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常青也有段时间没见过叶青了,骤然得知叶青到访,还挺欢喜,但在叶青说了贺老爷子那边的具体情况后,古常青的脸上的笑容瞬间就收敛了。
他立马就意识到,这个特殊病例非常有研究价值,目前国内整个医疗行业,确实是没有关于阿尔茨海默症的相关研究,也没人重视老年痴呆这个病,绝大部分人的常识概念里面,都认为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不过是正常的衰老过程,从来没人把这个情况,跟病变联系在一块儿。
关键这种误区,不光普通人这么认为,就连很多医疗从业者都是这么判定的,这就导致很多老年人来医院就医的时候,根本查不出病因。
从贺老爷子在各大医院做了那么多检查,却没有一家医院能够确诊具体病因,就能窥见一斑了。
如果这个病例不加以重视,现在到未来的很多年,还不知道有多少类似的病患会被忽视,从而耽误了病情和治疗。
古常青觉得这事儿需要引起重视了,得尽快把这个情况给上面卫生部汇报,让卫生部对贺老爷子的病做更详细的跟踪记录,再找出更多的类似病例来,进行统一治疗,做好观察对比和数据收集工作,方便对这个病理进行研究。
知道古常青要做这个病例的相关汇报后,叶青立马就举双手双脚赞同。
这个病难以攻克,国内最开始有不够重视,投入的研究力度不够,所以后世几十年了仍然没有研制出特效药。
但就叶青所知道的,末世爆发那会儿,全球最少有几千万老年人罹患阿尔茨海默症,可以说在老龄人口中,每十个人就有一个会中招,发病率是相当高了。
所以叶青觉得,如果古常青这边把病理汇报递交上去,能够让上面重点关注的话,肯定会有更多的行业精英投入到这个病的研究当中来,说不准用不了几十年就能将这个病的形成原因给研究明白了,抢占了先机,就有可能领先世界,这对国内医疗而言,很可能就是重要的里程碑也说不定。
从古常青那儿告辞离开后,叶青就打算在县里面到处看看。
主要是她是搭乘李勇的拖拉机来的,李勇之前跟聂伟合作搞黑市,两人在被顾卫东再三警告过之后,就不搞再干了。
聂伟这边找刘家帮忙,走了不知道谁的关系,直接把李勇给弄进了县里的几个工厂当临时外派采购员。
然后这家伙就开始见天在外面跑,去往底下各大公社找社员收购各种山货还有各家自留地里种的粮食蔬菜以及计划外的家禽鸡蛋等等,零零散散地收上来,再送到各个厂里面去。
这些东西收购上来是需要专门填写采购单登记造册的,价格透明,想要从中赚差价肯定是不用想了,但他任职的几家厂子,都是要给他支付工资的,哪怕只是个临时工,一个月就十几块的津贴,几家加在一块儿就不老少了。
而且这家伙敢想敢干,偷偷找了几个跟他一样胆大包天的小伙伴,不知道在深山老林什么地方给开了块荒地,偷偷养了一批鸡鸭还种了各种蔬菜,再加上那些人时不时地进山打猎,各种肉都能让他夹带私货送到厂里面去,卖的钱就都进了他们这些人的私人腰包。
赚得盆满钵满不说,关键是拿着大厂子签字盖章的批条,光明正大地下乡搞采购,可比之前干黑市投机倒把安全多了。
李勇自己心里也清楚,刘家那边之所以愿意帮他找这么一条安稳发财的路子,完全是看在叶青给刘老爷子治病的份上,所以李勇对叶青很是尊重和感激,平时有事没事儿的,他都会上叶青那边转转,看看叶青有什么事儿需要他帮忙,只要去了县里面,给叶青捎带点东西那是常有的事儿,叶青要到县里面来办事儿,他也是随喊随到,一点犹豫都不带有的。
这回叶青要到县里来给人看病,李勇也是主动来给叶青当司机,把叶青送到地儿后,也跟叶青说好了,让叶青下午别搭乘汽车回去,等到四五点的时候,他去底下公社收完东西后,会来接叶青回去,叶青只要在那个时间去约定的地点等着就行。
所以叶青就不着急回靠山屯了,从县医院出来后,她先是去国营饭店吃了一顿大餐,然后又去县里的供销社转了转,在经过一个街口的时候,看到有个大妈提溜着一大串牙膏皮往巷子里钻,她估摸着里头应该是有个废品收购站。
想到家里头那几个徒弟,她的脚步不由得一拐,也跟着钻进了那条巷子。
果然,一进去,叶青就在巷子尽头看到了一个破破烂烂的废品收购站,里面分门别类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废品。
叶青还没下乡的时候,就去过申城的废品收购站,但申城的废品收购站,跟蛟谭县这边的还是有不小的区别。
申城那边的废品收购站,东西分门别类,各种物品细化到了近乎变态的地步,而反观蛟谭县这边,虽然也算整齐,但相比较申城那边就要简单粗暴多了,书和报纸凌乱地堆满了一整个屋子,破铜烂铁的又是一屋子,至于木头家具这些那是压根没有的,一问才知道这类东西即便是坏到完全不能用了,也还能劈了当柴烧,所以压根不会有人多此一举送到废品站来。
叶青到废品站来的目的,是想看看能不能找到中医类的基础书籍,虽然说卫生站建起来之后,她这边向县里农业局还有古院长那边申请了一批书籍,但这里面跟中医相关的到底还是太少。
眼下国内的形势就是西医大行其道,而老中医由于破四旧政策的缘故,正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这就导致很多人对这一行的态度讳莫如深,在政策不明朗之前,不敢轻易接触,甚至有那胆子小的,连家里收集的相关书籍都不敢留着,统统给丢到废品收购站来了。
所以叶青想要来废品站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淘到几本好书。
屋子里书籍报纸堆成了小山丘,连个下脚的地儿都没有,要找到她想要的书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好在那收购站的负责人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大妈,把叶青领进来后就没多管她,坐在外面棚子里专心打她的毛衣去了。
而且这个收购站位置比较偏僻,也没什么人来,这屋子里就只有叶青一个人,所以她就趁着没人注意,偷偷摸摸用了一下异能催化藤条,用藤条帮忙把那些报纸书籍一层层掀开,以方便她快速翻动查找。
这么一弄,效率明显高了很多,叶青也很快从琳琅满目的书籍里,找到了好几本她想要的书。
叶青赶紧用藤条把书卷到手里,摆放到一旁准备一会儿一块带出去结账。
这么翻了得有半小时,许是她进来的时间太长了,外头打毛衣的那个大婶儿也等得有些不耐烦了,就在外头大声催促,问叶青到底要找什么,怎么这么久都还没出来。
叶青心下一紧,也不敢再耽搁了,赶紧就要把藤条给收了准备撤。
结果她这边藤条一收,不小心给带到了墙角里堆着的一摞小人书,那堆连环画径直倒在地上,竟然把背后藏着的几本泛黄的大部头线装书给露了出来。
一看到最上面那线装书的名字后,叶青心下不由得狂跳不止,下意识地就凑上前去,着急忙慌地把几本书给快速捡了起来。
胡乱翻看了几眼后,叶青也不敢确认到底是不是真的,总之她这会儿心跳如擂鼓,还不敢耽搁,只能把这些书都抱上,怕被外面那大婶看出端倪,她又从地上快速抓了几张报纸,将这些书的封皮给包住。
确认那角落里藏着的线装书没有遗漏,叶青就不敢再继续磨蹭了,怕外头那大婶再等不到她出去,会亲自走过来找人,她赶紧把她挑出来的那些书都给拿上,急匆匆地就往外跑。
到了外面棚子里后,叶青把选的那些书给放到称重的称上,还故意将她选的那批医书放在线装书上面压着,然后和那位大婶儿闲唠嗑转移对方注意力:
“大婶儿,您这是给小婴儿织毛衣呢?这针法可织得真漂亮,一看您就是个巧手,是给您孙子织的吧?”
那大婶儿本来还因为叶青在屋里呆得时间太久而拉长了脸,这会儿一被叶青夸毛衣织得好,立马脸上就有阴转晴,还忍不住对叶青炫耀:
“是给孙子织的,我儿媳妇儿怀孕了,我这不是想着提前把孩子的衣服先做出来,不然等孩子出来的时候再去准备这些,不是得手忙脚乱嘛!”
说着,这胖大婶就扫了叶青拿出来的那些书一眼,略皱了皱眉,多嘴提醒道,
“这些书现在外面都没人敢收,都丢到我这废品收购站来了,你这小丫头可别不知轻重,当心惹祸上身。”
叶青先还觉得这大婶脾气有些急躁,看着不大好打交道,没想到在看到她买这些书后,人家还能好心提醒她注意安全,叶青心下一暖,忙笑着解释:
“婶儿,没事,我是卫生站的站长,这些书都是挑回去拿到我们站里面用的工具书,是给病人看病用的,不怕被人找麻烦。”
那大婶一愣,上下打量了叶青几眼后,倒也没再细究,甚至都没把叶青底下压着的那堆线装书给翻开仔细检查,只随意地把那些书给扔进一个蛇皮袋里,称钩一挂,过完磅之后,快速算好了这些书的价格后,就让叶青付钱。
一堆书拢共才花了叶青一块三毛钱,连带着还附送给叶青一只蛇皮袋,叶青赶紧爽快结账,拎着那袋子都要走了,忽然又停了下来,目光落在这大婶那双长满冻疮甚至地方甚至开裂流脓的手上。
“婶子,我给您写个方子,您要是信得过我,就去抓点药熬成膏,把药膏抹在手上,保管不出半个月,您这手上的冻疮就能结痂。”
说着,叶青就从挎包里掏出纸笔,刷刷刷写了一个药方递给了这位婶子。
那大婶将信将疑,但还是将那药方接了过去。
叶青怕露出端倪,提溜着那半蛇皮袋子书籍,压抑着紧张激动的心情就要疾步收购站。
结果她才要往院子外面走,在门口就迎面就跟一个骑着破旧三轮车的老头撞上。
那老头脚下动作一顿,三轮车险些翻倒在地上,叶青赶紧上手,帮对方把车斗给稳住。
那大婶这会儿已经把药方给收起来了,看到门口那老头,忍不住撇撇嘴,大声斥骂道:
“老驴头你瞎啊,倒是看着点路啊,撞着人了咋办?再把你那一车破玩意儿给撒在门口,看我不削你!”
那老头颤颤巍巍的,从车上慢慢下来了,把那装满破烂的三轮车给往院子里推。
但这院子门有个门槛,虽然不是太高,老爷子却是接连使了好几下劲儿都没能把车给推过来。
不远处那婶子继续织着她的毛衣,根本没有要上前来帮忙的意思。
叶青见状,只好把手里那蛇皮袋给放下,走上前去给这位大爷搭把手,用了点劲儿,总算是把那车推进了院子里。
那老头低着头佝偻着身形,嘶哑着声儿对叶青道了一声谢后,将那车斗里收回来的那一车破烂给倒在院子里,就又要骑着车往外去,路过那个门槛的时候,车子几个踉跄又差点倒了,叶青正好拎着蛇皮袋走出门呢,见状又顺势抬手扶了那老头的手臂一把,堪堪稳住了老头的身形。
那老头侧过头来,从乱糟糟的头发中露出了一双浑浊的眼睛,朝着叶青这边扫了一眼后,没说话就这么慢悠悠地骑着车走远了。
叶青却站在院子门口好一会儿没动,惊疑不定地看了自己刚刚扶住老头的那只手一眼,又拧眉望着那老头远去的背影,她不由得微微眯了眯眼睛。
这个老头——
等叶青带着那一蛇皮袋书来到和李勇约定的地点, 果然李勇已经在那儿等着了。
她在废品收购站发现了那个老头的古怪后,就远远缀在后面跟了上去。
那老头骑着废品站的三轮车走街串巷收购各家积攒的废品,速度并不快, 也不会吆喝, 但大概是他那身脏兮兮的装扮,加上可能平时出现在街头巷尾的频率很高, 所以大家都知道这人是干嘛的。
因此只要他一出现,很快就会人叫住, 让他等一等,然后各家各户就会把自家攒了许久的废品自动自发地给他送出来。
那老头就默默停下车等着,然后默默给大家称重,计算每种废品的价值, 再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卷用黑乎乎手绢包着的零钱,把收购废品的钱数给那个居民,并在一个册子上登记好这些废品的种类重量以及结算了多少钱, 还让对方在上面签字, 确认钱款付清了之后, 才骑着车继续往下个巷子赶。
叶青怕被那人察觉, 也没敢跟得太近, 等老头走了之后,才找了个刚刚卖了废品的大妈打听, 问对方最近各个废品的收购价,又问附近废品站那个大妈好不好打交道,最后才转弯抹角地, 问起了那个骑车到处收废品的老头的来历。
“老驴头啊?这家伙老倒霉了, 家里有个瘫痪在床七老八十的老娘,娶了个哑巴媳妇儿, 生了个脑子不好使的儿子。”
“这老头没什么能力,又要养着三个累赘,只能给人当牲口使唤呗。”
“早些年公私合营那会儿,他就去各个厂子里扛包搬砖卖力气,大家都觉得他跟头驴一样光知道埋头蛮干,就给他取了个外号叫老驴头。”
“但后来单位都变成公家的了,厂里那些工作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他混不上,那些卖力气的活儿自然也就干不成了,他年纪也大了,就在收购站当临时工,成天跟那些脏兮兮的废品打交道,好歹也能混口饭吃呗。”
“他那儿子?那得有二三十了吧?小时候倒是经常能看到那小子在大街上瞎转悠,经常犯傻闯祸,后来成年了,听说好像是在街上见了姑娘就抱,老驴头怕他被人当成流氓给抓起来枪毙了,干脆直接把孩子锁家里不让出来了。”
那大妈爱唠嗑,在叶青掏出一把花生后,立马对叶青这个陌生人亲热得跟自家亲戚一样,东拉西扯啥都说,把她知道的跟那老驴头有关的事儿都给掏空了。
叶青陪着扯闲篇扯了足足有快半个小时,才在大妈意犹未尽的表情里结束了这场不知道歪到哪儿去了的畅聊,等她赶到约定的上车地点的时候,果然晚了有十来分钟。
好在李勇还在,也没问叶青为什么迟到,等叶青爬上车后,立马就突突突发动拖拉机往靠山屯赶。
回去的路上,叶青问李勇县革委会那边有没有熟人。
叶青这话问得,李勇握着方向盘的手都不由得一抖。
他之前跟聂伟搞黑市投机倒把,如今又在深山里面偷偷种地搞养殖,这些事不论哪一个被查出来,那绝对都是要吃花生米的。
他紧张心虚生怕被人看出端倪,躲着革委会还来不及呢,哪里还会上赶着去跟那里头的人打交道?
李勇有些尴尬:“叶知青,您打听这个干嘛?是遇到什么事儿了吗?要不我去问问聂伟?”
叶青也就是这么一问,主要今天这事儿她也只是怀疑,并没有什么证据以及把握,万一要是弄错了冤枉了人,那她这可就真是好心办坏事了。
而且那老头家里一听就知道都是老弱妇孺,根本经不起折腾,如果因为她出了什么闪失,闹出人命来,她怕是要一辈子良心难安。
这么一想,叶青就纠结起来,看了看表情不怎么自然的李勇一眼,还是摇了摇头,拒绝了李勇的提议:
“算了,也不是啥重要事儿,我再看看吧。”
不管怎么说,这一趟县城去得还是值的,不光给两个病人有了交待,还淘回来了一蛇皮袋的好书,哪怕有了个小插曲让她心存疑虑,总的说来叶青还是挺开心的。
回到家里后,叶青就迫不及待地把那蛇皮袋里的书尽数掏了出来。
解放后出版的中医基础书籍,她一共找到了十一本,都是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印刷的,有些看起来像是早些年一些高校用过的教材,叶青翻了翻,觉得对几个徒弟打基础很有帮助,于是就都给挑回来了。
剩下那些,就都是被叶青用报纸包了封皮的线装书了。
把报纸扯掉,露出了里面泛黄的纸页,叶青不自觉屏住了呼吸。
《金匮玉函经》《注解伤寒论》《医学研悦》《秘本种子金丹》,全部都是古中医手抄本,其中《医学研悦》这一套书,一共六册,包括《伤暑全书》、《脉理原始》、《胤嗣全书》、《病机要旨》、《治伤寒全书》、《治杂症验方》,她竟然一次性都搜罗到位了。
而且这些书保存得相当完整,里面的字迹清晰,没有残页和晕染的情况,只出现了极少数的页面侧边发霉的情况,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学医,尤其是跟随老教授学飞针多年,叶青可太明白这些孤本古医书的价值了,虽然不确定这些都是哪个时期的版本,但叶青在粗略翻看了一遍后,基本上可以判定这些都是明清时期的真品。
这些善本医书,不光具有非常重要的收藏价值,对现代中医药的研究,也是极具参考借鉴意义的。
而且叶青在翻阅这些手抄本的时候,还在里面看到了密密麻麻的批注,应该是出自以前这批医书的主人之手,也不知道这些医书是哪位杏林大拿的收藏,又是因为什么原因,会让这些价值不菲的医书沦落到在废品站角落积灰,甚至毁于一旦的地步。
叶青翻看着里面那些批注,不光有详细的注解,甚至还夹杂有脉案实例进行补充,随便一个篇章看下来,都感觉一下子吃进去了很多新的经验和观点,让人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越看叶青就越是震撼,对这些书就越发爱不释手,连孟嘉在外面连着喊了她好几声都没听到。
“师父,吃饭啦,先别忙活了,再不出来饭菜都凉了!”
孟嘉没辙,只能进屋来叫人,叶青这才回过神来,小心翼翼把那几本手抄医书给收好。
边吃饭叶青就边琢磨那几本医书的事儿。
她并不知道这些书的主人如今在哪里,但她也有正常人的分析判断力。
这些古书善本,她都知道价值不菲,拥有这些古医书的杏林大拿就更加不会不清楚,更何况,这些医书上面的批注严谨认真,里面倾注了那位老先生无数的心血,可最后这些医书却是论斤卖给了废品站,说明那位大佬的处境很可能不太妙。
叶青在心里面做了个决定,这些善本,她一定会小心收藏,并尽可能地去书里面找跟原书主人相关的线索,如果能找到那位大佬,等将来政策开放时局稳定了,她必会把这些书原封不动还回去。
所以眼下,为了让这些书籍不至于因为她翻阅太频繁而出现破损,叶青决定带着几个小徒弟将这几本孤本另外抄录一份,抄完装订好作为日常她和徒弟们翻阅学习的教材使用,原本的这些书,则在誊抄完后,直接找箱子密封保存起来,以免这些孤本出现发霉或者被老鼠啃咬的可能性。
抄书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尤其是这些带着各种详细注解的医书,每一个字都不能落也不能错,因为随便一个字的错误,可能表达的意思就不一样了,病理学的相关论证,是跟病人的病情息息相关的,一旦弄错,很可能就是生死大事,绝对马虎不得。
所以四个徒弟不光要抄书,还要进行校对,分工合作轮着来,之前叶青安排的每天早上的早课时间,也改成了伏案抄书,一边抄叶青就旁边一边给她们进行讲解,时不时地还会补充一些实际案例,以确保几个徒弟都能充分理解书中的意思并快速融会贯通。
没过几天,刘家那边就来人了,接叶青去县里给刘老爷子做第二次手术。
叶青就带着四个徒弟动身前往县医院,到医院后,刘老爷子已经住进特护病房,术前准备都已经做完了,叶青也不啰嗦,收拾收拾就准备进手术室。
这回手术可跟之前不一样了。
上回叶青动手术,可是全员反对,不少人都在等着看她的笑话,都觉得她那手术肯定要惨遭滑铁卢,绝对要出事儿。
但事实证明叶青实力过硬,那一场手术打了不少人的脸,但也同样在小小的蛟谭县引起了轰动。
这就导致,这回叶青要给老爷子做第二次手术的消息一传出去,短短几天的时间,蛟谭县人民医院这边就接连来了七八拨人,都是从各个县医院甚至是周边三省挑选出来的外科精英,专门赶来观摩学习的。
这些人里面,大部分都是三四十岁的资深主治了,但叶青看到这些人在场后却并未露怯,甚至在知道这些人的来头后,还直接来了个点兵点将,点了两个人来给她当副手,又让自己那四个徒弟也换上无菌服进手术室,近距离直面这种大型手术所带来的高强压迫感。
结果当然是,叶青手法利落干脆,再次非常成功地从老人体内取出了六块霰弹碎片,而那四个徒弟在出手术室的时候,面色煞白腿脚发软,紧张得浑身都被冷汗浸透了。
在手术结束后,叶青甚至还应了医院的请求,给那些外科精英们又做了一次术后研讨,将她前面这两次手术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分享了她在技术上的一些经验教训等,在外科精英们提出各种刁钻问题的时候,也从容不迫应对自如,一直聊到这些精英们集体满意且无题可问了才罢休。
可以说,通过刘远鹏的这两台手术,叶青可谓一战成名,在蛟谭县雾凇城这边的医学界,算是真正闯出了名头,被不少人戏称为“叶飞刀”,受到了不少外科大夫的推崇。
第121章
开年叶青就忙碌起来了, 给刘远鹏做完手术后,就马不停蹄地去部队农场张罗养殖场那边母猪配种的事儿。
和传统母猪配种不一样,叶青的科学养殖, 采用的也是更为科学的人工授米青方式。
将公猪赶到也一个特制的铁架子上, 再利用针灸来刺激种猪促使它快速排米青,再将这些米青子人工注射进母猪身体里, 从而让母猪在同一时间快速高效精准得实现受孕。
这样的方式在后世并不算新鲜,但在这个时代, 却是从来没人这么干过。
叶青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方式,主要是两个原因。
一个是农场这边的母猪数量较多,一共有八十头,用传统的手段让这些母猪同时配种受孕很难, 如果母猪怀孕的时间不同,那么分娩的周期也就不定,交错开的时间太长的话, 就相当不利于养殖场的日常管理了。
另一个, 则是一头公猪一天最多给三五头母猪配种, 并且中间还需要间歇上几个小时, 不然公猪体能消耗过度, 米青子质量下降,就会造成母猪怀孕数量减少, 猪仔产量甚至体质欠佳,所以,要让八十头母猪在短时间内自然授精, 除非找上七八甚至十几头公猪来配种。
但整个青山镇那么多公社加起来, 能凑出来的成年健康公猪,怕是也一只手指头就能数得过来, 叶青就算想用自然配种受孕这种方式都不行,因为现实条件根本就不允许。
而反观人工授米青,则比自然配种简单得多,人工采集一次精子,就足够让上百头母猪成功实现受孕,这种方式能减少对公猪体能的消耗,同时还能控制米青子质量,达到让母猪高产且猪仔质量优良的目的。
这就是叶青科学养殖的第二步,人工选育,多产优产。
赵玉良那边在得知叶青准备给养殖场的母猪做人工授米青后,当场就惊呆了。
他是看过叶青给他做的那个养猪场新年养殖计划的,也对叶青所说的自产五千头生猪这事儿相当重视和期待,但他没有想到,是要用这种闻所未闻的方式。
尤其是,提出用这个奇葩方式来给母猪配种的,还是面前这个尚未成年的黄毛丫头。
赵玉良表情都僵硬了。
明明他都是能给叶青当爸的年纪了,可当叶青提到给公猪取精时,他的脸色竟臊得通红,又糗又囧脚趾扣地,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才好。
再看叶青,在他这个男同志面前探讨这种事儿,竟然脸不红心不跳,面色平淡得就好像在说今天午饭吃什么一样,赵玉良都给整无语了,差点没当场就给这丫头跪下。
但不得不说,这种全新的尝试,的确是很让人好奇,不光是赵玉良想试试,就连乔友清带着的那个生物科研团队,在得知叶青这边要给母猪搞人工授精实验的时候,一个个也都被带动了好奇心,齐刷刷地凑到养殖场来围观。
部队农场这边没有种猪,只能对外租借,但这事儿难不倒赵玉良,一听说这边要用种猪来进行人工授精,想跟着来看热闹的多着呢,都不用赵玉良去求人,赖国昌知道消息后,立马就主动把红旗公社那边养的那头肥头大脑十分健壮的正当年的公猪给赶到了部队农场。
叶青这边也没闲着,在进行人工授米青之前,需要先让母猪做好备孕准备,一方面是伙食得加强,确保母猪的身体调整到了最佳受孕状态,另一方面,则是要给母猪针灸按摩,刺激母猪发情。
等公猪到了农场后,要事先对公猪和母猪都进行细致的清洗工作,预防细菌感染,同时取精和注射的过程中,也要对各种器械工具以及手臂等都进行无菌消毒处理。
说实话,叶青的理论知识是很扎实完善的,但对公猪取精对母猪人工授米青这个事儿,她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不过这个办法后世已经在大型养殖场广泛运用了,说明这种方式肯定是可行的,所以她信心还是有的,也不觉得自己的这次尝试会失败。
有异能辅助,用飞针对公猪进行刺激,取精的过程虽然有些生疏,但结果还算顺利。
不过叶青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就这么直接上手,完全没有假手于人就算了,她还带着四个二十岁上下的女徒弟现场教学,不但手上动作没停,嘴上也没停过,一直在滔滔不绝地讲解着各种学术专有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