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在谋朝篡位中by微云烟波
微云烟波  发于:2024年11月09日

关灯
护眼

刘恒也是恼火,他觉得自己对那些家伙已经够宽容的了,当初一个个跟在薄昭后头摇旗呐喊,觉得收复河套跟探囊取物一样,现在弄得一地鸡毛,自己只是处理了薄昭,没拿他们开刀,他们却不知道感恩戴德,反倒是想要图谋不轨?
刘恒没觉得下头人是诬告,实际上,这些年来,那些人一直不怎么安分,他也不放心他们,私底下叫人盯着呢,这些人前些年就暗中勾结诸侯王,各种上蹿下跳,他那时候没有多理会,如今倒是给他们脸了!
刘恒虽说大多数时候都是一副宽容大度的作派,但是,人家都要谋反了,你再宽容大度,那就是傻缺!
因此,刘恒几乎是当机立断,命廷尉彻查!
廷尉自从刘恒登基之后,虽说也查过不少大案要案,但是很多时候就是虎头蛇尾,原本当初抓了周勃,以为这次能一炮打响廷尉的名头,结果最后薄昭一句话,周勃居然放出去了,虽说感慨什么狱吏之贵,那位狱吏差点没吓死好不好,毕竟,之前进了廷尉大牢的,几乎就没全须全尾出去的,周勃不光出去了,还很快复爵了!这对于廷尉来说,根本就是个耻辱,所以,这一次,他们要一雪前耻!
之前刘恒大多数时候都是一副好好先生的模样,这次一下子翻脸,廷尉作为天子鹰犬,那叫一个穷凶极恶,直接调集了军队,如狼似虎地将一帮牵扯到谋反之事的府邸都给包围了,从上到下,会说话能喘气的都被抓了起来,至于暂时在外头的,也有人去追索。
总之,不过短短数日时间,这些人差不多就被一网打尽,连同这些年一直龟缩在封地的陈家也被牵扯了进来,廷尉牢狱关不下,不得不紧急征用了一处军营充作是牢狱,将妇孺关到了那里。
长安这边的变故很快就传到了王险城,刘昌听到消息,只是冷笑,这些人就是弄巧成拙,当年若是他们选择的是刘肥一脉,如今也落不到这一步,刘肥的后人里头,即便是那几个稍微出众一点的,真要是论起心机手腕,比刘恒都差得远。陈平算是比较识相的,刘恒上位之后没多久,他就意识到,扶上来的这位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因此就表现得比较恭谨,但是其他那些人压根没反应过来,如今时代不同了,他们最好将上头那位当做是高皇帝或者是高皇后一般敬着,这位可比当年的惠帝难缠多了。一个个还想要刘恒对他们感恩戴德,然后满腹怨言,刘恒也就是之前时机不成熟,不好跟他们计较,如今落到刘恒手里,这些人自然也别想要有什么好结果。
李达也算是乖觉,他从中挑拨了一番,瞧着廷尉将人都抓进去之后,就想办法先将自个的人给撤了出来,然后便开始作壁上观。
刘恒如今还真是打算顺水推舟,跟刘昌和解,他做了天子之后,就再也没有子女出生,这年头,人均寿命都不长,刘恒身体也不算很好,他也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几年,之前河套之败也让刘恒伤了心气,在自家儿子那里,匈奴人一个个都是好好先生,结果面对汉军的时候,匈奴人又化作了吃人的野兽,这无疑叫刘恒心里很不是滋味。
虽说这次之败,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汉军实力不足,一方面是对河套不了解,另一方面就是薄昭决策失误。真要是想要跟匈奴人打阵地仗,他们还不如一路修建棱堡,慢慢往前推进,何必直接带着人直面匈奴人的马蹄呢?但是,刘恒也意识到,自己在军事上,并无多少远见与才能,之前也做错了决策,看错了时机。
好在刘恒不是什么妒贤嫉能的人,儿子比自己强,对他来说,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既然已经认定了刘昌这个继承人,那么,刘恒便打算在这之前,将该收拾的人收拾掉,免得回头叫刘昌误解自己。
想到这里,刘恒心中叹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若是早知道刘昌这般能耐,他们父子二人还不如当时联手勤王,也免得多年被掣肘。
刘恒这边已经是杀意盎然,薄太后这些日子以来,东宫的门槛都差点被踏平了,毕竟,刘恒这次的架势,俨然是要掀起一场血雨腥风,许多人家被弄得心惊胆战,生怕牵连到自身。他们没法从刘恒还有张苍等人那里搞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只能去长乐宫找薄太后打听,最好能给自个一个准话。
薄太后根本什么都不知道,自从薄昭被削了爵位之后,她这里就安静了下来,窦皇后倒是一如既往地孝顺,她如今两个儿子都去了封国,女儿也跟着堂邑侯去了封地,跟慎夫人关系一直不好,在椒房殿也很是寂寞,所以,更多时间就是耗在长乐宫。窦王后论起政治敏感性可比薄太后强得多,眼看着这长乐宫人来人往,窦王后就知道情况并不好,担心薄太后胡乱插手,乱了刘恒的计划,回头弄得母子失和,因此便温言安抚,薄太后就是个没什么主意的人,瞧着窦王后说得有理有据,便也不急着找刘恒询问,而是自个先找人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等到听说一帮当年扶持刘恒继位的公侯,如今觉得刘恒继位之后薄待了他们,又想要故技重施,顿时,薄太后这么个老实人,也怒了。毕竟,虽说她被接到长安的时候,当年的事情已经是尘埃落定,并不曾亲眼看到当时一帮人诛杀吕氏一党的情况,但是,想也想得出来,当时到底死了多少人,这里头好些个都是正经的天潢贵胄。张嫣这个正经的惠帝皇后被废黜了皇后的位置,安置到了北宫之中,这所谓的北宫,就是未央宫的一处偏殿,从此再也无声无息。
薄太后其实跟张嫣并不熟悉,做了太后之后,也没有去见张嫣,免得到时候尴尬,但是,光是看张嫣的处境,就知道,真要是叫那些乱臣贼子得逞,自个就算不会死,也会如同张嫣一般生不如死,这般一想,顿时就觉得那些人面目可憎起来。
刘恒已经表露了自己的态度,薄太后又默不吭声,下头的人自然知道该怎么做,因此,这场几乎将开国功臣卷入了近半的谋逆大案几乎是以最快的速度结了案,本着将相不辱的传统,相当一部分人直接“自尽”,而其他那些人可就没这样的好运气。一整个冬天,渭水边上都在处决人犯,以至于渭水上结的冰都带上了血色,活着的人也都沦为奴婢,再难有翻身之日。
新年到来的时候,刘昌带着吕氏故人,低调地祭奠了少帝刘弘和吕氏一族,当刘昌将杯中的美酒洒落在地面上时,他只觉得前所未有地清明畅快。

第116章
一下子死了这么多人,整个朝堂上顿时都变得清静起来了,私底下许多人觉得刘恒心狠手辣,至于说什么刘恒忘恩负义的,那是真没有,敢这么想的人如今都死得差不多了!
说白了,你要是对上位者有恩,那么最好趁早将这事忘掉,最好以后也别再出现在对方面前,你可以在落魄的时候用这个换点好处,但是最好别指望对方对你感恩戴德。做皇帝的人,一旦表现得对你感恩戴德,那么,除非这个皇帝是脑残,否则的话,等他回过这口气,你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所以,对于皇帝来说,从龙之功可以有,但是你只能说是皇帝本来就头角峥嵘,现在只是一时龙困浅滩,就算是没有我,也能迟早登临九五。而不能大咧咧地说,要不是我,你哪里有今日云云!那纯粹就是找死!周勃也就是被罢相之后,才算是明白了这个道理,从此不敢在刘恒哪里扎刺,各种疑神疑鬼,觉得刘恒要拿自己下手,之后还被下了一次狱,更是几乎被吓破了胆子。他论起功劳,比起当年韩信能如何?韩信不照样被杀了!
周勃这两年已经有了油尽灯枯的迹象,虽说没死,但是也就剩下一口气了,周胜之还娶了公主,随意这一次绛侯府倒是没有掺和进去,算是逃了一劫。只是,周勃在封地听说刘恒大开杀戒之后,据说在府里大哭大笑了一阵,结果又是一口气没喘上来,如今已经是不省人事。周亚夫身为人子,已经跟刘恒告假回家尽孝,算是避开了接下来的余波。
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谁敢说刘氏忘恩负义呢?事实上,即便是几个真的跟他们有勾搭的诸侯王也不会这么说,你来投靠我,那是你们识时务,无非就是吕不韦奇货可居那一套,嬴异人做秦王的时候,吕不韦也不敢在嬴异人面前以恩人自居呢,吕不韦真正发达,是始皇帝少年登基,他欺负嬴政年纪小,不能亲政,但是也不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对嬴政一家子有什么恩惠。这些人也是一样,你们来勾搭我,那是因为天子失德,而我却有这个德行和资历,我成事了,你们有功是一回事,但是要说有恩,嗯,莫非是我刀子不够锋利?
所以,你可以说刘氏刻薄寡恩,别的那就算了!但是,你都谋反了,还想要人家怎么个不寡恩!实际上,在一些人看来,刘恒还算是手下留情了,要知道,在这之前,凡是牵扯到谋反之类的勾当,那是要夷三族的,如今虽说杀的不少,其他那些哪怕是被贬为奴婢,却也算是活下来了。只是,对于那些原本锦衣玉食的人来说,从社会上层沦落到最底层,到底能不能承受,就是个问题了。
而对于朝堂来说,一下子收拾掉了一大批人,腾出了许多位置来,顿时许多人就欢欣鼓舞起来了。在利益面前,人与人之间很难共情,何况,朝堂上许多官员跟那些彻侯根本就不是一路人,他们这些人大多数身上没什么爵位,算是士人,而不是贵族,之前朝堂上贵族含量太高,他们这些士大夫想要出头,那是真的很困难。张苍本来算是士人出身,所以还愿意提携士人,但是,张苍实际上是出身法家,哪怕他做派更似黄老,并不严苛,也不媚上,但是,他提携的人,也多半是出身法家,至于其他人,他能不打压已经算是他品性高尚。
所以,这些士人想要更进一步,很是困难,不得不依附于各家彻侯,也就是说,想要身居高位,那就得给那些贵族做走狗。问题是,这年头能读书的,祖上或多或少都是阔过的,甚至如今也还挺阔,也就是当年乱世的时候,站错了队,或者是为了避过战乱,压根没敢冒头,所以错失了开国从龙之功。他们打心眼里瞧不上那些泥腿子出身的贵族,就算明面上投靠,但是,却不可能真的给那些贵族做狗,一心只想要取而代之。
如今一大批贵族栽了,剩下那些也是惊弓之鸟,一时半会儿是不敢多吭声的,不趁着这个机会上位,那还等到什么时候呢?
最妙的是,这些士人都没掺和过当年的事情,一些学派这些年还得到了辽国的资助,别的不说,辽国那边帮着他们将他们的典籍都给出版了一大批,每年还会资助他们大批的纸张,让他们可以用更小的成本壮大自身学派,所以,他们其实是欢迎刘昌为储,做下一任天子的。
因此,那边渭水边上的血腥味尚且还没有完全消散,朝堂上就有人重新说起了立储之事,一个个振振有词,当年陛下你自个说,叫几位皇子就藩,看他们的能耐,如今也就是代王还算是出众,但是这也是因为借助了辽王之力,可见,即便是代王,也早就对辽王心服口服,若是陛下还想要另立他人,到时候,谁能服气呢?
所以,立辽王为储,那叫众望所归!
这般言论一出,顿时有些人自以为自己明白了什么,之前搞出来的那些事情,未必就是那些贵族想要谋逆,实在是为给辽王铺路,顿时一个个也不敢再反对,恨不得立刻五体投地,山呼万岁,表示陛下圣明,大家都无条件遵从陛下你的旨意,立辽王为太子,才是汉家大幸!
结果刘恒却又别扭上了,毕竟,自己还是天子呢,大家就都已经开始准备拥立新君了,这将自己又放在哪了呢?
因此,刘恒干脆表示,刘昌如今还是辽王,这位置很是关键,现在立储,就得撇下辽国那一摊子事情到长安来,到时候辽国那边鞭长莫及,岂不是不好?
这话说得也有道理,主要是刘恒现在正处于盛年,真要是立个太子,还是个已经掌权多年的太子,说不定回头父子一人就针锋相对起来,说不得又有一番争斗。再说了,辽国那边如今关系到不知道多少人的利益,若是没有辽王主持大局,万一那边的人玩崩了,那怎么办,他们可不要亏钱了吗?
这么一想,虽说一个个急着混个从龙之功,但是先表示一个态度就可以了,辽王最好还是留在辽国那边主持大局,等到天子年纪大了,精力不足了,顺理成章接班,岂不是两全其美。
当下一个个又改口,表示陛下思虑周全,果然是圣明烛照,但是,不管怎么说,虽说不能立刻册封太子,也不能叫辽王那边有什么误解,到时候做出什么不理智的动作来。所以,现在就得先放出点风声出去,然后大家再商议一下,再给辽王加封个什么头衔比较合适,免得万一刘恒去得仓促,到时候还得再补个守序,万一再冒出个不识相的,想要搞点什么明堂,岂不是平白多添波折?
刘恒见大家没有执意要立马立太子,心中暗自松了口气,他就算是想要立太子,那也得是他自个愿意,而不是被群臣裹挟,所以,见群臣很快就退缩了,自然明白,不是群臣都一门心思向着刘昌,而是在揣摩他的心思。
下朝之后,刘恒琢磨了一番,就去了长乐宫,自从薄昭被一抹到底之后,刘恒就不怎么去长乐宫了,虽说老娘表现得很是善解人意,并没有一个劲地给舅舅求情,但是总是一副欲言又止的为难模样,刘恒又不是瞎子。
刘恒也知道,对薄家,最好还是自个在的时候就安排好了,自家舅舅志大才疏,薄家之前在婚事上,两头下注,却是两头不讨好,辽国那边,王后多年无子,虽说也有薄氏女有孕,但是那都是薄家族里面血缘比较远的族女了,原本以媵妾的身份嫁过去,就是为了给薄王后生孩子的,结果孩子是生了,刘昌转手就将人家封了美人,有了正经的位份,孩子自然人家自己养着了。可见,刘昌对薄家不是没有想法的。
好歹刘昌还算是给薄家面子,也叫薄氏女生了孩子,有了王女,也养在了王后膝下,但是刘启那边就半点面子都不给了,代国那边,代王王后说是王后,实际上常年独守空房。可见,薄家之前那一手,是彻底玩砸了。将来刘昌登基,薄家大概也就是个薄戎奴能在朝堂上立足,其他人若是能走正途,比如说读书从军之类的,还能有个前程,要不然的话,就真的只能啃老本了!
所以,刘恒琢磨着,什么时候给薄家一个机会,再立点功劳,还恢复爵位和食邑,但是这得这阵子过了才行,要不然,难免要有人觉得之前刘恒贬了薄昭,就是做了一场戏,为的就是收拾那些贵族,那可就不好听了。
这些刘恒心里一直有数,却不好直接跟薄太后说,薄太后就是个寻常老太太,回头安抚薄家人的时候说漏了嘴,以这些人的保密意识,马上别说长安了,关东都要听说了。
之前刘恒不敢多见薄太后,如今既然打算定下储位,这事是必须要跟薄太后通个气的,别的不说,也得叫薄家那边有个准备,别到时候又把刘昌给得罪了,到时候薄家就真的只能缩着脖子过日子!

第117章
薄太后觉得有些憋屈,毕竟,都做太后了,还得看孙子的脸色。当年吕王后活着的时候,她可是半点也不敢摆什么王太后的架子,毕竟,虽说吕王后不是什么嚣张跋扈的性子,但是人家背后是吕后,那位可是个杀人不眨眼的狠人,若是知道自己敢对娘家侄女不好,那位是真的会杀人的。
所以,薄太后跟吕王后看起来婆媳和睦,实际上,薄太后在吕王后那里真没有什么婆母的感觉。等到窦姬做了皇后就不一样了,窦姬除了有二子一女之外,并无别的依仗,论起宠爱,她已经颜色不如当年,刘恒对她或许有些情谊,但是对慎夫人反而更有情谊一些,论起娘家,她就是良家子出身,娘家也就是这个时代的中等人家,连地主都算不上。所以,她能秉承的无非就是一个孝字,因此,她侍奉薄太后,那叫一个精心,各种小意,在薄太后那里,她就不是皇后,就是个小媳妇。所以,薄太后更喜欢窦皇后。
若是薄太后有吕后那样的心机手腕,背后也有足够强力的娘家,那么,她愿意力挺窦皇后,自然没什么好说的,足以让刘恒低头,但问题是,薄太后真没有,薄太后就是个没多少见识,一直以来随波逐流的典型的后宅妇人,耳根子软,没主意,一辈子都在依附强者生存。薄家就算原本也是贵族,还算是有些底子,但是真没什么出众的人才,真要是出挑,当年改朝换代的时候就该显出来了,乱世尚且没能出头,等到开国之后,明明家里出了个后妃,最终薄家居然也没能出头,还得老老实实跟着刘恒去就藩,可见薄家这些人成色如何。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恒就算是很孝顺,却不可能真的什么事情都听薄太后的,小事没问题,很多时候,东宫的存在就是为了唱红脸,跟未央宫唱双簧,刘恒负责勃然大怒,薄太后负责和稀泥求情。如此,一些刘恒原本就不想杀的人,可以在薄太后的求情下,顺利逃出生天。所以,很多人得罪了天子,就会想办法去长乐宫拜见,求太后帮忙。
但是,能进长乐宫的人都是被刘恒筛选过的,要是刘恒不乐意,别说是去长乐宫了,你能靠近宫墙,算你有本事!
薄太后自个也知道自己有多少斤两,她能有今日,靠的就是儿子,所以哪怕是在薄家的事情上,也不跟刘恒对着干,之前她已经想过将来可能会立刘昌,但是等到刘恒真的确定了这件事的时候,薄太后依旧心中郁郁。
当然,面上薄太后还是说道:“我一个老妇,也不懂这些,既然皇帝已经做了决定,自然是昌儿更合适!”
刘恒也是个善于察言观色的,知道薄太后其实心里有些不自在,毕竟,当年毒杀吕王后母子,其实也是薄太后帮着刘恒坚定了决心,毕竟,对薄太后来说,死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儿媳妇和几个不是很亲近的孙子,能换来儿子的更进一步,是个非常好做出的选择。当然,刘恒在这事上也绝不无辜便是。
刘恒也没有再多说什么,这会儿说什么也没用,因此,他装作没有意识到薄太后心情的模样,笑道:“昌儿如今先让他继续做辽王,等回头朕干不动了,再召他回来!”薄太后顿时松了口气,琢磨着自己未必能活到孙子登基,以后不必看孙子脸色过日子了!
薄太后这口气松得实在有点早,因为薄家那边很快就找上门来了。
薄戎奴命人带回来的财货送到了,算是解了薄家的燃眉之急,毕竟,哪怕这会儿依旧很多人愿意卖薄家的帐,但是薄家总不见得靠着举债度日,这也太不体面了。
但是,薄戎奴随财货一起带回来的信件却让读完的薄昭勃然大怒。
薄戎奴以前是个有些软弱的性子,他才具一般,薄昭又是个有些狂妄的性子,在薄昭那里,他也很难得到多少肯定,因此,薄戎奴在家的时候,只能是唯唯诺诺,要不然,以薄昭那个性子,真的是动辄打骂。但是到了辽国之后,薄戎奴不再只是听薄昭的话做事,他有了自己的封地,有了自己的事业,为了搞明白辽国朝堂运行的逻辑,还看了许多辽国这边特有的书籍。后世的人论起才智未必比古人强,但是,他们早就在成体系的教育中学会了系统的思维和学习方式,尤其是,在这个屠龙术被冠以各种名目藏着掖着,搞得特别玄乎的时代,后世是将这些当做是必修课的,便是小学生,也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薄戎奴虽然没有回炉重造,但是在辽国时间长了,居然也对原本习惯的体系各种鄙薄起来,像是现在,他就很难理解,薄昭他们的行为,所以,在信里面,难免劝诫了一番。薄戎奴也是好意,想的是薄家现在正该低调的时候,横竖有太后的面子在,没人敢欺负,不如先老老实实躬耕,家里的子弟该读书读书,该练武练武,如此才是长远的道理。自己现在在辽国,也认识一些学派的长者,可以引荐。另外,就算是没什么资质的,到辽国这边,也能有更多的机会,哪怕只是经商呢,也不至于以后坐吃山空。
薄戎奴这些话其实早就想跟薄昭说了,他这些年已经将自个的儿女都陆续接到了辽国,死心塌地跟着刘昌干,即便刘昌做不了天子,他也认了,便是轵侯的爵位他不是不能放弃。只是,薄昭素来刚愎自用,他以前再怎么说也是无用,如今他觉得薄昭应该能听进自己的话了,却不想薄昭就算是此次受挫,也自信自己只是一时困顿,毕竟宫里还有个太后呢,现在天子正在气头上,等到气过了,太后再开口,他就算不能立刻复爵,也能很快得到机会。
所以,就算薄戎奴说得再有道理,薄昭也听不进去,反而觉得,自己一时落魄,连亲儿子都瞧不起自己了!怎么着,我这是走裙带关系,你就不是?你要不是辽王的老丈人,你能在辽国封爵做官?现在地位高了,倒是想要对你爹指手画脚了?还想要从你爹手里抢过薄氏家主的位置,你是不是不知道自己骨头有几两重啊!
一想到这里,薄昭顿时就按捺不住,恨不得立刻干出点事情来,叫薄戎奴知道,你爹还是你爹,不是你能指指点点的!

第118章
薄昭这般沉不住气,只教刘恒觉得厌恶,因此,他干脆命人收缴了薄昭手里的宫牌,没了这个,他根本就没资格进宫。
刘恒收缴宫牌的事情根本没有瞒着别人,这事一出,大家就知道,薄昭算是失了圣心。
朝堂上,捧高踩低是常态,之前觉得薄家有个太后,总归还有重回巅峰的希望,因此,许多人自然愿意给薄家面子,但是跟天子比起来,太后又如何呢?没错,汉家是两宫制,名义上,太后的地位是比天子高的。但是那也得看情况,吕后那样的,别说她是太后,她就算是给刘邦当皇后的时候,你也不能当她是什么软柿子。但是薄太后就不一样了,这位就是个夫死从子的,她根本不知道怎么运用作为太后的权力,因此,她这个太后,其实就是个吉祥物,刘恒愿意让她行使太后的权力,她才有这个权力,刘恒要是不愿意,那么她在长乐宫根本就是聋子和瞎子。
也就是见识过薄太后的窘迫,历史上的窦皇后在做了太后之后,才立马就抓住了应该属于自己的权柄,以至于差点没逼着刘启立刘武做皇太弟。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刘启才各种限制自家亲妈的权力,偏偏刘启活得不够长,以至于刘彻登基的时候,窦太后虽说瞎了眼睛,却依旧非常精神,刘彻本来就是少年登基,因此一度被窦太后掣肘,等到熬死了窦太后之后,就对自个亲妈各种警惕。到后来,太后的权威也就没那么顶用了。那位王政君为了巩固作为太后的权力,拼命提拔娘家人,结果叫王莽篡了汉室江山,这也导致到了东汉的时候,太后的影响力大为缩减。
总之,刘恒明确表达了对薄昭不满之后,大家顿时就对薄家敬而远之起来。薄昭这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一切,其实建立在天子对自己这个舅舅还有几分情分上头,一旦没了这点情分,他这个国舅就是个纸老虎,一戳就破。
薄昭在意识到这点之后,整个人都颓然起来,整日里在家里买醉,瞧着他这个样子,薄家人也是人心惶惶起来,然后就有人想到,应该去辽国投奔薄戎奴。毕竟,薄戎奴之前叫人送了一大堆财货回来,放在长安都是硬通货,可见他在辽国混得不错,与其留在长安受别人白眼,还不如去辽国呢!
因此,在薄昭整日里烂醉如泥的时候,薄家这边,不少人尤其是那些本来在薄家就属于边缘人物的旁支,就带着大量的僮仆人口往辽国去了。
辽国欢迎一切能够提供劳动力的人口,所以,这些年,一些在地方上犯了罪的人,就喜欢逃亡到辽国去,这些人如果在辽国干那种需要冒险的行当,比如说,去无人区淘金、采参什么的,他们在荒郊野外,就算是打出狗脑子来,只要不被巡察队发现,那么也没人会多管,因为干这些的,多半都是些亡命之徒,辽国这边只要他们能提供消费,让黄金进入到辽国的货币流通之中,就不会多管。但是,如果他们敢在官府管辖的范围内作奸犯科,那么就对不起了,各种苦役等着你!就算是判了死刑,也别指望在之前能得到什么优待,先送到劳改场干几天重活再说!
辽国对于基层的控制能力比汉室还要严密,民间也是武德充沛,而且这里很多地方都是山林,除非你是什么荒野求生达人,否则的话,你若是不想死在山林里头,总归是要到聚居点去补充物资的。若是你手里没有通行证,又不幸上了海捕文书的话,那么对于认出你的人来说,就是行走的赏金。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那些在中原都敢当街杀人的游侠,在经历过多次全方位铁拳打击之后,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了。
辽国对于人口的渴求就是这样直接,对于那些能够带来大量人口迁徙的地主贵族,辽国更是给予了极大的激励,那就是直接封爵,当然,前提是,你这些人口从此就归辽国官府管辖了。
薄家人虽说没了爵位,但是,刘恒也没做绝,只是剥夺了薄昭的食邑,薄家多年来积累的田产并没有被收缴,而在这个时代,田产势必是绑定了大批人口的。薄家早就从薄戎奴那里知道了辽国这边的一些情况,既然打算迁移,便干脆利索地卖掉了一批田产换成了粮食还有其他物资,然后将田产上绑定的人口一股脑儿给带到辽国来了。在这些人口获得了辽国的户籍,被分配到了各个地方去之后,他们顺利获得了几个还算是过得去的爵位,辽国的爵位并非虚爵,都是带封地的那种,横竖大片的无人区没人开发,尽可以许出去。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