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墨啪嗒、啪嗒……
身前之人神思混沌,面上神色万分痛苦,似乎陷入了一场万劫不复的梦魇。
见状,郦酥衣也觉得骇人。
她企图去唤醒他。
“沈兰蘅,沈兰蘅?”
“沈——”
男人面上一阵抽搐,猛地回神。
不等郦酥衣反应,对方竟一下撂了笔。笔尖的浓墨就这般溅射,染上那已一片污秽的宣纸与素袍。
少女只觉得身前一缕兰香,紧接着便是一阵不容人反抗的力道。她尚未回神,整个人已被对方猛地一拽、拢入怀中。
她身形本就娇小。
沈兰蘅的力却极大,将她搂得极紧,似乎在怕她跑掉。
她一时难以换气。
始料未及,少女下意识地拍打他后背。
“兰蘅,沈兰蘅?”
身前之人此番模样,还是在上次途径漠水时,见状,郦酥衣的语气中不免多了几分惊惶。
她尽量不去惊扰他,又尽量将他自“梦魇”之中唤醒。
“沈兰蘅,你怎么了?沈——唔……”
男人忽然俯身,将她吻住。
不过瞬时,郦酥衣口中充盈满一阵茶香。那清雅的兰花香气拂面,紧接着便是他微凉的唇齿。对方吻意很深,直将她的后腰抵靠在那不高不矮的桌案旁。他高大的身形倾压下来,将身后的光影尽数遮挡住。
郦酥衣愈发难以唤气。
“沈……沈兰蘅……唔……”
他的吻,向来都带着几分压迫,几分掠夺。
不过少时,郦酥衣已然能感受到,自己与对方的唇齿,在悄然生烫。
对方捏着她的下巴,深入。
如同一只小兽,用锋利的齿尖啮咬过她的唇舌。
郦酥衣确信——沈兰蘅就是属狗的。
她的口齿发疼,甚至还嗅到了几分血腥之气。
少女不由得反抗:“沈兰蘅,你咬得我疼了……沈、沈兰蘅,你——放开我!!”
双手猛地一推,这一回她使出了浑身十二分的劲。男人不备,就这般被她所推开,朝后踉跄了好几步。
一声闷响。
他的后背摔在墙上。
帐内未燃灯。
偌大的军帐之内,只余下些许和煦的日光。
日影漫漫,笼罩在男人面庞上。他紧抿着发白的唇,面色亦是灰败不堪。他就这般失魂落魄了少时,忽然抬起头来。原本一双凤眸精细美艳,此刻眼底竟浮现出斑斑泪影。
他眼尾微红,面色却发白,更像是一头小兽。
乌发披散在他身后,沈兰蘅抬起头。
“郦酥衣,如果……我是说如果。”
他停顿了下,终是道:“如果有一日,我突然自这个世上消失不见。到了那时……你还会记得我吗?”
似乎未料到他会如此发问。
郦酥衣一怔神,望向对方的两眼,一时变得混沌朦胧。
春风进帐,将那略微厚实的帐帘拂动得呼啦啦作响。
便就在这时,帐外突然传来一声唤:
“二爷,二——”
是魏恪。
见有外人进来,郦酥衣赶忙趁着沈兰蘅微愣之际,朝一侧侧身,脱离了对方的掌控。
对方步履匆匆,并未料想到郦酥衣也在帐中。走进来时,恰好见主子撒开了自家夫人,瞧二人面上生绯,他便知晓自己此番进来的很不是时候。
只可惜如今骑虎难下、进退维谷。
魏恪只好面露尴尬之色,朝郦酥衣咧了咧嘴:“见……见过夫人。”
见他如此行色匆匆,郦酥衣便知对方是有要事要禀。她也并未为难这一忠心的忠仆,略微颔首,也朝他点了点头。
魏恪正色,同“沈顷”禀报。
先前沈顷曾同魏恪叮嘱过,前来禀报事宜,尤其是有关通阳城大小事宜时,不必刻意避讳着夫人。魏恪听着自家主子的话,便也并未避讳着郦酥衣,径直同那桌案前的一袭雪衣之人道:
“二爷,听着您的话,属下特意留派了人手去关注通阳城那边的动静。有眼线传回消息——便就在前几日,智圆大师离京,竟来到了这通阳城中,传授教法。”
郦酥衣下意识抬头。
“你是说,智圆大师也来了?”
魏恪:“正是。”
智圆道法颇深,从不轻易出山,既出山,想必是有大事要发生。
郦酥衣忽然心跳飞快。
她眼见着,当听到那一句“智圆大师”时,沈兰蘅的神色似乎变了一变。
他有几分抗拒。
将脸转到一边去,不再听魏恪的话,也不再理会郦酥衣。
日头一天天回暖,郦酥衣的肚子,也一日较一日大了起来。
她妥帖地将沈兰蘅那份“手书”誊抄了一遍,又用自己的话,将沈兰蘅那些胡言乱语简单概括了一遍。
待沈顷醒来,她将手信与智圆大师前来通阳城的消息一同呈至对方面前。
晨光朦胧一层,笼罩在男人眉眼之上。他神色缓缓,目光寸寸落下。
“兰雪衣……”
他的母亲竟是叫兰雪衣。
非常好听的名字。
或许是一个儿子之于母亲天性,单单看字眼,无端的,沈顷心中生起许多好感。
沈兰蘅道,他的母亲叫兰雪衣。
除此以外,他还有个同胞哥哥,叫沈顷。
桌案之前,男人目光稍凝。
他看着手中那白纸黑字,神色终于悄然发生了变化。
白纸上,沈兰蘅说,自己幼年时除了与兰雪衣解除,唯一知晓自己存在的,便是他的同胞哥哥——沈顷。
二人长得极像。
单从眉眼上来看,他们兄弟俩可谓是一模一样。
但二人的遭遇却完全不同。
他的兄长,知书达理,孝顺懂事,是外人眼中的好孩子,虽是庶出,却因为乖巧聪慧,被父亲寄予厚望。
而他,虽说与兄长长着同样一张脸,却被母亲勒令不准出门、不准见人,不准让任何人知晓他的存在。
“若让外人知晓了,不光你会死,你哥哥会死。就连我,也会被你害死!”
“蘅儿,听话,若有人来,你便躲进柴房,或是躲在水缸中。无论遇见何事,千万不要出声。记住了么?”
郦酥衣望向他。
不知是不是冷风吹拂,他的面上竟微微有些泛白。
结合着先前那本记载了幻日、双生子之说的话本子,郦酥衣不难猜想到——沈顷与沈兰蘅的幼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思量少时,她终是上前一步,替沈顷开口出声:
“郎君,兰雪衣是您的生母,兰蘅是您的胞弟。因是那年幻日,再加上大旱一年,双生子被当朝圣上视为不详之祸端,而您的母亲,也就是兰夫人,在明安三年恰好诞下您与弟弟,也就是这一对双生子。”
诞下双生,理应处死。
而沈顷出生时,恰好是年关。
大年三十,阖家欢喜。国公府上下,满院喜庆,歌舞升平。
兰氏失宠,几乎是被“发配”在别院中,不受老国公重视,受尽全府上下冷眼。
羊水破得急。
兰雪衣不同于寻常女子,极为心狠。她似乎在临盆之前便察觉出自己的肚子比旁人大了一圈,料想到会是不祥之双生,她竟独自一人,将那两个孩子硬生生剖了出来!!
长子沈顷,冠沈姓,擦干血迹放于床榻边。
次子兰蘅……看着哇哇大哭的婴孩,兰雪衣心一横,竟将其丢在柴房之中。
她本想遗弃次子,遗弃眼前这个“不祥之物”。
谁曾想,听着自主院传来的丝竹管弦声,听着自柴房传来的嚎啕大哭声……兰雪衣竟一时心软,将那孩子自地上抱了起来……
自此,沈家后院之中,多了位见不得光的小公子。
猜想完这一切,郦酥衣抬眸,再度朝身前之人望去。
春风徐徐,吹皱他衣肩之上的光影。
此刻他一袭雪衣,当真是衬极了他生母的名讳。短暂的失神之后,男人亦缓缓抬眸。
他的猜想,与郦酥衣大差不差。
双生子、幻日、大旱一年、明安三年出生。
兰雪衣、藏幼子、永不见天日……
这么多年,这所发生的的一切,终于有了关联。
攥着手中纸张,沈顷忽然感到心痛。
他原先曾以为附身在自己身上“邪祟”,竟是他一母同胞的弟弟么?
那兰蘅最终是被外人发现,才在五岁那年过世的么?
至于他的生母兰夫人,也是因此而受到牵连,被下令赐死么?
沈顷忽然理解,当年幼的自己每每同长襄夫人提到生母时,对方总是避而不答,言辞闪烁道:她是一个不祥之人。
既如此,既然双生乃不祥之兆,那身为双生子之中的哥哥,又是如何独活于世、“苟活”到了今日?
沈顷隐约觉得,在这其中,定还有其他不为人知的隐情。
几番思量,他还是决定在一日,前去通阳城,去寻一寻那正在城中传授佛法的智圆大师。
春日里的通阳城,比冬日看上去要有许多生机。
春回大地,新官上任,闻名遐迩的智圆大师前来传授佛法。
单拎出任何一件事来,都是值得让人高兴。
沈顷便是踩着这样的春光,纵马去了通阳城,去找了那智圆大师。
彼时已是晌午,出家人打坐,不便见客。
虽身为西疆大将军,日理万机,沈顷仍恭敬地在院外候着。直到日头微斜,智圆才徐徐转醒。
有身披着袈裟的弟子自屋内走出来,见了沈顷,双手合十,行了一礼后,才缓声道:
“这位施主,且随小僧来。”
迈过不高不低的院门槛,紧接着,是一扇微低的拱门。
沈顷身形高大,路过拱门时,需得倾弯下腰。
智圆大师似是方转醒。
她身前隔着一道帘,素白的帘帐之后,老者盘腿,于榻上坐得笔直。
扑面一阵淡淡的佛香。
轻轻一嗅,立马让人觉得无比肃穆。
沈顷走进来,也学着前一位僧人,双手合十,朝着素帘后缓缓一礼。
她还未站起身,便听见帘后传来一声:
“沈世子,我来了。”
对方似乎已等待她许久。
沈顷微一怔神,应道:“再下沈顷,参拜智圆大师。”
屋内安静肃穆,男人的声音里亦带着许多敬重。
“自我五岁那年,被我的养母领着走下万恩山的那一刻,我便知晓,迟早有一日,我会单独来找贫僧。如今虽已过了十六年,但所幸,为时不晚,为时不晚呐。”
她这一席话,引得男人不由得再一愣神。雪衣之人微蹙起眉心,垂首发问:
“不知大师,此言何意。”
忽尔一道冷风,穿过窗牖的缝隙,就这般吹刮进来,将些许佛香吹拂至沈顷面颊上。
她一袭雪衣,长身鹤立。
左右衣摆上分别绣着一双白鹤,清风徐来,那衣袂翻转,如有白鹤绕身。隔帘眺望,只以为是神人转世,飘然欲仙。
素帘之后,智圆不由得一阵喟叹。
一阵短暂的沉默。
沈顷心性好,对方不答,她便恭敬在帐外候着,面上看不出半分不耐。二人就这般无声“对峙”少时,终了,智圆忽然侧过身,取来一物。
有童子上前,接过师父手中物什,呈至沈顷眼前。
那是一只吊坠。
一只兰花形状的吊坠。
当沈顷的目光,触及其上晶莹剔透的兰花时,不知是何种感应,她的一颗心竟兀地刺痛了下。下意识地,男人伸出手去,那吊坠冰凉,不知残存着何人的体温。
便在她这般出神之际,素帘后忽然传来一声。
“这是贫僧的一位故人,在离世时,托我日后将此物转交给我。”
智圆大师声音又慢又缓,像一个苍老的古树。
春风吹过,斑驳粗糙的树皮簌簌然而落。
年轻男子抬起头,望向帘后。
再出声时,她的声音中,竟然不自觉地多了几分颤抖。
“敢问大师的故人……是哪里人士?”
“京都人士,芳名,”对方适时地停顿了一下,“宋识音。”
宋识音。
一瞬之间,似有什么记忆自沈顷头脑间迸裂开来。
那名兰氏、身上总带着兰香、喜欢身着一袭雪衣的美丽女子。
那名被父亲强掳进沈府,郁郁寡欢、以匕首刺杀家主的凶狠女子。
她紧攥着手中信物,听着智圆大师的话,往事一幕一幕,如潮水般冲上脑海。
汹涌不止。
那年她五岁。
乖巧懂事,天资聪颖。
虽为庶出,却是父亲最喜欢的孩子。
父亲为她请了最好的先生,带她上了最好的学堂,让她受着全京城除却皇子之外,最好的教诲。孩童时的她亦不让父亲操心,她学习用功刻苦,成绩出类拔萃,年纪轻轻便通晓四书五经,七步成诗、出口成章。
父亲宠她,爱她,堪比对待自己的嫡长子,什么事都惯着她。
唯独那件事,唯独那一人。
她的生母——曾因美色无双被父亲强掳回沈府,又在大婚之日行刺她的刚烈女子,宋识音。
因是这份美貌,因是这份心性,让父亲对她又爱又恨。
驯化不成,父亲勃然大怒,直接将兰夫人打入后院,永不得出。
宋识音也就是在这时有了身孕。
若是旁人,或许会借机翻身,在沈老爷耳边说个好话、服个软,但她却不。即便怀有身孕,她仍未有半分柔怯,她一人生下了长子沈顷,次子宋识音。
长子被沈老爷抱走,因是长得与宋识音极像,生性又温和善良,极得沈老爷宠爱。
旁人只道她乖巧孝顺,冰雪聪明。外人却从不知晓,沈顷每每回到那一方狭窄的后院时,都会从怀中取出父亲赏赐的吃食,喂给她那从未踏出过府院半步的弟弟。
母亲说,她叫宋识音,是随着她姓,她不是沈家的人。
沈顷也不在乎,不在乎对方姓什么,不在乎她是沈家、或是兰家的人。
她只在乎,她的母亲,还有她那血脉相连的胞弟。
她的弟弟小宋识音,与她一般聪慧,与她一般冰雪聪明。
沈顷从外带来许多书,带着小宋识音坐在那一方高高的书桌前,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她念、教她写。
先生教她什么,她便教弟弟什么。
她教弟弟读书识字,教弟弟诗词歌赋。
每当她做这一切时,母亲总是冷冰冰地坐在一边,冷笑道:
“沈顷,我教她这些做什么,她这辈子是出不去的。”
她只能困在这里,永远都走不出去。
这时候,年幼的哥哥总会放下笔,她右手攥紧,仰头同女人道:
“不,我会带她走出去。总有一日,我会带她离开这里。”
闻言,宋识音一愣,少时,她偏过头去,不再理会她们。
就这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春去秋来,四时更迭。
直到一日——
兰氏当年诞下双生子一事败露,惊慌之余,沈老爷勃然大怒,怒斥兰氏大逆不道。令正室沈夫人——也就是郦酥衣夫人前去后院,将兰氏母子三人伏法,就地处决。
那一日,沈顷方下学堂,前脚甫一迈入沈府大门,后脚便被下人押着、拖向母亲所在的院子。
那一日,沈顷的天塌了。
她总不愿意回忆起那天。
大凛明安八年,腊月二十五。
那日天色阴郁,黑云低沉沉的,好似下一刻便要倾压下来、悉数砸落在人肩头。
当少年被人拖行着、朝母亲所在的后院走去时,她的心跳便骤然加快。似乎预料到了什么,她右眼皮亦是跳动得厉害。
来到院中,兰氏手脚已被绑住。周遭寒冷,女子一袭单薄雪衣。在听见这一阵喧嚣声时,宋识音无力地抬起头,凝望而来。
只见少年亦一身雪衣,她身上衣衫明显厚实,也明显华贵了许多。正押着她的大汉浑身腱子肉,少年身形瘦小,正是动弹不得。
这是沈顷头一次,在兰氏脸上看到一个母亲对于孩子的担忧。
她张了张嘴,似乎想呵斥沈顷身后之人,然,女子的目光只波动了一瞬,又似乎已然看破命数,她的眼神沉寂下去。
郦酥衣夫人领着下人,望向宋识音。
“说,”郦酥衣道,“另一个孩子被我藏在哪里?”
沈顷想起来——母亲曾当着自己的面对低低说过,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发生了何事,都要把自己藏好,藏起来,千万不能被外人发现了。
闻言,小沈顷险险舒了一口气。
没找到弟弟。
还好她们没找到弟弟。
兰氏亦是嘴硬。
虽然被押着,望向郦酥衣夫人时她的气焰仍是很嚣张。女人冷哼一声,反问道:“孩子,什么孩子?我这里可没有旁的孩子,我唯一的儿子都被沈华莨带走,独留我一人在这后院之中。郦酥衣夫人,我可不要血口喷人。”
宋识音虽嘴硬,眼神中虽满是恨意。但这完全触怒不到郦酥衣。
后者微微斜眸,环顾周遭一圈,扬高了声音。
“还不出来?”
“我的母亲和兄长都在我手里,就这般我还不出来,怎么,我是想要眼睁睁看着我母亲与兄长去死吗?”
即便年幼如沈顷,她也能感觉出来——
郦酥衣夫人的话,明显是在激弟弟。
激她出来,逼她出来。
沈顷双手被人紧攥着,半边手臂极麻。
虽如此,她却顾不得自己的胳膊与臂膀,心中只兀自祈祷着——不要出来,宋识音,千万莫要出来。
先前母亲曾叮嘱过,如若她的踪迹被人发现了,死的不光是她,还有她所在乎的亲人。
她的母亲,她的兄长。
沈顷心想,自己的弟弟应当是最听话的。
寒风呼啸着,吹刮在少年青涩稚嫩的面容上,宛若一把尖刀。
郦酥衣道:“我数三个数,我若是不出来,我便将我的哥哥用鞭子抽死。我要让我听着,我敬爱的兄长是如何死在我面前的。来人,给我取鞭子来。”
长鞭粗壮,几乎有半个手腕之粗。
让人只望一眼,便觉得分外骇人。
郦酥衣冷哼:“怎么,还不出来么?我最后再数三声。”
“三——”
“二——”
“……”
便就在那一个“一”字即将落声时,于无人发现的角落处,忽然响起孩童稚嫩一声:
“等等。”
少年沈顷眼皮猛地一跳,愕然回首。
众人循声,转过头。
只见那一点身形正从水缸中艰难爬出来,寒冬腊月,她与母亲一样只穿了件极单薄的衣衫。那瘦小的身形就这般迎着寒风,步步朝众人走来。
不等沈顷阻止,她已然听到脆生生的一句:
“哥。”
小宋识音虽声音瑟瑟,却仍为了她出头道:“我们……我们放开我哥哥。”
“轰隆”一道惊雷。
自天幕上方劈下,偌大的禅房中,增添了一炷香。
再往下回忆,再往下回忆……
沈顷手脚冰凉。
她被人群拦着,眼睁睁看着,郦酥衣所带的那群人见了弟弟,如同卑劣的饿狼见到了盘中羔羊。她们争先恐后地拥簇上前,将弟弟瘦小的身形高高架起,一声一声,一句一句,皆是声讨之语。
她们讨论着,该如何处罚她。
她们讨论着,该如何……处死她。
听到那一个“死”字,少年的瞳仁倏然放大。
她挣扎着上前,想要同郦酥衣夫人央求。
能不能不处死弟弟,弟弟她才五岁,她什么都不懂,她是无辜的。
可她的力道太小太小。
她根本挣脱不开那些人的束缚。
年幼的沈顷,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人,架着她嚎啕大哭的弟弟,迈向那一口深深的水缸。
水缸无水。
她们把她扔进去,寒冬腊月,冰冷冷的天,命人提来好几桶冰水。
“不要……不要——”
“我们放开她!放开弟弟!郦酥衣夫人,顷儿求您了,求您饶过她。一切都是我的错,都是顷儿的错,不关弟弟的事。”
“儿子求您,儿子求您!!”
“儿子求您了……”
宋识音在水缸中挣扎着。
她如一只浮浮沉沉的金鱼,圆滚滚的脑袋方一浮出水面,又被人狠心,狠狠按下去。
见这般,一贯狠心的宋识音,也忍不住落下泪了。
她狠狠瞪向郦酥衣,浑不顾往日形象,破口大骂道:
“林懿清!要杀要剐,我就给个痛快的!何必这般折磨我们母子!”
郦酥衣早就看这妇人不顺心,见其恼羞成怒,她心中愈发畅快。
冷风呼啸不止,孩童的啼哭声仍未曾停歇,郦酥衣并未理会那边兄弟二人,莲足微迈,走上前来。
她伸出手,捏住宋识音的下巴。
“折磨?”
郦酥衣冷笑,“这哪算呢。”
宋识音的下颌骨被她捏得“嘎吱”直响。
郦酥衣声音愈寒。
“宋识音,当我生下这一对双生子,当我将双生子其中一人藏匿起来的时候。我就早该料到今日局面。大逆不道,包藏祸心。当年我敢行刺老爷,老爷已然留了我一命,这一命,也该由我今日替老爷收了!”
言罢,她转过头,喝到:“来人!”
左右之人走上前:“夫人。”
“取来白绫,赐自缢。”
她冷冰冰丢下一句话,转眼去看那水缸里的孩童。
男孩子虽仍在挣扎,可少年的力道毕竟还小。更何况在她身边,还有数名壮汉摁押着她。不过顷刻,那孩童口鼻中便溢满了冰冷刺骨的缸水。少年的双臂“扑腾腾”了好几下,终是沉没下去。
少时,有人上前捞出男孩软绵绵的身子,探了探鼻息,毫不怜惜地回来复命。
“夫人,气儿已经没了。”
原本跪在地上的另一名孩童已然哭傻,他呆呆地凝望着水缸的方向,手脚霎时间变得冰凉。
他们处刑完弟弟,又来处刑他的母亲。
母亲走得很安静,似乎早已经看透自己的命运,兰雪衣没有哭也没有闹,只是在最后、她走向房屋的那一瞬,一贯冷冰冰的母亲忽然抬起手,将他抱入怀中。
这是沈顷记事起,母亲第一次抱他。
他第一次知晓,原来娘亲的怀抱,能有这般温暖。
母亲是在房屋里面自缢的。
她一生爱美,临走时,也不愿让孩子看见自己面色铁青、口唇发紫的一面。
处理完弟弟与母亲,长襄夫人走过来。
沈顷跪在地上,面色死寂。便在那裙角落在自己面前时,他木然地抬起头。
他已不在乎自己怎么死了。
他已经不怕死了。
这个世界上,他最在乎的两个人,都离自己而去了。
郦酥衣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些片段。
丹丘村里。
她与沈兰蘅自小道而过。
——“没、没什么,就是刚刚看那户门口坐着的男人,有几分眼熟。”
——“眼熟?”
——“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他,又记不太清了。他好像在躲我们。”
——“现在全村子,就没有不躲着我们的。”
沈兰蘅同幼帝告假了一些时日。
他将那份记载着青岚书院一案的卷宗收好,与郦酥衣一同坐上了通往丹丘村的马车。
自从沈兰蘅离开后,那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将丹丘村之事秉上,幼帝得知后,旋即派朝廷官员前往此村,进行辖区管理。有了朝廷的管辖,一方面,这里的村民不再敢胡作非为,另一方面,朝廷特意派人往物质匮乏的丹丘村运输许多粮草物资,供应村民日常生活所需。
再站在村门口,望向焕然一新的丹丘村,郦酥衣有些感慨。
循着记忆,二人来到萧炯呈的那扇房门前。
院落内无人,敲了半天门也不见反应。就在此时,郦酥衣感觉自己的裙子被人轻轻一拽,一低头,映入金金那样一张怯生生的小脸。
“红薯姐姐。”
小男孩虽是拽着她,眼神却止不住地朝她身侧的沈兰蘅瞟去。
他不敢喊沈兰蘅。
郦酥衣看了他一眼,蹲下身,温和地询问道:“金金,你知道这户人家吗?他如今怎么不在屋里面,是离开丹丘村了吗?”
金金点点头,又摇摇头。
“这里面住的是萧哥哥,他现在——”
正说着。
一道不紧不慢的脚步声,自院门口传来。
几人不约而同地朝来者望去。
那是个极年轻的小伙,约摸着二十出头的年纪,个子不高,看上去还稍微有些羸弱。他穿着粗布麻衣,头上包着一块深蓝色的头巾。那张脸让郦酥衣有些熟悉,可目光落在对方鼻翼之上时,只见一块完整的胎记,却不见任何脂粉涂抹掩盖。
见院子里有“客”,萧炯呈狐疑地望了过来。
只一眼,他便看清面前之人的模样。许是震惊,许是心虚,他双肩一抖,正捧着干柴的手也是一软。
“啪嗒嗒”好几声。
干柴散落一地。
当年父亲的学生,那名写了《讨郢王书》的青岚书院学子,萧炯呈。
郦酥衣从怀里摸了一块糖,递给金金,让这小男孩离开了。
狭小的院落内,只剩下他们三人,和呼啸而过的风声。
萧炯呈屏息凝神,神色紧张警惕地望向他们。
一道冰冷的、带着审视的目光,落在他身上。
几片落叶拂下。
“你叫萧炯呈?”
男人的声音平稳传来,他的情绪很淡,却能让人不寒而栗。
就连郦酥衣也有些被吓住。
仅是如此不轻不重的一句话,竟让他说得有种在昭刑间审讯犯人的气势。让萧炯呈顿然感到十二分的压迫感,冷汗涔涔,压得他抬不起头来。
不过顷刻间。
对方“扑通”一声,跪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