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李怡刚登基几天, 宰相李德裕便被罢了宰相之职, 转而去荆当节度使。
此时唐武宗的宰相班底只剩下了宰相白敏中。】
唐太宗, 唐
听到这,李泰不由的吐槽, “就这样的,竟被后世称为小太宗,简直辱没父皇!”
李泰不是拍李世民马屁,而是真心觉得唐宣宗这小子不配,想当年他家父皇可是不计前嫌重用了魏征, 魏大人那张嘴就不必说了吧。
一旁的李治点了点头, 赞成他二哥的说法, 明明知道李德裕有大才的前提下, 只因为他是旧臣而不用,这样的君主半分格局都没有。
李承乾叹了一口气, 他大概知道为何唐宣宗会被后人称为“小太宗”, 一是对拿着笔杆子的文臣好, 二是后朝的君王怕是还不如他。
【宰相白敏中之所以能留下, 和他背刺李德裕有很大关系, 因为宰相白敏的背刺,唐宣宗又罢免了李德裕的节度使之职, 让他留守东都,留作闲职。
随后, 因为吴汝納上告当年宰相李德裕冤杀了自己弟弟,李德裕再次被贬为潮州司马。
古代的潮州咱们之前提过,当真是偏远不能在偏远的地方,看的出唐宣宗绝不重用旧臣之心。】
【阿斗】:那李德裕到底冤没冤枉那个人?
【冤枉倒算不上,吴湘本身是扬州一个县的小县尉,但是他处在的那个县是个很重要的粮食转运费。
因此吴湘就起了贪婪之心,他不但贪污还强娶民女,李德裕就杀鸡儆猴,杀了吴湘从而警戒其他官员。
当然了,其中也有些私人恩怨,大臣吴湘大叔叔吴武陵因为贪污,李德裕一直打压不重用他,因此吴湘的哥哥吴汝纳便记恨李德裕,从而投靠了另一党派。
如今站出来告李德裕的正是吴汝纳。】
“爹,我怎么觉得这小子……”李适越听越觉得唐宣宗似乎算不上明君。
【一年之后,大臣李德裕在潮州病死。
唐宣宗不仅对宰相李德裕如此,其他旧臣,例如工部尚书薛元赏等人也难逃被贬的下场,连在回鹘之战和平定藩镇中立下大功的名将石雄也难逃一劫。
唐宣宗把他调回了长安,给了个虚职,他再也不能去战场,最后大将石雄郁郁而终。】
天幕中出现唐宣宗的卡通形象,只见他蹦起来,头上几个大字,“我反对你!”
【除此之外,唐宣宗大力支持牛党上台,因为唐武宗支持李党。
并且唐宣宗用人还有一个标准,特别优待他爹唐宪宗时期的大臣,只要是他爹唐宪宗的旧臣子弟,唐宣宗就会破格提拔。
例如提拔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因为当年大臣令狐楚在唐宪宗葬礼上表现的特别忠诚,唐宣宗便开始提拔他。
令狐绹原本就是个刺史,结果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久成为了宰相。】
孝敬父皇!
天幕上忽然出现四个大字。
这四个大字犹如四个巴掌,打的唐宪宗的脸生疼,这样的孝敬不要也罢…
【其次从君王的角度看,唐宣宗此举也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培养自己的羽翼。】
“这不是任人唯亲么,也不管那些人有没有能力?!”赵匡美有些惊讶,毕竟旧唐书把唐宣宗夸的天上有地上无的。
【但是吧,在唐宣宗在任期间,一共提拔了二十多名宰相,可奇怪的是这二十多个宰相全都是碌碌无为之辈。
而被唐宣宗一直重用的令狐绹在史书上的评价非常低……】
“这小太宗用人是不管好坏,只管是不是他爹的旧臣?”阿斗觉的不可思议,就这样的皇帝还被后世推崇?
大唐晚期是真的没人了??
“二十多名宰相。”公子扶苏的关注点和旁人不一样。
他认为唐宣宗如此频繁的更换宰相,从侧面反应出了他对大臣的不信任,这点可是和唐太宗李世民完全不一样。
但目前为止,公子扶苏还没从唐宣宗身上看出半点唐太宗的影子。
【除了用人之外,咱们继续盘点唐宣宗还反对唐武宗的什么举措。
唐武宗灭佛,而唐宣宗则大力的兴佛,之前唐武宗不是逼迫僧人还俗么,唐宣宗则允许原本还俗的僧人再度出家,僧人的数量快速增长,恢复到唐武宗灭佛之前。
唐武宗不是毁坏寺庙么,唐宣宗则大力提倡修建寺庙,让各地官员不允许插手。
唐武宗之前不是限制佛寺的数量么,唐宣宣宗则从都城长安开始,把原本封闭的佛寺再次开启。
唐武宗之前不是让官府严加管束僧人么,唐宣宗则又把权利归还给了使管理。
唐武宗不是把铜佛像融化了做铜钱么,唐宣宗则下令把铜钱融了做佛像。
同时他极其优待僧人,僧人可以不交任何赋税,朝堂还补贴僧人。】
天幕中唐宣宗的卡通形象再次出现,他头上的那几个字变的更加鲜艳。
我反对你!!!
【进士孙樵还上书唐宣宗,他认为如此兴佛只会劳民伤财,僧人不用交税,十户的农家都养活不起一个僧人。
孙樵恳求唐宣宗不要在兴建佛寺,但是唐宣宗却不听,谁让唐武宗时期如此灭佛,他自然是恢复。
可见唐宣宗的决心,谁也劝不住。】
我反对你!!!
唐宪宗,唐殿
唐宪宗听到自己这个儿子为了反对而反对,气的心跳加快。
虽然唐宪宗也不支持唐武宗对佛寺一刀切,但是他也不赞成唐宣宗快速的复兴佛寺。
唐代宗,唐殿
“小太宗?!”李诵的声调都变了,这不是辱没先祖么!
李豫和李适父子二人纷纷叹气,他们对晚唐感到绝望,这样的人都被称为太宗??那所有的皇帝都可碰太宗的瓷。
【唐武宗不是大量的裁官员么,唐宣宗泽则把唐武宗之前裁掉的所有所有官员全部官复原职,并且还比唐武宗裁员前还多出两千名官员。
唐武宗不是限制科举名额,并且讨厌进士的浮夸之风么,唐宣宗则特别注重寒门进士,并且特别重注他们的诗词歌赋。】
我反对你!!!
这次唐宣宗的卡通形象没有出现,出现在天幕上的金光闪闪的这四个大字。
看到这四个大字,唐宪宗李纯的脸色愈发难看。
虽然唐宪宗知道这是唐宣宗为了巩固自己地位的手段,疯狂的证明自己的正统,但是一切为了反对而反对,如此和昏君又有什么区别?!
【还有唐武宗不是讨厌官员游宴么,唐宣宣宗则恢复了游宴,并且由朝堂出银子,唐宣宗则和大臣们一起游宴,好一个君臣同乐!】
我反对你!!!
唐宪宗再也忍不住,他实在受不了唐宣宣宗打着自己的名义去干这些昏庸之事!
【唐宪宗】:他哪里像太宗?!哪里像!!
能看的出来唐宪宗特别激动,虽然出现在天幕上的只是弹幕,但是直播间前的众人都能感受到唐宪宗的愤怒。
不光唐宪宗好奇,直播间前其他帝王也好奇,因为到目前为止他们没从唐宣宗身上看出半点唐太宗李世民的影子……
【咱们一起来看看为何唐宣宗被称为小太宗, 首先是对外战争。
山奚大捷,唐宣宗刚继位不久,大将张仲武就率兵破了北部诸山奚的这些部落。
这是继唐朝破回纥和契丹后又一大功绩!】
唐代宗,唐殿
“严格来说这应该算唐武宗的功绩, 唐宣宗不过刚登基, 兵将也是唐武宗时期提拔的, 加上之前又破了回纥和契丹。”李诵觉得这不能算唐宣宗的功绩。
“不过, 谁让唐武宗这小子死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李诵感叹, 他继续看向神迹,想听听接下来有没有唐宣宗自己的功绩。
唐代宗李豫和太子李适的想法也和李诵一样,他们也不觉得这是唐宣宗的功绩,刚刚登基而已,还是受前朝的恩泽。
【接下来就是唐宣宗最大的功绩, 对外他收复了河湟!
从安史之乱以来, 河湟被吐蕃侵占了百年, 收复河湟可以说是晚唐所有有志向皇帝的梦想!
而这个梦想在唐宣宗手上实现了!】
唐宪宗, 唐殿
听到唐宣宗收复了河湟,唐宪宗紧锁的眉头终于松开了, 他心道, “看来这小子还是有点能耐。”
虽然唐宪宗对唐宣宗李忱之前的表现全都不满意, 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无脑的反对前朝的政策, 怎么看都是一个只会权术不会治国的帝王。
刚刚神迹说的破山奚的功绩, 唐宪宗也不觉得那是唐宣宗的功绩,应该是唐武宗的功绩才对。
如今听他收复了河湟, 唐宣宗忽然觉得自己可以再听听,可能刚刚神迹只是讲述了唐宣宗李忱不好的一面, 肯定还有好的一面。
不然唐宣宗李忱怎么会被后人称为小太宗呢。
唐太宗,唐
对于唐宣宗在军事上如此大的功绩,李承乾他们兄弟三人不发表任何评价,从唐宣宗之前的表现,他们觉得即便是收复了河湟,可能也不是凭本事收复的。
也不知为何,公子扶苏听到唐宣宗李忱收复了河湟,第一反应竟然觉得他不是凭借自己本事打回来的。
可能是受了宋朝历史的影响,公子扶苏竟然萌生出河湟该不会唐朝是买回来的想法……
随即,公子扶苏否定,若真的买回来的,后世不至于称他为“小太宗”。
【咱们一起来看看唐宣宗李忱收复河湟的过程,随着唐德宗时期的困藩之策,吐蕃的国力大不如前。
不光唐朝在衰退,吐蕃内部也在内斗从而导致国力减弱。
在唐武宗当政的时候,吐蕃内部已经打成一团,到了唐宣宗当政事情更是没内斗不断。
公元849年也就是唐宣宗登基第三年,由吐蕃控制的唐朝旧地,吐蕃秦州、原州、安乐三州以及石门等七关主动要求回归唐朝。
唐宣宗闻此,赶紧边境的官员去接手投降的几洲,并且还下令,凡是去三洲开垦田地的百姓,五年之内不用交税!】
收复失地!!
【唐宪宗】:收复??这叫收复?那门子的收复?!
唐宪宗没想到竟然是这样收复的,这哪里叫做收复,不是因为吐蕃内乱从而导致他们主动回归大唐的么?大唐甚至没有废一兵一卒!
对于河湟的回归,唐宪宗不是不高兴,只是觉得这算不上唐宣宗的功绩,倘若唐武宗活的时间够长,这功绩就是唐武宗的。
唐太宗,唐
李承乾还有李泰他们兄弟几人互相看了对方一眼,果然不是靠本事收复回来的,是靠运气。
“这小子运气是真好。”李泰不由感叹,按理说像他那样的身份是当不了皇帝的,偏偏唐武宗早死。
唐武宗死了不久,山奚大捷就成了唐宣宗的功劳,不过三年,吐蕃内乱又不废一兵一卒的收复了三洲。
“这不能叫做收复,这叫做瞎猫碰上死耗子了。”阿斗吐槽,他觉得这不算唐宣宗的本事。
“不得不说,运气是真好。”赵匡美感叹。
赵德芳点点头,“运气好也算一种本事。”
【此时吐蕃顾不上已经向唐朝投降的三洲七关,吐蕃的内战还在继续,吐蕃的两波人论恐热和尚婢婢打的如火如荼。
他们谁都没有在意一个叫做张义潮的人反了!
咱们来着重介绍一下张义潮,张议潮祖上都是沙州州将。
大家可能不知道沙洲在哪,但是大家一定知道玉门关,而玉门关就在沙洲附近,可见沙洲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张议潮出生的时候,沙洲就已经被吐蕃管辖,在沙洲的汉人百姓时常被吐蕃人虐待,因此这里的汉人都很怀念大唐。
张议潮虽没有见过盛唐,但是他有一颗归堂的心!】
唐太宗,唐殿
“河湟的其他洲不会是这位大将收复,然后带着唐朝旧民归唐的吧?”李治猜想,要不是神迹不可能如此详细的介绍一个人,甚至连家事背景都介绍了。
“这唐宣宗运气怎么如此好,又白捡功绩。”李泰吐槽,显然他的想法和李治是一样的。
【他不但有一颗热忱的心,更是有勇有谋,要知道沙洲距离唐朝千里,若一旦轻易造反肯定是得不到朝堂的支援。
因此张议潮一直在等一个时机,如今他终于等到了,吐蕃已经内乱到连三洲七关投降都顾不上的程度,于是张议潮反了!
他带领归义军势如破竹的收复了沙洲,因为沙洲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因此吐蕃不肯放弃,张议潮抵住了吐蕃的进攻,大败吐蕃!】
唐代宗,唐
唐代宗李豫听此,更加坚定了困藩之策,先慢慢的削弱吐蕃,给后人收复失地打好基础。
【等着真正收复沙洲后,张议潮才让人去给朝堂报信,说沙洲归唐!
唐宣宗听此立马封张议潮为沙洲防御使?】
收复沙洲!!!
天幕上出现金光闪闪的四个大字,后面还跟着一串感叹号。
【路人甲】:唐宣宗命真好。
【收复沙洲对于张议潮仅仅是开始而已,随后一年,张议潮带着归义军又连续收复了瓜州、伊州、西州、甘州、肃州等十个洲!
到了公元851年,也就是唐宣宗收复三洲七关的两年后,张议洲派他的哥哥到长安,向唐宣宗献上了河湟十一州的地图和户籍
河湟十一州正式归顺唐朝!】
收复河湟十一州!!!
天幕又出现一连串的大字。
【路人甲】:唐宣宗命真好。
【随后唐宣宗李忱正式任命张议洲为归义军节度使!
公元861年,也就是唐宣宗驾崩两年后,张议洲收又复了凉州,也就是河西走廊的最后一个洲,到此为止唐朝终于收复了河湟之地!
这也成为了唐宣宗李忱最大的功绩!】
【阿斗】:收复最后一个洲的时候,唐宣宗不是死了么?
【阿斗】:怎么死了还算他的功绩?!
【阿斗】:怎么唐武宗死后的功绩也算他的??
【阿斗】:未免有些不要脸。
阿斗突突的吐槽了一堆,他觉得后人未免太双倍了,怎么把唐武宗和后朝皇帝的功绩都算到唐宣宗头上了,唐宣宗是给这些史臣什么贿赂了,一个个对他比亲爹还亲!!
还有河湟之地明明是张议洲凭着自己的实力收复的,大唐都没出兵援助,怎么能说唐宣宗收复的呢?!
阿斗越想越气,他觉得唐宣宗偷别人胜利的果实!!
唐太宗,唐
李承乾他们兄弟几人不想发表什么评论,大唐能让人投城,自然和国力分不开关系,起码强于吐蕃。
但是把所有的功绩都落在一个人身上……
果真,笔杆子掌握在文人手上,对他们好,什么功绩都敢往身上加。
【路人甲】:唐宣宗命真好。
路人甲再次吐槽,没想到其他人和路人甲心声一模一样。
【李泰】:唐宣宗命真好。
【李治】:唐宣宗命真好。
【李适】:唐宣宗命真好。
【李诵】:唐宣宗命真好。
【赵匡美】:唐宣宗命真好。
天幕上的弹幕直接被“唐宣宗命真好”刷屏了,乐瑶寻思自己刚刚讲历史的时候是不是带有什么个人情绪,以至于把粉丝都给带偏了。
乐瑶一直想站在公平的角度看历史,虽然她也觉得唐宣宗命不错……
公子扶苏没有参与到热闹的弹幕中,他家父皇教他看是要有大局观,不能因为一两件事否定一个人。
或许,唐宣宗还是有别的可取之处,比如对内手腕强硬。
【刚刚说了唐宣宗对外的功绩,咱们再说说唐宣宗对藩镇的功绩。】
公元849年, 武宁节度使李廓叛乱,被朝堂镇压驱逐。
公元851年,四川一带的百姓起义,被朝堂成功镇压。
公元855年, 浙东军变, 驱逐观察使。
公元857年, 广西军变, 驱逐观察使……
公元858年,广东军变, 同年五月湖南军变,六月江西军变,七月安徽又发生了军变。
以上的军变都被朝堂快速的平息下去。】
唐代宗,唐
看着如此多的军变,可见唐宣宗后期的朝堂是多么不太平, 但凡中央有力, 怎么可能会发生如此多的军变?
“这么多的军变, 可见朝堂无能。”李诵道, “他除了命好,到底优秀在哪里??”
【唐宪宗】:他对藩镇到底什么态度?
唐宪宗求问神迹, 既然自己这个儿子号称要继承自己的旧政, 对藩镇的态度必定是要强硬的。
但是唐宪宗看到如此多的小军变, 可见朝堂的打击力度并不大。
【刚刚咱们提到朝堂镇压了那么多的军乱,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 军乱都是牙兵发起驱赶军官的,并没有节度使领兵对抗朝堂的。
并且发生军乱的这些地方都是之前受朝堂掌控的东南地区, 且从军乱快速被平定这点可以看出东南地区还是受朝堂管辖的。
河北三镇在唐宣宗在位期间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叛乱。
从这些事咱们可以看出朝堂和各藩镇之间的矛盾没那么尖锐,从侧面证明了唐宣宗时期对藩镇的态度。】
唐宪宗, 唐
听到这,唐宪宗已经明白了,他的“小太宗”儿子已经对藩镇妥协了。
但凡对藩镇手腕强硬,他们能如此老实??
就这样还说要继承自己的政治政策,反对唐武宗的所有政策,在唐宪宗看来反而是唐武宗继续了自己的政治遗愿。
【举个例子,幽州节度使张仲武去世,由他的儿子张直方继承了节度使一职。
可是张直方根本不得藩镇人心,于是藩镇发生了内斗,按理说这是朝堂收复幽州的好机会。
就像唐宪宗时期,就是利用了藩镇内部矛盾,最后一一攻破了难啃的河北藩镇。
但是唐宣宗却未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他对幽州此次内容的态度是不管,不参与。
公元855年,成德军节度使王元逵病逝,然后他的儿子接任了节度副使,不幸的是王元逵的儿子也死了,军中又离开王元逵的弟弟。
朝堂对此的态度是全部同意。】
唐宪宗……
【而唐宣宗重用的以牛僧孺为首的牛党,和李唐不同,牛党主张休养生息,对藩镇采取妥协之策,维持面上的稳定即可。】
【李泰】:那唐宣宗为何被我称为小太宗?
李泰忍不住问,他实在想不明白,到目前为止唐宣宗的所作所为哪里沾他家父皇的边了?!
【因为唐宣宗本人的确很勤勉,并且他一直以唐太宗李世民为榜样,在他刚登基的时候便让人把《贞观政要》刻在屏风上,好时刻学习唐太宗李世民的一言一行。】
听此,李泰和李治兄弟二人互相看了对方一眼,天天学,就学了个这?
【唐宣宗为了好好和唐太宗李世民学习,他甚至提拔了直言不讳魏征的孙子来当自己的宰相!
并且唐宣宗凡事亲力亲为,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都在唐宣宗手里。
为了考察官员的能力,他还下来所有的刺史任职之前必须到长安面圣。
并且他还特别仔细的观察大臣们的言行,不允许朝臣和宦官勾结。
比如他一眼认出了宰相马植的腰带是宦官马元哲的,于是宰相马植被贬为刺史。
而且唐宣宗还会微服私巡,亲自考察官员。】
听唐宣宗如此勤勉,阿斗不明白了,既然他对官员如此严厉,为何还干出那么多荒唐事来。
“他为何对节度使不这般?”阿斗看向他家相父。
“打不过呗。”张飞他,“这种就是窝里横,对外就怂了!”
【李泰】:所以这就是他换二十多个宰相的原因?
李泰可记得神迹说过唐宣宗换了二十多个宰相。
“说白了就是对大臣的不信任,事事都想自己抓,他这样的适合当个地方官员。”李治觉得唐宣宗并没有大局观。
【相比于认真的考察刺史官员,唐宣宗对宰相的考核却不是那么严苛。
根据《新唐书》记载,唐宣宗为了体现自己的孝道,还特意让他爹唐宪宗替自己选宰相。】
唐宪宗???
“朕都死了,怎么选!”唐宪宗一脸莫名其妙。
【路人甲】:唐宣宗会到唐宪宗的陵墓前抽签选择
唐宪宗!!!
【没错,就是抽签选的,咱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实际上能看出唐宪宗对宰相集团的不信任。
他当初借着牛党去打压李党,最后牛党一党独大,为了防止牛党专权,唐宣宗又把五品官员的任免权牢牢把控在自己手中。
可以看的出他在努力的压制牛党,但党派已经形成,哪是唐宣宗通过敲打几个臣子就能压制住的。】
【阿斗】:他为什么被称为小太宗啊?
阿斗追问到,他可没看出唐宣宗身上有半点明君的影子。
“扶苏,你怎么看。”秦始皇问道。
“儿臣认为唐宣宗之所以被推崇为小太宗,恐怕是末代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公子扶苏道。
人总是会怀念暴风雨前的宁静,哪怕已经是强弩之末。
【除了之前说的收复河湟的功绩,还有唐宣宗本人的确是勤勉的君王,更重要的一点,他有个好儿子唐懿宗。
859年8月,唐宣宗也如此唐武宗一样,服了过多的丹药而亡,唐懿宗登基。
在唐懿宗刚刚登基四个月后,唐朝就爆发了裘甫起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要知道唐宣宗在的时候可没如此大规模的起义,如此对比之下,后朝之人自然都怀念已经驾崩的唐宣宗。】
“要不说唐宣宗命好呢,刚登基就捡到了唐武宗的功绩,人家也会死,但凡晚死四个月,这个农民起义就落到他头上。”赵匡美之前没发现唐宣宗如此命好。
“要是唐玄宗李隆基如此会死就好了。”赵匡美感叹,所以不是所有人都有唐宣宗这份运气的。
【而这场农民起义的源头则是由于官吏长期压榨百姓,加上赋税太重最终导致了这场造反。
浙东地区又因为吃空饷多年,根本没什么兵力,浙东观察使郑衹德只能带着老弱病残上阵,直接被裘甫秒杀。
此战大获全胜后,各地贫苦百姓纷纷来投奔裘甫,加入了起义大军,此次起义的规模一下变为万人。
公元860年,裘甫一路势如破竹,声势越来越大,最后引起了朝堂的重视。
唐懿宗找众臣商量,最后唐懿宗听从了宰相的建议,任王式为大将,王式是唐朝后期能排的上名次的大将。
在他的带领下,唐朝终于平定了声势浩大的裘甫起义!!】
听到这,阿斗没觉的唐懿宗有多昏庸,倒是觉的他可怜,好名声都是他爹唐宣宗的,自己登基就遇到了起义,不好的名声都让他背了。
“少主,可是觉的唐懿宗冤枉?”诸葛亮一下看透阿斗的心思。
阿斗想了想,“只觉的他有些倒霉。”
阿斗说话可比之前严谨多了,神迹还没说
唐懿宗的所作所为,自己可不能随便下定义。
【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唐和南诏国又崩了。】
第339章
【在唐德宗时期, 因为困藩之策,唐德宗拉拢南诏来孤立吐蕃,既然是拉拢唐朝自然是要付出真金白银。
每年南诏国派到大唐来交流学习的南诏子弟的所有费用都是由唐朝所出。
因此在唐德宗之后的几十年里,大唐和南诏国的关系还不错。
但等唐宣宗李忱登基后, 南诏国与唐朝的关系开始恶化, 公元850年, 唐宣宗开始大幅削减对南诏的赏赐, 如此引起了南诏国的不满,南诏国开始不给唐朝进贡, 并且召回了所有在唐朝的留学生。】
对于这种上贡的外交政策,唐代宗也不好说李忱做错了什么,只是他有银子大肆的建寺庙,有银子扩招官员…
唐代宗李豫叹了一口气,自己也没资格说他, 毕竟若不是神迹出现, 自己恐怕还会任由藩镇发现下去。
如今唐代宗李豫平定了藩镇, 但是大唐经历了安史之乱后, 百废待兴,极其需要休养生息。
眼看自己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 接下来兴盛大唐的重担就落在唐德宗李适的身上。
唐代宗李豫还是决定把皇位传给李适, 他相信经过神迹的提点, 唐德宗不至于再犯糊涂。
【但是唐懿宗李漼似乎并不知道唐朝和南诏国关系已经僵化如此, 唐宣宗驾崩后, 按照惯例那些附属国应该来唐朝吊唁。
南诏国自然不来,唐懿宗李漼听此大怒, 于是他决定不对南诏国新上任的国王册封,也就是不承认这位国王。
唐懿宗李漼以为南诏国的新国王世隆会低头, 没想到人家直接称帝,且大举进攻大唐。
交趾城沦陷,安南牢牢掌控在南诏国手中,一直到公元864年,公元864年,唐懿宗李漼听从宰相夏侯孜的建议,任命高骈为安南都护来收复安南,这是继王式又一位猛将!
在他的带领下,唐朝收复了安南!】
唐太宗,殿
“唐懿宗李漼这小子不会开始昏庸了吧。”李泰嘀咕一嘴,按照他们老李家的传统,除了他爹太宗外,其他皇帝总会在干出点业绩后开始发癫。
【但是唐懿宗李漼本身是个没有野心的皇帝,唐朝攻下安南后,他竟然要求不准再对南诏进攻,不要惹是生非。
随后他便又开始游玩享乐,并且他还十分信佛,大把大把的花银子,根本无心朝政……与勤勉的唐宣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是好日子没有多久,在桂州防守的士兵又反了,原因是他们已经在边境守卫了六年,原本朝堂答应让他们守卫三年而已。
唐懿宗李漼只顾玩乐,还哪里记得这样的小事,这本来是一场小造反,刚开始的时候只是有八百士兵发的起义,但是此时的大唐不得民心,从之前的裘甫起义便能看出。】
听到民心二字,直播间前的帝王都沉默了,民心二字神迹已经提过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