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要个二三十人吧,爹你替我先把关,那些干活爱偷奸耍滑的,就不要。”
“行,你放心,爹一定给你把好关。”陆清安郑重应下。
回去后,陆清安和陆伯鸣商量了一番,下午,陆清安便去找了陆保国,通过村里把这事说了,把条件也写了大字报,贴在村里的宣传栏上。
果然如陆清安所料,村民们看到后,只要家里有能出去干活的姑娘小伙的,就没有不带过来报名的。
姑娘尤其多,农村相对重男轻女,男娃可能还不太舍得让他们出去卖大力吃苦,但女娃就没有什么不舍得的了。
包吃包住,每月还能拿一百多的工资,谁不想去呢?这在清溪县,可是得领导才有的待遇呢。
陆伯鸣和陆清安先是效仿县里工厂招工,先来了个文化考核。剩下的人,再一个个筛选,平时干活爱偷奸耍滑的不要,家里人难缠的不要,嘴碎爱挑事的也不要。
一番筛选下来,男女各剩十几人,都是村里老实本分,干活积极的好小伙好姑娘。
第一次送村里的年轻人出去务工,代表的可是他们陆家村的颜面,人必须得选好了,不能给亲家留下个不好的印象。
陆清安打完电话后两天,陆国平也给苏茉打了个电话。
他也想到羊城去打工,问苏茉方不方便安排。陆清安这次招的人,全是年轻的小伙子,像他这种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并没有。
陆国平要过来,苏茉自然是应的。
陆国平跟陆长征关系好,之前苏茉在陆家村的时候,也帮过苏茉不少。这些,苏茉都记着,也计划着有了能力拉拔对方的。
早两年,苏茉就让陆长征去跟陆国平说了,如果他想去粤省打工挣钱,可以随时找她。
不过那时,陆国平的娘身体已经很不好了,也就那两年的事。陆国平便没想外出挣钱的事,只想在他娘身边好好尽孝。
去年底,他娘没熬过去,去了。
如今见村里人要去粤省,陆国平便也起了心思,想着趁机出去几年,攒些钱。
陆国平的大儿子比安安乐乐还大一岁,如今也上初中了,成绩还可以,高中应该是能考上的。两个小的也都上小学了,三个孩子读书,开销不小。
这万一要是争气,都考上大学了,那可要花不少钱。
虽说现在读大学国家包学费,还有伙食补贴,但他听村里其他有孩子读大学的人家说,如今学校给的伙食补贴是不够的,家里还是得要贴补,不然孩子吃不饱。
更何况,还得要买日常用品和学习用品呢。一年下来,一两百总是要的。
而且,他还听人说,再过几年,国家可能就不再包大学的学费了。现在大学生一年比一年多,已经没以前那么金贵了。
他可不得先筹谋着,趁着年轻还拼得动,出去干几年,攒些钱备着。万一以后真不包学费了,三个小子能读得上去,他也不至于没钱供。
再说,他家三个小子呢,就是不读书,以后成家娶媳妇,也是一大笔钱呢。
想去粤省的,不止陆国平,就是陆行军和陆卫国他们,也有些意动。
这天,吃完饭看电视的时候,陆行军开口问:“爹,你觉得我们也去羊城打工咋样?”
陆行军虽然是信用站的职工,但毕竟是最下属的乡单位,工资不高,才80多块,刘玉枝就更低了,才50多块。
夫妻俩的工资加起来,还不如粤省一个普通的服装厂女工。
陆卫国也跟着开口:“对啊,爹,要是三弟妹那边能安排开,我也想去。”
去年公社取消后,之前属于公社的木材厂地位就很尴尬了,而且机器老旧,这些年效益也没那么好了。前两个月更是有传言,说可能要被卖给私人了。
陆卫国前两年已经爬到副厂长的位置去了,这要是真私有化了,他们这些厂干部,很可能会是第一批被换掉的人。
而且,他虽然是副厂长了,但工资也才一百出头,还不如去粤省当个建筑工。
陆清安看了他们一眼,“那些小伙子都是要去工地干活的,你们这几年工作清闲惯了,你们确定还干的动?那可是要卖大力气的。”
“粤省气温也不比我们这边,到了夏天,可是三四十度,太阳毒得很,在外面干一天,皮都能给你晒脱了。”
陆行军哂笑一声,他四十多了,这么苦的活,偶尔干个几天或许还行,长期干或许还真顶不住。
“这不是还有其他活么?或者跟你和爷一样,去卖包子也成。”
之前陆清安和陆伯鸣在苏家食铺门店帮忙卖东西,苏廷谦自然不会占他们便宜,也是给他们开工资的。两人底薪加提成,每个月也能领个一百五六的工资。
他们回来后在家里说过,陆行军他们也是清楚的。
“我们回来之前,那包子铺已经招了人。再说,我们听不懂粤语,在门店会影响生意的。”陆清安道。
“而且,羊城物价高,你别看人一个月一百五六的工资,除掉吃穿住用,这余下的,说不定还不如你在老家这边剩的。”
陆清安说着,给他们算了一笔账,房租水电燃气,再加上吃用,算下来,真还不如他们在老家这边攒的。
在家里,不用房租,粮和菜自己种不用买,水和柴也不用钱,花销无非就是电费和偶尔买肉,买日用品那些,花不了多少钱。
“你爹说的没错。”陆伯鸣也开口,“粤省那边工资虽然高,但毕竟是私人的,没那么稳定。你们既然有正经工作,那就踏实做着。国家现在有退休政策了,你们的工作到了退休年龄,是有退休工资可以拿的。”
“要是觉得工资低,自己再做些副业补贴就是。咱们清溪县虽然比不了粤省,但这些年也不是没有发展,真要有想法,也还是能挣些钱的,没必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
要是真有能力,陆伯鸣也是乐意他们出去闯一闯,毕竟大城市多的是好单位的人下海创业。
但大孙子和二孙子能力一般,心性也不算坚定,在老家做点什么或许还行,这要是去了羊城,说不定会被那边的繁华迷了眼,到时候染上什么糟粕的东西,给老三惹麻烦就不好了。
“我看老二媳妇她们就不错,这么些年下来,也做的有声有色。你们自己寻摸一下,看看做点啥副业,或者问一下小茉,听听她的建议。”
陆桂花听陆伯鸣说起她,有些受宠若惊,赶紧道:“是,这两年乐意在外面买吃的人多了,生意确实好了不少。”
陆桂花三姐弟弄的吃食生意,几年下来,经营的还不错,去年已经在县城开了门店,平时陆桂花和陆梅花姐妹俩看店,陆福宝依旧还是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
前几年,生意没那么好,但三姐弟每人每月也能分个六七十的,不比上班差。从去年开始,生意就好了,每个月分下来,一人能有一百多。最近几个月又涨了,差不多每人能到两百块了。
只是家里有赵九香那样的娘,三姐弟也不敢说挣了多少钱,对外也就只说是勉强糊口。
“你们多看看,家里也能找到不错的营生的。家里还有田地呢,你们要都跑到外面去了,这些田地谁来种。”陆清安也道。家里的工资是不高,但工作清闲,不耽误种地不是。
陆行军和陆卫国本来也只是有些意动,没有下定决心,如今听爹和爷都这么说,觉得也有道理,便也歇了心思。
他们的工资虽然比起外面不高,但在家里这边,也还算可以了。到时候看看做点什么副业再补贴一点,家里又还种着地,算下来也不比外面差太多。
刘玉枝虽然有心想要到服装厂去,但见陆行军都歇了心思,便也没再提。
第442章 番外之村民务工3
人选定下来后,苏茉托马小娟给统一买了到羊城的火车票。陶培胜有亲戚在铁路局工作,买票比较容易。
这几年,粤省的经济发展起来了,尤其是服装批发行业已经初具规模,大部分省会,都开了直达粤省的班次。从哈市到羊城,也有了直达车,不用到京市转车了。
只是想赚钱的都往粤省跑,导致去羊城的火车票十分难买,再加上制度的不完善,一些人干起了倒卖火车票的买卖,导致去羊城的火车票更是一票难求。
普通老百姓,想去羊城,要是不花高价买“黄牛”票,自己去排队买的话,少说得排好几天才能买到。因此,火车站卖票窗口,每天等着一群包袱款款买票南下的人。
陆家村这群人,如果靠他们自己买票,估计十天半月都走不完。
所以,苏茉托了马小娟帮忙,统一买了票,买的还是卧铺的。至于车票钱,已经提前跟他们说好,到时候从工资里扣。
出发当天,由陆国平当领队,带着一群小伙姑娘,先坐村里的拖拉机到县里,再从县里坐班车到市里,然后再到火车站坐火车去哈市。
一行人到哈市的时候,已经晚上十点多了。
马小娟过来接人,带他们到她提前定好的招待所住一晚。马小娟之前就在陆家村当知青,这些人她都是认识的,有几个还是她之前的学生。
这些人都没出过远门,马小娟跟他们说了火车上要注意的事情。这几年,火车上扒手骗子越来越多,一不留神,很可能就被偷了,特别是小姑娘,很容易被骗去从事违法行业。
次日,一群人上了南下的火车。
经过那些带着铺盖席地打地铺排队买火车票的人群时,他们才知道自己有多幸运,不用受买票的苦,还能坐上卧铺。
上了车,陆国平按照马小娟的建议,安排了小伙子们轮流值班,看顾好他们一行的财物。姑娘们要去上厕所,也至少得两人一组结伴去。
这次选的人都是老实本分的,都十分听陆国平的安排,因此一路没出什么意外,几天后,顺利到了羊城。
苏茉安排了人事行政部去接人,还给他们弄了个接风宴,苏茉和陆长征都去了。乡里乡亲的,第一次出来,他们自然得露个面,跟大家说说话打打气。
接风宴过后,便有各厂的人事把人带走了,姑娘们去了服装厂,小伙子们则去了建筑公司。这余下的,公司有专门的人会负责,不用苏茉操心了。
倒是陆国平,苏茉交代了建筑公司的人事要多关照,给找个手艺好有耐心的师傅带他。未来二三十年是房地产的黄金期,陆国平只要学好了手艺,不愁没饭吃。
人事把人先带去宿舍,给他们先安排住宿。
这两年,外地来的员工越来越多,苏家旗下的公司和工厂,都配备了宿舍和食堂。
宿舍是8人一个大开间,上下铺铁架床,每间房有单独的浴室和厕所,还有晾衣服的小阳台。羊城天热,每间宿舍还配了吊扇。
这住宿环境,是顶好的,比不少员工家的环境都好,尤其是乡下出来打工的那些。
陆家村的人看到这么明亮整洁的宿舍楼房,一个个高兴的不行,比起家里的土胚房,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打电话回去报平安的时候,个个都是一顿夸。
这些话,经他们家长传播出去后,那些没被选上的心痒的不行,三天两头就去问陆清安还招不招人。特别是那些去了粤省的开始寄钱回来后,登陆家门的人就更多了。
陆清安被烦得不行,跟苏茉那边打了商量,对外说半年后才招人,这才稍微消停了一些。
他也不好推了说不招人了,毕竟村里有人过去了,招不招人他们看得见。如果他完全推了,乡里乡亲的也说不过去,陆清安现在觉得,自己可能惹了一桩麻烦事。
可村里人消停了没几天,外村的人又不消停了,不少认识陆清安的,都提着东西去了陆家,想让他帮忙,匀一两个名额给自家子侄。
陆清安头秃的很,觉得自己真是闲得慌,招得。别人日子过的好不好,关他屁事,偏他这么操心。
陆清安忧心的不行,但也没把这事跟苏茉说,压力自己扛了,毕竟这是他惹出来的事。
还是苏茉有次打电话回去,李月娥唠家常的时候说漏了嘴,苏茉才知道的。
苏茉一想,这样也不是个事。老人家明明是好心,可别到最后,弄得里外不是人。
苏茉把近几年的计划捋了捋,空了几天出来,回了陆家村。现在哈市到羊城也有直飞航班了,回去也方便了很多。
苏茉回去后,和陆清安一起,去找了红旗乡的书记和乡长,直接跟他们签了两个协议。
一个是用工协议,一个是收购协议。
用工协议,是苏家企业,连续五年,每年从红旗乡招100名工人。
收购协议,是苏家企业,收购红旗乡种植的药材。
此举,一给红旗乡年轻人提供了务工出路;二发展了红旗乡的经济;三解决了陆清安当下的困扰。再有人找他,他完全可以一推四五六,说以后招工由乡政府管,他不插手。
这几年,随着粮种品质的提升和化肥的普及,粮食亩产量越来越高,国家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红旗乡土地肥沃,粮食产量就更高了,但粮食的收购价格并没有提升多少,全部土地用来种粮,经济效益并不高。
乡领导们也在思考,匀出部分土地来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提供乡民的收入,但领导们并没有找到特别好的出路。
如今苏茉过来,愿意提供药材种子,并承诺收购种出来的药材,乡领导们不要太高兴。一个个都夸苏茉念旧,有了出息记着回馈旧单位。
这两年,各项政策陆续放宽,政府开始允许私人办药厂。医药这一块也是未来的大头,苏家接下来的投资重心便是这一块,苏茉此举,也是提前发展自己的药材基地。
苏茉这样做,也贴合了国家“先富带动后富”的倡议,给政府卖了个好。到时候要是做出了成绩,国家当个典型一宣传,苏家也能名利双收。
帮扶了大家,小家自然也不能不管。
大房二房虽然有些小毛病,但大的方面,还是没啥问题,至少没闹到她的面前来。所以,只要他们不闹啥幺蛾子,苏茉也是乐意帮扶的,毕竟是一家人。
不过,苏茉也没想过让他们到粤省去。
毕竟他们没啥能力,若去了那边,也只能跟普通人干一样的活,都是卖力气的,有点说不过去,毕竟是亲哥嫂。
虽然一开始可能不会说什么,但时间长了,看着有能力的别人步步高升,而他们这些亲哥嫂还始终如一,心里多少会有些想法的,到时候影响大家关系就不好了。
往恶劣了猜想,若他们心态不行,到时候帮着竞争公司搞她家公司一把,那损失可就大了去。若真到了这个地步,那她是抓呢,还是不抓呢?
若是把他们放进管理岗,他们的能力又达不到。公司正在极速发展中,任何一个管理岗都非常重要,要是出了问题,会影响整个公司的发展,而且也不好处罚,太过了影响关系,太轻了服不了众。
还有一个原因,是三位老人在老家,这边总得有子女在身边看着。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他们去,在这边给他们弄一份体面的工作,让他们开开心心的在这边待着。
至于经济上,遇事的时候,她会适当贴补。生意做到这份上,她也不缺钱了,花点钱就能让家庭和谐,她还是很愿意的。
想清楚了,苏茉便开始安排起来。
首先,便是去找乡政府谈木材厂的收购。因为之前的两个协议,乡政府对苏茉那可是印象极好,很快就把收购谈下来了。
这木材厂是庚长青在位的时候一手创建的,本身各方面都不错,这两年效益低了,也是领导班子没跟着改革开放的理念,接手后,稍微整改一下,效益又能重新上来。
而且,随着房子越建越多,建筑木材及家具的需求量也会井喷式增长,木材用量越来越多,许多地方后世都被砍秃了。
提前收购个木材厂,对苏家的生意也是大有裨益的。
木材厂收购好后,苏茉直接就把陆卫国提成厂长,工资也给他翻了一番。把自己制定的整改策略给他,让他照着执行,然后又带着他,去周边的林场签了好几个合约。
对木材厂,前几年苏茉不要求创造多少效益,只求多囤积木材,等以后木材价格飞涨后再作打算。
守成而已,陆卫国的能力是能胜任的。而且苏茉也不是完全丢给他管,定期也会派助理过来视察。
猛然间成了厂长,陆卫国那是高兴的不行,那些天,走路都带风。
陆卫国的事解决了,苏茉又去跟县信用社的领导谈了,把陆行军从乡信用站直接调到县信用社,级别升了,工资也高了许多。最主要是够体面,毕竟这样可是完完全全银行正式工了。
如此,陆行军也高兴了。
信用社那边之所以会卖苏茉面子,一是这些年,苏茉在清溪县做了不少公益,二是苏茉承诺,以后木材厂和收购药厂的钱,都走他们信用社。
银行图的是啥?不就是钱。
这么大笔钱,那可是大业绩,不过是升一个员工而已,信用社领导自然同意。
陆行军的都搞定了,刘玉枝那供销社的,就更容易。正好乡供销社的主任要退休了,苏茉直接走了关系,把刘玉枝提到主任的位置上去。
至于陆桂花,苏茉也帮她三姐弟把小饭馆的生意也梳理了一遍,给他们提了不少建议。甚至给他们提出了另一条生财之路,从以前的在县里走街串巷改为下乡去售卖日用品。
清溪县地广,许多村子离公社都远,买东西不方便,这要是有人把那些东西拉到乡下去兜售,那绝对是一门不少赚的生意。
那姐弟三商量了后,决定听从苏茉的建议。不过下乡骑自行车不太方便,苏茉便托关系,帮他们买了一辆摩托车,又找关系给他们联络了批发商。
如此一顿安排下来,家里所有人都高兴了,个个都恨不得把苏茉供起来。
苏茉一番组合拳下去,家里稳了,不过几年,红旗乡农民的日子,也好起来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建起了砖瓦房。
有了红旗乡的先例在,清溪县的领导也找上苏茉,希望她也能帮扶一下其他乡。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苏家的药企也步入了正轨,各种药材的需求量也大,尤其是参和天麻这些适合高寒地区种植的。
有需求,苏茉自然同意,很快便跟清溪县签了协议,还得了个先进企业家的荣誉称号。
此后,苏茉又捐了钱,帮助清溪县铺路修桥,从罗远那里得的不义之财,可谓是成倍的用回到清溪县身上。
而又因为苏茉这一系列的善举,在清溪县的农场和林场改革重组的时候,苏家以极大的优势,买下了几个农场和林场,不用再担心原材料稳定性的问题。
第444章 番外之杨素云
杨素云最近真是心力交瘁,感觉快要疯了。她越是想往梦中的情形靠拢,就越是什么都办不成。
上天对她真是太不公平了!
如果她注定一辈子平平无奇,那为什么要让她做个那样的梦?
既然都让她做了那样的梦了,为什么又不多给她一点运气,让她能活成梦中那样。
这种明知道自己可以成为人上人,却又被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拖在泥潭中的滋味,折磨的她差点发了狂。
当初,杨素云从杨素宏手中拿了钱后,就着手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改造成店面。
杨素云做的那个梦中,她是靠开饭店起家的,对后来的美食有不少了解。杨素云根据自己的梦,把那些美食琢磨了几样出来,然后请了个擅长做饭的妇女,把店开了起来。
杨素云的小食店,卖的是鸡米花、炸鸡腿、薯条、铁板豆腐这些后世夜市常见的小吃,都是成本不高,对现在来说又新奇好吃的玩意。
价格也不算贵,大家又第一次见这样的东西,都乐意去买来尝尝,因此生意还挺不错。
杨素云在梦中做了多年的生意,一些营销手段还是有的,弄了一些捆绑销售的手段,小食店也每个月出一款新品,把这一片的顾客都黏住了,甚至还有从别的地方慕名过来的。
不过两三个月,杨素云就把借杨素宏的一千块钱给还了。不过杨素宏没要,说这是他这个做哥哥的补偿她的。
杨素云想着杨素宏之前花了家里那么多钱,便也心安理得的收了。
岂料,好景不长。
杨素云的小食店之所以能赚钱,打的就是一个时间差。那个时候,大家对做个体户都是持观望态度的,等发现政府确实真不打击了后,一些人便行动起来了。
杨素云店里卖的那些小吃,其实没多少技术含量,厨艺好的,吃一两次就能琢磨透。
很快,附近便开起了同类型的店,生意被分流了一部分。
不过杨素云的店能持续推新品,暂时还是稳居龙头的位置。
杨素云要上学,大部分时间,店里的事都是交给她请来的那个员工打理。那员工之前是家庭主妇,对这些食材的大致成本十分清楚,自然知道这有多赚钱。
不过一年,那员工便把杨素云手上新奇小吃的做法都学到手了,便跟杨素云说不做了,自己跑去另一个地方,开了个同样的小食店。
杨素云气得不行,只得又重新找了个人。
这新手做出来的味道没有之前那个阿姨做的好,生意受了一些影响。
等那些新手终于熟练了,生意重新好起来后,店铺的房东见生意一直这么好,心里起了取而代之的心思,直接收回店面,说不租了。
杨素云差点没气死。
她虽然跟房东签了合同,不过那合同是她自己简单拟定的,这个时期法律还不完善,房东要耍赖,她也没有办法。
就算她报了公安,公安也只是口头批评房东几句,然后责令房东赔了她一百块钱,这事也就了了。
彼时,杨素云也快毕业了。所幸这一年多,小店也给她赚了快七千块钱。杨素云想着,等她毕业后,她拿这七千块钱,可以成就更大一番事业,心情才算好些。
毕业后,杨素云没要国家安排的工作,拿着那七千块钱,重新找了个人流量旺的商业街,又开起了小食店。
时间不等人,她得尽快赚到两万块钱,把饭店开起来。
杨素云吸取了上一家店的教训,签的租赁合同特意去相关部门备了案,小食店的吃食除了之前的,还增加了汉堡那些。
这些年,随着外国文化的输入,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尝试新鲜事物。
虽然吃起来可能味道一般,但就图个“新鲜”二字,捧场的年轻人还真不少,生意还真挺不错。
又过了一年,杨素云总算攒到了两万块钱。
正当她准备开饭店,好大展宏图的时候,杨素宏出事了。
彼时正值严打期间,国家对改革的各个厂再次核查,钟厂长倒卖布匹的事,被查了出来。
因为涉案人员过多,最终,厂里决定,对几个主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没收违法所得;对于罪行较轻的从犯,只要如数上缴违法所得,厂里可以给予一定的宽容,记一个大过,不会把他们移送司法机关接受审判。
杨素宏虽然是钟厂长的女婿,但做的也就是一些帮他送送货收收款的事,算在从犯行列。
只要把之前的违法所得交上去,就可以不被判刑。
但杨素宏分的那些钱,早被钟雅挥霍的七七八八了,根本没剩多少,哪里有钱补这么大的窟窿。
周秋英那边也没攒下多少钱,为了儿子的后半辈子,周秋英只得求到杨素云跟前。
杨素云自然不想管,但周秋英找了个客人最多的时候,跪在她店前面,逼得杨素云只得咬牙掏了一万块钱给杨素宏补窟窿。
毕竟要做生意,如果她连亲妈跪在店门口都不管的名声传出去,以后还怎么进那些上层圈子。那些人最讲脸面,她不能让自己有污点。
这掏了一万块起出去,饭店自然开不成了,只能再等等,等钱够了再说。
然而,还不等她攒够钱,梦中她开饭店的地方,已经被人给买走了。
为了防止出意外,杨素云其实已经提前把店铺租下来了,宁愿多出几个月的租金。奈何老板遇上了土豪,要买他的店面,宁愿赔付违约金,也要把店卖出去。
杨素云气得差点没吐血,但也没有办法,人家按合同赔了钱了,你也不能拿人家咋样。
有了这个意外,杨素云拿了老板的赔款后,立刻在同一条街更里一点的位置,找了个店铺,咬牙把饭店先开起来。
店名和装修风格,都照着梦中一模一样的来。
然而做生意,位置差一点,生意可能就差了万千。
杨素云的饭店开业后,生意跟梦中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特别是她原来租的那个地方,同样也开了一家饭店。那里位置好,大部分客人都去了那里。
杨素云气得不行,把所有的火气都撒在周秋英和杨素宏身上,三天两头打电话去骂他们。
老板动不动就发火,搞得饭店的员工也战战兢兢,饭店的生意也一日不如一日。到最后,这么大投入的一个店,赚的钱还不够小食店的三分之一。
第445章 番外之杨素云2
杨素云整个人焦躁的不行,特别是在报纸上看到对苏家的嘉奖后,更是破防了。
杨素云一遍遍回忆梦中的内容,为了怕自己错过什么,甚至拿了本子记录下来。
想到梦中那个对她帮助许多的男人,杨素云心中又升起了希望。
没错,她还有助力!那个男人有钱有能力,只要他稍稍帮她一把,她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按梦中的时间,他们也差不多要相遇了。
想到此,杨素云的心安定了下来,脾气也缓和了许多。开始每天注意打扮,对员工也温声细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