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温僖贵妃by漫秋
漫秋  发于:2025年03月04日

关灯
护眼

密嫔已经开始哀哀哭泣,康熙看着太医还在做最后的努力。
“十弟怎么没来?”胤礽看了一圈没有看到胤祀,便出声问道。
康熙只是看了他一眼,并没有说话,气氛一时有些凝重。
正在此时,胤祀急匆匆进来,他脸色不好,看着就像一夜未睡的样子。
胤礽正要开口嘲讽,胤祀直接越过他,对康熙行礼道:“皇阿玛,儿子早年听闻纳兰·性德危在旦夕,是吃了一游方道士的药丸才好起来的。”
“自太医对十八弟的情况素手无策后,儿臣便写信细细询问明相,依着明相给的线索派人寻找。”
“可惜,儿臣去的时候,那道士已经坐化,只从他的徒弟手中求得他留下的最后一颗丹药。”
顺便将纳兰·明珠当初对外的话坐实,从此之后,这药丸就与瑾华没有任何关系了。
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了一个小瓷瓶,递给了康熙。
正在此时,太医也端着已经熬好的药进来。
康熙一时有些犹豫,他没有想到胤祀会为了小十八兴师动众去寻找一个行踪不定的游方道士。
不管手上的这颗药丸有没有效果,胤祀作为兄长的这份心意最是难能可贵。
此时,康熙有些犯难,到底是用太医的药还是用胤祀的药?
密嫔见康熙犹豫,便有些着急,她是不相信什么游方道士的,这天下最好的大夫肯定是康熙身边的太医啊。
“皇上,嫔妾很感激十阿哥的心意,可是小十八如今这个样子,哪里经得起来历不明的药物?”
胤祀听后没有什么反应,他已经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了,说道底十八阿哥不是他的责任,如今他的阿玛额娘都在,该怎么选择,自然由他们决定。
因此,他并没有开口劝说,因为,按照常理,他对这枚药丸的药效也是不确定的才是。
若他一味劝说康熙用药,反而会让人怀疑他的用心。
康熙心中也是与密嫔一样的想法,只是,他到底不想拂了胤祀的一份心意,刚想说,由太医看过后,试试能不能一起服用了。
密嫔已经等不及了,他接过太医手上的药给十八阿哥喂了下去后,就搂着人不撒手。
康熙将药交给太医:“你来看看这药丸的药效,可以的话,便给小十八服下。”
这边太医还没有给出确定的答复,那边密嫔已经哭喊着:“胤衸,胤衸你醒醒,你睁开眼睛看看额娘啊!”
太医忙放下手中的药,赶到床塌上检查。
“十八阿哥已经去了。”太医沉痛地说道。
“皇阿玛/皇上节哀。”
众人都在安慰康熙,胤祀见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康熙和十八阿哥身上,便不动声色上前一步,将药丸收到了自己的袖袋里,只留下空空如也的小瓷瓶放在案几上。
作者有话说:
二更来啦。
犹豫了很久,还是给了十八阿哥与历史上同样的结局,很早以前在评论区说起过,尽量不会写死皇子格格们的,只是,为了剧情能合理推进,纠结过后,还是这样写了,谢谢大家。

第161章
“皇上,皇上,您要给小十八做主啊,他还这么小,皇上。”随着密嫔的一声声皇上,康熙眼中也蓄起了泪。
此时胤礽作为储君自然不好落人后的,忙上前一步,劝慰道:“皇阿玛,您保重身子,万不可过于悲伤啊。”
他不说话还好,一开口,康熙就想到了他深夜寻欢的事情,耳边都似乎缭绕着丝竹之声。
康熙没再隐忍,一脚将胤礽踹翻:“没人心的东西!”
胤礽与在场的阿哥们一时都没有反应过来,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情后,都纷纷上前劝说康熙息怒,也有人去扶起太子的,营帐内乱哄哄的。
胤祀偷偷松了口气,他是因为不想自己将来后悔才下的决心来救十八阿哥的,但如今十八阿哥既然已经崩逝,他便不想这药落在旁人手中,或者是被随意丢弃。
趁着这样的乱象,他将药收回,众人只会以为这药是在乱局中不慎丢失,康熙不确定药性,根本不会放在心上。
总好过,将来康熙用过这药后,不依不饶想要再寻找的好。
毕竟,他是知道这药的效果的,看纳兰·性德如今儿女成群就知道了。
康熙的怒气根本压不下来:“你身为一国储君毫无身为兄长的担当,前儿晚上,你竟然还招舞姬寻欢!”
听了康熙的话,胤禛扶着胤礽的手便不自觉地松了开来,只有十三阿哥胤祥还扶着他,在他的认知里,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毕竟那时候,谁都不会料到十八阿哥竟然会没有撑过去。
总不能为了十八阿哥,他们兄弟都要茹素当和尚吧。
康熙喘着粗气:“你今儿竟然还有脸假惺惺地过来看望你的十八弟!给朕滚出去!”
胤礽见康熙气的厉害,怕他气出个好歹,另外也是觉得当着兄弟们的面被康熙踹,还被骂,脸面上过不去,听康熙这么一说,低下头,转身就走了。
康熙看了更气了,伸手指着胤礽离开的方向,喊道:“逆子!”
众人听了忙跪下请他息怒。
康熙发作了胤礽,心中憋了几天的愤懑终于散出来了一点。
他看着仿佛没有听见争吵,只抱着十八阿哥哭泣的密嫔,心中也是怜惜,便上前温言安慰。
其他阿哥们见状,识趣地出了营帐。
见胤祥不是往自己营帐的方向走去,胤祀说道:“十三弟,你往哪里去?”
这一世,他与老十三的交集不深,因此感情只是平平,前世很多人都说他对老十三多好多好,其实不尽不实。
他那时因为兄弟们苦苦相逼,就直接下了重手,后来便有些后悔,无论如何,都是一起长大的手足兄弟。
加上也要做给天下人看,他不是容不下兄弟的君王。
干脆,他就加倍厚待老十三,顺带着把对其他兄弟的遗憾都弥补给了老十三,毕竟,那个时候,剩下的兄弟都怕他,并不敢亲近他。
其实,他知道老十三面对他的时候,也是战战兢兢,不敢行差踏错一步的。
但为了弥补年轻时因自己行事不慎而对福晋与儿女造成的伤害,胤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他处好关系,拼命完成他交待的差事,天长日久的,他便对他更多了些宽容与优待。
即使这其中并没有多少世人称颂的君臣兄弟情谊。
胤祀也不想看着老十三重滔前世的覆撤,再踏上太子这艘注定要沉的船。
这一世,不知道是不是他重活一世的缘故,很多事情没有变,但也有很多事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譬如太子,他觉得他的结局是不会变的。
譬如老十三,他觉得可以拯救一下。
只是,“十哥,弟弟去看看太子,你先回去吧。”说完,他头也不回就走了。
胤祀想拦也没有拦住,轻叹,看来有些事情真的是人力无法改变的。
回了自己的营帐后,他就打定主意除非康熙传诏,不然他都不会再出来了。
当天夜里,康熙安慰好密嫔后回到自己的营帐,看了会奏折,正想起身休息一下,就发现营帐角落有个地方不对劲。
他示意梁九功异常的地方,梁九功知机,拿出匕首,轻手轻脚走到角落里,抬手就刺向营帐有异的地方。
匕首扎到实处,外边的人闷哼出声,对方挣扎,匕首收回时划破营帐,康熙与外面的人眼神相撞,两人都愣了一下,梁九功正待再出手,被康熙阻止了。
胤礽见机跑了,这时梁九功也知道自己刺的人是谁了,他手一抖,匕首落到地上,双腿一软就跪在了地上:“奴才,奴才······”
刺伤储君足以让他死上十次了,他的脸色一下子灰败了下来,即使是康熙示意他动的手,他也活不成了。
康熙却没有去管他的想法,他此时心中掀起惊天骇浪,胤礽窥伺帝踪是想做什么?
胤礽捂着伤口回到自己的营帐,好在匕首刺过来的时候,被厚厚的营帐档了一下,胤礽其实伤的只是皮肉。
凌普刚好这个时候进来,看到太子受伤立刻就要惊叫,被胤礽厉眼阻止了。
“奴才的太子爷,是那个胆大包天的伤了您,您告诉奴才,奴才这就将人抓来处置。”
胤礽正是心慌意乱的时候,他真没有窥伺帝踪的意思,他就是越想白天的事情,越睡不着,直觉他与康熙的关系不该是如今这般模样。
鬼使神差的,他就来到了康熙的营帐外,他原本想走的,只是他的脚却像定在了营帐外。
皇阿玛在做什么?他还在生自己的气吗?他是不是在想着怎么惩罚自己?
思绪混乱中,他被人刺了一下,张惶失措下还被皇阿玛看了个正着。
皇阿玛会怎么想!?
他已失了冷静,将刚刚的事情说了,凌普大惊:“殿下,皇上不会以为您想行刺他吧?”
胤礽就是担心这个,如今凌普一提,他更加没有了主意。
此时,他无比怀念早已经去了的索额图,若有他在,肯定能想法子保住他的。
“殿下,咱们该怎么办?”凌普六神无主,急急问胤礽要主意。
胤礽怎么知道该怎么办?
也是该胤礽倒霉,他原本与上次送他舞姬的蒙古亲王巴莽约好,今晚夜游塞外。
此时,全副武装的巴莽带着侍卫找了过来。
康熙心中也不相信胤礽会对他不利,他不欲此事外泄,便踢了梁九功一脚:“赶紧起来,带几个人,跟朕一起去看看胤礽。”
胤礽不想自己狼狈的样子被人看到,便让凌普将人打发了。
事有凑巧,康熙到的时候,凌普正在营帐前跟巴莽说着胤礽遇上些意外,晚上不出去的事情。
康熙漏夜前来,怕惊动人,连火把都没有举。
他见胤礽营帐前竟然有这么多带刀的护卫,第一时间想岔了。
凌普呢,他第一时间就觉得这是康熙派来抓胤礽的人,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没有出声询问,直接便惊呼了起来。
巴莽本就是个莽夫,不然也做不出人家弟弟不舒服还送舞姬的事情来。
两方人马还没有互通姓名,黑灯瞎火的,本就神经紧张,一听凌普惊呼,想也不想就拔刀打了起来。
康熙心中一凉,万没想到胤礽竟然真的想弑父,好在他今晚有些防备,带的侍卫都是好手。
但巴莽带的蒙古亲卫也都是以一敌三的好手,一时间,两方人马斗得旗鼓相当,各有损伤。
胤礽在营帐内听到外面的声音,想马上出去看看情况,只是外面形势不明,他怕贸贸然出去,自己会遇上危险,便暂时按兵不动。
胤祥想起早前太子失魂落魄的样子,到底不放心,不管是出于对兄长的不放心,还是想跟未来君王处好关系。
他都想趁着夜深人静过来与太子再谈谈心。
大黑夜的,他也不可能一个人出来,便带着几个护卫过来了,远远听到刀兵相接的声音。
以为有人行刺太子,胤祥忙带人快步上前,他是带着火把的,这么一照,巴莽和他带的人就吓得扔了手中的兵器。
而康熙已经在刚刚的乱局中被划了几个口子。
在场的人全都呼啦啦跪了一地,胤礽也从外面一叠声的“皇上恕罪”中回过了神。
他踉踉跄跄地奔了出去,猛然抬头正对上康熙阴鸷的眼神,胤礽愣在了原地,心中只徘徊着两个字:完了!
的确是完了,蒙古亲王巴莽与他的一众侍卫直接被拿下,由禁卫军看管了起来。
胤礽直接就被圈在了自己的营帐中,身边的人被清了个干净。
胤祥心中害怕,但他性格有些执拗,认定的事情一时转圜不过来,便木着胆子去康熙那里替胤礽求情。
康熙一生经历风云,其实昨晚的事情不算惊心动魄,但一定痛彻心扉,他到现在也不确定,胤礽是不是安排好了一切故意引他前去。
他浸淫朝堂后宫多年,最不相信的就是巧合!
此时,他正柔肠百结,一面是多年父子情分,一面是为了皇位弑君的怀疑,真真是把康熙纠结得食不下咽。
等听到胤祥求见,康熙本不欲见他,他昨天无故出现,且时间恰恰好,就又是一个巧合了。
只是,他如今无法下定决心,略一思索就让人进来了。
梁九功原以为自己死定了的,谁能想到,自己还能见着今日的太阳呢?
现如今别说是康熙让他出去传人进来了,便是让他去跟侍卫布库,他都能颠颠儿得上!
胤祥进来,跪下行礼后,不等康熙说话,便先开始解释,他昨天出现的原因。
接着又开始诚恳地给康熙分析昨晚是个误会,请康熙宽恕太子云云。
康熙看着胤祥的眼神愈发冰冷。
昨夜,胤祥是看到他被划伤的,今日一句关心询问都没有,进来就为自己辩解,为胤礽求情,他心中真的有他这个君父吗?
还是因为自己已经年迈,迫不及待想与新君交好?
作者有话说:

胤祥并没有察觉康熙眼神的不对,他正在努力让康熙相信这一切都是一个误会。
但显然康熙并不这么认为,甚至迁怒到了他的头上。
“十三阿哥目无尊长,不敬君上,着人看管,不得出营帐一步!”
康熙话一落,胤祥就傻眼了,他愣愣地看向康熙,仿佛自己从未认识他一样。
康熙冷冷瞟了他一眼,就挥挥手,示意梁九功将人带下去。
梁九功心中骂娘,这十三阿哥自己屁股底下还没干净呢,就上赶着给太子求情,显摆什么兄弟情深,好了,自己也搭进去了。
连累他又开始担心自己的小命了,毕竟康熙连亲自儿都关了,还会在意他一个可有可无的奴才?
他心下慌乱极了,但到底伺候了康熙几十年,摄于他的威信,并不敢轻易给自己找下家,他怕他这样做了,死得更快。
但他从前对康熙所有的事情三缄其口,便是自己最看好感激的瑾华也只是有限的不痛不痒的提点几句。
如今,太子眼看着就要不中用了,康熙也已经年迈,他是不是该好好想想,是不是适时松松口?
只是,这人选得看好,看准才行。
胤祥的事情一出,随行的阿哥们谁都不敢冒头了,便是一贯人缘极好,清风朗月的四阿哥也没有傻乎乎地为谁出头。
胤祀收到消息后,深深地叹了口气,老十三还是走上了他既定的道路。
现在众位阿哥都缩在自己的营帐里,老爷子不传召,根本没人敢过去触霉头。
只是,他想起了额娘跟他说过的话:你皇阿玛年纪大了······
“皇上,十阿哥在外求见。”梁九功进来通传。
康熙厉眼扫过来,梁九功强忍着惊惧,没有抬头。
“让他进来。”康熙心中不悦,莫不是老十也是来跟他求情的?
这个时候了,倒也没忘了来他这儿表现一番兄弟情深,看来,瑾华教导得很成功啊!
康熙现在就如同个火药桶,逮谁炸谁,还没见到胤祀的面,就连同瑾华一起迁怒了。
待看到胤祀提着食盒进来,康熙愣了一下,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
“你这是?”
胤祀当着康熙的面叹了口气,毫不避讳地说道:“皇阿玛,从昨儿到现在,您肯定没有好好用膳吧?”
一句也不提发生的事情,但也告诉了康熙,他都是知情的。
康熙听到他的叹息心中就是一酸,从事发到现在,没有一个人安慰他,除了个四六不懂的老十三,其他的儿子怕被连累,都缩在营帐里不敢出来,当他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
不就是怕被牵连吗?
康熙自己也不想想,就他现在的状态,谁敢来捋虎须?
就刚刚听到胤祀的名字便直接不分青红皂白的,连远在紫禁城的瑾华也迁怒上了,没有完全的把握,谁敢这时候抖机灵抖到他面前,前程性命不要了?
康熙眼眶微红,转过身,平息自己的情绪。
胤祀当没有看到,提着食盒来到案几上,将准备好的清淡的吃食一一摆放好。
“皇阿玛,儿子陪您用些吧。”
康熙到底不忍拂了儿子的一片孝心,坐下来用了一顿食不知味的晚膳。
用完晚膳,胤祀收拾好,就要带着食盒离开,康熙忍不住问道:“你就没有什么要跟朕说的?”
胤祀略略有些担忧地看了一眼康熙,确保康熙看懂他眼中的情绪,马上收敛好,说道:“还请皇阿玛保重龙体,额娘还在宫里等着您回去呢。”
说完,行了一礼就出去了。
留下康熙坐在长案后,久久无言。
他想起了自己去永寿宫听到的瑾华叮嘱胤祀的话,叹了口气,终于觉得心中好受了些。
不是他的问题,他的爱妃在宫中殷殷期待他的回归,他的儿子担心他的身子,冒着惹怒他的风险给他送膳食。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穆海!”
“娘娘,侧福晋递了牌子。”琼樱进来通传。
瑾华有些好奇,这不年不节的,宛云怎么会递牌子?
因着瑾华进宫前的事情,宛云被遏必隆约束得厉害,除了府里随她行事,过年过节需要入宫外,其他时候,都不会让她进宫来见瑾华。
想必是出了什么事了。
瑾华没有犹豫,立刻让宛云明日一早就可进宫。
第二日,宛云果然早早就进宫了,两人寒暄了几句后,宛云就将一封信交给了瑾华。
“事关重大,你阿玛不敢将信交给别人,就让我进宫一趟,亲手交给你。”
这么多年过去了,女儿与她已经没了一开始的亲昵,但她并没有觉得有什么。
求仁得仁,她原本所求就是自己在果毅公府地位稳固,娘家昌盛。
如今,这两样她得到了,她享了一辈子的福,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见女儿收了信没有当着她面打开看的意思,她也很识趣,又说了几句闲话,就准备告辞了。
瑾华忙让琼樱将她准备好的礼物让她一并带出去。
这也是宛云想通的一个重要原因,女儿虽不与她亲近,但该给她的体面与好东西一样没少,她如今的私库有一半都是女儿给的东西填满的。
宛云带着赏赐高高兴兴地回府了。
瑾华感叹了一下世事无常,她刚来的时候,宛云精明能干,将一个有了嫡子的嫡福晋压的死死的。
如今看着,宛云就如同一个享尽世间富贵的慈祥老太太,再没有曾经的棱角,不过,这样也好。
瑾华感慨了一下就将此事放下了,横竖有她在,一定会让老太太安享余生的。
瑾华来到书房,还是谨慎地检查了一下暗记,倒不是不相信宛云,而是,世事无绝对,小心驶得万年船,她这边若出了岔子,受影响的不单单是她自己。
看了信后,瑾华坐在书桌后,任思绪飞转。
不知过了多久,书房外传来琼樱的声音:“娘娘,您已经在书房一个多时辰了,奴婢能进来给您送盘点心吗?”
瑾华回过神,知道琼樱是担心她,她出声道:“进来吧。”长久不出声,声音显得有些嘶哑。
琼樱送了点心,又换了茶,看瑾华无恙,这才又出去了。
瑾华拿起新沏的茶抿了一口,信中写的是康熙命龙骁卫彻查太子胤礽的消息,瑾华不意外遏必隆知道康熙有龙骁卫的事情,但她不知道遏必隆竟然还神通广大到能知道龙骁卫的近况。
其实,瑾华是将遏必隆神化了,他身为唯一在世的四大辅臣之一,自然知道很多不外传的皇室秘辛,这其中自然包括皇家暗卫龙骁卫的事情。
不过,他只知道有龙骁卫的存在,其他的并不知道。
他能知道龙骁卫的近况是胤祀给他的消息,胤祀将消息传给他,而不是直接送进宫,是因为,遏必隆在这件事情中能做的事情比瑾华多。
另外也是怕康熙忽然放话宫中戒严,到时候,这样的消息会要了瑾华的命。
至于胤祀是怎么知道的,当然是梁大总管想了又想,斟酌了又斟酌后,认定了胤祀。
他倒不是完全相信胤祀,即使这个孩子是他一点点看着长大的,但说句逾矩的话,宫里的孩子哪个不是他看着长大的。
知人知面不知心,他看中胤祀,很大的原因是他相信瑾华不会看着他晚景凄凉的。
几日后,宫中众人收到康熙回宫的消息,几家欢乐几家愁。
宫中大部分人自然是欣然期盼着康熙归来的,但也有人心中不安的。
毓庆宫中,瓜尔佳·斐鸾问湘瑶:“还是没有收到殿下的书信吗?”
湘瑶摇头:“奴婢特意留意了,其他人也都没有收到殿下的消息。”
“您别担心了,许是信差送信迟了,过几日就有消息了。”湘瑶安慰道。
瓜尔佳·斐鸾心不在焉的点点头,她总觉得要发生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了,心中一直惴惴不安。
康熙回京当日就下了一道圣旨,引起了惊天骇浪。
“太子胤礽不孝君父,不睦兄弟,生而克母,是为不详。身为储君纵容亲信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着废黜太子之位,幽禁咸安宫,钦此。”
圣旨洋洋洒洒列举了胤礽作为太子,在位期间犯下的种种罪行。
但很多人并不关心这些,他们只关心一个消息:太子被废!
瑾华收到消息的时候,已经能平静的接受这件事情,她还让高洋和琼樱约束永寿宫的宫人不准私下议论此事。
她比谁都知道,太子的事情没有这么快过去。
朝堂内外议论纷纷,康熙御案上的奏折堆积成了小山,一部分是劝康熙三思的,一部分是说重立储君的,争论不休。
在这样的纷纷扰扰中,大阿哥胤褆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一桩壮举。
“皇阿玛,胤礽不孝君父,意欲弑君,儿子知道您心存不忍,儿子愿意替您诛杀此子,以儆效尤!”
康熙废了胤礽后,知道他一蹶不振,到底是自己亲手养大,寄予厚望的儿子。
加上,塞外的“行刺”一案由龙骁卫彻查后,发现真的是一场误会。
知道胤礽没有弑父的想法,又知道了胤礽过的不如意,这几日康熙正有些怜惜胤礽呢,听了胤褆的话后,勃然大怒!
他一脚将胤褆踹翻,怒道:“畜牲!没有人伦的东西,你竟敢,竟敢!”
康熙说不下去了,随手抄起御案上的奏折劈头盖脸朝胤褆丢去。
随后,胤褆便赴了胤礽的后尘,不仅被幽禁,还被削去了爵位。
因着康熙没有瞒着此事,得到消息后,聪明人便品出了一两分康熙的心思。
于是,给废太子胤礽求情的人便多了起来。
果然胤礽只被关了三个月不到就被放了出来,来年三月又被复立为太子。
只是,经此一役,胤礽锐气尽消,在康熙面前变得唯唯诺诺,怕再惹怒康熙,更从来没有为被他牵累,回京后被关在养蜂夹道的十三阿哥胤祥求过情。
康熙在最初的慈父之心泛滥过后,对胤礽的不满又日渐累积。
胤礽更是在复立后,无心朝政,放浪形骸,康熙耐心耗尽,终于在三年后又下旨废了他的太子之位。
胤礽经历二立二废,政治生涯彻底结束,连同着妻儿一起幽禁于咸安宫中。
原本应该冉冉升起的帝星彻底陨落。
作者有话说:
二更来啦

康熙在二立二废太子后,很是颓唐了一些时日,这些日子都是胤祀陪伴照顾着他。
倒不是其他的阿哥们不想在康熙面前表现,而是,康熙近日很有些喜怒不定的意思。
几位阿哥上前献殷勤的,有被无故呵骂的,被从头到脚嫌弃的,被赶出去的,林林总总的事情发生的太多,阿哥们也有些怕了。
毕竟已经被圈了三个兄弟了,他们也不想赴他们的后尘。
倒是胤祀被骂被嫌被赶都随康熙,但康熙必须按时用膳,休憩,不然,他就不走。
康熙拿他没法子,十次里总有七八次是妥协的。
当然了,胤祀不是觉得自己多头铁,只是他毕竟比旁的兄弟更了解康熙,再加上梁九功的不时提点,他便在康熙面前显得从容了一些。
而在康熙眼里,就变成了胤祀只单纯的把他当作阿玛看,所以并不十分怕他,还几次因为他不想用膳跟他呛声,因此,胤祀在在心里就变得与众不同起来。
其他的儿子们倒不是说一点都不孝顺,而是比起将他当作阿玛来对待,更多的是将他当作君王来敬畏。
康熙倒没有因此对他们有什么不好的看法,但到底心里还是偏向了胤祀。
瑾华对这一段历史稍有了解,但她知道,身在其中与旁观者的立场是不一样的,因此,她并不敢对胤祀的行为处事指手画脚。
她总觉得,比起她这个在后宫经营多年的皇贵妃,胤祀显然更适应宫廷的生活。
朝中每日的喧嚣,多少对后宫有些影响,比如康熙近些年都不怎么喜欢进后宫了,只在几个有子嗣的妃嫔宫中用膳,算是给她们体面,不让她们被小瞧了去,倒是经常会招幸一些小答应庶妃去乾清宫侍寝。
瑾华对此看得很开,年轻的时候,她就没有期待过康熙的恩宠,更不要说现在了。
横竖,康熙每回来后宫都会先到她的永寿宫坐坐,更何况,胤礽带家眷迁往咸安宫后,这后宫的宫权又回到了她的手上,加上胤祀争气,她底气十足。
康熙最终还是失约了,他并没有如塞外巡幸前在永寿宫跟瑾华承诺的那样,不再远行,陪着瑾华住到畅春园去,多多弥补瑾华。
或许是胤礽的事情伤了他的心,或者是因为他更加老迈。
他对手中的权势更加看重。
康熙因为年迈,身体时有不适,这时候已经致仕在家含饴弄孙的遏必隆与明珠就成了他羡慕嫉妒的对象。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