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女工里,那个很久之前就买到《真假千金》,还把这本书看了不止一遍的年轻姑娘,当即决定买下《一个士兵》这本书。
看这本书的名字,这书写的,应该是一个士兵的故事,里面是不是有甜甜的爱情?
年轻姑娘的眼里满是期待,另一个已婚的女工却道:“写士兵的书?很多年轻女孩憧憬那些军官,但我知道,他们其实很讨人厌。”
这个女工的丈夫是一个士兵,不久前还因为受伤,回家住了几个月。
这个女工也就从自己的丈夫嘴里,知道了很多军队的事情。
大部分军官都很讨人厌,那些士兵也不是多么高尚的人。
至少她的丈夫,就不讨人喜欢,回来养伤的时候,这个男人甚至打了她!
她对此耿耿于怀,要知道她丈夫以前,是不会打她的,她觉得自己丈夫是在军队里学坏了。
“丽娜,这本书的作者是中国人,她写的事情,肯定跟你的丈夫不一样。”买书的年轻女工开口。
确实如此,丽娜不再说话。
买了书,几人相伴回工厂宿舍。
她们都是因为战争,逃到这座城市生活的。
如今城市里的房租疯涨,她们的家人只能租一间小小的房子住,她们不想回去挤着睡,干脆住在工厂宿舍。
年轻女工翻开《一个士兵》这本书看了几眼,立刻就发现了不对:“丽娜,这本书写的竟然不是中国,而是我们欧洲!”
丽娜闻言有些惊讶,当即凑过去看。才看了一点点,她就不满地开口:“这本书我不喜欢,血淋淋的战争有什么好看的?”
年轻女工却是想看的,她想知道,尤斯塔斯有没有救下自己的哥哥。
很快,她就看到尤斯塔斯杀死一个敌人,然后从敌人身上找到一封信。
看到信件内容,年轻女工的眼睛立刻就红了,落下泪来。
这间宿舍里住了八个人,其他人见状,纷纷出言询问。
年轻女工道:“我没事,是这本书……它让我想哭。”
众人闻言有些无奈,同时不再围着她,而这个年轻女工,却继续看下去。
她其实不想看打打杀杀的战争。
战争真的讨人厌,她的母亲,就死在战争里。
但这本书是不一样的,这书写的不是战争,而是人,还有人跟人之间的感情。
尤斯塔斯身边的那些人,一个个都被写活了,这些士兵之间的感情,也让人动容。
而且,尤斯塔斯本人,也是讨厌战争的。
不过这个年轻女工看的时间并不长。
很快就到了熄灯时间,该睡觉了。
这个女工放下书睡觉,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又急急忙忙去工作。
一直到晚上,她才继续看这本书,看着看着,她突然道:“丽娜,我想我知道你丈夫突然改变的原因了!”
“什么?”丽娜不解。
年轻女工指着书上的一段话对丽娜开口:“丽娜,你快来看,你的丈夫,是不是用了吗啡当止痛药?”
丽娜凑到年轻女工身边看了看,当即道:“是的,就是这样,我的上帝……”
没想到咖啡竟然这么可怕!
丽娜原本不打算买书,但在看到这个片段的第二天,她咬咬牙买了一套书。
等看完书,她还将之包裹起来,寄给自己的丈夫。
她以前会给自己的丈夫寄吃的,但她的丈夫常常收不到。
这次她干脆只寄书。
《一个士兵》这本书,开始在欧洲热卖。
这片土地上,有无数人被战争影响了生活,一本写战争的书,他们都愿意看一看。
看了之后,他们大部分人,都很喜欢。
这本书描写了战争,也描写了真挚的感情,尤斯塔斯本身,更是一个小太阳一样的人,可以给人带来力量。
而这本书在欧洲风靡的时候,洪永祥等人正翻译《梦游莫斯科》。
他们英语水平一般,因而翻译得并不好,只求意思对。
将整本书分开,每个人翻译两万字,最后花了半个月的时间,他们竟然将这本书给翻译好了,还把翻译稿誊抄了一遍。
就是语句不是很通顺,很多句子,还是按照他们中国人的习惯去写的,洋人不一定能看懂。
但没关系,翻译了就行!
洪永祥拿着誊抄好的稿件慢慢校对,然后发现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如果有别人帮他校对就好了。
他心里一动,然后让一个劳工,将这本书的翻译稿的初稿扔进一个据说曾经因为宣传《共产主义宣言》,而被抓起来的人院子里。
当然,那人现在已经被放出来。
听说那人很有学识,应该能将这部小说校对梳理好,说不定还能将之宣传出去。
洪永祥期待这本书在欧洲传播开。
到时,欧洲说不定会乱起来。
欧洲这些国家,都侵略过中国,洪永祥表面上对洋人很恭敬,但心里,其实是不喜欢洋人,不喜欢这些国家的。
若不是现在,中国的劳工也加入到战斗中,他肯定不会盼着战争结束。
他会希望这些国家继续打下去,最好打得这些国家都消失了才好,真要这样,说不定他们国家能捡个便宜,强大起来。
如今在欧洲, 有好几个政党的理念,跟《梦游莫斯科》这本书里描写的一样。
动静闹得最大的,自然是俄国的布尔什维克, 他们反对战争,要求土地国有化以及无产阶级专政等等。
此外, 德国的斯巴达克团,也有差不多的主张, 但在英法两国,就只有一些小团体了。
洪永祥送书的对象, 就是英国某个小团体里的活跃分子。
这人名叫保罗, 他所在的小团体反对帝国主义战争, 希望能建立一个以公有制为基础,没有剥削和压迫, 人人平等的社会。
之前, 他们还组织了游行和演讲。
然后保罗就因为非法组织社会活动被抓了,不久前刚被放出来。
重获自由以后, 保罗就开始筹备前往俄国的事情, 他想学习俄国的先进经验。
这天, 他一大早起来,突然发现自家院子里多了一叠纸,或者说是一本书。
保罗打开这本书,就看到上面遍布七歪八扭的字, 读着还很不通顺。
不过他并没有把书扔掉, 因为他一眼, 就在上面看到了“莫斯科”三个字。
他正打算前往莫斯科,肯定要看看这本书。
而且这本书突然出现在他的院子里,大概率是跟他志同道合的人给他送来的。
保罗翻开书看起来。
桑景云上辈子去过莫斯科, 所以故事开篇,将莫斯科写得很真实,保罗一看就喜欢上了。
这本书,有助于他了解莫斯科!
保罗原本只想看一看莫斯科的风土人情,但他看着看着,意识到不对。
这本书的开篇,竟然是莫斯科爆发了一场革命,然后,社会主义出现了!
接着,作者就开始描写一个无产阶级执政的国家是怎么样的。
这本书很难读懂,好像作者不会英语一样。
可即便如此,保罗还是为书里的内容惊叹。
这书里描写的世界,正是他梦想中的世界!
这本书到底是哪里来的?
等等,这本书写的是还未发生的事情,莫非这是一本预言书?
是上帝指引他,发现了这么一本书?
保罗花了两天时间,把这本书反复阅读,读完后,他就开始撰写自己对这本书的理解和感想。
他闭关一星期,写了一些之后,就去找自己认识的人,开始给他们讲述俄国的未来。
他的那些朋友听得如痴如醉,在他的怂恿下,还打算和他一起去俄国。
而这个时候,《一个士兵》这本书,终于被那些士兵看到。
士兵们可太喜欢这本书了!
这本书能让他们完全代入,他们觉得自己好像变成了尤斯塔斯,然后走向胜利。
还有一些吗啡成瘾的人,将其中相关片段看了又看,试图戒掉吗啡。
他们能不能成功另说,吗啡的危害,如今已经传播开。
真到了性命攸关的时候,他们依然会用,但在情况略有好转之后,他们会停止用药。
医生也不敢继续给他们用药。
同时,士兵们开始期盼战争结束,他们还对战争胜利,充满信心。
在这本书里,他们就取得了胜利!
“也不知道这个作者是谁,他会是我们中的一员吗?”
“不是说这本书是一个中国作者写的吗?”
“谁知道呢?他可能是怕被某些官员找麻烦,所以假装自己是中国作者。”
“也是,不管怎么样,我喜欢这本书。”
“你们见过中国劳工吗?书里写到了他们,我对他们很感兴趣。”
士兵们喜欢这本书,但在军队里,也有人想要禁止这本书。
他们没有成功。
主要是,这本书虽然有些反战,虽然写了某些军官的不法行为,但在整体上,是爱国的。
尤斯塔斯非常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人民,他愿意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而战斗。
而且等最后战争结束,是他们这一方获得了胜利。
他们没有理由禁止这本书。
“其实这本书写得很好,民众都很喜欢。”
“这书一直都在谴责发动战争的人,里面还写到了被侵略的百姓的艰难,它并没有反对我们。”
“军队也确实需要管一管,里面有太多蛀虫了。”
军方一些高层无意中了解到这本书,看过之后,就觉得对自己没有威胁。
尤斯塔斯直到战争结束,也只是一个小军官。
他一直处在军队底层,所以书里描写的苛待士兵的军官,官职并不高。
有人就道:“我们可以清理掉一些底层军官,他们中的一些人,确实不像样。”
其他人纷纷赞同。
清理几个底层官员,能让他们有个好名声,能让普通士兵更加忠心,这对他们,是有好处的。
这些人很快就将这本书放在一边。
现如今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肯定不是一本小说,而是别的。
上层军官的想法,底层士兵并不清楚。
他们只知道,现在他们有一本很好看的小说可以看。
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便是军队里最不喜欢看书的士兵也听过《一个士兵》这本书的内容。
而这个时候,时间进入公历11月。
11月1日是万圣节,不过英法两国的租界,并没有什么节日氛围。
这里虽然住着一些西方人,但绝大多数都是中国人。
中国人不过万圣节,这一天也就显得普普通通。
不,这天也是不普通的。
今天是《穿成包身工》这本书完结的日子。
不仅如此,今天还是复兴女子学校正式开学的日子。
这所学校很早就开始招生,但之前一直在删选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一直到此刻,才招够两百个学生,正式开学。
桑景云受邀参加开学仪式。
一大早起来,桑景云穿上自己昨天准备好的衣服,给自己化了一个简单的妆容。
今天,牡丹会带着拍摄设备前往复兴女子学院,将开学的景象拍下来。
这段视频肯定会流传到后世,她还是需要注意一下形象的。
桑景云今日给自己选的衣服,同样是定做的,她上身穿着毛衣,下身穿着黑色长裤,外面搭着一件羊绒大衣。
这是这个时代很少见的打扮,但桑景云觉得自己这么穿很好看。
第193章 又一本书完结
在以前的欧洲, 有女性在公众场合不能穿裤子的规定,一直到最近,男性都上了战场, 女性需要工作养家,情况才有所好转。
至少很多女工的工作服都是裤子。
中国的情况倒是不太一样。
相比于裙子, 裤子更省布料,也更保暖, 中国的广大老百姓,一直穿裤子。
那些有钱人家穿裙子的女性, 到了冬天, 也会在裙子里穿上裤子。
所以租界, 并没有女性不能穿裤子的规定。
桑景云记得她上辈子看民国时期的照片,林徽因在工作时, 就会穿裤子, 夏天的时候,她穿短袖上衣和黑色长裤, 看起来英姿飒爽。
复兴女子学校的女学生, 将来会成为基层医生, 在桑景云穿越前,这样的医生叫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最先在上海出现,当时上海某公社办了医学速成培训班,学员学成后可以在公社当卫生员。
他们不仅为农民治病, 农忙时还会下地干活。
因为江南地区种水稻, 所有人都赤脚下水田, 这些卫生员也一样,大家就称他们为赤脚医生。
基层医生肯定不能穿裙子,穿裙子活动起来太不方便。
所以这所学校发的校服, 直接就是裤子。
校服都是裤子,桑景云当然也要穿裤子。
不只桑景云,今天陆盈和乔平安,也会穿裤子。
桑景云打扮好下楼,就看到了陆盈。
如今天已经有些冷了,陆盈穿了桑蚕丝的棉袄和棉裤,至于外面,上身是这时女子常穿的袄子,下面则是一条黑色长裤。
她这么一穿,整个人瞧着,竟是有些干练。
桑景云还注意到,陆盈穿了一双看不出她是小脚的鞋子。
这鞋特地做大了一些,又塞进去棉花,穿上后,陆盈的脚瞧着就跟寻常女子的脚没区别。
陆盈不想要小脚,可惜已经被折断变形的骨头,不做手术没办法恢复原样,做了手术都不见得能恢复。
“娘,你今天真好看!”桑景云笑道。
陆盈下意识想要谦虚几句,又克制住了,最终什么都没有说。
她大女儿几次三番告诉她,让她不要谦虚,要自信。
其实仔细想想,她也是喜欢别人这么夸她的。
桑学文端出一碗碗面条:“你们有活动,我就没做汤汤水水的,今天吃面条。”
若是喝粥,等下肯定会想要上厕所,还是吃面条更好。
吃的是雪菜肉丝面,桑景云和陆盈的碗里,还有一人一个煎鸡蛋。
吃过面条,谭家的车来了,桑景云和陆盈就坐上车,前往复兴女子学校。
乔平安是校长,这几日事情多,就干脆住在了学校那边。
她没在车上,谭峥泓倒是在,他坐在副驾驶位置上,转过头努力找桑景云说话。
“桑小姐,《穿成包身工》这本书,你怎么就不继续写了?我觉得后面还有很多内容可以写,现在它就这么完结了,我着实有些舍不得。”
这本书是桑景云到今天为止,所有写的书里最长的一本,连载时间更是长达半年。
这也就让读者对这部小说的感情非常深。
桑景云笑道:“曹可欣已经功成名就,爱情美满,后面的内容,就不需要继续写了。”
曹可欣跟医生修成正果,她的工厂也越开越大,她还认识了很多有权有势的人,已经在民国站稳脚跟。
她还发展工业,并且让这个时代的人,认识到了工业的重要性。
接下来就没有什么能写的了。
写她争霸天下不现实,容易被这时候的掌权者盯上。
要是写现实,写战争把这一切全都毁了,那还不如不写。
“也是。”谭峥泓点头认同。
桑景云又道:“对了,你家的房子,盖得怎么样了?”
谭峥泓前几日跟她说,因为乔平安一心扑在学校上,有时还会在学校留宿,谭大盛考虑过后,决定在复兴女子学校旁边建一栋房子,以后就住在那里。
谭大盛对复兴女子学校的伙食和住宿条件很不满,在附近建了房子之后,乔平安可以回家吃饭睡觉,会舒服很多。
谭峥泓道:“已经打完地基,开始砌墙,我爹一开始还想用石头来盖,我告诉他,若是真的这么盖,那我们至少要过两年才能搬进去,他也就放弃了这打算。”
桑景云闻言笑了笑。
这时租界很多房子都盖得非常奢华,要盖上一两年才盖完,谭大盛显然等不起。
谭峥泓又道:“这房子我让人用最快的速度去盖,等年底,应该就能搬进去。”
桑景云点了点头。
不用昂贵材料的话,这房子的盖法,就跟后世农村用红砖盖房子差不多,盖的速度非常快。
这年头的装修也比较简单,衣柜什么的都是成品直接搬进去,花的时间更少。
车子很快就开到学校门口。
远远地,桑景云就看到四个黑皮肤短头发,大概十二三岁的女孩子,穿着蓝色色校服,笔直地站在校门口。
看到他们,这四个女生一起开口:“欢迎来到复兴女子学校!”
紧跟着,又有学生过来,给他们做登记。
桑景云上个月来过学校,陆盈更是每天都来学校,这些女学生都认识她们,表情也就有些激动。
不需要桑景云和陆盈说什么,她们就主动帮两人登记好姓名,然后才去问谭峥泓的名字,跟谭峥泓说话的时候,目光也一直放在桑景云身上。
谭峥泓突然觉得自己很没有存在感。
他们来得很早,其他宾客都还没有来。
不过他们稍稍休息了一会儿,那些宾客就陆续到来。
郑老板一看到桑景云,就笑着上前打招呼。
馥郁堂的生意,在这段时间越来越好,郑老板对桑景云,也就越发感激。
今天,他问起《穿成包身工》这本书的出版事宜。
桑景云道:“这本书与之前一样,由南城书局出版,它一共分了六册,前面四册书都已经印刷好,后面两册正在印刷中。”
郑老板恭喜了桑景云,又提出馥郁堂愿意拿出一批护肤品,送给买书的人。
桑景云听说郑老板这么说,立刻想起很多促销手段。
诸如出精装版的书,然后送口红。
又比如馥郁堂可以出一个礼盒,跟《穿成包身工》这本书联动。
这么想着,桑景云跟郑老板讨论起来。
郑老板听完敬佩万分:“不愧是能写出商业鬼才曹老板的作者,桑小姐,你想法真多!”
若是他找到那位给《穿成包身工》这本书画封面的画师,让对方画一些曹可欣的人像图,然后将之印刷在包装上,做成一个礼盒……
上海那些有钱人家的小姐,一定会争着抢着买礼盒!
郑老板和桑景云聊起生意经,两人越聊越投缘,而这个时候,乔平安邀请的那些医生,陆续。
这些医生,桑景云大多不认识,但也有认识的,比如冯胡林冯院长。
一段时间没见,冯院长发际线后移许多。这段时间,他应该很是操劳。
桑景云想了想,跟对方聊起《全球瘟疫》。
“桑小姐也喜欢这本书?”冯院长有些惊讶。
桑景云道:“冯院长,我之前写《一个士兵》这本书时,看了很多英文资料和英文小说,对传染病有了一定了解。一直以来,生病去世的人非常多,而这些生病去世的人,有许多都是因为传染病去世的,我觉得我们应该防备国外的人利用细菌或者病毒来伤害我们。”
人类在这个时期,人均寿命很短。
后世人均寿命越来越长,抗生素功不可没。
冯院长深以为然,当即跟桑景云聊起《全球瘟疫》这本书。
他说了很多自己的看法,但眼里却也有着挥之不去的烦闷。
桑景云看他这样子,就知道他应该是研究不顺利。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在她上辈子,国外科学家发现青霉素之后,也花了好些年才将青霉素提纯。
现在国内什么机器都没有,想将之提纯,更加困难。
两人聊过对《全球瘟疫》的看法,又开始聊《基层医生手册》。
聊天过程中,宾客渐渐来齐。
而这个时候,《穿成包身工》这本书的结局,已经被上海大部分读者看到。
看到“全文完”三个字,他们都有些依依不舍。
“这书这么快就完结了?”
“我还想继续看下去。”
“云景先生真厉害,她书里写的曹可欣的赚钱手段,很多人试验过,竟然真的可行。”
“云景先生在书里写的,某些曹可欣开的工厂,原先在国内是没有的,但最近陆陆续续,都开出来了!”
“这几个月,上海的工厂真的多了很多,还有一些商人抢着跟洋人购买机器。”
“我对工厂兴趣不大,我只喜欢曹可欣的性格,她的表现不似寻常女子。”
“我对曹可欣生活的未来更感兴趣,是那个未来世界,培养了曹可欣。”
“虽然这本书已经完结,但《新小说报》说从明日开始,会刊登几篇描写曹可欣生活的未来世界的番外,真想快点看到!”
第194章 《曹可欣减肥记》
复兴女子学校的开学仪式很简陋, 就连后世普通学校的运动会也比不上。
但参加的人都很认真,坐在下面的学生,更是没有一个走神, 全都眼睛亮晶晶地注视着坐在新搭建的高台上的人。
面对这些学生,桑景云心中涌现出莫名的感动。
眼前的景象, 让她觉得自己做的这一切,都是正确的。
乔平安等人都一一讲话, 桑景云也说了几句。
整个开学仪式,持续了大概一个小时, 一个小时后, 学生们回教室自习, 而乔平安带着来客参观学校。
学校并不大,而且没有什么景观和绿化, 其实没什么好看的, 但所有人都看得很仔细,那些医生, 更是提了一些意见。
比如应该在学校里布置一个中药房出来, 最好再准备一些普通药材, 给这些学生种植。
一个老中医还建议乔平安在空地上种些枇杷树,枇杷可以吃,枇杷叶可以止咳。
乔平安将他们的意见一一记下。
整个参观过程,也就持续了半小时的样子。
参观完, 一行人就去了学校食堂吃饭。
学生们也已经在吃饭, 今天是开学的日子, 因而每个学生都分到了一个咸鸭蛋。
桑景云进去的时候,就见这些女生拿着咸鸭蛋,满脸笑容。
“以前我家吃咸鸭蛋, 我娘只挖一筷子给我,剩下的都是我弟弟的。”
“我家倒是还好,我家养了几只鸭子,都是我去摸螺蛳喂它们的,它们下的蛋我爹会做成咸鸭蛋卖,但一个月下来,我也能吃上一两个。”
“我家也养了鸭子,我总是挖蚯蚓捉蚱蜢给它们吃,现在我出来读书,也不知道它们还能不能吃饱。”
除了咸鸭蛋,今天的菜还有放了肉的酱烧豆腐和鸡毛菜。
鸭蛋还有小鱼小虾,这些女生以前时不时能吃到,肉就不一样了,她们吃得头也不抬,对未来更是充满希望。
不来学校读书,她们都不知道,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这么美好的地方。
还有,等她们学会医术,以后是不是可以天天吃鸭蛋,吃豆腐?
桑景云他们吃的,比这些学生吃的要好很多,众人一边吃,一边聊天。
桑景云和学校的女老师坐一桌,这些女老师都很年轻,她们一开始有些拘谨,过了一会儿,却开始向桑景云询问跟《穿成包身工》有关的内容。
“云景先生,未来真的能像曹可欣生活的世界那样美好吗?”一个女老师问。
桑景云很肯定:“会的。”
这些老师闻言,都心生向往,而桑景云,想到了自己写的这本书的番外。
她给这本书写的番外大约两万字,名叫《曹可欣减肥记》。
《穿成包身工》这本书的正文里,提到了很多跟现代有关的东西,现代的义务教育、高考、医保、养老保险等等,在书里都提过。
所以黄培成希望她写一写未来的时候,她有些不知道该写什么好。
能写的内容,她在正文里都写了,至于那些不能写的东西,她番外也不会写。
也是那时候,她到复兴女子学校参观了一次。
参观的时候,桑景云发现学校里的女生都很瘦,细胳膊细腿。
之后她跟乔平安聊天,还发现在乔平安眼里,身材丰满的女性最好看。
她突然就想到了后世那些一直在减肥的人。
就连她,上辈子也常年控制饮食,以免发胖。
她当即决定,番外写曹可欣以及她身边的人减肥的故事。
故事从某日,曹可欣和同事一起吃午饭开始。
曹可欣点了一份常见的黄焖鸡米饭,而她周围人有点面条的,也有点炸鸡和轻食的。
众人一边吃一边聊天,提到公司一个月后要召开年会,又聊到体重。
最近有些吃胖了的曹可欣,当即决定减肥,其他同事也一样。
“这些外卖蔬菜都好少!蔬菜多的外卖又很贵。”
“奶茶热量太高了,以后一定要戒奶茶。”
“糖最容易让人发胖,以后我早上喝咖啡不加糖。”
“你打算喝美式咖啡?牛!”
这是后世很寻常的聊天,其中点了炸鸡的那个同事,还将炸鸡的外皮扔了,只吃里面的肉。
再往后,就是曹可欣为了减肥,开始自制减肥餐。
鸡胸肉太难吃,鸡腿还凑合,就是一定要去皮吃,牛肉也是适合减肥的食物……
控制饮食的同时,曹可欣还打算增加运动,就报了一个健身房,让教练指导她进行训练。
减肥期间,她多多少少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聚餐吃多了,比如开车出去自驾游,忍不住买了一堆零食。
这两万字,桑景云写得非常顺手,非常快。
毕竟这是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人生。
写的过程中,她特地写了物价,也写了那些食物会这么便宜的原因。
没有骨头的鸡胸肉只要几块钱一斤,鸡腿稍微贵一点,而最贵的是鸡翅膀。
同时,超市的蔬菜也是几块钱一斤。
减肥最好吃粗粮,而糙米的价格,比精米贵。
超市各种松软香甜的白面包也很便宜,但曹可欣花贵价,购买难吃的全麦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