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乃孝悌仁义汉太子也by木兰竹
木兰竹  发于:2025年02月12日

关灯
护眼

若不是曹操派人来催,他还想去拜见袁绍, 联络一下感情。
虽然大家打生打死, 但战场之下见个面还是能喝一场酒。刘备心胸开阔, 认为袁绍心胸也定很开阔。
可惜袁绍心胸是否开阔还不得知, 但曹操的心胸肯定不太开阔, 不准自家客将去拜见袁绍。
还要在曹操那里讨生活, 刘备只能离去。
离开之前, 刘盈收走了他们的作业, 说下次见面再给他们布置新的作业。
刘备欲言又止,越发觉得刘盈神秘。
关羽和糜竺都对下次见面很是期待。他们是热爱读书的人, 有人悉心教导自己读书,不歧视自己的出身, 他们很感激刘盈的心意。
只有张飞面带愁绪。
刘备都还没能出头, 张飞的心气也没那么狂傲,还算听得进人劝。
读过刘盈特意为他撰写的历史小故事, 听了诸葛亮的耐心劝说, 张飞认识到了自己的性格缺陷,明白自己的行为处事很不正确。
可这人啊, 不是说知错了就能改。性格是那么容易更改的吗?让张飞别酗酒,别暴虐, 别欺负了兵卒还让兵卒给自己当近卫守夜……呃, 前面两点张飞认为自己要改很难,后面一点,咳, 自己行为有那么荒唐吗?没有吧?
张飞糙汉挠头。
他真的有些怵下次见面。下次见面,“张盈”问他改了没,他说完全没有,那不是很尴尬。
刘备忍无可忍:“那你改啊!”
关羽苦口婆心:“你还是改了吧。”
糜竺哭笑不得:“你是什么顽童?这有什么难改的?”
张飞继续糙汉挠头。你们说得容易,唉!尽力,我尽力。
送别刘关张和糜竺,刘盈等人才去拜见袁绍。
见到袁绍后,在袁绍那里的求学剧情,也都是文字叙述。
显然系统认为,这些事都不重要。不像是在曹操那里,刘盈还能躲在荀彧身后欺负一下郭嘉。
对刘盈而言,只需要躺着看系统过场画面。小伙伴们就很忙碌了。
袁绍是此时最强盛的势力,继承了累世三公袁氏的政治资本,刘盈诈死后长安公卿新拥立的宗室傀儡皇帝就在他的控制下。
可惜以刘盈的身份,还没资格拜见傀儡皇帝。不知道新的傀儡皇帝长什么样,反正肯定没有自己英俊神武。
法正和张翼借着自己官宦子弟的身份,频繁拜访袁绍麾下曾经的长安公卿。
按照法正的策略,他们详细了解当初汉哀帝定谥号和新皇帝拥立的过程,分析出公卿中意见不同的群体,然后着重拜访对袁绍和如今傀儡皇帝不满,几乎已经半隐居状态的公卿。
法正频繁拜访这些边缘人的借口是,公卿都是高门贤士,拜访谁都能让他受益颇多。但他不是袁绍这方的人,不好拜访袁绍麾下重臣,所以只拜访已经远离朝堂的隐士。
因刘盈等人都未及冠,所“依附”对象又是张修、张鲁这等米贼,袁绍和他麾下重臣都是真正的高门,自不会瞧得起他们。听法正等人说了自己的顾虑,他们只认为法正等人识相,不会怀疑他们背后有其他用心。
此刻距离黔首刘邦提着一把破剑平定天下已经近四百年,世人无不把门第当作甄选人才的第一门槛。如果没有门第,那就要文人互吹了。
东汉末年士人之间特别流行“人物大点评”。没上点评又没有家世的,去哪都混不上一口热饭吃。
这就像后世找营销号做推广一样。
东汉末年把这一套玩得最溜的,就是颍川那群士人,其中最著名的“点评博主”,便是水镜先生司马徽。
司马徽此刻还在颍川,没去襄阳。刘盈和小伙伴们虽然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但性格活泼,听了水镜先生的名声,便一同拜访了司马徽,好奇司马徵的点评。
司马徽平时是个“好好先生”,无论谁来找他点评,他都只夸人好。只有在对待真正贤才时,他才会多说几句话。在点评刘盈的小伙伴们时,司马徵便多说了很多句话,连张翼都得到了司马徵极高的评价。
但他对刘盈则像对待寻常武将一般,没有将刘盈当作高洁的文士一般对待。
刘盈认定,这个人没有眼光,历史中举荐诸葛亮和庞统,一定是瞎猫遇上死耗子,碰巧了。
大拇指指着自己。我的人品、才华、志向哪样不是这世间第一?
小伙伴们照顾刘盈的情绪,从此不提水镜先生对他们的点评,对外也不宣扬此事,虽然他们都知道是刘盈自己的问题。
水镜先生把刘盈当高洁文士才眼瞎好吗?!
因刘盈等人的故意低调,他们既不是上溯两辈还在朝中当大官的高门子弟,也不是知名博主点评的大才,年纪又这么小,依附的还是被人看不起的米贼和已经内乱的益州,他们虽带着千人来袁绍麾下作客,在袁绍等人眼中却和隐形人一样。
法正和张翼大摇大摆地在袁绍眼皮子底下搜集讯息,没有碰到半点阻拦。
诸葛亮和庞统则留在刘盈身边,帮刘盈应付前来讨教的年轻学子。
只有袁绍召见刘盈的时候,刘盈才会亲自出去应酬。平日里他都是换书、抄书,闭门学习。
袁绍这方势力见到刘盈闭门苦读,对刘盈的认可度高了一丁点。以前他们以为刘盈只是求名的虚浮之人,原来刘盈是真的求学,而不是求名啊。
能从系统赊款“影印”资料回现实世界,刘盈比以往更忙碌。
以前他要凭借自己的记忆带走资料,到了现实世界,还要自己把资料默写出来,带出去的资料都很精简。现在他只需要整理一遍资料,再让系统带出去,就少了一半工作……
等等,但论工作总量,好像很多了?
刘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就像是为了省钱,在游戏商城里把优惠礼包全买了的冤大头,意识到了自己在游戏里花的钱更多了一样。
他用毛笔挠了挠鬓角,瘪嘴。
系统果然是他一生大敌。
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刘盈还是只能苦哈哈地继续增加工作量,就像是意识到自己是冤大头,下次看到超大折扣优惠礼包还是会全清一样。
可恶的系统,以前他在副本里和别人交换抄书,都可以用“系统剧情”跳过。但若他想让系统将资料带出去,就只能自己先耗费时间抄一遍。
刘盈身心疲惫,搞事的欲望更加高涨。
诸葛亮和庞统感到了异样。
以前他们都是一起抄书,现在刘盈自己整理的书籍,不让他们帮忙。
刘盈这么懒的人,怎么会突然变了性子?
他们猜了许久,也猜不出刘盈行为改变的原因,只能认输,去询问刘盈。
刘盈没想到小伙伴们还挺敏锐的。
他眼珠子转了转,坏笑道:“真的想知道?”
诸葛亮警觉:“知道了会如何?”
刘盈拉长声调道:“也不如何。我不是说吗?等回益州告诉你们。要是你们想提前知道,能在袁绍的监视下保守秘密?要是不能,我们全都得死在这里。”
庞统冷笑:“你这是激将吗?”
他把诸葛亮拉走。待法正、张翼回来后,庞统将此事告知法正和张翼。
然后庞统、诸葛亮、法正三人拖着张翼,携手告知刘盈,他们中了激将法。
张翼绝望道:“我没中啊!我不想知道!”
诸葛亮和法正一人抓住张翼一只手,不准张翼捂耳朵。
小伙伴们就要被激将得整整齐齐的。
刘盈开心了。
他本想等离开袁绍这里再欺负小伙伴们,以免遇到危险。没想到小伙伴们上赶着来被自己欺负,那他怎么能拒绝这么真挚的友谊?
刘盈没说为何自己行为改变。
他和当初拿出印玺时一样,又像变戏法似的,手一翻,手中出现一卷书。
那一卷书太厚,刘盈差点单手没接住。
但是双手抱书不帅,刘盈还是咬牙坚持住了。
“给你的。”刘盈把书砸向诸葛亮。
诸葛亮被书本砖头砸得“嗷”的一声惨叫,靠法正帮了一手,才没让书落地上。
“你不是说你才华堪比萧何吗?”刘盈笑容灿烂,“这是萧相国给你的功课。”
诸葛亮:“……啊?”
刘盈又拿出一本书。
他转向庞统的时候,庞统已经做好了防御的姿势。
刘盈嘴角一撇。
庞统笑着自己把书抢过来。
“留侯给你的功课。”刘盈道,“不过我得帮留侯传个话,留侯说你和他不像,让你换个人自比。”
张良说的是擅长方向,但刘盈坚信是因为庞统的脸不配和张伯父比。
庞统脸上的笑意消失。
法正伸出手:“我呢我呢?不会真的是陈平吧?”
刘盈点头,试图用书去砸法正的手,被法正逃开:“陈平也说你不太像他。你更擅长律令,该去学萧相国和淮阴侯的本事。”
法正眨了眨眼:“淮阴侯?”
淮阴侯怎么和律令扯上关系了?淮阴侯不是兵仙吗?
刘盈没解释,故意吊法正的胃口。
他对眼含期待的张翼道:“你是他们几人中唯一能自己为将拼杀的人,淮阴侯的兵书不是不适合你,而是我更缺能亲自拼杀的将帅。本来应该曹相国给你布置功课,但他太懒,只列了个书单。给你布置功课的人数众多,王陵啊、吕泽啊、雍齿啊……你随便挑着看。”
刘盈这次没办法单手拿书了。他抱出一本被装订成像小匣子的书,递给张翼。
张翼抱着沉沉的书堆凑成的书本,眼神既茫然,又惊恐。
刘盈话里的信息量太大,太可怕了。
诸葛亮已经开始看“功课”。
他翻了几页,惊诧道:“都是你的字迹。”
刘盈捏了捏鼻梁,没好气道:“这就是我行为改变的理由。其他我不能多说。”
诸葛亮眼珠子转了转,试探道:“如果我们要交功课,也需要你誊抄一份?”
刘盈点头。
诸葛亮咧嘴笑道,笑容故意学习刘盈的模样:“那我得多写点!”
庞统回过神:“啊,这,你这次真的把我吓到了。”
法正还在嘀咕:“淮阴侯和律令有什么关系?淮阴侯还懂律令?”
刘盈心道,这个世界的淮阴侯懂不懂律令,自己不知道,但阿兄肯定精通律令,因为阿兄差点就考上大秦亭长了。
阿兄备考那么久,结果没派上用场。就阿兄那完美主义的性格,可不就在不用打仗的时候使劲拿着律令研读,并(在自己的怂恿下)摩拳擦掌给别人出律令考卷?
而且军令和律令有很多相似之处。阿兄能治军,在不需要处理同僚关系时,能力也足够治国。
张翼一屁股坐在地上,翻开厚厚的书“匣子”。
“章邯?!”张翼看到为首者的署名,声音变了调。
“嗯?”刘盈瞅了一眼,“哦,因为曹伯……曹相国写的内容太少,所以让章邯排第一。”
章邯的本事只略逊曹伯父一筹。
阿兄?阿兄不算在骑马打仗的将帅中,他是将帅上面的大帅。
听见刘盈不知道是疏忽还是故意的口误,小伙伴们的眼皮子又是狠狠一抽。
刘盈抱着手臂:“还要继续探知我的秘密吗?”
张翼率先道:“别说了别说了,我缓缓,缓缓!”
他顿了顿,还是没忍住:“留侯兵书和淮阴侯兵书……”
刘盈道:“我说了很多次,真的。”
庞统略带挣扎道:“曹相国的兵书……”
刘盈道:“目前真的只有那几页。”
庞统闭上眼,放弃挣扎。
目前……目前啊。也就是说,曹相国的兵书可能还会继续增加吗?
法正眯着眼:“淮阴侯没死?”
刘盈道:“活得上好。你眯什么眼?风沙迷了眼吗?要不要我帮你吹吹?”
法正伸脚踹向嘟着嘴凑过来的刘盈:“你什么都别说了,我们暂时什么也不想知道。等离开袁绍后,我们把猜测告诉你。”
诸葛亮使劲点头:“别说了,我自己猜!”
刘盈笑道:“好。”
真不知道他们能猜出个什么来。顶多也就猜他是他阿父吧,啧。
就算自己故意说漏嘴,但谁会相信我是刘盈?啊,不对,谁会相信汉惠帝是完美无缺的我?
刘盈唏嘘。
他继续抄书。小伙伴们更忙碌了。
刘盈欣慰地看见,小伙伴们装得平静,精神却一日比一日颓废疲惫,一看就是好几宿睡不安稳。
舒坦了舒坦了,这才对嘛。好朋友就要有苦同吃。
刘盈速记下需要的书籍,剩下的整理可以在路上和回益州后再进行。
他算了算,益州的胜负该分出来了,便向袁绍辞行。
袁绍虽不像曹操那样殷勤,也对刘盈许诺高官厚禄,希望刘盈留在他身边。
刘盈以长辈在益州为由,婉拒了袁绍的好意。
在大部分时候,袁绍是个慷慨的好人,也乐于向不会威胁到自己的人展现自己是个慷慨的好人。
刘盈在袁绍这里得到了近百车粮草,足以让他一直吃到汉中还有剩。
袁绍还给了刘盈大量金银锦缎,赠送了刘盈男女仆从若干。
“带着太多财物,可不好走完从中原到汉中这条路。”法正苛刻地评价袁绍的“好意”,“他想给你找麻烦。”
刘盈道:“他不是故意害我,是希望我能原路返回,别去关中。你频繁拜访关中士人的行为,还是让袁绍警惕了。”
袁绍能看到这一点,还运用赠送大量财物这样的阳谋,而不是粗暴地制止,刘盈对袁绍的评价提高了不少。
袁绍此刻,确实算得上“明主”。
法正皱眉,不情不愿地自我反省:“是我的疏忽。”
“没什么。别有所图的好处也是好处,只要能吞下,所图再大又如何?”刘盈轻蔑道,“关中匪徒众多,正好练兵。袁绍给了我们这么多粮草,我们可以沿路募兵了。”
庞统想了想,问道:“若有坞堡攻击我们……”
刘盈果决道:“那就打!正好补充兵粮人口!”
乱世之中,哪容得下奢侈的善意?
谁来截杀他,他就灭对方满门!
诸葛亮拍着胸脯,说他要上战场,以一敌百。
刘盈一脚把诸葛亮踹回去,让张翼好好磨炼。
诸葛亮气得双脚离地:“我很厉害!我能上战场!”
刘盈敷衍道:“嗯嗯嗯,我知道你厉害,但我需要有人管理后勤。你不准上战场。庞统也不准去。”
庞统疑惑:“为何?”他真的能上马厮杀啊。
刘盈道:“你运气差,容易死于流箭,以后都不准上战场。”
庞统:“……我可以穿好一点的盔甲。”
法正想了想,道:“我还是跟你一起上战场吧。我好歹是年纪最大的。”
刘盈这次没拒绝:“行,试试。反正关中都是流民匪徒,我们只是赶路,不是攻城略地,遇到的危险不会多。”
法正跃跃欲试。谁家好儿郎没有一颗征战沙场的心?就是文士也会骑马上战场的。
做好准备后,刘盈却没有立刻离开。
只接受袁绍召见的刘盈,第一次亲自拜访了别人。
这人却不是袁绍的部将,而是袁术派来袁绍这里的使臣——孙坚。
孙吴在赤壁之前没什么存在感。
黄祖在《三国演义》中是个丑角,但在正史中,位居江夏太守之位的黄祖单防了孙家两代半十六年,才死于孙权手中。
在这之前,孙吴一直困在江东之地,一直和越人死磕。
若玩过三国相关游戏的人就很清楚这一点,走其他两条线时剧情很丰富,走孙吴的线,赤壁之战前几乎重复打山越。
刘盈拜访孙坚,不是为了今后谋划孙吴。
他只是单纯来道谢。
后世会点评许多“虽然做的忠于大汉的事没多少,但论心不论迹的大汉忠臣”“可能年少有壮志的曾经的大汉忠臣”时,因《三国演义》将孙坚的戏份都挪给了别人,所以后世点评“大汉忠臣”往往没有他。
在正史中,在这个梦境副本中,诸侯盟军讨董,几乎全部都在磨洋工。就是袁绍全家被杀了,他也打仗不积极。
至于曹操和刘备,他们此时都说不上话,不能独自领兵,领兵也常被揍。
而在讨董之战中,唯一与董卓正面对抗,几乎以一人之力击溃董卓的,是孙坚。
华雄是他杀的,吕布是他击退的,董卓因被他打败退守长安。
在长安内乱时,汉献帝与公卿出逃,长安陷入一片大火中。
诸侯见没了目标,都在打自己的算盘。有的开始分割兵力,谋划从中获得最大的好处;有的加入匪徒,掠夺财物和女人。
孙坚带着他的兵来到了汉陵,整修被董卓毁掉盗掘的西汉皇帝陵墓。
其中被董卓损毁最严重的,就是汉长陵。
虽然孙坚起兵是夺汉代其他地方官的权力,没少屠杀当地百姓,算不上什么好人。他忠于大汉的行为,有多少是为自己积攒实力也说不准。
但刘盈还是承了他的情。
毕竟孙坚是他在董卓那里当傀儡皇帝时,唯一将救他的行为付诸行动的人,也是唯一还记得他的父母曝尸荒野的人。
孙坚没和刘盈接触。
他是寒门豪族,没有太多家传经书底蕴,又是袁术的人,自没有借口与刘盈接触。
他带来见世面的长子孙策虽对刘盈好奇,听闻刘盈整日抄书读书,就不愿意来了。
孙策更希望和人比武,而不是和人比念书。
刘盈竟亲自来拜见自己,孙坚很惊讶。
孙策嘀咕:“难道他想投袁术?眼瞎吗?”
全家都倚靠袁术的孙坚,给了儿子背上狠狠一巴掌,拍得儿子哇哇叫。
周瑜其实很想向刘盈讨教学问,但孙策不去,他也只好不去。
听闻刘盈拜访,他比孙策更兴奋,便不由自主为刘盈说好话:“张君定是得知叔父高义,才来拜访叔父。”
孙坚苦笑:“我能有什么高义?”
他困于袁术麾下,正颓废着,周瑜夸他,他都提不起劲。
虽不明白刘盈的用意,孙坚仍旧很热情地接待了刘盈。
刘盈没有多说场面话,见面便奉上重礼:“谢乌程侯修整长安汉陵。”
孙坚困惑:“贤侄来拜访我,只是为了此事?”
刘盈笑道:“最主要的便是此事。”
孙坚积极与董卓作战,还能说他的考量更多在于扬名和累积更多资本。但修缮长安汉陵,就纯粹是善意了。
即使这个副本的刘盈诈死,大汉真正意义的名存实亡,孙坚也去修缮了长安汉陵。
刘盈在任何一次副本进程中,孙坚都做了同样的事。
刘盈每次都会来寻孙坚,若不能在孙坚活着道谢,在孙坚墓前也要敬一杯酒。
孙坚没想到还有人在乎汉陵,更没想到居然有人会因此向自己道谢。
刘家还活着的宗室很多,也没有一人提过此事。
毕竟长安的汉陵是前汉的汉陵,后汉的宗室对他们的感情很淡薄了。
刘盈竟然对此事道谢,孙坚反倒不知道做何反应。
刘盈没想过让孙坚有何反应,只是顺从本心,该道谢便道谢而已。
刘盈如此坦然,让孙坚更是无所适从。
夸赞他的人很多,刘盈这次非夸赞、纯感谢的行为,竟让孙坚第一次有种羞赧的感觉。
孙坚忙说不敢当,然后感慨道:“贤侄果然是留侯的后人。”
还记着前汉皇帝的勋贵后人,他真是没见过。
刘盈笑了笑,应下了这个夸赞。
真正的留侯后人张翼听得耳朵发红。
只是一次郑重的感谢,竟让颓然的孙坚心中涌出一股壮志又活了过来的热流。
他做出了一个符合他豪强身份的侠气决定:“贤侄可是想从关中回汉中?”
刘盈点头:“是,小侄想去长安拜祭先帝。”
孙坚道:“诸公暂时没空平定关中匪患,此去路途艰辛。我派人送你一途。策儿。”
孙策指着自己:“啊?我吗?”
孙坚真想给儿子一脚。
他的决定不仅是因为对刘盈有好感。
刘盈和他的友人的贤士之名已经传遍中原,儿子跟随他走一程,正好蹭一蹭刘盈的名声,为孙家的未来添砖加瓦。
儿子怎么在这时候犯傻?你不是很会交朋友吗?
孙策确实很会交朋友,虽然愣了一下,立刻热情地握住刘盈的双手:“好,我送你回益州,见识一下益州的繁荣,再乘船回汉中。叨扰一阵子,不会嫌弃我吧?”
刘盈看着孙策那张美人脸,语气和内心都十分诚恳真挚:“嫌弃从何谈起?孙郎光辉如日月,我见之心喜。这大概就是倾盖之交,一见如故吧?”
他就纳闷了,孙策这么好看,孙权怎么会长那样?
孙策和孙权是同母所生,都挺像孙坚。但孙策是化了妆加了滤镜并修了图的孙坚,容貌极美,身材比例协调;而孙权是卸了妆去了滤镜没了修图的孙坚,方额头大嘴巴,上身长下身短。
刘盈在孙吴阵营当傀儡皇帝时,每当孙策拉着自己硬夸弟弟天下第一好看,还逼着自己跟着夸时,刘盈就想戳瞎孙策那双大眼睛。
反正你是个睁眼瞎,不如真瞎了。
这时候刘盈就挺佩服周瑜。只要孙策说好,周瑜是真的连路边的狗尾巴草都能写一篇赋来夸。
他便更喜欢欺负周瑜了。谁让周瑜只给孙策当夸夸佞臣?
不仅刘盈对孙策(的脸)一见倾心,孙策也对刘盈的气度一见倾心。
孙策虽能与文人雅士交好,但内心与(周瑜之外的)文士不太合拍。但孙策是个直觉生物,他一见刘盈,就直觉刘盈不是外界传闻的那样的雅士,自己和刘盈肯定很合拍。
两人三言两语便结下了深厚友谊,决定抵足而眠。
被冷落的法正、庞统、诸葛亮和张翼面面相觑。
周瑜忙打圆场,替孙策接待四位贤士。他们五人弹琴论道,也颇为愉快。虽说谈不上立刻就到友人的地步,但也对彼此有了好感。
孙策和刘盈早早洗漱上榻,就像是久别重逢的好兄弟一样,盖着被子聊起天来。
孙策对自己认可的人,见面必定吹自己弟弟。
弟弟好,弟弟妙,除了周瑜,没人比我弟弟更优秀。不过思及周瑜是友人,弟弟是弟弟,所以还是弟弟更优秀!
刘盈早就摸清在孙策吹弟弟的时候怎么敷衍,何况他比孙策更了解孙权。
虽然刘盈常玩“生子当如孙十万”的梗,但孙权除了打不过张辽,不能北上,还自封“至尊大帝”之外,确实是个英雄。
虽然孙吴的土地几乎都是孙策打下来的,但巩固孙吴政权的功劳,肯定在于孙权。
身为一个二代,能和曹操、刘备三分天下,就证明了他的本事。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不是讽刺,是真的酸。
别说他,刘备心里何尝不希望“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打天下不太行,内政的能力是相当出色。
再者,孙权只是不擅长出击战(和御驾亲征),防御战还是打得很出色。曹丕大军南下,被孙吴揍得抱头鼠窜。
所以要夸孙权,刘盈完全没问题。他比现在的周瑜,更能夸到孙策的心坎上,而且说的全是自己真心诚意认可的大实话,没有半句虚言。
孙策跟喝醉了酒似的,比听别人夸自己还醺醺然。
“张郎果真是我的挚友!”孙策激动道。
刘盈心里嫌弃,你的挚友可真好当。
“我也是如此想。”刘盈真诚地回应孙策的友谊。
孙策当即决定,等把刘盈送回汉中,也不急着离开。
反正父亲还年轻,自己还年少,在父亲麾下也捞不着出战的机会,只被父亲逼着读书和结交士人,实在是无趣,不如和刘盈多混一阵子。
刘盈和他的小伙伴们都和自己同龄,自己要和同龄人玩耍!
刘盈鼓励孙策离家出走。
因他诈死,袁绍和袁术这里格局出现较大变动。袁绍不打算另立皇帝,袁术也没得到传国玉玺,所以二袁没有在表面上撕破脸。
袁术没有和刘表对上,而是与袁绍暂时联合,准备先扫平曹操和公孙瓒等中原势力。
咳,辛苦曹孟德了。
刘盈相信曹孟德的能力。他一定能挺过去。
袁术是个纯草包,有他的拖累,曹孟德打袁绍应该更容易才是。
孙坚本应该在前年就因袁术派他攻打刘表,而死于黄祖之手。如今孙坚还活着,只是颓废了些,想来还能活得更长。
再者,反正孙坚现在也没什么势力。就算死了,孙策也能及时回去收拢旧臣,创立孙吴基业。
孙策有野心,也有实力。刘盈不会自大地认为自己能轻易收服孙策。
但他现在正缺厉害的将领,孙策既然自己要跟上来,他自然要把孙策利用个够,让孙策先帮他把基业打下来,再回去打他自家孙吴的基业。
在刘盈的花言巧语下,父母尚在、今年刚弱冠的天真烂漫小青年孙策立刻入套。
他不仅入套,还准备把好朋友坑进来。
“唉,此次和张郎你一同离开,只能与公瑾分别,实在是难过。”
“叫他一起来呗。”
“他肯定不愿意走那么远。何况他的出身……唉,比我们好太多了。”
周瑜堂叔曾是大汉太尉,其父曾是洛阳令。和孙策这等寒门豪强,和“张盈”这等落魄勋贵后人,身份地位完全不一样。
孙策虽不愿意与好友分别,也知道不可能让好友跟着他跑那么远。
刘盈的手指头在被子里戳了戳孙策的腰:“年轻人的交情看什么家世?你不要小瞧你和他的友谊啊。”
孙策别扭道:“我没小瞧。”
刘盈道:“再说了,大汉都灭亡了,曾在大汉为高官又如何?周郎长辈未能在乱世开始时积攒势力,周郎将来仍旧与我们一样,也是要投奔一方势力的。以他心高气傲,将来不一定喜欢长辈安排。”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