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带着全家六口过好日子by余弗
余弗  发于:2025年01月22日

关灯
护眼

:有没有感觉快要完结了?

第590章 还是稳扎稳打的好
华国的文学,先不说古代的诗词歌赋,就说近现代,也出了很多大家,完全是可以和国外那些获得过诺奖的作家媲美。
但这么多年,华国的作家没有一个得过诺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国内的很多文学作品没有翻译成外文,或者有些作品即使翻译成外文了,但翻译过去之后,没有了原来的味道。
文学翻译是个难度很大的工作,因为翻译者要熟知两种语言文化,才能很准确的翻译出来该有的味道。
《知途》,顾思晴打算自己翻译。对于这本书,她现在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在连载期间,无论是读者还是文学界的人,都给了不低的评价。
而这些年,她对国外得很多文学都有研究,别的语言不说,翻译成英文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此刻,顾思晴正在跟信诚出版社的薛元明和许宏文谈《知途》出版的问题。都是老朋友了,相关的流程都不用说,而且这次他们给了很高的版税。
“你想翻译成外文的话,可以同时几个语种同时翻译,这样到时候可以同时在多个国家发行。”薛元明跟顾思晴建议道。
顾思晴想了想,最后还是道:“还是先翻译成英文,试试水吧。”
毕竟第一次翻译成外文,还是稳扎稳打的好。
薛元明知道她有主见,见她这样说了就没有再说多语种翻译。又道:“马上就要清远文学奖的评选了,你的《知途》绝对够格,你这段时间多参加些作协的活动。”
薛元明在文学界混,自然知道文学奖评奖的一些弯弯绕。清远文学奖,作为国内目前最高规格的文学奖,评奖的过程虽不说黑暗吧,但里面也是有些规则的。
“文学作品,很多都是仁者见仁,”薛元明道:“你跟那些评委交流的多了,他们自然会更了解你的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也更能深入了解你的作品,评价你的作品。”
顾思晴明白薛元明的意思,但是之前凌平英想跟她和解,让几位大佬做和事佬,她拒绝了,这也是变相的没有给他们面子。现在要是为了想拿奖,就去巴结讨好他们,她做不到也不想做。
“再说吧。”顾思晴跟薛元明道。
“你这态度可不行。”薛元明认真的跟顾思晴说:“跟评委走的近,不是作弊,是你对你作品的场外评讲。再说别人都做你不做,不是你吃亏吗?”
顾思晴无奈,她不是那种超然世外的人,她知道万事都离不开人情。但她跟凌平英的事情,关系的是是与非,所以那时候,她不愿跟那几位跟凌平英站在一起的大佬低头。
她把跟凌平英上次的纠葛说了一遍,薛元明知道上次她跟凌平英又打擂台的事情,而且最终又是凌平英输。
之后圈子里的人还在传,别看顾思晴年龄小,但手段不弱。只是他没想到中间还牵扯到了几位文学界的大佬。
沉默了一瞬,薛元明又道:“你可以跟宴石先生接触下,只要是宴石先生认可你了,剩余的人都得给面子。”
“嗯,看情况吧。”顾思晴道。
宴石先生是现在文学界的泰斗,跟他接触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而且,有些事情不能做的太刻意,不然会起到反效果,所以她想顺其自然。
有机会接触到宴石先生,她自然会抓住机会,但要是没有机会的话,她也不会强求。她始终认为,作为一名作家,作品才是最重要的。
谈了该谈的事情,薛元明说中午一起吃饭,顾思晴拒绝了,她跟韩正平约好了中午一起吃饭。到了韩正平的办公室,他没在,助理说在开会,她便在办公室等。
等了十来分钟,韩正平回来了,见到她就说:“送你个礼物。”
顾思晴一脸期待的走到他办公桌前坐下,就见他从抽屉里拿出一部红色手机,“能把你的大哥大换下来了。”
顾思晴惊喜的把手机拿到手里,大概十多厘米长的直板手机,比大哥大不知道小巧了多少。
“所有的部件都是国产的吗?”顾思晴问。
“当然,”韩正平一副理所当然的语气,“芯片和程序都是我们自主研发,其它的电池外壳之类的,我们国内的产品并不比国外的差。”
顾思晴激动的有些无措,她握上韩正平的手说:“苏工,你知道你们团队做了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吗?”
这话听起来好像领导慰问一样,韩正平很配合的道:“谢谢领导的关怀,我们会再接再厉。”
然后他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顾思晴这才意识到,自己过于激动了。但怎么能不激动呢?这意味着,未来华国不会因为芯片被西方卡脖子了。
她按下激动的心情,领导范儿的拍了拍韩正平的手臂说:“嗯,苏工年轻有为,堪当楷模。”
韩正平又被她逗的哈哈笑,然后伸臂把人抱在怀里,怎么这么可爱呢?
顾思晴任他抱着,又问:“你们研发的芯片,除了自己在用,还有别的品牌在用吗?”
“有,”韩正平揽着他坐到沙发上,道:“国内的手机和电脑品牌用的都是我们的芯片,国外也有,但我们在整体国际芯片市场上,占有的份额不是很大。”
这个顾思晴能理解,这种国际竞争,很多的时候是整体国力的体现。现在华国的经济刚刚起步,还没办法跟西方发达国家比。但她相信,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好。
“真的已经很棒了。”顾思晴道。
“你别再夸了,不然我一会儿就找不到北了。”韩正平无奈的笑。
顾思晴拿着手机玩,嘴里说:“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手机可以代替电脑上网。”
韩正平听了眉头微皱,若有所思,就听顾思晴又道:“手机拿着方便啊,要是手机也能上网的话,那可就太方便了。”
顾思晴说完,扭头看了韩正平一眼,见他一脸思考的样子,就没有再说话,低头摆弄手中的手机。其实这个时候的手机功能单一的很,就是接打电话,发个信息。
过了一会儿,就听韩正平说:“你说的也不是不可能,不过需要芯片更加精细强大。”
“嗯,只要努力,总有一天会成功。”顾思晴又一本正经的拍了拍韩正平的肩膀,“苏工,我相信你和你的团队有这个能力。”
韩正平见她装领导装上瘾了,捧着她的脸在她唇上亲了一下说:“未婚妻,吃饭去啦。”
顾思晴嬉笑着跟他一起出了办公室。

第591章 牙差点没咬碎
顾思晴想吃私房菜,两人就开车到了市区的一家私房菜馆。进了饭店,顾思晴还跟韩正平说:“是不是应该给家里人每人送一部这样的手机。”
韩正平嗯了一声,“已经准备好了,我们周围的人都有。”
“终于可以把那个大砖头淘汰了。”顾思晴又跟韩正平道。
说这话,就见迎面走来几个人,顾思晴都认识,凌平英和文学界的几位大佬。这几位大佬,顾思晴虽然平时没有打过交道,但参加作协活动的时候,见过。
顾思晴愣了一瞬,然后主动跟几位大佬打招呼。虽然不熟悉,但主动打招呼是对人家的尊重。说起来他们也没有什么矛盾。
寒暄了几句,顾思晴他们就跟着服务员进了一个包间,凌平英和戚信厚跟几位大佬进了另一个包间。坐下后,凌平英说:“小小年纪做事情不给自己留后路,顾”
“严老,你们想吃什么,随便点。”戚信厚打断了凌平英的话。
这次见面,顾思晴客客气气的,说话的时候对几位大佬尊重的很,明显人家做的没有一点瑕疵,凌平英却在这个时候说顾思晴的不是,就显得她小肚鸡肠了。
几位大佬,对凌平英近几年的行为,也有些看不上眼。但毕竟之前的交情还在,就都没有说什么,当做没有听到她的话。
点了菜,凌平英就拿出几幅画让大家鉴赏,鉴赏后直接送给了几位大佬。清远文学奖评奖在即,凌平英送画是什么意思,大家都明白,所以几位大佬都没有收。
严老笑着把画递给凌平英说:“每一年清远文学奖的评选评委都不一样,今年也不知道是谁呢。”
也就是说,他们不一定是评委,所以不能收。
凌平英脸色有些不好,她已经听说了,这次清远文学奖,这几位是主评委。现在他们拒收她的礼物,这是在说她的书没有获奖的可能吗?
“我的这本书,花费了很大的心血。我主要想表达”
凌平英开始说她书的内在思想,以及在创作时的初衷。几位大佬边吃边听,这些天,他们参加了很多这样的饭局。只是他们在想,什么时候会吃上顾思晴的饭,他们还是很看好《知途》的。
顾思晴不知道几位大佬的想法,她正跟韩正平说《知途》翻译的事情。韩正平听她说要自己翻译,很赞成,然后道:“你对清远文学奖有什么想法?”
“我当然想获奖啊!”顾思晴道:“但我不太想为了获奖到处钻营。”
韩正平给她夹了菜,咽下想说的话。其实前段时间他爷爷跟文宣部的一位领导吃饭,那位领导说作协资金有些紧张,所以每年清远文学奖的奖金都不高。
他爷爷回家后就说想给作协捐钱,也是想支持国家文学的发展,但被他劝住了。今年小四的书可以参加评选清远文学奖,要是他们捐了钱,小四到时候得了奖,肯定会被人说是拿钱买的。
就是想捐钱,也等评奖结束后再说吧。
顾思晴不知道他脑子里想的什么,又道:“得奖这事儿,我也不是什么都不想做,要是有机会能跟宴石先生接触,我就去攻略下宴石先生。”
韩正平笑了,“宴石先生不是之前在追你的《知途》吗?估计不用怎么攻略,宴石先生到时候都会选你。”
“也不一定。”
下午顾思晴没事儿,吃过饭就跟韩正平去了他的办公室。一个下午韩正平办公,她捧着一本英文版本的书看。她打算再研究下西方文学,再开始动笔翻译《知途》。
接下来几天,顾思晴就是每天跟着韩正平一起上班。还真是上班,韩正平忙他的工作,顾思晴做她的西方文学研究。
韩正平的助理魏阳每次进办公室的时候,总有种打扰了两人静好岁月的感觉。有次他忍不住好奇问韩正平,“苏工,您每天跟未婚妻一起工作,什么感觉?”
韩正平看了他一眼,“等你处对象了就知道了。”
什么感觉呢?就是工作之余,抬眸就能看到她,即使没有任何交流,他都觉得一颗心满的要溢出来。
顾思晴跟韩正平上了几天班,作协那边有个研讨会让她参加。她问了,这次研讨会是宴石先生主持召开,那她无论如何都要参加。
她提前十几分钟到了会场,但到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人了。研讨会前面是大佬们的坐席,她就找个离宴石先生座位近的地方坐下。
研讨会开始前五分钟,宴石先生他们到了。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文化输出。讨论文学作为文化输出的主要形式,应该做哪些调整。
会议上大佬们都发表了他们的意见,像顾思晴这种入行时间不长的新人,都是在后面边听边做笔记。一场研讨会两个多小时,快中午的时候结束了。
顾思晴有意“搭讪”宴石先生,就看着他什么时候起身要离开会场,也赶紧起身跟上。出了会场,她抱着笔记本直接走到宴石先生跟前,笑着说:“宴石先生您好。”
“搭讪”有很多方式,顾思晴选择最直接的,因为她觉得像宴石先生这样的人,见多了人和事,在他跟前耍花招,容易被看出来,到时候大家都尴尬。倒不如直来直去。
“你好。”宴石先生笑着说:“我知道你,天才小作家粘豆包。”
他的口气有玩笑成分,顾思晴有些不好意思,她咧嘴笑了下说:“在您跟前谁敢称天才啊?”
宴石先生哈哈笑,“你的《知途》写的很好,之前我一直在追。”
“谢谢!”顾思晴有些受宠若惊道。
“马上要午饭时间了,你有空吗?有空就一起。”宴石先生又道。
这次顾思晴是真的受宠若惊了,她连忙道:“有空,有空。”
宴石先生又笑,然后边走边跟身边的人说话,顾思晴在旁边跟着。不远处,凌平英见顾思晴跟着宴石先生走了,牙差点没咬碎。
:虽说快要完结了,但还有一些内容。只不过现在是在慢慢收尾。

第592章 这是要当上门女婿?
顾思晴跟着宴石先生一行人,一起到了附近一家餐厅。能跟宴石先生一起的,自然都是大佬,顾思晴坐在外边的位置,听他们聊天。
都是大佬,没有她说话的份儿。
他们聊了一会儿,宴石先生看向顾思晴,“小顾,你的《知途》应该要出版了吧。”
顾思晴连忙放下手中的水杯,笑着道:“是,已经跟出版社谈好了。”
宴石先生点头,“《知途》写的很好。”
“其实在创作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很忐忑,怕写不好,所以翻阅了很多资料。”
机会来了,顾思晴自然要抓住,她从搜集资料开始讲,然后说到自己创作这本书的初衷,以及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
她声音清脆,条理清晰,在座的都听的很认真。讲完后,坐在宴石先生身边的一个人说:“一本书只是准备就用了几年的时间,《知途》能这么有文学性和思想性,不是偶然。”
其他人也开始附和,他们都看过《知途》,即使他们都是国内有名的作家,都创作出过优秀的文学作品,但都不得不说《知途》是近几年的文学创作中,最出彩的一部作品。
众人聊了一会儿《知途》,宴石先生又笑着问顾思晴:“有没有计划把《知途》翻译成外文,在国外发行?”
宴石先生这么问也是有原因的,国家改革开放取得了初步成效,文学也要与时俱进。上面开始提倡国内的优秀作品走出国门。这次研讨会主要也是针对这个问题。
“我想先翻译成英文试试水。”顾思晴道。
宴石先生听了点头,然后道:“找到合适的翻译了没?”
他自然知道翻译是多么重要,想着顾思晴如果没有合适的翻译,就给她介绍两个。但就听她说:“我打算自己翻译。”
众人听了她的话都是一愣,然后想到她是京大毕业,还有个哈佛毕业的未婚夫,英文水平自然不差。哪个翻译都没有作者自己了解自己的作品。
“那感情好。”宴石先生哈哈笑着说:“所以才说,华国文学的未来,在年轻人身上。”
众人又开始夸奖顾思晴,弄的她很不好意思。
一顿饭吃的很愉快,顾思晴心里有了底,这次清远文学奖,《知途》很有可能会获奖。
高高兴兴回家,接下来就能安心做翻译的工作了,希望这本书在国外也会有不错的反响。进了院门,就见许玉森在院子里站着,正跟几个工人讲着什么,而顾三静正坐在桌边吃着零食玩牌。
顾思晴走过去,坐到顾三静旁边问:“这是要干什么?”
顾三静看了许玉森那边一眼说:“他要把那道墙中间打通。”
她说的那道墙,是许玉森的宅子跟顾家宅子中间那道墙。
“咱爸妈同意了?”顾思晴问。
许玉森这动作很有深意啊!
顾三静:“同意了。”
这时许玉森走了过来,跟她们两个说:“你们进屋吧,一会儿动起工来会有些脏。”
顾思晴起身往屋里走,顾三静收了她的扑克牌,许玉森抱起桌子上的一堆零食,跟着姐妹二人一起进了屋,然后又出去监工了。
顾思晴凑到顾三静身边,小声问:“他这是什么意思?”
顾三静抿了下唇,“他想结婚。”
“啊?”顾思晴惊讶了一声,“你还没毕业怎么结婚?”
“他听说你们要结婚了,就动了结婚的心思。”顾三静说着话,脸有些红。
顾思晴瞬间明白了,这是怕冲动的时候干出出格的事儿,索性就结婚吧。不过学校确实没有规定,在校期间不允许结婚。
“跟咱爸妈说了?”顾思晴又问。
“没有,”顾三静道:“他这不是先做点让爸妈高兴的事儿吗。”
顾思晴:“这是要当上门女婿?”
“他说只要以后我们在京都,都住在他那个宅子。”顾三静道。
墙一打通,两个宅子跟一个也差不多了。她们姐妹四个一个个结婚,虽然都在京都住着,但毕竟没有住在一起,这个家越来越冷清。许玉森这投其所好,可谓是投到了爸妈的心坎上。
“你呢?你想结吗?”顾思晴问。
“我我都可以。”
顾思晴不再问了,这也是想结的意思。不过他们两个处对象时间也不短了,要不是因为三静还上学,也可以结婚了。
听着外边叮叮当当的声音,姐妹俩边看电视边聊天。下午顾建国和王月菊下班回到家,墙已经打通了,不过还需要修整一下,得弄出个好看的造型啊!
晚饭许玉森自然是留在顾家吃的,吃过饭,顾思晴就回了自己房间,不打扰他们谈正事儿。
正厅里,许玉森先说了打通墙的进度,然后道:“我之前就跟三静说过,我近些年都会定居京都。墙打通了,以后我跟三静回家更方便。”
顾建国和王月菊听了他的话就是一愣,就听他又道:“叔叔,阿姨,我想跟三静结婚,希望你们能同意。”
顾建国和王月菊终于明白了,打通墙是因为这个啊!不过想想,墙打通了跟一个宅子差不多,要是他们结婚了,三静跟没嫁出去一样。
两人心里都挺舒坦的,但结婚似乎有点
“三静还没毕业呢。”王月菊道。
许玉森放在膝盖上的手握了握,“我想先领证,等三静毕业了,我们再举办婚礼。”
王月菊和顾建国对视了一眼,然后看着顾三静问:“你什么意思?”
“结婚也行。”顾三静道,很直接。
王月菊又跟顾建国对视一眼,然后顾建国道:“结婚不是小事,我们考虑考虑。”
“叔叔,阿姨,”许玉森又认真的跟顾建国和王月菊说:“我保证,以后一定会支持三静的工作,一定会尽我最大努力让她幸福。”
许玉森这么认真,顾建国和王月菊都有些动容。顾建国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我们都相信你,但结婚的事儿我们再想想。”
“好。”
许玉森知道三静还没毕业,这个时候跟她父母谈结婚有些早,他们不能马上答应也正常。但事在人为,他们要是不答应,他就继续努力。

顾建国和王月菊洗漱后回了房间,王月菊问顾建国:“你怎么想的?”
顾建国哼了一声,“还不是”
他下边的话没说,王月菊也明白。年轻男女处对象,经常腻在一起,冲动起来做出些过界的事很正常。但这也是她害怕的。
“许玉森比三静大了四五岁,算起来也不小了。”王月菊说:“要不就让他们结婚吧,两人相处的时间也不短了。再说,苏家那边也在提小四跟正平结婚的事儿,三静是姐姐,在小四前结婚也不错。”
顾建国没有说话,王月菊又道:“他一个人在京都这边,想有个人一起生活也正常。而且,以后前后院住着,三静结婚没结婚也没大区别。”
顾建国自然也明白,就道:“想结就结吧,虽然先不办婚礼,但两家人也得坐一起吃个饭。”
王月菊嗯了一声。
外边,许玉森牵着顾三静的手,穿过刚打通的门到了他的宅子。进了屋他就把人抱在怀里说:“你说爸妈会同意吗?”
顾三静抬头看他,“你改口改的挺快。”
许玉森笑:“我先适应适应。”
“我也不清楚他们会不会同意。”顾三静头靠着他的胸口,闻着他身上好闻的味道,心有些迷醉。
其实她之前没有想过这么早结婚,但看到他恳切的眼神,她就不由自主的想答应。
许玉森拉着她坐下,“他们要是不同意,我就继续努力。”
“你怎么努力?”
许玉森想了想,“我就每天到他们跟前报到。”
顾三静忍不住笑,“你这是耍赖。”
“别管什么办法,只要管用就行。”说着他又把人抱上,轻声说:“我就是想每天回家都能看到你。”
顾三静也抱上他,“我知道,我跟你一起努力。”
顾三静这一刻真的很心疼许玉森。他从小没了母亲,跟父亲关系僵硬,后来他爷爷又去世,很多年里,他都是一个人。想想就孤独的很。
许玉森把人抱紧,脸埋在她的颈窝轻声说:“三静,谢谢你!”
现在只要一想到以后他们能朝夕相处,他的整颗心都是雀跃的。
两人缠缠绵绵好长时间,许玉森才不舍的把人送回去。
第二天起床后他就到顾家报到了,见顾建国要出去晨练,他马上就跟了上去。回来后又直接在顾家吃了早餐,下午下班又拎了些顾建国和王月菊喜欢吃的菜回来,自然也留下来一起吃晚饭。
顾建国和王月菊本来想今天就跟他说,同意他们结婚。现在见他这么殷勤,就没有说,看他能坚持多长时间。
顾思晴还把这事儿当笑话跟韩正平说,他听后哼了一声说:“他的心眼子比狐狸都多。”
顾思晴心说,你们谁也别说谁。
“你说我们几月份结婚合适?”韩正平问顾思晴,他也急着结婚呢。
顾思晴想了想,现在刚过了年没多长时间,春天结婚时间有些赶,夏天的话天太热,冬天太冷,只能秋天了。就道:“九月份或者十月份怎么样?”
韩正平其实想过两个月就结呢,但想想秋天也合适,到时候他们蜜月的时间可以长一些,就说:“那就九月份吧。婚纱礼服过几天就让人设计。”
当然钻戒也是。
两人这边说好,苏文山和孔秀婉就开始跟顾建国和王月菊谈婚礼的事情。自然是要大办的,苏文山的意思是在京都办一场,再到香江办一场。顾建国和王月菊对此没有意见。
说好了后,两家就开始筹备相关事宜。
这边许玉森天天到顾家报到,坚持了一个多月,顾建国和王月菊都觉得可以了,就松口说同意他们结婚。
许立康夫妻马上就到了京都,跟顾家人一起吃了顿饭,说了下许玉森和顾三静领证的时间,同时许立康还带了聘礼过来,除了一些房产金银玉器和钱外,还有许氏的股份。真的是尽了最大的诚意。
不得不说,许立康除了在男女关系上渣外,其他的还真没得说。
虽然不办婚礼,其它该走的程序一样走,最后双方确定,六月份两人领证。到时候顾三静放暑假,两人可以出去度蜜月。
两个女儿婚期敲定后,顾建国和王月菊心里都有些失落。顾思晴见了后心里也不是很舒服。父母所有的努力和希望都放在了她们姐妹四个身上,现在她们一个个却要离开。
想了想,她把顾一敏和顾二慧以及顾三静约上,跟她们说了顾建国和王月菊的失落。顾一敏听后道:“三静以后就在家里住着,就不说了。我们三个,隔段时间回家住几天。”
一个月里,你几天她几天,家里肯定不会冷清。
顾二慧和顾思晴都同意。姐妹四个说好了,第二天顾一敏就拖家带口的住到了娘家,王月菊和顾建国见到三胞胎,就一脸笑的抱在了怀里。王月菊抱一个,顾建国抱两个。
听到他们奶声奶气的喊外公外婆,两人更是笑的眼睛都没了。
跟三胞胎玩了一会儿,王月菊把顾一敏拉到一边小声问:“怎么忽然要回来住了?你跟叶驰吵架了?”
“没有,就是想回来住几天。”顾一敏道。
王月菊半信半疑,下午叶驰下了班也来了,她和顾建国才放了心。
顾一敏一家四口住了一个多星期才走。他们一家走后,顾二慧一家三口来了,还一副要常住的架势。顾建国和王月菊这次觉出味儿了,就问顾二慧怎么回事。
顾二慧把她们姐妹四个商量的事情说了,王月菊和顾建国听了一阵窝心,看看,闺女多孝顺。
其实现在很多小夫妻,结婚后都是搬出去住。儿子女儿都是一样,不能一直陪在父母身边。
转眼,清远文学奖开始评奖了,顾思晴还是有些忐忑的。虽然她对《知途》很有信心,但万一呢。
“我还是不能万事平常心啊。”顾思晴趴在韩正平的办公桌上说。
她很喜欢这样趴在他的办公桌上,就好像上学时趴在课桌上一样。韩正平也趴在办公桌上,道:“要是事事都平常心,那不是人,是神。人有欲望才有动力。”
“让你说的当神好像也没什么意思。”
韩正平点了点她的鼻尖,“当人就挺好。”
在顾思晴的忐忑中,清远文学奖获奖名单公布了,《知途》占首位,同时获奖的还有四部作品。
不过,在领奖当天,发生了一件震惊文坛的大事。本次获奖的作者姜玉泉,在讲获奖感言的时候,当众说知名作家凌平英,曾经抄袭他的作品。

第594章 你有什么证据
本届清远文学奖很公平,因为五部获奖的作品中,有两部都是文坛新人。一部是顾思晴的《知途》,一部是姜玉泉的《人生》。
但是大家怎么都没有想到,姜玉泉会在颁奖大会上,直接爆出凌平英抄袭他的作品。
瘦瘦高高,带着眼镜很斯文的二十多岁男人,站在领奖台上,声音都有些颤抖的说:“别人在发表获奖感言的时候,都会感谢很多人,但我不想说,因为有件事压抑了我很久,曾经这份压抑让我几乎放弃文学创作。”
姜玉泉看向下边凌平英坐的位置,说:“著名作家凌平英女士,你还记得我吗?”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