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要渡江的时候,汉朝使臣就要求朝鲜王子把兵器放下再渡江,而朝鲜王子一听汉朝的要求,更觉的对方图谋不轨,于是带兵回去了。
在双方的互相猜疑中,汉朝此次招降失败。】
汉武帝刘彻深深无语,既然敬酒不吃那就吃罚酒,打!
【于是杨仆和荀彘两人只能继续打,但历经了几个月仍旧不能破城。
并且在攻打过程中两位将军还出现了分歧,杨仆率领的士兵少且又被朝鲜大军打败,因此他不想继续进攻,还是想走和平路线招降朝鲜。
但是荀彘手下却有五万精兵,他自然是想要灭了朝鲜立下战功。
两位大将的分歧被朝鲜利用,朝鲜单方面派出使者和杨仆讨论投降的时候,因此杨仆更不配合荀彘攻城。
朝堂那边看着战事迟迟没有推进,于是汉武帝刘彻派公孙燧作为统帅来处理战事。
公孙燧一到,荀彘就把杨仆不配合的事情说了出来,于是公孙燧和荀彘怀疑杨仆要叛国。】
汉武帝刘彻的眉头越皱越深……
【公孙燧就下令抓了杨仆,将两路大军合为一路。
眼看汉军的实力大增,朝鲜内部发生了政变,他们杀死了朝鲜王,然后投降汉朝。
汉朝终于收复了朝鲜,并设立了四郡,然而战事虽然胜利,但是汉武帝刘彻却非常不满此次行动。
派去招降的使者卫山因没完成招降的任务,被处死。
公孙燧则因为没有处理好两路大军的关系,导致内讧,也被处死。
荀彘因为只顾着自己的军功,不考虑大局,同样被处死。
杨仆因为不配合荀彘,同样被处死。】
汉武帝刘彻听着几人的下场,觉的这几个人死的不怨,都该死。
【路人甲】:真是薄情寡义的汉武帝,没用的人全部处死。
粉丝路人甲真是不分对象的吐槽。
【汉朝处理好南部政权,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又出幺蛾子。
汉朝出使西域的使团屡屡遭受西域各国的抢夺,两者矛盾不断,于是汉武帝刘彻决定给西域小国一些颜色看看。】
天幕上出现一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秦始皇嬴政】:还打?
天幕上出现秦始皇嬴政的弹幕,公子扶苏看到自家父皇的发言很是惊讶,在公子扶苏的印象里,他家父皇应该和汉武帝刘彻是同一类的人。
秦始皇嬴政看出扶苏的惊讶,“打仗是要消耗大量钱财,朕只是好奇汉朝哪里来的那么多银子。”
到目前为止,神迹还没讲述关于汉朝经济方面的事情,秦始皇嬴政很是好奇,汉武帝刘彻如此打,汉朝当真能承受的住?
汉武帝刘彻看到秦始皇嬴政的疑问,以为自己看花了眼,这话竟然从秦始皇嬴政的口中问出,始皇帝是怎么了?!
【阿斗】:打!自然要打!
【阿斗】:大汉威武!!
阿斗一副热血沸腾的模样,他强烈支持他们先祖!武德充沛的大汉帝国!
秦始皇嬴政不再作声,或许汉朝有经济能手,他也好学习学习。
第356章
【这次汉武帝刘彻任用的是当年霍去病跪下的大将赵破奴, 在漠北之战中他有出色的表现。
和当年的霍去病一样,赵破奴脱离汉朝大部队,仅仅带了七百人去偷袭楼兰国的老巢,并且大获全胜, 大将赵破奴直接抓住了楼兰王。
这还不算完, 赵破奴又带领七白骑兵日行四百里, 翻越了海拔两千的高山直击车师国, 大破车师!】
汉武帝刘彻的眼神又亮了,怪不得之前神迹说赵破奴也是有能之辈。
【路人甲】:不愧是跟随过霍去病的人!
路人甲该吐槽吐槽, 但听到汉朝对外功绩还是兴奋不已,扬我国威!!
霍去病也跟着激动起来,他迫不及待的想要见见这位赵破奴。
【霍去病】:赵破奴是哪里人?
霍去病光听他的名字就觉得他有志向。
【赵破奴的身世不详,少时在匈奴流浪,是个没有任何背景的普通人, 后从汉军, 归入霍去病麾下。】
也不知道为什么, 乐瑶看到霍去病提问就想马上回答。
【赵破奴此战之后, 楼兰彻底臣服汉朝,还把楼兰王子送到汉朝做质子。
乌孙等国也臣服于汉朝, 汉朝的国威再次震慑西域众国, 原本被打断的丝绸之路再次开启!】
汉武帝刘彻上挑眉头, 一副手握乾坤的模样, 他就说还得打!武力才是硬道理。
【当然了还有些没有被震慑的西域国家, 比如说大宛。】
“大宛。”汉武帝刘彻记下了这个西域小国,所有不臣服于汉朝的小国, 他都要派兵打服!
【公元前106年,大将卫青病逝, 汉武帝刘彻再次失去了一位将才,也正是从这里开始,汉朝的军事开始走下坡路。
首先是大宛之战,此战的起因是因为“战马”,汉武帝刘彻通过张骞了解到大宛有好多马种,于是派使臣去买马。
在古代战场上,马可是相当重要,特别汉朝经历了这么多的大战,战马着实捉襟见肘。
但是大宛并不想把马卖给汉朝,于是汉朝的使者就和大宛发生了冲突,于是大宛就把汉朝的使者遣送出去,并且在汉朝使者刚出了大宛就找人杀了他们。】
“卫青之死,下坡路。”汉武帝刘彻的注意力全在神迹这句话上,汉武帝刘彻不由的看向卫青。
【大宛如此,汉武帝刘彻自然不能放过大宛,于是他任命大将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率领六千精兵和几万恶少年出征。】
李广利?
公孙傲和公孙贺一听李广利,下意识的认为这个李广利是李广家的什么人。
连李广也觉得李广利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公孙傲】:李广利是李广的什么人?
公孙傲的心声再次出现在天幕上。
【李广利和李广没有任何关系,他是汉武帝刘彻后宫嫔妃的哥哥,是一名外戚。】
李广听李广利不是他老李家的人,反倒松了一口气,他不求李家后代为朝堂建功立业,只望李家后人不拖朝堂后腿。
【因为之前赵破奴的胜利,汉武帝刘彻显然低估了大宛,同时也高估了大将李广利的能力,不是每个外戚都是卫青和霍去病。
李广利带领大军攻打大宛,首先要穿越罗布泊地区的盐泽地,这里都是盐水沼泽地势十分险恶。
这也是为何大宛敢对汉朝如此硬气,因为他们离汉朝足够的远,要渡过这样的险恶地势,起码要损伤一半的战力。】
天幕中出西域等地的地形,卫青和霍去病他们两人赶紧记下来。
【李广利此去的这条路线所经的小国都不想得罪匈奴,但同时他们也不想和汉朝作对。
因此这些小国一不做二不休紧闭大门,不和汉军作对也不给汉军补给。
方才说了这一路都是盐地沼泽,光凭着从汉朝带来的补给根本不够,没有办法李广利只能向这些小国伸手,他们不给,李广利就打。
但是李广利还打不下来这些小国,眼见打了几日没有攻下,大将李广利就不打了,饿着肚子行军。】
“不打了!?”霍去病对李广利这种行径无法理解,既然打了就要破城,不然饿着肚子行军迟早也是死!
【等李广利他们来到与大宛交好的盟国郁城的时候,原本浩浩荡荡的大军就剩下了几千人。
即便如此,李广利还继续攻城,结果可想而知。
贰师将军李广利眼见自己连这样的小邦国都打不过,更何况大宛呢。
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于是贰师将军李广利就班师回朝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李广利竟然带着寥寥几人回来了。
战没打,但是兵没了……】
李广错愕,这是个什么玩意?都这样了,他还有脸活着回来?
公孙贺和公孙傲不语,他俩等着他家陛下赐死这个无能之辈。
神迹说的真对,不是所有的外戚都是卫青和霍去病。
【汉武帝刘彻听此大怒,他下令不让李广利他们回长安,若他们赶越过玉门关,格杀勿论!
贰师将军李广利听此,只能在敦煌休整。
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刘彻再次让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讨伐大宛,吸取了第一次教训,这次汉武帝刘彻给了李广利六万大军。】
卫青一愣,他没想到他家陛下还会再次重用李广利,在卫青看来李广利的能力着实一般,不如之前神迹所述的赵破奴。
难不成是赵破奴出现了什么问题,才导致他家陛下没有重用?
【霍去病】:赵破奴呢?
霍去病的想法和卫青一模一样,只是他的心声出现在天幕上。
【公元前103年,匈奴的新单于,儿单于继位。
这位新的单于比较残暴,因此惹众人不满,匈奴左大都尉想要杀了这个儿单于,于是他联合汉朝,希望汉朝祝自己一臂之力,随后自己会投降汉朝。
汉武帝刘彻随后派大将赵破奴带两万大军去接应匈奴左大都尉,但是万万没想到匈奴左大都尉的计谋被识破,他没杀的了儿单于,反而被对方所杀。
随后儿单于又以八万匈奴大军围剿赵破奴,而大将赵破奴竟因出去寻找水源被俘。
眼见大军没了主帅,为了保命赵破奴的手下全部投降…】
汉武帝刘彻听此大为震惊,不为汉军投降震惊,而是为自己的决策震惊,他如何就轻易相信了匈奴左大都尉的话,以至于失去一员大将。
汉武帝刘彻一直认为自己这样的帝王是不可能晚年昏庸的,如今事实却在眼前…
卫青的关注点则和汉武帝不同,他惊讶于短短几年,匈奴的势力竟然又增强了。
一旁的李广开始自责,若不是自己迷路,匈奴怎会东山再起…
【话题说远了,咱们继续贰师将军李广利的二征大宛。】
第357章
【除了大军, 汉武帝刘彻这次还给贰师将军李广利准备了粮草,光是牛就带了十万,马三万。
并且还带着能工巧匠,若大宛继续抵抗, 那汉军就挖断他们的水源!
西域沿途的那些小国, 看到此次大汉王朝盛世浩大, 再也不敢和之前那般怠慢。
但是也有硬骨头, 轮台国,轮台国死活不给汉军供给, 但这次李广利硬气了他手中有兵,汉军大败轮台国!
攻破了轮台国,汉军下一个目标就是大宛,大宛以守代攻,李广利就按照之前的计划直接让能工巧匠断了大宛的水源。】
卫青这么一听, 感觉李广利也是有些能力, 只是能力不是那么突出罢了
这种大将需要提前做好战略, 不会随机应变。
【大宛一下急眼了, 于是发生了政变,大宛国王被杀。
随后大宛派人与汉朝议和, 并将宝马奉上, 贰师将军李广利眼看任务完成, 扶持一位亲汉的大臣为大宛新帝, 然后带着三千战马班师回朝。
因为汉朝大胜, 沿途的那些西域小国都跟着李广利一起去长安觐见汉武帝刘彻。
汉宛之战最终以汉朝的胜利而告终,虽然此战耗费了不少国力, 但是战略意义还是很大的,此战让汉朝在西域树立了威严, 】
汉武帝刘彻听汉宛之战最终胜利,心里松了一口气,自打听神迹预示了卫青之死,汉武帝刘彻就觉的自己这心空落落的。
虽然汉武帝刘彻对自己的策略相当自信,但是再英明的君王也需左膀右臂。
【汉武帝刘彻收拾了西域后,终于腾出手来继续收拾匈奴。
此时的匈奴已经换了好几个单于,新上任的鞮侯单于假意与汉朝谈和,实际上是缓兵之计罢了,于是汉武帝刘彻决心再次发动战争,把匈奴给打服!】
听到汉武帝刘彻再次发动战争,公子扶苏不由的为汉朝担忧,汉朝刚刚经历了汉宛之战,战线如此之长的大战,应该消耗了汉朝不少人力物力。
汉朝还有能力再对匈奴发动大战么?
不光是财力的问题,如今的大汉也没有能够主持大局的将军。
【阿斗】:先祖威武!
阿斗激动的不得了,但是一旁的诸葛亮却叹了一声气。
“相父,为何叹气?”阿斗问诸葛亮。
“少主可读过汉史。”诸葛亮问。
阿斗点点头,他自然是读过的,身为大汉后人怎能不读汉史的。
“那少主便自己想想天汉后期这次大战的结果。”诸葛亮道。
阿斗光顾着兴奋去了,完全忘了此次大战汉朝输了……
一时间宛如一盆凉水从头浇到脚。
“战争是能带来国威,但同时会消耗大量国力,这也是为每朝每代都需要休养生息的守城之君。”诸葛亮继续道。
阿斗似乎明白了什么。
【阿斗】:先祖,别打了。
汉武帝刘彻皱起眉头,但随后又松开,他总觉的以大汉的国力可以再进一步。
只要自己再进一步,后朝君主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后朝君主…
汉武帝刘彻忽然想到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他的子孙后代是不是败家子?
若遇到隋炀帝或者秦二世那样的败家子,自己留再大的基业也无用。
【公元前99年,汉武帝刘彻派大将李广利为主力大军,这次仍旧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
汉武帝刘彻派大将公孙敖、路博德率军北上,让他们假装功绩单于和左贤王,如此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好让大将李广利成功攻打匈奴右贤王。】
公孙傲听神迹再次提到自己的名字,不由错愕,他万万没想都到公元前99年,自己竟然还有机会带兵出征。
公孙傲的第一反应不是激动,而是觉的大汉果真没人了,竟然又让自己上了……公孙傲自己有几斤几两心里清楚的很。
李广听到公孙傲又上战场了,心中竟也没有羡慕,而是为朝堂担忧……
【李广】:朝堂倒是无人可用么?
李广担忧的心声出现在天幕上,这就有些尴尬了,毕竟公孙傲本人还在呢,虽然他自己也觉的他自己没啥能力。
“我不是那个意思。”李广尴尬的解释。
公孙傲同样尴尬的笑了笑,“知道知道。”
【除了这两路大军,汉武帝刘彻又安排骑都尉李陵作为后勤部队,为大将李广利供应粮草。
这个李陵就是大将李广的孙子,李陵从小就善骑射,大有他爷爷李广当年的风采。
因此汉武帝刘彻很是看好李广的这个孙子。】
李广没有想到陛下还会重用他们李家后人,于是同时又担心起来,毕竟他们老李家骨子里执拗又冲动。
虽然李陵这孩子听起来能打,但是到了战场上就不好说。
李广担心自己的孙子会拖贰师将军李广利的后腿。
“这孩子不会迷路吧。”李广不由担心起来,若是后勤供给不上便会拖整个大军的后腿。
【但是李陵一心想要建功立业,驰骋沙场,他不甘心只当一个小小的后勤队长。
何况他要伺候的前军大队是贰师将军李广利,一个资质平平的将军。
于是李陵请命作为先锋部队去兰干山南分散单于部队。
可汉武帝刘彻已经把所有大军派给了李广利,再也没有多余的骑兵给李陵。
但是李陵表示没有马匹也行,他率领步兵也可!】
李广的眉头愈发紧锁,心提到了嗓子眼,他这孙子未免太自负了些。
如此自负的小子,陛下肯定不会相信他,李广在心里默默祈祷。
【随后汉武帝刘彻同意了李陵的请缨,并且改变了战略,原本他让路博德作为副战场的主帅,如今改为让路博德作为李陵的接应部队。
作为战功赫赫的老将,路博德对汉武帝刘彻如此安排自然有些不满,于是他上书说现在是秋天,不如留李陵到春天再和出兵。
看着路博德的上书,汉武帝刘彻以为是李陵临阵脱逃不敢应战,于是下来九月必须出征!】
“人是会变的。”汉武帝刘彻忽然感叹,不光是大将会变,自己也会变。
汉武帝刘彻觉的晚年的自己有些糊涂了……
【还是按照之前的计划,大将李广利为主力大军,攻打匈奴右贤王。
李陵率领的五千士兵作为诱饵,打游击战来吸引单于和左贤王的注意力,而公孙傲和路博德作为接应的阻拦部队,断了王庭和匈奴右贤王的部队。
汉武帝刘彻的这次部署其实和之前的对抗匈奴的几次大战一样,声东击西。
若是一切按照计划行事,李陵只做诱饵吸引单于王庭的注意力,主力军李广利便可突击右贤王。
倘若单于王庭没有上当,也有公孙傲他们挡在中间,足以阻断匈奴大军汇合,给主力军李广利留出足够的时间。】
卫青不住点头,心道不愧是他们陛下,战略战术还是如此高超。
霍去病也带着崇拜的眼神看向汉武帝刘彻,如此部署定会万无一失。
【李广】:这小子不会迷路吧?
李广的担忧再次出现在天幕上,公孙熬和公孙贺齐刷刷的看向李广,这是迷路出阴影来了?
【倒是没有迷路,但是李陵却没有按照事先的计划行事,并且他还完美的继承了他爷爷李广的运气。】
李广心里咯噔一声,脸上瞬间惨白,这小子到底要做甚!为何不按计划行事!难不成他以为自己是第二个霍去病,可以以五千步兵攻破匈奴大军么?!
“陛下。”李广扑通一下又跪下了,他觉的他们李家愧对大汉。
【李陵先是顺利的到达了浚稽山, 并且把这里的山川地图绘制给了朝堂。
按照计划,他只要露个脸,吸引下匈奴单于大军的注意力就行。
但是李陵却遇到了匈奴大军,这样运气真的和他爷爷李广一模一样。】
李广……
李广知道自己运气不好, 但是他没想到坏运气还能遗传的给后人。
就带了五千步兵就遇到了匈奴大军, 李广觉的自家孙子要凶多吉少, 不过能够战死沙场也是为朝堂效力了, 怎么说也吧山川的地图送到了朝堂。
【当然,李陵除了继承了他爷爷李广的坏运气外, 同样也继承了李家的冲动和骁勇善战,虽然李陵只有五千步兵,但是他并不惧怕眼前的三万大军。
李陵竟然以五千敌三万,还把对方匈奴大军打的落花流水!】
这个结果是汉武帝刘彻没有想到的,这么看李家还是出人才, 虽然李广带兵出征不行, 但是守城的确是一把好手。
还有那个李敢, 虽然为人冲动了些, 但是根据神迹所述,李敢在漠北大战中也立下战功封候。
如今这个李陵竟然可以用五千的步兵对阵匈奴三万大军, 如此战斗能力堪比卫青。
汉武帝记下李家后人的名字, 作为日后培养的对象, 虽然李家人冲动但是能打。
【匈奴眼见打不过李陵, 匈奴单于召集匈奴的左右贤王, 共计八万大军一起攻打李陵,李陵就算再能打, 五千的步兵也打不过匈奴的八万大军。】
“这小子,为何贪功恋战!”李广怒其不争, 看看人家卫青和霍去病,见好就收,哪有如此贪战的!
李广觉的李陵真的是他们李家后人,虽有勇但是无谋,究根结底,李广觉的是自己给他的后人做了坏榜样。
按照神迹所述,之前自己的几次出征都把游击战打成了正面战斗,看似英勇到那时却破坏了他家陛下整体的战略……
【眼见匈奴大军来袭,李陵只能带着汉军撤退,但即便如此李陵还拼死抵抗,匈奴单见此开始担心李陵是不是引诱他们南征,后面有汉朝的大军等着他们。
就在匈奴单于纠结的时候,李陵手下一个叫做管敢的军侯投奔匈奴,并把李陵已经弹尽粮绝的情况如实相报。
于是匈奴的单于再无顾忌,发起全面进攻,眼看抵挡不住,如今李陵只有两条路,要么战死要么投降。】
李广攥起拳头,他们李家儿郎就没有投降的!!
“李将军,你切莫激动。”公孙贺劝道,他怕一会有反转。
“我李家儿郎没有逃兵!”李广语气十分肯定,他李家的家教一向如此。
公孙傲给公孙贺一个眼神,让他不要多说话,多说多错。
霍去病看向他家舅舅,讲真,他拿不准李陵会不会投降,霍去病觉的神迹特意讲述李陵之事,定是有原因的。
【此时李陵手下的将士劝他投降,他们拿当年赵破奴作为例子,大将军赵破奴都投降了,生死关头没什么丢人的,但是李陵不肯!】
听到这,李广的情绪再次激动起来,他们李家的好儿郎啊,虽然冲动但是不失一个将士的气节!
【李陵率军开始突击,李陵和校尉冲锋再前,最后校尉韩延年战死沙场,而李陵则向匈奴投降。
除此之外,还有四百汉军突破重围。】
听到自家孙子投降,李广整个人都傻了,方才李陵势不投降的誓言还在自己耳边回想。
“这个不孝子!不配为我李家儿郎!”李广捂住心口,心如刀绞不过如此。
李广再次跪下, “臣全家老小都有罪。”
“如何,李大将军又要自杀?”汉武帝刘彻问道。
“臣…”李广一时间不知如何回答,毕竟神迹所述的事情没有发生,若自己忽然自杀,以自己在军中的威望怕是会发生动乱。
最后他家陛下就是落下一个害死忠臣的名声,所以自己死不得,但是……
“你的死对朕没有任何意义。”汉武帝刘彻道,“好好活着,好好教育教育李家儿郎。”
汉武帝刘彻没昏庸到因为李陵投降之事就赐死李广,李陵投不假,但他的确有才能,只要好好培养起码比公孙傲他们强。
【而主力军李广利那边也不顺利,李广利率领的大军被匈奴围困,最后大败二困。
最终汉武帝刘彻发动这场时隔多年的汉匈战争大败。
可想而知汉武帝刘彻此刻的心情,但是让汉武帝刘彻更糟心的事情还在后面。
本来前方来报李陵战死沙场,但因为有汉军突破了匈奴大军的重围 ,于是李陵就从战死沙场变成了投降。
汉武帝刘彻恼怒不已,朝堂的官员也都一起谴责投降的李陵,只有太史公司马迁出来替李陵说话。
司马迁认为李陵是个孝敬的孩子,并且也为朝堂冲锋陷阵,如今只因为他投降就受到那些贪生怕死臣子的谴责,司马迁觉的李陵不应该被如此对待。
并且李陵只带了五千汉军就取得了如此成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况且李陵此次投降只不过想要保住性命,带有朝一日回到朝堂再次效力!】
【赵匡美】:司马迁真是偏爱李家人。
赵匡美不由感叹,也是因为司马迁在史书上对李家人的笔墨,才有后朝世人对李家的惋惜。
“实事求是,司马迁也不算偏袒。”赵德芳道,“赵破奴不也投降过,只是后面发生的误会…”
“这还不算?”赵匡美爵的这要不算就没有算的。
【因为司马迁的求情,汉武帝刘彻直接处罚了司马迁,给他处以宫刑。
因为司马迁没银子来免罪,最后接受了刑法……】
听此,李广打心底觉的对不起司马迁,他为何要给那个畜生求情,他根本不配!
在李广心里,就算死也不能投降!
【但是汉武帝刘彻最后还是想明白了,他也意识到李陵的投降是迫于无奈。
于是在公元前97年,汉武帝刘彻再次对匈奴发动战争,并且嘱咐公孙傲趁此机会把李陵给接回来。】
公孙傲抬头,他没想到都到了公元前97年了,自己仍旧是“中流砥柱”,果真大汉无人。
“接他回来作甚,让他死在匈奴,我李家没有叛国贼。”李广道,显然此时的李广还是没接受李陵投降之事。
【咱们先说说公元前97年的这场汉匈大战,此次还是由贰师将军李广利为主帅,率领六万骑兵和七万步卒,总共十三万大军。
而匈奴一方有十万大军,李广利眼看双方势力不分上下,刚和匈奴大军碰头后他就撤退了。
此战说不上败了,算的上平手。】
平?汉武帝刘彻对于平手二字有了新的认知,如何把临阵脱逃解释的如此委婉。
第359章
【因为李广利大败, 公孙傲因此也没有机会接李陵回来,并且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公孙傲不仅没把李陵接回来,还产生了一个误会。】
【路人甲】:公孙傲除了跟着卫青能打胜仗外, 怎么跟谁都不行。
见天幕神迹对自己的评价, 公孙熬自我反省起来, 那肯定是自己的能力不行……
李广看公孙熬的神情, 以为他在为没把李陵接回来自责,于是开口安慰公孙傲, “公孙将军不必自责,那个孽障不配让你自责,投降匈奴,他该死!”‘
李广越想越气,他李家怎么出来这么个玩意!
【咱们来详细说说这个误会, 归来的公孙傲说他们抓到了一个匈奴俘虏, 那个俘虏说李陵帮助匈奴单于训练匈奴大军。】
【李广】:这个畜生!!!
李广跪下, “陛下, 臣立马回去杀了这个畜生!”
“不都说是误会,且听听。”汉武帝刘彻道。
虽然李陵投降匈奴, 但是他的确能打, 汉武帝刘彻不会因为没发生的事情就错过一员猛将。
【但事实上训练匈奴大军的并不是李陵, 而是和李陵同一时间投降的李绪。
之前李陵只能算被匈奴俘虏, 如今却坐实了投降之事。
在汉朝投降和俘虏在刑法上是有本质的区别, 被俘虏是出于无奈。
像李广还有赵破奴都被俘虏过,等他们逃回汉朝后虽有惩罚, 但后期仍旧被汉武帝重用。
但是投降的人可没有这个待遇,就这么说吧, 一人投降全家升天。】
“到底是不是误会那可不好说。”赵匡美对此持怀疑态度,要李陵当真忠贞报国,之前就该死在战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