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不是说古代盐价贵,是因为路途和朝廷定价吗,咱们现在盐价降下来,也跟路途便利和国家定价有关系。
比起古代,咱们现在道路畅通,国家也不允许盐、粮、水这类民生产品超出咱们普通人的承受范围。】
“不光盐价,就连粮价也不高吗,如此一来,后世肯定很安稳。”有人意识到。
因为这种行为,可以安抚绝大多数百姓。
“后世是怎么确保盐、粮不涨价的?”诸朝帝王们疑惑。
他们不知道低盐价和低粮价有利民生吗,他们当然知道。
问题是知道和做到,是两回事。
就像税。收,朝廷规定的低,可到百姓头上,税。收就变多。
盐价同样,朝廷前脚低盐价,后脚就会被下。面转手卖出高价。
“所以后世政。权对国家的掌控力,也远强于咱们古代。”嬴政道。
他想起自己能一统天下,却捉不到几个想刺杀自己的刺客,其对比何其讽刺。②
“真好,后世不仅有杂交水稻,还有那么低的盐价,他们一定身处太平盛世。”对于百姓们而言,只要这些日常用品能在承受范围内,那就是当之无愧的盛世。
但可惜,历史上很多有名的盛世,最底层的百姓们并不包括在内。
关于姜叶和江雪所说的后世盐价,除了让古人们大开眼界和憧憬外,对于古人的帮助并没有很大。
因为古代交通不便,人工成本降不下来,还有就是朝廷和私盐贩子们,他们也不会让盐价降下来。
百姓们反抗不了所处时代,却不代表他们不会愤怒。
“柴米油盐酱醋茶,咱们能做到几个?”诸朝百姓们扪心自问。
“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把盐价降下来?”百姓中,有人呢喃,想着既然有困难,那就想办法解决困难。
“后世可真会添乱。”诸朝不乏皱眉的权贵们。
有后世的低盐价做对比,反而衬的他们的盐价更高,后世的低盐价让那些底层人知道,原来不是盐价降不下来,而是有人不想盐价降下来。
这样想的人多了,岂能不生乱。
百姓们对盐价的渴求不像饥。荒那么迫切,但有脑子的帝王和权贵们相信,百姓们心里一直都会对低盐价念念不忘。
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后世的低盐价变成了百姓们心中的白月光,而他们的朝堂则变成蚊子血,朝堂众人心里会得劲才怪。
“陛下,咱们是否要在海边建晒盐场?”有人问帝王们。
“……建吧,不建百姓们会更不满。”虽然建了盐价也降不到后世程度,可不建更不行,这让帝王们心里憋屈。
【最初的酱是指肉酱,是一种单独的美食,因为其制作原材料,食用。的都是贵族。
后来菜酱出现,越来越多的百姓们才吃上酱,如咱们现在常见的黄豆做成的豆瓣酱,芝麻做成的芝麻酱,还有辣椒酱等。】
【饭菜加酱,可以让食物提味增香,是和只加盐,是两种不同的口感。
而做酱的过程,可以加盐,也可以不加盐,不加盐的话,保存时间会短于加盐。】
【后来随着演变,宋朝时期,开始出现咱们现在的酱油。
明清时期,酱油已经普及到百姓家中。】
诸朝百姓们眼睛亮道:“我们好像可以做酱和酱油。”
芝麻和辣椒他们没有,黄豆却是有的。
更别说酱还能做酱油。
等姜叶和江雪大致介绍完酱的历史和种类,身后屏幕内容变成各种酱的配方和酱油酿造方法。
“黄豆酱由黄豆、面粉……还有盐制成,这些都不难弄到。”靠前的朝代大都记黄豆酱。
“辣椒酱主要是辣椒,正好咱们有辣椒,试试看。”手边有辣椒的朝代百姓们道。
倒是芝麻酱,很少有百姓做,基本都是衣食无忧的贵族们。
除了零点的豆瓣酱、芝麻酱和辣椒酱外,还有更多酱,虽然有些人们用不到,可是不妨碍众人记下。
【醋和酒可以说是一家,它们的原材料和最初步骤都是一样的,区分是从发酵过程开始。】
身后屏幕随着姜叶和江雪声音,对半分成两个画面,只见刚开始,他们的步骤一样,等到后面,他们的步骤才有所区分。
就像一条路上出现的两个岔路口,一条路:酒被拿去蒸馏,另一条路:醋加醋酸继续发酵。
【两者不同之处还在于,酒需要无氧环境,也就是密封;醋的话是有氧环境,可以雨天盖盖子,晴天把盖子拿开。
就这样不同的制作步骤,使得相同原材料,做出来不同味道的酒和醋。】
【酒和醋除了能用粮食酿造,还可以用水果酿造,像之前介绍过的葡萄酒,水果也可以做果醋。
除了食用外,醋还有一个文学典故。】
【传闻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唐太宗听说宰相房玄龄“妻管严”,就赏赐给房玄龄几个宫女,房玄龄把人带回去后,直接被其妻赶出家门。
唐太宗闻言大怒,召房玄龄之妻卢入宫,给卢氏两个选择,要么接纳自己夫君小妾,要么喝下毒酒去死,谁知卢氏二话不说选择喝下毒酒。
杯里并不是酒,而是醋,无毒,可是卢氏的果决让唐太宗收回成命。
至此,“吃醋”一词代指男女之间嫉妒、不安、占有等意思。】③
【这个故事出自《隋唐嘉话》,并非正史,里面的内容就跟《汉武故事》的可信度差不多。】④
“《汉武故事》,那不就是假的吗!”李世民无语,他还以为自己真管了爱臣家事,吓他一跳。
“陛下,其实民间现在就有这类吃醋小趣闻,只是不知后世为什么安到陛下和臣头上。”房玄龄如释重负笑道。
“哦,所以玄龄你真是‘妻管严’?”
房玄龄:“……”
“《汉武故事》,是写朕的吗?里面都写朕什么了?”不知道金屋藏娇等典故的刘彻有些好奇。⑤
“咳咳咳咳!”西汉末年、东汉初年,对《汉武故事》添砖加瓦的无名作者们剧烈咳嗽,深怕后世曝出他们的。名字。
【最后咱们来说茶,大家可能都听过“吃茶”的说法,因为在古代,茶的确是用来吃的,当时茶并不算饮品,而是算一道菜肴吧。
大家可以看看陆羽《茶经》对茶的制作,除了茶叶,还会往里面加葱、姜、栆、橘子等配料,等它们全都熬煮好,已经是茶粥和茶羹。
跟咱们今天的茶,可谓是相差甚远。】
“茶不就是那样做的吗,后世又是怎么吃茶的?”吃茶粥和茶羹的前面朝代没觉得哪里不对。
“难怪说‘吃茶’,原来以前茶真的是用来吃的。”已经饮茶的朝代恍然。
“我的《茶经》流传到后世了。”陆羽很高兴。
说着他备好纸笔,准备把后世的吃茶方法也写到《茶经》里。
【直到唐朝时期,茶还是用来吃的,等到宋朝时,有了点茶。
点茶就是把茶叶打成粉,然后少量多次注水,把茶叶粉打发成泡沫状的样子。】
说着姜叶和江雪身后出现宋朝点茶的过程。
【时至今日,咱们对点茶可谓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点茶并没有消失,陌生是因为点茶并不在我们国家流行,而是在隔壁的日。本。
他们把点茶法当成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是他们发明点茶法,而少有人知道点茶法是他们宋朝时从华夏学习过去的。】
“把点茶当成他们的传统文化?他们没有自己文化吗?”流行点茶法的宋朝人震惊。
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把外来文化当成自家祖宗,他们就不别扭吗?
“你们说,他们既然认为点茶法是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那他们会承认点茶法的历史来历吗?”嬴政、刘彻、李世民等人问臣下。
“陛下,承认点茶法来历,会动摇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几位帝王的臣子们意见一致。
就像他们说的,宣扬点茶法来历,人家还怎么理直气壮的把点茶法奉为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
“点茶法在华夏早就不行了,听后世意思,日。本还把点茶法传到后世了?”朱元璋不理解。
“比起点茶法,沏茶和泡茶,不是更方便?”
【关于宋朝的点茶,还衍生出斗茶的文化,斗茶就是在茶水表面,用不同搅拌打出来的茶沫作画。
简单来说,就是茶叶/沫版拉花,利用下。面茶叶颜色和上面茶叶颜色的不同,从而绘制不同图案,谁用茶末画的更好,谁就赢。】
明清百姓看到宋朝点茶过程皱眉,“这得多费时间啊,没有沏茶/泡茶方便。”
【宋朝之后,是明清的沏茶/泡茶法,其实关于陆羽《茶经》里,也有泡茶的方法,可当时并不流行,直到明清,迎来泡茶和沏茶法的高峰。
直到我们现在,依旧是以泡茶法为主,因为它比煮茶和点茶法便捷。】
“朕就说沏茶法比点茶法方便。”朱元璋轻哼。
【当然煮茶、点茶、沏茶这几种方式,对于茶叶的处理过程也不同。
具体我们已经给大家准备好资。料,大家可自行查看。
我们重点来说一下茶对人身体的重要性。】
【以草原人为例,他们常吃牛羊等肉食,会让身体燥。热、难受,而茶叶,刚好可以解肉食的油腻,可以让他们消除这种痛苦。
就像盐对人。体是必需品,茶叶对于常吃肉的草原人来说,也是必需品。】
诸朝帝王眼睛一亮,“茶叶吗,我们懂了。”
元朝、辽国等少数民族政。权:“……”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⑤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第三十八章
【咱们现在除了传统的泡茶方式, 还对泡茶方式进行了改良,那就是茶、奶、糖三种食品混合一起,制成的奶茶, 奶茶在年轻人中间,十分受欢迎。】
“奶和茶也能一起煮?”诸朝内陆的百姓们惊讶, 有些难以想象。
因为他们的身份, 很少接触牛奶存在,更别说把两种食物混合一起品尝。
“奶茶, 这个名字还真贴切。”辽国萧太后眸光微动。
因为他们做出过奶茶, 毕竟他们不缺牛奶, 有时候也会研究茶叶的更多吃法。
“牛奶加茶,味道不腥膻吗?”李世民等帝王喝到奶茶不是难事,问题是奶茶很难符合他们的口味。
就像他们说的, 牛奶味腥膻,异族们不觉得,是因为他们从小喝到大, 早就习惯。
而华夏,哪怕是贵族, 也很少有从小喝牛奶的习惯。
“想必后世一定有去除牛奶腥膻的办法, 奶茶才如此受欢迎的。”长孙皇后道。
“后世普通人也能吃到牛奶吗?”嬴政注意到这一点。
能那么受欢迎,脱离不了价格和范围广这两点。
可牛奶, 从古至今,也大都是贵族们专属。
“奶茶, 我就说后世草原怎么养那么多牛和羊,却没有马。”
“羊可以剪毛做毛线, 牛可以产牛奶。”忽必烈想起之前看到过的后世草原养殖情况, 心里突然恍然。
之前剪羊毛的时候, 他们还疑惑为什么只有羊和牛,而没有马。
现在他们终于知道牛的用途,不过虽然解了惑,他们却开心不起来。
因为他们觉得后世草原,把他们草原民族的灵魂:马,给丢了。
“去病,朕决定了,等以后打败匈奴,也让他们养羊和养牛,他们既然有放牧天赋,可别浪费了。”刘彻也回想起后世草原的情况,突然知道打败匈奴后,该如何治理。
如果说刘彻打败匈奴还需要时间,那嬴政那边,已经立马出兵。
“去吧,让草原部落今后给我们专门放牧。”嬴政从后世总结出经验,那就是只要用对地方,草原那种种植不了庄稼的地方,也能变废为宝。
秦朝和匈奴之间本来就有边防驻守,只是这之后,更加主动出击。
知道草原地盘不是那么鸡肋,嬴政自然要拿下。
其他朝代有能力的帝王们自然也行动,“收复草原,让奶茶提前出现在华夏。”
他们口号喊的十分响亮。
【除却咱们华夏喜欢饮茶,草原民族离不开茶,国外的贵族们,同样对茶叶情有独钟。
丝绸之路上,茶叶是继丝绸、瓷器后,第三受欢迎的奢侈品。】
“国外也喜欢茶,那咱们多种点茶叶,然后卖到国外去。”已经开通丝绸之路的朝代们激动。
没开通丝绸之路的朝代,如春秋战国、秦朝和汉初等朝代,则把这点信息记下。
等以后开通丝绸之路,他们直接就能带着东西去,省却不少摸索时间。
【说完茶叶,咱们再说说糖。
糖和盐,被誉为调味料中的双子星,两者在调味料中都十分重要。
就像刚才说的奶茶,就是因为加了糖,口感甜滋滋的,才会那么受欢迎,如果只是奶和茶一起,难免单调。】
“糖来了。”听姜叶和江雪提起糖,诸朝百姓们眸中泛起波澜。
【关于古代的糖,来源分两种,一种是天然糖,比如蜂蜜,另一种糖,是人们加工后做出来的糖,比如饴糖,也就是咱们今天的麦芽糖。
天然糖咱们后面说,现在先来说一下加工出来的糖,古代对糖最早记载是在《诗经》里,“饴”指的就是麦芽糖。】①
“麦芽糖,这个名字倒是贴切。”诸朝会做麦芽糖的人笑道。
饴糖的原材料,确实是小麦。
【咱们来看一下饴糖的制作过程,饴糖的原材料是小麦和糯米。
第。一步,先浸泡小麦,让其发芽,等发芽到三四厘米,也就是一小指头的长度,就可以将其切碎。
第二步,将糯米洗净并蒸熟,然后与切碎的麦芽均匀搅拌,让其发酵转化成汁水。
第三步,过滤汁水后,用火熬成糊状,冷却后就是胶状琥珀的麦芽糖。】②
姜叶和江雪说的简单明了,不仅如此,还有相关视频,哪怕是普通百姓,也能听懂。
“这麦芽糖看着不复杂,咱们也许可以试试。”生在丰收年间,家里有麦芽的人家们道。
“原来糖画的糖是这么做出来的!”喜欢糖画的小孩子们忍不住拍手欢呼。
【到这,麦芽糖已经完成。
但如果趁做好的麦芽糖没凉透之前,加以黄豆粉不停快速多次对折拉扯,糖丝变细,颜色从琥珀变成白色,你将得到一份龙须酥。】
【麦芽糖味甜,吃起来也好吃,就是有点黏牙。
做成龙须酥后,几。乎入口即化,比起麦芽糖,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口感。】
“确实,很难想象只是简单拉扯,龙须酥就一点也不黏牙,还入口即化了。”有吃过麦芽糖和龙须酥的诸朝古人们点评。
而民间,就算麦芽糖历史早,可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做麦芽糖的。
可是现在,他们学会了。
不说出去摆摊挣钱,就是在家里做一点给孩子们和家人甜嘴,也比之前不知道怎么做好。
【饴糖/麦芽糖之后,是蔗糖,蔗糖原材料是甘蔗,甘蔗在古代被称为“柘”和“蔗”。
甘蔗生吃味道就很甘甜,做成蔗糖以后,能够保存更长时间。
且甘蔗还是咱们常见的制糖农作物之一,可以做成红糖和白糖。】③
【红糖由甘蔗榨出的汁水熬煮后浓缩而成,具有益气补血功效。
比如古代产后坐月子的普通女人,就适合喝红糖水煮鸡蛋。】
至于为什么只适合古代,是因为古代补品本来就不多,尤其是古代普通女人,平时得到的营养本来就少,以至于并没有很大功效的红糖鸡蛋,对她们而言,也是补品般的存在。
听后世这么说,诸朝不乏正在坐月子的女人们苦笑,“红糖煮鸡蛋,哪是我们能喝的起的。”
说着她们嘴里十分苦涩,因为如果是家里实在没有也就算了,关键是家里有,却不给她们吃。
【白糖则是在红糖的基础上进行纯化、脱色、除杂等步骤后获得的。
颗粒结晶状的为白砂糖,颗粒更小且口感软绵的为绵白糖。
而在白砂糖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大颗粒的冰糖。】④
伴随着姜叶、江雪和视频解析,诸朝百姓们只觉得眼花缭乱,“好多糖啊!”
“最关键的是,糖的原材料咱们可以想办法种出来!”只要能种出来,他们就也能吃到糖了,这让百姓们如何不激动。
【除了甘蔗外,还有甜菜也非常适合制糖,甜菜在古代被称为“菾菜”“红菜头”,只是比起甘蔗来,甜菜传入华夏时较短。
而比起甜菜传入的时间,甜菜的制糖历史更短,直到晚清时期才流行。】⑤
“甜菜也可以做来制糖?还是跟甘蔗比!”已经有甜菜的诸朝古人震惊。
无它,甜菜一直被当成食物和药物,很少有人会把它往制糖方面想。
比起甜菜的食用价值来,自然是甜菜的制糖价值更大。
“咱们没有甜菜,但好在有甘蔗。”没有甜菜的朝代百姓们也不失望,转而去种植更多甘蔗出来。
【说完人工加工的糖,咱们来说一下天然糖:蜂蜜。
最初的蜂蜜都是从野外获得,不仅难得,且获取的过程也比较艰辛。】
“可不,被蜂蜜蛰了特别疼!”不幸被蜜蜂蜇过的人心有余悸道。
【既然野外蜂蜜不好获得,量还少,我们勤劳的先祖就开始想办法人工养殖蜂蜜。
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周朝时期标记蜂洞,不过真正形成体系,则在东汉。】
“蜂蜜也可以养?怎么样?就不怕它们蜇人吗?”诸朝古人们震惊。
其实他们所在朝代,不乏养蜂人,可这毕竟是小众赛道,除非附近的人能有所耳闻,其他距离远的地方,连听都没听说过。
【人工养殖蜜蜂,需要给它们做蜂箱,还有辨别照看好它们的蜂王。
因为蜜蜂们以蜂王为首,蜂王在哪蜂群就在哪,蜂王要是没了,哪怕有蜂箱,蜂群也会离开。】
“蜂王是雌蜂还是雄蜂?”有试图养殖蜜蜂失败的人忍不住问道。
之前他们按照人类惯性,用雄蜂做蜂王,结果就是蜜蜂们全飞了。
他们的话变成评论,让姜叶和江雪忍俊不禁。
【蜂王当然是雌蜂,蜂群之所以围着蜂王聚集,是因为它们是由蜂王生产下来的。】
【不仅是蜜蜂,可以说自然界大多数,都是以雌性为主,只有少数群体,才以雄性为主,比如说人类。】
“所以按照群体数量,我们人类才是倒反天罡的那方?”诸朝古人们不敢置信。
“真是荒谬!后世真是不知所谓,世上怎么可能有以雌性为主的群体,说这种瞎话也不怕烂舌头!”当即就有“雄本位”的男人们受不了。
在他们看来,世上不光人类应该以男人为主,就是动物们,也该以雄性为主才对。
姜叶和江雪的话颠覆他们一直以来的认知,他们第。一反应不是思索,而是怒不可遏,希望姜叶和江雪闭嘴,最好再为他们之前的言语为他们道歉。
“动物界是以雌性为主,只有人类反过来。”这个认知让许多女人恍惚。
“这说法可真是有意思,因为蜂群是蜂王生的,所以蜂群围着蜂王转,而人类,女人生了孩子,孩子不仅没有围着母亲转,反而是母亲围着孩子转。”吕雉说到最后,语气转冷。
“等着吧,迟早我们能用雄蜂王培育出蜂群来!”厌恶姜叶和江雪言论的人话变成了评论。
这让他们高兴的手舞足蹈,觉得打脸了姜叶和江雪。
姜叶和江雪不禁目瞪口呆,评论的人,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而诸朝养蜂人们,也震惊的张大嘴巴,“雄蜂王根本养不出蜂群啊!”
他们自己养过,自己还能不知道,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后世都明说了,依旧还会有人反着来?
“等着吧,迟早我们能向世人证明雄蜂王也是存在的。”其他人的反对,不仅没让他们退缩,反而更坚定。
他们摩拳擦掌,想证明的是雄蜂吗?不是,而是他们男人才对。
【额,其实不用养雄蜂王来证明这个,咱们现代已经想办法研发男人生子技术,距离男人也能怀孕生子那天已经不远。
咳,扯远了,大家还是来看蜜蜂养殖事项。】
“男人生孩子?”诸朝古人们恍恍惚惚,机械化的记下蜜蜂养殖注意事项,连蜂王是雌蜂这么大的事都顾不得。
不是,他们知道后世很厉害,但是也没想到后世能那么厉害啊。
就是之前决定培育雄蜂王的诸朝古人,气焰一下降下去,他们用大笑遮掩心中惶恐,“哈哈,男人生孩子,这怎么可能做到!”
说完他们沉默,想到刚才的嘴硬。
他们不一定能培育出雄蜂王,但后世,说不定真能做到让男人生孩子。
别说普通男人们,就是帝王们,听到男人生子,也忍不住菊花一紧。
倒是女人们,没想到还能存在这样的发展。
【蜂蜜话题有些歪题,现在我们说回糖果,除了蜂蜜、甘蔗、甜菜外,糖果还能用水果做果糖,牛奶做奶糖,口感都很好。】
草原民族们哪怕听到奶糖,也无动于衷,因为他们也是男人。
男人生孩子这事,就是他们也无法接受。
倒是萧太后,觉得口。中奶糖更加甜蜜丝滑。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⑤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还好咱们不在后世!”这一刻, 诸朝不知多少男人庆幸。
之前听后世生活富足,他们一直心向往之。
但现在他们才知道,后世也不一定全都是好的。
起码身处古代的他们, 不用面临男人生子的问题。
当然这么想和庆幸的都是男人。
女人们知道后世有男人生子技术后,反而更憧憬向往。
因为她们体会过生孩子的痛苦。
而男人们, 明知道她们的痛苦, 却选择视而不见。
直到知道未来男人也可能生孩子,他们才终于恐惧, 生怕这种痛苦也降临到他们身上。
“来, 媳妇, 这是红糖煮鸡蛋。”有男人为正在坐月子的妻子端来一碗红糖煮鸡蛋。
这也是女人坐月子以来,第。一次吃到的“好东西”。
其丈夫们举动让女人们不知所措和不明所以。
她们不知道发生什么,才让她们夫君对她们态度发生转变。
只有少数女人, 联想到刚才天幕所说的男人生子。
她们仔细打量自己的丈夫,发现他们眼睛深处有着不易察觉的惶恐和害怕。
他们恐惧什么?恐惧自己也有生孩子的可能吗。
这让她们感到可笑,她们生儿育女, 辛苦操劳没得到过对方一句好话,后世只是轻飘飘一句男人生子, 尚未发生的事, 就能让他们有所改变,这如何不讽刺。
姜叶和江雪不知道他们的话又煽动蝴蝶翅膀, 糖的大致类型已经介绍的差不多,他们今天的直播也到了尾声。
【调味料篇已经介绍的差不多, 在今天直播结束前,我们还会跟大家玩小游戏, 感兴趣的观众朋友们可以参与一下。】
不等诸朝古人回神, 姜叶和江雪就让开位置, 让观众们参与今天的小游戏。
游戏互动内容也占直播时长,姜叶和江雪的工作量算变相减少。
“又有小游戏了。”诸朝古人们回神,纷纷摩拳擦掌。
“这一次的小游戏,和直播内容更密切。”刘彻眯眼。
上一次的古今农作物连连看,就和直播时介绍的农作物内容有关。
这次,则换成答题类型。
【第。一题:以下哪个选项符合我们古代贵族的饮食习惯?
1:一日多餐
2:一日两餐
3:一日一餐
4:一日不餐】
“当然是贵族们,我们老百姓一天两顿都能偷着乐了。”诸朝百姓们看到题目内容忍不住撇嘴。
贵族们咳嗽一声,选择正确答案后,忍不住想为自己说两声,“其实我们也是一日两餐的。”
区别在于,他们一日两餐时间外要是饿了,可以为自己加餐,百姓们则没这个条件。
【第二题:古代以下哪种材质的餐具具有。毒性?
1:陶器
2:青铜器
3:瓷器
4:玻璃】
看到这道题,秦朝嬴政及春秋战国的贵族们额角隐隐抽疼,“不好,青铜器的毒还没解。”
此前他们用青铜器有多骄傲自豪,现在就有多后悔。
“陶器和瓷器都没有。毒,为什么偏偏青铜器有。毒?”他们不理解。
“玻璃,是不是指琉璃?”诸朝古人对玻璃并不是很熟悉,他们熟悉的是琉璃。
“天幕说陶器和瓷器都没有。毒,但没说玻璃有没有。毒?”有人迟疑,因为不了解,所以难下决定。
“玻璃如果是指琉璃,那应该没毒吧。”
“难说,在之前咱们也不知道青铜器有。毒啊。”
【第三题:以下哪种饮食说法是正确的。
1:秦朝炒菜
2:汉朝辣椒酱
3:唐朝点茶
4:宋朝蔗糖】
“炒菜我记得时代靠后,朝代我记得不太清楚了,但绝对不是秦朝。”
“辣椒酱也是,辣椒是明朝传入华夏的,汉朝时没有辣椒。”
“点茶,是唐朝还是宋朝来着?”
“蔗糖应该是对的吧,汉朝时期就有蔗糖了,而宋朝在汉朝后面。”
诸朝古人议论纷纷,有些对问题答案琢磨不定。
好在周围都是人,可以互相验证答案,没什么难度。
直播间,看到本次游戏内容,姜叶跟江雪咬耳朵,“这确定是游戏,而不是直播内容复习?”
“感觉就像考试一样,真的会有人参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