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by星陨落
星陨落  发于:2025年02月11日

关灯
护眼

随后视频上出现老师们出题、考试的视频,这些步骤并不难,难的是这种模式一直重复。
学生们不停的考试,老师们的头发也肉眼可见的变少。
“原来后世学生们并不止高考一次,而是平时不管什么年纪,都在考试,只是高考考试更为重要。”
“平时考试多了,关键时候才不会掉链子,我看看咱们学生能不能也用上这个。”古代老师们直觉敏锐的注意到“考试”这个法宝。
“阿嚏!”古代学生们还不知道自己将来会遇上什么样的未来。
此时他们正在对着天幕嬉笑,“后世学生们好惨啊,居然要天天考试,还好我们不这样!”
他们还不知道,那是天幕没透露之前,天幕透露之后的情况,谁也说不好。
年纪小的学生们意识不到这一点,年纪大的学生们却能意识到。
“糟糕,老师们说不定会跟着天幕学‘考试’那一套。”
光是想想,就让他们头皮发麻。
【“虽然考试多了确实会让老师们有发际线困扰,但这能让学生们更好的巩固知识,对所学印象更加深刻。
只要学生们的成绩能提上去,我们的头发就不算白掉。”比起自己的头发,老师们更关心学生们的学习状况。】
“这些老师真是太有师德了!”
“她们虽然年轻,但意外可靠。”
“看,后世果然不是无缘无故让学生们考那么多试的,咱们也跟着学吧,虽然咱们试卷不像后世那么方便弄,但咱们学生们也不多,手写出来就行。”
诸朝,老师们商量。
“糟,糟糕,从今往后,咱们也需要考试了!”有学生凑巧听到,顿时大惊失色。
对于老师们而言,考试是项很好的授学手段,可对于学生们而言,却如晴天霹雳。
姜叶和江雪还不知道因为对老师们的采访,让诸朝学生们体会到后世学生们考试的酸爽。
他们的采访继续。
【“说完正常授学,我们再来说说支教问题,所谓支教,就是老师们去偏远山区教授学生们,因为跟城里比,偏僻地方老师们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比不上城里,所以每年国家都会有一定的支教名额。
我们身为前辈的经验是,女生们尽量不要去参加支教,哪怕支教回来会让履历好看。”说起这个问题,女老师们眸光晦涩。】①
“女老师为什么不能去偏远地方教授学生?”
“因为会被欺负啊,‘穷山恶水出刁民’可不是说着玩的。”
关于这点,诸朝古人们很快就意识到问题本质。
因为他们很多人就生活在这种危险环境里,知道这种环境对女性有多不友好。
只有那些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对此十分不爽。
“她们去都没去,怎么就知道那里的人不好?别一杆子把人打死好不好!”
“她们不去偏远地方支教,那些没有老师教导的孩子们该怎么办?她们实在自私自利。”
【“越是贫瘠的地区,越会展现人之恶,以前去支教的女老师们不乏遇到奸。杀、拐。卖等情况。
她们很多怀抱着教导孩子们,想让他们长大后走出山村的愿望,最后自己却彻底留在那里。
诸多血淋淋的前车之鉴,希望头脑发热想去支教的女老师们考虑清楚,支教的地方不一定全是坏人,但是你只要不幸遇上一次,就是彻底的绝境。”】②
“果然,哪怕是后世,也避免不了这种情况。”诸朝古人们并不意外支教女老师们遇到的事情。
“她们胆子可真大啊,居然敢跑去偏远山区,虽然是为了教导孩子们,但自身都难保的情况下,这种行为其实挺蠢的。”
“人家老师是好心,谁知道那些人会恩将仇报,现在好了,那些人绝了后人的路,他们孩子走出山村的希望越发渺茫。”
“这叫什么,给了你机会你都抓不住,活该他们一直穷下去!”
【“听去过的前辈们说,除了奸。杀、拐。卖那种无法承受的人生大事,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日常小事,会有人偷看老师们洗。澡和上厕所,以至于支教的老师们不管洗。澡还是上厕所都会结伴和围成一个圈,生怕有人落单。
跟在城里只需要负责学生们成绩的老师们比,支教老师们还需要考虑自己的人身安全,所以很多人支教完,都会心力憔悴,并劝后辈不要去。】③
【男老师们也别觉得自己能万无一失,男老师们遇到危险的概率比女老师们少,但也不是完全没有。
所以支教问题,希望大家都能考虑清楚再做决定,而不是头脑发热,到时候真遇到危险,再后悔也没办法挽回。”】
“唉,虽然老师们不去支教,对于那些孩子挺可惜的,但就像老师们说的,一切都得以自身安危为主,要不然自己死了,说什么都白搭。”
诸朝古人们叹息,完全能理解后世老师们对后辈们的劝告。
“又不是所有人都是坏人,万一她们运气好呢?”也有人依旧死犟。
比起那些支教老师的安危,他们更关心那些偏远地区的人和孩子们能得到的好处。
因为他们和那些人处境差不多,能够共情。
“我呸,凭什么让人家去赌运气,你算老几?真出事你们又负不了责!”有人听了十分气愤。
“因为他们就是那类会伤害弱者的人,自然站到恶人们那边,难怪你们看不到天幕呢,还好你们看不到天幕,要不然我们这些人可就危险了。”
“放屁,我们才不是恶人!”
“我们先前不小心对天幕不敬,才看不见的天幕,才不是因为我们心怀恶念的缘故!”
那些人心猛地一凉,大声反驳,不愿让人做实自己的本性。
除了少部分人吵起来,大部分人注意力还在天幕上面。
“奇怪,后世老师们为什么会毫无保留的教导学生,而我们的师父却不是?”突然有人道。
有人疑惑,遂变换口吻询问天幕,古代师徒和后世师生之间的区别。
他们的话成功变成评论,被姜叶和江雪看到。
【从模式看,咱们现在的师生,放在古代的确是师徒关系,但究其本质,两者并不相同。
咱们现在公立学校的老师有编制,也就是国家给发工资,而古代的老师们不同,他们大都是私人教导。
两种不同的收入来源,决定老师们面对学生们的态度也不同。】④
“后世老师们居然是国家发钱,难怪她们那么尽心尽力。”
“不过学校也是国家盖的,老师们工钱也是国家出,合情合理。”
“虽然合情合理,但那得是多大的一笔支出?”诸朝负责财政的官员们下意识计算起来。
“原来后世国家并不是盖了官学就不再管,而是会请老师们教导,这样一来,花费更高。”盖学校是一次性买卖,聘请老师们可不是。
【咱们现在老师们拿国家工资,跟学生们的关系不会像古代师生们那样亲。密,也不能像古代师父们那样对学生们动辄打骂,双方关系比较淡。
除非是很高的学历,能接触和继承老师们的人脉,关系才会像古代师徒那样,但比起古代师徒传承,他们更像“学阀”,只是不具备古代“学阀”们的权势通天。】⑤
“原来后世‘学阀’也没彻底消失。”
“只是他们的‘学阀’好像只限于学业上,而不是权势上。”
【古代师父们不同,古代师父们没有咱们现在老师的工资做保底,这样一来,他们就会为了牵制住徒弟们而留一手。
留一手的人多了,我们华夏的许多手艺也越来越失传。】
【不过也没办法,站在师父角度,万一把本事全都教给徒弟,“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句话变成事实怎么办?
而站在徒弟角度,多年来任打任骂、任劳任怨,师父还不彻底信任自己,同样会伤心和怨恨。
到最后关系如何,全凭良心,所以我们也不要对古代师父们的留一手行为苛责。
当然,他们肆意打骂徒弟们的行为,是很不对的。】⑥
“那天幕,我们该怎么办?”诸朝,不少师生们痛苦道。
师父们是想确保自己晚年的保障,徒弟们想学全师父们的本事。
【这件事双方的矛盾在于,师父们想要保障,徒弟们想要技术。
关键在于怎么让师父们把自己吃饭的本事传授出去?和让徒弟们学会技术后,不会对师父们忘恩负义?】
【其实挺难的,因为古代不像咱们现代,咱们现代很多师父的收入和教授徒弟的数量有关,教授出来的学生越多,师父收入越高,自然不会再留一手。
而学到手艺后,指望徒弟们的良心更不现实,还不如指望契约,约定好徒弟在师父生前和死后怎么做,然后把契约内容传开,徒弟要是做不到,会失去名声和客源。
这个方法挺适合古代的,因为古代交通不便,生活周边都是熟人,不像咱们现在,就算真签订契约,人家不愿意履行,说跑就跑你也没办法。】
“前者咱们做不到,后者倒是可以琢磨琢磨。”诸朝师父们眼睛一亮道。
他们是不指望靠徒弟数量挣钱了,但只要能确保他们晚年安稳,他们不介意后退一步。
“签契约,不必如此大费周章吧,难道师父们还信不过我们吗?”有徒弟听了皱眉。
“只是契约而已,只要好好孝顺师父,过后还能博个孝顺名声,不行,我得赶紧去找师父提这事。”
也有徒弟十分积极,觉得契约一事能免除他们师徒的后顾之忧。
当然能主动去找师父和不抵触契约的人心性大都不坏,这样的人,就算没有契约,也不会出尔反尔。
有了契约,反而能让他们学到之前学不到的手艺,对他们来说利大于弊。
可对于只想学本事,却不想孝顺师父,给师父们养老送终的徒弟们,则迟迟无法做出决定。
因为就像天幕说的,他们周边都是熟人,他们签订契约后做不到,会被人戳脊梁骨。
被戳脊梁骨还是小事,最怕的就是失去客源,那样一来,他们大半生的伏低做小又算什么?
而徒弟们的不同态度,也被师父们看在眼里,这让他们有时欣慰,有时心寒。
就在民间师徒们研究契约之际,官府突然发来通告,说能帮助他们签订契约。
这让民间惊讶,“好端端的,朝廷干嘛插手这事啊?”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说不定又是变着法搂钱呢。”⑦
“不,听说契约是免费的,官府还专门请了书院的学生们来写契约。”
“太阳怎么突然打从西边出来了?”民间百姓们惊讶。
路过的官员们气的不行,“收钱不行,怎么不收钱也不行?”
“要不是朝廷……算了,这样也是为了让手艺更好传承下去,不至于手艺一辈辈‘留一手’留到失传,这也是为了华夏未来。”
毕竟每辈都“留一手”,往小说是个人损失,往大说是华夏损失。
至于为什么不强制,本事在人家身上,他们怎么确保师父们不会留一手?
要是换做他们,要是有人敢强制,他们宁愿把本事带到地下,也不会乖乖配合。
既然不能强制,那就只能怀柔,帮师徒们签订契约,反而是最省力的办法。
至于监督问题,则不需要官府们操心,有街坊邻居们留意着呢。
“等等,后世老师们,好像基本都是女老师,男老师虽然也有,但数量却不多,这是怎么回事?”有人注意到后世老师们的男女比例。
因为那比例差距实在大,让人没办法不在意。
“虽然知道后世女子们能教书育人,不过后世女老师们的数量未免也太多了。”武周,上官婉儿听到宫女们小声惊呼道。
“是啊,后世女老师们的数量的确惊人。”上官婉儿有些恍惚。
虽然她们很希望后世女子们崛起,但真看到这一幕,还是让她们感到不真实。
实在让人好奇,她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以及,她们所在时代,能不能做到?
东汉,邓绥让人询问后世女男老师比例差距的关键。
要是她也能做到,那她今后就不用再愁女子们读书的事了。
不同时空,不同的人,不同的语气,所问内容大同小异。
不出意外,她们的话变成评论。
【关于女男老师们之间的比例问题,首先咱们要知道,教授学习,是个脑力活,不怎么用。的到体力。
除此之外,女老师比起男老师更加温柔、细心、耐心,尤其是幼儿阶段,女老师们更能照顾好孩子们。】
说着姜叶放出幼师们安抚孩子们的视频,那种温柔细心,是男人们所不具备的。
就连诸朝见不得女老师数量压过男老师的人们,也会赞同女老师们对幼儿的照料,而不是觉得男幼师做的更好。
【然后就是行业分类,不怎么用体力的行业,女生多很正常,就像那些出力的行业,男性对女性数量也是碾压性的。
大家只是分工上的不同,但也没强制规定女性必须做老师,男性一定不能做老师。】
“还是感觉好怪,毕竟从古至今,老师都是男的。”
“不过当老师,确实不需要很大力气,最重要的是知识。”
【除此之外,就是孩子和学生们这个群体很特殊,就是现在不是男女一块上学吗,其中不乏借着老师身份,朝孩子们下手的人渣。
此类人渣常见于男性,女性人渣虽然也有,但跟男性人渣数量没法比。
从家长们对孩子们的安危角度看,女老师的危险性远小于男老师。】⑧
“畜牲,居然对学生下手的畜牲,那样的人居然也配当老师!”
“说的没错,对于孩子们而言,男老师比女老师们更危险,我们当然知道不是所有男老师都是坏人,女老师也不全是好人,但我们不能赌。”
因为被男老师们下手的学生,下场很可能惨过女老师们下手的学生。
他们家长能做的,就是减少孩子们接触更危险的群体。
这点古今家长心态都通用。
【关于教。师的采访结束,接下来咱们继续。】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第六十八章
【除了考公、教育行业外, 其他行业的采访我们也有,不过考虑到直播时间,就不再继续播放。
大家要是感兴趣, 可以过后自行查看。】
“这就没了吗?其实还挺让人意犹未尽的。”
光是两个行业,就能折腾出他们没有见过的东西, 更何况后世的行业, 比他们想象中的更多。
【从对各行各业的采访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今职业百花齐放的局面。
而不是像古代,人读书的目标只有为官一个目标。】
“这话说的, 我们从古至今都这样啊。”诸朝读书以当官为目标的人们不服。
“可是后世不这样, 他们的世界, 除了读书和为官,还有其他更多东西,比咱们的路宽广。”
“我们从没想过, 读书除了为官外,还有其他更多可能。”
这点才是让他们受到触动的原因,就像脚下的道路变得更加宽广, 不再像之前那样狭窄。
【因为发展且均衡,所以咱们的科技发展也更为全面, 而不是像古代那样, 发明历史极为的漫长。
就像我们之前说的,古代的发展是畸形的, 只有步入现代后,情况才好很多, 希望咱们现今发展能一直持续下去。】
诸朝古人们汗颜,“后世发展那么好, 都还自醒, 反观咱们, 连人家的零头都比不上,却在沾沾自喜。”
尤其是那些为官的,只觉得姜叶的话就像巴掌扇在脸上,让人羞愤、让人惭愧。
“后世说的没错,比起后世的百花齐放,咱们的发展很畸形,而咱们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得从现在开始改变。”
“可是咱们该怎么改变?”
“从教育入手啊,后世不是都给咱们明说,教育才是百花齐放的基石吗。”
“只有教育到位,人才多了,咱们国家发展才能更好。”
“可这样一来,咱们原本的格局就会被打乱,千百年固定下来的士、农、工、商阶级,也会更改,这对有些阶层有利,对有些阶层则不利。”
“……说的没错,接下来就看在人们心里,是个人利益重要,还是华夏发展重要了。”
“居然想考验人性,只怕结果你会失望。”
“所以我打算从自身做起,多收几个学生,能改变一点是一点,而不是光等着指望别人,那不现实。”有人决定付出行动。
而就像不被人看好的人性,面对天幕所言,的确有人心受触动,可是大部分权贵阶层,依旧以自身利益为主。
帝王们呢,有些就算明知道这样下去,王朝依旧避免不了灭亡。命运,也没办法改变。
那些有心改变,却无力改变的帝王们心里很难受。
但更悲哀的是大部分帝王都无动于衷,就算他们知道自己跟百姓们利益一致,只有对百姓们好才能让社稷安稳,可是他们还是没有从权贵们虎口夺食给百姓们的勇气。
就更别说为更多百姓开启民智这件事。
这么说吧,他们只要不故意打压百姓们开启民智,就能算的上好君王。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们感叹,“咱们各国的君王是不能指望了,只能靠咱们自己了。”
“好在有了造纸术和印刷术,咱们能为后世留下更多著作!”
没有造纸术和印刷术,他们都能留下诸多著作,现在有了造纸术和印刷术,只会如虎添翼。
“而且咱们也可以像孔子一样,收很多学生,不必再像之前那样有所局限。”
要不怎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百花齐放,诸子百家的思想境界也非常高。
他们意识到短板后,就会去补齐短板,而不是固执的放着不管。
相比起诸子百家的主动来,他们所在时代的君王行动力堪称迟缓。
因为比起开启民智,让华夏发展的更好,此时他们更关心对付秦国。
而秦国,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
他们很清楚,乱世之中,只有速度快,才能不被时代洪流所淘汰。
其他时空,秦国是战国时期的最后胜利者。
而他们不愿意故步自封,丢失这种优势。
此消彼长,秦国以动制静,搅动战国风云。
哪怕诸子百家们身为局外人,也能看清当今局势。
“其他诸国太过‘沉稳’,这种方法在之前有用,可面对当今变局,‘沉稳’就变成了迂腐。”
不是诸国应对方式不对,而是时局变幻太快,他们的应对方式已经落后。
除了战国外,还有变动的,莫过于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等雄才大略帝王们的时期。
因为他们有压制手下权贵们的实力,也想让自己统治的江山社稷变得更好。
他们一反之前的愚民政策,放宽对百姓们的开智,不再禁锢百姓们的思想。
除此之外,他们还建官学,数量虽然没办法和后世官学数量比,对比之前,却是一个良好开始。
除了他们,邓绥、武则天等执政者,更对女子们的读书问题上心。
她们同样建立官学,只是和其他男帝比,女子数量更多。
【除了阿拉伯数字外,还有标点符号和拼音字母值得重点介绍。
先说标点符号,咱们古代是不使用标点符号的,这就导致同一段话,不同的人,断句也有所不同。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人买了书籍外,还需要老师们指点的原因,因为光看书,根本看不懂。】①
“断句?后世断句问题统一了?”诸朝听到断句,有人忍不住皱眉。
“真是荒唐,万一先贤们话被扭曲怎么办?”他们十分担忧后世人乱来。
【比较经典的断句段子有: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这句话中间没有标点符号切断,那么不同人,就可以得出不同理解。
而大家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姜叶和观众们互动。②
诸朝有文化的人们看着这句话若有所思,“这是一句明显赶人的话: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他们语气适当微顿,表明其主人赶客态度。
但也有人看法不同,摇头道:“不,这明显是一句留人的话: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他们也只是语气微顿,话就换成另一个意思。
两种断句方式都变成天幕评论,让看到的人们直皱眉,“果然,这就是没明确断句的坏处,怎么理解都可以。”
但是你能说这两种断句方法是错误的吗?
不,它们都是对的。
就是这样,才让人纠结。
【从这则小故事,大家可以看出断句的重要性。
当然,有了明确断句后,话的意思也就不再委婉。
虽然变得直接,但标点符号的使用,能让人对书籍更好的理解,是绝对的利大于弊。】
说着姜叶放出没有断句过的古籍,古籍内容没有标点符号,又比之前那句话难,直让人看的眼花缭乱。
但是随着标点符号的添加,古籍的理解难度一下下降。
“那些像蝌蚪、圆圈一样的东西,就是标点符号?”
“它们分别都是什么意思?”
“原来那就是标点符号啊,我们也会使用。”越往后的朝代,用标点符号的概率也大。
不过他们的标点符号,跟后世成体系的标点符号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逗号和句号算是咱们最常见的两个标点符号,一句话没有说完用逗号,结尾则用句号。
简单举例,比如古诗词,大都是一个逗号,一个句号来表达一段诗句。】③
“这样一来,诗词更加简洁规范,且更加美观,比没加之前更具韵味。”诸朝古人们睁大眼睛。
尽管他们刚接触标点符号,但不妨碍他们理解和看懂逗号和句号的使用。
虽然诗词加标点符号不符合他们的阅读习惯。
但他们不得不承认,标点符号的添加,让他们更好理解书籍内容,以及对眼睛更舒适友好。
【除此之外还有感叹号,用以感叹,为文字增加情绪。
还有问号表达疑问,不同的标点符号,可以赋予文字们更多的表达方式。】
姜叶把其他标点符号和使用方式放出来。④
诸朝古人们看懂以后,立马两眼放光,“我要用标点符号给古籍们做断句!”
当然标点符号并不能改变人们对书籍意思的理解,至于文字意思统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都记下来,等到时候加在古籍上。”嬴政吩咐李斯。
秦朝已经弄出造纸术和印刷术,现在多加一个标点符号,并不费事。
“这标点符号可真不错,起码有了它们后,朕眼睛会好受很多。”刘彻想起东方朔自荐给自己的竹简。
不仅分量厚重,还断句困难,但凡他少点爱才之心,都看不完。
“标点符号好像不难,咱们也能用。”
“比如咱们要问别人:你晌午吃饭了吗?是不是就用问号?”
诸朝百姓们议论纷纷。
比起更复杂的文字知识来,标点符号并不复杂。
更别说他们日常生活中说话时,也会进行停顿和感叹,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所以诸朝古人都对标点符号接受良好。
【说完标点符号,接下来是拼音字母。
可以说,拼音字母的出现,极大降低了人们对文字的入学门槛。】
“降低对文字的入学门槛?”诸朝古人们眸光一凝。
“这怎么可能做的到!”
“造纸术和印刷术能让书籍数量变多,我们都可以理解,但是文字门槛怎么降低?”
“阿拉伯数字和标点符号,一定程度上已经降低文字难度,那拼音字母,难道能更厉害?”
不是不相信后世的话,而是他们从没有接触过拼音字母。
也就想象不出来拼音字母意味和代表什么。
“如果文字门槛真能降低,那开启民智的速度会更快。”
决定开启民智的帝王们敏锐意识到这一点。
“若是那拼音字母真能降低文字门槛,我们又该怎么应对民间开智的冲击?”
有人希望开启民智,就有人不希望开启民智,他们对此十分苦恼。
【在拼音字母出现之前,人们通过在旁边用简单的同音字注音。
复杂的则用两个字,分别取那两个字的声母和韵母读音结合成新的发音方式。
相比之下,拼音字母由26个字母结合组成,可以比其他字更快掌握。】⑤
“同音字我们理解,可声母和韵母是什么东西?”
“难道是指一个字的前后读音?两字注音法就是这样。”
“26个字母,果然,拼音字母并不是华夏文字。”
“这不就是那什么洋文吗?”有人认出拼音字母和之前出现过的洋文一模一样。
【古代注音是需要掌握其他同音字的,而字有多少,同音字就有多少,除此之外还有少数单独发音的文字,很难找得到同音字,这就增加对文字的学习门槛。
两字注音法就更不用说了,你首先得掌握注音两个字的读音,才能学会新字,如果连注音字都不会读,那就没办法学会新字。
读书为什么叫读书,就是需要发出声音,才能更好掌握对文字的发音。】
“天幕说的我深有体会,有时候为了掌握更好读音,嗓子都快读冒烟。”
“嗓子读冒烟还是小事,最怕的是买来的书没有注音,那感觉就跟看天书差不多。”
“所以那些拼音字母该怎么读?”
他们看着拼音字母,只觉得完全不认识,更别说读出来。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