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在谋朝篡位中by微云烟波
微云烟波  发于:2024年11月09日

关灯
护眼

不患寡而患不均,以前的时候,匈奴本部虽说也比较强势,但是,那时候,其实草原上的资源也有限,王庭那边也就是要求各个部族供奉一定的奶干还有牲畜,除非是那等边缘化的小部族,对于大多数部族来说,这点供奉都是能够承受的,若是跟着本部打了胜仗,他们也能分到不少战利品,所以,大家也挺愿意花费这样的代价,托庇在匈奴这个族群之下。
原本大家日子过得都不咋滴,无非就是你喝的粥比我稠那么一点的区别,但是如今就不一样了,我还在喝粥,你连肉都吃上了,不仅吃肉,还嫌不好吃,吃一块丢一块!这种对比,无疑让那些被边缘化的部族生出了不满之心。
他们虽说暂时不敢对匈奴本部下手,但是,对其他那些处在这条商路上的部族下手,还是有勇气的。
从边市采购了大批商品准备去西边过冬的队伍就这样遭遇了预谋已久的伏击。伏击者杀死了所有人,带着货物和牲畜施施然返回了自己的部族,庆贺他们的胜利。
如果只是少数几支队伍被伏击还好,但是,最终前往辽国边市交易的队伍居然损失大半,消息难免就传了回去。
匈奴人也不是傻瓜,虽说因为凛冬将至的缘故,没法去查到底怎么回事。但是,匈奴人到了冬天躲避风雪的地方却是有数的,之前应该会来汇合的部族没有来,或者说来了之后,哪怕遮掩得很好,却明显比以前阔绰了,这足以让他们猜出来了。
匈奴人可没有多少隐忍的习惯,他们当时就闹将开来。
这种牵扯到极大利益的事情,双方显然都不可能让步,很快就杀红了眼,即便王庭得知了消息,想要过来调停,都没来得及,那几个侥幸过来过冬的部族直接就被杀得人头滚滚,只留下了妇女和不记事的孩童,充作奴隶。
既然人已经死了,王庭那边也明白,这件事已经让匈奴内部的裂痕公开化了,以前的时候,大家还能当做没看见,但是如今,当一部分部族富起来,却占据着这个好处,丝毫没有让开的意思,这就让其他那些根本沾不到的部族无法忍耐。
王庭也很难站在一个公正的立场,他们不能以身作则,自己分出相应的利益,因为匈奴王庭与本部,本身就是靠着利益联系起来的,若是影响到本部其他氏族的利益,只怕那几大氏族就要考虑着换一个大单于了!
稽粥对此也是无可奈何,他的确是匈奴单于中少有的雄主,但是时代不一样了,现在匈奴人遭遇的是比历史上更复杂的情况,如果说之前各族追求的无非就是生存的话,现在各族追求的那就是富裕了!
虽说在很多人看来,生存才是第一位的,但问题是,现在生存根本不是问题,大家已经到了看中生活质量的程度了,同患难易,共富贵难!
王庭自个屁股都没坐正,自然也谈不上一碗水端平。最后只能是和稀泥,然后严厉要求杜绝这等自相残杀的行为,至于说让其他部族让渡出一部分利益,那是连试探都没有,毕竟,你王庭和本部占了大头,你们都不让,凭什么让我们让呢?
冬季的严寒与风雪让草原上的消息变得严重滞后,但是,当初打劫这种事情,又不是随便几个部族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实际上是不少部族默契合作的结果,当那几个跑去山坳里面过冬的部族没有回来之后,他们就意识到坏事了。
马上各个部族都要陆续返回,如果他们不能在这之前做出相应的决断的话,只怕迎来的就是南边那些部族的围攻。
“怎么办?早知如此,当初就该劝住他们,不要让他们过去!”一个部族首领焦躁地搓着手,整个人都不好了。
“得了,咱们这边也没找到背风的地方过冬,要不是之前从辽国商人那里偶然知道了冰屋的做法,咱们也没法安然度过这个冬天,就算是这样,咱们也冻死了不少牲畜,要不是之前收获了不少好东西,族里面也是会有些怨言的!”另一个部族首领坐在毯子上,没好气地说道,“到了这个时候,再说那些有什么用,当初要是想要劝,你们怎么不将冰屋的造法教给他们?”
“用辽国那边的话说,咱们现在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这会儿还有什么好吵的,再吵吵下去,那边都要打过来了!”
几个部族首领愁眉苦脸,或坐或站,一个个抓耳挠腮,他们真没信心能对付那些部族的围攻,说不定本部王庭也会出动,像是折兰人,那就是王庭养的忠犬,论起残暴好战,在草原上是出了名的!
“要不,咱们去投奔辽王吧!”商议了半天,一个部族首领试探着说道,“我记得之前投靠了辽王的几个部族,如今过得别提有多滋润了!辽王帮他们在草原上筑了城,修建了地窖,他们现在日子过得好着呢!”
这话一说,一帮部族首领顿时有些动摇起来,都是给别人当狗,自然是谁给的肉多就跟谁,只是,听说到了辽国那边,各个部族的首领贵族也能封爵,却对部族没有多少权力了!
思来想去一番,一个部族首领咬了咬牙,说道:“不管怎么说,投了辽王,咱们还能富贵一生,但是留在这里,回头脑袋只怕要变成酒器!不管了,你们继续商议,我准备去投奔辽王了!”

第107章
草原乱起来了,一些距离鲜卑乌桓比较近的部族顺利跟辽国接上了头,逃脱了灭族之危,而其他那些离得比较远的,就遭遇了灭顶之灾。
但是,干掉了这些有异心的部族并没有让其他的部族重新变得团结起来,反而人心愈发涣散起来。
毕竟,能够在这条商路上占据好处的也就是那些部族,多半还是幕南这边原本稽粥作为左贤王时候的老部下,而自从稽粥干掉了自己的兄长右贤王之后,就将这边的好地段都分给了自己的心腹,又拉拢了匈奴本部几个大氏族,也就是说,如今这条商路上,真正占便宜的都是王庭的嫡系。
稽粥借着这个,希望能维持强者恒强的局面,但是人家弱者又不是泥捏的,冒顿稽粥父子两代人,最终选择融合他们,而不是消灭他们,其实就说明了,他们根本就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毕竟,真要是什么弱小的部族,他们也无法保持如今的半独立的地位。
因此,当人心散乱之后,这些部族对于匈奴本部和亲近匈奴的那些部族的怨恨也开始酝酿起来。
张辟疆天生对这种混乱有着敏锐的感知,他很快就做出了应对。对于辽国来说,一个混乱的草原,是符合他们利益的。
稽粥这个人要气魄有气魄,要能耐有能耐,这位在历史上真正将匈奴推上了巅峰,他两个儿子军臣和伊稚斜相比较起来,就差太多了,也就是伊稚斜还算雄主,可惜的是,摊上了大汉厚积勃发,又赶上卫霍两位将星的出世,以至于匈奴差点没被打断了脊梁骨,从草原上的恶狼变成了丧家犬。
如今稽粥面临的情况也差不多,说白了,就是时代不一样了,大汉那边还算变化不太明显,但是多出了一个从一开始就不按常理出牌的辽国之后,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匈奴如今算是彻底失去了人和。
有道是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现在这个情况,作为一个传统的游牧民族的首领,他是真的很难适应这样的变化,他以前所信奉的一切,如今都不顶用了,他现在也只能是勉强维系着一个脆弱的平衡,而当底层的不满累计到一定程度,这个脆弱的平衡已经被打破,而稽粥对此却是无能为力,毕竟,他无法背叛自己的阶级和立场,就不可能站在一个公正的首领的角度,来解决问题。
所以,当草原混乱起来的时候,稽粥能做的事情,无非就是叫人平定叛乱,而不是尝试着弥合其中的裂痕。
然后,稽粥就发现,那些原本实力其实在各个族群之中最多就是中上的部族,如今居然一个个都也变得强大起来了。
这也有匈奴本部和他们的亲近附庸部族被酒色财气所腐蚀,不像是以前那样能抛出性命勇敢无畏的缘故,穿鞋的人尚且要比赤脚的人更爱惜自己,何况如今这些人,即便是普通的牧民,如今也都是富户了,只要不遇上草原上的几大灾害,他们手里的牲畜随时可以变现成巨量的财富,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自然不会再有什么死战的心思,他们得保留着自己的有用之身,享受美好的生活,谁要和那些穷酸生死相搏?
但是更多的是因为,那些部族也被武装起来了。骑兵三宝这东西其实是瞒不住的,因为这玩意只要多观察一下,也就能仿制个不离十出来。匈奴人虽说自个技术不行,但是他们征服了西域之后,就收获了大量工匠,他们本身也不缺皮革,加上原本就具备一定的青铜冶炼技术,不能用铁做马蹄铁,还不能用青铜片吗?但是他们也没有流水线作业,工匠的数量虽然多,却不能都用在这些事情上,因此,这几样东西同样是先在匈奴本部使用,然后再扩散到其他氏族,再往后才能通过赏赐的手段给其他那些后来投降归附的部族。
对于匈奴来说,大规模制造高桥马鞍和马蹄铁,是一件很耗费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的事情,但是对于辽国来说,这些实在是再简单不过,所以,当辽国做出了推动草原战乱的决策之后,各种简化版的军械还有其他军需物资就通过各条途径,流入到了草原上。
当然,不是免费的,也得用辽国想要的东西要,皮毛、牲畜甚至是人口,辽国都要。辽国也没有趁火打劫,给出的价格也很合理,甚至还提供借贷服务,各族现在已经决定跟匈奴本部撕破脸,因此,一个个也是打定了主意,只保留了一些必需品,几乎将能卖的都卖了,换成能够提升自家战力的军需军械。至于将来怎么办,匈奴各个氏族不是正富得流油吗?
在草原的事情上,汉室那边消息永远很滞后,还是刘启、刘武他们几个因为就藩之后,跟辽国走得很近,没办法,他们几个的封国是真的都比较穷,常山国和中山国稍微好一点,却也好得有限,地方也都不大,他们到了地方之后,都有些麻爪,只能找刘昌求援。
刘昌这边如今也开始考虑着扩散良种,因此,便先支援了一批土豆让他们找地方种植,这也算是刘昌的一个保险,土豆这东西,高产是高产,但是这玩意是不能连续种植的,多种几次,就会因为感染病毒而退化,大幅度减产,这也是后世爱尔兰饥荒的由来。所以最好不要连续种植,并且之后还得进行脱毒处理。
现在也就是辽国这边掌握了土豆脱毒技术,所以,若是汉室那边仗着多了高产作物,就想要如何,那纯粹是自个作死。
除了送上了土豆做种之外,刘昌还支援了一批耕牛,辽国已经将内燃机都搞出来了,现在内燃机和蒸汽机一起用,蒸汽机主要是对燃料不挑剔,烧木头都能用,内燃机却是要提炼燃油的。现有的技术从煤炭里面提炼燃油效率比较感人,至于石油,这边虽说有石油矿,但是埋藏实在是比较深,刘昌也没打算现在开采石油,甚至,刘昌考虑的是以后尽可能从海外开采各种资源,而不是在本土折腾。总之,辽国这边,如今内燃机也仅仅就是在技术储备阶段,等回头遇上那种埋藏比较浅的石油矿,再大规模上马内燃机。
总之,辽国如今出了少部分地方,已经不用耕牛耕种了,而是使用蒸汽机作为动力。这些牛总不能都用来吃肉,所以,也只能是先出口。如今正好可以以援助兄弟手足为由,先出口一批到中原。
刘昌给的价格很优惠,弄得刘启他们都有了做二道贩子的心思。好在他们还算是心里有数,真要是仗着自个拿到的价钱低就转手出售,那么下次就别指望拿到这个优惠价了。
土豆和耕牛只是个开始,辽国对四个封国的支援是全方位的,他打算将那边变成自家的一个产业园区和原材料出产地,别的不说,那边煤炭储量还是挺丰富的,放在那边,他们也就是用来取暖做饭,暂时不具备工业化的条件,那么,出口到辽国就是个顺理成章的事情。
另外,这几个地方的气候也比较适合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比如说棉花、药材还有大多数适合温带的水果,辽国别的都好,气候还是冷了一些,有了这些,就可以在那里设立相应的工坊,然后,他们自然也就能富裕起来了。
刘昌既然给下面几个弟弟做了完善的规划,那么,互相之间的物资乃至人才的往来也就变得非常频繁起来。辽国那边,报业比较发达,官府并不会将外面的消息封锁,相反,报纸上国内国外的消息总是比较丰富,所以,草原上的变故也被报纸刊登了出来。大家对此都是兴致勃勃,毕竟,即便这几年跟匈奴人做买卖做得很开心,匈奴人一个个人傻钱多,做买卖也比较干脆,各种辽国国内都已经开始不时兴的东西,匈奴人却都很喜欢,但是,赚钱归赚钱,但还是那句话,能歌善舞的匈奴人,才是好的匈奴人,而不是如今这样,好保持着强大的武力和侵略性的匈奴人,谁知道他们会不会觉得某一天自己赚得不够多,想要找自家的麻烦呢,就算是自家实力很强,但是,能平平安安赚钱,谁也不想去打打杀杀不是!
刘启他们的人每次到辽国,都会购买报纸带回去,自然就将匈奴内乱的消息也跟着带回去了。
顿时,刘启立马蠢蠢欲动起来,匈奴乱起来了,这不是自个的机会嘛,代国距离匈奴太近了,或许,他可以将代国的边境拓展到草原上去?自家若是也有一块草场,也能自己养马,组织起一支骑兵,等以后自己移封,也就能将这支人马带走了。
好在刘启还算是对刘恒有些敬畏之心,在行动之前,先给长安那边传递了消息。刘武刘揖刘参他们没有刘启这份野心,但是也知道汉室对匈奴的心结,或许长安那边会有什么想法,因此,也跟着传递了消息回去。
消息传过去之后,长安那边朝堂上因此发生了一场地震。

薄昭一下子就振奋起来了,他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张苍也很头疼,他毕竟在秦国就做过官,对于河套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当年秦国在河套可是下足了本钱,或者说,秦国本来就是基建狂魔,他们从商鞅变法开始,就各种搞水力,搞道路,搞要塞。像是在河套,秦国修建的要塞起码有两个,想要攻打这样的要塞,需要付出的代价绝对不小。在张苍看来,既然草原上乱起来了,不如就让他们继续这么乱下去,多消耗一下匈奴人的实力,而自家这边不断积累,到时候以逸待劳,岂不是好?
只是军方这边想法却是不一样,天下太平已经很长时间了,对于大汉来说,最重要的功劳还是军功,只是,国内如今一帮诸侯王就算私底下有些想法,但是,明面上都表现得还算是老实,何况,国内平叛什么的,所获得的军功一般不会很多,高祖时候也就罢了,那时候那些诸侯王好歹还有些实力,但是到了现在,即便是老刘家那些诸侯,一个个其实实力也大不如前了。所以,想要在这上头争什么军功,那是真不容易。
但是打匈奴就不一样了,匈奴那么多人,这一个个人头,那可都是功劳,何况还有复仇雪耻、开疆拓土的功劳在里头。这会儿不是稽粥三五不时骚扰边界,弄得汉室这边狼狈不堪的时候,汉室这些年在匈奴那里,是真没吃过什么大亏,也就是汉室骑兵数量不足,所以匈奴人就算是一时受挫,也能很快撤离。这也是后来北宋所遭遇的尴尬,北宋那会儿,实际上对外战争是胜多败少,但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北宋缺马,对上骑兵,根本就是半点办法都没有,人家根本不跟你耗,打不过就撤,损失很小,但是但凡北宋那边败一场,那就是极大的损失,搞到最后,打仗不如岁币划算,所以,大家干脆也懒得在武备上花功夫,老老实实花钱买平安就行。
但是北宋的风气跟汉室可是大不一样,北宋那会儿一味重文抑武,谁还想着什么军功,但是汉承秦制,对于下层来说,军功几乎是唯一的进身之阶,即便是普通的民夫,若是打了胜仗,立上一点功劳,身上爵位升个两三级,起码就能省掉家里的徭役。
若是觉得胜利的可能性比较大,那么即便是普通百姓也是不介意混个军功的,横竖民夫本来也不会是匈奴人攻击的主要目标,对于朝堂上这些将领来说,他们所需要冒的风险就更少了,毕竟,一个将领,标配就有相当数量的亲卫还有子弟兵,别说什么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之类的话,实际上,在战场上,将领的伤亡率是真比下面普通的士卒低,甚至,他们大不了投降嘛,匈奴人其实还是挺欢迎汉人高层投降的,对于投降的人,也会给予高位。
这种低风险高回报的事情,朝堂上一帮没怎么真的上过战场的武将都挺热衷,刘恒实际上也没真正打过仗,上次去打匈奴,说是亲征,实际上打仗的还是灌婴他们,刘恒就是坐镇中军罢了。
被一帮人一说,刘恒也被说动了,这事的确可以搞。他主要是对草原上的情况不了解,他觉得草原上如今的乱象不会持续太久,若是匈奴本部很快就平定了叛乱,那么,再想要找到如今这样的好机会,那可就不容易了。
汉室那边开始磨刀霍霍,准备出征,辽国这边卖军火却是卖得不亦乐乎。
不管在什么时代,军火生意都是非常赚钱的买卖,尤其是垄断生意的时候,更是如此。这会儿草原上各个部族之间打得狗脑子都出来了,谁装备更好,胜算就更高一些,辽国这边是什么都卖,连纸甲都卖了一批出去,反正在投石机的打击下,你穿什么铠甲都不顶用,所以,他们也不在乎这个,当然,卖给那些部族的纸甲,也是偷工减料了的,用的都是回收纸,厚度也略薄了一些,不过,对于匈奴人来说,这个也就足够了,外面再穿上他们自个用牛羊皮制作的皮甲,这防御力就很过得去了!
比起中原人,草原上的各个部族更明白如何能对其他部族造成更严重的损失,因此,他们很快就无所不用其极起来。几个部族仗着自家大多数牲畜都卖给了辽国,用的都是从辽国买的便携军粮。辽国现在军粮愈发实在起来,加上油盐糖甚至还有烘干的蔬菜干制作的压缩军粮,奶粉压制出的奶片,还有各种肉干肉松,一个人带个二三十斤,差不多就能支撑半个月了,因此,这些部族干脆利索地找了一些病死的牲畜,直接投入到了各处水源之中。
这边做了初一,那几个过来征讨的氏族跟着就做了十五,你们现在不用草场了,但是难道你们真的能放弃草原不成?他们干脆直接放火烧毁草场,你来我往了一番,不仅双方都有许多死伤,仇怨也愈发深了起来。
“这么一遭之后,只怕草原上想要平静下来也不容易了!”张辟疆看着每日里通过鹞鹰从草原上送来的消息,不由摇了摇头。
“放心吧,等到死伤到了一定的程度,他们自然会消停下来的!”刘昌不以为然起来,这会儿大家都打得上了头,但是等到承受不住损失了,他们自然会休战,要不然,就要便宜别人了。别的不说,匈奴本部各个氏族,他们无论如何也是不会愿意损失太多,丢失自己在草原上的霸主地位的。
“咱们这边先慢慢在草原上筑城,等到他们打完了,咱们在草原上根基也定下来了!”刘昌敲了敲桌案,游牧民族之所以难缠,无非就是他们居无定所,机动性比较强,真要是定居下来,适应了这样的生活之后,他们也翻不出多少风浪来。或者说,没有人天性残忍好杀,很多都是环境逼出来的,草原上的环境决定了他们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当他们的生活风险降低之后,他们自然也会愿意过上安定的生活。
张辟疆对此深以为然,如果说以前,他还觉得占据草原其实没什么意义,但是他早就意识到,草原同样是个巨大的宝库,草原上也是可以种植的,虽然能种植的东西比较少,像是土豆就比较合适,但是可以作为放牧的一个补充,另外,草原上其实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各种金属矿,还有煤矿,这些可都是好东西,放在匈奴人的地盘上,完全是浪费。就算没有这些矿产,牛羊马匹依旧是非常重要的资源,辽国这些年各种羊毛制品的销售额已经赶上了丝绸,上等的毛呢,价格已经与上等的锦缎相当,辽国将织锦的技术用在了羊毛织造上头,织出来的呢绒料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还有织花的毛毯,如今也是市场上极为抢手的奢侈品。
总之,羊毛的买卖就跟丝绸葛麻一样,能一直做下去,在这样的情况下,草原在未来的经济环境中,占据的地位不会太低。与其将成本浪费在路上,还不如自家将草原占据下来,直接在草原上进行深加工,又能减少许多成本。
张辟疆这会儿巴不得草原上各个部族打得不可开交,匈奴单于众叛亲离,变成一盘散沙,如此,辽国就能轻易占据草原,从容经营,这以后,往西边的商路,也就落到辽国手里了。
张辟疆之前也听刘昌说过西方的事情,还有刘昌的规划,张辟疆如今就对那边很感兴趣,哪怕听说匈奴人的北海同样是个宝藏,但是他真不喜欢这种寒冷的气候,听说西边气候要好得多,温暖湿润,土壤也非常肥沃,他已经跟刘昌说好了,将来打算将自个的封国弄到西域以西去。
张辟疆一直记得自己父亲的遗憾,张家一直以来都是韩国的上卿,几代在韩国为相,韩国覆亡,张良到死都耿耿于怀,张辟疆虽说没考虑过找出韩国王室的后人,重建韩国,但是,自个将来的封国,改叫韩国,也没什么嘛,也算是为亡父了了一桩心事了!
张辟疆如今春风得意,自然得在自个兄长张不疑那里炫耀一番。张不疑这些年在长安虽说混得还算是可以,但是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沾了张辟疆的光,虽说都是亲兄弟,但是瞧着自家弟弟混得风生水起,自个在这边只能是靠着祖荫做着这个留侯,张不疑难免心里不是滋味。
如今大汉想要攻打匈奴,张不疑顿时也想要看看能不能混个军功,不过,他自知自己也不是什么将帅之才,对于匈奴也不算了解,犹豫一番之后,张不疑就决定问一问张辟疆,这事是否靠谱。
张不疑压根不知道,刘恒虽说决定收复河套,却压根没有跟刘昌沟通过,他实际上也有些想要在刘昌那里争口气的意思,刘昌干得太好,弄得他这个做父亲的,很多时候都觉得在刘昌那里挺不直腰杆子,所以,这次,他打算让刘昌另眼相看一把。
消息传到刘昌那里,刘昌顿时就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第109章
对于河套,辽国这边远比汉室要了解得多。虽说匈奴人防着辽国,不叫辽国的商队进入河套地区,但是,草原那么大,辽国手底下,多有投效的草原部族,他们如今日子好起来了,最重要的是,原本那些贵族首领现在不能直接跟牧民产生联系了,他们被封了爵位,有了新的封地,赏赐了新的产业,只要不胡乱掺和,可以世代富贵,却再也不可能如同以前一样,役使那些牧民了。
牧民们很多也是被打散了,分散到草原上的各个草场,住进了新筑的小城里面,因为辽国的庇护,他们过上了以前做梦都没想过的生活,也能读书入仕,因此,一个个都肯为辽国效死。
这些人本来就是牧民出身,他们培训一番,混到匈奴各个部族里,一点都不起眼。何况,这里头许多牧民其实都是去过河套的。河套那边,因为祁连山、阴山都在附近,对于匈奴人来说,那里就是最合适的过冬之所,当年西戎在的时候,这里就是西戎各部过冬的所在,落到匈奴手里之后,匈奴更是在这里多番经营。当然,更好的还是秦朝当年修建的几处要塞,都修建得非常高大险峻,这种地方易守难攻,匈奴人这些年来,也在不断对几处要塞进行加固修缮。汉军想要攻破这里,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汉室那边对辽国的投石机一直非常觊觎,但是辽国却是将投石机藏得很紧,少府研究来研究去,虽说也弄出了一些成绩,但是他们制作出来的投石机非常笨重不说,射程也不够远,他们若是想要在作战中使用,并不方便拆解开来随军携带,而是应该随军携带工匠,到了地方之后再伐木制作,一架投石机制作出来,怎么着也得耗费个几天时间,但是能起到的作用就不知道了。或者对付普通的城池不成问题,但是如果面对的是那等高耸的要塞,能起到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因为这种投石机射程有限,很难将石弹抛射到一定的高度,而秦国制作的要塞是以山川为根基修建的,你这些石弹打在夯土的城墙上的确能削掉一层土皮,但是打在山石上头,是真撼动不了什么。
当年卫青霍去病之所以能够顺利收复河套,那也是因为要塞年久失修,像是霍去病,还驱使了大批投靠了汉室的部族,加上那时候匈奴内部也是一地鸡毛,可以说,很多时候,一切真的是机缘巧合,这才更显得天命似乎真的存在一样。
但是如今,那几处要塞可没这样的问题,尤其在见识了辽国的投石机之后,匈奴那边对要塞更是上心起来,从西域俘虏的工匠,相当一部分就在几处要塞里面,尽可能将要塞修得坚不可摧。
不过,许多事情也说不准,刘昌也不会去乌鸦嘴,说汉军此次多吧徒劳而返,他并不介意汉军收复河套,若是河套落到汉军手里,以后辽国商路也能更加畅通,说白了,以汉室如今的实际控制能力,除非如同秦国那样,大肆向河套地区移民,否则的话,对河套那边能采取的还是类似于羁縻的政策,将那里分给投靠汉室的草原部族,最多就是在那里常驻一支军团。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