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好好种田养自己by古木架
古木架  发于:2025年02月16日

关灯
护眼

而且这个梁家很有钱,在首都地位不低的样子。
她看着沈卓的目光顿时奇异起来。
这算什么,贫民老公竟出身豪门?我老公是豪门贵公子?
他们是不是迎接泼天富贵了??
沈卓见她两眼亮晶晶的,也不知道在想什么,问她:“欣欣,你看怎么办,要不要去见见?”
叶欣反问:“你想不想认亲?”
沈卓皱眉迟疑了一下,说:“都行。”
叶欣就笑着说:“既然他们找上你,就说明十有八九是确认了。咱们去见见也无妨,以前不是还好奇过你父母的来历吗?就当是解惑了。他们家大业大的,也犯不着骗咱们。”
沈卓点头,“好,那咱们一起去。”

周末吃过早饭后, 两人往梁家去。
沈卓知道叶欣又新买了一辆小巧轻便的自行车,惊讶之余有些失落,因为不能载她了……
他问了一句:“你什么时候学会骑自行车了?”
叶欣语气骄傲:“我早就会了!”
说着一踩脚蹬, 骑在前面。
沈卓连忙跟上。
他们骑着自行车穿梭市区, 春夏的风带起衣角,飞扬的发丝下, 好看的脸庞闪闪发光, 令路人驻足, 感叹青春的美好。
梁家住在位于市区的一座四合院,木门样式古朴,院墙雕纹斑驳, 一种历史厚重的气息扑面而来。
能在市区单独拥有一座四合院,这可不简单啊……
叶欣心中默默估量了一下,让沈卓敲门。
梁庆和开门见到沈卓, 又惊又喜, “沈卓, 你怎么来了?快进来!自行车放院子就好。”又连忙转头喊父亲。
不一会儿梁珍就出来了,见到沈卓也是十分高兴,“来了就好!来了就好!是不是跟家里打过电话了?——哦, 这位姑娘是?”父子俩目光都看向叶欣,赞叹也好奇。
放好了自行车, 沈卓拉着叶欣的手介绍:“这是我妻子,叶欣。”
叶欣微笑着问好,一副文静乖巧的模样。
梁珍有些惊讶:“你已经结婚了?”又连连点头:“你们都长得十分俊俏, 站在一起般配极了!”
梁庆和细心些, 问道:“你们俩都在首都,是一起考上了大学, 在这儿念书?”
沈卓点头:“是的。”
梁家父子又是一阵夸赞。夫妻一起考上大学并不多见,尤其是从那么偏远的地方考过来的,可见得优秀。
同时又觉得他们俩实在人物出众,难得一见。
一边说着,一边进了堂屋。
招呼着坐下,梁庆和先走开了,去告诉其他人。
梁珍看着沈卓仍是难掩激动,“你来了真好!只是没想到你们突然过来,家里有些人早上有事出去了,不齐全,不然大家见一见才好,这可是大喜事!”
沈卓不太适应对方亲切熟稔的语气,仅凭父母名字认的亲戚,还很陌生呢。
叶欣又不说话,安静坐在一旁。
他只好自己开口道:“您能告诉我,当初我母亲和父亲怎么离开首都的吗?”
梁珍有些意外,“他们没有告诉你吗?”又了然点头,“倒也正常,他们离开京城不远千里到西南山区落户,就是为了跟这里再无牵扯,自然不会告诉你了。”
随后便说了说当年的情况。
原先的梁家,在“实业救国”时期曾创下一番事业,经过民国时期的发展,规模不小,虽然在抗日时期遭到了重创,但最终积累下不小的家产。建国后梁家主动捐献了大部分家产,名声不错。
当时还有没来得及清算的一些势力,见梁家资产缩水便想趁机挤压,明面上说两家合作,需要梁家小女儿梁倩嫁过去。
梁倩当时十八岁,青春貌美,勇敢无畏,对此事愤怒且抗拒,一来她不愿屈服恶势力,也讨厌家里的妥协;二来她早有意中人,是一个中药铺的穷小子。
中药铺的穷小子叫沈殷杰。沈家祖上是御医,后来随着清王朝的解体没落了,医术倒是代代相传,在首都开了家药铺为生。抗日战争时期,父母兄弟皆牺牲,就剩他一个人。因年幼看守不住药铺,索性盘了出去,自己从东家变伙计,一边在铺里干活,一边拿了钱去念书。就是在中学念书的时候,与梁倩相遇相爱。
梁倩不想听从安排,沈殷杰又无牵无挂,两人毅然携手离京出走,一去几十年,再无音讯。
……这不就是私奔么。
叶欣默默听完,在心里这么嘀咕了一句。
随后转头看向沈卓。
只见他垂眸沉默,不知道在想什么。
梁珍说完,也有几分感慨,“当时父亲主事,我也无奈。妹子离开前只留下一封书信,什么也没带,就那么匆匆走了。”
他的目光落在高大俊美的沈卓身上,带着几分看晚辈的慈爱与温和,也非常欣慰,“没想到你都长那么大了,还长得那么好,尽挑着你父母的好处长了,你又是姓沈、又是学中医,所以我们才大胆去找你求证。你来首都上大学也好,这是缘分。”
又问:“你父母还好吗?这么多年过去,日月换新天,你外祖父外祖母也去世了,亲人还是相见团聚的好。这二十几年,家里一直惦记他们呢。”
沈卓这才抬眼,淡淡说了一句:“他们已经去世了。”
梁珍大惊,“什么?!”
沈卓便低声解释了一番。母亲因生他难产去世,父亲又于他年少时出了意外,他没有任何兄弟姐妹。
此时梁庆和也和母亲、妻子、兄弟、叔父等人一起过来了,见正说着,也没有喧哗,先安静坐下。听完沈卓父母皆亡,不免悲伤叹息。
这么多年没有消息,社会又连番动荡,其实也隐约料到了。
梁珍看向沈卓的目光更慈爱了,“那你岂不是小小年纪就一个人生活了?无依无靠,想必很辛苦。”
沈卓摇摇头,看向叶欣,声音柔和了几分:“父亲去世之前给我定了亲——叶欣是下乡知青,很聪明、很勤劳、对我很好。后来我们就相互扶持,一起生活,到了年纪领证结婚,去年恢复高考我们一起考来了首都。”
说到这里,现场气氛才算又好了些。
梁珍的妻子、梁庆和的母亲宋织云起身朝叶欣走来,笑着轻声道:“哎,长得真好。跟沈卓结婚多久了?”
叶欣连忙站起来,知道这是到拉家常的环节了,也笑着答话,“七三年年底结婚的。”
宋织云温柔地拉着她的手,摸了摸,只见白皙光滑,柔弱无骨,心中暗暗纳闷,面上继续笑道:“算起来也四五年了,有孩子没有?”
梁庆和的妻子黎淑也过来,语气很亲热:“真是水灵得跟葱段似的,我瞧着都稀罕。只是看着比表弟小了几岁似的,多大了?”
不熟悉的人就那么围过来,叶欣稍微有些社恐了,但还是保持微笑:“差不多的,我只小他一岁……”
沈卓那边也是如此。
不善言辞也不善交际的他,被还不熟悉的舅舅、表哥围着说话,很不自在。
小时候,父亲对他都不会如此温情,如今已经年纪渐长的他,更没法适应这些突如其来的关爱了。
见那边叶欣已经看过来,沈卓只能开口,“……我们还有事,要先回去了。”
梁庆和连忙挽留,“怎么就要回去了?再坐着聊聊,中午其他人回来了,一起吃个饭。”
家庭主母宋织云也说:“对呀,好不容易亲人团聚,该吃个团圆饭呢!”说着就要喊儿媳拿票去街上买菜。
一家之主梁珍也发话了,“对了,你们现在是住在学校宿舍?宿舍虽好,到底比不上家里方便,不如你们搬来住吧。家里地方虽不大,但还是能腾出一间屋子的。你可是我们唯一的外甥了,可不能生分!”
沈卓和叶欣都听得头皮发麻。
这半生不熟的,一起吃饭都尴尬,何况搬过来住……
而且这四合院看着是不小,但梁家人口多啊,住起来多不方便。他们自己又不是没有房子住。
于是两人都态度坚决地表示确实有事,要马上处。
倒也没说自己买了院子。还没有熟悉到那个程度,没必要说那么多。
来这一趟,说到底,只是想了解当年沈卓父母的情况罢了。现在了解完,就没什么好耽误了。
见他们去意已决,梁珍也不好强留,只是叹息道:“梁家现在虽然不算什么富贵人家了,但也算殷实,你们遇到什么困难,只管上门来,千万不要不好意思。”
梁庆和对这个出众的表弟是非常喜欢和赞赏的,但也多少看出性子来了,知道还不熟悉,得慢慢来,笑道:“现在都在首都,来日方长,不愁没有见面的时候。对了,表弟,你不是要学俄文吗?多来找我,我教你还是足够的。”
沈卓只能点头。
好不容易才告辞出来了。
骑着自行车离开一段距离,两人纷纷松了口气,慢下速度。
叶欣怪嗔道:“真可怕。才第一次见面呢,她们就问我怎么结婚多年没有生孩子、将来生几个孩子,还打听我家里人岁数、工作什么的,查户口也没有这么急的呀!没点边界感!”
沈卓对她的话很认可,“你不喜欢,以后就不往他家去了。”
叶欣问他:“你不想跟他们走动起来吗,可好不容易找到的亲人呢!”
沈卓摇摇头,无所谓,“从来没有找过,哪来的好不容易?”
他长叹了口气,心中释然,“你也知道的,我父亲从来没有提及过往,我也没有那么多好奇心。那箱遗物都埋在他们坟前了,本来一切过往,不应再追寻,只是刚好遇到了。”
叶欣见他真的不在乎的样子,也放心了,坦然道:“那我不想跟他们走太近。本来咱们无忧无虑,突然冒出一群长辈催生,多冒昧啊!”
沈卓点点头,“那就不他们了。”
叶家人不好,她都干脆利落地断开,没道现在让一群陌生的亲戚来管束她。
她是不爱受管束的。一些长辈可能没有恶意,但难免带着旧时代的思想,以“过来人、”“长辈”“对你好”的口吻对她评头论足,哪能让她受这委屈?
什么亲人,二十多年都没见着,哪比得上老婆重要!
就这么着,认亲风波平缓地过去了。
往后梁家人来找沈卓说话,见他一直淡淡的,熟络不起来,时间久了也不强求。
沈卓和叶欣两人也继续学业。
平时,沈卓抽空去大院子那边忙一阵,因为不急着住,他没请工人,自己动手慢慢来;叶欣则往市中心跑,筛选合适的店铺买下来。
周末,夫妻俩一起回到小家,甜蜜亲热。
日子过得很快。
今年的高考到来了,叶欣收到曾经知青好友的来信,知道张康明如愿考上了,跟江静雨团聚;朱玉羽也考上了,回到了城里。
她真为他们高兴,也回信祝贺,说说自己的近况。
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之后改革春风吹遍了大地,一切蓬勃发展起来。
八零年初,私营经济开始增多,个体户逐渐活跃,一些装着吃的、用的、玩的小推车开始出现在街头吆喝叫卖。
叶欣觉得,自己也该做点小生意赚钱了!

如今正好是大二的暑假。
前两年叶欣一共在市区买了六处铺子, 手头上的钱也快花完了,正是该赚钱的时候。
沈卓在这些时间里,不仅把大院子修缮一新, 还把小院子也里外粉刷过, 两处菜园更是侍弄得生机勃勃,产出丰富。
总之日子过得舒舒服服, 学业和生活两不误。
买铺子的事情, 叶欣并没有瞒着沈卓, 如今跟他说:“我打算把其中四处租出去,剩下两个自己经营。我想开个蔬果店,就卖咱们自己种的吃不完的蔬菜水果, 你觉得怎么样?”
沈卓说:“挺好。只是菜不多,专门不够卖的。”
叶欣道:“先少点卖呗。赚了钱咱们再在郊区租一片大园子专门种菜,自产自销, 做大做强!”
沈卓觉得可以, 正好跟她专业对口。
目前只有两个院子到底还是狭窄了些, 作为农民出身的人,总想有一片广阔的土地,心里才踏实。
开店的事情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店名叫“欣欣向荣蔬果店”, 叶欣打算走高端精品路线,定高价, 才对得起空间出产的高品质,反正首都不缺有钱人。
沈卓本来想跟她一起看店的,但是叶欣不让。
她让他去摆摊卖炒饭。
沈卓皱眉, 不太愿意。
叶欣笑眯眯地哄他:“你手艺练得那么好, 出去卖炒饭肯定能挣钱!你还记不记得以前我跟你说过,你做饭特别好吃, 有饭店大厨的水平?去嘛,去试试,也不让你一直卖,就这个暑假而已,就当是暑假社会实践啦!”
沈卓只好答应了。
夫妻俩就开始了做小生意赚钱的日子。
一个推着小推车在街边卖炒饭,一个开着店面卖新鲜的蔬菜。
沈卓高大俊美的外表特别引人注目,加上手艺好、食材好,生意很是火爆,一些工人下班后不想做饭,都乐意到他小摊上带饭。
叶欣那边则趁沈卓不在,把空间的出产源源不断拿出来,蔬菜、水果、鸡鸭蛋等等。首都市民发现这家店不仅食材丰富,而且特别新鲜、特别好吃,名声就渐渐传开了,每天生意都很好。
叶欣见人多了,早上偶尔会卖两条活蹦乱跳的鱼,勾引有钱人。果然吃过的都说好,还想再吃。叶欣就搞起了饥饿营销,隔几天少少高价卖几条。
自己开店就是不一样,这种偷偷拿东西出来卖的感觉,真是太棒了!
叶欣坐在店里数着钱,轻轻松松,眉开眼笑。
一个暑假下来,两人都赚了不少。
沈卓表示自己再也不想摆摊了,累倒是其次,只是每天炒饭炒得都快麻木了。
叶欣高兴地数完了钱,转头扑向他怀里,笑道:“好嘛,你不想去以后不叫你去了!这个暑假表现得很棒哦,给你开家药铺怎么样?也是你们沈家的老本行了,还跟你专业对口,以后你也做老板!”
沈卓搂着她亲了亲,倒是拒绝了,“算了,咱们不是要开学了吗?没有那么多功夫,周末看好你的蔬果店就不错了。”
叶欣本来空着一间店铺给他的,既然他不要,她打算开个茶水铺。
于是,“四季如春茶水铺”新鲜出炉,卖一些养生茶、花茶、果茶,渐渐也生意红火起来。茶水每天供不用求,老年人尤其多。
叶欣更喜欢茶水铺,于是给蔬果店招了店员,自己只需每天早上过去“上货”,数量是固定的,卖完即止,也很省事。
沈卓前两年忙着自己的小家,精力并未放在学业上,但成绩一直很好。上了大三,学校里的教授才猛然发现他中医造诣很深,一问知道他在乡下已有多年行医经验,顿时爱才,把他重点培养,觉得他将来会成为国医名手,成就不可限量。
因此沈卓忙了些。
一天他到茶水铺找叶欣,竟目睹她被一个男人纠缠,顿时皱起眉头。
叶欣先是眼神止住他,随后笑着打发了男人,等对方一走,她就关了店门,和沈卓尾随而去把那人套麻袋狠揍一顿。
原本担心又愤怒的沈卓,顿时不气了,想起她当年勇斗土匪和人贩子的英勇事迹来。
欣欣可不是娇弱美人,揍起人来凶得很呢……
揍完人的叶欣也身心舒畅。
趁现在还没有监控,遇到坏人放心揍吧!
毕业前夕,靠着两间铺子赚到的钱,叶欣如愿在郊外承包了十几亩地,规划成种菜、种果、养鱼、养鸡鸭几大区域,以后浑水摸鱼更容易了。
毕业后,沈卓直接被中医院招进去当医生。
叶欣本来也该分配到农林研究院的,但她没去,因为不想上班。
上班又不是什么好事。
都开挂了还上班,那不是白开挂了吗?
沈卓早知道她懒散的性子,也不劝她,自己倒是兢兢业业到医院上班坐诊了,他更倾向于规律的工作生活。
八十年代各行各业快速发展,物价也开始涨了。
叶欣在钱开始贬值之前统统换成固定资产,赚到的钱又再次投资,产业规模一再扩大,俨然成为富婆。
八十年代后期,终于买上了冰箱。
吃上久违的冰西瓜时,叶欣由衷地感到幸福,并开始琢磨开饮品店。
此时,叶顺利已经退休,因为常年喝酒抽烟,肝肺出现问题需要住院治疗。叶欣接到消息后,倒也和沈卓回去看了看。
叶家人早知道他们在首都念书工作,如今见他们越发光鲜气派、一举一动都透露着生活优渥的信息,一边嫉妒怨恨,一边又赔着笑脸讨好。
叶欣久不见他们,都快认不出了,实在是他们苍老了许多,看着就是生活不太如意。
当然,大姐一家三口还是不错的,他们都生活富足身体健康。
四个姐妹兄弟均摊了叶顺利治病的费用,之后也聊了一下赡养事宜。
如今叶顺利大病住院,黎美悦身体也不好,都年迈失去了劳动力,叶欣倒也没有不闻不问。到底是给了原主生命,没让她饿死,还让她念书念到了初中毕业,她会尽一份赡养的职责。但除此之外,也没有多的了。
叶顺利虚弱苍白地躺在病床上,看着美丽却冷淡的小女儿,突然问了一句:“欣欣,要是当年我们对你好一些,你是不是就不会那么狠心了?”
叶欣淡淡一笑,“也许吧。”
之后与叶欢一家吃了顿饭,他们就离开了。
返程不急,两人到旁边大都市旅游一番,发现有邮轮北上,便放弃了火车,从黄浦江坐船一夜到首都,别有一番滋味。
社会发展迅速,日新月异。
到了九十年代,又是一番新天地。

票证制度被废除,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大批工人下岗。
叶欣认识的人中也有受到下岗潮影响的, 比如参加招工离开的赵中华。
她跟以前的知青同志没有失去联系。
王有为和王小薇一直在丰水大队教书, 如今也快退休了,各自儿孙绕膝, 享受天伦;
江静雨、张康明、郑文文、朱玉羽、周旭也都是教师, 下岗潮没有影响到他们, 生活还算顺利;
刘红霞年过三十在城里相亲嫁给一个工人,家庭不是很幸福,如今丈夫下岗失业, 矛盾更加剧烈;
李英丽没有考上大学,七九年办病退回城了;崔时宇也是先回了城。这两人在乡下纠缠多年,闹得很难看, 那个生在关键年份的女儿, 没有养——从那时起, 就注定了他们不会走到最后。
邱志云、孙维强回到了离家近的国营农场工作……
九十年代末,大家开始接触互联网。
联络变得方便,交通也更加便捷。
王小薇、郑文文等人来首都旅游, 约叶欣聚会叙旧。
见面之后,她们不禁惊叹时光对叶欣的厚待。
这么多年过去, 别人渐渐头发花白、满脸皱纹,而她仍然皮肤光滑、长发鸦黑,一如当年。
别人上了年纪一身病痛, 她仍然健康活力, 气色极好。
惊叹过后,也回忆起知青岁月。
当年在丰水大队一起种菜、种西瓜、养鸡的回忆。
江静雨感慨道:“我还记得那年下雨天, 我们上你家去看鸡窝的情景呢,一晃多少年过去了。”
叶欣也偶尔怀念丰水大队的生活。
特别是那个小院,她与沈卓最初的家。
红砖砌的洗澡房、灶房,水泥硬化的地面,木头与稻草搭建的凉亭,还有山上的竹笋,后院的桃树、野山竹,门前的芒果、橘子……充满了年少时的回忆。
他们每隔两三年回去一趟看看,也了解丰水大队的变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大家都分地了,各干各的,种上杂交水稻,年年大丰收,家家吃饱饭。
大队长八十高寿去世的,李光明没有在家,南下去了珠三角。
幺妞来了首都工作。
她妈妈去世了,爸爸也干不动活了,弟弟已经成家;大姐丈夫死了之后再嫁,那个男人不好,打她,幺妞劝她离婚,她不愿意。幺妞觉得她窝囊,一气之下,自己跑来首都了。
她说:“我觉得嫁人没什么好的,像沈医生这样的太难得。还不如不找了,自己赚钱过日子,不也挺痛快!”
叶欣欣赏地点点头:“你这种思想很好。如果没有遇到情投意合的人,不一定要结婚的。人只要独立、自尊、爱自己,有能力养活自己,就能选择喜欢的生活方式,不会过得太差。”
幺妞离开后,沈卓从书房走出来。
看着已经摊在沙发上的叶欣,问她,“咱们情投意合?”
叶欣笑了下,仰头看着他越发成熟俊美的脸庞,“你说呢?”
沈卓沉着地点点头,觉得当然是。又问一句:“要是没有遇到我,你是不是也不嫁人了?”
叶欣道:“那可不一定,说不定会遇到另一个情投意合的……”
没说完,就被他俯身吻住了。
不好听的话,还说别让她说了。
他们有钱有时间,身体健康,经常出门旅游。一开始只是在国内,后来开始出国领略异土风情。
出国旅行的时候,沈卓内卷外语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不管西欧还是东欧,都不需要翻译。
而且他有强迫症,攻略总是提前详细做好,需要的东西都会整整齐齐码在行李箱,更不会发生丢失东西的事情。
他还长得人高马大,即便在北欧也不会被人比下去。
身高和冷脸很有震慑力,安全感十足。
叶欣只要开开心心出门行了,每趟旅程都轻松愉快。
也有不好的,就是经常会有一些女人搭讪沈卓,各国都有。
当然也有很多男人搭讪叶欣。
出门在外,沈卓眼睛基本不离开她身上,不是怕她被人拐跑了就是担心她被别的男人吸引,自己根本没空去搭其他女人。
了解不深的人会说,叶欣明明岁数不小了,却还是那么天真单纯,一点儿也不为生活发愁,肯定是沈卓宠出来的。
但沈卓明白,她不需要自己就能过得很好了。
自己要是不跟紧点,说不定就跟不上了。
九十年代结束,千禧年到来。
叶欣心情很激动,因为就在这年,一个神奇的人物就要降生了!
——没错,就是她!
她蠢蠢欲动想去上辈子的家看看自己,但又不敢。万一去了,蝴蝶翅膀一扇,把现在的自己扇没了怎么办?
这辈子挺好。
有钱、漂亮、开心,她还是很满意的。
还是按捺住好奇心吧,不要去不要去……
沈卓见她眉头紧皱坐在客厅发呆,脸色变幻不停,不由问了句:“在想什么?”
叶欣看见他的俊脸,突然想起曾经的决定。
于是把烦恼抛到脑后,笑着朝他伸手:“来,我告诉你一个秘密。”
沈卓问:“什么秘密?”
叶欣又苦恼地皱了皱眉:“不好说,要不直接带你去看吧——闭眼,握手,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沈卓不解,但还是配合地握紧她的手,闭上双眼。
随后很突兀地,他感觉到周围环境变了。
“好啦,睁开眼睛!”
沈卓不敢相信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菜园生机勃勃,树林果实累累,鸡鸭鹅成群,湖中鱼儿嬉戏泛起波光粼粼,金灿灿的向日葵连成一片,碧绿荷叶与粉红荷花交辉相映……空气格外清新,心旷神怡。
陌生的美景,却不知为何有种熟悉的感觉?
震惊良久,他回头看向身边美丽的妻子,“这是……”
叶欣兴奋地说:“神奇吧?这是我的金手指!”
拉着他的手往中心走去,停在一棵风姿秀丽的大树底下,“看,这个叫碧云树,它的花叫碧云花,是不是很漂亮、很熟悉?”
沈卓抬头看那星星点点洁白如雪的小花,闻着熟悉的清雅花香,恍然,“原来是这里的,怪不得……”
叶欣笑着看他,“怎么样,明白了吗?”
沈卓点头,看向她,“明白了。”
叶欣俏皮地眨眨眼,“我只告诉你一个人哦,其他人都不知道,更不要说带进来了。”
沈卓伸手把她抱进怀里,低头轻吻她的秀发,“欣欣,谢谢你。”
那么信任我。
愿意把这么重要的秘密跟我分享。
“有金手指,咱们起码健康活到一百岁吧?”
“嗯。”

叶欣表示:我活回来啦!
虽然此时她已经七十高龄, 但她是个很健康很有活力的老太太,整天抱着智能手机玩得开心。
沈卓今天有个直播访谈,叮嘱她要看。
她打开频道, 哇, 他好上镜!
主持人笑着开口:“真是一点儿也看不出您已经七十了。”
直播间弹幕开始冒出来。
【什么什么,这就七十了?】
【惊!七旬老头头发竟比我浓密!】
【糟糕, 老中医刻板印象改变了!】
【这就是国宝级老中医吗?长得好好看啊, 气质也好好, 身材也好好……】
【哈哈哈前面放尊重一点!爷爷辈呢!】
【什么爷爷辈,看起来就是一个帅大叔嘛(泪目)】
主持人进入正题:“您是如何接触到中医的?”
“父亲自我小时就教我认中草药。”
“所以是家庭的熏陶让您对中医有了兴趣?”
“不,辨识草药只是为了采药谋生。是我的妻子让我决定从医的。”
主持人露出笑容, “您平时很低调,可以趁这个机会谈谈家庭吗?”
“嗯。我妻子特别好,她是我见过最聪慧美丽的女子。她是知青, 很小年纪就下乡了, 我们定亲的时候她才十六, 我十七。当时粮食产量不高,我们每天辛苦上工却吃不饱,两个人都长得瘦骨嶙峋, 日子过得很苦。”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