来,一拍掌有点懊悔:“哎呀,你是不是得要回去忙你那个小饭馆了?”
如果没有向家村的突发事件,宋五嫂原本是应该留在市里面等那对小夫妻回家后接手馆子然后筹备开业。
宋五嫂笑了一下:“没关系,我来之前就已经和他们说好了,他们还有四五天才走,没那么急。”
路晓琪舒了一口气:“那就好。”
“我再陪你多留一天,明天再回市里面。”宋五嫂早就想好了,“正好先去准备一下,虽然只是接手几个月,但招牌和里面的一些东西最好也换一换。等你从这儿回来,正好能赶上开业。”
路晓琪被她的情绪感染,兴奋起来:“一定!到时候我来帮你。”
宋五嫂带着黄四娘和阿狸回了清河古镇。
她现在掏出手机向司机付钱的时候已经俨然如同一个现代人,动作流畅,看得黄四娘心生羡意。
宋五嫂察觉了,下车后笑眯眯地说:“不要羡慕,待久了,你也能这样。”
她又摸了摸阿狸的头:“你是个幸运的孩子。”
她们回来的时候村民们已经吃过了午饭,向大力和向老娘忐忑又兴奋地围上来询问两人大夫看得怎么样,有没有吃饭。还有其他的村民们也过来询问向大柱的情况。
“我们在医院吃过了。”黄四娘撑了一下肚子,向大力立刻给她拿来了一张椅子,这可是在这些房子里好不容易找到的完好无损的家具。她便坐了下来,高兴说:
“大柱子没事了,不过大夫说他需要在医院里住三天才能出院,路小姐和巧娘在那边照顾着呢,别担心。”
向家村的人都沾亲带故,大家又一起经历过乱世,感情很深厚。
听她这么说,村民们这才放下心了。
向老娘感叹:“大柱子是个有福的,还好是在这儿,要换在咱们那儿,这样的伤势……”
她摇了摇头,大家都明白她的意思,纷纷赞同。
也有人笑呵呵:“咱们都是有福的!”
好些人笑了起来。
来了这差不多一天后,村民们终于放松了一些情绪,开始恢复了说说笑笑。向明拄着拐杖在一旁含笑看着,感慨这样的氛围真是好久没有了。自从战乱开始后,所有人都是忧心忡忡,紧绷焦虑,如今竟是彻底轻松了下来。
已经有村民在问:“四娘,那医院到底是什么模样?是不是和咱们那儿的医馆差不多?”
黄四娘喝了口向大力递过来的水,被他们这么一问莫名燃起几分骄傲。
她可是他们里面第一批去过外面的人!
“那可和咱们的医馆完全不一样!那里可大了,我和你们说,外面的房子和古镇里的房子完全不一样,四四方方的,而且都是砖石建的,有的有七八层那么高……有一种铁做的马,可以钻到它的肚子里去,跑得飞快……
“医院里可亮堂了,到处都是白白的,一点灰尘都没有,看着就和仙界似的。那里有很多很多大夫,路小姐说他们分别看不同的病,有只看脑袋的,只看眼睛的,像我去看的就是只看孕妇的,还有只看阿狸这样的小孩儿的……
“还有很多块黑黑的板子,上面竟然有人在动,一开始我看见的时候可吓死了。五嫂子告诉我那个叫电视和屏幕,是这边常见的,就是专门给他们打发时间看着玩的……”
她开始介绍自己在外面的见闻,说得有些七零八碎的,村民们却听得如痴如醉。
他们看向镇子外的方向——古镇周围并没有太高的建筑,而镇子里和他们熟悉的环境差不太多,根本想象不到外面的世界竟然是这样的离奇而与众不同。
真想去看一看。
向明作为里正,怎么感受不到此刻浮动的人心呢?
他重重咳嗽了一声:“都给我把你们的小心思给收起来!咱们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可不容易呐,所以路小姐说的话,咱们要好好遵守。在她没发话之前,谁都不允许出古镇!谁胆敢违犯,就不要再当向家村的人。”
所有人都一噤。
向明的语调又缓和下来:“路小姐是个心善的人,只要咱们能安安分分,想必路小姐也不会反对咱们以后出去看一看。”
旁边传来一个声音:“里正说得不错!”
走近的人是宇文恺,他对向明赞许地点了点头。
大家都恭敬地行礼:“宇文老师。”
对宇文恺,他们心存敬畏。
宇文恺环视了所有人一眼:“日后无需多礼。向里正说得对,路小友将你们约束在古镇内,其实是在保护你们的安全。只要你们这段时间能好好学习,保证自己出去后不会露馅,能独立的生存下去,自然便可以外出去见见世面。
“且,你们应当也知道自己的自由度,只能在古镇方圆十里的地方活动。但这也并非不可破解,只要精进自己的手艺和能力,就能升级,也有机会去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他也没有多说,扬了扬手中的纸张:“那些都是后话,现在,先来领取你们的房屋吧。”
他刚刚就是在仔细巡查四号区的情况。宇文恺的建筑天赋出类拔萃,过目不忘,他走过的地方,房屋、道路都会自动在脑海中形成模拟地图,这让他在分配房屋这件事上效率极高。
听到他这么说,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惊喜的神色。
“这么快就分好房子了吗?”路晓琪回来后也觉得很惊喜。
这效率,妥妥的。
宇文恺抚须:“只有早早给他们分了房子,他们的心才能更快安定下来,后续的配合度也会更高。”
在一旁的宋五嫂很认同:“这有了房子就是有了家,而且他们都是拖家带口的。”
路晓琪点点头。
赵飞燕问:“医院那边如何了?”
路晓琪嗦了一口粉,外卖送来的,满足地吞了下去后这才回答:“向大柱已经醒过来了,医生说先住三天然后再观察。我给他请了个护工照顾,把巧娘也给带回来了,她就在清河古镇里等着就好。”
向大柱在醒过来后看到自己手上扎着针,差点眼一翻又晕了过去。后来他知道自己肚子上被开了一刀后,便陷入到了魂游天外的状态。路晓琪不得不又等了一段时间,待他回过神后才有机会叮嘱他一些注意事项。
她不敢把巧娘给放在那儿,索性委托给专业护工,只需要向大柱配合就行。
路晓琪三口并两口把牛肉粉丝汤给吃完了,只觉得胃里舒坦极了:“这家粉丝汤不错啊,比市里面的都好吃。对了,明天他们就自己做饭了吗?”
宋五嫂:“对,宇文老师说中那宅子里有一间大厨房,里面有柴火灶,还放了不少柴火。”
路晓琪挑起眉,居然还有这样的地方吗?
她去看了后才知道他们说的是四号区正中心的那栋小园林庭院,它原本的用处大概是展示古代江南一带有钱人家的生活,所以配了厨房供游客参观,有灶台还有水井,舂米的各种用具,连柴火都有整整一面墙。
“一开始就用电器的话的确有些危险……”路晓琪若有所思。
古镇里没有通燃气,只能用电。但是村民们没有经过培训而且人多手杂,且古镇的电路这几年都没检修,只要出一点点纰漏恐怕就能让她后悔终生。想到这里,她打了个寒噤。
“那就先用这个灶吧,明天就自己做饭,但要注意防火。”
好歹柴火灶是他们熟悉的东西。
不知道以后能不能开通燃气?
燃气管道、电线、供水、网线……路晓琪原本还想着要不就先叫几天外卖应付一下,但这一项项的计划算下来,让她立刻放弃了这个想法。
穷,吃不起外卖了,能节省一点就节省一点吧。
赵飞燕又递给她两个本子:“上面那本记了向家村人每个人的情况,下面那本是房屋的分配情况。”
路晓琪翻了翻,赵飞燕的字写得很娟秀,甚至还用的是横排字体,她一眼看过去就能清晰地获得很多信息——第一本上已经记载好了向家村三十九个人的信息,包括他们的名字、性别、年龄和家庭以及亲戚关系,甚至还记录上了每个人擅长做的事情。除了职业手艺之外,还有生活专长,比如有一位叫做杜芳的寡妇是向明的侄媳妇,曾经在京师的酒楼里帮过厨,专长就是做饭。
那可以安排她来当之后的厨娘。
另外,向家村总共分为十六家,以向姓为主,还有少部分是张、李二姓。这里面有四个才几岁的小朋友,后续可能要考虑送他们去上学……
看了一遍后,路晓琪已经转过了许多念头。
“这份资料太有用了。”她高兴极了,对赵飞燕道谢。
赵飞燕抿嘴一笑,这让她的表情顿时变得灵动起来,连身上简单的广告衫都掩盖不了容光。
她曼声说:“能帮得上忙就好。”
这样一份资料对她来说却是不难的,以往在宫中的时候接触的人比这儿可要多多了,要记住她们的喜好和背后错综复杂的关系,与之相比向家村简直就是不值一提。
另外一份是房屋分配情况。这是她和宇文恺共同做的,宇文恺在里面画了一个简易的四号区的地图,标注了里面已经被分配出去的房屋。
“按照每一户的人口数来分,他们有十六户但是有的家里只剩下一人或两人,便和其他人一起居住。”宇文恺解说,“所以最后总共分去了十一栋房屋。”
家中人口多的自然住在一起,其余的按照性别来分,保证每个人都有单独的卧室。
路晓琪很满意。
这些房屋的产权都属于古镇,性质是员工宿舍,她可以补贴福利但不可能让一个人就独占一栋房屋。
“等明天开始,我便会安排他们修缮古镇。”宇文恺沉吟一下,“先从一号区以及清理河道的淤泥开始吧。”他面上带了一丝嫌恶,“总不能就一直这么臭着。”
一号区是门面,也是重点。反倒是四号区,宇文恺并不急。在他看来,这些工匠们在忙完分配的工作之后,闲暇之余自然会着手修缮自家的屋子。
路晓琪想了想也点点头:“行,就按宇文老师说的办。”
她计划会分批次开放古镇,边修缮边营业。一号区肯定是在第一批开放区域内,四号区位置最偏,暂时剔除——她当然没忘记自己沉浸式体验古代生活的构想,但只有配合上系统的奖励,“建筑之心”古色古香的滤镜才会是完美的。
宇文恺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不过,修缮是需要不少材料的,木头、泥料、颜料、工具……”
他每说一样,路晓琪的心就抽抽一下。只有搞过装修的人才知道这些东西有多花钱,而且这里需要的可不是什么小数目,她想到自己仅剩下的五十万,简直头秃。
她强颜欢笑:“我知道,您先列个清单出来。”
该花的咬着牙也得花。哎,不知道学姐的贷款走到哪个步骤了?
看了半天,路晓琪忽然发现了一个问题:“向家村的房屋怎么都是分开的?”
除了几个年老的和孤寡组合之外,其余人家几乎都是分开的,但明明在他们的房屋旁边都还有着空屋。
宇文恺和赵飞燕对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