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哥不在了,元娘又是我的亲侄女,我这个当姑姑的自然要对她的亲事上心些才是。”
程氏却理性许多,认证道:“大嫂,罗家与罗二郎就算有千般好万般好,这门亲事也得你与元娘点头才是。”
“若是你们觉得这门亲事不满意,也别将就,姑娘家嫁人可是一辈子的大事。”
“纵然苏家不比当初,可元娘就算一辈子不嫁人,我们家也是养得起的。”
王氏十分感激,只道:“既是一家人,那我也就不说两家话了。”
“昨日八郎走了以后,这门亲事我是想了又想,甚至一夜都没睡着,我觉得罗二郎也还算不错。”
说着,她含笑看向石二姑母道:“劳烦小姑帮我再打听打听,看看罗二郎对元娘印象如何。”
“既是想要结亲,不光咱们家对罗二郎满意,也不能光是罗家对元娘满意,得看看罗二郎的意思,若他不喜欢元娘,一切也是白谈……”
石二姑母是欢欢喜喜回去。
很快她便差人送来消息,说是当日罗二郎对苏元娘也是满意的。
当苏辙听闻这件事时,他正坐在凳子上剥板栗吃。
如今他吃的是山板栗,一颗颗虽个头不大,但味道是又香又甜,他将剥好的板栗认真码在小碟子里,然后再给程氏端过去。
连他都觉得程氏辛苦,日日不仅要照顾一家老小,还得操持家中琐事。
因王氏的病,苏家开销骤然变大,程氏更得想着一个铜板掰成两个花。
当苏辙与程氏听说这好消息时,面上都带着笑。
程氏只道:“这敢情好,苏家已许久没有喜事了,元娘这亲事一定下来,大嫂的病差不多也能痊愈了。”
说着,她更是捏了捏苏辙胖乎乎的脸,道:“说起来这事儿都是你的功劳。”
苏辙也高兴得很。
母子两个正说着苏元娘的亲事,苏轼就回来了。
如今天气冷了,苏洵担心苏轼长时间写字背书受不住,所以早早就要他回来了。
苏轼一进门也听说了这好消息,高兴道:“……大姐姐要成亲了,那咱们家是不是要办喜宴,是不是就能吃好吃的了?”
待程氏点头后,他是愈发高兴。
可他聪明,很快就意识到不对劲来,问道:“娘,方才你说这件事是八郎的功劳。”
“这事儿与八郎有什么关系?”
程氏含笑不语。
孩子们之间的事,她向来不插手。
苏辙硬着头皮,一本正经说清楚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后,再次道歉起来:“……六哥,不是我存心骗你的,只是这件事还没影子,要是传出去了,坏了大姐姐的名声怎么办?”
说着,他将自己才剥好的几颗板栗喂到了苏轼嘴里,认真道:“六哥,你别生气好不好?”
“我真不是存心骗你的!”
“你别与我一般见识,行嘛?”
“我下次有了糖霜玉蜂儿还给你吃!”
苏轼面上并无多少怒气,直道:“我才不是那样小气的人!”
他想了想,看着苏辙道:“那我在茶楼捡的铜板……”
不说这事儿还好,一说这事儿,苏辙就心痛起来:“那都是我的压岁钱!”
有道是手里有钱,心里不慌,他试探道:“六哥,既然你已经知道那是我的压岁钱,能不能把压岁钱还给我?”
“实在不行,你把你剩下的压岁钱分我一半行不行?”
“我可知道,你压岁钱还剩下不少了!”
说起来这可都是托了他的福,当日集市上苏轼可没花多少钱,花的可都是他的有压岁钱呀!
苏轼嘴里塞满了板栗,原本脸上笑眯眯的,可一听这话是脸色一变:“这怎么能行?”
“我以为那银子是我们捡来的,所以才花完的。”
“要是是我自己的钱,我肯定会省着花的。”
"如今杂货店里有小罐子装的糖霜玉蜂儿,我打算加上今年的压岁钱一起,去买两罐子回来慢慢吃了……"
说着,他看了眼苏辙,想了又想,才道:“大不了糖霜玉蜂儿买回来以后,我分你吃几个好了。”
苏辙压根没想到从他手上拿回压岁钱。
他采取的是声东击西的办法。
这不,他一说要找苏轼要压岁钱,苏轼就顾不上同他算账了吧?
但他还是忍不住道:“六哥是个小气鬼。”
兄弟两人是你一言我一语的,热闹极了。
过了年,苏元娘的亲事就定了下来。
因苏元娘与罗二郎年纪都不算小,罗家有心早日娶妻,合过八字,换过庚帖后,两人的亲事就定在后年三月十五。
苏辙这才知道,这亲事定的还算仓促的,在北宋许多人热衷于结娃娃亲,一来是姑娘愁嫁,早点将亲事定下,二来是嫁娶一事也看两家长辈,双方父母德行好,模样好,大家就觉得教出来的孩子差不了……还有一方面则是给女方准备嫁妆的时间。
这世道姑娘的嫁妆颇为丰厚,从绫罗绸缎,家具瓷器,到首饰字画,甚至连锅碗瓢盆都准备上了,无宜向夫家宣告——我们家女孩吃穿用度花的都是娘家的银子,你们一定要对她好。
甚至连小小年纪的苏八娘都已准备了不少嫁妆。
程氏每年还在往她的嫁妆中添东西。
苏辙与苏轼兄弟两个是百无聊赖,最喜欢一人抓一把南瓜子坐在碳盆旁边朝里头扔南瓜子壳,看谁的瓜子壳儿烧起来的火大。
苏轼比苏辙大上三岁,又不像苏辙养在苏老太爷身边,知道的事情比苏辙多得多。
闲来无事时,苏轼就喜欢摆哥哥的谱儿,与苏辙说些他不知道的事情:“八郎,咱们家好像真没银子了,我听娘与常嬷嬷说过好几次,说过年就要花不少银子。”
“马上大姐姐又要成亲,娘的意思是就算大伯母给娘准备大姐姐准备了嫁妆,却也是没多少,咱们家里和娘都要给大姐姐添些嫁妆的,要不然,等着大姐姐嫁到罗家后旁人看轻了她怎么办?”
“还有石家,史家……都是要送年礼,到处都要花银子……”
说到这里,他却是想起了一件要紧事。
他冲苏辙勾了勾手指头,低声道:“八郎,我与你说个秘密,你想不想听?”
苏辙毫不犹豫摇了摇头:“不想听。”
回想从前苏轼与自己说的秘密,要么是他发现蚂蚁有六条腿,要么是他在苏洵书房里发现了私房钱……以至于苏辙对他的秘密是一点都不感兴趣。
苏轼小脸一垮:“真的吗?”
马上又要过年了,他想着苏辙马上又要得压岁钱,原打算用这个秘密换来苏辙一半的压岁钱的。
这样,他就能买三罐子糖霜玉蜂儿了。
苏辙点点头,认真道:“当然啦。”
“六哥,你能知道什么秘密?你说的秘密肯定也是从娘那儿听来的,我去问娘不就知道了?”
苏轼脸色一变,忙道:“你别去问娘,娘不让我告诉你。”
苏辙不免来了兴趣,连南瓜子都磕了:“那你告诉我,不然我就去问娘。”
往日苏轼挺聪明的一小娃娃的。
他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程氏,如今一听到这话,生怕苏辙去找程氏,压根忘了细想:“好八郎,你别去问娘。”
“我,我告诉你就是了。”
“娘娘的①的娘家有个小姑娘与你同年同月同日生,你洗三时尚未大办,但她也被抱来了的。”
“我还看到了那小妹妹,她长得皱皱巴巴,眼睛都没睁开,可丑啦!”
苏辙惊呆了。
他是做梦都没想到定娃娃亲这等事会落在自己头上。
好在苏轼又道:“不过这事儿娘娘的娘家与娘提过一次,娘还没答应下来了。”
“这件事是我听娘与常嬷嬷说的,娘说这件事不得外传,免得污了人家史家妹妹的名声……”
苏辙悬着的心这才放下些许。
目前看来,也就是史家有这个意思而已,八字还没一撇呢。
他扫了眼苏轼,瞧见这小子有几分心虚的样子,一开口就是道:“得把你今年的压岁钱都给我,不然,我就要把今日这事儿告诉娘……”
苏轼惊呆了。
他不光没赚到苏辙一半的压岁钱,竟要将自己所有的压岁钱都搭进去?
他觉得有点想哭,哽咽道:“八郎,不行。”
“我都想好了,我打算将压岁钱拿去买两罐糖霜玉蜂儿了……”
苏辙却是站起身来,正色道:“六哥,你给不给我的?”
说着,他作势就要往外走:“若是你不给,我就去告诉娘的。”
“我就说你与我说他们打算给我定一门娃娃亲……”
果不其然,他刚走到门口,苏轼就巴巴追了上来:“好八郎,你别去找娘!”
“我,我把我压岁钱都给你好了。”
苏辙一张小脸顿时笑开了花。
他强占了苏轼的压岁钱可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不想叫苏轼吃糖,糖吃多了坏牙齿!
唉,他真羡慕苏轼有一个这样的好弟弟!
到了大年初一,苏辙就寸步不离跟在苏轼身后,宛如双生子似的。
苏轼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
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将苏轼的压岁钱一网打尽,一个铜板都不留,不给任何一颗糖霜玉蜂儿伤害苏轼牙齿的机会!
寻常人见了,忍不住称赞道:“六郎和八郎感情真好!”
不过下一刻众人见了又道:“不过大过年的,六郎看起来怎么像是不高兴似的?”
苏轼只觉得心里比吃了黄连还苦,偏偏有苦说不出,只能勉强一笑:“我没有不高兴。”
苏辙见状,忍不住道:“六哥,你还是别笑啦。”
“你这笑的比哭还难看!”
第20章
苏辙与苏轼兄弟两人已行至无人之地,苏轼也顾不得大年初一不能哭鼻子的风俗习惯,嘴巴一瘪,就哭出声来:“我的压岁钱都给了你,我笑的出来就不错了,你还要我笑的好看,这不是为难我吗?”
苏辙仔细一想,好像这个道理也没错。
想当日苏轼将他剩下的压岁钱花完后,他也是难受的半夜没睡着。
装小孩子久了,装着装着,他都忘了自己身子里装的是成人的芯子。
苏轼瞧他沉默不语,试探道:“八郎,你能不能把压岁钱给我留一半?”
“不能!”
苏辙回答的是干脆又果断。
苏轼忍不住在他身后嘀嘀咕咕起来:“坏八郎,我再也不和你天下第一好了,我以后再有什么好吃的,就不给你吃了……”
苏辙连头都没回,扬声道:“六哥,你压岁钱都没了,哪里有钱买好吃的?”
“平素你有的好吃的,我也有,难道我会稀罕你的好吃的?”
这话一出,苏轼是愈发伤心。
过了元宵节,苏辙就听程氏说要带他去史家做客,更是道:“……你娘娘的娘家有个妹妹与你史同年同月同日生,也就比你晚生一个时辰而已,你可想去看看?”
苏辙摇头道:“不想。”
说着,他更是道:“天气好冷,我不想出门。”
程氏虽觉得这孩子有些奇怪,却是万万没想到这孩子竟知道想给他定娃娃亲的事。
其实说起这门亲事来,她也不是很赞成。
暂且不提史家那小娘子到底是不是好的,一个两岁的孩子,可是什么都看不出来。
这门娃娃亲,史家早不提晚不提,偏偏在苏涣擢升后几次透出结亲的意思来,无非是想着苏老太爷最喜欢苏辙,苏涣看在苏老太爷的面子上也会多帮衬史家一二。
就冲着这一点,程氏就不愿早早给苏辙结下娃娃亲。
可偏偏苏老太爷向来对这等事不甚敏感,根本不知道史家的意图,有意结下这门亲事。
程氏也不好忤逆苏老太爷的意思,便说先叫两个孩子接触接触,若是两个孩子相处得好再结亲也不迟:“八郎,你不是很喜欢出门走亲戚吗?怎么不想去史家做客?史家可是你娘娘的娘家……”
“不去!”苏辙看着程氏的眼睛,认真道:“去年我们都没去史家做客,今年为何要去?”
“而且我听八姐姐说了,往年他们都没去史家做客的。”
“娘,为何您偏要带着我去史家?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我?”
程氏只觉得有个聪明的儿子也不是什么好事。
偏偏她还有两个聪明的儿子。
她不是那等不顾孩子意愿的母亲,只能将这事儿说与苏老太爷听。
说起来,这个世道一夫多妻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就算苏家不甚富裕,可几个姨娘也是养得活的,史老太君已故去八年,甚至就连苏洵都说纳个姨娘照顾他老人家的起居。
但苏老太爷都拒绝了。
用他老人家的话来说,他与史老太君过了一辈子,史老太君脾气不好,更是个小气的,若九泉之下知道他一大把年纪还纳妾,等两人在黄泉再见,史老太君定会将他的脸都抓花。
短短几句话,就能听出他老人家与故去的史老太君感情很好。
等着苏辙翌日再到正院,苏老太爷则问他:“八郎,你为何不愿去史家做客?”
“若是你娘娘还在世,听到这话不知道多伤心……”
苏辙很少在苏老太爷面上看到这般神色,若换成旁的事儿,他答应也就答应了。
但这等事,他可不会松口:“可是翁翁,娘娘已经去世了。”
“娘娘已经死了,不会知道这些事的。”
“再说了,史家这几年都没有请我们过去做客,为何今年要请我们过去做客?”
“他们到底要干什么?”
这话问的苏老太爷无话可说。
世人皆捧高踩低。
史家也是一样,也就见苏涣得势这才走动起来。
苏老太爷是个聪明的,略一想,就想到了这一点,心中多少有些不悦,捏着苏辙胖乎乎的小脸道:“你这孩子倒是聪明,既然你聪明,那翁翁便与你实话实说。”
他并没有将苏辙当成寻常两岁的孩子,一开口便道:“史家有个与你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妹妹,想要与你结娃娃亲,你可愿意?”
说着,他更是道:“我见过那小娃娃一次,长得粉雕玉琢,十分可爱,可是咱们青神县出了名的好看,你可想见一见?”
结娃娃亲在北宋很是盛行。
但苏辙想也不想,就摇头道:“我不要。”
“我不要结娃娃亲!”
苏太太爷想着故去的老妻,眼底闪过几分落寞。
亲戚亲戚,越走才会越亲,等着他百年之后,苏家与史家这门亲事怕是愈发淡了。
苏辙很愿意当个孝顺的孩子,可孝顺也是要分事情的:“翁翁,这门亲事等我长大再说。”
“我还小,不懂事。”
“长大了就懂事了!”
“大姐姐的亲事都经她点头,我的亲事也得经我点头才行,史家妹妹还小,这亲事,以后再说!”
“要是真有缘分,这门亲事跑不掉!”
苏老太爷见他思路清晰,说的有理有据,只能道:“好,就依你好了。”
“看不出你小子年纪小小,比六郎小时候还要聪明几分,倒有你二伯父身上的几分影子。”
苏辙很是高兴。
可见自己真的是天生当大官的料子。
接下来的日子,苏家上下都为苏元娘的亲事忙活起来,又是打架子床,又是托人买时兴的料子,甚至连碗碟、漱口盂、银质舌刮子、澡豆都得准备。
一晃一年多的时间过去,很快就到了苏元娘大婚之日。
苏元娘成亲的日子定在了三月十五,苏辙三岁生日的前几天。
换成之前,大厨房前几日就开始为苏辙的生辰忙活起来,但如今大家都没空忙活这事儿,就连苏辙,也没心思惦念自己生辰一事,有事无事都在苏元娘身边徘徊。
他很喜欢这个温柔贤淑的大姐姐,更是频频发问:“大姐姐,你嫁到罗家之后会经常回来看我们吗?”
“大姐姐,若是大姐夫以后对你不好,你不要藏着掖着,你回来,我们给你撑腰好不好?”
“大姐姐,你嫁去罗家后会想我们吗?”
一连串的发问惹得苏元娘是眼眶红红的。
苏辙虽不是她的亲弟弟,但这一年多的时间相处下来,她早已将小八郎当成了自己的亲弟弟。
她更知道,若非小八郎一日日前来长房陪王氏用饭,逗王氏开心,只怕王氏能不能活到今日都不好说。
到了三月十五这一日,苏元娘拜别王氏后,忍不住与程氏,苏洵也磕了个头:“……元娘多谢三叔与三婶娘这些时日的照顾,还望你们以后好生照顾自己身子,元娘以后有空会时常回来看你们的。”
一番话说的程氏也跟着红了眼眶。
她对苏元娘的好虽是真心真意,不求回报,但自己的心意被人知晓,得人珍惜,也是件叫人高兴的事儿。
就连时常说喜宴上能到许多美食的苏轼今日也是心绪不高,一声接一声叹气,更对苏辙道:“八郎,我好舍不得大姐姐啊!”
苏辙笑着拍拍他的肩膀:“六哥,罗家距离咱们家不远,若是咱们想大姐姐,只管去罗家看她就是了。”
“我们可是大姐夫的小舅子,咱们去了罗家,他们肯定会好吃好喝的招呼我们。”
都说知子莫若父。
但到了苏轼这儿,则变成了知兄莫若弟。
苏轼果然是面上一喜,可继而他却像想起什么似的,皱眉道:“六郎,我是你的兄长,当哥哥该有当哥哥的样子,你将手搭在我肩上做什么?”
“没大没小的!”
苏辙:……
他觉得最近的苏轼是越来越喜欢摆哥哥谱儿。
但他也不是吃素的,微微叹了口气道:“唉,六哥,我原还打算将你的压岁钱还给你的。”
“既然你口口声声说当哥哥该有当哥哥的样子,想必你压岁钱也不会要了……”
前年他借口要与程氏告状一事,将苏轼的压岁钱骗了来。
去年苏轼的压岁钱也没保住,他跟着苏洵出门去集市,以二十个铜板的低价买了几本旧书,苏轼很是喜欢,所以到了年底时,苏轼便拿所有压岁钱将这几本旧书买了去。
惹得苏轼直呼他奸商,苏轼也不是没想过自己去二手书铺,可惜他说了,这几本书书铺里再没了。
苏轼只能含泪买下。
谁要他爱书如命?
果不其然,苏轼一听这话连连道:“好八郎,方才我是开玩笑的,你就当方才的话我没说过。”
“你就将我的压岁钱还给我吧!”
“我还想拿这些钱去买糖霜玉蜂儿去吃了。”
即便他已六岁,依旧抗拒不了糖霜玉蜂儿的诱惑。
如今苏辙已听不到炮竹声,想着苏元娘的花轿已经走远,心里多少有些伤感,但说出来的话依旧是无比残忍:“不给!”
“你教过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给别人的东西哪里有要回去的道理?”
苏轼本就因苏元娘出嫁有几分伤感,如今再听到这话可谓是伤心欲绝。
他是个到了黄河心仍不死的性子,如今只跟在苏辙身后絮絮叨叨:“八郎,这话是我说的没错。”
“可你也太小气了点!”
“你若是不愿将我的压岁钱全还给我,那,给一半行不行?”
说着,他见苏辙似是一副懒得搭理他的样子,又试探道:“若是你连一半都不愿意,那给一半的一半行不行?”
可不管他怎么说,得到的都是苏辙残酷的回应。
苏老太爷等人原是有几分伤感的,可看到这一幕却是忍不住笑出声来。
不少人都说苏轼顽皮,苏辙沉稳。
可唯有自家人才知道,比起实心眼的苏轼来,苏辙的歪心思、鬼主意不知道多上多少,甚至还有几次,苏辙开口相问,就连苏老太爷都无话可说。
要不然苏辙怎会连着两年将苏轼的压岁钱骗过来?
他老人家听程氏说过的,说苏辙之所以这般,是不想叫苏轼多吃糖,所以就没有再管。
在苏家人翘首期盼中,很快就到了苏辙的生辰。
这一日不光是他的生辰,更是苏元娘回门的日子。
一早苏辙就穿戴一新前去给程氏请安,继而开始锻炼起来。
春日的天儿,他一直走到浑身微微发热这才去了正院。
苏老太爷等人都已在等着苏元娘,到底是孙辈第一个出嫁的姑娘,大家都紧张得很,一会担心苏元娘在罗家受委屈,一会害怕苏元娘在罗家过不习惯,一会更是生怕罗二郎不晓得心疼人……众人皆是满腹心事。
苏辙也有这般担忧。
可下一刻他就听见王氏道:“今日是八郎的生辰,可真是不巧,叫你大姐姐抢了你的风头!”
“真是委屈咱们八郎了!”
自从苏元娘亲事定下以后,她虽依旧瘦弱,可气色却好了许多,直道:“大伯母一早就为你准备好了生辰礼物,待会就要宋嬷嬷拿给你!”
“多谢大伯母!”苏辙也不推脱,只认真道:“我一点都不觉得委屈。”
“今日是我的生辰,也是大姐姐回门的日子,是喜上加喜!”
宋朝并不讲究什么男女大防,甚至良家女子开铺子做生意的都不在少数,一家人如今坐在一起边等苏元娘边说闲话,更是说起苏辙来。
想当日苏辙周岁时,苏家上下收到苏涣升官的消息。
今日苏辙生辰,又是苏元娘回门的日子。
惹得苏大郎苏位笑着打趣道:“八郎可真是咱们家的小福星!”
苏辙虽是家中年纪最小的孩子,却并不会觉得自己就该受到优待。
他下意识扫了眼苏八娘与苏轼,一人正盯着廊下挂着的画眉鸟看的出神,一人正专心用糕点,想来自己的姐姐与哥哥并不会介意这些,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了下来。
王氏等人就着苏辙却是打开了话匣子,苏二郎苏修更是道:“……八郎与六郎一样,都是聪明的孩子。”
“想当初六郎三岁启蒙,今日一过,八郎虚岁就四岁了,三叔可打算给八郎启蒙?”
“到时候他们兄弟两人一同上学,一同考科举,兴许还能一起考个进士回来,到时候三叔与三婶娘可就名扬整个眉山。”
他这话说完,这才意识到不不对劲。
想当年父亲苏澹与二叔父苏涣就是双双考中进士,惹得眉州百姓称赞不已,他下意识看了王氏一眼,生怕王氏又想起了故去的父亲。
可这次王氏面上的神色并未像从前一样发生变化,只附和道:“二郎说的极是。”
就连正吃着点心的苏轼都跟着叫嚷起来:“好啊,要八郎跟着我一块启蒙。”
“到时候八郎不听话,不好好念书,我就罚他写大字!”
他话里话外的意思皆要报压岁钱之仇。
苏辙是小脸一垮。
在念书方面,他与苏老太爷想的一样。
他年纪尚小,正是养身子的时候,毕竟搁在后世,他这个年纪的孩子刚上幼儿园,如今就要他开始读书认字,实在残忍。
苏洵却道:“今日慎之前来,我正好想要问问他关于天庆观北极院一事。”
“我想将六郎送去天庆观念书。”
“我打算参加明年的春闱,再没有时间给六郎与八郎启蒙了。”
慎之正是罗二郎的字。
苏辙想着自己不必早早启蒙,先是面上一喜。
可他想着历史上的苏洵屡次不中,一直到死都没能考取进士功名,又是面上神色一黯。
相较于别的朝代,宋朝这个进士录取率还是挺高的,仁宗天圣五年录取比率大概是“十取其二”,以至于并不是所有进士都有官可做的,甚至还有冗官这一情况。
不仅有冗官,甚至还有冗兵、冗费的情况,实在是因北宋经济繁荣,百姓众多,据说北宋的老百姓大约有亿人。
话说回来,前世的苏辙看到史书上的苏洵屡次不中,在两个儿子高中后伤感写下“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这话时之觉得苏洵真惨,如今只觉得苏洵更惨。
历史上的他好歹还官居副宰相,可他那便宜爹爹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风头不如两个儿子不说,教出来的两个儿子都中了进士,他一辈子却与进士无缘,想着只觉得苏洵更惨了。
一时间,他看向苏洵的目光很是担忧。
苏轼嘴巴一瘪,刚要说话。
谁知道程氏一个眼神扫过来,他就乖乖闭嘴。
苏老太爷想着幼子已准备几年,不由道:“明年的春闱,你可有把握?”
苏洵直道:“不敢说有十足把握,大概也有□□成的。”
苏老太爷等人是高兴不已。
唯有苏辙笑不出来。
想象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啊!
一行人正说着话,秦婆子就笑着进来道:“……大姑娘回来了。”
很快罗慎之就带着苏元娘走了进来,罗慎之今日穿着一身石青色圆领襕衫,虽比不得成亲之日气宇轩昂,但远比茶楼所见气派许多,衬的他温润沉稳。
王氏与程氏交换了个眼神。
这般颜色鲜亮的衣裳,一看就是苏元娘为罗慎之选的。
而罗慎之也愿意听苏元娘的话,不再穿从前那些道袍似的颜色乌糟糟的衣裳,可见小夫妻两人还算恩爱。
罗慎之上前与苏老太爷等人请安。
一时间,屋子里很是热闹。
因苏澹去世,所以就由苏洵代替苏澹与罗慎之闲谈几句,更是将罗慎之请到了书房说话。
苏辙见状,也顾不得与苏元娘叙旧,便悄悄跟了出去。
家中奴仆少也有奴仆少的好处。
比如这时,苏辙猫着身子到了苏洵书房外,竟一人都没发现他,有道是知彼知己百战百胜,他只有知晓苏洵与罗慎之的谈话内容后,才知道怎么劝慰苏洵如今将春闱一事看淡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