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温僖贵妃by漫秋
漫秋  发于:2025年03月04日

关灯
护眼

不等他将话说完,曹青云便往慈宁宫方向跑去。
厉嬷嬷看瑾华不断闪躲,哼笑一声:“娘娘身娇肉贵还是不要反抗的好,她们粗手粗脚的,伤了娘娘就不好了。”
“本宫多谢嬷嬷体恤,将来定会厚报!”
厉嬷嬷养气功夫极好,闻言并不生气,只看着几人说道:“没吃饱饭么?”
她一说,那几个人便更卖力地抓人,琼樱要护着瑾华,很快左支右绌,正当她要支撑不住的时候,曹青云来了。
局面很快被控制了下来,瑾华对厉嬷嬷说:“嬷嬷你看,本宫很快就能回报你的体恤了。”话刚说完,曹青云就上前一步,将厉嬷嬷的腿骨打断。
厉嬷嬷被琼樱死死捂着嘴,她恶狠狠地瞪着瑾华。
瑾华微微一笑:“本宫还有些宫务要处理,便不去寿康宫打扰了,辜负了太后的美意,下回一定亲自去寿康宫请罪。”说完带着人走了。
“娘娘,咱们就这么走了,会不会有问题?”琼樱问道。
“别担心,她们自己会收尾的,现在还不到完全撕破脸的时候,你刚刚伤到哪里了?”
“没事,都是些皮外伤,奴婢那儿有您给的金疮药,回去抹上就好了。”
“曹青云,这次多亏你及时赶到,不然本宫怕是要回不来了。多谢!”
“娘娘折煞奴才了,这本就是奴才该做的。”曹青云忙推辞道,他还是第一次碰到会跟奴才说谢谢的主子,内心很是感动。
等回了永寿宫,与高洋碰面后,一起来到了关着妙蕊的小库房。
妙蕊看到她们安然无恙地回来,眼中惊诧一闪而过,在场几人都发现了。
瑾华见此放下了心中对妙蕊的最后一丝情分,她说道:“本宫这就将你送回国公府与你的亲人团聚,往后如何就看你们自己的造化了。”
“你不能这么对我,回到国公府我哪里还有命在!”妙蕊疯狂挣扎,“众生平等,大家都是同样的人,你已经享受了荣华富贵,你不能这么对我!”
瑾华听到她的话眉头皱了起来,莫非齐嬷嬷也是穿越的?不然妙蕊作为土生土长的人从哪里听来的这套理论?
妙蕊最终还是以身体不好为由被送回了国公府,后宫没有激起一点浪花,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基本上没人会特意关注。
“又是个不中用的。”太后听到妙蕊的消息,冷漠地吐出几个字。她揽镜自照,对身边的人说:“看看你找的,都是些什么货色,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她身边做嬷嬷打扮的女子闻言,做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说道:“太后娘娘慎言,那都是活生生的人命!”
太后嗤笑一声,不再说话。
遏必隆自从知道妙蕊背叛女儿后,便将她的家人都拘禁了起来
他有些懊恼,这人是他给的,当初他对瑾华的期待仅仅只是入宫立足,给她的人虽是好好培训过的,但却称不上精挑细选,因为琅华的缘故,他对瑾华的期待也不高。
没想到一时不察,竟给女儿惹了个大麻烦,他心中的震怒可想而知,且遏必隆是战场上真刀真枪拼杀出来的,妙蕊跪在他面前大气也不敢喘,此时,她才真正明白自己到底做了什么蠢事,他人给她画的大饼,终究只是大饼而已。
她瘫软在地上,连求饶的话也说不出来。
遏必隆吩咐亲卫将妙蕊拉下去处置,至于她的家人则全部发卖到西部挖矿。
事情处理完,又想到瑾华的书信说是要寻找前明的书画,遏必隆此时正是想补偿瑾华的时候,哪里还有不答应的,带着亲信在库房里翻找了好几日,终于找到了一幅前明宫廷画作。
他也不细看,直接叫人连着许多珍宝首饰一同送入永寿宫。
也是巧了,纳喇·清音和郭络罗·雅怡这日也捧着画作前来永寿宫找瑾华。
“娘娘,您看。”几人坐下后,郭络罗·雅怡迫不及待地将手上的画卷打开,这是一幅宫廷夜宴图,里面昭仁公主身后的女子模样与太后很有几分神似,但因为她不是主角,所以着墨不多。
纳喇·清音也拿出一幅观荷图,上面也有那位女子,她说:“我堂兄说,这女子是昭仁公主的侍读,很受昭仁公主的喜爱,一直待在身边。”
瑾华也打开遏必隆送来的画,画上没有那位女子的正面像,但画了那女子的侧面,重要的是她腰间的玉佩上有个“姈”字。
“看着玉佩应该是族中女子每人一块的身份玉佩。”瑾华拿到画后,就细细查看过,“我已经去信让我阿玛去查了,顺利的话很快就有消息了。”
“我回去也传信给堂兄,让他也一起查,我一刻也不愿意多等!”
“我也是,我回去立刻传信。”
“嗯!我们现在只要找到证据,就能揭开她的真实身份。”瑾华思索了一会儿,“那咱们先商量一下,怎么把这件事爆出来,怎样将咱们自己和身后的人护好。”
她见两人有些不解,耐心地说:“她坐在高位上多少年了,这期间后宫又有多少事情是与她有牵连的?”她端起茶杯浅啜一口,“这么多的事情,”她抬手指天,“他都没有查出什么猫腻,咱们几个后宫的嫔妃却查了出来,未免太过能干了些。”
是啊,后妃受制于宫闱,她们所谓的能干也大多仰赖家族助力,若她们明晃晃地去揭发,不是上赶着让他忌惮吗?
瑾华看她们脸色变化,知道她们是想明白了,便又加了一句:“而且咱们没有上报,自己私下去查……”
话未说完,两人已经知道了未尽之语,若真为此引起了他的猜忌,她们才真的是得不偿失!
“多谢娘娘指点。”两人异口同声地说道,说完还要行礼,被瑾华阻止了。
“咱们既决定互相扶持,我便希望咱们能在这后宫活得长长久久的。”瑾华真心道。
“是,咱们一定可以!”
三人商定好后,又各自给家人传信,能做的都做了,只能有了证据之后,找个好机会将真相揭开。
这日,瑾华正在院子里散步,顺便欣赏一下小林子里果树开花的美景。
康熙大步走过来,笑着说:“怎么,果子还没结呢,你就开始馋了?”
瑾华回头,忙蹲身行礼,康熙扶起她,拉着她往正厅去,“朕听说,你近日与惠妃宜妃很是谈得来?”
“是啊。”瑾华直接承认,又有些不好意思地轻声说,“她们二人视我为恩人,对我很是客气,来往几次,发现挺能聊得来,就多走动了些。”
康熙拉着瑾华的手,笑说:“你们三人都是爽利的性子,能聊得来倒也不奇怪。”他拍拍瑾华的手,“朕整日忙于政务,没时间陪你,你能自得其乐,朕便放心了。”
“皇上今日怎么这样感怀,臣妾便是没有和她们来往,每日里也过得很开心啊。”她朝康熙身边靠了靠,“臣妾刚刚不是在馋果子,而是在馋酒。”她将康熙拉到书房,“您看,臣妾读书读到梨花酿,杏花春,看到外面的花就想亲自酿酒试试。”
她心思一转:“皇上,您设在皇庄的酒庄有没有用甘薯酿出新酒啊?”她给康熙倒了杯茶,“对了,甘薯的收成好吗?”
看着瑾华好奇的模样,康熙畅快地笑出了声:“若不是朕了解你,就要以为你是给法喀讨功了。”说着叹了口气,感慨道,“你哥哥是个能吃苦的,甘薯收成就在这几日,倒时候,朕带着你们一起去看看。”

第71章
瑾华知道康熙要带她们去皇庄的时候,就知道机会来了,现在就等阿玛他们能不能找到别的有利的证据了,有人证的话就更好操作了。
这日风和日丽,万里无云,正是适合出门的气候,永寿宫一大早就忙忙碌碌地准备出行。
皇庄离紫禁城不远,康熙也知道从去年入冬至今,大家在宫中早就待闷了,他这次便将太皇太后,太后,大阿哥到五阿哥及嫔位以上的都带过去了。
一行人浩浩荡荡去往皇庄,瑾华坐上车撵时往后面看了一眼,惠宜二妃正好也将视线往瑾华这边放,三人的眼神在空中交汇了一瞬,便各自上了自己的车撵。
同时,遏必隆,纳兰·明珠和三官保三人在纳兰家的一处酒楼密会,谈完后,先后回府,准备出行伴驾。
到了皇庄,安顿好后,已经将近黄昏,瑾华带着琼樱和曹青云在住处附近闲逛,没多久就“偶遇”了同样出门闲逛的惠宜二妃。
三人心领神会,聚在一起往人工湖边的凉亭走去。
等宫人将凉亭布置好,退下后,她们才坐下来各自拿起茶杯品茶闲聊,观日落,当然这些是从远处看到情形。
“娘娘,证人已经找到了,还有一个意外之喜。”纳喇·清音难得喜形于色,大阿哥是她的逆鳞,她查到的蛛丝马迹都指向蛊惑小路子的人是齐嬷嬷,而齐嬷嬷又是太后的人,她恨不得手撕了太后!
宜妃同样如此,她的五阿哥还养在太后身边呢,她使出浑身解数才哄得康熙答应把五阿哥带在身边一起来皇庄,若不趁此机会揭开太后假面,她怕回宫后,她又得整日担惊受怕。
她虽没查到切实的证据,但五阿哥对她的态度是骗不了人的,且她相信瑾华的判断。
“我阿玛虽没找到人证,但他在前明的起居注中找到了昭仁公主的篇章。”郭络罗·雅怡也说道。
“我阿玛已经通过我哥哥疏通了皇庄的管事,届时他们也会配合好。”瑾华也将自家的安排说了。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现在这三个女人已经将戏台搭好,要看别人的戏了。
甘薯地里的甘薯藤已经有些泛黄了,正好是收获的时候。
次日,大家聚在田边看着庄农挖地,等收完一垄地,称重后,所有人都不镇定了,许多重臣抢过庄农手中的农具,亲自下地开始刨起地来,这可不是普通的土地,这是金疙瘩啊。
连康熙都忍不住下地挖了好一会儿。正打算休息一会,不远处传来了争执声,康熙心情正是最好的时候,起了兴趣,便叫梁九功将人带过来,他来给断断官司。
来人见到康熙纳头就拜,连呼万岁,康熙和颜悦色问他们因何争执。
来人刚开始沉默了一阵,就在康熙失去耐性要随意指个大臣调节他们的矛盾的时候,那中年男子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一脸豁出去地喊道:“草民冤枉,还请皇上做主!”
康熙正是心情极好的时候,便耐着性子打算听听他们的冤屈。
此时大家都没有注意到太后一瞬间变得苍白的脸色。
眼看日头越来越高,康熙让大家都散了,他则带着人往休息的地方去。
太皇太后却说:“本宫也想知道他们因何争执。”说完直接跟上康熙一起走了,太后见此也跟了上去。
瑾华见此,与惠宜二妃也默契地跟了上去,她们忙活了这么久,眼看胜利就在前方,若不在场,总会有些遗憾,现在可以亲眼看到,如何能不跟上,反正法不责众,她们也不怕康熙会清算。
佟淑毓总觉得瑾华三人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她也不甘人后急忙跟上。
剩下的人面面相觑,他们心中也蠢蠢欲动,但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只能遗憾解散了。
“你有什么冤屈,一一说来。”康熙手中端着茶,看到后面跟进来的一大串人,颇有些哭笑不得,这是真的在宫中关久了,有点热闹就一窝蜂涌上来了。
但里面有个他都惹不起的人,只能笑着放下茶杯,请太皇太后和太后上座,他自己坐在下首,瑾华几人各自按位份坐了,闭口不言,生怕一说话,康熙就把她们撵出去。
太后本想开口说话,但被身后的嬷嬷轻扯了一下衣服,便不再开口,只能坐立不安地等着。
跪在地上的人看了一眼太后,又低下头,
似乎是鼓足了勇气,他开口道:“皇上,草民这件事说来话长,请皇上允许草民细细讲来。”
康熙微微点头,心说,现在这么多人看着,朕想反悔也晚了。
那中年男人便开始讲述起来。
“草民前几日在附近访友。”他拿起袖子轻轻擦了擦额上冒出的冷汗,“刚刚是草民与友人告辞后离开,想抄个近道,却被人阻止了,因与妻子约好了回家时间,便有些着急,与他们交涉的时候,却发现......”
说道此处,他抬头看向太后的方向,又接着往下说:“却发现,妻子的身影竟出现在贵人的身边,而且还穿着贵人的衣服,草民一时激动想过去确认,被人拦了,这才起了冲突。”
他说着话,眼神却不时瞟向太后的方向,在场的除了知情者,其他人都有些莫名其妙,甚至有被冒犯的愤怒。
康熙到底执政多年,他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上座的太后,示意那中年人继续说。
那中年人便继续说了起来,原来,他现在的妻子是他的妻妹。
三十多年前,有几位自称是他妻子故人的女子找来,妻子很是激动,当场跟她们离开了,不曾再回来。因家中孩子年幼,他怕委屈了孩子便不想另娶,妻妹与几个孩子情分很深,一直主动照顾他们,几年后,他才娶了妻妹,一家人和和乐乐地过日子。
但好日子过了没几年,他做生意便常常被人刁难排挤,很快就在京城混不下去了,他便带着岳父岳母携妻子儿女南下寻找新的商机,一去就是二十年,如今回来是因为岳父岳母年纪大了,想落叶归根。
没想到访完友,竟意外看到失踪多年的妻子。
在场的人脸色都不好起来,若他说的是真的,那......
“听你的口气,你两任妻子长相神似?”康熙问道。
“是,草民的妻子如今正在家中,贵人不信,可以将她唤来,她也很想念她的姐姐。”
康熙看了眼梁九功,梁九功忙上前询问中年人家住何方,待问清了,便领着人去传唤中年人的家人。
太后心中惶恐,此时她也算明白了,今天这事就是冲着她来的,但此时她身处皇庄,人手不足,她该怎么扭转乾坤?
她本想使个眼色给身后的女子,她不是说他们的人手分布在大清各地吗?让她的人将那人的妻子掳走杀了,她就不用这样胆战心惊了,但在座的人大部分的眼神都在她身上,她不好动作。
瑾华拿起小几上的茶水,轻轻抿了一口,暗暗观察,看到太后隐隐焦急的神色,就放心了许多。
她们选择在皇庄动手,也是顾忌太后在宫中经营多年,怕她到时候狗急跳墙,做出不可挽回的事情,在皇庄里,身边都是皇上的人,太后要做什么必会束手束脚。
她看到惠宜二妃看热闹的样子,心下好笑,但还是不动声色地示意她们收敛一些,在座的都是人精,可别在最后被人抓了把柄。
惠宜二妃忙肃了神色,正襟危坐,也拿起手边的茶杯品起茶来。
太皇太后闭目养神,康熙不发一言,室内一时寂静无声,太后更加焦急。
好在,梁九功很快带着人进来了,众人看向那中年女子,果然与上座的太后有七八分相似。剩下的二三分是太后养尊处优多年,气质比那女子好很多,也比那中年女子看上去要更年轻些。
那女子初始还有些惶然,待看到中年男子,这才安下心来,待要问询时,却看见上座的太后,一声“姐姐”脱口而出。
太后身后的嬷嬷斥责道:“哪里来的山野村妇,竟敢攀附太后,还不快拉出去杖毙!”她一开口,太后就觉得要糟。
果然,佟淑毓开口道:“这位嬷嬷好大的威风,太皇太后与皇上都没有发话,你一个奴才竟然口口声声要将人杖毙,怎么?是要杀人灭口吗?”
那嬷嬷显然是平常威风惯了,没意识到,现在可不是在太后的寿康宫,由得她作威作福。她忙跪下请罪,只是没有人搭理她,由着她跪在那里。
“琪琪格,你认识这女子吗?”太皇太后终于出声问道。
“皇额娘,儿臣怎么会认识呢!这世上相似之人何其多,若只是因为儿臣与这女子长相相似,就说她是儿臣的妹妹,那对儿臣不公,还请皇额娘还儿臣一个公道。”说完,太后也起来跪在太皇太后身前。
太后的说法也有道理,只是几个草民的指控就怀疑一国太后确实有些太过草率。
“你们有其他的证据吗?”康熙开口道。
“民妇的姐姐在肩膀处,有一个梅花的烙印,那是民妇姐姐在前朝宫中时烙的,说是与人结拜时做的印记。”说着在自己身上比划了一下位置。
太皇太后命苏麻喇姑亲自检查太后的肩膀处,两人去到内室,少顷,苏麻喇姑出来,对着众人摇摇头,那跪在地上的嬷嬷也舒了口气,但她这口气还没有舒完,苏麻喇姑便说:“虽没有梅花印记,但在相同的地方有一个疤痕,太后说是不小心烫伤的。”
事情便僵住了,现在就看上位者是什么态度了,查还是不查?
若太后身份有异,最想知道真相应该是太皇太后,瑾华她们就是赌太皇太后必定会追根究底。
太皇太后看着跪在自己身前的女子,曾经与太后相处时觉得违和的地方都有了解释,她斩钉截铁地说了句:“去查,彻查,本宫决不允许有人欺君!”
这话一出,事情就大了,太后都有些跪不住了。她心中害怕极了,她自己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这么多年来,她能安然无恙地享受着太后这个身份给她带来的荣华富贵,是因为她是太皇太后的侄女,科尔沁的格格,现在被人拆穿,她的下场可想而知。
但她心中还有侥幸,她以太后的身份毕竟活了三十多年了,当初的参与者都已不在人世,只要她咬定人有相似,也没有人能把她怎么样,最多,她以后低调点,等太皇太后老去......
作者有话说:

第72章
太后还是低估了一国之君被愚弄后的雷霆之怒,她生平最清苦的时候便是明朝国破后,她嫁人后的日子了。
之前和之后都十分顺遂,所以,她只是被人稍稍威胁,便对后宫子嗣动了手,到现在真实身份爆出来,她还是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也或许,她都知道,只是一贯的顺风顺水,让她以为她还可以逆风翻盘。
太后被送回她在皇庄的住所,由太皇太后派人看守了起来。
康熙命龙骁卫查阅前明卷宗,并派梁九功以著《明史》为由,让王公大臣将家中所藏的前明画卷画册悉数上交,以作参考。
瑾华她们早就把画交给各自的阿玛,再混入其他画卷中一同上交。
就这样紧锣密鼓地查了三天,便将太后的身份查得明明白白。
太后本名李欣姈,是前明礼部侍郎李维的女儿,因其母是昭仁公主生母的手帕交,她从小作为伴读陪着昭仁公主长大,昭仁公主待其十分亲厚。
前明国破后,昭仁公主即便自身难保,还是想办法给她办了身份证明,将她与妹妹送到一户庄户人家安安稳稳的生活。
那户人家没有子女,待他们极好,她嫁人后夫君也视她为珍宝,只是,她原先生长于锦绣堆中,离开皇宫后虽然生活安稳,但到底清贫,她心中很是郁郁。
看着摆在眼前的证据,太后,不,是李欣姈无法狡辩,只能沉默以对。
因为瑾华她们上次就在,这次审问李欣姈便也让她们到场了,免得她们一知半解,被人利用,反而惹了是非。
“你是如何瞒天过海,代替琪琪格嫁入宫廷的?”太皇太后问道。
替嫁的事情与瑾华当初的猜测差不多,只细节上有些出入。
“我原本已经认命了,接受了自己会这样平平淡淡的生活,直到终老。”李欣姈跪坐在地上,谈谈地说道,“谁知三十多年前的一天晚上,昭仁公主突然带着人来找我,她跟我说,她想到法子回宫了,只是她没有其他可以信任的人,希望我如从前一样辅助她在宫中站稳脚跟。”她低低地笑了起来,“我自然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我受够了这种吃口肉都要算计着的日子!”
她跟着昭仁公主走后,很快知道了,她们所谓的回宫是截杀从科尔沁来的格格,取而代之。
李欣姈很是害怕,她甚至想过去报官,但昭仁公主画的大饼实在太过诱人,能再次过上从前锦衣玉食生活的向往让她放下了心中的害怕。
那日,她们成功杀了琪琪格,但她们也小看了蒙古来的姑娘,在马车上打斗时,昭仁公主一时不慎被琪琪格反杀了。
她见此主动提出可以代替昭仁公主嫁入宫中,她用“报恩”来形容她的选择,万般无奈之下,剩下的人只能同意这个计划,他们划破昭仁公主和琪琪格的脸,并迅速带着她们的遗体,招呼人撤离。
谁知,那来接人的鳌拜是个战斗狂,在他的围追堵截之下,来行刺的人全军覆没,除了李欣姈。
“我那时候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悲。”李欣姈低下头,擦去了脸上的泪水,“一行人只剩我一个,我别无选择。”
沉默了好一会儿后,太皇太后又问道:“你蛰伏三十多年,为何最近却开始对皇嗣下手?”
李欣姈以为她的行为都已经暴露了,便说道:“是天理教中有人认出了我,威胁我的。”她哭诉道:“皇额娘,儿臣在你身边三十年,儿臣是真的将自己当作了琪琪格来孝顺您的,儿臣只是一时糊涂,太害怕失去您了,这才受了他们的威胁,行差踏错的啊。”她冲着太皇太后磕头,“儿臣知错了,求皇额娘宽恕。”
“你的确是害怕,但你怕的不是失去本宫,而是失去你现在的荣华富贵!”太皇太后用力拍着桌子,斥责道。
“皇额娘何必说这样的话?儿臣虽代替了琪琪格,但儿臣也替她守了三十年的活寡,替她在您跟前尽孝了啊。”
“真是不知所谓!”太皇太后闭上眼睛,正要下令处置李欣姈。
李欣姈突然笑出声:“皇额娘,您该不会想就这样处置儿臣了吧?儿臣大半辈子都生活在这宫中,您猜,您处置了儿臣后,大清有个假太后的事情会不会传扬的满天都知道呢!”说完,她哈哈大笑。
“放肆!”康熙脸色铁青,他叫了二十多年皇额娘的女人是个前明逆贼,这叫他如何能不生气,如今这逆贼还敢威胁他们!
“梁九功,你速速回京,将寿康宫围起来!”
“是!”梁九功忙跑出去,边跑边想,这都是些什么事儿啊,他听多了皇室秘辛,会不会被灭口啊。
李欣姈还在笑:“没用的,我的人在宫外,你围了寿康宫又怎么样?”
“然后呢?若你对皇嗣动手成功了呢?你接下来准备做什么?”太皇太后问道。
“当然是控制后宫,让我们的人生下皇位继承人了!”李欣姈充满恶意地扫视在座的人,“然后,还要我说吗?哈哈......”
“来人!”康熙冷酷出声,“太后在皇庄忽染恶疾不治,寿康宫众人殉主。”说完,他对李欣姈说,“朕自坐上这个皇位就受诸多攻讦,区区流言,朕岂会在乎!”
说罢就有黑衣人出来将李欣姈拉走了。
李欣姈这才开始哭喊着求情,但在场的人皆无动于衷,瑾华三人都与之有仇,自然不可能救她,而唯一与她没仇的佟淑毓到现在还回不过神来。
看着李欣姈被拉走,太皇太后挺直地背脊稍稍弯了一些,瑾华有些担心地看向她。
陪伴了将近三十年的侄女是个假货,这个假货杀了她的侄女取而代之,还想加害她的曾孙,甚至觊觎王座。若不是太皇太后修养好,她刚刚在假太后求情的时候,就要唾她一口,问她脸为何这般大,以为她会饶恕她!
事情告一段落,瑾华终于能安下心来,她原本还担心康熙会严加审问李欣姈,以获取天理教的情报。还想过,若李欣姈将她早就怀疑太后,却一直隐而不发的事情告诉康熙,她该怎么应对。
果然,当皇帝的人就是跟她不一样,干净利落地处理了假太后,也算解了她的后顾之忧了。
至于,康熙缘何没有拷问李欣姈天理教的事情,瑾华猜测,要么是天理教本就在康熙的监视之下,要么就是康熙根本就没将其放在眼里。
瑾华猜的没错,在康熙眼里,李欣姈作为假太后愚弄两朝帝王的罪名远远大于通过她发现天理教的一些小鱼小虾的作用。
他若不及时处置了假太后,怕是太皇太后会心生芥蒂。
此时,康熙还在太皇太后处安慰她老人家。
“皇玛麽不必伤怀,朕已经派人在琪琪格姑姑的嫁妆中寻找她的旧衣放入太后的梓宫中,也算是她以皇家之礼入葬了。”
他倒不是不愿意去寻找真的琪琪格的遗体,但事情过去三十余年,且当时经手此事的鳌拜也早已入土,他总不能兴师动众地去寻找,平白引人猜测。
太皇太后点点头:“让皇帝费心了,没想到本宫被一个汉女蒙骗了近三十年。”
此时,太皇太后不知道该不该庆幸,当初,顺治帝因为不满她这个母亲让他再娶一个科尔沁的姑娘,从没有碰过李欣姈,不然,若那李欣姈生下皇子,现在皇位上是不是玄烨都不好说。
因为这个,太皇太后对顺治帝的多年的怨念竟然也少了一大半。
康熙知道太皇太后因为董鄂妃的缘故,很不喜欢汉人女子,他听了,也只能再三安慰她。
太皇太后看着眼前的康熙,心中后怕,但也让她更加相信一句话:儿孙自有儿孙福。
她以后就当个寻常人家的老封君,享享儿孙的福就好了,她是不会再管这前朝后宫的事喽。
康熙不知道,假太后的出现,让太皇太后起了彻底隐退的心思。
虽说他在位已有二十多年,但太皇太后历经三朝,手中的权柄不在他之下,只是为了维护大清正统,康熙又是她亲自扶持着上位的,她才甘愿还政给康熙,若她与康熙对着干,别说现在的康熙,就是十年后的康熙也要头疼了。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