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了一段时间,九阿哥已经学会了简单的字
,能稍微看懂一点简单的书了。
小太子看着自己书架上的书都太深奥了,九阿哥这年纪很难理解,就另外让人送来千字文这种小孩子刚入门的书。
九阿哥看着看着,就抱着书呼呼大睡。
小太子无奈,只好再找人送来连环画。画多字少,这下九阿哥就能看进去了。
不至于看一会,他就抱着书睡个天昏地暗的。
这天小太子正看着几本折子,一本是关于跟琉球的海上贸易。
新的海船已经造出来了,开始试航,到琉球做铜矿的买卖。
带的货物很杂,除了丝绸之外还有一小部分蕾丝布料,再是瓷器和茶叶,甚至有金鸡纳霜等等。
看琉球那边需要交换什么样的货物,以后他们备货就能更集中了。
再就是边境抢回来的矿产不少,分批送回来,还得掩人耳目。
毕竟去抢的是乔装打扮的士兵,他们公然带回来容易被罗刹国发现,中途抢劫就麻烦了,还可能谴责他们故意加入混战之中。
于是得转几道,私下卖给商人,商人再用其他货物遮掩,一点点弄回来。
皇帝这两年打算让小太子多历练,这些繁琐的差事都交给他来审核。
小太子看着一堆堆的数字,不由揉着额角,只感觉琐碎又叫人头疼。
但是不审核检查清楚,这些矿产和货物的数目对不上,也会引起不少麻烦。
毕竟矿产运回来转了几手,如果数目不对,是有人不要命伸手了,还是中途的损耗,又或者记录的人出错等等,都有可能。
跟琉球做买卖也不止一家,而是很多家,都是琉球上边的大家族。要长期合作,就得看这几家人如何了。
打交道一次两次可能看不出来,得长远来看。
于是船队去了几次,分批把各家的铜矿带回来,每次数量也不一样。
小太子只能反复核对,要是他算错了,那办差的人都得倒霉。
他算得有点累,抬头忽然见九阿哥没在平日看书的地方,而是吭哧吭哧爬上椅子,小脑袋凑了过来。
小太子好笑道:“九弟喜欢看这个吗?”
九阿哥看了一会,忽然报了个数。
闻言,小太子一愣,低头看着自己在草稿计算的结果,居然是一样的。
他不可思议看向九阿哥,这个弟弟才几岁大,竟然是继承了顺皇贵妃的心算吗?
“九弟,是谁教你算数了?”
听见这话,九阿哥歪着小脑袋道:“额娘有教我数数,不过看了就会,很简单的!”
小太子沉默了一下,哪里简单了,还是这么快的心算?
不过想想四格格和六阿哥都没继承这个技能,估计是九阿哥的天赋了。
于是小太子拉着九阿哥帮忙计算,九阿哥看一下很快就算出来了,给小太子省了不少事。
他挑了一组数,自己计算后,跟九阿哥算的是一样的。
等郭珍珠知道的时候,自己这个最小的儿子已经加入了审核组,帮着小太子计算各种矿产。
郭珍珠:九阿哥算是年纪最小的童工了吧?
不过皇帝让年长的大阿哥和小太子都开始帮忙办差了,大阿哥还好,只是去礼部学习,上午还要读书,下午去礼部。
礼部负责很多仪式,规矩和流程都要弄得一清二楚才是,绝不能有一点点差错。
大阿哥既要继续上课做功课,下午还得去礼部背书,背得人都要碎了。
小太子就是负责审核最近边境送回来的矿产数目,还负责跟琉球的铜矿买卖。
他上午也得上课,得帮着皇帝整理折子,还得参与皇帝跟大臣的议事,又得反复检查计算这些矿产数目。
自己还得看书、练字,小太子不去骑射课,早上还得打一套拳锻炼身体,体能不能落下。
他每个月还得抽空练习一下骑射,别是到时候去围猎,手生了什么都没打中,那就太丢脸了。
小太子甚至还帮着郭珍珠带九阿哥,给他找连环画的书,吃食都关心了一遍。
郭珍珠感觉他完全跟皇帝一样,不但是工作狂,也是时间管理大师。
她就不懂了,这两父子难道都不睡觉的吗?
皇帝使唤童工简直不要太顺手,尤其小太子帮了不少忙,让皇帝稍微闲了一点,有空跟郭珍珠偶尔去花园赏花,去耕地那边看看作物的情况。
他还能看看这两年新移植过来的葡萄,担心太少,跟第一年那样被五阿哥和六阿哥直接摘没了,索性多挪了一些过来。
中途有些葡萄植株没能活下来,有的种下后没能活,余下的不算多。
皇帝顺道还移了不少哈密瓜过来种下,畅春园这耕地的面积是一年比一年多。
如今畅春园的西边长长一条全是耕地,要不是园子不够大,估计这耕地还能继续延长开去。
皇帝也感觉有点可惜,园子太小了,这耕地没法再扩大了。
郭珍珠:皇帝你要不要听听你自己说什么,畅春园比皇宫还要大一点啊!要不是中间有内湖在,估计耕地能一直蔓延到东边来。
皇帝已经开始琢磨在畅春园隔壁多弄个园子,这耕地就能扩大了。
郭珍珠:皇帝你高兴就好!
六阿哥对耕地扩大尤为高兴,毕竟皇帝给他分了一部分耕地,如今也能扩大一点了。
之前郭络罗夫人给他带的种子全种起来了,然后留了种继续种,如今面积越来越大。
里头的种子除了菜种,也有花种和树种,六阿哥通通都种了一遍。
毕竟这山里的种子,在外头还是挺少见的,多种一点,以后也能写进六阿哥的书里。
六阿哥已经把种花的书写了一册出来,印刷出版了。
就跟他预料的一样,买书的花农非常多,几乎
书一进书局,转眼就被采买殆尽。
这书的印刷都快跟不上售卖了,而且拿到书的花农按照上面写的去种,当年的花确实开得更绚烂更漂亮,也能卖出更高的价钱。
这下外地的花农坐不住了,都跑过来采买,毕竟六阿哥刚开始印刷不多,都不够京城和周边的花农采买的。
而京城和周围的花农是最多的,他们种好的花都会送到京城来卖,也能卖上价钱。
毕竟京城都是富贵人家,不缺钱,才会追求生活,还经常开赏花宴,对花卉的需求很大。
甚至买的一批花的花期一过,就会重新采买新的一批进府。
要是贫穷的地方,吃都吃不饱,谁会去买花呢!
种花这书一出,让花农养的花都更好了,对六阿哥的质疑声音也就减少了很多。
等两三年后,各地的作物产量都渐渐起来了,更是没人能撼动六阿哥这少见的种地天赋。
只是农学再有天赋,六部里头,就仅有户部能涉及一些。
但是户部负责管理全国的财政、人口、土地和农业,如果六阿哥去户部,农业只是其中一小方面。
郭珍珠其实并不在意六阿哥长大后非要去六部哪里办差,可是阿哥们基本上都会有差事,哪怕挂名也好。
六阿哥要是什么都没,反而显得格格不入了。
皇帝倒是很快着手解决此事,郭珍珠没想到的是,他打算在六部之外成立一个新的部门:农商部。
这个名字叫郭珍珠一听,立刻明白皇帝的用意。
皇帝想要成立一个专职农学的部门,可以直接指导各地种植的问题,不必户部来兼任。
户部也只能每年计算一下农田的数量,以及农田产出等等,对农学方面基本上没法指导。
以前只有皇帝一个,新设部门没太大的必要,但是如今有了六阿哥,这部门就能独立出来了。
另外船队建起来后,远洋行商就多了起来,比如去琉球采买铜矿,比如跟罗刹国做蕾丝和茶叶买卖,比如跟海商进行布料、茶叶、瓷器和时钟等等的出口贸易。
这会儿是船舶司负责,再由皇帝直接管理。
皇帝也想把这方面的事务独立出来,成立个新部门。
正好农学和商业结合出来,就不用独立两个部门那么麻烦了。
郭珍珠疑惑道:“皇上,六阿哥只擅长农学,对商业方面想必不太能处理得了。”
皇帝笑笑道:“爱妃不用担心,朕打算商业这方面暂时由太子来兼任。”
郭珍珠:小太子这童工的工作是越发多了是吧?皇帝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皇帝还补充道:“太子说九阿哥的算数很有天赋,才几岁大,已经能帮着核算了。等九阿哥长大了,也能进农商部帮忙,给太子分担一些。”
郭珍珠:童工的队伍越发壮大,还包括了九阿哥……九阿哥才几岁,已经被皇帝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了?
看来九阿哥以后想当个吃喝玩乐躺平的小阿哥是不可能的了,工作岗位都已经安排好了,就等着他长大了!
如今九阿哥已经被抓去帮忙干活,郭珍珠原本还有点担心孩子太小了,被带去干活可能会很累又不大情愿。
然后她就看见每天兴致勃勃去小太子那边上工的九阿哥……
算了,孩子高兴就好!
皇帝设立新部门的事在朝堂上引起轩然大波,众大臣一看就明白,这个新部门是皇帝专门为六阿哥量身订造的。
有些大臣觉得没必要把农学单独挪出户部,让六阿哥直接进户部不就行了?
也有大臣认为六阿哥只擅长农学,进户部可不是仅仅会农学就行,在算数方面也得出色才是。
更有大臣觉得新部门成立得太仓促,加上六阿哥如今年纪还太小,根本无法独当一面。
不如等六阿哥长大后,才设这个独立的新部门会更妥当一点。
无数的折子飞进御书房讨论此事,皇帝却打定主意要设立新部门。
六阿哥年纪太小,如今无法领着一个新部门,那就先让别人领着呗!
皇帝启用的人选,是一个叫杨山的人。
这人除蚕桑外,对耕作、树艺、畜牧等也有很深的研究。
他还在当地设了学堂,把自己的研究教导给其他人。
郭珍珠得知杨山此人是李老爷子为皇帝推荐的人选,杨山曾为了农耕之事,跋山涉水来找李老爷子请教过。
两人后来互相通信多年,原本皇帝属意李老爷子,只是他年纪太大了,无法胜任,才会推荐杨山。
为此,皇帝对李老爷子的评价还挺高的。
毕竟李家那么多人,李老爷子并没有推荐本家人,而是推荐了对农学研究多年的杨山,是真心为皇帝推荐人选,而不是只想让自己族人平步青云。
派人查探过后,杨山确实多年如一日钻研农耕之事,是个有才之人,于是就被皇帝破格提拔。
皇帝倒是跟郭珍珠解释了一下,为何着急设立新部门的事了。
“农学这事在户部并不受重视,也无法对底下各地的司农做指导。毕竟户部的人也不擅长,只会做账本。”
“以前朕只有一个人,还要指点农事,实在分身乏术。如今有六阿哥把农事分门别类做钻研,还写了书指导人。看各地只看书就提高了一点产量,证明这个方向是对的。”
六阿哥如此有才华,就不该被埋没,农学也该受到更多的重视。
毕竟粮食产量多了,才是国之根本。
“另外朕也有私心,一个新部门的成立没那么容易,需要摸索前行。要让六阿哥一个人辛辛苦苦去摸爬滚打去摸索,朕也舍不得,索性提早设立这个部门,等杨山摸清楚了,六阿哥也就长大了。”
郭珍珠听得挑眉,所以杨山就是个前锋,先一股脑往前冲去探路,摔打滚爬之后,把路摸清楚了,就交给六阿哥来,六阿哥就轻松多了。
对杨山来说,虽然有皇帝的私心在,却也让他有机会被破格提拔。
在这个位置上,比在乡村设学堂教导人,影响能更大,也让更多人受益,确实是双赢的做法了。
第159章
皇帝对六阿哥极近的宠爱,让传统老派的大臣颇为不安,担心过几年太子这个位子上的阿哥就要换人做了。
不过好在皇帝也没打算独设一个六部之外的部门完全交给六阿哥,而是让小太子来兼任,显然不算完全放手,让六阿哥胡来,还叫小太子能盯着点儿了。
虽然除了六阿哥,九阿哥似乎也要加入这个部门当中,只是年份估计还得远一点。
毕竟九阿哥还那么小,要正式加入这个独设的部门,起码得十几年后的事了。
如今九阿哥跟着小太子帮忙审核,就像是玩闹差不多。
老大臣并不觉得九阿哥真有那么厉害,能帮小太子审核那么多的账本和数据。
不过是小太子对这个最小的弟弟尤为偏爱,两人又投缘,年纪差得又大。
小太子对九阿哥偏宠一点,也是因为这个弟弟年纪实在太小,长大后对小太子是毫无威胁。
所以哪怕九阿哥是顺皇贵妃的孩子,小太子偏爱一点也无妨,就连大臣们都不觉得有什么,还能让小太子增加兄友弟恭的名声。
于是九阿哥几乎就在小太子身边长大,帮着小太子审核无数账本上的数据,给小太子减轻了不少负担。
小太子对九阿哥也很好,等九阿哥快五岁的时候,他就跟皇阿玛提出,想让九阿哥提前进尚书房,免得耽误了他这个算数的天赋。
郭珍珠听说这事的时候,心情还有点复杂。
学霸对人好,就会想让对方尽早学习,别耽误了天赋才是好。
郭学渣珍珠不能理解,还大为震撼!
皇帝也觉得九阿哥在算数上的天赋了不得,非常赞同小太子的话,二话不说就同意下来。
郭珍珠倒是担心九阿哥年纪那么小就去上学,会不大乐意,于是私下还拉着九阿哥的小手问道:“小九想去尚书房上课吗?不想的话,可以偷偷告诉额娘。”
闻言,九阿哥眨巴着眼睛,仰起小脸说道:“额娘,我想上学。太子哥哥很厉害,什么都会,我也想像他那样。”
郭珍珠:儿子,你这个志向不错,但是也太远大了一点!
小太子不但是个学霸,他还努力勤奋,让人怀疑他是不吃不喝不睡来学习的!
这世间估计不会再有第二个小太子了,九阿哥你还是放弃这个过于远大的理想吧!
郭珍珠一肚子的吐槽,对上九阿哥亮晶晶的双眼也不好说出来,只好道:“既然你要去上学,那就不能半途而废。要一大清早起来,每天上课后还要做功课,可不能哭闹着不愿意做。”
“或者回头还闹着不肯去上学,你答应的事就不能随意反悔了,知道了吗?”
九阿哥点着小脑袋道:“知道了,额娘,这事太子哥哥跟我说过了。说读书很辛苦,不能睡大觉,上课饿了也不能吃喝。”
他掰着小手指数了数,嘟囔道:“太子哥哥怎么觉得我不是吃就是睡了?我早上也能起来,饿的时候也可以不吃……”
说到这里,九阿哥忍不住一顿,迟疑道:“额娘,饿了也不能吃一点点吗?”
他比划了指甲大小,眼巴巴看过来。
郭珍珠都被九阿哥看得心都软了,好笑道:“你怕饿着不能吃,怎么还答应去上课?不去的话,你就能饿了随便吃的。”
九阿哥人小小的,居然背着小手偷偷叹气:“额娘,太子哥哥的差事实在太多了!我看他从早到晚一直忙,都没时间休息。如果我读书厉害了,就能给太子哥哥分担一点点,他就能休息一会儿。”
闻言,郭珍珠忍不住捏了捏九阿哥故作深沉的小脸蛋,这孩子立刻破功了,鼓着脸不高兴道:“额娘,我不是小孩子了,不要捏我脸。”
他奶声奶气控诉一番,刚才那点小大人的样子立刻没了。
郭珍珠笑着道:“你这话跟太子说过吗?”
九阿哥点头道:“说了,
太子哥哥沉默了好久,然后抱着我,给我吃了两盘点心。平日太子哥哥说我吃多了会牙疼,每天只让宫女给我一盘点心。”
那天居然给他吃了两盘,九阿哥简直高兴坏了!
不过他也没独食,给太子喂了两块点心,太子也顺势吃了。
郭珍珠:多出一盘点心,就喂两块,你这弟弟够可以的!
当然九阿哥绝不会说,吃完第二天他就有点牙疼,然后好几天都被小太子禁了甜点心,别提多郁闷了。
不过郭珍珠是清楚九阿哥的意思,是很愿意去上学的,也不是一时兴起,更是清楚上学后有什么跟之前不同的地方,没想像中那么好,这就够了。
要是九阿哥以为上学跟平日玩乐一样,郭珍珠就要拦着他去了。
毕竟等九阿哥进了尚书房,就明白想得多好,现实就有多不好了。
但是他都知道了,那直接去上学就没那么多的抵触,不至于去一两天就不乐意去了。
尤其尚书房还有小太子在,九阿哥就更乐意了。
第二天他还真的大清早就爬起来了,虽然还睡意朦胧,走路都走不出直线。
身边伺候的宫女一人扶着九阿哥,一人给九阿哥擦脸,才让他迷迷糊糊睁开眼。
还有宫女给他喂吃的,九阿哥只知道张嘴,一边吃一边瞌睡,人都没清醒过来。
等换好衣服走去尚书房,九阿哥才算是清醒了,欢欢喜喜进去跟其他阿哥和小太子打招呼,然后挨着小太子就坐下了。
大阿哥经过的时候忍不住戳了戳九阿哥的后背道:“九弟怎么坐前边,不坐后边来吗?”
坐最前面的只有小太子,其他阿哥一般不会坐在他身边。
毕竟太傅讲课就在最前面,做什么都一目了然,连瞌睡一下都不行。
大阿哥早就躲在最后一排听课了,理由也是现成的,他长得太高大了,会挡住后边弟弟们的视线。
太傅自然知道大阿哥上课想瞌睡,坐后边没那么显眼,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答应下来。
反正大阿哥只要不闹腾,平日功课都做了,太傅如今也不会太管着他。
大阿哥都开始办差了,估计留在尚书房的时间不会长,最多一两年可能就不用再来了。
太傅没必要这时候还管着大阿哥,闹得彼此都不自在。
今儿也是九阿哥第一天上学,大阿哥就见他毫不犹豫坐在小太子身边。
虽说他知道九阿哥跟小太子的关系不错,却没料到九阿哥这么粘着小太子。
大阿哥作为过来人,还是提醒一下这个最小的弟弟,别是等会上课瞌睡被太傅立刻发现,那就太丢脸了。
九阿哥回头笑眯眯道:“大哥放心,我昨晚很早就睡下了,今天不会瞌睡的!”
闻言,大阿哥欲言又止。
不是昨晚睡得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太傅说课让人忍不住瞌睡啊!
太傅已经进来了,大阿哥不好开口说出真相,立刻丢下九阿哥,溜到最后一排去了。
大阿哥:九弟,大哥就帮你到这里了!
太傅进来给阿哥们行礼后,先给九阿哥摸底,看看他学了多少。
得知九阿哥被小太子手把手教会识字,千字文已经学会了,太傅心里很是满意。
加上皇帝昨儿吩咐过太傅,九阿哥读书差不多就行了,他算数方面的天赋要更好,侧重点可能在算数上面。
这让太傅就更轻松一点了,开始了今天的讲课。
今天多了个学生,太傅讲得尤为激动,意犹未尽停顿了一下,低头就发现九阿哥的小脑袋一点一点的,明显是在瞌睡。
太傅惊得瞪圆了眼,小太子察觉到太傅的目光,扭头发现身边的九阿哥居然听得睡着了。
还真让大阿哥说中了,九阿哥刚开始上课就瞌睡。
小太子在太傅开口之前,伸手捏了捏九阿哥的鼻子。
九阿哥呼吸不畅,哼唧两声,很快醒了,睁开眼对上太傅的眼睛,连忙露出讨好的笑容来。
太傅看在他第一天上课的份上,就没有直接训导一番,只让九阿哥专心听课。
等下课后,他还给九阿哥布置功课,写五张大字。
九阿哥点头应下,一点都不推脱,太傅的面色才好看了不少。
大阿哥在后边看了个一清二楚,乐呵呵上前来道:“我就说九弟上课会打瞌睡,不好坐在最前面吧?听大哥的没错,明天坐到后边来?”
小太子却替九阿哥婉拒了:“大哥,九弟的个头太小,坐在最后边只怕都要看不见听不清楚了。”
何止,九阿哥简直要淹没在其他兄弟的个头之中,太傅都要看不见坐在后边的他了。
大阿哥心想这不是好事吗?九阿哥长得矮,坐在后边不管是瞌睡还是发呆,都不会被太傅发现。
不过看小太子的样子,是想让九阿哥好好上课,又是先提议叫这个弟弟来尚书房的人,自然不会让九阿哥来尚书房偷懒划水。
大阿哥冷哼一声,没继续再劝,毕竟他们还得去上算数课。
算术课的时候,九阿哥依旧坐在最前面跟小太子挨着,这次他就不瞌睡了,还听得津津有味。
白晋见了十分欣慰,毕竟算数课上,除了小太子非常积极认真学习,其他人都是可学可不学的样子。
尤其是大阿哥,好几次上课都打瞌睡。
五阿哥因为画图纸要测量的关系,这几年学起来就要用心多了,却还是不如小太子学得好。
六阿哥为了测量耕地,也努力了一些。
三阿哥对算数不大感兴趣,学得很一般,勉强能跟上。
四阿哥学着比三阿哥要出色一点,对数字也比较感兴趣,却没有特别努力。
白晋以为这课堂就是小太子一枝独秀了,没想到出现一个天赋不错的九阿哥。
九阿哥学得很快,而且迅速能举一反三,让白晋这个先生教得是心花怒放。
有什么比一个天赋出众的学生,学什么都跟海绵吸水一样快,这简直是当先生最欢喜的事了!
白晋能断定,九阿哥这么学习下去,等长大后必然能在算数上有所建树。
他迫不及待想给九阿哥开小灶,不过却被小太子拒绝了。
小太子解释道:“白晋先生,九弟年纪太小了,精力不足,虽然学得快,却也不能揠苗助长。”
年纪那么小,正是需要好好吃睡的时候,学得太多成为负担,九阿哥以后就要长不高了,还可能出现厌学的情况。
白晋听后,只好压下激动,低头道歉:“太子殿下,是微臣思虑不周。”
小太子点点头,没再说什么,带着九阿哥走了。
九阿哥年纪还小,还没到学骑射的时候。小太子则是要忙差事,下午的骑射课免了,就没过去。
小太子想得很周到,还派人带去口信告诉郭珍珠这件事。
郭珍珠知道后,忍不住跟宜贵妃小声嘀咕道:“妹妹,我感觉小太子长大后肯定是个好阿玛,实在太会带孩子了。”
宜贵妃难得赞同道:“是啊,看太子殿下把九阿哥带得真好。吃得好却不让多吃,读书好却也不叫九阿哥太辛苦。”
皇帝都未必能做到小太子这个份上,郭珍珠感慨小太子对九阿哥真是十分用心了。
小太子还担心他擅自帮九阿哥拒绝了白晋开小灶的事,会让郭珍珠不高兴,特地让人告知,处事着实周全。
郭珍珠让人回信,跟小太子道谢,九阿哥年纪小,刚开始学习,确实没必要太辛苦。
孩子小不定性,要是很快厌倦了学习就麻烦了。
有小太子在,郭珍珠都不用在九阿哥身上多费心。
六阿哥除了上课之外,最近开始跟着杨山学习。
这位新任的农商部尚书,在农耕上钻研了几十年,经验丰富,是六阿哥最理想的农学老师。
杨山也对六阿哥的天赋很是欣赏,于是一老一少很快成了忘年交。
六阿哥擅长种植,在桑蚕方面就不大熟悉了。
这方面却是杨山的特长,足够给六阿哥手把手教导一遍。
毕竟以后六阿哥接管农商部,在农业上不能只有种植,桑蚕方面也得熟悉才行。
桑树要怎么种,蚕要怎么养,蚕丝怎样才是最适合的等等,六阿哥都要从头开始学起来。
杨山当年为了培养适合的桑树,按照古法在自己的田地里种,谁知道一棵都没活过来。
六阿哥听说这事后大为诧异,问道:“杨先生,这桑树为何种不活,是水土不服吗?”
听罢,杨山摇头道:“并非水土不服,而是这古法记在的栽种方法是古老的桑树品种。那种桑树早就没了,所以这种古法种桑的办法也就不合适。”
“我花了几年的时间才找到办法,养出适合的桑树来。”
六阿哥知道,杨山说的几年,其实是十三年。
他花了十三年的时间,只为了找出适合当地桑树的种植方法,造福了不少种桑的乡民,六阿哥对此相当佩服。
另外杨山对畜牧业也颇有心得,家畜和家禽的饲养,以及常见的病症怎么治疗等等。
六阿哥学得如痴如醉,光是笔记就写了很多,还让人装订起来。
郭珍珠见他如此努力,还特意交代小厨房给六阿哥做好吃的,叮嘱身边人让六阿哥注意休息的时间,别是看入神了都忘记睡了。
她没想到六阿哥都这么忙了,还跑过来,说要跟自己学习从商之事。
理由也是现成的,六阿哥说道:“京城好几个铺面如今日进斗金,满京城就找不到比额娘更会做买卖的人了。儿子以后要掌管农商部的话,农学要会,商业之事也得知晓才行。”
虽说有小太子兼任,但是他也没怎么从商过,肯定比不上郭珍珠了。
六阿哥要求的也不多,没奢望比自家额娘还厉害,起码要会一点,不容易被人忽悠被骗,能让买卖不至于亏钱就好。
郭珍珠听着就好笑道:“在你眼里,我这么厉害吗?可是我得告诉你第一件事,做买卖不可能一直都挣钱而一点都不亏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