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要去赵家认亲了。
天气不大好,看样子像是要下雪。
“陪你过去瞧瞧老太君,然后,我就直接去沧州。一会儿雪下来,路该不好走了。你在赵家吃饭后,自己回来吧。”
“好,您要去几天?”正被丫头梳妆的墨伊问。
“看天气吧,应该是三天。但如果雪大,会再拖两天。”
“嗯。随行的人都安排了吗?还有路上要带着什么……”墨伊还真不知道。
“人都安排好了,路上的事,一般是由前头做。你不明白这些,就不用管了。这次李昌也跟着去。”
收拾好了,两个人往外走。半路,遇到了冯侧妃,给他们行礼。李倞脚一顿,“有事?”
冯侧妃笑:“听说王爷今天出门,天太冷了,妾身准备了一套皮腿套,王爷带上,别冻着腿。”
“已经准备了……”但李倞还是接了过来,“有心了,你先忙吧……”
说完带着墨伊走了。
冯侧妃笑容不变的看着他们的背影……
车上,墨伊突然问:“王爷,您说……”
“什么事?”李倞脑子里在想事,随口问了一句。
“嗯……您说,云清妹妹跟十四弟,有可能吗?”
“有什么可能?哦,你是说……”李倞好笑的看着墨伊,小小年纪,自己都刚成了亲,竟然想保媒了……这还真是……
“就是上回,大家一起说话,妾身看到他们俩在说笑,就挺顺眼的。听说云清妹妹还没议亲,十四弟也正好的年纪。您怎么没想过这事儿呢?”
李倞笑笑:“那因为十四的母妃,位份低,也没嫁妆。十四身上无实职,只是领着津贴。他府上的房子漏了,都得上报内务府批银子修。但像他这样不受宠的,一时半会儿谁理?都是他母妃贴补,或者我接济一二,日子才能过。这么穷,云清妹妹嫁过去受苦可不行。
不过现在……良妃娘娘位子一定,待遇就强了不少。小十四,年后我也会提醒皇上,给他谋个实职。这样,也就还好了。一会儿,你得着机会问一下舅母吧。”
“是。可是……舅母会不会笑话妾身?”
“会。”李倞打趣了她。
两个人笑了起来。
到了赵家,赵云清和赵云开,打扮得美美的,在二门迎他们。
见来了,连忙行礼:“表哥!”
又凑到墨伊面前,挤眉弄眼的:“拜见王妃娘娘!”
“王妃娘娘好漂亮!从头到脚都好看!”
墨伊脸着脸,低头笑。
两位赵姑娘偷偷的看了一眼李倞:表情倒是柔和多了,看,娶了喜欢的姑娘,人都变了呢!
到了屋里,赵老太君坐在主座上,两个孙媳妇和几个重孙媳妇在身边伺候着。
李倞带着墨伊上前跪拜:“曾祖母在上,李倞携妻子墨伊,给您老人家磕头了。”
老太君情绪挺激动的,“快快起来!来……让老太太瞧瞧……”她伸出双手。
两个人都上前,老太太拉上他们的手细细打量,“好孩子!”眼神极为温柔。
“以后,你们两个人要好好的过日子。墨伊……老太太活这么多年,眼力不是白给的。虽然咱们认识时间不长,但老太太知道:你是个聪明又坚强的姑娘!七郎他,十分辛苦。担子太重,有时未免粗心大意。望你理解,并好好照顾他。”
“是!墨伊一定牢记老太君的教诲。会尽心照顾王爷的!”
“老太太信你。”她一招手,旁边的丫头递过来一个盒子,“盒子里的银票,还有旁边的箱子的东西。是老太太的私产里,划给七郎的,今天交到你手上。好好的保管着……”
墨伊转头看看李倞,见他点头,便双手接过来。“谢谢曾祖母。”
这一盒子银票得多少啊?好想数数……
“曾祖母,我得去沧州一趟,怕天落雪,就不陪您用饭了。让墨伊陪您吧!”
“那你快去吧,要是下了雪,就慢些走,不行在路上歇一晚。”
“好。您放心吧。”李倞跟舅母打过招呼,看了墨伊一眼,走了。
墨伊乖巧的坐在老太太身边,送上自己为她做的抹额。
听她絮絮叨叨的说了半天话,然后,饭前让老太太歇息一会儿。
把人打发出去,赵大夫人跟她喝茶聊天:
“你年纪小,经历少。新婚,肯定有诸多的不习惯,大家都得有这么个过程。侧妃和妾室,在很多人家都是常态。你只记着,按规矩办就好,不必过分在意。
王爷一心扑到公事上,这么多年,他也没宠着谁到不计规矩的地步。这一点,你放心。”
墨伊轻轻点头。
“不知道赵慧跟你说过多少,之前的周王妃,当初是京城首屈一指的淑女,不光长得好,才艺也非常出众。弹琴,写字,作诗,样样信手拈来。”
看着墨伊眨眨的眼睛,有好奇而无丝毫的不良情绪,赵大夫人轻叹:这个姑娘,是真的稳当。
“但是,王爷与她,却处得不好。”
“请舅母多说些,墨伊也想多了解王爷。”
“嗯……王爷的性子啊……他和咱们明安公主是双生,明安公主,特别小的时候,小嘴叭叭的,可讨喜了。皇上最爱重的就是她。而王爷,二岁多了才开始说话,还经常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蹦。所以,就憋出了个粗脾气。经常是三句话说不通,就要动手。
当时,皇宫最得宠的,是大董贵妃,现在小董贵妃的堂姐。长得那真是……比现在的小董贵妃还要好看。她为皇上生下了皇子李珍,也是皇上的心头宝。那对母子,在后宫精力无穷的折腾。逮谁都欺负。唯独不敢招惹的,一个是明安公主,一个是王爷。
明安公主极聪慧,宫规滚瓜烂熟不说,连朝廷律法也都明明白白的,就没人能说得过她。王爷呢……王爷嘴笨,不说,但他能打……”
说到此,赵大夫人嘴角也带了笑,又有点悲伤,“嗨,看我,说到哪儿去了。王爷的性子,就是这样。公事为王,其它的都要靠靠。周王妃,
性格敏感,好个风花雪月。总有些伤春悲秋的,还希望有丈夫无原则的疼爱。其实,她品格挺好,就是与王爷合不到一起去。两个人,都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越走越远,都不快活。
他们这婚姻哪,所有人都认为很好,但他们就是过不好。我的意思是,王爷性格有些执拗,在公事上,是有好处的。但对于夫妻相处,未免有些不近人情。”
“我瞧着你,年纪不大,但是个有成算的。自古女子,都要仰仗丈夫和儿子过活,往往会忽视了自身。总不去想,当有一天丈夫和儿子指望不上的时,又该如何。
我们赵家,很重视女儿家的培养。从老太君,到云清几个,每个人都能立得起来。我瞧着你,倒很有几分这个模样……”
“墨伊也是这样认为的,有父母、兄长,丈夫、儿子的护佑,当然是好的。但也不能太过依附于他们。否则就会失衡,周王妃,恐怕就是如此……”墨伊笑了笑。
“对。你这么想,就对了!好孩子……老太太看人很准哪。”
“舅母,来的路上,王爷谈到了云清妹妹,她的亲事,您有打算了吗?”
“有几家有意向的,但话没说透,还在看……总是有满意的地方,也有地方不满意的地方。”
“那……您看十四弟如何?”墨伊问。
“啊?”赵大夫人有些意外。
“王爷说之前他没这个打算,是因为十四弟没正式事由,母妃位份低,嫁妆不丰厚,怕云清妹妹嫁他受苦。但现在,良妃娘娘各方面待遇都好了,年后,王爷还说给十四弟谋个好位子。那就比过去强多了。您和云清妹妹,若能看上他那个人……”
赵大夫人很感动,“王爷做事,就是妥当。十四那孩子,也是我看着长大的,没当外人,也就没想此事……倒不是嫌弃他穷。要不……一会儿问问云清?”
“我去问她……”墨伊兴致勃勃……
189新的感觉
在赵家吃饭时,有人提到了赵嬷嬷。
“裕州也不知道什么样?不说别的,就永乐那身子,这一路,也够她受的。”
“是啊,万姑父都说不让姑姑去,但她不肯听。”
墨伊也点头,“听赵嬷嬷说,还是把外孙和外孙女给留下了。”
“是得留下,路上辛苦,外头穷乡僻壤的,什么都缺,哪能好好的养孩子?听说会送咱们家来呢,家里要多弟弟妹妹了。”赵云开挺高兴。
吃完饭后,墨伊便告辞,赵云清看着她,脸微发红……
出二门上车,除了自己带着一名丫头,李倞还给她留了两名护卫,一个赶车的,外加个小厮。以后她再出门,就都得是这样了。
可没有过去跟着父亲,一顶小轿或者雇辆驴车就走,甚至满街溜达的时候了。
坐在车上,掀了帘子一角往外看,正好路过了同济堂药铺。
墨伊连忙让人停了车。
门口伙计看到门口停了辆讲究的马车,立刻掀棉门帘迎接,态度殷勤又稳重。
但不像其它店面那样,哟呵着笑脸相迎的,真是各有各的讲究!
一进门,立刻有管事相迎:“不知夫人有什么需求?”
墨伊想了想:“想让管事帮着想想,天生身子比较弱的妇人,要去裕州那种干燥寒冷,水质较硬的地方。应该备些什么成药。”
虽然不知道裕州,但那片地区大概的特色,她还是看过一些杂记的。
管事闻言,又进去请了老大夫出来。
老大夫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无非是一些温补气血,护肠胃,增加体质的,“身子弱的人,水土不服的症状会更明显。再有,安眠的药物也应该备些。”
边说,单子就拉出来了,递给温语。
温语看看:“再加上一些上好的金疮药,风寒袪痰的,强心的……这些有成药的,都来些。都有药的说明吧?”
“有有有,主材和作用,都写明的。用的时候,问当地的大夫就好!”
墨伊让店里接照走长途的方式包好,回头让人来取,就转身上车回了府。
进门,照例睡了一觉。
王爷不在家,身心放松,一觉睡了近两个时辰才醒。
喝了两杯茶,起身加衣裳,还要披上斗篷。
“娘娘,您要出去?”红颜问。
“去园子里走走。进门几天,都没看清府里什么样子呢?”
红颜和香叶陪着她出门,“下雪了呀……”天空飘起了零星小雪,但因无风,还不算冷。
“但愿王爷路上顺利……”不知不觉间,多个人惦记了。
又想到冯侧妃送的皮腿套……他的生活,自己还一点不摸门呢,这方面得用心了。
园子很大,遇到的人不多……墨伊走大路穿小路,走过画廊,绕过假山。
一路上几乎看不到人,偶尔有穿着厚厚棉裙的丫头,也是远远的向她行个礼,就又匆匆的走了。
“娘娘,园子头走动的,基本都是内院的丫头婆子。外头伺候的,无令进不了二门,都是绕着二门外走的。”
“这样啊……”
“是,这么大园子,也就这些人。现在天冷,就更少了。”
墨伊兴致不错,“这池塘还真不小……”伏在栏杆上看,水上结着冰,冰面被凿开一块,有老大条的锦鲤时不常冒头,然后甩一下尾巴又下去,还有两只野鸭子……
“这里头的水可不浅,娘娘得小心着。”
“家里都种着什么花呢?”
“牡丹,芍药,月季这些的都有。等开了春,园子里就好看了,现在光秃秃的。”
“家里几个孩子都是怎么住的?”
“文秀郡主就在……”红颜指着,“那边的长辉阁住着。大少爷和芊芊小姐年纪小,跟着生母住的。再过几年,绍哥儿大些,会挪到那边的外院,到时身边伺候的也多是小厮了。”
墨伊遥望着远方,点着头。
“以前王爷不在家的时,文秀群主都是回外家的。听说,在外家时,是她的姨母周九姑娘照顾着。周九姑娘在王府住了些日子,就在长岚阁……后来……才回了周家的。”
红颜的语气变化,墨伊听出来了。
估计是想嫁进来吧?其实姐姐不在了,妹妹续嫁的事也常见。尤其是姐夫财大势大,又有孩子的情况下……
看来,自己无意中,还阻了别人的路呢。
今天的事情办得差不多了,冯侧妃从长慧阁出来回自己的小院。刚走几步,就遇到个小丫头,跟她耳语几句。
她转头看去,依稀能看到园子里三个人影……心里哼了一声,直接回院了。
玉安公主在等徐可,等了好一会儿了。
她没了以前等他时的幻想和激动,而是越来越不耐烦。
徐可进了门,一脸笑意,“外头下雪了,公主等急了吧?刚要出门,被冯指挥使叫住了……”
“好了!”玉安公主不耐烦的打断了他,“本宫看出来了,你现在是大忙人。就是不知道是真忙,还是躲着本宫了!”
“我躲公主做什么?”徐可有些无奈,“您也知道,明年夏天的大比武,马上就要筹备了。我是想参与进去的,正是积累人脉的好机会……”
“冯指挥答应你了?”
“哪有那么容易?都不知道皇上指派谁来总领此事呢,不过,有我一席之地应该不难吧,只是位子高低……”
“要不,我跟太子哥哥说说去?”
徐可无所谓的说:“如果皇上让太子殿下总督办,您说说就没问题。可现在还没定呢!”说着话,他就走了神儿,不知道在想什么了……
玉安公主看到此,心中火又起来了,她尖声问:“你跟墨家那贱人同房了?”
“嗯?您说什么?”徐可听她语气不好,转头过来。
“我问你,你跟墨家那贱人同房了?”
“没有……您让我还说几遍?”徐可无奈的摇头,他也不明白,公主这是闹什么……
是经她同意的,明媒正娶的,同房难道不正常吗?
玉安公主冷哼一声,“李倞带着他小媳妇回门,你也去了墨家?”
“去了。”徐可很坦然。
“你……”玉安公主一脸怒意:“怎么着?还真把自己当墨家女婿了?”
“公主……”徐可又一脸无奈:“齐王殿下要去,我能不去?事先,父
母就在问我是如何安排的。刚从墨家回去,又叫我过去问是什么情况。
我若不去,那得费多少口舌解释,得编多少瞎话说服他们?在墨纹那儿,我因公事晚回家、不回家,跟她摆脸色,不说话。不管她心里是怎么想的,但对我无可奈何,一句多余的话也不敢有。
但我也拿这套蒙我父母?那不是摆明了说我有秘密,不可对人言吗?”
“好啊……与我的事,不可对人言……”玉安公主又羞又恼,“徐可,你好得很!”
徐可心底的烦意也起来了,“公主……那您说我应该怎么办?”
玉安公主胸膛起伏,想骂他,想摔东西,想让护卫把奴仆按院子里打……可是只是坐着生气,半天不说话。
徐可也不说话了。
两个人就这么闷着,坐了半天。
“那你就说说,李倞和他的新娘子,关系怎么样?”玉安公主终于忍下了气,主动发问,算是放下了身段。
“实话说?”徐可笑了一下,“相当的不错!”
“态度温和,礼貌周全。礼物隆重,还用了不少时间和耐心,来听墨家男人们的废话。而且,答应为墨伊的兄长介绍大儒,主动要把她弟弟送入太学。您说,这怎么样?”
玉安公主不傻,当然知道这意谓着什么。
可她就是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种种行为,就是提携墨家往高处走。可是处的人多得是啊,直接找一个娶不好吗?
大儒家也有女儿孙女儿的呀!算了,不想了……
转头看徐可,经过这段日子的历练,他沉稳了很多。像是宝剑重新打磨,焕发了更尖锐的光彩。她心又开始乱跳了……
“徐郞……刚才都是我不好,不该跟你发脾气的……”她走过去,蹲下,伏在徐可膝头。
徐可垂眼看她……公主啊她是……身份那么高贵,却伏在自己脚下。他是多么沉迷在这种虚荣里。
此刻也是……
但他却发现,某处地方……却没之前的欢欣鼓舞了……
190过日子了
吃过晚饭,墨伊便早早上床。
身边没人,仿佛又回到了闺中。
睡得可沉了,早晨一醒来,发现之前的劳累都缓过来了。
梳妆打扮,去饭厅吃早饭。
昨天让红颜通知了各院,今天在饭厅聚集。来的比较早,但田侧妃和芊芊女儿,徐吴两位姨娘比她还早。
见她进来,连忙行礼。
小姑娘芊芊的性子,看起来挺外向,笑嘻嘻的叫,“母妃!”
旁边还有个丫头,对她行礼后说:“娘娘,奴婢小芳是梅姨娘院子里的。姨娘有些发热,怕出来再着凉,也怕过了病气。让奴婢来跟您告个假。”
墨伊还没说话,冯侧妃带着绍哥儿进来。
“娘娘,”轻轻一福礼,绍哥儿被她拉着,还有些睡眼朦胧,“娘娘。”他也这样叫。
墨伊点点头。
冯侧妃转头跟小芳:“一会儿,庄大夫会去给梅姨娘看看的。”
转头吩咐了身后跟着的丫头去请大夫。
又跟墨伊说:“梅姨娘身子是弱,时不常的就要请大夫。不过,倒也没太大的事,两副药下去,就好了。娘娘您不用特意的挂怀。”
这话说的……
也许是事实,但听起来……像在说梅姨娘是故意的……
墨伊笑笑,“好。大夫瞧完了,脉案给我院子里送一份。”
冯侧妃心里一愣,但还是点头笑着,“是。”
大家围着桌子坐好。
墨伊说:“我刚进门,这两天忙着认亲,什么都没顾上。今天招大家过来,趁着王爷不在,咱们先熟悉一下。
我年纪小,很多事情也没经历过,却又担了一副王妃的担子。所以,希望各位能帮衬、提点一二。尤其家里有孩子,有身子弱的,又面临过年,可出不得差错。我有什么不周到的,只管提醒。你们有什么想法,也可以直接跟我说。”
田侧妃在想:有点不通啊!
做为王妃,她这样说话没毛病,甚至很朴实,对大家很友好,一点高高在上的架子也没有。否则,真是讲究的,每天把大家叫过去训,也是有这个权利的。
所以,这话很给大家面子,也很主动。
但同时她又不管家……提醒你什么?什么想法跟你说有用?
搞不明白……先答应再说,所以,她很热情的点头应承。
“冯侧妃,一会儿你抽个空,府里日常如何,还需你同我说说。”墨伊又说。
“是。”冯侧妃笑得真诚,但心里却暗骂,真是把我当管家婆子了。
“湘湘,听说你现在还没开始上课,如果你愿意,可以到我书房来玩。有些有意思的东西……你可以瞧瞧。”墨伊对李湘陵说。
这是特意拍嫡出的马屁了?冯侧妃心里活动就挺多的……
李湘陵小脸绷着,不为所动,“王妃娘娘,湘陵想回外家。”
大家心头一紧,王妃的示好,郡主没接不说,还挺不给面子……
墨伊却认真想了想:“湘湘,你父王只是出门两三天,马上就回来。他在家的时候,肯定是希望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再者,马上就要过年了……”
李湘陵不说话。
父王在家又如何?他回来一年了,见面的次数都是有限的。
一点也不与自己亲近不说,九姨还不能陪着自己了……
住在大院子里,只有丫头,这是多么的悲凉?
但是,外家……她年纪虽小,却也知道,九姨与父亲的事没成,外家也不高兴。所以都不来接自己了……
想到此,就想哭,但她不能哭。
“湘湘若是想她们了,我就让人去个信,约好时间,然后我陪你去瞧瞧她们,可好?”
冯侧妃心中暗笑,到底是小家子,这点规矩也不懂:你上门就不唐突吗?你是谁呀?王爷都没正式把你引荐给周家!
李湘陵年纪小,并不知道如何处理好,只能点点头。
饭后,冯侧妃说:“王妃娘娘,妾身这边还有些家事,等做完了,再去寻您说话可好?”
墨伊点头笑,“好!”
出门时,墨伊又特意叫李湘陵,“湘湘,池塘里有鱼,还有野鸭子呢,咱们拿馒头去喂吧?”
李湘陵有些犹豫,她身边的丫头说:“郡主要不要先回去加件衣裳?湖边冷……”
于是,她就摇了头,“天冷,湘湘不去了。”
绍哥儿听了,却很给面子:“母妃,绍哥儿想去!”
芊芊也说:“母妃,芊芊也想去!”
冯侧妃笑着对李绍丰说:“今儿冷,等中午大太阳的时候再去吧。”
李绍丰虽然不乐意,但他还算听话。跟着丫头走了……
于是,墨伊带着田侧妃和芊芊,去了池子边。
三个人,拿着馒头,一会儿喂鱼,一会儿喂鸭子,不亦乐乎。
李湘陵回了自己院子,心里惦记这个事儿,又出来,远远的看着。听到芊芊在尖声叫,哈哈笑……
墨伊和田侧妃喂了一会儿,发现芊芊把馒头装在她的荷包里……
“这是王妃娘娘给你的,你最喜欢的,装馒头不就脏了吗?”田侧妃提醒。
芊芊人小财气粗:“不碍的,娘娘还会送芊芊的……”
墨伊和田侧妃相视而笑。
“过了年,铺子开张了,好多荷包,你可以随意去选。”
“娘娘,什么铺子?”田侧
妃此人,琴棋书画的,其实也都会点,但就不感兴趣。只对生意有兴趣。
于是,墨伊就同她聊起来。
这一下,两个人可说的还真多。
田侧妃不愧是商贾出身,见识很不一般,各方面的知识都知道一二。
墨伊心中狂喜,虚心请教。而田侧妃好为人师,就白话这些。
两个人站着说不过瘾,也冷,芊芊姑娘馒头扔完了,就都回了正院。
进门,墨伊就让丫头煮茶拿点心,带着田侧妃进了书房。
诺大的书房里,堆满了东西。
“搬过来还没来得及整理呢,铺子大概就是要卖这些……”对于这些东西,她心里有谱,随手拿,随口解释。
田侧妃母女瞧着,眼睛放光。
中午饭,那娘俩都是在墨伊这儿吃的。
下午,冯侧妃才来。
“娘娘……”她手里拿着几张纸。
“您看,这是王妃的月例和待遇,包括衣饰,餐食,应酬,出行等等各项规定,还有收送礼的标准和如何走账等等,您先看看。有什么不明白的,您再问妾身。”
墨伊接过来看……
只有她自己的标准,并没有侧妃和妾室的。看来,冯侧妃认为与自己无关……
“比如餐食这一块……”冯侧妃继续解释:“这是您的标准,这是范围。在这之外,如果您还有什么特殊的需求,需至少提前一天开单子,还有就是……需要您自己出银子了。”
“这些我先看看,有不明白的再问你吧。”
冯侧妃点头称是。
“我手头有些事情,需要经常出府。一个是马车护卫的安排,另一个,还有可能不在府用饭,这一块怎么办?”
冯侧妃很想为难为难她,特别想……
但她不能。
笑道:“这一切,您提出个方案,妾身都会为您安排好的。”
墨伊点头答好,话就谈到这儿了。
冯侧妃告辞往外走,墨伊又叫住她,“大夫给梅姨娘看过了吗?”
“……刚看完,开了方子,一会儿妾身就让人送来!”
“好。”墨伊可没忘记这事儿。
191都没闲着
墨伊坐在明亮而温暖的房间里。
穿着绿色绣花蚕丝棉裙,软缎绣花鞋,喝着茶,吃着点心。
细细研究着手里的单子。
她的月银,有二百两银子!!
手轻抖,笑出声来。
墨家一大家子人,吃香喝辣一个月,也用不了五十两啊!这可真是……她摇头啧啧有声。发财了……
接着往下看,每年的四季衣裳,首饰。餐饭标准,出行,还有院子仆从的配备和月银。
挺细致……
这年节礼……她的娘家,祖父母和父母的生辰礼,是走公中的。但其他人的,就只能掏自己腰包了……
“这样啊……那大侄子过周岁之类的,就得我自己掏银子置礼物。这倒也算合理……”
对外应酬,与府里有关的,走公账。
个人的私交,招待应酬费用,要负责一半,还要提前说明、批准……谁批准?冯侧妃?这里是不是很别扭?
王妃的事要侧妃批准?还得说明事由?
她不批怎么办?
我是王妃,不要面子的么?
不对啊,我是王妃,这是我的家,对吧?
凭什么做事要侧妃批?
给赵嬷嬷买药的时候,当时我是怎么打算付这笔银子的?
……好像没想。
只是身上没带那么多银子,回头让红颜带着银票去取,那银子肯定是自己要掏腰包的。那些药,大概算了一下,一百两总要的,也能拿得起。
但如果按这单子上来算,赵嬷嬷的身份……是我的个人应酬,还是应该公中出呢?
还有,赵家老祖宗交给我的银票,算什么?
若请赵家姐妹来府里玩,费用也是我出一半吗?
墨媛呢?那个家伙是肯定是要来的……她同赵家姐妹一样不?
头疼头疼……
把这些问题列出来,回头还要向赵嬷嬷请教。
哎呀!忘了,匣子里是多少银票呀都没看呢。
拿出随手放在梳妆台下面的小匣子。打开数数,一张五千两……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