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红跟她谈好工资后,让她明天就来店里上班。
隔天,数码相机也借到了,黄苓黄经理亲自送来的。
为表示感谢,孟箬送了她一盒蛋挞,和几袋面包。
黄苓有些不好意思地收下,嘴上说着:“孟总,您可真是太客气了。”
“不过,说实话,你家的蛋挞我很喜欢吃。”
万事俱备,就等着罗丽萍去当卧底,记录下证据了。
第一天,孟箬打算先让罗丽萍去探个底,所以就没让她带相机。
晚上罗丽萍下班,留了个心眼,故意绕了个弯,从孟箬房子后门进的屋。
她一进屋,就跟孟箬道:“孟姐姐,幸亏今天你没让我带相机,今天刘玉红在,估计是怕我偷东西,盯我盯得可紧了。”
这个年代,无论是店内、路上还是汽车火车里,扒手偷窃这种情况都很常见。
所以,刘玉红防着新员工,倒也在情理之中。
孟箬点点头:“那这几天,都先不带相机了,等你彻底获取了刘玉红的信任,咱们再商量拍照的事。”
“这几天你尽量表现勤快点。”她说。
罗丽萍点头:“肯定的。”
又这么过去三天,罗丽萍终于是彻底获取刘玉红的信任。
因为刘玉红今天早上来店里,只是转了一圈就出去打麻将了。
罗丽萍等到中午,她也没回店里。
这几天,她一有空就帮面包师傅打打下手,所以跟面包师傅的关系处得还算不错。
面包师傅年近四十,姓于,刘玉红平常都管她叫于姐,罗丽萍则管她叫于师傅。
“于师傅,老板娘今天怎么出去这么久还不回店里啊?”
罗丽萍给于师傅帮忙的时候,状似随意地提了一嘴。
于师傅也没在意,回答道:“老板娘她打麻将去了,估计今天都不会回来了。”
罗丽萍这下心下了然,心想刘玉红应该是对她放下了戒备,准备把店彻底交给她和于师傅两个人。
于师傅对她倒是信任,因为她从第一天来店里,就经常主动过来烘焙室帮忙。
所以,有时候于师傅干活干累了,到店外透透气,她就一个人待在烘焙室。
明天她就试着将数码相机带过来,趁于师傅出去透气的时候掏出相机,多拍烘焙室的几张照片。
还真跟于师傅说的一样,直到门店打烊,刘玉红都没回来。
秦氏面包房店里生意不好,因此,他们打烊也早,基本上天一黑就把店门关了。
晚上,罗丽萍绕了一个弯,绕到孟箬门后头进屋。
立即向她汇报了今天的情况。
孟箬听后点头:“那你明天就试着带相机过去。”
黄经理把相机送过来时,顺道教过她怎么使用,前两天,她也把罗丽萍给教会了。
“但千万注意要小心,别被发现了,”她叮嘱道,“要是被发现,让对方存了戒备的心,就难了。”
罗丽萍神情严肃,连连点头:“孟姐姐,你放心,我会加倍小心的。”
隔天一早,罗丽萍就将数码相机藏进布袋里,带去了秦氏面包房。
一到秦氏面包房,罗丽萍就将自己的布袋放在烘焙室的一个角落。
自打她上班起,她就有带布袋的习惯,所以于师傅并没有起疑。
而且布袋里不光只装了数码相机,还有其他东西,数码相机被她藏在了最里面。
所以,一切都可以说是万无一失。
她像往常一样,先是在前面坐着,等顾客上门。
坐了一会儿发现一直没客人,就起身去烘焙室,问于师傅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于师傅当然很乐意她过来帮忙,罗丽萍给她干活,她就能出去转转休息休息了。
于师傅交代她要做哪些事,然后又道:“不着急,慢慢干,我出去转转透透气。”
罗丽萍连忙笑着道:“好的,于师傅。”
于师傅从后门走出去后,罗丽萍站在原地等了一会儿,然后又趴在后门探头看了一下,确定于师傅已经走远,且不会突然折返,连忙就去布袋掏出数码相机,对着烘焙室咔嚓咔嚓连拍好几张。
要说秦氏面包房的烘焙室是真的脏乱差,揉面的操作台乱七八糟,上面还有一些发黑的污渍,好像是没清理干净的面团,时间一久,便发霉变黑了。
不仅如此,地面的角落里还有蟑螂。
再就是烤箱,这烤箱一看就上年头了,周边全都发黑,烤箱里头更是一层厚厚的污渍,像是烟、油、糖以及面粉的结合体,常年累月积累得如此厚的。
罗丽萍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对着这些地方就是一顿咔嚓咔嚓。
她拍得正起劲儿的时候,忽然听到门外传来说话声,一听,竟然是刘玉红的声音,而且刘玉红是从正门过来的。
大概是刘玉红刚走到店门口,就碰见了熟人,跟熟人讲了两句话。
这也恰好帮她争取了时间,罗丽萍连忙收起自己的相机,将相机装进相机包中,然后再藏进布袋最里面。
这边刘玉红跟熟人说完话,一走进店内,发现罗丽萍不在前台看店。
她立即就拔高声调喊了一句:“罗丽萍,人死哪里去了,店也不看。”
刚喊完,刘玉红就快步走向烘焙室,然后一抬眼就看见罗丽萍鬼鬼祟祟地把自己的布袋往角落里推。
刘玉红一双狭长的细眼盯着她,问:“你怎么在这?于师傅呢?”
她边说边不动声色地靠近罗丽萍,后门开着,她大概是怕她现在发作,罗丽萍会拿着自己的包就跑。
罗丽萍没察觉到刘玉红的异常,回答:“于师傅说是出去透透气。”
刘玉红点点头,在靠近罗丽萍的瞬间,一把抢过她塞到角落的布袋。
罗丽萍一见,立刻紧张起来:“你、你干嘛?你拿我东西干嘛?”
“干嘛,”刘玉红将布袋拿到一旁,语气不善道,“偷我店里的东西了吧,鬼鬼祟祟的也不在前面看店。”
说罢,她便将罗丽萍布袋里的东西一股脑的全都倒在桌上。
当罗丽萍看见数码相机被倒出来后,她的心都跟着提了起来。
东西倒出来,刘玉红又将她的布袋里里外外翻了两遍,倒是没看到她店里的东西。
最后,刘玉红拿起桌上的数码相机。
罗丽萍见她拿起相机,连忙紧张道:“你别乱动,这个相机很贵的。”
刘玉红没听她的,继续拿着相机在手里打量:“数码相机?这么贵的东西,你一个打工仔怎么会有?”
“总不会是偷的吧。”她说。
刘玉红打算诈一诈她,如果这相机真是罗丽萍偷的,她就骗她说要把这相机送去派出所充公,然后偷偷据为己有。
数码相机可是个稀罕物,一台好几千块呢,而且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市面上的数码相机数量有限,你要想买一台不光得有钱还得有路子。
“不是我的,是我对象跟朋友借的。”罗丽萍也算反应快,立即编出一个理由,“我男朋友借来拍照的,暂时放在我这。”
“真是借的?不是偷的?”刘玉红挑眉打量道。
“你要是不信,要不要我晚上把我对象叫来,他跟你说。”罗丽萍道。
见罗丽萍语气如此笃定,刘玉红还真信了几分。
“快把相机还给我,要是不小心摔坏了,你赔不起。”罗丽萍急忙道。
刘玉红听后笑了一声说:“我还赔不起,我都开得起面包店,我还赔不起一台破相机。”
“是,”罗丽萍点头,“你有钱,但你弄坏了人家相机,人家要你赔相机,不要你的钱。”
这回她倒是说到了点子上。
刘玉红有些不甘心地将相机还给孟箬,但突然想到什么,又连忙收回手。
罗丽萍收刚伸出来,见她忽然又收回手,皱眉问道:“你干嘛?”
“这相机你会用吗?”刘玉红拿着相机问。
她倒不是怀疑这相机里面有什么问题,她从始至终都没想过“罗丽萍会用相机拍她的烘焙室”这个可能。
谁又能想到还能这样操作呢?
她就是纯粹好奇,以前没见过相机,想看看怎么拍照的。
但罗丽萍做贼心虚啊,刘玉红这么一问,她还以为刘玉红是发现了什么端倪,吓得神情一顿。
好在她还是尽量保持镇定地说道:“我男朋友借来的,我怎么会用。”
刘玉红死心,这才乖乖把相机还给罗丽萍。
罗丽萍接过相机,就把相机装进自己的布袋里,其他的东西也一股脑装进去。
要不是她怕自己跟刘玉红抢,会不小心把相机摔坏,她早就上前抢了,还跟她啰嗦这么多。
收拾好自己的布袋后,以防万一,罗丽萍直接将布袋背在身上。
而刘玉红像是想起什么,连忙掏出钥匙去开钱柜的锁,拉开抽屉一看,认真清点了两遍钱,发现没少,才重新给钱柜上锁。
罗丽萍背着布袋出来,正好就看见这一幕。
她知道刘玉红是怕她偷钱,在点钱。
刘玉红一抬头就看见盯着钱柜看的罗丽萍,还不忘瞪着眼睛警告她:“要是被我发现你偷我家东西或钱,我立马把你送去派出所。”
罗丽萍没说话,却在心里吐槽,就你那点钱,谁稀罕。
这时,于师傅正好从后门回来。
她听见前面传来刘玉红的声音,连忙走出来,有些心虚地看向老板娘。
刘玉红瞪了她一眼,厉声训斥她:“好啊于姐,我就昨天出去了一天,你今天就开始偷懒了,跑出去这么久。”
于师傅也是自认倒霉,她以前都是出去转悠个几分钟就回来,就今天走远了点,出去了二十来分钟,就这么一回,还就被老板娘给抓住了。
骂完于师傅,她又转头骂罗丽萍:“还有你罗丽萍,你是前面的服务员,你跑去烘焙室干嘛,以后你就给我在前面好好待着,别让我看见你出现在烘焙室,要不然我扣你工资。”
“这几天我会经常过来查岗,你们俩给我小心点啊,别再让我抓住你俩偷懒,抓住一回扣5块钱。”
于师傅一听扣五块钱这么多,立即急了。
“扣这么多,那今天扣不扣?”
刘玉红大发慈悲道:“今天念在你们是初犯,就先不扣了,下次再让我抓到一回,连今天的一起扣。”
一听今天不扣钱,于师傅立即松了一口气。
看来以后她连出去透气都不敢了。
罗丽萍倒是无所谓,如果相机里的照片能用,她就直接不干了,还管她刘玉红扣不扣钱。
中午,她趁着吃饭的功夫,绕弯去了孟箬那,将相机交给孟箬。
“孟姐姐,你快看看,照片能不能用?”
孟箬一听照片已经拍好了,立即从相机包中拿出相机,翻开今天拍的照片。
罗丽萍拍了快三十来张,她仔细翻了一下,应该是能用的。
孟箬翻完照片后点点头:“应该是可以。”
“丽萍妹妹,你这效率相当可以啊,我本来以为今天拍不了照片呢。”她说。
罗丽萍喝了一口水,立即将今天事情的惊险解释一遍给她听。
说完,她还不忘补充一句:“孟姐姐,你是不知道啊,刘玉红翻出相机的时候,我魂差点给吓掉。”
“今天你帮了我的大忙了,我得好好谢谢你。”孟箬说。
“孟姐姐,你都帮我那么多次了,我回过头来帮你是应该的,再说谢可就见外了。”罗丽萍笑着道。
孟箬同样笑了笑。
随即她又道:“那你下午跟刘玉红说一句,就直接不干了吧。”
“你这几天为了我的事,耽误不少时间,”她道,“你还是赶紧忙自己的事,尽快把卤味店开起来。”
罗丽萍点头:“今天刘玉红把我和于师傅狠批了一顿,让我俩各司其职,别乱跑。所以,就算我今天不辞工作,以后怕是也难再进烘焙室。”
“嗯,”孟箬颔首,“照片应该是能用,你也别再去刘玉红那受气了,说完立马走。”
中午,罗丽萍吃完饭回秦氏面包房,正好刘玉红还守在店里,就直接跟她说了不干的事。
刘玉红一听当即满脸惊讶,问为什么。
罗丽萍给的解释是刘玉红老是怀疑她偷东西。
刘玉红像是想要继续说什么劝她留下。
由于她店里的生意不好,所以,她给服务员的工资跟其他店比起来,偏低。
因此,她这也不好招人,罗丽萍也是好不容易才招到的。
罗丽萍却抢先开口:“我是真不想干了,老板娘你也别劝我,不管你说什么我是都不会留下来的。”
说罢,她懒得继续啰嗦,扭头就走。
只剩刘玉红站在原地一脸莫名其妙。
这边孟箬也已经去了趟广告公司,将相机还给黄经理。
拿回相机后,黄经理也顺道将相机里的照片调出来查看。
看完后,黄经理满意地点头:“拍得不错,关键的位置都拍到了,秦氏面包房的门头也拍到了,应该是可以用的。”
“我待会儿就把照片交给报社的记者,让他们尽快登报,他们这段时间正缺新闻呢。”
孟箬一听,微笑道谢:“那就辛苦黄经理再跑一趟了。”
令她没想到的是,报社速度极快,两天后,曝光秦氏面包房烘焙室卫生问题的新闻就登报了,而且占据了申市日报社会版面最大的版块。
也许就跟黄经理说的,报社那边现在正缺新闻。
秦氏面包房烘焙室卫生问题的新闻一经曝光,便迅速发酵。
大家立即调转枪口,来指责秦氏面包房脏心烂肺,赚黑心钱。
之前思甜烘焙坊还只是街头巷尾传的谣言,可信度有几分说不好,但是对门的秦氏面包房可是实打实的上了新闻的,还有照片,总做不得假。
“你们看报纸上的照片没?我的天啊,那烘焙室脏得啊。”
“从那么脏的烘焙室出来的面包,能吃吗?”
“她家面包一看就不好吃,还好我没在她家买过。”
“我也是,她家开业的时候舞龙舞狮搞得可热闹了,我也进店看了看,但是没买,又空着手出来。”
“出来后,去了对面的思甜烘焙坊,倒是买了一点面包。”
“你别说思甜家的面包还真挺好吃的,面包款式也新颖精致。”
“哎,你们说都是做面包的,思甜烘焙坊不会也有问题吧,之前不还有不少人在传,说思甜烘焙坊也存在卫生问题嘛。”
“我觉得有可能诶。”另外一人附和道。
孟箬也是预料到这点,所以提前做了准备。
秦氏面包房出事后,难免就会有人产生联想,觉得同样做面包的思甜,也存在卫生问题。
这就好比,电视上曝光某某老坛酸菜存在极严重的卫生问题,大家会下意识觉得所有的酸菜都有问题。
于是,其他同行就会赶紧发文发视频澄清,说自己的产品和被曝光的品牌不一样。
九零年代,不仅没有互联网,很多人家里连电视机都没装,自然不能采取后世那样的澄清办法。
不过,她也有别的法子。
之前门店装修的时候,为了方便,她就让工人将烘焙室墙面打了一个正方形的洞。
这样一来,墙洞正好就将烘焙室和前头的门面连接起来。
她当初这么做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方便递烤盘,省得她端着烤盘来回跑。
墙洞她弄了个帘子,正好就把里面的烘焙室给遮挡住。
只是她没想到,以前的一个小巧思,现在却能派上大用场。
前两天,她已经找人把墙洞的帘子卸下,重新换上了透明的玻璃推拉门,这样顾客进店买面包,就能看见里头干净整洁的烘焙室。
其实她这个想法,有点像后世餐饮行业一直推行的“明厨亮灶”。
眼见为实嘛,顾客亲眼看见你的烘焙室干净整洁,那些卫生问题的谣言自然就不攻自破。
果不其然,进店的顾客,下意识地都会朝烘焙室看去,看见干净整洁的台面和地面后,才放心购买。
一些思甜烘焙坊的忠实粉丝,更是卖力地自发宣传。
说思甜烘焙坊的烘焙室干净整洁,之前传思甜存在卫生问题的言论全部都是谣言。
你不信?不信你就自己去看看,人家身正不怕影子斜,老板特地搞了个玻璃视窗,你能直接看到里面的台面和地面。
几天之后,思甜烘焙坊的生意便肉眼可见的好起来,很快便恢复到谣言兴起之前的水平。
报社这边,曝光卫生问题的新闻,一致获得人民群众的好评。
大家都说,这样的日报才是为人民服务的日报。
上头也点名表扬,这回申市日报干的不错。
于是主编决定再接再厉,让报社的记者亲自去一趟秦氏面包房,曝光到广播上,曝光到电视上。
秦氏面包房卫生问题被曝光后,这下店里不仅一点生意没有,每天还有不少人站在门口对这她指指点点。
那时,刘玉红就在犹豫是整顿烘焙室卫生,还是直接关店。
这时候,报社的记者竟然又找上门了。
记者向她出示完工作证和相关证件,便举着相机在她的烘焙室里大肆拍照片、录视频。
她的烘焙室还没来得及整顿,里面脏乱差的环境被记者的相机拍了个完完全全。
上完广播和电视台之后,不仅秦氏面包房的名声彻底臭了,连老秦家的食品厂都带着受了影响。
为此,秦先志赶紧找上老婆,让她立马关店。
“你还真是有够厉害的,要我怎么说你。”秦先志指着刘玉红骂,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原先我以为,你开店最多也就是赔本,我没想到你还能把事情搞这么大,先是上报纸,现在又是上广播和电视。”
“连带着秦家的食品厂都有人闹事,问我食品厂的环境是不是同样脏乱差。”
“赶紧关店,赶紧关店。”
刘玉红叹了一口气,心说这回是不关店也不行了。
这段时间,申市日报连着几天都在报道本市存在卫生问题的餐饮店。
日报主编转念一想,要不还是换换风格吧,也报道些卫生过关的店,不然在市民心中,申市好像就只有这些卫生不过关的门店,对咱们市的影响也不好。
主编向手底下的记者提出这个想法时,一个报道过秦氏面包房的记者当即开口说道:“主编,我们可以报道思甜烘焙坊,之前曝光秦氏面包房的时候,我顺道去过她家,她家特地搞了个透明的玻璃视窗,可以看见里面的烘焙室,很干净。”
主编一听当即拍板:“好,第一家,就先报道思甜烘焙坊。”
当两三个记者拿着收音话筒,扛着相机来到自家门店时,孟箬是万万没料到的,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就这么砸她头上了。
思甜烘焙坊的新闻登报后,便是再次将门店的客流量推向另一个高度。
市民群众一看到报纸上的新闻,便立即前来购买,毕竟大家真是苦卫生问题久已。
当孟箬看见,门店又出现即将打烊却还有顾客排队的情况时,她便知道是时候开二店咯。
在孟箬筹备二店的时候,罗丽萍的第一家卤味店也马上就要开业了。
罗丽萍的卤味店也在福宁街,但跟孟箬的思甜烘焙坊还是有点距离。
她将店定在福宁街,其实并不单单因为孟箬在这边,也有其他方面的考量。
一来她提前调查过市场,福宁街这边只有一家卖卤味的店,生意一般般,糊口算是勉强可以。
为了知己知彼,她还特地买过这家卤味店的卤味尝尝,味道不出所料的也很一般。
没有强劲的对手,这是其一,其二则是福宁镇这边人口混杂,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基本达到了六比四。
孟箬给她的卤味配方,有三个口味,麻辣、甜辣、五香,正好她可以都试试。
要说申市本地人,不怎么吃辣,甜辣大概也能接受,但是辣度不能太高。
而外来人口,也是有的地区嗜辣,而有的地区是一点辣也不沾。
所以她觉得三个口味都做,但是这其中的比例,还要根据售卖情况及时调整。
开业前半个月,她就开始天天在家里按着配方卤鸭货,卤完就拿来给孟箬尝,看哪里还需要改进。
“感觉不够入味,差了点。”
“这回又有点太烂了,煮的时间久了。”
“怎么吃起来有点发苦发涩,是不是糖色炒得过老了。”
一开始,罗丽萍以为有了配方就万事大吉,结果没想到,这里头的门道竟然这么多。
要不是孟箬一点点帮她尝,一点点帮她调整,光有个配方还真不行。
难怪要拜师傅呢。
终于,在开业前几天,罗丽萍终于做出了让孟箬点头满意的卤鸭货。
罗丽萍顿觉如释重负,这些天的努力没有白费。
见她这个样子,孟箬忍不住笑道:“丽萍妹妹,配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等你以后将店开向全国的时候,你可能还需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口味进行相应的调整。”
罗丽萍一听当即惊得瞪大双眼:“把店开向全国?”
孟箬笑:“怎么,你没有信心?”
罗丽萍摇摇头,神情忽然就认真起来。
她说道:“倒不是没有信心,就是没想过这个事。”
“我也就随便一说,”她道,“目前,你先不用想那么远,做好当下最重要。”
罗丽萍郑重点头,是的,先把目前这家店做好,然后再一步一步去想二店三店的事。
她想了想,还是问道:“那孟姐姐,你是想把思甜烘焙坊开向全国吗?”
孟箬突然提起这事,肯定也有原因,并不是随便说说。
“算是一个小目标吧。”她微微颔首,一点不扭捏道。
口福鸭福宁街店正式开业的时候,孟箬也去凑了个热闹。
因为是卤味店,第一天开业生意还算不错。
工作了一天的人下班回家,疲惫万分,正是不想做饭,去卤味店买个素菜和荤菜,配个小酒,倒是正正好。
因此,口福鸭到了下班的点,生意才正儿八经地好起来,店门口立即就排起了长队。
口福鸭营业的第五天,孟箬的二店也热热闹闹地开业了。
二店的门面就是之前她买的另外一套房。
一开始二店她并未选在福宁街,但考虑到管理问题,她又重新将福宁街化为选项。
由于二店那套房的二楼三楼还有租客,两层楼的租客加起来得有二十几个人,鱼龙混杂的,于是她就没在二店单独设立烘焙室。
一店二店直接共用一个烘焙室。
其实这样也好,两家店两个烘焙室,不管是卫生还是产品质量方面,都不如一个烘焙室好管理。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的烘焙连锁品牌,喜欢直接采用工厂供应链的模式。
好管理算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采用工厂模式,面包产品质量和口味都更容易做到统一。
一店的烘焙室大,当初考虑到分店问题,所有的烘焙设备她都是挑最大号的买。
一店的设备烤两个店的面包倒是没问题,但她一个人却做不了两家店的生日蛋糕。
所以,孟箬决定在招聘到靠谱的蛋糕师傅之前,二店暂不接生日蛋糕的定制,蛋糕定制的活儿都汇聚到一店。
二店开业,她又招聘了两个人,一个是懂烘焙的面包师傅,另一个则是普通的服务员。
孟箬负责做面包,新招来的烘焙师傅则专门负责烤,以及将烤好的面包送到二店。
如此,她便能节省不少时间,节省的时间她可以用来做生日蛋糕。
新店开业,孟箬按照惯例,照旧搞了个为期三天的全场八八折活动。
二店一开,一店这边的客流压力明显小起来。
开二店的时候,孟箬还做了另外一件大事,注册公司,以及组建公司财务部。
注册公司这事还是游彻建议的。
其实,她一早也有注册公司的想法,只是忙着开店一时给忘了。
经游彻一提醒,她立马准备材料去相关部门登记公司注册,公司的名称还是以“思甜”二字命名。
早点注册公司也好,还能提前抢占商标。
游彻那边电器公司和厂子也是办得风生水起,听说前段时间他带领研发团队研发的新款电冰箱,工厂那边已经投入生产了。
现在就等着第一批货出来,然后联系经销商在各地上货。
孟箬手上管理着两家店,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
尤其是新开的二店,由于刚开业,她怕服务员会出错,总是花更多的时间盯着。
她这样一店二店来回跑,这天,偶然就瞥见一个路人手上拎着他们店的袋子,但是袋子里装的面包样式却好像不是他们店的。
因为只是一瞥,那个路人很快也淹没到人群中,她也就没多在意。
但是当她第二次、第三次看到时,她就不得不起疑了。
一开始她还以为是顾客用他们家的袋子装别的店的面包。
后来仔细一想,不对,因为她看到的不是同一个人,是好几个人这样做。
一两个人还能称之为巧合,那好几个就不能单纯解释为巧合了吧。
关系到店里的事,孟箬决心好好查查。
在她再一次碰见这种情况时,她连忙拉住那位路人,笑着问她手里的面包是在哪里买的。
结果,那个路人没指她两家店的任何一个方向,而是指着福宁街外。
“在街外面的路边小摊买的。”
孟箬一听,便猜出这其中有蹊跷。
她顺着方才那位路人指的方向,走出福宁街,然后没多久便找到一个卖面包的小摊。
摊主是个中年女人,她推着一个小摊车,车上装着简易的玻璃橱柜,橱柜里装着各式面包。
孟箬走上前,装出一副潜在顾客的样子,朝橱柜里的面包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