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by近日光
近日光  发于:2025年02月27日

关灯
护眼

【随后徐州、光州、蔡州、兖州等地纷纷投靠造反的庞勋,根据《资治通鉴》记载,父亲督促儿子,妻子督促丈夫纷纷加入造反大军,可见此时唐朝百姓和朝堂离心何等程度。
随后庞勋继续攻克城池,直到公元868年十一月,唐懿宗李漼终于从各藩镇凑够了大军开始处理叛乱。】
唐代宗,唐
“我算是明白为何李忱那兔崽子被称为小太宗,果真有个好儿子。”李适无奈,虽然李漼的确是给李忱背了锅,但是他的确也不是一个明君。
在后人看来,还没有爆发战乱的唐宣宗执政时期,表面上是那么美好。
【不过唐朝的转机来了,虽然庞勋越打越勇,同时也开始自负起来,竟然寻欢作乐。
公元869年四月,庞勋正式建立政权,封自己为大会明王。
可惜他这个王并没有当多久,唐君最后击败了庞勋,庞勋军全军覆没。
这场叛乱持续了一年之久,虽然唐朝最后胜利了,但是却让唐朝元气大伤。】
唐太宗李世民叹了一口气,他知道如今的大唐已经是强弩之末,就算是自己怕也无力回天。
【而唐懿宗李漼还是一如既往的昏庸,他竟然听信谗言,竟然贬黜了此次平定战乱的功臣康承训。
就如同当年来瑱之死一样,唐懿宗李漼如此行径一下让将领们凉了心。
为唐朝卖力有何用!为朝堂拼尽全力有何用!还不如养寇自重如此方能自保!】
阿斗听着唐懿宗李漼的所作所为,竟然觉的之前的唐宣宗其实还不错,起码他履行自己当皇帝的职责。
果真人就怕对比……
【唐懿宗李漼又醉生梦死了多年,终于在公元873年七月驾崩。
可以说唐懿宗李漼登基这么多年 ,基本上没有什么拿出手的功绩。】
【路人甲】:虽然唐懿宗李漼是个昏君,但是人家特别会死。
【路人甲】:就和他爹唐宣宗一样会死。
【赵匡美】:同意。
唐太宗 ,唐
看到神迹上的弹幕,唐太宗李世民猜到接下来大概就是唐朝最后一位皇帝。
【唐懿宗李漼驾崩后,又是宦官扶持了唐僖宗李儇登基,唐僖宗李儇登基后完全信任官宦田令孜,甚至尊称官宦为“阿父”】
天幕中出现皇帝和宦官的卡通形象,直接皇帝直接抱着宦官的大腿,头上一个闪亮亮的大字,“爹!”
唐代宗,唐
看到这一幕,太子李适的拳头都赢了直接朝着天幕上的画面挥舞过去,可惜没打的着。
“这个畜生,竟然叫宦官爹!”李适着实被气到了,虽然他早就预料到晚唐末代的皇帝会昏庸,但是没想到会昏庸至此。
一旁的李诵终于明白为何唐宣宗被后人推崇为了小太宗,因为后代实在太昏庸,一个比一个昏庸。
【唐僖宗重用宦官到什么程度呢,他竟然直接把朝政交给了宦官田令孜。
而宦官田令孜却没有什么治国的才能,他唯一的才能就是敛财给小皇帝玩乐。
敛财的手段是卖官鬻爵,卖官不赚钱了,他就命人直接开始抢,没有任何理由抢老百姓的财物。
唐僖宗只知道吃喝玩乐,根本不管银子是从哪来的,也不管大唐此时面临的什么危机。】
天幕中出现正在玩乐的唐僖宗,而他脚下则是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百姓们……
【之前咱们提到南诏国,南诏一直侵扰大唐边境,大唐只能派兵去迎战。
问题来了,打仗是要花钱的,唐僖宗的玩乐也是要花钱的,而唐懿宗李漼早就花光了唐朝的家底,哪里有银子再让唐僖宗折腾。
没有银子怎么办,那继续从老百姓那里抢,即便发生了水灾也不耽误朝堂收银子。
于是官逼民反,全国各地爆发了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黄巢起义。】

第340章
【公元875年, 关中大旱又发生了蝗灾,百姓颗粒无收,京兆尹杨知至却上报朝堂说蝗虫都自杀死了。
如此荒谬的言论,史书上说唐僖宗信了, 不管他是真信假信, 总之唐僖宗根本不管百姓死活。
不过此次黄巢起义的发起人并不是农民, 而是私盐贩王仙芝发起的, 随后同为私盐贩的黄巢也跟着造反。
公元875年11月,王仙芝造反, 公元876年7月,唐军就大败了王仙芝,到目前为止还是可控的。
但是大将宋威以为王仙芝已经死了,于是就撤军了。】
天幕中出现大将宋威和王仙芝的卡通形象,只见王仙芝就现在大将宋威的眼前, 而大将宋威指着王仙芝, 头上几个大字“他死了!”
【但是王仙芝根本没死, 他从另外一路反攻, 这下唐僖宗终于慌了,他下令赦免了王仙芝, 想招安。
在听命于朝堂的藩镇的围剿下, 王仙芝本来是想同意招安的, 但是黄巢不同意, 并且跟着造反的手下也不同意。
没有办法, 王仙芝只能拒绝了招安,从此两人开始分道扬镳。】
【阿斗】:怎么开始内讧了?
【和农民起义不同, 王仙芝和黄巢两人本就是地主阶级出身,他们起义可不是为了百姓, 只是为了跨越阶级而已。
王仙芝是想割据一方当个官,而黄巢的野心显然更大,他想推翻王朝。
目标不同的两人自然走不到一起,并且王仙芝攻打下城池后并没有善待百姓,而是掠夺抢杀,从这也可以看出起码王仙芝心里也没有百姓。
唉……遭殃的只有百姓。】
唐太宗,唐
听到这,唐太宗李世民的心里非常难受,他一直认为百姓才是最重要的。
若百姓安居乐业,王朝才能兴旺,毕竟打仗的士兵是百姓,种田产粮食的是百姓,缴税纳税的还是百姓。
【公元878年,王仙芝又率兵在江陵一代抢杀掠夺,杀了很多百姓,百姓都怨恨王仙芝的暴行,可以说如今的王仙芝不得半分民心。
而唐朝大将抓住时机,878年2月,大破王仙芝的起义军,历经三年,唐朝终于平定了王仙芝之乱,随后王仙芝的这些手下又投奔了黄巢,黄巢因此实力大增,自封自己为“冲天大将军”。
与此同时,振武节度使李国昌和其子李克用因为和山西节度使的矛盾,李国昌和其子李克用直接平了大同防御使等人,然后占了大同。
朝堂没有办法,只能赶紧出兵去平定藩镇叛乱,如此便无力应对黄巢这边的叛乱。】
天幕中出现战火连天的唐朝,处处透露出绝望。
扶苏眼看着大唐从唐太宗的盛世沦落到如此地步,他特别想知道秦是怎么二世而亡的,难道秦二代是隋炀帝一样的人物?
眼见唐朝已经进入末路,唐代宗祖孙几人的心里异常难受,他们没有怪罪唐僖宗,虽然唐僖宗的确是个昏庸之君。
但是一个王朝的灭亡并不是一个所致,当然了秦二世和隋炀帝除外,在座的所有帝王都对唐朝的灭亡负有责任。
唐代宗觉的是自己任由河北藩镇做大,而李适则觉的自己虎头蛇尾的削藩,导致藩镇割据,李诵不好说什么,毕竟自己噶的太快了。
【黄巢大军打的是流窜战,原则是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因此在朝堂开始着力对准他的时候,黄巢大军一路南下到了福州。
公元878年12月,黄巢攻陷了福州,听到福州沦陷了,唐僖宗则立马任用宰相卢携推荐的大将高骈去攻打福州。
而大将高骈不负所望,大败黄巢大军,此时的唐军占了优势。
黄巢连连败退,逃到了广州,然后黄巢赶紧上书唐僖宗,称自己愿意归降朝堂,只要朝堂封他为天平节度使,而天平是黄巢的老家,唐僖宗自然不愿意,于是黄巢退而求次任广州节度使也行。
宰相郑畋觉的黄巢的请求可以,割据一方就割据一方,黄巢起义已经五年了,唐朝再经不起折腾,且广州也不是什么富足之地,但是宰相卢携却不同意。
宰相卢携不同意的原因有二,一是他和宰相郑畋是死对头,只要对方提议他就反对,二是此次立下战功的是他推荐的大将,若高骈能灭了黄巢,作为推荐人的卢携自然是有大的功劳。】
见到唐晚期已经如此,唐太宗李世民已经释然,痛心无用还不如从现在做起。
“你们认为哪个宰相的意见是对的。”唐太宗李世民提问众皇子。
“郑畋。”李承乾道。
“郑畋。”李泰道。
“为何?”李治问道,显然李治支持的是宰相卢携。
“大哥,你说吧。”李泰让李承乾说,毕竟他才是日后的皇帝,此时的李泰完全放弃了争夺皇位,除非他大哥死了绝后……
“此时的大唐积重难返控制不了藩镇,应该先休养生息。”李承乾道,“如此减缓灭国的步伐。”
李承乾自认为晚唐已经无药可救,灭亡只是早晚的问题。
【公元879年6月,唐僖宗终于做出决定,他打算给黄巢一个四品官员,黄巢看到任命书大怒,于是直接攻下了广州,杀了数万唐军。
然后黄巢继续北上,这次他遇到了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和之前的脆皮节度使不同,此次大战中节度使刘巨容带领的唐军把黄巢打的落花流水,险些到了平定的地步。
但是眼见到了关键时刻,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不打了,他怕自己灭了黄巢后朝堂会过河拆桥,此次朝堂已经不止一次过河拆桥。
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最终拥兵自重,而黄巢则渡过长江一路东上到了浙西,这里是之前大将高骈的地盘,值得一提虽然黄巢大败,但是手下仍旧有二十万大军。】
【路人甲】:打打打,赶紧打。
【唐僖宗眼见黄巢又到了高骈地盘,赶紧任命高骈出兵镇压黄巢。
而黄巢大军这次依旧没打过高骈,于是黄巢想要诈降,而高骈也猜到了黄巢是诈降,他想将计就计于是让其他藩镇撤军,黄巢见此赶紧出击,但是万万没想到黄巢这次却打败了高骈。】
“这黄巢还是挺有本事,这么折腾都折腾不死,还能起死回生。”赵匡美道。
赵匡美对晚唐并不惋惜,就像到了大宋末期一般,有的只是混乱而已。
这样的王朝,不如灭了。
【随后高骈也开始了拥兵自重,于是宰相郑畋开始嘲讽宰相卢携,要知道高骈可是宰相卢携提拔的,于是两个宰相打了起来。
唐僖宗一怒之下把他们两人都免职,但是还是把宰相卢携留在身边,高骈则去当节度使去了。
唐僖宗下令让高骈继续攻打黄巢,作为全国兵马总指挥的高骈根本不听,他此举给其他节度使做了个榜样,其他节度使也学着不出兵。
无人围剿的黄巢一路东上,而他的大军也由二十万变成了六十万。】
天幕中出现了众多节度使,他们纷纷关着家门,而大马路上则是黄巢带领的大军,只见大军的声势越来越号大。
“哥,我忽然理解您为啥要如此忌惮武将了。”赵匡美忽然感叹。
赵匡胤……
【公元880年9月,黄巢大军到了洛阳,而洛阳唐军没有抵抗直接把城里抢劫一空,跑了,黄巢不费出灰之力就得到了东都洛阳。
于此同时,河中竟然发生了兵变,要知道河中可是关西通往关中的要道,一旦河中失手,长安就岌岌可危。
唐僖宗大慌,他立马安抚造反的王重荣,但问题是黄巢有六十万大军,此时的潼关不过几万唐军,朝堂能安抚王重荣但怎么对付黄巢呢?
宰相卢携不敢发表意见,宰相崔沆和宰相豆卢瑑意见一致,既然打不过就跑吧,当年先祖唐玄宗不都跑了么,这没什么丢人的。】
天幕中出现一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但是唐僖宗觉的就这么跑了太丢人,或许是怕给自己留下什么坏名声,跑之前他认命张承范带领士兵支援潼关。
三千对六十万大军,这基本是送死,更何况还是已经废了的神策军,但是唐僖宗向张承范保证,援军随后就到……
公元880年12月,张承范到达了潼关,黄巢大军正在攻打潼关,张承范拼劲全力抵挡黄巢大军,只等朝堂的其他大军来支援。
可哪里有什么其他大军,唐僖宗只派了2000神策军来支援,毫无能力的神策军……
最终张承范抵挡不住对方六十万大军,弹尽粮绝,大将王师会绝望自杀,而张承范见潼关失守后带领残兵残将先回长安。
路上遇到了唐僖宗的“大部队”,只见他们个个穿着裘衣,哪里有打仗的样子。
到此,张承范终于明白唐僖宗是忽悠自己,唐僖宗是怕自己留下一个逃跑皇帝的名声,才把自己派出去装装样子。
于是张承范反了,他直接投靠了黄巢大军,自愿充当他们的向导。】
对于张承范的背叛,唐代宗李豫没有怒斥,谁让是唐僖宗先背叛的群臣。
君臣之间的信任……
唐代宗李豫在想该如何挽救唐朝君臣间的信任,他又想到了郭子仪等人。
那些忠于大唐的臣子的名字唐代宗都记得。
【公元880年12月,黄巢攻入长安,此时的唐僖宗只带太监田令孜和自己四个儿子跑去蜀中binan

第341章
【这些宗室和大臣的下场可想而知, 880年12月,黄巢正式自立为帝,成立了大齐王朝,并且定都长安。
但是打江山容易, 但治理江山很难, 黄巢一上来就把唐朝四品以上的官员全部罢黜, 并且还杀了没第一时间支持自己登基的官员。
不但唐朝的官员和宗室遭殃, 长安城的百姓也没有幸免于难,长安一片哀嚎。】
“他竟然是这样的人。”阿斗这会才意识到神迹之前说的多对, 黄巢起义根本不是为了天下百姓,只是为了自己称王称霸。
一时间,阿斗竟然说不出来末代的唐朝和黄巢起义哪个更加混蛋……
【而逃到蜀地的唐僖宗见长安如此,立马号召节度使勤王,可是除之前被派到凤翔当节度使的前宰相郑畋, 并没有人响应唐僖宗。
没有办法, 唐僖宗只能拿出真金白银来求着节度使勤王。
凑够了勤王的大军, 唐僖宗任命郑畋为主帅去攻破长安。
黄巢则派出五万大军去应战, 他根本没有把唐朝的军队看在眼里,毕竟是一个文臣带领的神策军, 闭着眼睛都能打赢。
但是让黄巢万万没想到的是, 他的大军竟然败了……】
“又败了, 这黄巢不行呀。”赵匡美感叹, 想想后面的五代十国, 赵匡美忽然觉得他家大哥是真的厉害。
代入皇帝的角度,他家大哥的杯酒释兵权和重文轻武也是怕重蹈覆辙罢了。
“还得是大哥。”赵匡美眼神中带着宠爱, 他觉得历史上前十的明君,他家大哥必须占一个!
老是听赵匡美吐槽, 如今听他这碎嘴子弟弟突然夸自己,赵匡胤竟然觉得满身不自在。
【黄巢军战败的消息传回了长安,因为不得人心,于是有个书生就在尚书省的大门上写了一首诗嘲讽黄巢军的失败。
如此可是惹恼了黄巢,他满城抓会写诗的人然后问刑,共杀死了三千多的书生,不会写诗但是认字的他也没放过。
黄巢本来就不得民心,这下连文人也得罪了。
并且黄巢此次战败,让之前已经默认他的节度使们发现黄巢也不过如此,于是开始纷纷站出来和他划清界限。
怎么说呢,黄巢这场大的起义,基本把忠于朝堂的那些节度使都打的差不多了,剩下这些都是有二心想当土皇帝的主。
谁厉害他们就往谁的方向倒,只要不动了他们利益就行。】
唐太宗,唐
“五代十国。”李承乾道,他记得之前神迹提过,宋朝建立在五代十国后,按照时间推算,五代十国应该就在唐后面。
这些节度使终究成为了真正的土皇帝。
【面对这些藩镇的态度,黄巢恼怒,他决定找个藩镇来杀鸡儆猴,河中的节度使王重荣就成了靶子,但是这些割据的节度使可不是唐军,他们是有实力的。
此次大战黄巢军再次大败,这下黄巢大俊的威信再次扫地,那些原本装死的藩镇开始勤王了。
公元881年4月,右藩镇还有宰相郑畋率领的大军开始进军长安,黄巢大军节节败退,唐军收回了长安!】
不知为何,唐代宗他们听到唐军收回了长安并未有多少的喜悦。
“爹,你说唐僖宗能改么?”李诵语气间满是不信任。
李适叹了一口气,“即便他能改,那些虎视眈眈的藩镇……”
【长安的百姓大喜,他们以为苦难的日子终于结束了,谁承想除了郑畋之外,其他三路藩镇到了长安后宛如土匪,他们开始抢夺洗劫……
长安的百姓再次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黄巢大军听此立马来了个回马枪,而那些藩镇军已经抢红了眼,被黄巢的大军杀了个措手不及,长安再次沦陷。
黄巢夺回长安后,再次血洗了长安,这场动乱中最受苦难得仍旧是老百姓。
从不反思的大齐越来越腐败,最后黄巢手下的大将朱温造反,投靠了唐朝。
于此同时,唐僖宗再次启用了之前反动叛乱的李克用父子。】
“启用叛军。”李豫听了直摇头,他的直觉告诉他李克用必成大患。
【李克用虽然之前反叛,但是他手下却有一支沙陀军,实力强大。
黄巢得知后,自知打不过李克用,于是他便用金银贿赂李克用,但是万万没想到李克用收了黄巢的银子后不守承诺,仍旧攻打长安。】
【路人甲】:真是恶人自有恶人磨。
路人甲感叹,听唐朝末期这段历史真让他听的脑仁疼,他甚至有点希望大唐赶紧亡了吧…
【过程咱就不多说了,最终黄巢大军被打的节节败退,黄巢大势已去,最后被自己的属下杀死,
公元887年,这场持续了九年的黄巢起义终于平定了!
唐僖宗大喜过望,苦难的日子终于结束了,他质问那些黄巢的小妾,问她们为何要跟着贼寇作乱!
从这咱们可以看出唐僖宗经过了这场政变并没有成长多少,她们为何要从?一国之君弃都而逃,唐朝的百万大军无力抵抗贼寇,如今唐僖宗却质问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
说到这乐瑶明显情绪激动,虽然唐僖宗的确接了个烂摊子,但也不能抹杀他是昏君的事实。
这也是为何后人会怀念唐宣宗,因此和后代的这些混账东西相比,唐宣宗起码还像个正常的皇帝。
【最后唐僖宗回到了长安,但是此时的长安已经不是之前的长安,连年的战争让朝堂国库空虚。
当年唐僖宗为了让节度使勤王,把盐池都送了出去,如今的朝堂连给神策军的军饷都发不出来。
于是唐僖宗想要抢回盐池,于是派出凤翔节度使李昌符等人,但没想到王重荣投靠了李克用,于是李克用出兵,李昌符等人大败。
眼看李克用要攻到长安,唐僖宗又跑了……】
天幕中出现狼狈的唐僖宗,只见他撒丫子就跑。
【眼见唐僖宗跑了,静难节度使朱玫起了歪心思,他想挟天子以令诸侯,自己扶持一个傀儡皇帝,就和当年三国的曹操一般。】
听神迹提到魏国,刘备不禁攥起了拳头,他定要恢复汉室!
因为神迹的出现,这个平行时间并没有发生关羽败走麦城,如今刘备手下还有张飞和关羽两员大将。
【但是当年曹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人家魏国是有实力的,但是节度使朱玫可没有。
自负的他扶持襄王李煴立为了新君,然后唐僖宗就成了太上皇……
李克用一听这还了得,本来唐僖宗此次出逃的原因就是李克用,如今朱玫竟然直接改朝换代,那李克用就成了罪人。
于是李克用要求出兵讨伐朱玫,唐僖宗一看李克用支持自己立马有了底气,立马下诰命,谁杀了朱玫就给谁赏赐!
于是朱玫的手下王行瑜发生兵变杀了朱玫,要迎接唐僖宗回长安。
但是唐僖宗到了凤翔,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又起了心思,他想挟持唐僖宗来命令诸侯。
这个凤翔节度使李昌符也是个糊涂的,他也不想想那些藩镇能听?
此次他们迎唐僖宗回长安,只是李克用不想得一个乱臣贼子的名声罢了。】
唐代宗李豫祖孙三人同时长叹一口气。
“他赶紧死了吧。”李诵道,皇帝做到这个份上,不如死了。
【此时唐僖宗怎么也有六万神策军,这六万神策军竟然打败了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唐朝意外的收复了凤翔。
于是唐僖宗于是任命神策军指挥李茂贞为凤翔节度使。
折腾了这么久,唐僖宗终于再经不住折腾,三个月后驾崩,然后他的弟弟唐昭宗继位。
和唐僖宗不同,唐昭宗是有志向的皇帝,他一登基就开始励精图治,想要力挽狂澜平定藩镇之乱。
只是此时的大唐早就不是当年的大唐。】
唐太宗,唐
“就算是咱父皇,也不一定能把大唐救回来。”李泰感叹,放飞后的李泰是什么都敢说,但是他说的的确是事实。
如此的大唐早就腐烂,朝堂早没有经济大权,军事上只有几万的禁军,更何况还有宦官之乱,李唐的宗室也差不多死绝了……
【修养生息了一段时间,唐昭宗先任命宰相韦昭度为西川节度使,率中朝堂的几万神策军去打逃到西川的宦官田令孜。
和唐僖宗不同,唐昭宗可是十分厌恶宦官。
唐昭宗本意是想用这场大战立威严,可是久久也没打下来,于是同时李克用那边和朱温起了冲突,吃了败仗。
唐昭宗又想出兵攻打李克用,只能说唐昭宗的确是有壮志的皇帝,但是的确没自知之明。
即便官员反对,他仍旧出兵,后果可想而知,唐军大败。】
“如此鲁莽,是随了我么?”李适不由自责起来,看到唐昭宗他就想到神迹提到的自己,自己登基的时候也是直接对藩镇下手,也不管到底朝堂有多少把握。
【唐军大败后,唐昭宗立马向李克用示弱,朝堂的颜面扫地。
而唐昭宗之前派出去攻打田令孜的大军,最后虽然杀死了田令孜,但是利州刺史王建拥兵自重,直接吞并了西川。
这个王建就是后蜀的开国皇帝。】
“后蜀?”阿斗不住皱起眉头,虽然不是这个王建是好是坏,但是他就是觉的他们的季汉被侮辱了。
【随后唐昭宗又被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和华州刺史韩建散了手中的兵权,唯一的自保的神策军也没了。
经过一系列的政变,唐昭宗又被逼着迁都洛阳,但因为他一直不听话,最终被朱温的手下所杀。
唐昭宗虽然一生都励精图治,他想做一个好皇帝,但是此时的大唐早就积重难返,不是他一人可以挽救回来的。
唐昭宗死后,唐朝最后一位皇帝唐哀帝继位,这位皇帝咱就不说了,傀儡皇帝罢了了。
公元907年,朱温逼唐哀帝禅位,唐朝灭。】
唐朝终于落幕,那曾经的盛唐就这样的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唐朝的历史正式结束,感谢大家坚持到最后!说了这么久的晚唐,接下来咱们换换脑子,一起来看看盛世!
没错,接下来要盘点的朝代就是大汉王朝,汉武大帝!】
一直在直播间前当观众的汉武帝没想到神迹下一个要盘点的王朝是汉朝!
方才神迹说什么,汉武大帝!汉武帝刘彻眼神都亮了。
秦始皇嬴政听神迹要盘点汉朝,心中浮现出那么一丝丝的羡慕,汉朝在秦朝之后,不知神迹会不会盘点秦朝。
秦始皇嬴政真的很想知道那个败家子秦二世是谁…

神迹消失后, 唐代宗他们祖孙三人更加坚定要逐步削藩的信念。
如今唐代宗是开了个好头,起码此次平藩是唐代宗亲自御驾亲征。
最重要的一点,对朝堂忠诚且威信极其高的郭子仪还在。
唐代宗李豫开始极力的优待这些立有大功的武将,自己熬不死他们, 下一代总会熬死他们。
且唐代宗开始限制宦官的权利, 以免再出现宦官干政。
“父皇, 您可别吃什么丹药。”李适通过后朝几位帝王之死发现了一件大事, 很多帝王是吃丹药死的,看来这丹药并不能让人长生。
李豫点点头, “在你掌握朝堂前,朕不会死。”
因唐代宗身体不好,作为太子的李适时常监国,而且还会带着皇太孙李诵。
唐朝第一次出现皇帝在位的时候把下代皇帝和下下代皇帝提前定好的。
李适完全继承了李豫的政治理念,对立下战功且忠于朝堂的武将特别好, 并且也御驾亲征去攻打不听话的藩镇, 然后攻打下来后由朝堂官员担任节度使。
为了防止藩镇叛乱, 李适还会亲自坐镇两个月。
反正也有皇太孙, 李适也不怕自己死。
李诵则好好保养自己的身体,争取等自家儿子长大, 唐宪宗虽然不错, 但是他得好好教育, 并要把神迹之言告诉他, 千万不要立那个败家子唐穆宗为帝。
立下功劳的武将, 因为皇帝对自己的高度信任,也不重用宦官佞臣, 来瑱没有被杀,仆固怀恩也没有造反。
加上任用经济能臣, 大唐一片欣欣向荣,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发展。
知道后朝历史后,武则天全力培养李隆基,但是留下太平这个镇国公主制约李隆基,防止李隆基飘起来。
权利顺利交接,没有发生历史上的种种政变,李隆基接手唐朝后,开元盛世如期到来。
只是这辈子他不敢再飘了,他想留一世英明,对外同样采用困藩之策,积极的恢复府兵制。
神迹虽然消失,但不知为何,还能观看唐朝历史回放,李隆基最终选择让自己的孙子李豫上位。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