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华从最初的愤怒担忧,到后来的哭笑不得,她现在只想能快点见到儿子。
只有见到完好无损的儿子,自己提了这么久的心才能放下。
没有让瑾华多久,几乎是收到消息的第二天,就有人来通报,御驾已经到达京城,朝中大臣由太子带着出城迎接圣驾了。
瑾华也带着众嫔妃等在宫门口,她看到很多嫔妃脸上挂着欣喜的笑容,穿戴一新,全都望眼欲穿地看向宫门外。
瑾华在这一块很是宽容,都是花一样的年纪,将自己的一生寄托在康熙身上,只要是安分不闹事的,瑾华都会尽量照顾一些。
便是位份低的嫔妃也不用像从前那样担心自己没了银子贿赂宫人,会吃不饱穿不暖,有良心的都很感激瑾华,尽量不给她添麻烦。
因此,此时,大家虽然都很激动,也很想让康熙第一个见到自己,但也没有吵嚷出来。
等了许久,众人终于听到了静鞭的声音,瑾华看着一袭明皇,大踏步往她们行来的康熙,不动声色地寻找着胤祀的影子。
终于她看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儿子,他长高了许多,面容也看着比从前坚毅了许多。
来不及多想,康熙便来到了她们的面前,瑾华忙带着众人行礼问安。
康熙看到瑾华,也觉恍然如梦,自己差点就见不到这个心心念念都是自己的女子了。
心中微叹,他双手扶起瑾华,说道:“朕回来了。”
是的,朕回来了,回到了这个以为自己再也无法亲临的紫禁城!
康熙很是感怀,他想,若不是眼前的女子为他生了个好儿子,说不得,他可能真的要饮恨紫禁城外了。
如此一想,他对瑾华更是和颜悦色,很是关切地问了一些话,直到梁九功提醒,该去乾清宫与众位臣工叙话。
康熙点点头,又握了握瑾华的手,这才转身离开。
作者有话说:
稍后还有一章哦^_^
第154章
瑾华目送康熙离开后,便带着众人回到后宫,安抚了众人几句,就叫她们散了:“你们先回去吧,皇上应该还会举行家宴,你们可以准备起来了。”
众人听到这话,自然也都告辞退下了。
郭络罗·雅怡走到永寿宫大门口的时候,转身看了一眼瑾华,之后,就随着众人一同离开了。
康熙在乾清宫与众大臣议论国事,便让随行的阿哥们先回去了。
此行,众位阿哥也算是建立了一些兄弟情谊,尤其是五阿哥胤祺,他的手臂曾被砍伤,那时候,连太医也说,他的手臂可能会废掉。
他想起小九给他的金创药,不甘心就这样残废,便瞒着众人,自己偷偷上药,谁成想,那金创药竟然有奇效。
几日后,太医诊脉后检查,发现他的手臂恢复得极好,好好养着必然能痊愈。
胤祺心中惊骇,但他想到这是十阿哥给小九的,怕给他们惹上麻烦,便在太医询问的时候,将事情瞒了,只说自己也不清楚,只按着太医的叮嘱好好喝药,尽量卧床不动弹。
后来,他找了机会问胤祀,他以为胤祀会想法子推诿过去。
哪里知道,他说:“五哥药粉还够用吗?不够的话,弟弟这儿还有一些。”
“他真的这样说?”郭络罗·雅怡追问。
“是,儿子的手能痊愈全赖十弟给的药。”胤祺肯定点头。
郭络罗·雅怡本就不是笨人,她想起了自己曾经在永寿宫吃过的一些外面没有的美味,想起了这次索额图让五格格过量食用相克膳食的用意。
他们是怀疑瑾华手上有什么奇药,或者,是有什么神异之处?
她的后背细细密密地冒出冷汗,她想起瑾华曾经毫不犹疑地救下胤祺,想起她曾经多次叮嘱自己照顾好自己与孩子。
她想,这次十阿哥能毫不犹豫地拿出珍贵的金创药给胤祺,一定也是瑾华叮嘱的。
这么多年来,她从未变过!变的只是她自己!
“额娘,儿子已经没事了,您别担忧。”胤祺见她落泪不止,忙出声安慰。
郭络罗·雅怡回过神来,说道:“你手臂的事情不要与任何人说起,你这次回来,皇上肯定会给指婚,便是你的福晋,你也不要提起此事,知道吗?”
胤祺本就想着要瞒下此事,此时见他额娘如此郑重地叮嘱,自然一口应下。
一对原本不甚亲厚的母子,倒是因为有了共同的秘密亲近了许多。
“额娘,儿子回来了!”胤祀一进永寿宫就跪下给瑾华磕了几个响头,“儿子不孝,让额娘担忧了。”
瑾华忙将胤祀扶起:“好孩子,你没有不孝,你小小年纪守在你皇阿玛身边,替额娘照顾你皇阿玛,是为大孝,额娘很为你骄傲。”
瑾华怎么会愿意让胤祀的名声受到一丝丝的影响,忙开口道。
“额娘!”胤祀心中一直绷着的弦终于松下来,回到了永寿宫,自己又可以变成那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了。
两母子许久未见,自然有说不完的话,胤祀虽然害怕瑾华担忧,但还是事无巨细地将发生过的事情一一讲给瑾华听。
瑾华听得惊心动魄,尤其听到胤祀说他上战场杀敌的事情,她的手都要端不稳茶盅了。
胤祀第一时间发现了瑾华的异样,忙止住了自己的话头,他懊恼道:“是儿子疏忽了,额娘,都过去了,您别害怕。”
瑾华一把将胤祀揽在怀里:“还好你安然回来了,胤祀,额娘不会反对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你一定要记得,额娘在永寿宫里等着你,无论何时何地,你都要想法子保全自己!”
胤祀原本有些不好意思,听了额娘的话,又感受着她微微颤抖的身体,到底没有推开瑾华,他郑重保证道:“额娘放心,儿子会时时将您的教诲铭记于心,绝不会莽撞行事,让自己陷入危局。”
“好好好。”瑾华将人放开,她也是一时激动,害怕自己会失去儿子,这时理智回笼,自然将人放开了,她是知道胤祀不喜与人过分亲近的。
瑾华倒没有多的想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有的个性,胤祀喜清静,喜食素,不喜与人过分亲近,她都接受良好。
只要孩子平安健康,她不会苛求更多。
家宴过后,郭络罗·雅怡特意选了个时间,来了永寿宫拜访。
琼樱引着她往正厅去,郭络罗·雅怡看着已经改变了很多的的永寿宫,有些说不出的怅惘。
“臣妾给僖皇贵妃娘娘请安,娘娘万福金安。”郭络罗·雅怡时隔多年后,在永寿宫再一次真心实意地给瑾华行礼。
瑾华有些疑惑她的来意,前一阵还致力于给她找事儿,今儿怎么又换了副面孔?
“快起来吧,今儿怎么有空来本宫这儿?”瑾华直接问道。
“臣妾此番前来,一是感谢娘娘的金创药救了胤祺,二来,是有些话,想私下跟娘娘说。”
瑾华已经从胤祀口中,知道胤祺手臂差点残废的事情,也知道他把金创药给胤祺的事情。
不过,她并不十分在意,药给了胤祀,他怎么处置是他的事情,而且这金创药是在康熙那里过了明路的。
康熙临行前,瑾华也给康熙准备了一份,当然,康熙可能并不重视,但若这件事情闹出来,太医院里有她命人制药的记录。
至于为何药效如此之好,那就不是瑾华知道的事情了,那应该去问制药的太医是不是无意间用了不同的手法,或者碰到了极品的药材了。
不过,郭络罗·雅怡能郑而重之地来道谢,瑾华意外之余,倒是对她多了一些好感。
如此,瑾华也愿意听听她想说些什么。
等伺候的人都退下了,郭络罗·雅怡才开口道:“娘娘,前一阵子臣妾闹事,其实都是受了索额图的指使。”
瑾华听到后,并不意外,这件事情,她已经知道了,甚至对索额图的意图也有些猜测。
“他没有对臣妾说太多,但臣妾知道,他是怀疑宫外纳兰·性德的好转与您有关。”
瑾华听后,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暗道:果然!
见瑾华还是无动于衷,郭络罗·雅怡狠狠心,又说道:“五格格是自愿吃下大量相克的吃食的,她是知道自己必定要远嫁抚蒙,想给自己与她额娘找个有力的靠山。”
瑾华暗惊,她一直以为事情是郭络罗贵人做下的,五格格未必知情,却不知道,这五格格也是个狠人,怪不得后来能成为权倾漠北的“海蚌公主”。
“还有,索额图让臣妾不断惹事,也是想削弱您在后宫的影响力,好为未来太子妃掌权铺路。”
瑾华领了她的好意,但也仅此而已了。
送走郭络罗·雅怡后,瑾华坐在临窗小榻上许久,她知道,这件事情肯定是无法闹到康熙面前的。
郭络罗·雅怡愿意将事情的真相告知她,但她未必就愿意在康熙面指证索额图,这件事情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郭络罗贵人母女自食恶果。
瑾华不会可怜她们,但也不会落井下石,毕竟,她那时是真的没有对孝庄施以援手,若康熙知道真相,她们母子也落不到好。
而索额图他们,在康熙不在京城的时候,将手伸到后宫,利用手中的权力让后宫起纷争,若康熙知道了,也不会轻饶了他们。
于是,两方几乎是默契地当此事没有发生过,倒霉的只有郭络罗贵人母女。
在人人为了康熙安然回京欣喜若狂的时候,郭络罗·贵人惶惶然不知所措。
好在,康熙对这个即将抚蒙的女儿也算重视,派了医术最好的陈太医去诊治。
五格格最终还是醒了过来,但元气大伤,身体底子差了不是一星半点,远嫁后,还能不能成为那个叱咤风云的“海蚌公主”犹未可知。
康熙回京后,宫中很是风平浪静了一阵子,这段时间里,五格格抚蒙远嫁,瑾华并没有在嫁妆与侍卫嬷嬷上做什么手脚,但也仅此而已了。
她原本准备的压箱银子,与牛肉脯的制作方子就没给五格格了。
若是五格格将来知道自己闹了一场,失去了健康的身体,失去了很大一笔的私房,同时也失去了她崛起的依仗,不知道会不会后悔?
嫁了五格格之后,康熙便一心扑到了太子大婚上,即使胤礽让他失望,但此时,他还是想将最好的一切给他,心里也并没有废太子的想法。
千等万盼,胤礽终于等来了自己的大婚,婚礼极其盛大,大阿哥的婚礼与之相比拍马难及。
大福晋这几年又为他添了两个格格,他心中对嫡子的执念更加深厚。
太子大婚后没几日,康熙便下令太子妃正式掌管后宫,除了彤史仍由瑾华掌管,其他的宫权全交了出去。
倒是有不少人为她抱不平,瑾华知道,她们也许真的是为她不平的,但更多的是害怕自己如今的生活有所改变。
毕竟瑾华掌管后宫后,不说高位的嫔妃宫人,那些地位低的妃嫔宫人的日子可是实实在在地好过了很多。
瑾华倒没有恋权,她本就对此有心里准备,而且,她掌权的这几年,也在各安插了不少人,因此,她很爽快地就将账册等等交给了太子妃。
只是,若太子妃自己立不住,就不要想着瑾华会出手相帮了,她没有在交接的宫权上做手脚已经是极限了。
康熙为此还特意来了趟永寿宫,跟瑾华说了好一阵子的贴心话。
瑾华能感觉出来,康熙自从濒死回京后,对手中的权势看得更重了。
前几年,胤礽手上还能有些实权,如今,康熙更多的是让他听政,已经很少会放他去办差了。
倒是对胤祀一如既往的宠爱,几乎是到了要星星不给月亮的地步。
好在胤祀本身性子稳重,没有在这样的帝王溺爱下移了性情。
他还是如常地努力用功着,无论是上书房的老师们,还是骑射课的安达们都对他赞誉有加。
作者有话说:
二更来啦,谢谢大家^_^
第155章
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来到了康熙四十一年,这一年,胤祀满了十八岁,康熙在去年的大选中,已经为他看好了嫡福晋的人选。
康熙跟瑾华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瑾华还有些回不过神来,她儿子原来已经到了可以娶福晋的年纪了么?
前几年,康熙要指人给胤祀,都被瑾华想法子拒了,她知道在如今的世道,想让儿子此生只有一个福晋很难,她也无意挑衅这些规矩。
但是,她还是愿意稍稍给些帮助的,等嫡福晋进门后,与胤祀感情好些,康熙再指人,她就不会再反对了。
她私底下也叮嘱过胤祀,夫妻是要相互扶持着走过一生的,若福晋没有过错,瑾华希望胤祀至少能做到尊重她。
当然,如果胤祀的福晋为人不行,她也不会委屈了自己的儿子。
自从多年前,瑾华与索额图隔空交过手后,索额图那边就偃旗息鼓了很多年。
瑾华知道,索额图不是放弃了追查瑾华的事情,而是,宫里的阿哥一个个长起来了,给了太子很大的压力,这压力自然也分摊到了索额图的身上,让他无暇他顾。
尤其是大阿哥有了儿子后,每日里跟打了鸡血似的与他们争锋相对。
他骑射功夫好是公认的,康熙也看中他的天分,将他安排进了兵部,如今也混得风生水起。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没有了从惠妃那里来的压力,大福晋接连生子后,虽然身体底子坏了,但人还好好的,只是常年需要调养。
大阿哥对她也很是怜惜,听说,大阿哥已经跟大福晋说好了,以后就守着她与几个儿女过活,如此,大福晋也算求仁得仁了。
三阿哥低调,但在文人圈口碑极好,人又谦逊,这几年,康熙对他也很是看中,现在已经去了翰林院帮着一起修明史,前程算是有了着落。
四阿哥温润,前朝后宫都对他印象极好,他在众阿哥里人缘很是不错,虽然身体有些许小问题,但康熙对他也颇为照顾,知道他对数字极为敏感,早几年已经将他安排进了户部。
五阿哥开蒙晚,索性为人好学,并没有耽误什么,且他在骑射一道颇有建树,并不弱于大阿哥,如今也在兵部被康熙给了个不大不小的职位,也算有了个好的开始。
六阿哥因为养在昭嫔名下,天然就是太子一脉的人,他为人,怎么说呢,可能受了生母与养母的影响,很是要强,时常想与人争个长短,如今跟着太子混着。
七阿哥有腿疾,一贯是个隐身的,但他极为擅长抽丝剥茧,康熙当然也没有忘了他,将他安插进了刑部。
八阿哥因为有了四阿哥珠玉在前,倒没有很显眼,加上生母一贯谨小慎微,受她影响,他为人很是恭敬谨慎,康熙因为对他生母不喜,对他也不太关注,但到底将人安排进了礼部,虽然是清水衙门,但也算是有了差事。
九阿哥就稍微有些叛逆了些,他不喜欢正儿八经地当差,反而很喜欢自己做些生意,康熙虽看不顺眼,到底还是在户部给他找了个闲差,他爱去不去。
十阿哥胤祀这几年盛宠不衰,六部衙门基本上已经走了个遍,如今正在步兵统领衙门里任职。
后面的几个阿哥,都被康熙扔给了几个年长的阿哥们,谁愿意带就由谁带着熟悉各种差事。
“十阿哥安。”法喀已经是中年人的模样,他下职后特意等在步兵衙门,就是想跟十阿哥说些事情。
“舅舅快免礼。”胤祀已经是个成年人的模样了,他因为承继了钮祜禄一族的武将血统,长的人高马大的,又因为常年修习内家功夫,身材匀称。
在一众下职的武将中间毫不逊色,甚至能稳稳压他们一头。
看着眼前已经长大成人的外甥,法喀百感交集,他永远不会忘记,他能有今日的成就,他的妹妹为他筹谋了多少,他已经不是那个会因为委屈就连夜策马跑去找妹妹哭的少年了。
妹妹身处深宫,常年无法相见,他便将一腔热情都用在了外甥身上,对他很是疼爱照顾。
胤祀自然也很亲近法喀,这是一种天然的血脉上的亲近,是他上辈子从没有体会过的偏爱与维护。
那时候,他也喊隆科多舅舅,但他们甥舅各怀心思,根本就不齐心。
但是法喀,胤祀几乎可以肯定,他能为自己而付出性命!
“你外祖今日又往你的府邸搬了些东西,他怕自己摆放的不如你意,特意让我等在这里,邀你过去看看。”
胤祀有些无奈,他在兄弟中算是年纪小的了,他很清楚哥哥们出宫建府时,除了皇阿玛给的二十万两安家银子,就只有生母与外祖补贴了。
但细数下来,便是母族势大的四哥,也只得了佟皇贵妃的补贴,并无其他。
倒是他,外祖三天两头要拉几车珍宝物什到他的府邸。
其他阿哥们手中的,皇阿玛给的安家银子都在府邸落成后,花的七七八八了,唯有他,手中的二十万两银子还分毫未动用。
就这样,外祖犹嫌不够,把府邸里的一应家具摆设都包了。
胤祀心中无奈又感动,他跟着法喀到了自己的府邸,遏必隆已经在等着他了。
遏必隆已经显出了老迈之姿,但有瑾华提供给他的荣养丸,他身子骨很是强健,偶尔还能和法喀过几招也不落下风,若法喀放水,还会被他追着打。
这几年日子过得顺遂,遏必隆从胤祀的府邸选好址后,就没让胤祀操过什么心,就每日里乐乐呵呵地给他的外孙忙里忙外的。
他是知道明珠在书法一道上的造诣的,还曾一点也不避讳地拉着人来看怎么更改府邸的图纸。
遏必隆宠外孙的名头在朝中也是有名的,有时候,连康熙也会在瑾华面前感慨,遏必隆半辈子的积蓄有大半都用在胤祀身上了。
瑾华只是笑而不语,她难道会跟康熙说,并没有,这才哪到哪,就建了个光头阿哥的府邸,怕是连遏必隆私库的零头都没有用上。
冲着遏必隆这宠外孙的劲儿,还真没有人怀疑他与明珠有什么勾连的。
便是索额图也没有功夫多想,倒不是他不想查,而是他没有那么多的精力。
底下的阿哥们都长了起来,且一个个都被康熙安排好了适合的位置。
反倒是太子成了没有着落的那个,仿佛是从那次康熙痊愈后,对太子虽依然宠爱信重,依然会想着将这世间最好的东西都给他。
但是,这些东西里头不包括实权。
如今,索额图虽然不用像从前一般需要和纳兰·明珠斗智斗勇,但他要操心的事情却是更多了。
太子时常觉得自己地位受到弟兄们的威胁,康熙又迟迟不给他办差的机会,每日里就是拿些请安折子糊弄他。
太子妃虽然几年前就开始掌管后宫,但是,谁都知道,这是个烫手山芋,若有人能手把手教导,或者有人能给她镇着后宫的妃嫔,她可能还能快些理顺这其中千丝万缕的关系,进而给予太子帮助。
但事实上,后宫的嫔妃对这位太子妃并不全都是善意的。
毕竟她们虽然地位不及太子妃,但其实都算得上是太子妃的长辈,被个小辈管着,谁能乐意?
更何况,瑾华和佟淑毓明显就是隔岸观火,不会对太子妃施以援手的,她们自然是几乎将不服气一个新媳妇摆在了明面上的。
这么几年下来,后宫虽面上还是一片平静安稳的模样,其实底下暗潮汹涌。
就瑾华知道的便有好几起互相陷害算计的戏码。
瑾华已经不是几十年前刚进宫那样,对后宫的一切都有种“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不真实感。
她如今除了将永寿宫与胤祀的住处管理得水泼不进外,对后宫的撕扯已经能淡定地喝着茶当戏看了。
毕竟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后宫的这一摊子事情,在康熙要她交给太子妃的时候,就已经与她没有关系了。
康熙倒是有几次看着她欲言又止,言语中很有种叹息太子妃年纪轻,需要一个长辈看着的意味。
瑾华直接没理她,就算太子妃需要长辈也轮不到她出面,人佟淑毓还是太子的姻亲呢,那才是正儿八经的长辈,她算什么啊。
康熙在瑾华这儿讨了个没趣,也不生气,乐呵呵地问晚膳吃什么,将话题岔开了。
是的,康熙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那次亲征回来后,莫名觉得他在瑾华心里实在太过重要,当着瑾华的面说,他以后会保重自身,不让她担心云云。
然后就是一大堆的赏赐,之后的这几年里,康熙对瑾华也算得上宽容,瑾华有时候蹶康熙两句,他也不生气,还会宽慰瑾华几句。
瑾华不知道,因为他一直觉得胤祀当年年纪小,能放开胆子来找他,定是瑾华全力支持的缘故。
而且,他虽然待胤祀很好,但远没有达到胤祀愿意不顾生死为他试药的程度。
毕竟,有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胤礽在旁边比着呢。
他心下认定是瑾华常常给胤祀灌输他这个皇阿玛英明神武,又十分宠爱胤祀的缘故。
又加上,当时是法喀不顾安危,东奔西走为他寻来神药,他才能逃过一劫。
因着这些个原因,康熙虽然威严日盛,对瑾华却一直算得上温煦。
瑾华与胤祀一样,没有因为这份另眼相看而跋扈自傲,反而如从前一样,悠闲的在永寿宫过着自己的日子。
刚开始,还有几个嫔妃想让她断官司的,都被瑾华四两拨千斤地推了,渐渐地,众人也就明白了瑾华的意思了,除了偶尔的拜访,众人也都不怎么来打扰她。
倒是佟淑毓刚开始还帮着调解了几次,但她自从生下八格格后,就不再管事,几次下来,也觉得烦了,就如瑾华一样,将事情推了。
妃嫔们没人约束,私底下闹得更厉害了,太子妃倒是有心想管,但她毕竟只是儿媳,手伸不了那么长。
太子妃其实是个很能干的人,康熙给储君选福晋,是照着未来国母的标准精挑细选的,怎么可能会没点手段。
奈何,她之前因为婚期延后之事,让太子不喜,她要管理后宫,又要打理毓庆宫,还得想法子笼络太子。
后宫又没有指路人,她算得上是被赶鸭子上架的,又想把事情做的尽善尽美,所以,瑾华有限的几次见到她,都能察觉她眉眼间的疲惫。
瑾华不是为难人的性子,她本身除了对太子妃的处境视而不见外,并没有出手找过她的麻烦。
但她身为晚辈,太子又不给她撑腰,后宫的妃嫔都是人精子,她没有压服她们的底气,这几年也是肉眼可见的憔悴了起来。
加上她入宫多年只为太子添了个嫡女,太子几乎是将对她的不喜摆在了明面上。
作者有话说:
换成二十多年前,瑾华刚入宫的时候,或许会因为看不惯这些事情而放下成见出手相助。
但如今的瑾华却不会,甚至有时候,忆起往昔,还会对从前那个行事不够干脆果决的自己怒其不争。
只是这世上一饮一啄皆有天定。
胤祀虽然很快接受了自己的新身份,与德太后也没有深厚的母子之情,但若一开始,瑾华就对乌雅答应咄咄相逼,甚至出手置她与死地,相信胤祀也不会那么容易就接受新的生母了吧。
等后来,胤祀在瑾华无微不至的偏爱下长大,了解了瑾华与乌雅氏之间的渊源,胤祀对瑾华只有感慨她没有早早下手整治乌雅氏的遗憾,而不是心存芥蒂,同情可怜乌雅氏了。
要知道,乌雅氏落得如今下场,瑾华也是推了一把的。
言归正传,瑾华在过了好几年闲适的日子后,终于重新开始了忙碌的日子。
不过,她甘之如饴,因为,她是为了胤祀大婚而忙碌。
康熙给胤祀定的福晋当然不是什么蒙古格格,而是康熙看了很久的富察氏,没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的富察皇后的那支。
十福晋是乾隆帝富察皇后的堂姐,身世显赫,为了小儿女能在婚后过得合拍些,瑾华曾私下让胤祀相看过,当然,也同样找了机会让富察·雯鸢见了胤祀一面。
她是看两人都没有反对这门婚事的意思,这才安下心来,虽说,只是见了一面,双方都不了解,瑾华也不确定,他们两人是否合适。
但瑾华也相信眼缘,有些人合了眼缘,之后的相处中就会顺畅很多。
胤祀的大婚,是瑾华主动找康熙将各类事宜接手过来的,若换了从前的她可能还会思量很多东西,可如今的她,只想让胤祀在人生大事上没有遗憾。
算她小人之心好了,前几位阿哥的婚仪,除了六阿哥,其他多多少少都有些这样那样的问题。
佟淑毓在四阿哥大婚后,还特意来找她抱怨过,言语间很后悔自己没有亲自操持婚仪。
瑾华自然不会让自己有这样后悔的机会。
因此,她从知道这个消息开始就向康熙讨了这份差事,康熙自然应允。
阿哥们大婚都是在宫内举行的,便是已经在宫外建了府的,康熙没有发话,大家还都是住在阿哥所的。
不过,康熙也已经暗示了成婚的儿子们,今年都会将他们放出去。
瑾华还笑着调侃胤祀,说他运气好,看看其他阿哥,儿女妾室一堆住着,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没有矛盾才奇怪呢。
胤祀倒是很镇定,平常被瑾华打趣几句,也不脸红,还会一本正经地跟她说:就算儿子娶妻住到宫外了,也不会忘了孝顺额娘。
瑾华听了鼻酸,她对胤祀大婚出宫建府都接受良好,孩子大了,总要独立的,只要知道他安好,瑾华就满足了。
“朕听说遏必隆又拉了几车物件添置到了胤祀的府邸?”康熙已经不年轻了,眉梢眼角都染上了岁月的痕迹,两鬓也夹杂着几缕银丝。
只是,这几年康熙大权在握,乾纲独断,愈发威严了。
瑾华笑道:“臣妾也劝过阿玛,不过阿玛说,胤祀是他唯一的外孙,他定不能教人委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