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时他还要下田地里看看,遇到特别贫困又口碑好的人家,他还会告诉别人可以弄什么东西去卖。
一圈走下来,除了受灾的地方,大多百姓都受过酷吏的苦。
好在李耀安起先处理贪银案就除去了一些,后来梳理各县衙的案件和事务又处理一些酷吏。
百姓们听了,高兴得不行,恨不得亲手送那些贪官污吏一程。
也就是他们走访完大河府所有村落之后,朝廷派来的官员们都来了。
李耀安带着的文官们跟来的官员们交接,等交接完毕后,李耀安将他们聚在了一起。
李耀安还叫来了工部的周大人,周大人最近忙着黄河堤坝的修建,也瘦了一大圈,身上的官服都空荡了不少。
见人都到齐了,李耀安坐在首位,声音沉了一些,才说道:“叫大家过来,一是为了黄河治水之事,二则是和大家聊聊大河府日后的发展情况。”
众人立马起身,向李耀安行礼,李耀安让他们都坐下,接着说:“黄河治水,非一日能成。”
“本官估计,堤坝的修建以及冲沙实验等完工,至少需要两年以上。”
“目前修建堤坝的人,只有乱民,人数定然不够。”
“但黄河才历大灾,应轻徭薄赋。”
这就是不让他们征收徭役去做这件事,毕竟当初已故大皇子修建大运河死了多少良户。
有人反驳道:“那人少了,怕是两年也修不起来啊。”
李耀安看了反驳的人一眼道:“所以,本官想了一个法子。”
“那就是大河府所有犯罪之徒,只要不是砍头大罪的,都拉来做苦力!”
“到时候,根据所犯罪刑判决修建黄河堤坝的时间。”
“大河府的罪犯不够,就调其他府城的罪犯。”
“罪犯若是不听话,就再加刑罚。”
“当然,我们不能把人逼太狠了,不能为了进度难为人,和随便处罚人。”说到这里,李耀安看了看周大人。
毕竟是他督造黄河,他李耀安只是给个大方向罢了。
周大人见李耀安看他,连忙起身应是。
关于大河府日后发展情况,李耀安也根据自己的见闻提了一些。
比如卖黄河鱼,提供旅游业之类的。
等他们谈完,天都黑了,李耀安再过两日也要启程回京了。
交接完的两日后,李耀安换上官服跟黄河受灾百姓们再见了一面。
说了一些鼓励的话,也说了朝廷轻徭薄赋的政策。
顿时百姓们都笑开了,纷纷说:“这样就好。”
他们本来就是在担心今年的税收问题,今年受灾,房舍良田都没了,那更加是没有一点点收入的。
现在钦差大人说了,朝廷要轻徭薄赋,这说明他们的税收不用担心了。
对于李耀安,灾民们都是很熟悉的。
李耀安在赈灾期间,经常和他们一起交谈干活。
还惩办了当地的贪官污吏,还了大河府一片青天。
现在黄河堤坝还在修建,日后定然会惠及很多百姓,这样的一个好官值得他们称赞。
李耀安将负责他安全的士兵指挥权交给了杨西宁,这些士兵刚开始是由秦参领统领。
后来,秦参领带着犯官上京了,这些人就没有了领头人。
今天李耀安将号令他们的令牌当着他们的面交给了杨西宁。
由于杨西宁在龚庆一事上的功绩,士兵们也很是佩服她,所以也没什么抱怨声。
处理完毕,在中午最后和百姓们一起吃了黄河鱼之后,李耀安带队回京了。
一路上他们倒不是很着急了,只要在规定时间赶回京城就行。
这时李耀安就提出了绕个远路,走另一个方向,进山去摘一些草药。
李耀明在京,有些草药得不到补充。
这次李耀安想起来,有些草药这里是有的。
加上众人也想进山打猎,改善一下伙食,李耀安就没了顾虑,带着人偏离了主干道。
一路上,因为山林泉水,吃喝上就没有少过。
丹青在伙房,忙碌地脚不沾地。
伙房的人,现在各个是采摘能手,一手野菜恨不得弄出好几个花样。
突然,伙房在外采摘的人,看到一个山村起火了,急急忙忙背上自己的背篓就回来禀告。
李耀安带人赶忙往山村的方向走,结果还未走近就闻到了很浓的血腥味儿。
杨西宁快走一步,站到了李耀安身边,拔出了靴子里藏着的匕首,警惕地看向四周。
其他士兵也纷纷拔出自己的刀,看向村子的方向。
杨西宁朝身后打了一个手势,两个士兵就拿着刀去了村子里打探。
过了大概一刻钟的时间,他们就回来了。
脸上的表情有些一言难尽:“回大人、杨统领,整个村子的人只剩了十几个女子,其余人都中毒而亡。”
这应该就不是匪徒做的,而是熟人作案。
李耀安点点头,杨西宁让他们归队。
李耀安带人进村,村子里似乎在举行什么宴会,村子的大坝里摆放了很多酒席。
村民们脸色铁青,口吐白沫倒在地上桌子上。
有几个女子,正拿菜刀砍人,像是在发泄。
看这些砍人女子的穿着看不出什么,但有几个女子皮肤白皙,虽然举止有些疯狂,但怎么看怎么和山村不搭。
李耀安上前轻声说:“他已经死了。”
那女子抬头,脸上无悲无喜,但在看清李耀安的脸和官服时,才不可置信地喊了声:“李……耀安?”
李耀安点头,砍人的女子这才放下了手中的菜刀,嚎啕大哭起来。
李耀安有些无措,只好看向杨西宁。
杨西宁上前将女子扶起来,又将其他在打尸体的女子,还有藏起来的女子找出来聚在一起。
过了好一会儿,女子们才平静下来。
这时李耀安才知道,这个村子的人,都是靠拐卖人口挣钱的。
整个村子的女子,几乎都是他们拐来的。
专门给他们生孩子,传宗接代。
而这里面最先冷静下来,喊出李耀安名字的那个姑娘,正是京城传闻被掳走的汪四姑娘,也是她策划了屠村计划。
她被抓来山村之后,就被村长的儿子强行霸占了。
因为她会念书懂音律,他们将她强掳回来后,想有个优秀的后代,就没有再把她卖给其他人。
汪四姑娘一个庶女,在嫡母手底下讨生活,自然懂得讨好人收敛自己的脾气。
她先是假意屈服,后来又主动教山村里的孩子们念书。
从孩子们嘴里打听到村子将举行宴会,她就开始制作毒药。
整个村子里,只有她们这些拐来的人没法上桌吃饭,这倒是方便了汪四姑娘下毒。
她联合几个也想逃出去的女子,将毒给下了。
后面的事,李耀安也知道了。
全村不管老少青壮都没有抵挡住毒药的威力,在村长喊干杯的时候,一起去见了阎王。
李耀安本人对拐卖人口的人贩子,那是深恶痛绝。
又派了人四处打听,证实了汪四姑娘所言之后,李耀安让士兵将这一山村的尸体都给埋了。
这里的房屋被拆除,粮食则分给了这些被拐来的女子。
李耀安没有去评判汪四姑娘她们做的对不对,也不去质问她们为何连那些孩子也不放过。
只是很平静地将这件事给掩埋了……
十几个女子站在一起,她们互相挽着彼此,借此获得力量。
她们来到小山村后,过的什么样的日子,又有什么样的苦难,李耀安不想去揭人伤疤。
他吩咐其他人也不要去探究,更不要时不时看别人。
眼看着那些可恶的人,一个个被抬入土坑里。
眼看着禁锢过他们的房子被拆除,汪四姑娘等人眼泪都出来了。
她们终于报仇了,毁掉她们一生的人,终于全都死了。
李耀安带着温和笑容,朝那些女子走近道:“你们家在哪里?我安排人送你们回去?”
汪四姑娘等人苦笑着摇了摇头,说:“我们有地方去的,你们走吧。”
这副样子着实有些不对,李耀安蹙了蹙眉,还是招呼着人走了。
走了大概一刻钟的时间,杨西宁忽然道:“不好!快回去!”
李耀安也反应过来,立马带头,狂往后走。
可惜李耀安的速度着实也不怎么样,不一会儿就和丹青一起落在了队伍后面。
等他们喘着粗气看到人的时候,也吓了一大跳。
那十几个女子居然站在悬崖边上,准备跳崖自尽!
“你们别过来,我们已经不干净了,已已经回不去了!”有一个女子,眼带泪水,崩溃大喊。
她们明显对生还有渴望,却害怕下山后,世人的指指点点。
世人对女子的清白,一向看得很重。
就算他李耀安以前生活的时代,也会有女生因为被造黄谣而不堪受辱的。
男子有多个妻妾,或者去花楼流连忘返,就是风流。
女子出现在花楼,就是不检点。
从古至今,有多少形容女子的贬义词,统计下来,着实让人难受。
“我们现在回去,也不过是被族里当众烧死或者浸猪笼,还不如自己死在深山里,得个清净!”有另一个女子喊着。
很明显,她们对于女子因为清白二字而被处决的情况,一清二楚。
杨西宁有些无措,对于这种情况,身为女子,她当然明白。
就拿汪四姑娘来说,她才被掳走,汪家就传出她已经暴病而亡的消息。
没几天,更是连衣冠冢都立起来了。
很明显,汪家就是为了保住其他女眷的名声决定牺牲汪四姑娘了。
如果她回去,等待她的,绝对不会是劫后余生的庆幸,而是再次面临绝望的境地。
可这个世界,就算再怎么糟糕,也是让人不舍的。
所以这些女子,才没有一上来就跳下悬崖。
“别跳啊,咱没有媳妇儿,要不你嫁给咱,咱绝对不嫌弃!”有一个士兵站了出来,脸上带着焦急还有一丝不好意思。
“我也没媳妇儿,我娘就盼着我带着媳妇儿回家呢!”又有其他士兵出列。
越来越多士兵说要娶她们,汪四姑娘带着人从悬崖边退了几步回来。
眼看着有效果,那些士兵就更来劲儿了。
李耀安朝女子们伸出手:“放心吧,你们退回来,就是新生了。”
“你们会有新的人生,我会为你们主婚。”
不知道是被新生蛊惑,还是被山崖中那温和的男子蛊惑,十几个女子退回了安全的地界,重新回到了人间。
一群人下山后,李耀安策划了一场相亲宴。
这一次,这些女子都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
独独汪四姑娘不愿意嫁人,她走到杨西宁面前跪了下去:“求夫人收留!”
杨西宁的脸色变了变才问:“怎么个收留法?”
眼见着杨西宁有些误会了,汪四姑娘急忙道:“我愿意给您做个管事,去管个铺子,或者庄子。”
“我愿意自己梳了头发,从此不再嫁人,以寡妇之身自居!”
听到这里,杨西宁才松了一口气。
在京城,自她和李耀安成亲以后,不知有多少人明里暗里让她给李耀安纳妾。
虽然李家那边从来都不提纳妾这事儿,但总有人想将自己的庶女送给李耀安,来让自己和皇上跟前的红人拉关系。
而有些女子,又甘愿为妾。
每次去参加一些宴会,看着那些人讨好自己的婆母,她和崔念念两个人都不能发作。
好在婆母当着众人说李家没有纳妾的规矩,不然那些人还会扑上来。
她本来以为,这汪四姑娘也是那种人,仗着自己现在可怜,就想进李家的门,结果是自己狭隘了。
“可以啊,到时候你去我铺子里帮忙吧。”杨西宁笑着和汪四姑娘再介绍了几个自己名下的铺子。
因为不想面对汪家人,汪四姑娘选了扬州的铺子,只拜托杨西宁帮忙把自己娘给送出来。
杨西宁觉得汪家也不会管一个疯子的去留,就答应了。
在杨西宁处理汪四姑娘这件事上,李耀安没有多言。
只在晚上歇息时,轻轻在杨西宁耳边说:“西宁放心,我李耀安此生不会纳妾,你只管看我怎么做就是。”
杨西宁本来背对着李耀安,听了这话,就转身面对李耀安,勾着嘴角睡了。
李耀安在她的额头,轻轻落下一个吻,再拍了拍她的背。
女子的安全感,不是简单一两句承诺就可以换来的,而是你长期的所作所为。
因为僧多粥少,想要求娶的士兵比较多,李耀安就每个士兵发了一朵花。
让他们把花交给自己心仪的姑娘,然后再由姑娘选择其中的一个。
火堆之下,粗糙的兵汉子们难得整理了自己的着装,一个个看起来精神抖擞的。
手中的鲜花紧紧拿着,生怕掉到了地上,就不吉利了。
女子们虽然还是有几分因为往事的难堪,但好歹不想着去死了。
女子收到了花,李耀安就派人去将给她花之人的家庭情况等,毫无隐瞒全告诉她。
女子选择其中自己愿意接受的,就会走到那个士兵身边。
十多对新的未婚夫妻不一会儿就齐全了,没有被选择的士兵也不生气,跟着鼓掌欢跳。
李耀安走到火堆旁大声道:“后日我将为你们主婚,希望各位永结同心!”
“好!”士兵们鼓掌。
接下来就是李耀安的事情了,他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钱。
让丹青带人去采购结婚需要的基本物品,然后还让这些要结婚的士兵写信回家。
避免他们家里给他们订婚,从而产生不必要的尴尬。
士兵们都不认字,写字更是不行,最后还是李耀安一封一封给写好的。
好在李耀安不忙,不然他可没有时间这么干。
士兵们结婚当天,女子们穿上了李耀安为她们准备的嫁衣,还有红色的绢花。
杨西宁也拿出了吩咐丹青买的胭脂来,亲自给她们装扮。
一个个女子红妆之下,浓烈般美丽。
看着铜镜中自己的模样,简直是不可置信。
前不久她们还是被人囚禁起来生孩子的工具,日日夜夜苦受折磨。
哪个女子没有幻想过自己的夫君?哪个女子没有幻想过自己成婚时的模样?
她们原本以为此生已经没有希望了,哪知峰回路转,到底还是实现了。
“可不能哭,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哭了可就不吉利了。”汪四姑娘给其中一个女子擦去眼泪,又给她补了胭脂。
吉时到的时候,兵汉子们就一身红衣来了。
各个汉子背上自己的媳妇儿,一脸喜气地来到集合的地方。
因为带着兵,李耀安是安排在村镇外的山下扎营的。
营地中间有一块空地,李耀安和杨西宁就现站在空地中间,等待着新人们的到来。
杨西宁换下了自己爱穿的红衣,换了身浅青色的衣服。
头上簪了一根碧玉簪子,简约自然。
汪四姑娘在新娘新郎后面,在到达空地的时候,止住了脚步。
她已经打算终身不嫁了,一生只为自己活就好。
她就算没有被掳走,以汪家的那种情况,她也不过是送人做妾。
她一个庶女,实在没什么前程。
如今能为自己而活,就不应该想什么嫁人的事了。
汪四姑娘再看了一眼空地上的所有人,转身回了她们的营帐。
李耀安和杨西宁没有注意到汪四姑娘,他们正在为新人祝词。
其他士兵也走出来祝贺,抬上大锅肉,拿出美酒,丹青还带了人放了爆竹。
李耀安端起酒杯道:“望各位互相扶持,永结同心!”
杨西宁也端起酒杯道:“望各位早生贵子,福寿绵延!”
士兵们鼓掌,李耀安和杨西宁敬了酒后,就先走了,怕他们不自在。
李耀安前世就不喜欢和领导一起吃饭,总是放不开。
所以他在这里,也就不讲究了,先走。
等李耀安和杨西宁走后,空地的气氛果然更加高涨了。
一些相熟的人,纷纷给自己兄弟灌酒。
李耀安和杨西宁相视一笑,回了李耀安的营帐。
营帐中,丹青单独准备了饭菜,一看就知道丹青给他们开了小灶。
旁边放了好些花,李耀安拿起那些花,三两下就编了一个花环,戴在了杨西宁的头上。
杨西宁一愣,摸了摸花环,开怀地笑出了声。
李耀安带队回了京城,汪四姑娘被杨西宁安排着送去了扬州。
其他已成亲的女子,则随着士兵一起到了京城。
李耀安给她们租了一套院子,等士兵们有空了,再让他们一起商量看要怎么办。
回京后,李耀安安排完这些士兵和他们的媳妇,就急匆匆进宫面圣了。
“耀安,你太过分了,黄河那边都安排好了,你也不快点回来。”赵晏看向自己对面的李耀安,带着一些取笑的意味。
“听说我们李大人当红娘了?”赵晏随手拿了一块蜜饯放进嘴里,还把蜜饯罐子往李耀安的方向推了推。
李耀安直接拿盖子,将他的蜜饯罐子给盖上了。
“皇上,你也该减肥了,这蜜饯还是少吃的好。”李耀安劝谏,毕竟这两年赵晏肉眼可见又胖回去了。
赵晏有些不满,但又不好去拿回自己的蜜饯,只能闷闷地说:“我都已经是皇上了,你让我吃点又怎么了?”
李耀安回他:“你不知道有多少人因肥胖而短命吗?”
“你不是要做千古明君吗?短命的话,能做吗?”
也就是赵晏性情好,和李耀安关系也好,不然说皇上短命,纯粹找死。
赵晏放弃了蜜饯,转头对李耀安说:“耀安,你去户部吧。”
“户部的裴行之已经年老了,我需要有一个人给我管好钱袋子。”
李耀安点头,他也知道,回来后,他就会从翰林院出来了。
户部,也是他猜想过的。
“明年会有一批新的进士入朝,耀安到时候你要帮我看看有没有可用的人。”赵晏手底下缺人,先帝留下的人,都快致仕,他得自己培养一批人出来。
李耀安点头,在宫里陪赵晏用了晚饭,他才回去。
回到家里,一大家子人已经等在华厅了。
一看到李耀安就一脸笑容,杨西宁回家的时候,已经被王氏等人拉着问了李耀安在黄河的所作所为。
李梁和王氏以及李莲华自然是很骄傲的,王子言却是一脸的崇拜。
这些天,他跟着李莲华住在李家。
李耀明下值之后都会来跟他讲学,李耀光下值后也会到他书房来看看。
他偶尔还要去看在京城的爹娘,然后去茶馆坐坐再回李家。
他在茶馆听到了很多在清江府听不到的事,比如黄河治理的事情。
李耀安还没有回来,那边的一些消息就通过商人传到了京城。
他每次夜里和莲华讲自己听到的消息,莲华都很乐意听。
莲华最近忙着生意,根本没什么时间搭理他。
也就只有谈到生意上的事情,或者李耀安的事情,莲华才有兴趣。
这让王子言有些无力,但自己喜欢的李莲华,就是在生意场上意气风发的人啊。
现在李氏一族的生意,借着李耀安三人的名义,没人敢给他们吃挂落。
李莲华一门心思占领京城以及附近州府的生意,若不是因为他们李氏一族现在需要低调,早都将隔壁四进的院子买下,打通了。
李莲华今天特地抽出时间等李耀安,结果他愣是等到晚上才回来。
看到自家弟弟,想说一句瘦了,辛苦了。
但看着李耀安气色极好的脸,她也不能昧着良心说这话。
只能转头对杨西宁说:“好在你跟去了,不然耀安气色不可能这么好。”
这话本该是王氏说,但王氏却抱着孙子在哄。
杨西宁笑着回:“哪是我的功劳,丹青为了我们两个的吃食,愁得可是不得了。”
听到这话,在李耀安身后的丹青笑眯了眼睛。
李莲华当即从袖子里拿了一个荷包出来,亲自递给丹青:“丹青照顾耀安也是辛苦,这回家了咱可就不用天天抠脑袋了。”
这是一句打笑话,丹青配合地笑了笑。
崔念念见李莲华给了,自己也掏了银子:“丹青辛苦了,这回家了,就好好歇息一下。”
丹青看向了李耀安,就算现在李家是崔念念掌家,但他丹青的主子是李耀安。
李耀安朝丹青点头,丹青这才确认了可以休息几天。
第二天一大早朝会,论功行赏。
李耀安升正三品户部侍郎,又是跳级上任。
众人一看就明白赵晏的打算了,现在的户部尚书裴行之就快致仕了,下一任的户部尚书就是他李耀安。
在朝堂上,赵晏还直接封了杨西宁为正五品千户,可招女子入伍。
主要负责医务,但也需要上阵杀敌。
李耀安替杨西宁谢了恩,虽然王氏和杨西宁都因为他升官,也升了诰命。
但是这千户才是杨西宁值得骄傲的,相信不久的将来,她会成为大昭第一个女将军。
杨西宁第二天是直接找皇后江婉吟谢的恩,毕竟在古代还是讲究男女之别。
也是在这天,杨西宁提出了昨天李耀安和她提及的修建女学的事。
此事应该由大昭的国母来提出,并亲自监督。
若是由他们提出,此事反而不美。
现在赵晏对朝堂的把握,也更加紧了。
出现一些声音,想来也是压得住的。
所以,李耀安就适时和杨西宁提出了女学,并在昨晚入睡前商量了个大概。
杨西宁在皇后的凤仪宫,跪在地上,双手交合行礼道:“皇后娘娘,目前我大昭虽弃婴不多了,但女子的处境还是艰难。”
“既然臣能入朝为官,那也请娘娘给天下女子一个机会。”
江婉吟如今肚子也大了起来,人也有些疲累。
但听了杨西宁的话,她也来了些兴趣。
在宫里,实在有些无聊,皇上虽然每日都来,但到底还是要忙前朝的事。
后宫里的事,也没什么需要她忙碌的,整个人就闲了下来。
现在听说有事要做,她可来了精神。
杨西宁朗声道:“请皇后娘娘提议修建女学,选拔各方面有才能的女子,为大昭效力!”
江婉吟有些迟疑:“这……”
这事儿也太大了,自古以来都是男主外女主内。
若是提出女学,这就是公然挑战父系权威。
她从小听的最多的,也是什么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女子一生就该依附男子而活。
如今提出女学,让女子入朝为官,属实太不可能了。
就算她杨西宁获封了千户,可不是也不能跟男子一样,站在朝堂之上吗?
杨西宁见江婉吟迟疑,她又道:“娘娘,我们可以一步步来。”
“先建女学,教她们一些立身之本。”
“前期,我们可以先招收一些乡下穷苦人家的孩子。”
“只说是教导刺绣等女子可以赚钱的手艺,这样就算想把女孩子拘在家里的人家,为了钱也会把女孩子送到女学来。”
“我们再教导她们识字,教她们道理,挑选其中聪敏之人送入京城。”
“而京城,则兴建女学,鼓励大臣将自家的女儿送到女学来读书。”
“到时候,若是我们大昭需要人才,也就不愁了。”
江婉吟被说动了,让杨西宁去写个折子上来。
回到家,杨西宁在书房,费了好多纸,才写好了折子。
结果李耀安回来一看,就给她否了。
李耀安将杨西宁的折子放下道:“若是只建了女学,那对男子又不公平了。”
“到时候闹起来,就有得你们愁的。”
杨西宁想了想,觉得李耀安说得对。
就把刚写的折子给撕了,重新又写了一个。
朝堂上,赵晏刚提出修建女学男学。
就有吏部尚书韩建,大斥出声:“简直荒唐!”
“若是女子入学,她们可还会遵守妇道?”
“到时候,怕不是要反了天去!”
赵晏的脸色顿时就阴沉了起来。
这个韩建,仗着是两朝老人,多次不顾他的颜面。
赵晏觉得他韩建这样,也是忠直之人,也就没有过多计较。
但这次可不一样,这个提案,是非实行不可的。
韩建也看到赵晏脸色不好,立马转移炮火,对准李耀安:“李大人,你还是好好回家管管妻子,不要异想天开,掺和男人的事儿!”
李耀安出列,对赵晏行了一个礼,又对韩建行了一个礼才道:“韩大人,我相信我大昭男子,是不会因为女子入学,就认为自己会输给女子的。”
“男女都入学,机会都一样,难道我大昭的男子,会惧怕输给女子吗?”
“若真是如此,我大昭男儿,还谈什么保家卫国?”
这话说得还想反驳的人,都没了言语。
难道要他们承认,大昭的男子会不如女子吗?
如此,这个提案通过了,压力就给到需要支出银子的户部。
而户部尚书,也直接把这个摊子给了李耀安……
李耀安接收到这个事情,就明白了,他的任务就是搞钱。
各方开办学院要支钱,以后的一系列改革也要收钱。
他以后大抵会是户部尚书,那这事儿还是趁还有精力的时候,办了吧。
回到家里,杨西宁看见李耀安眉头紧锁,一经询问,得知始末,杨西宁只能给予同情。
李耀安饭后回到书房,一边写一边想。
首先要开海禁,不能让百姓守着海,却还没有吃的。
还可以提高晒海盐的方法,这个可以扔给工部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