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茉瞧了那项链,镶钻的粉色珍珠吊坠,再配上银色的锁骨链,看着低调奢华有品位,十分适合年轻的女性佩戴。
苏茉瞧着家里也没人适合戴这个,便以为苏奕远是买来送给客户的。
苏茉瞧完后,便让销售员把项链拿回去了,她一向不爱戴首饰,便没有买。
这个插曲很快被苏茉抛在脑后,两天后,兄妹俩便带着拍卖的千万资金回了国,很快便各自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
等一个月后的某天,苏茉有事约乔华清吃饭,看到她脖子戴着的项链时,眼睛差点没瞪脱窗。
她真没想到,二哥冷不吭声,竟然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来了波大的。
没错,苏奕远恋爱了。
一直以来,苏奕远对处对象和成家都没兴趣,一个人的日子多好过,何必找个人来管着自己。
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多谈两单生意呢。
他又没有传宗接代的压力,大哥和小妹都生了俩,四个孩子个顶个的好。等他老了,他们也不会不管他,不愁没有人养老送终。
所以,苏奕远一直以为,他会是继庚长青之后,苏家的第二个单身汉。
直到,遇上了乔华清。
小姑娘是小妹工作上的“徒弟”,时常来找她,跟他们一家都挺熟。
一开始,苏奕远只是觉得小姑娘性格单纯,虽然有点笨,但还挺好学的,是个积极上进的好同志。
有几次谈生意的时候,碰巧撞见她事情谈崩了,跟个鹌鹑一样,在那里垂头丧气。
那模样,看着甚是可怜,想着她是小妹的“徒弟”,便顺手帮了几次。
小姑娘也懂知恩图报,他帮了她,她也时不时给他一些便利,一来二去,两人也就熟了。
公司时常有事情需要通过招商办,小妹又是个大忙人,有些小事,他便找小姑娘处理了。
不知什么时候起,苏奕远发现自己似乎对小姑娘的关注越来越多了,几天不见她 ,就浑身不得劲似的。
翻了不少书,苏奕远发现自己似乎喜欢上人小姑娘了。
苏奕远吓了一跳,觉得自己真是个禽兽。小姑娘跟他可是差了11岁,要是再大几岁,他说不定都能当她爸了,怎么能老牛吃嫩草呢。
更何况,她可是小妹的徒弟。要是让小妹知道,他打她徒弟主意,还不得捶死他。
惊觉的苏奕远,开始疏远乔华清。
然,感情的事不受他控制,越疏远,反而就越想了。
真是应了那句“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一段时间不见,竟睁眼闭眼,仿佛都能看见小姑娘的脸。
苏奕远骇得不行,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病,某次去港城办事时,还特意去医院检查了。
医生虽然双肩抖动,但还是很负责的告诉他,他得了心病,目前还没药可医。让他随心去,别压抑自己。
可他怎么能随心呢?这要是随了心,问题可就大发了。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但,似乎也不怎么顶用。
某天,饮了不少杜康后,他不知怎地竟到了小姑娘宿舍楼下,碰到了刚下班回来的她。
他以为又是幻觉,对着小姑娘说了不少心里话。
岂料这次的小姑娘不止是笑了,竟然还哭了,还对他说:“她也一样。”
古人诚不欺他!
感谢杜康!
让他念想成真了。
不过,小姑娘似乎很害羞,说要先保密,别让家人知道。
虽然他很想立刻就昭告天下,他苏奕远有对象了,但小姑娘不想说,也就只能先瞒着了。
有什么办法呢?
他们苏家的传统,一向都是听老婆话的。他又怎么能例外?
听她的吧!
可是,看着这么可爱的小姑娘,不能天天见面,还得偷偷摸摸的,他,有点等不及了。
于是,在送大伯爷他们去港城的时候,他给小姑娘买了条限量版的项链。
小姑娘很喜欢,戴着也很好看。
不过,他更高兴就是了。
果然,没多久,小妹就来问他,有没有什么事候瞒着她。
他故作不解,在小妹问了几句后,便趁机和盘托出。
小妹一定以为她无意中发现了了不得的事,她不会以为她一个人坐在那么明显的地方吃大餐,他看不到吧?
不过小妹事业心也是够强的,自家公司也这么拼,不知道歇歇,这么久才约小姑娘吃饭,让他一番好等。
第433章 番外之苏奕远VS乔华清2
苏奕远处了对象的事,就像一个重磅炸弹,炸得付曼华班都不上了,赶紧请了假跑羊城来。
这些年,她没少托关系给儿子介绍对象,可他都不接招,要么不见,要么就把姑娘给气跑了。
她都已经不抱希望了,接受了自己儿子要打光棍的事实。
结果忽然跟她说处了对象,她能不惊?
改革开放几年,粤省风气早不比从前了,外面进来的人多了,一些不正经的风气也被带了进来,可别被什么妖艳贱货给勾引了。
她宁愿自己的儿子打光棍,也不会让不正经的人进她家门。
等跟苏茉了解了情况后,付曼华的心,刚放下又揪了起来。
人姑娘年纪轻,家世好工作好,有学历,还留过洋,真能看得上她儿子?
奕远虽然长得好,身家也有一些,但毕竟年纪是硬伤,已经34岁了。
要是一般条件的姑娘,他们家有这个底气,靠外在的条件能抹平年龄的差距,但乔华清这个条件的,嫁给奕远,在外人看来,是委屈了的。
人姑娘现在才23岁,很可能也不想那么早结婚,说不定就是跟奕远处两年对象,到时候不合适就散了。
毕竟现在的年轻人跟他们那个时候可不一样了,不是处了对象就要结婚的。
她的儿子她了解,别看他有些混不吝的,但有颗赤子之心,一旦动了情就是一辈子的。
要是到时候小姑娘跟他处了又散了,只怕自家儿子真就要一辈子孤独终老了。
付曼华有些不放心,第二天便托了苏茉,约乔华清吃饭。
一餐饭下来,付曼华对乔华清那是喜欢的不得了。她见多了各式各样的人,乔华清身上那种简单赤诚的品质,是她十分喜欢的。
而且也看得出,人家姑娘对她儿子也是抱着十分的真心在交往的。
难得遇见个儿子喜欢她也喜欢的姑娘,付曼华便想着,赶紧把事情给定下来。
回去后,付曼华就指挥苏廷德打听一下乔家的情况,尤其是长辈们的喜好。虽然苏茉知道一些,但毕竟只是表面的,了解的并不深。
*****
乔华清见了付曼华回去,想着她都见了对象家人了,她家里还不知道她处了对象,便赶紧给家里打了个电话。
乔母得知她在羊城找了个对象,还是个做生意的,34岁,瞬间炸了,以为乔华清被那些过来投资的外商给骗了。
乔母觉得全身血液都往脑上涌,不想在电话里听乔华清细说,当即请了假,收拾了衣服,买了最近的航班去羊城。
她得亲自过去看一看,瞧瞧是谁这么大胆,敢骗她乔家的闺女。
乔家是有名的外交世家,乔华清的爷爷是著名的外交官,她的叔伯父兄多数也都在外交部工作,在京市,是有头有脸的家族。
乔华清提前毕业后,家里本来也想把她安排进外交部的,但她做交换生的时候,被苏茉洗了脑,一腔报国热情,非得要跟着苏茉进招商办。
乔华清是家中幼女,挺受长辈们的宠,她闹着要去,长辈们也拗不过她。再加上,他们打听了苏茉的为人,真要跟着她,自己孩子也能得到不少锻炼,便同意了乔华清去羊城。
乔华清从乔父口中得知乔母已经在来羊城的飞机上后,吓了一大跳,直觉自己似乎闯祸了,赶紧找了苏奕远,把情况一说。
苏奕远正愁找什么名目让乔华清带他去见家长呢,想不到机会来的这样快。苏奕远心里乐开了花,面上倒是不显,一本正经的安慰小姑娘,让她放心,他会处理好。
两人赶紧去机场接机。
乔母看到苏奕远时,暗中是松了口气的。幸好不是她以为的,那种大腹便便的中年人。
乔母暗中打量了一下,发现苏奕远身高腿长,长的也很俊,衣着得体,风度翩翩,看着一点都不像三十多岁的人。
她估摸着自家的傻闺女,就是被人这好皮囊给骗了。
乔母虽然对闺女找个年纪这么大的对象不喜,但见人家行事说话都十分得体,她也不好当场给人甩脸色,只是表现的十分客气疏离。
就是苏奕远提出去吃晚饭,她也都婉拒了。在没了解清楚之前,她不想跟他多接触。
苏奕远也没继续坚持,安全的把母女俩送到乔华清宿舍楼下。告诉乔华清,他一会儿让人送饭菜过来,让她不用忙后,便得体的离开了。
苏奕远这种有分寸的表现,让他在乔母心里又加了些分。
乔母最不喜的,就是那种死缠烂打不懂分寸的人。
等回了住处,乔母便沉下脸,询问她情况。
整个乔家,乔华清最怵的就是她的母亲,当下一五一十都交代的一清二楚。
乔母听完,心里的担忧放下,同时又有些恨铁不成钢。
既然是苏家人,那身份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不过闺女就因为人家帮了她几次,就对人芳心暗许,实在是太不矜持了。
随着改革开放,国门打开,这几年潜伏进来了不少间谍。为此,国家今年还特意成立了国安部,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反间谍工作,保障国家安全。
像他们这种一家都在要职的,是间谍最喜欢的目标。所以乔母一听乔华清处了这么个对象,这才着急忙慌赶过来。
毕竟身边就有先例,他们相识的某家,女儿嫁给了归国的投资商,结果结婚没两个月,就查出对方是间谍,一家都受了不小的影响,眼看就要到手的升迁也没影了。
“你呀!”乔母点着乔华清的额头,“我从小教你的,你都忘了?怎么这么不矜持?人家帮你,可能就是看在苏茉的面子上,你就这么傻傻的就喜欢上了?”
“再说,他比你年长那么多,你确定你把握得住他?可别到时候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才不会,他对我可好了。”乔华清嘟囔,“哪里就年长了?爷爷不也比奶奶大了10岁,他们不一辈子生活的好好的。”
乔母一时语塞。
“反正我不管,我就是喜欢他。她父母和家里人都很喜欢我,妈你可不能搞破坏。”
乔母:……
她做啥了?换来这么一顿说。都说女大不中留,说的一点都没错。
乔母正想教育女儿,苏奕远让人送的餐到了,被这一打岔,乔母憋在心中的气倒是消了不少。
吃完饭,乔母给乔父去了个电话,把情况跟他一说,让他找人再深入打听一下苏家。
付曼华从苏奕远口中知道乔母来了羊城,赶紧买了不少礼品,让苏奕远送过去,顺便让他问问,看方不方便见个面。
自家儿子比人家闺女大那么多,她自然得要主动点。
苏家名声也不小,该打听的,乔家要很快打听到了,乔母听完乔父说的,心里也满意。所以当苏奕远说付曼华想和她见面时,便同意了。
不想见也不行,她看自家闺女那非君不嫁的模样,实在是眼疼的很,还不如双方父母见一见,把关系定下来,过个明路。
这两年严打,因流氓罪被判刑和枪毙的人可不少,可别俩孩子情到深处做点什么出格的举动,被人举报了可不好。
付曼华和乔母见面后,付曼华觉得自家儿子年纪一大把好不容易谈个对象不容易,对乔母十分捧着;乔母认为自己的女儿恋爱脑,为了她以后日子好过,也是对付曼华十分的客气。
两人大有一见如故的意思,一顿饭吃的十分愉快,甚至还约好了去乔家拜访的时间。
一个月后,苏廷德付曼华和苏廷谦莫玉蓉,四位长辈带着厚礼去了京市,双方长辈正式见面。
双方家世相当,两位小辈又感情甚笃,这次见面,两边便把婚期定了下来了。
定在八四年三月份,是个定好的黄道吉日。
从京市回来,苏奕远脸上的笑就没下去过,开始准备起结婚的事。他一定要给他的小姑娘,一个难忘的婚礼。
为此,还专门从港城请来了婚礼策划。
苏奕远跑了不少地方,都没找到合适的,正打算自家建一个,恰好,苏璟带着家里的资金回国投资来了。
苏璟他们打算从酒店餐饮业起步,苏奕远听了,觉得他口中的高端酒楼很适合举办婚礼,便跟苏璟说了。
苏璟正想着酒楼建好后要怎么打开知名度,如果苏奕远的婚礼在酒楼办,那对酒楼来说,绝对是很好的造势机会。
兄弟俩一合计,对双方都有益,当即便拍板下来。
两人一同使力,紧赶慢赶的,终于在苏奕远婚礼前把酒楼建好。
酒楼一共三层,里面装潢的金碧辉煌,是粤省首家高端酒店。里面有好几个宴会厅,最大的那个,能摆上百桌,独立的包间也有上百间,还有卡拉OK等娱乐设施。
时代发展了,苏家也需要一个契机,告诉大家苏家又起来了,所以苏廷德也没约束苏奕远要低调,让他在不违反社会公序的情况下,自己看着办,高调一点也没什么。
苏家的每一分钱来路都正,他们经得起查,不怕。
苏奕远请了婚礼策划,婚礼现场搭了舞台,还做了各种布景,这在国内,算是首见。
婚礼当天,宾客云集,政商军三界也来了不少大佬,参加这场让人瞩目的婚礼。
甚至还吸引了记者到现场,报道这场在当时看来,称得上是“世纪婚礼”的婚礼。
有个记者还把这场婚礼和他前不久在西北老家参加过的婚礼做了对比,这仿佛处于两个世界的婚礼,引起人们热烈讨论的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改革开放的认同。
毕竟,没有人不愿意过好日子。
这些之后的种种,与苏奕远无关,他也并不在乎。他只庆幸,他终于娶到了他的小姑娘。
以后,他也是有人与他立黄昏,有人问他粥可温的人了!
全国经商潮在这一年开始爆发,“下海”成了全民热词。
联想、海尔、万科、TCL等许多后世知名的企业,都在这一年诞生。这一年,被后世称为华国现代公司的元年。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是这年最响亮的口号,也是最能体现改革开放精神的口号。
这一年,居民开始有了身份证;铁道兵也在这年退出舞台,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边境作战依旧在继续,大阅兵激起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一首《我的中国心》更是红遍大江南北,唱出了全世界炎黄子孙的心声。
港城问题也在这一年得到了解决,中英双方正式签署了联合声明。
在这个生机勃勃又野蛮生长的年代,许多事情在不知不觉发生着转变。
本以为会一辈子单身的苏奕远结婚了,认为嫁一个人就是一辈子的王翠梅,却离婚了。
事情还得从几年前,郑国盛父母过来后说起。
当年,老两口过来后,得知王翠梅的工作一个月有60块钱,动了让老家的几个儿孙也过来的上班的心思。郑国盛不愿意去说,老两口便自己找上了陆长征。
那时,郑国盛写信举报苏家生意的事,已经被陆长征知道了。别说他不插手岳家的生意,就算能,他也不会给搅屎棍的家人行便利,当即二话不说拒绝了。
甚至还把话说的模棱两可,说什么这事得听郑国盛的意见,他要是真擅自安排了,那是得罪人的事。
在没什么文化的老两口和郑小弟听来,就是郑国盛怕家里的兄弟比他有出息,超过他,影响了他在家里的地位,让陆长征不要给他们安排工作。
陆长征本是不屑做这种背后挑拨的事的,但郑国盛实在太恶心了,总喜欢背后暗搓搓搞些小动作,他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先给他使些小绊子恶心恶心他,等以后找到机会,再光明正大收拾他。
果然,郑老汉回去后,就去找郑国盛说了。郑国盛在听到他们去找了陆长征后,当即就炸了,觉得他们丢了他的脸,父子俩吵了一架。
郑国盛此时也顾不上王翠梅的事了,只想赶紧把他爹娘给送回去,免得他们继续在这里丢他的人。
但请神容易送神难,郑老汉和郑老婆子来之前,就在村里把牛皮吹出去了,说他们是去羊城享福了,怎么肯回去。
不管郑国盛怎么说,老两口就是不听,说多了,就去管理处那边哭诉郑国盛不孝。
最终,郑国盛也只能妥协,老两口留了下来,只有郑小弟回去了。
郑家几兄弟一脉相承,骨子里都是自私的。
郑小弟因为没得到工作,恨上了郑国盛。回去后,掐头去尾的给其他两个哥哥好一顿说。
于是,郑国盛家里的两个弟弟也恨上了他。
三兄弟四处去跟人说,再加上有吹牛皮的成分,最终,在老家流传的说法,就成了郑老汉郑老婆子去了羊城后,在私人那里,给家里的几个儿子和孙子都找了月薪60块钱的工作。但郑国盛怕弟弟们出息了,影响他在家里的地位,就给搅黄了。
本来,郑国盛在老家那一带,是最出息的一个,这么些年风评一直很好。
被这一闹,名声立刻变了,许多人都感叹知人知面不知心。
郑国盛从其他亲戚那里听到后,差点没气死,打电话去给弟弟们说,但没一个人鸟他。
回去给爹娘说,让他们去给他澄清澄清。但郑老汉郑老婆子本就对郑国盛要赶他们回去不满,又想着看能不能借这个事,逼老大去跟人谈,把工作给落实了。
到时候,其他儿孙过来,他们有了其他退路,就不用时时看老大脸色了。
双方谈不拢,又是一顿吵。
那段时间,郑家仿佛战场一样,几乎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郑国盛在家属院经营的好名声,也受了不少影响。
郑国盛自然也去找了陆长征,骂他挑事。陆长征把当时的原话一说,一句“我实话实说,是你爹娘理解错”就打发了他。
郑国盛也没有办法,毕竟人似乎也没说错什么,是他爹娘自己想歪了。
这还不算,郑老汉两口子以前在老家“土皇帝”当惯了,刚来的时候还好,时间长了就原形毕露,说话行事开始嚣张起来,得罪了不少同来随军的老头老太太。
那些老人回去跟孩子一说,那些人自然不会对老人家做什么,便把账都算在郑国盛头上。
郑国盛本来被家里的事搅得心烦,工作上又被人针对,一不留神,就出了好些错,受了个处分。
本来郑国盛能力就不出众,无功无过,熬一熬,再过个几年可能也还能再升一级。如今受了个处分,前途很大可能就止步于此了。
郑国盛后来知道是他爹娘得罪了人,才让他被人针对,气得不行,便开始管束起老两口的言行来,与父母的关系就更差了。
与郑国盛事业上的失意不同,王翠梅的事业可谓是春风得意。
王翠梅本来口才就不错,又是个胆大的,不然之前也不敢去做二道贩子。
在食铺又开了新店后,苏廷谦便把王翠梅调去新店做售货员。
售货员虽然底薪比较低,但有提成,王翠梅去的那个新店位置又好,是新的开发区,外企和来往的工人多,生意十分的好。刚调过去那个月,工资就七十多块了。
随着那边人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又加上涨薪,不过两年,王翠梅的工资就超过了郑国盛。
对郑国盛那种人来说,这绝对是奇耻大辱,不能容忍的。
于是,郑国盛又开始作妖,阴阳怪气的讽刺起王翠梅来,时不时就挑刺,打压她。本来因为要和父母对抗有所缓和的夫妻关系,又重新恶劣起来。
王翠梅这么些年,见了不少世面,思想早就跟之前当家庭主妇时不同了,自然不可能受他打压,夫妻俩也是时常吵架,甚至还动过离婚的念头。
后来,王翠梅大儿子处了对象,女儿到了高三,小儿子也到了初三,都是关键时刻。
为了孩子们的前途和将来,王翠梅不得不软下来,对郑国盛多有忍让。想着忍一忍,这一辈子也就这么过了。
然而,郑红霞的高考失利,彻底引爆了王翠梅的怒火。
郑家这几年家里吵吵闹闹,对两个孩子学习的影响不小。
尤其是郑红霞,本就不是有天赋的那一挂,学习成绩过得去,完全是因为她够勤奋。
郑家老两口没来的时候,王翠梅几乎没让她沾手家里的事,让她只管学习就好。
王翠梅自己吃了没文化的亏,她不想自己的女儿也跟她一样,更何况身边就有苏茉和陆小兰这种考上大学十分有出息的例子,王翠梅自然就对孩子的学习更看重了。
但,郑老汉郑老婆子这么些年在老家懒惯了,来了家属院自然也不可能勤快,每天的日常就是跟家属院其他来随军的老头老太太吹牛唠嗑,在家里,那是啥都不干的。
两个老货又重男轻女,在他们看来,女娃子养活了就成,花钱让她读书纯属浪费,还不如早点让她去工作给家里挣点钱,等年龄到了,嫁出去换一笔彩礼。
但家属院的女娃子都是去读书的,两口子也不好说什么,让别人觉得他们思想落后。两人明面上不好说什么,但在郑红霞放学回来时,总是指挥她干这干那的,就是午饭,都得郑红霞回来给他们做。
郑红霞也是个老实的,那个时期孝道又重,她也不想闹出去让别人看了笑话,老人让干活,她也就做了。
郑鸿飞看不过去,想告诉王翠梅,郑红霞心疼母亲,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便拦着没让。
她不想家里再天天吵了,在爷爷奶奶来了后,他们家闹的笑话够多了。不过是做做饭,洗洗衣服的事,干干家务,不是多难的事。
这个年纪的女孩子,正是心思敏感的时候,有自己的自尊和骄傲,总想粉饰太平,在外总要表现出自己家庭幸福,是受长辈疼爱的。
王翠梅工作忙,每天早出晚归,孩子们不说,她也没发现异常。郑国盛就更不用说,别说他一向是甩手掌柜,就是发现了,只要不涉及自己,家里对外的形象是好的,他也不会管。
等王翠梅发现时,郑红霞的成绩已经在班里垫底了。
刚开始郑红霞成绩有退步,王翠梅问了老师,老师说有些孩子刚上高中,不适应成绩会退步也正常,只要后面调整状态努力赶上就行。
所以,王翠梅也没太在意,只让郑红霞多努力学习。
可后来,王翠梅发现郑红霞考试一次比一次退步,逼问了情况后,才在郑鸿飞口中得知郑红霞每天中午放学回来,吃不上饭不说,还得做饭。吃完饭,又还要帮两个老货洗衣服。
中午就这么点时间,干完这些,郑红霞根本就没时间午休了。羊城天热,中午不午睡,下午精神肯定不好,自然影响学习状态。
高中学习任务本就重,长期这样,恶性循环,学习成绩自然一天比一天下降。
王翠梅知道后,气得不行,跟郑老汉和郑老婆子大吵了一架,然后直接把两个孩子送去学校住宿了。
郑红霞是高二下学期去住宿的,王翠梅又每周日给她请了家教来补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成绩也上来了。只要稳定发挥,考个本科不是问题。
本来,家里能出个大学生,大部分长辈都会以此为荣,十分骄傲。偏偏,郑老汉和郑老婆子的脑回路异于常人。
这几年,改革开放,羊城的物价早就跟几年前不能比了。虽然读大学依旧不用学费,国家还补贴生活费,但补贴的那点在飞涨的物价面前,是不够看的。在羊城读大学,大部分都是要家里再贴生活费的。
家属院有个老太的孙女,在前一年也考了羊城的大学,郑老婆子从她口中得知,她家里每月还要给她孙女贴补二三十的生活费。
这对郑老婆子两口子来说,那可是天大的消息。
郑国盛当初为逼他爹娘回去,说在这边生活,水电煤粮都要钱,把给他们的20块钱断了。郑老汉两口子闹了一顿后,也只恢复每月给10块钱,这么些年,一直如此。
10块钱对如今的羊城来说,聊胜于无,在外面,一餐好点的都吃不到。这几年,郑老汉两口子之前攒的老本都掏了不少。
这几年,公职人员的薪资虽然也涨了,但涨幅不大,郑国盛的等级,每月也才两百出头。
这么点工资,在羊城要养一家六口,尤其是在有两个又抽烟又喝酒的男人,以及两个初高中生的情况下,要保持一定的生活水平,还是有些不容易的。
郑老汉两口子也是知道这个情况,担心孙女考上大学,到时候给他们手中的10块钱都要断了。
至于王翠梅的工资,因为知道郑老汉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两口子都默契的没跟他们透露过,所以郑老汉他们一直以为,王翠梅还是之前那样领着六七十的工资。
那老两口是极自私的人,他们是不会允许他们到手的利益受到损害的。两口子一合计,决定让郑红霞考不上大学。
于是,郑红霞高考那天,郑老婆子难得慈爱了一番,说了些郑红霞是老郑家的骄傲的话,还给煎了两个荷包蛋,煮了碗面。
郑老婆子偷偷在面里下了巴豆粉,郑红霞进了考场后,没一会儿就开始拉肚子,第一科自然考砸了。
为了郑红霞高考,王翠梅特意请了两天假,还找苏茉借了摩托车,好方便接送。
见女儿失魂落魄的从考场出来,王翠梅心里一个咯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