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乃孝悌仁义汉太子也by木兰竹
木兰竹  发于:2025年02月12日

关灯
护眼

周瑜面无表情道:“他说的是江东鼠辈。”
孙策放声大笑。
张翼欲言又止,不由叹气。
孙伯符的怒气有点大啊。他得跟紧点,不能让孙伯符气得冲太快,脱离护卫了。
孙策当主将,副将中有一个人和他长得有点像。
那人默默看着儿子年轻的背影,有点尴尬。
“益州真奇怪,儿子当主将,父亲当副将。”他身边一位荆州将领嘀咕,“我要是你,我一定把他揍得起不了床。”
孙坚黯然道:“我老了,不如他。”
黄祖有些同情,又有些羡慕。
想当年,孙坚在讨董战争中也打出来赫赫威名,就是眼神不好,归附了袁术。
袁术和刘表为敌,黄祖没少和孙坚交锋。
有一日,他没在城头看到孙坚的旗帜,还很担忧,以为孙坚使了什么计谋,要攻打荆州其他地方。
当他探得消息,袁术忌惮孙坚,竟让孙坚去出使曹操,实际上是找借口将孙坚调离,黄祖不由心生怜惜。
孙坚真的眼神不好。
他还没怜惜孙坚多久,孙坚那年轻的长子孙策已经在益州打下赫赫威名,助张盈夺得荆州和汉中。
黄祖心里那个酸涩啊。
他有预感,自己终究还是不敌这个宿敌。
儿子比不过,自己再厉害有什么用!
黄祖本来只是想刺孙坚几句,没想到孙坚竟认了,还露出疲态,他便于心不忍,又干巴巴地劝慰道:“我等拼命,就是为了家族。现在天下皆言,‘生子当如孙伯符’,你也算安心了。”
孙坚眼中闪过一丝尴尬。他很清楚这话是谁宣扬出去的。
使君是千百年来难寻的少年英雄,但那张嘴啊……孙坚想起孙策与张盈打闹时口无遮拦的模样,心中更加痛苦茫然。
他其实不太在意儿子当主将还是自己当主将。
儿子强,他很高兴,不用担心后继无人。
他只是听见孙策直呼张盈的姓名,正在怀疑自己对孙策的教导。
孙坚又想到自己的二儿子已经显示出阴狠善权术的一面,被贾诩看重,带在身边教导;三儿子老控制不住他那个狗脾气,总爱违反律令,被孙策亲自抓进牢里反省很多次……三个已经弱冠的儿子各有各的问题啊。
子不教,父之过。三个儿子的缺点都不像自己,自己怎么教出来这三个性格迥异的儿子?希望四儿子和五儿子能让自己省点心。
因每次孙坚的三个儿子有什么问题,刘盈都会来找孙坚告状,半点主君模样都没有,孙坚身心俱疲。
“伯符恃才傲物,若不在使君麾下,无人能容得下他。”孙坚叹气道,“遇到使君,真是我孙家一生之幸。”
黄祖见孙坚如此谦虚,对孙坚好感增加不少:“孙文台都如此说,我很期待在使君麾下的未来。”
孙坚心里嘀咕,黄祖你最好别太期待。你心胸狭窄,又无太大才能,使君才不会重用你。
黄祖以为自己已经和孙坚化敌为友,孙坚暗暗鄙视黄祖但表面以黄祖为友,两位表面朋友在战场上互为犄角,竟配合相当默契。
当孙策得到父亲和黄祖合力擒获曹仁,立下大功劳的消息时,感到十分荒谬。
孙策对周瑜道:“张盈说黄祖单防我家两代半?”
周瑜拍桌子:“别说那些废话,快商议下一步军略!曹操要和我等拼命了!还拿孔明威胁我等!”
孙策摸了摸鼻子。公瑾越发小气,说些闲话都不行。
张翼不解:“难道使君没有料到孔明会被曹操扣押?”
周瑜没好气道:“谁知道使君和孔明凑一起,会想出什么冒险的鬼主意。”
张翼也摸了摸鼻子,不敢说话了。
还是等公瑾冷静下来再闲聊吧。
诸葛亮在曹操营地过得很好,曹操自己饿着,都不会让诸葛亮饿着。
得知曹仁被孙坚、黄祖擒获时,曹操呆坐良久,去见诸葛亮。
诸葛亮正高卧榻上,曹操进来的时候也没起身。
曹操问道:“刘玄德很是忠义,虽我不敢重用他,也没有亏待他。你是如何劝说他战前投降?”
诸葛亮偏头,卧在榻上笑道:“我说你这次输得太难看,即使侥幸胜利,也会屠城泄愤。他怎么能跟随这样的枭雄?刘玄德投靠使君之前,已经准备逃向袁绍处,此事你应该知晓。”
虽袁绍不算个明主,但做事讲究脸面,没有曹操这么难看。
曹操道:“不可能只有这一个理由。若只是这个理由,他会深思熟虑,我便能知晓他的谋划。”
道不同不相为谋,刘备虽为曹操雇佣,却一直未归于曹操麾下。
刘备早就想北上投靠大汉朝廷,只是他担忧还未到袁绍处,便被曹操拦截。
曹操攻打袁绍时,特意让刘备在徐州留守。
徐州对曹操的仇恨心很强,刘备仁而爱人,能帮曹操安抚徐州人。
徐州的战略意义对即将北上的曹操不太重要,曹操还派了其他人共同镇守徐州。刘备麾下只有几千人,曹操以为能控制住刘备。
谁知道“张盈”竟然能迅速拿下荆州和江东,从南边渡江攻打徐州。
刘备毫不犹豫,当即倒戈,徐州人更是自发屠戮曹营中人。曹操留下的后手没有一点用处。
哪怕刘备只犹豫了几日,曹操都能及时反应。
曹操知道刘备好义气,这义气就是刘备的枷锁。自己对刘备有恩,即使刘备会背离自己,也会犹豫一段时日,不能立刻决断。
自己防备在先,怎么也不会让刘备占了先机。
当得知诸葛亮来曹营前,往自己治下豫州、徐州等地都送了劝降的书信,曹操直觉问题出在诸葛亮这里。
诸葛亮满口仁义道德,曹操不相信,定有其他理由。
这是他没能算到的事。他必须得知这件事。
诸葛亮身在敌营,还能和曹操开玩笑:“或许有其他理由吧。但我为何要告诉你?”
曹操道:“你若告诉我,我就放你离开。”
诸葛亮终于从榻上起身,盘腿坐在榻上看着曹操。
曹操不惧诸葛亮的眼神。
他确实是在为战败后找退路,这没什么可耻的。
曹操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出自本心,绝不羞愧。
诸葛亮不由流露出佩服的神色。枭雄怎么能不算英雄?曹操即使被使君压制得很惨,都来不及发挥出他应该有的本事,也不改英雄本色。
诸葛亮爽朗道:“行,我告诉你。我对刘玄德说,汉哀帝没死,他就在使君处,只是他认为大汉已灭,便不愿出现。”
曹操愕然:“当真?”
诸葛亮笑道:“我编这个谎言有何好处?”
曹操垂首沉思了一会儿,抬头道:“我曾与先帝和弘农王都有几面之缘。当年见到张盈,我便觉得眼熟。只是灵帝未有张盈那般年龄的皇子,我只以为自己多想。”
诸葛亮笑而不语。
曹操又沉思了一会儿,自言自语道:“若他真的是宗室,甚至是灵帝流落在外的皇子,为何不以宗室身份起兵?即使他担心羽翼未丰时被人阻拦,但他羽翼已丰,只要对外展露自己真正的身份,无论是袁绍还是我这里,都会有不少心系大汉的人归降,我与袁绍势力顷刻土崩瓦解。”
曹操冥思苦想许久,想不明白。
他虽想不明白,也不会否认自己对张盈身份的猜测。
聪明的人一旦确定了自己的猜测,即使猜测再荒谬,再与现实不合,他们也不会轻易放弃这个猜测。
诸葛亮待曹操想了许久,直到有人都在门外徘徊,似乎有大事要奏与曹操时,他才开口:“曹公,党锢之祸真的源于灵帝昏庸吗?鸿都门学又是为何而设?曾经的你坚定不移地站在党人这边,如今的你已经成了一方之主,当你面临灵帝朝堂那样的情况,又会作何决断?”
曹操皱眉苦思,而后眉头舒展,眼睛瞪圆,身体微微颤抖,似乎遇到了极其可怕的事。
“太荒谬了!”
“是吗?哈哈哈哈哈。”
诸葛亮的笑声传到门外,门外等候曹操的官吏皆伸头,想要偷听诸葛亮和曹操的对话。
可惜他们离得太远,诸葛亮和曹操对话的声音太轻微,没有入第三人之耳。
在张盈强烈的攻势下,曹操遭遇了原本历史中,他在官渡之战翻盘那一战之前遇到的困境。
曹操还未有机会停下兵锋安抚百姓,常用极端手段搜刮军粮,治下士人生活无扰,普通百姓极其贫困。
曹操先与袁绍打了一场,又遭遇刘盈袭击,虽然主力尚存,但粮草已经快要告罄。
在这种时候,为曹操提供大部分粮草的豫州百姓困苦不堪,纷纷响应刘盈的军队。
袁绍高傲,这些响应的百姓没能起到用处,最后乌巢一把大火就断送了他的霸业;刘盈和他背后的作业小组智囊团,有充分的揭竿起义的经验,早就制定出详尽的计划。
冀州有黑山军张燕,豫州有五斗米教张鲁和张修。
此番决战也如刘邦当年倾力出击一样,留守后方的只有文臣,所有能派出的将领都派了出去。
与袁绍和曹操担忧后方被偷袭不同,只要刘盈派出去的将领没被击溃,刘盈的大本营就不会遇到危险。
唯一的变数,便是南匈奴和羌人。
在益州、关中悄无声息那两年,休养生息的事所有臣子都能做,刘盈主要负责的就是安抚羌人、南匈奴和鲜卑。
羌人最好说话。百年羌乱中,羌族已经被打散,剩余的贵族武装以雇佣兵的形式依附匈奴或鲜卑,也有人为汉人军阀打手。
刘盈只要足够慷慨,羌人很乐意为刘盈效力。
南匈奴和鲜卑虽表面上联合,内部纷争不断。光是南匈奴内部,一年都会出现多次谋杀篡位。
汉初作业小组中的蒯彻恨不得亲身来到汉末,这才是他检验所学的福地!
有了蒯彻的倾力指点,再加上武力震慑,历史中的曹操能收复南匈奴和鲜卑,刘盈自然也能。
刘盈没有采取曹操的政策,让内附的南匈奴和鲜卑直接占据北方几座县城自治。
他平等地对待愿意依附的四夷贵族,许诺这些人学好汉话都能入朝为官,如前汉当年那样。
若部族不愿意拆分,刘盈就让他们南迁。
南方水热更好,你们不会不满意,对吧?路上的粮食,我来负责,我最慷慨啦(拍胸脯)。
虽然南匈奴和鲜卑人也占有了几个小县城,但他们彼此间隔得很远,再无法联络。
南匈奴和鲜卑人的首领知道刘盈的险恶用心。刘盈愿意让他们入朝为官,还让他们的孩子进入学院,以后升官途径和汉人一致,他们便假装糊涂了。
内附的夷人贵族本就是在草原上被赶出来的。他们能在更强大的王朝做官穿丝绸,那夷人首领的特权,不要也罢。
夷人被汉人骗惯了,再多的花言巧语,都抵不过刘盈那双真诚的大眼睛,以及他捧出的户籍律令。
刘盈拉着夷人首领,一条一条向他们解说,哪些律令能保障他们的权利。即使夷人都知道,律令这玩意儿,在权贵面前比擦屁股的缎子还不如,可有总比没有诚意更大。
关中的边患,便暂时安宁了。
边患能不能多安宁一段时间,要看中原最终的胜利者是谁。
刘盈派出了自己全部的兵力,在袁绍的冀州和曹操的豫州征战。
虽然他自己的后勤运输很有压力,但成为战场的冀州和豫州,已经毫无有秩序的后勤可言。
袁绍的军队已经在捡河蚌和狩猎补充军粮,曹操部分军中出现了人相食的惨案。
继承天师道的张燕和创立五斗米教的张鲁张修,即使在刘盈的命令下不以宗教为基础,也能轻易煽动人心。
大不了,再喊一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不过这个时候,还是以东汉末年本就存在的民谣做为口号,更能引起共鸣。
刘盈根据后世的润色,将这首民谣最后一句更改,让它在中原各地唱响。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拿着粗劣武器的百姓,仿佛自杀般地冲向了袁绍和曹操的征粮军队。
一如秦末拿着竹竿的黔首,也如十几年前将黄巾裹在头上的那群庶民。
崤山以东的豪族震怒不已。
张盈,他都不怕吗?
“若我为帝,定再约法三章,兴文景之治!”
刘盈每到一处,就许诺免一年徭役赋税。粮草充足的刘盈的军队,对沿路村庄所剩不多的糠麸丝毫不取。
就凭借着这些豪族看不懂的小恩小惠,这些完全没有任何约束力的空口保证,刘盈所到之处,百姓无不箪食壶浆相迎,人人唯恐刘盈不为帝。
刘盈恍然。
曾经他与阿父一同进入关中。同样的举措,同样的情景。
或许那时的他还年幼,或许那时承担所有期盼的是他的父亲,刘盈虽激动自豪,感触却不深。
至少没有深到脸上许久没有笑容的程度。
原来是这样啊。
这就是阿父肩上的压力。
刘盈骑在马上,可以轻易看清站在地上的人那蕴含了太多的期盼,以至于五官都扭曲了的脸庞。
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多卑微,多天真。
可这时的人,除了将希望寄托在“圣君”身上,还能做什么?
已经长大的刘盈,早已经明了“汉圣宗圣皇帝”这个谥号庙号有多不合规矩。
中原文化总是含蓄的,汉人王朝即使再期盼圣君,除非追封先祖,否则不会用“圣”来作为庙号。
而评价皇帝一生的“谥号”,也没有一个人能担得单独一个“圣”字。
至于复字的谥号,那便已经泛滥,不值一提。
是不是啊,文武大圣皇帝?你是不是更希望自己叫唐文帝?
刘盈失去了笑容很久,今日又笑了起来。
后世的汉人王朝如何,与自己何干?
后世汉人王朝遵循的规矩,就是老祖宗做过的事。
我是汉人的老祖宗!第二任的大汉皇帝!
这两个“圣”字,我要定了!
“没错,我完全配得上两个圣字。”刘盈经过许多日的三省吾身,自得颔首,“为免不孝子乱来,等当了皇帝我就把庙号和谥号定下来!”
“啊?你说什么?”被曹操放走,没去更近的孙策军中,北上来寻刘盈的诸葛亮傻眼,以为自己耳朵出问题了。
刘盈道:“等我回去登基后,就和阿父阿母和伯父叔父们说,我要把庙号谥号定下来,就叫‘汉圣宗圣皇帝’!”
诸葛亮深呼吸。
“张盈啊。”
“嗯?”
“刘盈啊。”
“叫你老祖宗作甚?”
“大汉的第一位太子殿下啊。”
“在在在,有屁快放。”
后悔赶来为刘盈掌管后勤,好让刘盈轻松一些的诸葛亮哭丧着脸:“对萧相国好一点。高祖陛下或许不会在意,但萧相国真的会被你气死。”
刘盈犹豫了一瞬,坚定了本心:“你放心,经过我这么多年的折磨,他能承受得住。”
诸葛亮双手捂脸。
袁绍只剩下邺城,曹操只剩下许县的好消息,都不能缓解他痛苦的心情了。
刘盈刚刚说的是“折磨”吧?他真的好有自知之明啊。
诸葛亮不知道该对刘盈在汉初的臣子深表同情,还是该对刘盈现在包括自己在内的下属深表同情。
“你在这里的庙号谥号别乱来,你就是太祖高皇帝!开国君王必须是太祖高皇帝!”
“好啦,我知道。真奇怪啊,为什么都是太祖高皇帝,只有我阿父是汉高祖?其他人的简称都是‘太祖’?”
“我哪知道。现在没有那么多开国皇帝。你想好王朝的名字了吗?”
“想好了,就‘宋’!”
诸葛亮详细问了是哪个“宋”字后,困惑不解:“你冒充留侯后人,定国号为‘韩’都很正常,为什么是‘宋’?‘宋’和你没有关系啊。而且诸侯中的宋国也不是什么好国家。”
韩?大韩朝吗?
刘盈差点把眼珠子瞪出来,第一次被诸葛亮造成了暴击伤害。
啊,可怜的韩国,可怜的张伯父。
某个不要脸的家伙,偷了“高丽”的国名,害得人家已经被大隋和大唐皇帝改名为“高丽”的高句丽只能用老名字就罢了,怎么连“韩”都偷?“韩”和你们一点关系都没有!把“韩国”这个名字还给我们老祖宗啊!
刘盈抹了一把脸。对不起,他拒绝。
“我就是宋太祖了。因为要押韵。”
诸葛亮完全听不懂刘盈在说什么,可刘盈只会神秘地笑着卖关子,不再回答。
真可恶啊!
诸葛亮抓心挠肝,彻夜未眠,挂了两个好大的黑眼圈。
刘盈到处宣扬诸葛亮是因为劳累过度才这样,并在诸葛亮脑袋上挂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故。
诸葛亮:“……”真是谢谢你的大缺大德了啊,我并不想累死!
诸葛亮对刘盈竖起了两个中指。
刘盈的坏毛病,他有样学样。
刘盈笑得前俯后仰。等把这个记忆送给平行世界的三国真实人物,一定会很有趣。
哈哈哈哈,快通关了,迫不及待啊。
【系统,以后的副本都变成长副本了?】
【不,此次为特殊副本,恭贺宿主帝望终于即将破零。以后副本形式与以前一样,只是历史中的短暂剪影。】
刘盈笑着躲避诸葛亮的剑鞘。
他就知道,这次副本不对劲。
就刷这一次,他再也不想刷长副本了。即使他能分清现实和梦境。
【这次副本的奖励也很特殊吧?】
【副本奖励,就是副本本身。此次副本,未向宿主屏蔽任何数据。】
“真抠门。”刘盈嘀咕,把诸葛亮按在地上十字固定。
弱冠的诸葛亮,如他十三四岁时一样,发出凄厉的惨叫。
赵云路过。赵云捂着耳朵躲开。
明知道打不过,非要屡战屡败,孔明啊……唉。
赵云涌出慈祥的愁绪。

楚汉之争都打了四年, 他们有两个人呢。
刘盈只能说,项羽好歹是他阿父惺惺相惜的宿敌,哪怕项羽是个只擅长破坏、不在乎重建的霸王,那不是后世人随随便便能自比的。
对啊, 你们有两个各自为政、势均力敌、彼此不信任、互相拖后腿的人呢。
“项羽是灭秦的英雄, 即使他很暴虐, 世上也有许多人为他心折, 愿意为他赴死。袁绍和曹操是旧汉的官吏, 既不能挽旧汉与倾颓, 也不能救万民于水火, 更没有推倒旧汉腐朽大梁的胆气。”刘盈对袁绍和曹操派来劝和的使臣, 笑得十分无奈,“寄生在腐朽王朝上而生的王朝, 天生都是腐朽的。你们继续跟随他们,既不能实现救世安民的远大抱负, 也不能达到家族安享富贵的自私目的。别顽抗了。”
刘盈送走袁绍和曹操的使臣, 眼含讽刺。
只剩下邺城和许县两座孤城,他们能守多久?
顶多再过一个月, 他们就必定投降。
史书中有许多守孤城守许多年的记载。但这些“孤城”, 背后都有强大的意志支撑。
或是对旧朝的忠诚,或是对民族的忠诚, 或是对自己理想的忠诚……袁绍和曹操以及他们麾下的士大夫们能占得哪种?
他们也不过是旧王朝的“士大夫”而已。
没有支援,没有民心, 没有大义, 他们什么都没有,拿什么顽抗?
赌一口气吗?
即使袁绍和曹操愿意赌,他们麾下的士大夫愿意跟着赌吗?
曹操最先投降。
颍川士族跟随曹操, 只是因为他们相信在这个乱世,只有曹操算得上明主。
原本历史中,即使曹操在与袁绍的决战中短暂落后,一度想要退守许县,颍川郡也坚定不移地继续支持曹操,劝说曹操再坚持一会儿,一定能看到转机。
他们分析袁绍和袁绍麾下主要谋士、将领的性格弱点,只要与袁绍继续僵持下去,袁绍必定出错。
争夺天下,就拼的是谁失误少。
他们能在绝境中有这样的眼光,便不可能看不出,“张盈”比曹操更像明主。
只是“张盈”这样的明主,不符合他们家族的利益,他们才顽抗至今。
但再不投降,整个颍川士族就会像当初后汉建立时支持王莽的关中士族一样,在整个新王朝持续期间,都被排斥在顶尖阶层之外。
之后许县的顽抗,不过是曹操和颍川士族用兵卒和百姓的命,来向“张盈”展示他们的才华,是他们向新王朝的君王投递的求职信。
当刘盈给曹操写信,告知曹操已经够了,再顽抗他就要生气时,曹操便从容投降。
他还来到刘盈身边,愿意为刘盈劝降袁绍。
“不用了,我打算把他气死,邺城不攻自破。”刘盈对曹操坦白了自己的目的。
从他跑快了就会跌地上打滚的幼童时期起,长辈总点着他的鼻子说他很气人,气死人。
可刘盈都要当皇帝了,从未气死过人,倒是有很多人被他气活。
他很好奇,自己能不能真的气死人一次。
袁绍是一个好对象。
要气死人,首先对方要有容易被气死的基础病。
历史中袁术和袁绍都死于吐血。虽然史书中说袁术和袁绍是郁结于心,但只要有常识的人都知道,郁结于心需要引发其他疾病,才能把人郁闷死。
会导致吐血的疾病,大多是肺部问题和肝部问题。
因肺部原因吐血,养一养还能多活几年;肝部出了问题,吐血就是晚期,很快就要死了。
史书中有袁绍和袁术可能得肝病的蛛丝马迹吗?
东汉末年贵族流行吃淡水鱼生,有士人因感染寄生虫而亡。寄生虫感染诱发的疾病之一就是肝病。
东汉的淡水鱼生对食材的选用十分严苛,只有地位极高的富贵人家才能享用。袁绍和袁术是三公之后,东汉顶尖的豪门,他们还在洛阳当纨绔子弟的时候,恐怕天天都能享用这顶级的美味。
兄弟二人同死于寄生虫导致的肝硬化,那再正常不过。
抓到袁术后,袁术很快就吐血奄奄一息。
根据华佗的诊断,袁术确实肚子里有很多寄生虫,肝脏也有问题。
他很想等袁术死后,解剖袁术看看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可惜袁术地位太高。
不过刘盈已经帮他寻到许多可以验证他经验的已死的病人。希望华佗能在寄生虫防治上有更大的贡献。
张仲景献城投降后,刘盈让张仲景赶紧来和华佗一起研究。
等乱世结束,他就没办法给两人找这么多大体老师练手了。
张仲景很尊敬刘盈和华佗的医术和仁心,但实在是受不了两人的邪门。
所以他即刻启程,迅速来到刘盈和华佗身边,阻止他们更加邪门的行为,劝说他们不要偏离正路。
等许县投降,张仲景得知在许县的家人都安然无事后,就更加心无旁骛,什么家族什么仕途,他都懒得再琢磨了。
家人很支持他。
只要能随侍新的君王左右,家族的富贵总是能够指望的。
张仲景对袁术的病情的判断与华佗一致。刘盈确定,袁绍也快到肝硬化晚期了。
他摩拳擦掌,想要证实长辈对他的“诽谤”。
既然你们老说我气死人,我真气死一个人给你们看看!
刘盈为了能气死人,花了大力气给袁术吊命。他还让人把袁术送到自己身边,自己用纸上谈兵的医术知识,和华佗、张仲景一同为袁术诊治。
该死不死,袁术被折磨得够呛,还要对刘盈亲自为他吊命的行为感激涕零。
袁术志大才疏,这一世谁也不服。
哪怕他的行为导致了袁家政治势力的撕裂,极大削弱了袁家的代表袁绍的力量,堪称袁家拖后腿第一人,他也不后悔。
凭什么袁绍能当袁家的代言人?不服就是不服。
对刘盈,袁术终于服气了。
无论是能力还是品德,以及刘盈对他才华的认可,都让袁术对刘盈心折。
他热泪盈眶对刘盈道,恨不能早遇到刘盈,成为刘盈麾下最厉害的重臣。
刘盈出了门就抠耳朵:“他在发什么疯?谁认可他了?”
诸葛亮嘲笑刘盈:“他都为你写信劝降袁绍了,你就让让他,假装认可他了吧。”
刘盈追打诸葛亮。
袁术劝降的信又没用,他才不要被人嘲笑眼神不好。
毫无压力地混入刘盈麾下将领中,背着手看刘盈追打诸葛亮的曹操好奇道:“如果有用呢?”
刘盈:“眼神不好就不好,嘲笑算个屁!赶紧多写几封!”
曹操沉默。他以前的眼神才不好,才会误判张盈的性格。张盈这一看就是大汉宗室返祖,充沛的“高祖之风”啊。
一个人影一闪而过,被曹操抓住了袖子。
刘备尴尬不已。
曹操气定神闲道:“玄德,我二人如今都为主君之臣,以前的恩怨就一笔勾销了。来来来,喝酒。”
刘备被曹操拖着手臂走:“军中不应喝酒……”
曹操抱住刘备的手臂:“喝茶也行。”
刘备对身后的关羽和张飞投去求救的眼神。
关羽去帮赵云解救诸葛亮,张飞转身背对着刘备。
刘备:“……”
刘盈军中欢声笑语一片,袁绍躺在病榻上唉声叹气,明知道自己除了投降无路可走,但就是忍不下这口气。
反正自己都要死了,不如给张盈称帝之路增加一点阻碍。
他要拉着傀儡皇帝同归于尽,让张盈背上逼死前朝皇帝的沉重负担。
这件事刘盈真是太熟悉了。外祖父就曾想过同样的事。
可惜二舅父倒戈相助,举报吕家不法之事,亲自带队抓人,没让外祖父得逞。
但得逞了也无所谓,刘盈和他的老父亲都不会在意。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