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吕雉也不是心软良善的女人,对不是自己生的孩子,没什么感情。
“啊,好烦,朕为什么要操心未来那么久的事不可!”刘邦抓狂。
“因为已经知道未来,自然想要改变未来,只要不想改变未来,陛下就不会这么烦恼。”吕雉道。
“哼,皇后这是劝朕放弃废刘盈,除非另一个时空的吕雉,能放弃改变自己和吕家的命运。”刘邦冷哼。
夫妻俩对视,双方都寸步不让。
最终,还是刘邦侧眸,“一直僵着不是办法,这样,咱们都后退一步。”
“怎么后退一步?”吕雉问刘邦。
“我会废刘盈,但立鲁元,鲁元是你的女儿,这你总不会反对了吧,但相应的,你必须留下刘恒这一脉,这个条件如何?”刘邦道。
吕雉惊讶的看着刘邦,“没想到陛下会冒这么大的风险,立鲁元为太。子,这只怕比废刘盈,动荡更大。”
“你装什么装,这不就是你想看到的吗,只怕从知道后世有女帝起,你就起了扶持鲁元的心思,毕竟对你来说,情况不可能比原来历史更差。”刘邦冷笑。
冷笑完,刘邦深呼吸。
“吕雉,朕再冒一次险,如果鲁元还不行,你就彻底绝了心思,从今往后,你就只是汉朝开国皇后,将以汉朝利益为准,哪怕不是你的血脉,你也得尽心辅佐。”
吕雉轻笑,“陛下放心,我只有两条路走,如果都是绝路,我也不会跟自己过不去。”
“说起这个我就有些遗憾,当初年轻那会怎么没多生几个,这样选择余地也多。”
就像后世女帝,孩子数量多,这个不行就换另一个。
不像她,连挑拣的余地都没有。
“孩子生多了对身体可不好。”刘邦下意识道。
“是啊,所以现在这样也不错,我很感谢陛下,所以我不会辜负陛下对我的信任。”吕雉看着刘邦承诺道。
“说起来,天幕出现之前,我心里其实很不安,担心刘盈地位不稳,担心我和家族的命运,当得知原本历史,陛下还是把皇位给了刘盈,我心突然就安定了,毕竟不管陛下是出于什么原因,最终得利的人是我就行。”
“更别说陛下这次更是愿意立鲁元,刘邦,你已经把能给我们的全给我们了,是我们辜负了你,而不是你辜负我们。”
想到刘盈那个废物儿子,吕雉泪流满面。
她吕雉自认不弱于人,可刘盈的存在,却让她成了笑话。
“好了皇后,别哭了,想要立鲁元,咱们夫妻俩还有很多事要做呢。”刘邦心里不自在,有些别扭道。
“希望鲁元争气些……”要不然那对吕雉的打击,会前所未有的大。
“鲁元听话,能力也比刘盈强,只是输在性别,这次,咱们会给她补上这个短板。”吕雉坚定道。
虽然她不觉得女儿比儿子差,可世道就是这样认为的。
对于刘邦、吕雉两个废刘盈,立鲁元,朝堂震动不已。
他们不解,为什么刘邦在有刘恒这个优秀继承人之后,依旧会剑走偏锋。
而刘邦没有跟他们解释,只有萧何、张良等少数人能看出来,“陛下选择的并不是鲁元公主,而是皇后娘娘。”
“刘恒殿下虽然很好,很优秀,但在陛下驾崩后,重要性是不及皇后娘娘的,陛下年迈,皇后娘娘居中,刘恒殿下年幼。
陛下选择刘恒殿下,皇后娘娘不会尽心辅佐,面对朝堂豺狼虎豹,年幼的刘恒殿下很难全身而退,也就是说,为了江山稳固,陛下只有皇后娘娘一个选择。”
“换句话说,是皇后娘娘这次选择了女儿,要不然哪怕明知道未来,陛下依旧只能把皇位传给刘盈殿下。”
“毕竟选择其他人风险更大,反倒是皇后娘娘已经用历史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所以究竟是选择手段成熟的发妻,还是长成都是问题的幼子,对刘邦来说并不难。
而只有被废后,刘盈才终于明白,自己的太。子之位,靠的从来都是母亲吕雉,而不是父亲刘邦。
现在,母亲放弃他选择姐姐,他自然也失去太。子之位。
“女儿一定不让母亲失望,不会让母亲输得一败涂地。”鲁元依偎在吕雉怀里道。
尽管她从前从没想过帝位,但她会为了母亲和女儿,努力守住。
“元儿,你现在最要紧的就是保重身体,历史上,你去世的比你弟弟还早,朝堂有我和你父皇,你现在要做的就是接手医家,调养自己的身体为主。”吕雉抱着女儿心痛道。
她不知道女儿鲁元早逝是否和早婚早育有关系,但是她现在已经深深后悔把女儿那么早嫁人。
吕后执政时期,没有刘邦这个盟友,吕雉想让鲁元上位,既有轻松的地方,也有难的地方。
轻松是因为她手握大权,比刘邦在世时少了掣肘,难则是因为外界阻力更大。
考虑到阻力,吕雉没有把立鲁元的心思放在明面上,哪怕朝臣心里怀疑,也有刘盈这个挡箭牌。
但是鲁元公主,手中权力越来越重,却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
而鲁元,也开始以军中医、护为理由,公然插手军营,看样子是想获得兵权。
这让看出吕雉、鲁元意图的朝臣急的团团转。
他们想办法觐见刘盈,试图从刘盈处下手,让刘盈阻止自己母亲和姐姐的所作所为。
可是刘盈并不信任他们,因为原本历史中,他的血脉,就是被朝臣以野种的。名义杀害。③
刘盈的确是个废物和白眼狼,但不代表他是个傻子,就算刘盈对母亲吕雉和鲁元这个姐姐感情不深,甚至还有恨意,可是他知道,她们不会对他的子嗣下手。
可是这些口口声声说为他好的朝臣们就不一样了,因为他们真的会对他的子嗣赶尽杀绝。
对于断绝自己血脉的群体,刘盈身为一个男人,怎么可能会信任他们。
虽然历史上真对他血脉下手的朝臣们已经处死,可是刘盈知道,就算朝臣们换了人,同样的处境,依旧还有人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反倒是他母亲和姐姐这边,真要想上位,大义就站不住脚,情况对他来说是有利的。
她们权势弱下去,才是对他不利。
这次刘盈没拖后腿,吕雉和鲁元省心不少。
而吕雉也投桃报李,等到刘盈死后,才让女儿鲁元上位。
至于反对的人,对于已经拥有兵权的鲁元来说,并不是问题。
就在鲁元登基后,已经嫁给刘氏宗亲的吕家女人们纷纷对刘氏宗亲们动手。
就像原本历史中,刘家宗亲占据上风,吕家女出嫁和其血脉,也全被诛杀一样。④
只是不同于刘氏宗亲赶尽杀绝,吕家女们留下不少血脉,尤其是女儿,毕竟那可是她们今后权力的继承人。
就这样,吕后执政时期,皇室宗亲大清洗,权力过度转移到吕家女身上。
未来情况如何她们不知道,但未来汉朝会发生的七国之乱,却是彻底避免。
不仅如此,汉朝政。权,也比同时期更为集中,哪怕是鲁元被刘邦立为太。子的时空,都比不了。
毕竟另一个时空鲁元是正统登基,不必也不能像这个时空的鲁元一样对刘氏宗亲出手。
还有就是另一个时空的刘恒还活着,因为吕雉答应刘邦确保刘恒一脉安全。
而吕后执政时空,刘恒身死,但是他的血脉却活了下来。
毕竟那几个孩子,对于自己在历史上全都身死的事心有芥蒂,并没有跟生他们的吕家女反目成仇。⑤
“鲁元,咱们一定不能比原本的汉朝差,要不然咱们会对不起大汉。”吕后临终之际,对女儿鲁元道。
她不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但同时,她也担忧汉朝未来,不想对不起百姓们。
“母亲放心,女儿会好好教导她们,让她们以百姓们为自身责任。”鲁元向自己母亲吕雉承诺。
“好,我会在下。面好好看着你们,你们不要让我被刘邦和其血脉笑话啊。”
虽然鲁元也是刘邦血脉,不管怎么样,刘邦都是赢。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⑤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第一百一十二章
汉武帝时期, 知道自己未来会杀了儿子刘据,皇后卫子夫自尽,汉武帝心里尴尬, 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进后宫,和见妻儿。
而卫子夫和刘据也没来找他。
就像双方的默契。
可是就算再不想面对, 也终有面对的一天。
卫子夫率先去找刘彻, 对刘彻服软。
这出乎刘彻的意料,“皇后, 巫蛊之祸, 是朕对不起你们, 你们没必要这样……”
是的,巫蛊之祸是他的错,皇后和太。子只是被动反击, 这让刘彻生气不是,道歉也不是。
“陛下,据儿他心里很难受和自责, 怎么也不愿意相信自己和您走到那一步,妾实在劝不动他, 只有您出马, 希望陛下能去看看据儿。”卫子夫给刘彻台阶下道。
刘彻深深的看着卫子夫,问卫子夫, “你呢,你也很恨朕吧。”
尽管他知道卫子夫心性坚韧, 但未来巫蛊之祸,卫子夫果决支持儿子刘据行动, 还是惊到他。
濒临绝境, 卫子夫展现的是果决和勇气。
这让刘彻恍然, 卫子夫和卫青、霍去病果然是一家人,只是以前没有展现的机会。
“陛下,妾不否认心里的怨恨,毕竟妾、儿子、女儿……全都死于您手。”
“只是比起怨恨来,我现在更希望他们能活下去,他们现在还活着,我们还没走到最后那一步,为此妾心里的怨恨可以退让。”
卫子夫当然恨刘彻,他把她的血脉快彻底断绝,这让卫子夫如何不恨。
只是比起恨,她更在乎还活着的他们,她想要挽回他们的命,为此她只能选择和刘彻和解。
“还有陛下,心里也恨吧,恨妾,恨据儿,恨我们死到临头选择的是反抗,而不是束手就擒。”卫子夫道。
刘彻眸光骤冷,浮在表层的愧疚散去,露。出更深层的恨意。
这才是他不愿意后退一步的原因。
“朕不该恨吗,你们背叛了朕!”
是的,虽然做错事的人是他,但依旧对妻儿的背叛耿耿于怀。
“对此,妾只能和陛下说,妾不后悔,但是对据儿来说,他是后悔的,他是真的以为您的情况像秦始皇一样,才选择行动的。”
卫子夫说出自己和儿子的区别,不同于刘据,是以为自己父皇死了才出手,而她,是刘彻就算活着,也想他身死的程度。
“哼,你这么说,就不怕朕废了你。”刘彻对卫子夫很不爽。
但他同时又很喜欢卫子夫的坦诚,毕竟卫子夫说她后悔,未免假惺惺,他也不会信。
“还有秦始皇和扶苏,以他们为鉴,朕和朕的太。子,却成为新的历史教训。”刘彻说不清心里是什么滋味。
毕竟他总不能说刘据选择错了,他真要是像秦始皇一样驾崩,刘据的选择绝对是正确的,问题是他没有像秦始皇一样驾崩。
“陛下,去看看孩子们吧。”卫子夫去握刘彻的手。
刘彻身体忍不住一抖,戒备卫子夫的靠近,生怕卫子夫给他来上一下。
好在卫子夫并没有,这让刘彻身体放松下来。
他顺着卫子夫的力道起身,被动着跟卫子夫去见刘据等人。
“这可是你让朕来的,不是朕自愿的。”
他还是放不下。面子,无法坦然承认自己的愧疚。
可最终,刘彻还是选择去见了刘据。
父子两个不知说了什么,明面上冰释前嫌。
而朝臣们知道,刘据太。子之位算是彻底稳了,毕竟刘据后代有一个汉宣帝。
既然后世帝位还在卫皇后手中,他们何必吃力不讨好。
东汉,邓绥登基称帝。
过程虽然有些阻碍,但问题并不大。
对于她的选择,无论是亲人还是朝臣,都很惊讶。
毕竟邓绥登基后,干的事还是一样,顶多就是多一个名头,颇有些多此一举的意味。
可是邓绥知道,她的称帝举动,并不是多此一举。
也许现在看不出什么,可是等未来,她会成为更多女人的榜样。
邓绥不想后世女子地位低微到尘埃,不想她们被世俗打压的没有自信。
如果称帝是她做不到的事情也就算了,可她明明能做到,为什么不做呢。
她相信,从她之后,后世女帝会越来越多。
只有这样,哪怕女性依旧会被迫落入低谷,等迎来转机,她们一定会在历史长河中看到她们的存在。
除了女性原因外,还有就是东汉帝王质量不高的缘故。
东汉自邓绥之后,迅速走下坡路,并到亡国。
邓绥执政时,东汉天灾频繁,人祸连连,可以说再艰难不过。
可就算这样,邓绥也凭自己的能力和责任心撑过来。
而她之后的东汉帝王们,能力先不说。
最重要的责任心,他们根本没有。
邓绥整理好的东汉江山,在她死后,很快变得一团糟乱。
那是邓绥付诸一生的心血,就这样被人不珍惜的糟蹋。
既然东汉帝王们不愿意珍惜,邓绥愿意珍惜,她会打理好江山,以及为这片江山挑选有责任心的继承人。
而不是像原来那样,继承人只能在刘家血脉里选。
对于邓绥的所作所为,刘氏宗亲们当然不满,尤其是那些本来有望成为帝王的刘家子孙。
他们恨邓绥称帝,绝了他们的帝王路,在他们嘴里,邓绥已经变得像吕雉一样恶毒。
有人把他们的话上报给邓绥,惹来邓绥的失笑,“把他们扔到百姓中间,让他们看看,百姓们认不认他们的身份。”
她称帝之所以阻碍少,少不了百姓们的爱戴和支持。
相应的,百姓们有多喜欢她这个把百姓放在心上的帝王,那么就有多憎恨没有担当和责任心的刘家帝王。
百姓们也能看到天幕,知道邓绥之后的刘家帝王一个比一个烂。
帝王能力不行,受罪的可是百姓。
比起接受无能帝王的统治,百姓们当然更希望邓绥这样有责任心的执政者称帝。
刘家宗室被扔到大街上,邓绥的人向周围说明情况后,那些人迎来百姓们的唾骂。
听到百姓们的指责,刘家宗室羞愤,气急败坏的辱骂。
他们身份何等高贵,怎么能受这些底层人的羞辱。
刘家宗室不知道,他们越是傲慢,百姓们对他们的感观就越差。
“你们刘家人当然可以重新做帝王,但我们百姓绝不会再任你们奴役。”
“对,你们做的好,我们会支持你们,你们要是做的差,我们就会反!”百姓们对刘家宗室道。
这下换刘家宗亲害怕起来,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和责任心。
更知道百姓们不光说说,东汉现在没有百姓造反,是因为执政者是邓绥,要是换了他们,可就不一定了。
隋朝,隋文帝杨坚很是发愁。
虽然都是二世而亡,但秦朝情况,和隋朝情况并不一样。
秦始皇膝下子嗣众多,最后血脉断绝,是胡亥心狠手辣下的手。
但论能力,胡亥在秦始皇众多子嗣里,根本排不上号。
可是隋文帝杨坚不同,虽然他家也有一个二世而亡的昏君,但是杨广,真的是他最出色的子嗣,其他儿子,根本比不上杨广。
查清楚后世自己儿子们的情况以后,杨坚和独孤伽罗夫妻俩个深深的绝望。
“怎么办?如果是一般情况下,杨勇等人也不是不行,可这是隋唐,能人辈出的时代,有能力的君王都不一定能压制住,更何况能力平庸的帝王。”杨坚很发愁。
一般情况下,杨勇守江山基本没问题,问题是隋唐时期,不是一般情况啊。
到时候底下人看杨勇平庸,生起取而代之的心思怎么办。
别问他为什么这么清楚,因为他就是这样上位的。
“陛下可愿把江山让给唐朝那位太宗,他是历史上有名的圣君……”独孤伽罗问杨坚。
杨坚忍不住失笑,“皇后,咱们可不是圣人,就算对方有能力,和咱们还有血缘关系又如何。”
“别忘了,朕的皇位,可是抢了外孙的。”①
他们的外孙,他们的亲生女儿所生,加上当初对方年幼,只要他这个外公想,也可以把他教导成一个明君。
但是他并没有,他选择把外孙的皇位拿过来自己坐。
血缘更近的外孙尚且如此,更何况血缘更远的唐朝太宗。
杨坚为什么发愁江山继承人的事,不就是怕外人再把他的江山抢走。
“如果咱们儿子不行,那咱们的女儿呢?”独孤伽罗突然道。
她和杨坚一共十个孩子,五个儿子,五个女儿,都是她生的,同时这也是杨坚所有的子嗣数量。
“你的意思是让她们效仿唐朝那位女帝,可是那位女帝最后不是还把江山还给李家了吗?”杨坚皱眉,觉得行不通。
“那是因为那位女帝年龄大了,不能再生非李家的血脉,以及根基太浅,但是咱们女儿们可以,没错,不是一个,而是五个女儿。
我想的是她们姐妹们齐心守好江山,以及血脉全都改姓,你看这样如何?”
“其实这个办法也适合勇儿四个,但是他们兄弟没办法像姐妹们那样齐心。”
独孤伽罗用儿子们和女儿做对比。
原本还抵触的杨坚沉默下来,没错,一个儿子不行,几个儿子加起来分量还是可以的。
问题是他们哪怕是亲兄弟,也没办法齐心。
“你怎么肯定女儿们能齐心?”杨坚迟疑。
“因为她们有唐朝太宗这个外敌,她们不齐心,江山依旧会属于李唐,就算她们一开始不齐心,也会因为外力齐心。”
“这倒也是,可偏偏就是这么明显的道理,杨勇几个不懂。”杨坚难受。
独孤伽罗没说话,杨勇几个为什么不同意,是因为他们从小到大都能得到很多,以及早早培养出唯我独尊的性子,现在大了,根本改不过来。
反倒是女儿们,如果不是天幕提醒,独孤伽罗还没意识到女性地位一直在下滑。
跟汉朝公主封地比起来,隋朝公主封地面积很小,以及越往后,哪怕是公主,也不再有封地,可以说一个朝代不如一个朝代。
没意识到也就算了,意识到了,独孤伽罗怎么不能做些什么。
还有儿子们,独孤伽罗算是看透了,根本靠不住,如果是她掌权,她一定选择女儿。
“她们姐妹齐心是一回事,可敌人强大,又是另一回事了。”杨坚叹息。
唐朝太宗,哪怕他都可能不是对手,更何况是没历练过的女儿们。
“关于这个,只要陛下准许,我可以想办法,现在陛下需要做的就是尽快抉择。”
“还有,哪怕陛下想跟别的女人生孩子,时间也已经来不及了。”独孤伽罗对杨坚道。
杨坚:“……咳,我考虑考虑,皇后你这边也先准备着。”
等独孤伽罗走后,杨坚呢喃,“是的,哪怕我现在再有孩子,时间也来不及了。”
所以,他只能在已有的孩子们里面选。
杨坚不想放弃,去找了一趟杨勇,说起他们兄弟四个合作的事,至于他第五个儿子杨广,已经被处死。
而杨坚得到的是杨勇的拒绝,这让杨坚彻底失望,“居然连骗都不愿意骗我们,难怪是杨广手下败将。”
“皇后,为女儿们铺路吧,朕的江山,绝不能落外人手中。”杨坚做出抉择道。
其实女儿们在他心里也算外人,但可以合离及给血脉改姓,又变回自己人。
“好。”独孤伽罗去找女儿们。
“我已经说动你们父皇,接下来就看你们的了,记住,只有少数女人掌权,对你们根基是不稳的,只有越来越多女人掌权,你们权力才能稳固。”
“母亲,唐朝太宗那边?”独孤伽罗女儿们神情凝重。
“这个放心,我去找他的母亲和姐姐,太宗姐姐平阳昭公主同样有军事天赋,我就不信她会舍弃将军这种实权,而留恋军礼下葬那种表面虚荣。
而他们的母亲,手心手背都是肉,更何况是处境本就不公平的女儿,同为母亲,我能说动她。”独孤伽罗道。②
她们并不是一点胜算都没有,真说起来,她们隋朝胜算还更大一点,因为唐朝女人们没有土地,隋朝隋文帝杨坚时期的女人们还有地。
女人们不分配土地,是隋炀帝杨广干的,想到这里,独孤伽罗对这个儿子别提多厌恶。③
隋朝在烦继承人的事,唐朝也在烦。
比如李世民。
已知李治未来干的不错,可是现在他的太。子是李承乾。
李承乾谋反,李世民都不舍得杀这个儿子,更别说现在那些事情还没发生了。
究竟是选李治,还是继承人,李世民心里别提多纠结。
“突然觉得分封制挺好的。”这样他的宝贝儿子们都能有权。
当然,李世民也就嘴上说说,和忍不住心动,实际上并不会做。
就算他想做,也会被长孙皇后和朝臣阻止。
“陛下,现在孩子们还小,我们要做的就是多陪伴他们,高明就是因为我早逝,才会越来越偏激。”越说长孙皇后越对孩子们愧疚。
突然,李世民看向她,“皇后,咱们不要孩子了,比起孩子,朕更希望你活着,孩子们不能没有母亲。”
说着李世民流泪,为再也无缘的孩子,但是他相信,孩子要是知道,也一定会想自己母亲活着。
“好,我也想多陪你们一段时间。”长孙皇后轻笑。
她大致是因为生育过多身体亏空而死,少生孩子,的确可以延长寿命。
“世事为什么不能两全呢?”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遗憾。
李承乾和李治,长孙皇后和子嗣。
世事终究难以两全,他们只能艰难取舍。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武周, 天幕降临后,武曌就确立女儿太平公主为自己的江山继承人。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维系她的武周政。权。
刚开始太平并没强烈的权力欲。望, 直到她知道自己和上官婉儿未来死在唐玄宗李隆基手中,心里的火气和权欲噌地旺盛起来。
太平清晰意识到, 她只能掌权, 才能更好保护自己和自己在意人的性。命,反之要是别人掌权, 她们将会任人宰割。
就这样, 太平开始参与国政。
她们看过天幕, 知道必须提拔更多女子上来,才能稳固自己的政。权。
就像她母皇,根基就十分浅, 那种根基浅,不是指执政时间和阅历,而是在各个阶层里, 她母皇没有足够的女性支持者。
而男人们,所谓的臣服只浮于表面和一时, 不可信任。
好在天幕同时给予她们开办纺织工厂等利于民生等办法。
尤其是纺织工厂, 唐朝女子们是没有地的,而唐朝商业又没有宋朝发达, 相比之下,纺织工厂可以让很多原本挣不到钱的女人, 通过自己的劳动挣到钱。
有了钱,女人们就有了立足的本钱。
只有解决这点, 才能让她们在此基础上拥有更多, 要不然都是空谈。
关于这点, 武曌和太平详细谈过。
她们的目标,就是确保女人们的工作机会,直到社会运转再也离不开女人,只有那样,才是她们成功的时候。
其实要说这话并不准确,毕竟从古至今,都没离开过女人。
区别在于话语权掌握在男人们的手中的时候,他们是有能力和权力把女人们彻底赶回家,断绝她们挣钱机会的。
而她们要做的,就是维持和拓宽女人们挣钱的机会。
哪怕有一天,大部分男人都想把女人们赶回家,却做不到,到那时候,才算真正成了。
当然那是未来,距离太平还太遥远。
现在太平更注重当下。
“婉儿,虽然我知道自己没多少帝王才能,但我还是想厚颜让你当我的丞相。”
“你看历史上,那么多脑子不行的帝王,遇到一个能干的丞相,不也能被称为一句‘明君’。”
说实话,太平对于自己的帝王才能,并没有多大信心。
但对上官婉儿的才能,她却是百分百相信。
“好,婉儿一定不负殿下。”
“从今往后,历史上一定有我们帝、相的一席之地。”上官婉儿轻笑。
她想起原本历史,其实她和太平也很有名,但不同于她们真正的关系,自唐之后,她们的关系在世人嘴里,不是敌对,就是陌不相识。
直到后世她的墓被人挖掘,发现太平为她写的“千年万岁,椒花颂声”,后世才看到她们两人的友谊。①
但要是没有那份记载呢?她和太平真正的关系,是不是会永远不被世人所知?
上官婉儿不想那样,不想再被人抹去和太平之间的关系和感情。
从今以后,她要让世人都知道她和太平的关系,要让某些人再也抹不去她们的存在。
她要和太平做青史留名的明君贤臣!
宋初,赵匡胤依旧在为自己的继承人感到纠结。
就这样一直犹豫到他临终。
终于,赵匡胤下定决心,把儿子们叫到跟前,让他们跪下。
“你们能承担起宋朝的江山社稷吗?能不像赵光义一脉骨头那么软吗?能在被俘虏后自尽保全君王和朝廷颜面吗?”
“父皇,我们能,也许我们能力不够出众,但我们能保证不堕父皇您的血脉!”赵匡胤的儿子们哭道。
宋初的他们,骨头还没后世那么软,说的很是情真意切。
赵匡胤看着他们笑道:“赵光义一脉的软骨头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慢慢培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