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好好种田养自己by古木架
古木架  发于:2025年02月16日

关灯
护眼

叶欣瞪他一眼,“不要,那么难喝!要喝你自己喝。”
沈卓威胁道:“那我喂你了。”
说着含了一口,就要喂给她。
叶欣瞪大了眼睛,不知道他哪里学到的,反正是被震撼到了。
她绝不想那么被喂啊!
现在力气挣不过他的,赶紧说自己喝自己喝。
说着推开他喝过的那碗,自己端过另一碗,皱着眉头喝。
沈卓见她乖乖喝了,唇角含笑,也喝了自己那碗。
叶欣喝完感觉嘴里火辣辣的,难受,想赶紧去找点什么吃,压压味道。
不过沈卓搂住她不放,闻了闻她身上,突然说:“你身上好香……以前闻到过这种香味。今天又干什么了?”
叶欣没想到他鼻子那么灵。
空间里碧云树休养生息一年,现在暮春了,确实又到了花季。
今天已经开出了星星点点的白色小花。
空间里也再次盈满了清幽的花香。
下午她在空间忙了一阵,身上不免沾染上。就是因为这个,她特意忙了一阵就出来,下去晃悠一阵,在村这头走到那头,又走到医疗站,想着这么一来香味就散了。
没想到走了那么久还是有吗?又被他闻到了。
现在只能装傻:“啊,是吗?没干什么啊,你鼻子坏掉了。”
沈卓听到这似曾相识的话,想起来了,“是那个花的香味。你给过别人泡茶喝的,也是用来做‘安睡丸’的,白色的小花。”
不怪他一时想不起来。
实在是,上次闻到这股花香,已经是三年之前了,隔得有些久。
虽然后面制成药丸,也带了一点这个香味,但是炮制过后的香味不太一样了。
这个香味淡雅、清新,是特别纯粹的花香,格外好闻。
让他有些迷醉。
他抱着她,头靠在她纤细雪白的颈窝,鼻尖蹭着她光滑柔软的肌肤,轻轻嗅着。
叶欣脸都红了,鸡皮疙瘩冒起来,他这样真的……
她赶紧推开他的头:“你你,该做饭了!”
沈卓抬起头来,突然严肃地说:“你下午又上山了?”
因为记得她说过,这个花是在山上采的,很少,很难找。
他皱起了眉头,很不赞同地看着她:“这几天下雨,山上湿滑容易摔跤,十分危险,你怎么能贸然跑山上去?还是自己去的。”
叶欣:“……还不是因为,药丸快卖完了,我想着闲着也是闲着,就上山看看,运气好,找到了。”
见她承认,沈卓眉头皱得更紧了,“你真是太胡闹了!就算是药丸卖完了,也不能拿自己冒险。”
他语气有些沉:“我的话你总是不听。”
以前就因为这个闹过矛盾的,叶欣连忙说:“因为你说过的,这个药很好用嘛,许多人都来买,有效改善了睡眠情况。我觉得能帮助到人很好啊,也可以赚钱,一举两得嘛。而且这个花是有花期的,错过了就没了,多可惜……”
她捧着他下颌线条逐渐硬朗的俊脸,主动亲了一下,哄道:“你别生气嘛。我好歹在这里也生活五六年了,已经是个合格的靠山吃山的村民了,有经验,不会让自己陷入危险的。”
见她那么乖觉讨好,沈卓也生不起气来。
真是拿她没办法。
不过还是板着脸叮嘱:“下次不可以偷偷跑上山,我跟你去。你说得对,这个药很好,花很珍稀,咱们一起采,也高效些。”
叶欣心里纠结,嘴里说着:“好好好。”
赶紧趁他没注意溜了。
一起什么一起,一起就摘不到了知道不?
她根本没上山,山上根本没有这个花!
叶欣深深叹了一口气,唉,有时候揣着秘密就是纠结。
早知道那个药不拿出来了,她攒着以后慢慢卖,多好。搞得现在一个谎要用好多慌来圆。
沈卓看着她跑开的背影,怎么听不出来她在敷衍自己?
但又无可奈何。
越是一起久了,越是知道她一意孤行,跟她生气没用,跟她严肃也没用,不顺着她,她还会阳奉阴违。
最终沈卓只能深深叹口气,起身做晚饭了。
晚上还试图跟她说这个事。
还得好声好气的。
沈卓问:“你今天摘了多少?给我瞧瞧。”
该说不说,那个花的香味好闻,效果也神奇,他其实挺想再研究研究的。
之前给李秋兰送去之前,他稍微研究过一点,但是当时不知道药效那么好,没有仔细研究。
叶欣:“没有多少。不给。”
听着她这么毫不犹豫毫不留情的拒绝,沈卓突然沉默了。
叶欣于是反思了一下,自己刚刚是不是拒绝得太干脆了?伤了他的心?
可是,她现在手头根本没有碧云花啊。花要开一年,明年自然脱落的时候才好捡起来,现在摘了,会影响坐果的……
叶欣叹气,觉得自己好难。
她软着声音,跟他解释:“真没有多少,制药也没有几颗的,我索性做了个香包,放在屋子里闻香味,挺好闻的。”
见他还是有些不高兴的模样,叶欣决定牺牲色相,糊弄过去,直接把他扑倒:“你别想其他事情了,今晚可以哦……”
果然,他立刻被转移了注意力。
不过这个家伙,平时就在床上就霸道得很,她这么一主动,他更是不顾人死活,纵情放肆。
后面叶欣就是后悔,很后悔,干嘛要主动撩他。
等她累得睡着了,沈卓轻轻抚着她又长长了许多的头发,一双有些深沉的黑眸看着她。
总觉得她很多秘密,不愿意告诉他。
有种被她排除在外的感觉。
为什么呢?
他们不是夫妻吗,有什么事情是他不能知道的?
原本沈卓以为,叶欣跟他结了婚,以后他们永远都会在一起了,他们会相濡以沫,白头到来,之间应该是坦诚相见,没有秘密。
但是渐渐发现不是这样的。
他对她毫无保留,想要把所有东西捧到她面前。
她却不是。
她要分居,要有自己的独处空间,要独自出门赚钱,大胆到“投机倒把”。
他没见过哪有新婚夫妇是这样的。
就算有些夫妻相处不好,也不会这样。
现在又隐约感觉到她还有更多瞒着自己。
他不明白,这个花和药的事情,她为什么要瞒着他,明显地不想让他掺和。是因为她的祖传秘方,不想让他知道?
他们是夫妻,为什么要那么生分?
他想生气,但是气不起来。
她还愿意哄他,是不是说明其实也在意他的看法?
沈卓看着她恬静的睡眼,心里思绪万千。
本以为结婚了就心安了,结果还是不安。
总感觉她很远,抓不住。
思虑半晌,也只能轻轻叹口气,低声说:“你是吃定我了……”
接下来,沈卓天天盯着叶欣,生怕她又自己跑上山去。
有时候下午明明要在医疗站上岗的,他还会突然回家,突击检查!
叶欣都服了,还好她在空间里是能听到外面动静的,每次及时出来。
沈卓见她在家,倒是松了口气。
叶欣不乐意了啊,觉得他这样瞎折腾,很不好:“你专心工作好不好?擅离职守,很不负责任。好名声积累起来不容易,败坏起来可太容易了!”
沈卓说:“你不听话,我只好常回来看看。”
叶欣有点气:“你回来看了几回了,我都在家里,还不相信我?”
沈卓拉着她,嗅了嗅身上,也觉得有些奇怪:“你身上花香味很浓。”
叶欣没好气道:“我不是跟你说过做了个香包吗?当然有香味了!”
沈卓却总觉得自己不在,她会瞎来,很不放心,想了想说:“要不你跟我去医疗站吧。”
叶欣甩开他的手,“不去。”
沈卓皱了皱眉,不太高兴地又下去了。
然后一直都不太高兴。
叶欣也知道为什么。
不过她有点不耐烦了。
管他那么多,当然是自己的心情最重要了!
于是,她打算自己睡了,不去他屋子里。
离他远点,他就闻不到了。
毕竟她还是要进空间种地干活的,这可是赚钱立命之本呢,怎么能放弃!
沈卓不愿意了。
只能妥协退步,拉着她商量:“你别老让我独守空房。”
叶欣哼了一声,一本正经地跟他说:“修身养性,健康长寿,应该从年轻时候做起。要不你晚上多看看书,做做题呢,学无止境啊,精力应该放到正经事情上去!”
沈卓:“……”
被她拒绝多了,他觉得不能那么纵容她,本来就不跟寻常夫妻那样长久睡在一起,再长久不亲热,真是要生分了。
于是有一天,强硬地把她抱回房。
然后叶欣生气了,要离家出走。
准确来说,她要出门赚钱,这次她准备离开五天!
她觉得沈卓真是太不体谅她了,为了他耽误了那么多时间,还跟她闹脾气。
今年都七五年了,存款才一千多,时间不多了啊,今年的目标是保底三千争取五千。他一年就赚那么几百块钱,剩下的都得自己赚,为这个家操碎了心。
哼,无取闹的男人!
她出门五天,沈卓等得心慌,坐立难安,生怕她一去不回来了。
等她回来,他什么脾气都没了。
只能顺着她。
在他们打打闹闹中,迎来了夏季农忙。
这个时候,大队长从外面带回来一批稻种,说是杂交水稻,新研发的,产量比传统的高很多。
大队长怀着一种期待、高兴的心情,郑重地告诉大家:“上半年,有公社种了这个杂交水稻,说是参加试验,成果很不错,达到了亩产千斤之多。咱们接下来也试试!”
队员们很惊讶、好奇,七嘴八舌地讨论:“亩产千斤,那可不得了!”
“咱们这里的田也能种出来?”
“要是能亩产千斤,咱们是不是分得更多粮食了?”
“那就太好了,咱们顿顿大米饭,多好!”
叶欣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非常震惊。
杂交水稻!
原来是这个时候就开始种了吗?
以前上学,她记得课本上写的是七六年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然后水稻产量翻倍,人们都能吃饱肚子了!
这可是载入史册的伟大成果!
她按捺不住激动惊喜的心情,直接去找了大队长,了解这个稻种,听说是籼型杂交水稻之后,她几乎就确定是教科书上的那个了。
全国推广是七六年,但研发肯定是早几年的,还有试验期呢,所以现在出现也是正常的。
真是令人振奋的消息!
她激动地说:“大队长,咱们下一季全部种上这个杂交水稻吧!”
大队长摆手道:“还不知道是不是真那么高产呢,而且稻种也拿不到这么多,先种一半,看看效果。”
大家吃过以前那个时代“放卫星”的苦,就算听说了其他试验区产量翻翻,自己没有亲眼所见,也不会全信。
事实上,大队长听到“亩产千斤”这四个字,心里就嘀咕。要不是上一季种了这个杂交水稻的公社离得远,他都想过去看看,眼见为实!
粮食对于农民太重要了,现在也就是靠番薯勉强填饱肚子。遇上了灾年,还吃不饱呢!
这杂交水稻,怎么也是一个希望,先种一半试试看。
要是真有那么好,明年全种上!
怀着这种期待的心情,大家仔细地育种,插秧,期待着秋天的收获。
叶欣是知道结果的。一想到自己会经历这个籼型杂交水稻推广、人民从吃不饱饭到吃饱饭的过程,她就心情振奋,干劲十足,插秧都不觉得累了。
沈卓也听说了杂交水稻的事情,见她那么高兴,问:“你相信会那么高产?”
叶欣点头:“当然!”
沈卓:“你怎么这么确定。”
叶欣:“因为我进城看报纸了啊!这可是凝聚了许多科学院士的研究成果,已经试验成功,好的地亩产可不止一千斤!”
她简直是骄傲自豪,“你等着瞧吧,秋天收获肯定会惊掉所有人的下巴!”

播下杂交水稻之后, 等待收获的时间里,叶欣仍然按计划每个月进城赚钱。
连大队长都觉得她出门太频繁了,有些纳闷。不过鉴于她一惯表现良好, 还是每次都给她开介绍信。
渐渐的, 叶欣越来越熟练,还跑别的县城去了。
毕竟这边的县城跑多了, 东西出多了, 可能会引起怀疑。
摸去别的县城, 没人认识,又是一番新天地,任她闯荡……她还找到了别的地方的黑市, 又可以放肆出一批空间库存。
财源当然也是滚滚来。
沈卓觉得她胆子越来越大,一边觉得是自己纵容的,一边又明白自己根本拦不住她, 很是为她担惊受怕, 每次她出门了, 他在家都是寝食不安,生怕她出什么事。
不过叶欣一向很谨慎,并没有阴沟里翻船。
到处跑到处卖货, 空间里的粮食也消耗得差不多了。今年杂交水稻出现,也提醒叶欣该种些稻子了。
当然她种的还是传统稻种。
虽然已经出现了杂交水稻, 但她没有想过要种。杂交水稻很高产、抗病,能快速有效让人民吃饱肚子,但有一个缺点是不稳定, 不可自留种, 年年需要买种子。而她空间里本就有产量增幅,也不会出现病虫害, 所以传统水稻就足够了。
卖货、种地这些事情并不会让她很忙碌。
天性喜爱悠闲的人不会累着自己的。
总是忙一阵歇一阵。
空闲的时候,叶欣会到江静雨家串串门。
江静雨家在山坡上,没有什么人,也算偏僻的,很清净,叶欣蛮喜欢那边的环境。而且在那边不会见到讨厌的人,反而可以见到江静雨、张康明、王小薇、王有为四个老师,都是性格好、容易相处的人。
几个老师也经常到江静雨和张康明家。
毕竟原本都是住一起的知青同志,以前情谊也算深厚,后来一个个成家搬出去了,平时还不好见呢,现在倒有一个地方可以聚聚了。
而且大家现在分散开了,在不同村庄,有各自的消息,所以聊起来还挺热闹的,不愁找不到话题。
一时之间,江静雨和张康明家取代知青宿舍成为新的受欢迎的串门地点。
夏天,叶欣家的西瓜又大丰收。
在农忙过后的七月傍晚,她算好放学时间,送一个西瓜上去江静雨家,正好喊下班的几个老师一起吃,顺便聚聚聊聊。
大家自然很开心。
王小薇住得远,本来说不吃了,“家里还有活呢,得赶回去,不好耽误!”
叶欣拉住她,“什么活急得连坐下来吃块瓜的时间都没有?你婆婆和丈夫都在家,又不是没人干活。一天上课下来已经很辛苦了,坐下来歇歇再回去。”王小薇的小姑子已经嫁人了。
之前叶欣就觉得王小薇成家之后太辛苦劳累,人都瘦了好多,其实是不太赞成她忙得不顾身体的。
江静雨也劝:“小薇姐,你现在不是买了自行车了,回家方便得很。耽误一会儿不怕的。”
叶欣才知道这个消息,惊讶:“小薇姐买自行车了?什么时候买的?”
说起这个王小薇就高兴,笑道:“上个月买的。早就想买了,今年家里总算弄到了自行车票寄过来。走路要四五十分钟,现在骑车十来二十分钟就到了,有了车确实方便。”
叶欣就说:“那更不急了,留下来坐坐。”
这会儿正是热的时候,也是一年之中白昼最长的时候,天黑迟,坐会儿再回家也还没天黑的。
王小薇一想也是,也就不坚持要马上回去了。
她这个离家最远的都不着急了,住隔壁黑水塘的王有为更不急。
王有为笑道:“难得有那么好的西瓜吃,我可不错过!”
自从当上小学老师,他的颓废气息一扫而空,现在是意气风发。
他原本性格就有些温吞,教小孩倒是很耐心和认真,也是因为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教小孩教得好,孩子们也喜欢他。
张康明已经从厨房拿了菜刀来,摸了摸沁凉的大西瓜,对叶欣感叹道:“你不仅好心,还细心,每次都是凉好了送来。”
叶欣笑道:“放井里凉一凉,又不费事。”
自从西瓜成熟,她就每天早上摘一个,到了傍晚凉凉的,可以和沈卓吃,有人要就卖,吃腻了就送人。
反正种得不少,不摘也要放坏了的。
张康明开了瓜,鲜红的瓜瓤透出饱满多汁、香甜诱人的气息。
江静雨看着这熟透喜人的西瓜,有几分疑惑羞愧:“叶欣,我跟着你种西瓜也有几年了,怎么年年比不上你呢?难道你在种植西瓜方面,真的天赋异禀?”
叶欣笑道:“哪有什么天赋异禀!其实我每次种下之后不怎么管了,浇水除草施肥都是沈卓,说不定是他厉害!”
大家高高兴兴地坐下来吃瓜。
边吃边聊。
然后叶欣惊讶地得知,江静雨已经怀孕了!
随后她又得知,前几天,王有为的妻子李秋兰生了二胎,是个女儿。
还有,王小薇已经怀上了二胎。
听到这接二连三的消息,叶欣心中闪过了四个字:好孕连连。
她呆了一会儿,才说:“……怪不得,我说你们俩怎么只吃一小块。”
江静雨很不好意思:“凉的东西,怕吃多了不好。”
王小薇叹了口气,又笑道:“希望这回生个儿子,先开花后结果,儿女双全,我就知足了。”
几家人都是结婚的了,现在又赶上都怀孕,生儿育女的话题聊得更起劲了。
聊着聊着,大家就把注意力放到了叶欣身上。
江静雨问她:“你比我早结婚一年多呢,怎么还没怀上?”
叶欣纠结了一下子,简短地回答:“不急。”
王小薇不赞同道:“该急了。虽说孩子看缘分,但是一年了还没怀上,已经迟了些。你家沈卓就是医生,也许该开药调调身子。”
虽然叶欣一直是脸庞白里透红,气血充足,十分健康的模样,但有时候不能光看外表,内里的毛病看不出来呢。
王小薇这是真心实意为她打算的。
就连王有为,也以过来人的口吻说了句:“是啊,孩子早生早养大,就能早点放心。特别是沈卓没有长辈亲人了,家里冷清,有几个孩子热闹,才像样。”
叶欣陷入了沉默。
本来以为自己和沈卓两个人过小日子,没有父母长辈在身边,自由随性,很是潇洒,没想到还是躲不过被催生啊……
其实去年就被王小薇和林美华说过了。
这个年代,大家朴素的观念里,觉得还是要有孩子的,没有孩子,怎么像个家?没有孩子,谁来养老、传宗接代的?
就算是现在计划生育的口号逐渐喊响,不再奔着多生,生一两个总是要的吧?
尤其是得生一个儿子。
而且,结婚必定是跟生子挂钩的,不然结婚干嘛。
所以见叶欣和沈卓结婚一年多了,还没有孩子,而比他们早结婚晚结婚的都有了,就以为他们是怀不上,真心实意为他俩担忧、考虑。
叶欣敢打赌,他们绝对不会往避孕、不要孩子这方面想的。
所以她才没有说出来,不然他们可能以为她只是掩饰,然后需要很多解释……
唉,不想解释。
让他们误会去吧,反正日子是自己过的,自己舒心就行!
夏去秋来,天气由热转凉。
稻谷成熟了,田野黄澄澄的一片,像是金子。
这一季算得上风调雨顺,庄稼长势良好,此时乡亲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开始忙碌收割。今年的喜悦,更甚往年。
因为种的那一半杂交水稻,已经可以从稻穗的重量、数量看出来,明显比传统水稻好!
好了不是一星半点!
因为这个,乡亲们心中火热,干活劲头十足,仿佛不知疲累。
先紧着收了一亩地,看看数据!
沉甸甸的稻穗被收割下来,脱粒,称重,大家围了里三层外三层,争相看结果。
丰水大队的第一亩杂交水稻产量出来了,九百九十三斤!
队员们当场欢呼起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天哪,快一千斤了!”
“不是‘放卫星’!真的有这么高产!”
“听说最高亩产可以达到一千两百多斤呢!咱们这还是少的!”
“咱们地贫嘛,说不定下一亩就超过一千了!哈哈太好了!”
“这真好啊,大队长,明年咱们都种上这个吧!”
“对,明年全种这个杂交水稻!”
队员们非常激动,甚至热泪盈眶。
实在是以往的水稻产量太低了,亩产只在四百斤到五百斤之间,要是不幸遇到灾年,还要更低。
而现在的杂交水稻,眼见为实,产量是以前的两倍有余!
这怎么叫乡亲们不吃惊、高兴、激动?!
以前大家辛辛苦苦一年,到头来分得的水稻那么少,根本不够吃。虽然靠高产的红薯救命,但是红薯吃多了烧心、难受,怎么比得上大米饭呢!
现在看到了顿顿大米饭的希望,大家都高兴不已,呼喊着要明年全种杂交水稻,甚至不种麦子了,两季都种水稻。本地气候暖热潮湿,其实是具备两季都种水稻的条件的。
大队长也高兴啊,满脸笑容,中气十足地喊:“我也想往后都种这个,让大家都真正吃饱饭!不过还要跟公社商量,拿种子!现在也不要光顾着高兴了,继续收割稻子,别耽误了时间!”
大家欢呼着,干活劲头更足,杂交水稻一亩一亩被收割下来脱粒称量,都在一千斤左右。
这季农忙,着实让人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
不论大人小孩,个个都笑容满面!

此时,今年的招工消息姗姗来迟。
省郊新开的一个调味品厂招工, 要求下乡满二年以上的知青, 男女不限,这次名额还算多, 有八个。
知青们一下子又精神抖擞起来。
目前, 丰水大队除开已经做了老师的四个人, 以及去年来的朱玉羽和今年来的吴小东还没有到达年限,以及叶欣不参加,有意向参加此次招工的知青共六人。
有了两名驻公社知青办的干部负责知青的招工报名推荐工作, 倒是省了大队长奔波操劳。
结果很快出来了。
丰水大队竟然有一个人选上了,是赵中华!
赵中华自然是欣喜若狂,喜气洋洋, 回来后立刻着手收拾行李, 办离开的手续。跟当初郑文文离开的时候一样仓促。
而其他知青又经历一次大起大落, 心情可谓糟糕。
就连一向怡然自得的崔时宇和李英丽,也不禁开始消极起来,毕竟算起来他们下乡也三四年了, 吃够了乡下的苦,不想再在这种封闭偏僻的山村消磨下去, 想进城。
另外,目前还住在宿舍里的知青,孙维强是资历最老的, 却被后来的赵中华赶上了, 自己这么多年一个机会都没捞着,一下子心态也崩了。
还是两名知青干部工作到位, 及时耐心地谈心谈话,才安抚下来。
十一月下旬,赵中华跟知青同伴们告别,包袱款款地离开了这个生活五年的地方。
这天,沈卓今天出门走诊了,不在家。
邮递员进村送信,叶欣除了收到叶欢寄给她的一封之后,竟然还收了一封沈卓的。
这倒是稀奇了。
沈卓没有什么亲朋,认识的人都在本地,这么几年来沈卓都没有跟别人书信往来的,怎么突然有人寄信给他?
看了看封面,是县里寄来的,署名是一个姓俞的人。
仔细想了想,她想起来了,“难道是一直帮助他学习的俞医生?”
叶欣觉得应该是了。前两年去县医院做婚前检查,时间不够,还拜托过俞医生寄检查报告的,所以知道他们家地址也正常。
就是不知道什么事。
晚上沈卓回来,听说之后也是有些好奇,放下医疗箱就先拆信看了。
叶欣在一边嗑瓜子,问:“俞医生信里说什么了?”
沈卓道:“之前俞医生说过,让我在乡下好好积累经验,学习进步,等过几年有机会了他推荐我考县医院去。”
叶欣记得这事,当时沈卓也跟她说过的,恍然:“现在机会来了?”
沈卓说:“差不多吧。”说着把信递给她看。
叶欣接过来,信中俞医生说,县医院已经确定明年春天招聘两名医生,其中一名中医。
他知道沈卓这两年在乡下做得很好,甚至声名鹊起,尤其是手头有一味安神助眠的药丸药效特别好。
鉴于他有那么好的行医经历,推荐到县医院并不难,希望他好好准备,抓住机会,明年春天一举考进县医院。
看完之后,叶欣很惊讶:“你的名声都传到县里去了??”
沈卓说:“可能是镇上有人进县城,跟亲朋好友说起。俞医生也就听说了一些。”
叶欣再看看信,还是惊讶:“那就是说,你私底下给人看病、卖药的事情,也传出去了?咱们大队的人是不是也知道了,大队长知道不?什么态度,有没有找你说话。”
沈卓回答:“大队长知道有别的地方病人来找我看病,去年的时候,李光耀就汇报了。至于私下卖药的事情,年初时大队长也听说了,找我确认过。当时大队长不相信这药效,怕我胡闹,还亲自买了两颗回去吃,然后他说确实有效,晚上泡水喝了睡得好。还问能不能多弄一些在医疗站卖。我说已经卖完了,你原材料不好找。”
叶欣嘶了一声,“大队长要,你直接送他两颗就好了,怎么还能让他掏钱呢?”
沈卓说:“这可不行,你难得做出来的。而且还要跟你报账呢。”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