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报》的编辑对这部小说,爱不释手。
“云景先生的小说,越来越好看了,这本书从开篇开始,就很好看!”
“这开头,看得我热血沸腾!”
“这报纸一定会畅销!”
“云景先生真厉害,竟然又写了一个以前没出现过的题材!”
在众多的夸赞声里,也有人提出异议:“你们不觉得这本书的女主角太过大胆吗?她一个女子,竟然想离婚。”
其他人道:“云景先生笔下的女主角,哪个不大胆?”
“如果这本书的主角是曹可欣,她除了离婚,应该还会让渣男破产,让渣男无家可归。”
“若这本书的主角是金月季,她也肯定会离婚,然后带着儿女去读书。”
那个提出异议的人听到这些回答,不敢再说什么,同时也开始犹豫自己的决定。
他跟书里那个“渣男”一样,早早娶妻。
他对妻子有许多不满,主要是他妻子不识字,以至于他说的话,他妻子常常听不懂。
还有一点就是,他父母身体不好,需要他妻子照看,所以他妻子一直生活在老家,没有跟着他来上海,两人一年见不了几次。
他原先也没有花花肠子,但最近认识了一个女子,忍不住生出感情……
他也起了在上海另娶的念头,现在看了这书,不免心虚。
此外,他跟妻子已经生育了两个儿子,他对妻子不满,对两个孩子却是极为喜爱的。
原先他没多想,现在看到渣男后娶的妻子针对女主所生的儿女,对再娶一事,也就犹豫不决。
这么想着,这人又开始翻看桑景云交给他们的,这部小说开头三万字的内容。
云景先生的笔下的这个渣男,是真的很渣。
他对妻子和儿女没有丝毫责任感,只顾自己在外面逍遥快活。
上辈子女主和一双儿女会死,跟他有很大关系。
女主重生后想要跟他离婚很正常。
这个编辑叹了口气,继续往下看。
云景先生在这本书里,写了很多跟现实有关的东西,比如养家的开销之类。
书里的渣男收入颇丰,但要养两个妻子五个儿女,还是有点困难,毕竟养孩子不是给口吃的就可以了,是要送他们读书的,而在上海,好点的学校学费不便宜。
这个编辑看到书里女主算账,跟着算了算自己两个儿子将来读书结婚要花的钱。
算完,他大惊失色。
他不是什么大老板,拿的薪水虽然不低,但一个月也就只有二十元。
等他两个儿子大了,都要读中学,这钱怕是不太够。
他想再娶,除非彻底不管现在的妻子儿子。
但他又做不到这一点。
罢了,还是不娶了!还有他的妻子……金月季一开始不识字,后来不还是学会了认字?这书里的女主,也一直在学习。
他要不要把他妻子儿子接来上海?到时他儿子去学校读书,回来还能教一教他的妻子。
至于他的父母……
其实他跟妻子关系不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父母不许他妻子来上海,非要让他妻子在老家待着。
以前他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对,但看多了云景的书,却觉得自己父母的做法不合适。
他大哥在老家,他爹娘哪里还用他妻子照顾?
他还是抽空,将他妻子接来上海吧!
上海的教育更好,让孩子来上海好好读书,将来才能有出息。
《新小说报》的编辑, 包括黄培成在内,都不知道俄国爆发了革命的事情。
包括谭峥泓在内的很多人,也不知道这件事。
桑景云倒是知道, 但她不清楚国内什么时候会将之报道出来。
这时的信息传播太慢了。
近来,桑景云每日在家写新书。
新书《重生》, 她写得很顺手,毕竟这书好写。
重生后踹渣男的书, 她上辈子看过不知道多少,自己还写过几本。
至于民国背景……她身处民国, 对这个时代, 那可太熟悉了!
时间进入公历十一月之后, 天气越来越冷。
桑景云就提出吃火锅,或许也算不上火锅, 因为不是边煮边吃的。
把鸡油放进锅里熬一会儿, 再放进去切块的鸡肉炒一下,然后加水炖汤, 并陆续加入油豆腐、豆芽、菌菇、土豆、粉丝等食材, 最后加容易熟的青菜, 做好后直接一大盆端上桌吃。
热腾腾的鸡汤锅吃着特别过瘾,桑景英用鸡汤拌饭,光米饭就吃了两大碗,还吃了很多菜, 很多粉丝。
他的饭量越来越大了, 约莫是家里伙食变好的缘故, 如今总算是长了肉,瞧着不像以前那么瘦。
吃饱后,桑景英跟桑景云说起自己学校里的事情:“姐, 我们学校里的人,最近一直在讨论《曹可欣减肥记》,他们都快羡慕死曹可欣了!”
他们这年纪的人特别能吃,其他人还不像他,每天早上就算吃不上肉,也有鸡蛋吃。
他的同学往往在半上午的时候,就已经饿了。
看到曹可欣这不吃那不吃,他们馋得眼睛都要绿了。
要是他们遇到正在减肥的曹可欣,肯定会按着对方的肩膀使劲摇晃,然后呼喊:“那么好吃的东西,你不吃给我吃啊!”
桑景雄也道:“是啊,曹可欣竟然不吃鸡皮,明明鸡皮才是最好吃的!”
桑景云闻言笑了笑:“这可不一定,还是有很多人不爱吃鸡皮的,我就不喜欢。”
她这身体的原主,就不喜欢吃鸡皮,不过烧鸡的鸡皮,她是爱吃的。
不过在这个时代,不吃鸡皮的人真的很少。
鸡皮的主要成分是脂肪,缺油水的人都爱吃,还有人将之称为“凤衣”。
聊了聊刚完结的《曹可欣减肥记》,众人又说起明日会在报纸上连载的《重生》。
这本书开篇写的宋文娘和侯秀杰的老家,参考的是桑家老家的环境,这样写起来更方便,将来宋文娘要做吃食,还可以找阿兰奶奶请教。
阿兰奶奶是土生土长的嘉兴人,她做的家常菜,和上海这边的家常菜有一定区别。
聊着聊着,桑学文突然道:“若真的能重生就好了!”
他要是能重来一次,一定好好做人。
桑景云闻言笑了笑,重生确实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
即便在自己过去的岁月里没有什么遗憾,能重生到过去也是好事儿。
带着记忆回到儿时,是能装一装神童的,多好!
至于桑学文,他有那么多遗憾,肯定更想重生。
因为白天已经将要写的小说全部写完,桑景云这日早早睡下。
第二天一大早,她又早早起来。
她下楼的时候,看到桑学文正在揉面,而阿兰和桑钱氏将昨天剩下的鸡油熬出来,放进去肉丝炒熟,再倒进去咸菜和豆腐干煸炒,做成馅料。
面团包上馅料,稍稍用油煎一会儿就熟了,特别好吃。
谭峥泓过来的时候,正好蹭到这一口。
他吃了点,然后对桑景云说:“桑小姐,你的新书又一次开始连载,恭喜!”
说着,他拿出一个小盒子给桑景云:“这是我送你的礼物。”
“谢谢。”桑景云笑着接过盒子打开。
盒子里面装着的,是一个翠绿翠绿的翡翠小佛,瞧着特别好看,价格应该不便宜。
桑景云琢磨着,改日也送谭峥泓一个礼物。
吃过早饭,家里人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纷纷离开。
桑景云回了房间,简单锻炼过身体以后,开始写小说。
若是以前,她在自己的新书开始刊登的日子,是无论如何,都要去外面走走,看看读者反应的。
但现在,约莫是写的书太多,桑景云已经懒得出门。
于是,她也就不知道,因为今日突然出现了一个大新闻的缘故,讨论她新书的人很少。
老读者都买了报纸看新书,但他们没心情讨论这本书。
毕竟俄国爆发革命了。
“我这运气也太差了!刊登新书的日子,竟然撞上了这么一个大新闻!”黄培成有些气恼。
桑景云对新书不在意,但他一大早就出门去了茶馆,想第一时间知道上海读者对云景新书的看法。
结果说书先生刚念完云景的新书,还不等大家说一说各自看法,就有人呼喊起来:“俄国爆发革命了!”
然后,那些人的注意力,就都被这件事给吸引了。
“俄国爆发革命了?是《梦游莫斯科》里写的那个俄国?”
“他们真的爆发革命了?”
“是谁赢了?俄国会不会变成《梦游莫斯科》里写的样子?”
然后就有人拿着《申报》,给人读上面的新闻,读完,又有人拿出《上海日报》,念上面的新闻外加点评。
如此一来,大家就都知道,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取得了胜利!
“我的天,那以后俄国人,都要有好日子过了!”
“太羡慕俄国人了。”
“可惜我没有生在俄国。”
“我可不想生在俄国!你们是不是忘了,你们都有点家底。”
“你们怎么都说这个?我现在就只觉得东兴先生实在太厉害!”
“是啊!人家还没革命呢,东兴先生就把革命的事情写出来了!”
“我想再听一遍《梦游莫斯科》。”
就这么说着说着,说书先生又开始念《梦游莫斯科》这本书了。
黄培成等了很久,没看到有人讨论《重生》这本书,只能气鼓鼓地回自己的报社。
《重生》是多好的小说啊!还是一个全新的题材,竟然没有人提起!
黄培成在自己的报社里,骂了一通高汉林,觉得高汉林专门跟自己作对。
《新小说报》的编辑无言以对。
这么大一个新闻,跟高汉林有什么关系?
而且这小说是云景写的,怎么看黄培成的样子,好像书是他写的一样?
另一边,在学校读书的谭峥泓,也知道了这件事。
当时他正在预习课文,教室里突然出现了骚动,有人喊起来:“俄国爆发革命了!”
谭峥泓愣了愣,连忙凑过去看报纸,然后就看到了《申报》上的新闻。
他知道东兴是桑景云,也知道《梦游莫斯科》这本书,是桑景云写的。
没想到俄国的革命,就如书里写的那样,快速发生,快速成功。
要知道,之前很多人都觉得,俄国那边的两股势力,要打上很久才能分出胜负。
俄国内战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结束,太让人惊讶了!
一时间,学校里的人都在讨论这件事。
谭峥泓一直很用心地学习,但到了这个时候,他的心已经静不下来。
他跟其他人一起讨论起来。
他们正讨论着,就看到教授来了。
谭峥泓有点怕教授,顿时心慌起来,结果教授看到他们在讨论俄国革命的事情,竟然跟他们一起讨论起来。
“若是俄国将来如东兴先生小说里写的这样发展,一定会引起轰动,一定会有很多国家的民众效仿。”教授感叹。
谭峥泓等人点头。
不说别人,谭峥泓这会儿,就希望中国也能爆发一场这样的革命。
谭家的利益会受损,但如果中国能因此强大起来,中国的百姓能因此过得好,他是愿意的!
他觉得《梦游莫斯科》这本书里,普通人的生活也挺好,他愿意过那样的日子。
一时间,上海很多地方都在讨论俄国的事情,当然也在讨论已经好久没有出现过的东兴。
第199章 后续
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前, 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就已经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而在十月革命之后,他们对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件事更加热衷。
同时, 越来越多的人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开始关注工人阶级。
不过, 由于消息传播慢,以及绝大多数民众不识字, 因此这一切都集中在诸如上海这样的大城市。
那些农村老百姓,连俄国是什么都不知道。
就连上海这样的大城市, 普通民众对俄国, 也是不了解的。
若非《上海日报》刊登了《梦游莫斯科》这本书, 若非这本书被封禁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他们根本不会知道俄国。
现在俄国爆发革命, 他们就只想知道, 俄国那边会不会变成跟《梦游莫斯科》里写的一样。
街头巷尾,人们讨论的, 都是《梦游莫斯科》这本书, 以及刊登了这本书的报纸的价格。
最近又有人开始收购刊登了《梦游莫斯科》的报纸, 全套报纸的价格一度飙升到二十元。不过后来有许多手抄稿涌入市场,原版报纸的价格就被拉了下来。
这些事情,一直待在家里的桑景云并不清楚,是谭峥泓告诉了她, 她才知晓。
按照谭峥泓的说法, 他的同学中有很多人都花钱买了《梦游莫斯科》, 有的自己收藏,有的送给亲朋好友。
之前,其实有很多人没有看过这本书, 但现如今,上海的知识分大多已经看过这本书。
很多人都被书里描绘的世界所震惊。
“桑小姐,你是不知道,他们现在每天聊的都是《梦游莫斯科》这本书!周末还有很多人去走访工厂。对了,你的另一本小说《穿成包身工》,他们也抢着看,因为他们想要了解工人的情况。” 谭峥泓眉飞色舞地跟桑景云说着。
他读大学后,曾经向那些来自全国各地,没看过《新小说报》的同学宣传云景的小说。
一些同学因为他的宣传去看了云景的小说,但也有同学一直不愿意看云景的小说。
他们想把时间都花在学习上。
尤其是在看到某些同学因为看云景的小说熬夜,第二天上课没精神以后,他们更是不愿意去看。
但在看了《梦游莫斯科》这本书之后,他们为了了解工人的现状,先去看了《穿成包身工》,看完,又忍不住把云景的其他小说也看了。
一时间,学校里紧张的学习氛围都宽松了不少。
谭峥泓说起这件事之后,还道:“桑小姐,我要趁着他们看小说的时候悄悄努力,下周考试考个好成绩!”
“挺好的。” 桑景云笑着回应,她已经可以想象,考试结束后,谭峥泓的同学大骂谭峥泓 “叛徒” 的场景了。
到时,这些人的心思应该也能回到学习上。
说完学校里的事情,谭峥泓又提到《全球瘟疫》即将出版的事。
这本书出版的事,高汉林早就开始筹备,现在《梦游莫斯科》火了,他也就顺势将出版计划公开。
很多人都表示了期待。
《梦游莫斯科》的出版书他们肯定买不到,但《全球瘟疫》这本书他们可以买!
“我很喜欢这本书,等它出版,一定要多买几本。” 桑景云说道。
谭峥泓闻言道:“桑小姐,你想要几本?我帮你去买,我要买的书比较多,到时还能争取个优惠价。”
“你要买多少书?” 桑景云问,她知道谭峥泓买书总是一次买很多,但应该也就十来套吧?
谭峥泓道:“我要买一百套。一部分送去南洋,一部分送给复兴女子学校,然后在孤儿院放几本……”
桑景云有些好笑。
给复兴女子学校送书挺好的,这本书里有很多医学知识,复兴女子学校的学生读一读有益处。
但给孤儿院送……
孤儿院小孩子很多,这书对他们来说,会不会有点恐怖?
“嗯,这书可能会吓到孤儿院的孩子,到时就不给孩子们念了。等他们认字,能自己看书之后,再让他们自己去看这本书。” 谭峥泓说道。
这样也行,桑景云道:“我想要十本。” 这书她打算给桑景雄五本,让桑景雄拿来送人,剩下的自己留着。
桑景云要的书数量不少,但谭峥泓一句疑问都没有:“等我买了书,就给你送过来。”
谭峥泓的同学很关注俄国局势,但上海的普通民众这会儿其实已经对俄国的事情不感兴趣了。
毕竟俄国的革命并不影响他们的生活。
此时的他们,对云景的新小说更感兴趣。
“这个侯秀杰,就是个陈世美!”
“他怎么就是陈世美了?他可没有去害自己的儿女,是他后娶的妻子太恶毒!”
“你看看这一段,宋文娘觉得,侯秀杰真要在乎儿女,他后娶的妻子绝对不敢对他的儿女这般差。”
“我还想说这宋文娘有问题呢!她一个女子,竟然想着要离婚!”
“这书挺好看的,宋文娘也聪明。”
“你就不怕你遇到这么个女人?”
市井之中,男人们因为这本书争论起来。
女子中学的女学生对这本书却无比喜爱。
“这书太好看了!我一开始看哭了,同情宋文娘上辈子的遭遇,现在又心潮澎湃,宋文娘太果断了!”
“我真的很喜欢宋文娘,若她是男子,一定比那个侯秀杰更有出息!”
“确实,她上辈子借口去族学帮忙,硬是将字都认全了,还看了很多书…… 她令人敬佩!”
“云景先生笔下的女子都自强自立,真好。”
“这叫什么?按照曹可欣的说法,就是强者从不抱怨环境!”
她们聊着聊着,还拿出自己摘抄的曹可欣的语录,然后将来自现代的曹可欣说的一些让她们振聋发聩的话默默诵读。
曹可欣从头到脚,都不符合这个时代对女子的定义。
但她活得潇洒,活得让人羡慕。
她曾经生存的那个世界更是让人神往。
也不知道这本书什么时候出版,她们想要买来看。
当然,在上海,免不了有人觉得桑景云的这部小说应该被封禁,他们还认为女子主动离婚这样的事情绝不能被提倡。
这帮人闹得挺厉害,一群老头甚至跑去找政府官员,希望他们能管管云景。
政府的人把他们赶走了。
他们就算要封禁小说,也是封禁《梦游莫斯科》那样的。
云景一个小姑娘,写点情情爱爱的小说,他们也去封禁,那成什么样子了?
至于女子主动离婚,那是书里的侯秀杰没本事,才招来这样的结果,换成他们,绝不会落入这样的境地。
政府的人压根没把这些跳脚的人当回事,这些跳脚的人也就只能在报纸上骂骂人。
然而他们这样的做法,跟以前一样,反而提升了桑景云小说的知名度。
上海这边还算平静,但欧洲那边不一样。
面对俄国的政权变更,欧洲人更加紧张。
对欧洲的各个国家来说,俄国真的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国家,他们下意识地防备。
也因此,应该这边安排了人密切监视某些社团。
其中就包括保罗所在的社团。
保罗这样曾经被抓捕过的人,更是他们重点关照的对象。
此刻,就有人问起保罗的近况。
负责监视保罗等人的年轻人开口:“先生,保罗和他的那些同伙这段时间每天都去中国劳工的营地,其他地方倒是没去,我怀疑他们在对那些中国劳工宣传什么!”
“哦?他们没有去别的地方?没有组织活动?”
“没有!先生,我们要不要把他们都抓起来?”
那个长官开口:“不用,如果他们只是去找那些中国劳工说话,那就不用管他们。”
这些人之前向附近工厂的工人演讲,弄得那些工人都不好好干活了,非常麻烦!
现在他们去找中国劳工演讲,那就没事了。
那些中国劳工是不敢不干活的,真要有人偷懒,他们拿枪崩掉几个,其他人也就安分了。
至于往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这些人将来是要回中国的,他们听了保罗等人胡言乱语想要闹事,大概率也是回了中国以后再闹。
那跟他们没关系,毕竟中国离他们很远。
而且中国那么穷,再闹也不会有什么大动静。
“先生,那还需要继续监视他们吗?”
“需要,你要盯着他们,别让他们组织活动!”
年轻人答应下来。
这两人都以为,保罗等人去找中国劳工是为了向中国劳工宣传马克思主义。
他们觉得这些人是白费工夫,一群底层劳力,是弄不懂哲学的。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保罗等人在中国劳工的营地做的事情,并非向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他们最近一直在翻译小说。
桑景云写的《梦游莫斯科》是一部小说,主角又只是一个农民,所以书里理论性的东西很少。
毕竟桑景云不会写。
而现在,保罗等人在将这部小说尽善尽美翻译好的同时,还在里面增加了一些理论性的内容。
情节还是那个情节,但多了一些内容。
洪永祥陪着保罗翻译《梦游莫斯科》, 顺便学习英文。
他的英文是跟着劳工离开上海之后才开始学的,学习时间并不长。
但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在学不会就没法跟英国人交流的情况下, 他学得非常快。
这几天,他的学习进度更是惊人。
彼得来找洪永祥的时候, 洪永祥正在做饭。
最近上面给中国劳工安排的工作较多,洪永祥等人便包揽了做饭的活儿, 让劳工们可以多些休息时间。
“亲爱的洪!” 彼得朝着洪永祥挥手,随即来到洪永祥身边, 看洪永祥做的是什么吃的。
锅里煮的是菜汤, 看着就没什么食欲, 彼得撇了撇嘴,接着发现洪永祥的左胳膊上, 用橡皮筋固定着一张旧报纸, 上面做了一些标记,空白处还写了一些单词。
“你胳膊上的, 是什么东西?” 彼得问道。
洪永祥回答:“这是别人送我的旧报纸, 我用它来学英文。”
“原来如此, 你真努力。” 彼得说道。
洪永祥跟彼得聊了几句,才得知彼得这次前来,是因为他们受到了嘉奖。
中国劳工的干活速度,远超东亚其他国家送来的劳工。
洪永祥在心里暗自叹气。
他其实并不想要这样的嘉奖, 这些劳工千里迢迢从国内来到欧洲做苦力, 然后干得很好, 这样的事情在他看来,实在没什么值得嘉奖的。
但他们又需要这样的嘉奖。
他们是代表自己的国家来参战的,只有他们好好表现, 战争胜利后,他们的国家才有机会收回山东。
两人正说着话,保罗从洪永祥的房子里走了出来。
彼得看到保罗,有些惊讶,他认识保罗,便问洪永祥:“他怎么在这儿?”
洪永祥说:“他想向我宣传一种思想,但你知道的,我的英文不太好,所以现在他在教我英文。”
彼得听后,表情有些复杂。
他有点同情保罗,又有点敬佩保罗的精神。
为了能向一群不懂英文的人宣传他们的思想,先教对方英文,这得有多大的毅力!
牛,实在是太牛了。
保罗看到彼得,心里有些发虚,但在听到洪永祥的话之后,又理直气壮起来。
对,他在教洪永祥等人英文,绝对没干别的事情!
彼得并没有把保罗等人放在心上,他跟洪永祥聊了聊《一个士兵》这本书,然后就离开了。
保罗之前并未看过《一个士兵》这本书,现在听彼得提起,便好奇地询问起来。
洪永祥就把自己不久前购买的一套英文版的《一个士兵》给了保罗。
这是桑小姐写的小说,有机会的话,他肯定要帮忙宣传。
这么想着,洪永祥叮嘱道:“这本书是我借给你的,等你看完了,一定要还给我。你知道的,我没钱买新书。”
“你放心,我会还你的。” 保罗说道,拿着洪永祥给的英文书,便回了家。
保罗这段时间,心思一直放在翻译《梦游莫斯科》这本书上,对看小说没什么兴趣。
回家后,他只打算随便翻翻洪永祥给他的小说。
可这一翻,他就被吸引住了,一晚上没睡,还萌生了学中文、去中国看看的想法。
等翻译好《梦游莫斯科》这本书,他就找志同道合的人,帮忙将其印出来。
之后,他可以带着其中的一部分,前往俄国。
等他在俄国进修完毕,就可以去中国看看了!
欧洲的这些事情,桑景云并不知晓。
这会儿,她正在吃晚饭。
前些天,在她的提议下做过大锅炖菜之后,桑学文就喜欢上了做这种炖菜,毕竟方便简单吃着还热乎。
今天晚上,他们家吃的,就又是炖菜。
上回是用鸡来炖汤,这次用的是猪骨头。猪的肋条骨价格贵,所以他们家用的是猪的颈椎骨和扇骨。
肉虽不多,但因为汤里有油水,里面的蔬菜很好吃,桑学文还特地做了一些蛋饺放进去,每个人都能吃上两个。
以往,他们家吃晚饭时,人总是很齐,不过今天少了一个人 —— 陆盈今天住在学校里,没有回来。
进入冬季后,复兴女子学校需要给学生准备冬季校服。
之前的校服,是学生们自己做的,但现在学生们进入紧张的学习阶段,再让她们自己做校服就不合适了。
请专门的裁缝来做,价格又太贵。
最后,乔平安从别处买来棉花,然后请了一些会做衣服的农村妇女帮忙制作。
这些女子手艺一般,需要有人在旁边指导,布料也需要有人帮忙裁剪,而这份工作,乔平安交给了陆盈。
陆盈希望能快点把衣服做完,就住在了学校里。
桑学文对此有些不习惯,吃饭的时候几次提到陆盈,担心陆盈在学校吃不好、睡不好。
“爹,学校里挺好的。” 桑景云笑着说道。
桑学文低下头,不再说话。
这时,桑景雄却开始向大家炫耀他的新钢笔。
桑景云问他:“你这笔是从哪儿来的?”
桑景雄一脸得意:“我卖了报纸换来的!”
《梦游莫斯科》这本书是桑景雄誊抄的,所以,这书刊登出来之后,桑景云送了桑景雄一份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