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阶上by尤四姐
尤四姐  发于:2024年07月17日

关灯
护眼

他自己其实也颇觉意外,说起小字,好像已经是上辈子的记忆了。别人称他,从晋王殿下到皇上,就连太后也是皇帝长皇帝短,时候久了,这个名字已经完全被遗忘了。现在递到她嘴边,今后就只属于她,他很期望她能唤他一唤,哪怕只有一次,也心满意足了。
可惜她不是那种孟浪的人,只是谦卑地敷衍着,“这两个字是天,臣妇就算想一想都犯死罪,哪儿敢这样称呼您。您今儿纡尊降贵驾临,已经让臣妇承受不起了,若再僭越,那臣妇更是不得活了。您瞧,天这么热,您窝在这车里也不舒坦,还是回宫去吧。”边说边打量这座驾,嘀咕着,“从哪儿踅摸来这么一辆车呀,您乘着这车,委屈了。”
她这是在调侃吧?为着出来见她一面,特意弄了辆不起眼的马车。然而这不起眼,也只是欲盖弥彰罢了,京城遍布锦衣卫的耳目,就算是皇帝,只要出了紫禁城,一举一动也在他们的监视下。他跑这一趟,也许不多时就会传进余崖岸耳朵里,他不是没有办法堵那些探子的嘴,只是觉得没有必要,甚至是带着些挑衅的意味,偏要让余崖岸知道。
不过说回车驾本身,多少有些尴尬,他目光游移着,强装镇定道:“是章回想的辙,不想惊动太多人,用这车方便些。”
如约拱眉微笑,笑容里带着几分怜惜的意味,“快着,回去吧。”
每一次相见,都不能停留太多时间,不免让他遗憾。但见着了,从她的表情和语气里感受到一点微妙的变化,又让他暗自欢喜。这大概就是心悦一个人的感觉吧,又因为喜欢上不该喜欢的人,让这感觉赠添了玄妙的色彩。她变成了一个全新的,让他爱慕仰望的人,他自发地为她镀上一层金,越是难以触及,越是眉间心上。
所以他还留恋,并不想立时分开,如约只好转身朝章回招了招手。
章回快步来了,垂袖问:“夫人有什么示下?”
如约和煦道:“时候差不多了,大总管护送万岁爷回宫吧。”说着朝皇帝俯身,“臣妇身上有热孝,原本七月初六要上咸福宫送绣活儿的,想着到时候来向皇上请安,这回也不能成行了。今儿多谢皇上垂询,魏家微末,劳动了圣驾,是我魏家满门的荣耀。”
她照样说着客套的话,但不像先前那样滴水不漏了。章回看见了一线转机,忙道:“夫人是受了太后老祖宗所托,绣七夕用的桌围吧?不能进后宫不要紧,您照例送进养性殿,养性殿在外朝,没那么多忌讳。到时候我过养性殿取去,一准儿替夫人把东西送到。”
如约想了想,有些犹豫,“劳烦大总管,这怎么好意思。”
章回摆手不迭,“我们这号人,原就是给主子跑腿用的,为太后老祖宗尽尽心,那不是应当应分的吗。”
这么说来就不便推辞了,如约道好,退后两步,摆出恭送的姿态。
这是心照不宣的约定,既然初六要进养性殿,就可以再见上一面吧!皇帝心下有了指望,又望了她一眼,没有再说什么,转身登上了车辇。
马车跑动起来,直到跑出巷口,她才缓缓抬头。
初六该怎么安排,回头再好好思量吧!眼下得回到灵堂,按着丧仪的规定举哀哭灵,待到举哀结束退回厢房,才有空闲坐在窗前歇歇脚,饮一杯茶。
窗户半开,她偏过头,看向院子里往来忙碌的人群。东墙根儿钉子般矗立的两名锦衣卫还在,她定定望着,脸上神色逐渐变得肃穆起来。
转头叫闻嬷嬷,小声在她耳边叮嘱了几句。闻嬷嬷迟疑了下,复又点点头,退了出去。
她放下杯盏,起身走出厢房,命人把那两名锦衣卫传来,和声道:“二位在这儿守了两天了,这么热的天,怕身子受不住,回衙门复命去吧。”
那两名锦衣卫朝她拱手,“卑职奉命看护夫人,丧礼还没完,不敢随意离开。”
如约说不要紧,“进出的都是自家人,没有外人,不会出什么岔子的。你们在这儿,反倒惹人注目,叫人背后说我托大,给父母戴孝还要带两个护卫。”
这么一说,似乎没有强留下的道理了。那两名锦衣卫交换了下眼色才道:“既这么,那卑职等就先告退了。若夫人觉得有什么不妥,即刻差人来衙门传唤,卑职等随时听候夫人差遣。”
如约颔首,微抬了抬手。那两名锦衣卫行过礼,从魏家大院退了出去。
门神一离开,魏家那些族亲才活过来,两个不知哪一支的亲戚,冲如约端起了长辈的架子,“正是呢,原本都是家里人,说话也不忌讳。弄两个戳脚子站在那里,唬得人不敢随意开口。大姑娘,虽说嫁了锦衣卫指挥使,在娘家就不必摆排场了,显得多见外似的。”
如约笑了笑,“原是姑爷怕我遇事不好应付,才特意派人护我周全。我瞧一切顺遂,就让他们先回去了,倘或有人敢不敬,再传他们回来就是了。”
这话说得两个妇人讪讪,自然也不敢多嘴了,装模作样闲谈着,拉拉扯扯走开了。
如约转回身,看见玉修正站在不远处看着她,眼神里还是难掩恨意。
她没有理睬他,返回厢房接着喝茶,半凉的茶,在舌尖流连出苦味,一点点蔓延进心里。思绪飘飘地,想起也是这样七月里的天儿,傍晚时分母亲在院里那颗高大的桂花树下摆上一只大木盆,把剥光的小六扔进水里。她坐在西厢的屋檐底下练字,小六太会扑腾,溅起的水花洒在她的字帖上,墨迹随着水色漫漶。她气不过,站起身大声嗔怪:“娘,您看他!”
一眨眼,都过去了,她曾拥有的一切化成了灰,被风一吹就散了。
小门小户的丧仪,办起来并不隆重。早前有生意往来的,这会儿都不出现了,除了几个没收着账的缠着齐修不放,剩下能来随个礼的,都少之又少。
如约等着太阳落山,今晚上是要回白帽胡同的,不能再生熬一夜了。吩咐外面备好了车,正要出门的时候,魏老夫人院子里的王嬷嬷跑来传话,说老太太闹腾,不知究竟怎么了,请小爷和姑娘们过去瞧瞧。
结果竟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一个都没挪步。老太太如今是烫手的山芋,他们要离京,带着她不方便。魏家这些年也没教导出情深义重的孩子来,这个时候恨不得老太太没了,大家图个省心。
王嬷嬷逐个看过来,心灰了一大半,“这就……没人管老太太了?”最后视线停留在如约身上,“大姑娘,要不您去瞧瞧?”
如约还算仗义,跟着去了后院。
进门见魏老夫人睁着眼,嘴里呜呜咽咽说着什么,人在床上直打挺。病中的人,身上散发的腐朽气味很难闻,如约抬手掖了掖鼻子,复转头问王嬷嬷:“和她说话,她明不明白?”
王嬷嬷道:“糊涂一阵,清醒一阵,眼下也闹不清是糊涂着还是清醒着。”
如约垂眼打量她,从眼神里可以分辨得出她目下的境况,应当是听见外面的诵经声,着急了。
“祖母,”她淡声道,“老爷和太太都没了,您知道吗?唉,大晚上出去办事儿,马车从高处坠下来,两个人都没留住。前头正办丧事儿呢,怕您受不住,没敢进来告诉您。明儿要出大殡,我想着,瞒您也不是办法,您见不着人,又能瞒到多早晚。我问了大哥哥,往后什么打算,他们预备收了京城的摊子,上外地谋生去。不过我瞧,他们好像没打算带您一块儿走,这宅子早晚是要卖了的,您往后可怎么办?”
魏老夫人听懂了,两眼睁得溜圆,一壁流着哈喇子,一壁咿哩哇啦叫喊。
如约蹙了蹙眉,又道:“实在没法子,您就跟着我吧。虽然我自小就不受您待见,您又逼死了我娘,我却不能不念着骨肉亲情,看您流落街头。到时候我赁个屋子养着您,等您归西了,也会好好发送您的,您就放心吧。”
说完这番话,她也不愿意再逗留了,从这昏昏的屋子里退了出来。
回到白帽胡同,天都已经黑透了,身上乏累得厉害,洗洗便睡下了。
第三天出殡,又是吹吹打打混乱的一天。前面齐修正要摔盆起灵,后面传话出来,说老太太也咽了气。兄妹四个面面相觑,只觉倒灶,没人因老太太的离世难过,反倒怨她死得不是时候,要是早两天,事儿就能一块儿办了。
横竖灵堂不用拆了,前脚两口棺材运出去,后脚一口寿棺又架起来。
如约跟着送葬的队伍出城,送魏家夫妇落了葬,身上的麻布衣脱下来,扔进火堆里烧化了,这就算是脱了孝了。至于魏老夫人的丧仪,只说身上不大好,就托病不参加了。反正那些孝子贤孙也是草草了事,停灵甚至用不上三天,就打算把人发送了。
马车进阜成门,就此脱离了队伍一路往西走,特意绕了个大圈子。过石化桥走正阳门,据说刚服完丧的人,往阳气儿重的地方走一圈,能摆脱身上的晦气。
如约倚在窗口,朝外张望着,忽然听见外面铛铛敲起了锣,七八个大小花子从角落里涌出来,拦住了她的马车,齐声哀嚎着:“苦啊、闹饥荒啊……夫人小姐行行好,赏口吃的吧!”
光是拦车还不算,有人上来拽马缰,弄得顶马嘶鸣,躁动不安。
驾辕的小厮眼见控不住车了,高声叱骂:“滚!哪儿来的臭倒卧,当街讹钱!”
可是那些花子并不买账,拦停了车就来掀轿帘,脏污的手往车里探,“夫人,您福寿无量,施舍点儿银钱吧!”
莲蓉赶紧阻挡,急得呼喝:“混账,还有没有王法,这是要明抢吗!”
就是要明抢。
那些仓黑的手,还有满是尘垢的脸,都试图往车舆里钻。莲蓉挡不住,吓得大声尖叫,正在惊慌失措的时候,只听外面鞭子呼啸,那些花子像被横扫的落叶,马鞭所经之处,纷纷四下逃窜。
如约惊魂未定,车帘被掀了起来,帘后露出叶鸣廊齐楚的脸,和声道:“夫人受惊了。那些乞丐已经被赶跑了,夫人定定神,不必害怕。”
作者有话要说:
小字不许搞谐音梗啊,自重==

第62章
如约方才松了口气,抚胸道:“多谢叶大人,好在半路遇见了您。要是没有您,我今儿可狼狈了,不知会被那些人欺负成什么样。”
叶鸣廊似乎常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倒也并不对那些乞丐深恶痛绝,只道:“都是些老弱妇孺,流离失所入了京城,每天为温饱苦苦挣扎,行为虽然可恨,但境遇也着实可怜。”
如约颔首,“叶大人心善,要是换了旁人,只怕鞭子真会抽到他们身上了。”一头说着,一头吩咐莲蓉,“我渴了一路,反正停下了,你上前头给我买碗茶来。”
莲蓉应了,忙蹦下车,赶往远处的茶摊。
如约也从车上下来,牵起衣袖比了比手:“叶大人,借一步说话。”
两个人行至路旁的银杏树下才止住步子,如约郑重朝他福身行礼,“请叶大人受我一拜,这是叶大人第二回 救我了,大恩大德,我没齿难忘。”
“夫人使不得……”叶鸣廊见她这样,顿时有些慌张,待要搀扶又不便,只好拱手向她还礼,“夫人言重了,卑职恰好路过,举手之劳罢了。再说卑职以前并未救过夫人,想是夫人记错了吧。”
可如约说没有,双眼熠熠道:“大人是贵人多忘事,可我却记得清清楚楚,绝不会有错。”
叶鸣廊迟疑了,拧着眉,费解地望着她。
如约道:“五年前,金鱼胡同大火之后……请叶大人再好好想想。”
今天这场乞丐拦路的戏,其实是她事先安排的,料准了叶鸣廊会从这里经过,有意制造这个契机,才让她找到合适的由头,去提及多年前,彼此都不愿意回忆的往事。
她实在是没有办法,今安的下落闹得她日夜心神不宁,她一心只想找到那个孩子。走投无路下,叶鸣廊成了唯一的希望。
于是忐忑地望着他,她心跳咚咚,震耳欲聋。
他凝视着她,神情终于有了一丝变化,叹道:“这件事本该烂在肚子里,夫人为什么又再提起呢。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分危险,你怎么确定今日的人心,还和五年前一样?”
说得没错,人心会变,但五年前的举动不管是一时兴起也好,还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也好,反正她活下来了,就是最好的证据。
要是人心没变,她自然很感激他,彼此重建联系,也许可以双赢;但若是人心思变,她只要把这内情透露给余崖岸,那么莫说他的同知之位,就连性命,恐怕都不一定保得住。
她相信他是个聪明人,不会去选那条对自己最不利的路。否则他也不会在已经认出她的情况下粉饰太平,对五年前的事避而不谈。
心下自有打算,但口头上却万分虔诚,她说:“因为我相信叶大人。你对那些乞丐尚且心存同情,那么我这个曾经被你搭救过的可怜人,你总狠不下心来,把我重新推进火坑里。”
他垂着眼,回避了她的目光,“过去的事,就不要提起了。”
如约却摇头,“对大人来说不值一提,对我来说却是救命之恩。这些年我一直想不明白,你分明是锦衣卫,为什么要冒着风险救我?大火第二天,原本是等着捕获漏网之鱼的,你又为什么网开一面,放我离开?”
她追问不休,他知道无法推脱,最后只得把原因和盘托出了。
“我初入缇骑,曾在清宁宫东门当值,有一回得罪了上司,是许大人为我求情,才得以保住职务。后来我调入南镇抚司任百户,又转入北镇抚司任千户,当时余指挥还是同知,头一晚他们……行事过后,我奉命带人伏守。念及许大人曾对我有恩,我不能不还这个人情。其实这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要不是夫人意会,我也救不了你,因此不敢在夫人面前居功。”
可是那一拽,对她来说足够了。
她顿了顿又问:“大人是怎么认出我的?仅凭我那时异样的神色吗?”
叶鸣廊道:“夫人没有留意过我,但我曾见过夫人好几回。南镇抚司衙门就设在东华门外,你跟随令尊入清宁宫,势必要从南镇抚司门前经过,我自然是认得你的。”
如约恍然大悟,因为父亲疼爱,她确实跟着去过东宫几回,但那时遇见的人太多,她也从未费心记住哪张面孔。只有火场外那一拽,深深镌刻进了脑子里,让她一直铭记到今天。
她叹了口气,“叶大人是个念旧的人,多谢您临危相助,让我保住了性命。只是今儿,我除了要感谢您之外,还有一件事要向您打听。我想问您,大火前,您有没有见过一个刚满月的孩子?”她抬手比划了一下,“就这么点儿大,装在酒瓮里。”
叶鸣廊摇头,“没有。”
“没有吗?”她急起来,“您再好好想想。那天他们放火前,有个送酒的看见那酒瓮,被个锦衣卫从后角门上提溜出来,瓮里还有孩子的哭声……那个锦衣卫不是您吗?”
叶鸣廊说不是,“头一晚我没去,我是第二天一早才赶去接手的,确实没有见过夫人说的孩子。”
如约迷茫了,脑子里一时千头万绪,难道除了他,还有她不知道的第二个锦衣卫,暗中襄助许家吗?自己见过他,尚且可以明确目标,但那个不曾见过的人,又该上哪儿踅摸去?
好不容易燃起的一点希望,就这么被无情地浇灭了,可她还不想放弃,转而又来央求他,“大人能不能帮着打听打听?我知道这事儿很难,可我就剩这么一个亲人了,我想知道他的下落。”
叶鸣廊问:“那孩子是夫人的什么人?”
如约黯然道:“是我二哥哥的儿子,那时候刚办过满月酒,那么小的孩子,什么都不懂……”
她说起这个,心里几乎渗出血来,怎么能不对那些罪魁祸首恨之入骨。
就算是按着朝廷发落犯官家眷的章程,也没有妇孺一并屠杀的道理。家里两个孩子,令安和今安,他们都是还没开蒙的懵懂年纪,糊里糊涂就被杀了。那些人的罪过,是赏她一串菩提,给她一个果子,就能赎清的吗?
下令者,执行者,谁的罪孽又比谁轻?在她看来不分伯仲,他们手上都沾满了许家人的血。好在叶鸣廊没有参与,也曾帮过她一把,她的恨蔓延不到他身上,还可以和他说句实话。
他沉默了下,似乎有些为难,但到底还是点头,“我尽力而为吧。不过这事非同小可,那个带走孩子的人,必定不愿意旧事重提,这会儿想把人挖出来,恐怕难如登天。”
如约道:“请大人勉为其难,要是这条路彻底断了,我就再也找不见我那侄儿了。”
叶鸣廊看她泪光盈盈,无奈道好,“再容我些时候,当天奉命去金鱼胡同的,一共有十二个人。这些人逐个彻查,要是真有人带走了那孩子,一定会有蛛丝马迹。”
如约总算松了口气,俯身道:“多谢叶大人,愿意帮我这个忙。”
叶鸣廊说不必,“请夫人好好珍重自己,九死一生才活下来,不要辜负了上苍的成全……有句话,我不知当说不当说。”
如约道:“大人面前,我不讳言,大人请说。”
叶鸣廊的表情颇有几分真挚,话也说得语重心长,“其实我打从第一次见到你,就认出了你,之所以刻意回避,就是不想勾得你回忆起往事。我知道,你嫁余指挥,这事并不简单,但我仍盼着你能忘掉以前的一切,重新过好自己的日子。这世道,要想讨个公道太难了,就算是男人也未必做得到,何况你一个弱女子。我说这话,并没有贬低夫人的意思,只是真心为夫人着想。血海深仇固然难以放下,但力所不能及,也没有人会怨怪你。你大可不必把自己逼得太紧,折磨得自己不得安生,未必是故去的家人愿意看到的。”
如约仔细听完他这番话,心里的苦楚又翻涌上来。
他说得很对,她是把自己逼得太紧了,时时刻刻不得安生。她也知道,就算这仇报不了,只要自己能看开,世上就不会有人埋怨她。可是她能做到么?如果没有这个信念支撑她,她早就不想活了。所以她还留着一口气,就是为了向那两个人索命,即便希望渺茫,她也要尽力试一试。
只不过在他面前,还不能剖心罢了。
她勉强笑了笑,“大人说得很是,自小父亲就教我量时度力,我懂得鸡蛋不往石头上碰的道理。”
可是父亲也曾教她读《礼记》,知道父母之仇,弗与共天下也。既然嫁了余崖岸,这仇就非报不可。
叶鸣廊当然知道她只是口头上答应,全家五十六口的性命,又岂是三言两语能抹平的。
暗叹一口气,他也给她留了几分余地,“若是以后有什么为难之处,夫人不必客气,大可来找我。”
如约等的就是这句话,忙向他福了福身,“多谢大人。或者日后,大人也有用得上我的地方,届时我自会竭尽全力,以报大人的恩情。”
这时莲蓉带了竹筒回来,边走边唤夫人,“奴婢让店主加了梅子,爽口得很呐。
叶鸣廊见状向如约拱手,“时候不早了,夫人请回吧,可要卑职送夫人一程?”
如约说不必了,“大人只管忙您的去吧,耽误了大人半天,实在不好意思。”
于是两下里别过,如约坐进车舆内,心里空荡荡地,忽然不知前路该怎么走了。
回到白帽胡同,见着了闻嬷嬷,她才悲戚地告诉她:“那个曾救过我的人,说他没见过今安。往后我该怎么办呢,上哪儿才能找到那孩子……”
她伏在桌上暗暗啜泣,闻嬷嬷见了,心里老大的不忍。
“实在找不见,就是缘分尽了,姑娘也不必耿耿于怀。横竖只要知道今哥儿还在世上,您心里不是就有念想吗。等再过上几年,他慢慢长大了,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没准儿自己就找上门来了,比您这会儿大海捞针强。”
可他要是一辈子不知道自己的身世,那还有认亲的一天吗?
如约惨然嗟叹,勉力重整了情绪,支着脑袋喃喃:“叶大人答应替我再找找,说不定过阵子就有好消息了。”
闻嬷嬷耷拉着眉眼望着她,不愿意引她一直想这个,便调转了话风道:“姑娘先歇会子吧,奴婢上厨房传话去,让她们预备饭食送进来。”
可是食盒送到的时候,她已经倒在南炕上睡着了。这两天果真累得厉害,沉沉好眠不醒转。闻嬷嬷便让人把食盒搬出去,替她掩上了房门。
第二天起身,打探了魏家停灵的情况,连着死人的缘故,街坊四邻都嫌晦气,僧道超度只得减免一半。不敲锣,只管念经,停了两天,第三天一早就发送了。
齐修办事很利索,椿树胡同的宅子转天出了手,京城的生意说结束,也是砍瓜切菜地结束。等如约再打发人去瞧时,早已人去楼空了。
闻嬷嬷还有些不放心,“我瞧魏家那二小子,翻着白眼不依不饶的模样,回头不会再来寻麻烦吧?”
如约并不担心,“魏家夫妻都没了,他要敢说我不是魏家女儿,衙门必要他拿证据,他能拿出什么来?信口开河诬告,打也打得死他,魏家钻营那些见不得光的事儿在行,教导不出有气性的孩子。”说罢冲闻嬷嬷笑了笑,“锦衣卫给我传了话,魏家夫妇那晚出去,是去寻门头沟的黑镖头。那号亡命徒杀人越货,什么都敢干,他们要是不死,这会儿办丧事儿的就该是我了。”
闻嬷嬷听得心惊肉跳,“这胆子也忒大了,还敢雇外头人来害您?”
如约偏头看窗外的景儿,喃喃道:“光是杀人,倒省心了。只怕还有更下三滥的招数,拿捏着你的软肋,逼着你给他们当牛做马。”
闻嬷嬷更加咋舌了,但惊讶过后又很为她伤心,哀致地望着她道:“早前养在闺阁里,哪儿见过世上这些糟污的事儿。后来落了难,一夕尝够了世态炎凉,我的姑娘,真是委屈你了。”
如约笑着摇摇头,“人总要长大的,这世道本就这么腌臜。以前是有人替我挡着,我什么都不怕,后来剩我一个了……换个想头儿,也算见多识广。”
反正就是要顺应这世道,小时候倔强,闷着脑袋横冲直撞。如今长大了,学会了把自己揉扁搓圆,就算针鼻儿再小,也能想法子钻过去。
日升月落啊,说话儿就到七月初六,如约一早陪着余老夫人用早饭,席间和老夫人漫谈:“今儿逢着七夕前日,听说护城河有洗象,善果寺外办了好大的集市,有舍经书,还有舍暑药的。婆母,咱们一块儿去看看吧。”
余老夫人不是那种古板的人,年轻时候也爱走动,每逢庙会必要去凑热闹。但后来丈夫一死,不久儿媳妇又遭了横祸,细算算,已经有六七年没去过广安门外了。
现在新儿媳邀她同往,总算有个伴。余老夫人立时振作起了精神,高兴地说好哇,“你自小不在京里,不知道善果寺里的明堂。说清明到中秋这一阵儿,每天有两只户铁儿翩飞,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的魂儿。上那儿拜拜,能得好姻缘,趁着这时节,保佑你们小夫妻和美,早些开枝散叶。”
如约赧然笑着,“那婆母预备起来,我回去换身衣裳,咱们过会子就出门。”
说着从老夫人院儿里辞出来,回到自己的卧房,叫来了外面办事的仆妇,把一个整理好的小包袱交给她,一面吩咐着:“带上我的名牌,把东西送到东华门,让门上的太监传进养性殿。就说我身有热孝,且今儿不得闲,不能亲自送去,劳烦章总管代为呈交太后驾前。另替我带话,好好谢谢章总管。”
仆妇说是,接过差事就出门了。
从白帽胡同到紫禁城不算远,马车停在筒子河对岸,河上把守吊桥的锦衣卫见了名牌,自然不会阻挠,顺顺溜溜就让人到了东华门外。仆妇先是挨在一旁,等门上进出的官员都散尽了,才上前和守门的太监搭话,照着家里少夫人的吩咐,把东西交到了对方手上。
“烦请章总管代为转交太后,并向太后回禀我们少夫人不能进宫的因由,请太后恕罪。”
守门的太监托着包袱应了,从东华门往北,一溜小跑赶往养性殿。
那厢殿前的章回徘徊了良久,眼看太阳越升越高,等的人却还没来。
回身朝东偏殿望了眼,皇帝坐在槛窗下,正低头看书。晨间太阳的金芒从檐下斜照过去,金色的光晕晕染了他的侧脸,乌浓的鬓发和眉眼,因过于无瑕,反倒让人觉得疏离。他这刻还是很有耐心,因为有盼头儿,连唇角都带着隐约的笑意。
可越是这样,章回越是忧心忡忡。余夫人是最明白事理的,既然要托他转交东西,必定不会拖得太晚。目下眼看已经巳时了,这会儿还不来,别不会出岔子吧!她那么玲珑的人儿,那天既说了七月初六,不就是告诉万岁爷,当天可以一聚吗。然而左等右等,总是不来,这要是失了约……实在不敢想象,万岁爷会是怎样一番心境。
搓搓手,他拧着眉头望向养性门,实在等不及了,预备打发徒弟出去瞧瞧。
遵义门上守门的小太监被他提拔起来了,因汪轸先前和余夫人有交集,大太监瞧人一瞧一个准,搁在自己身边,将来是个助益。
“车轱辘,”章回吩咐,“你往东华门跑一趟……”
这头话还没说完,就见门上有人托着个包袱进来。到他面前,深深呵了呵腰,“回大总管,余府上派人送了绣活儿来,说今儿余夫人不得空,进不了宫了,请大总管代为转交太后。”
章回傻了眼,“这……谁送来的?人呢?”
蓝衣太监道:“是余府上办事的仆妇送来的,送完东西就回去了。”
汪轸闻言,不敢回头看东边槛窗,只巴巴儿瞧着章回,“师父,怎么办?”
章回脑浆子都要沸腾了,草草把人打发了,开始寻思,该怎么在万岁爷跟前周全。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