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九功摇头:“齐格贝子也被圣上支使得到处跑,查看各处的情况了。待再见到贝子爷,我替姑姑问问。”
“好的,多谢公公。”
喝完了一盏茶,梁九功也不能多留了,谢过了南音的招待后,就要走了。
南音突然想起了一个事儿,追着梁九功到了院门口道:“我还想劳烦公公,帮我和圣上说个事儿。这次地动之灾如此强,想来许多灾民不仅栖身之所受到了影响,接下来几个月的口粮恐怕也难以为继,因此,我愿将此次庄子上收成的一半捐献出来,用于赈济灾民。”
梁九功有些意外,问道:“一半?是多少?”
南音摇头:“自打五月后,我便没去过庄子上了,庄子上收玉米土豆这些粮食时,也是拜托了齐格贝子帮我去盯着的。保守一些猜的话,玉米和土豆至少都能捐一万斤的。”
梁九功都吃了一惊:“你说多少?各一万斤吗?”
南音点了点头,谦逊道:“这些粮食不算多,对于灾民们来说,或许只是杯水车薪,但我也想尽绵薄之力。”
梁九功离开养和殿的时候,满脑子想的都是:两万斤粮食还不算多吗?
等回到康熙身边后,梁九功照例先禀告了各宫主子们的情况,听说几个孩子不仅昨夜睡得好,今日也还能吃好喝好,康熙便安心了:“将小阿哥小格格们交给南音,确实没有后顾之忧了。”
梁九功顺着话赞道:“谁说不是呢,南音姑姑做事情,就是让人能十分放心。”
待康熙看完了南音写的昨日的汇报后,梁九功又把南音想要捐赠粮食的意思,转达给了康熙。
康熙的重点,和梁九功一样:“你说什么?保守估计,一半也有一万斤?”
梁九功恭敬地点头道:“回圣上,南音是这样说的。”
此时康熙的心情,可以用惊骇两个字形容了。
他知道南音在庄子上,玉米、土豆之类的,各种了十几亩,若一半都有一万斤,那亩产至少在千斤以上了,如今还没有哪个粮食,能达到这样惊人的产量,相对于小麦高粱水稻那些,已经是翻番了。
当然,康熙没怀疑过南音会驴他,相对来说,南音因不懂农事而估算错产量的可能性更大。
可是康熙想起自己吃过的巨大的玉米棒子,当时还想,就算是产量比小麦高粱那些低一些,也是很值得老百姓种的,可如果产量有南音说的那么高,那……
康熙简直是不敢深想下去,生怕是空欢喜一场。
心中无数个念头在冲撞着,康熙踱步了几个来回后,道:“去看看眼下户部谁有闲,给朕召来!”
“是!圣上!”
于是,户部一位员外郎,得了皇帝的命令,在这忙着调运钱粮的时候,和齐格一起赶去了西郊的庄子,查看南音庄子上粮食的产量。
这个员外郎本还觉得奇怪,这紧要关头,户部的人也是一个当两个使了,皇帝怎么还派自己,去一个无关的庄子上看什么粮食产量?
直到听到庄子的管事介绍道:“这十八亩地收上来的玉米,有三万三千斤;十五亩地里收上来的土豆,有五万两千斤。因这地动之事,一直见不着姑姑,未能及时将这一季的产量,禀告姑姑,是小的的错。”
不仅户部员外郎呆滞了,连齐格都有些不敢置信:“可你和我说,玉米亩产估计是一千斤,土豆是两千斤啊!”
这远远超过了估算好吗!
管事的也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神情道:“这是庄子上第一次种这样的玉米和土豆,小的估算失误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若是估算太高了,没达到预期,小的也担待不起啊!”
齐格指着管事的鼻子,想说些什么,又不知道说什么,才能表达自己复杂的心情。
还没等齐格踱一个来回,管事的又继续道:“对了,也不知道姑姑知不知道,地里的红薯到了收的时候了。昨日大地动,将许多红薯都震出来了,小的去地里看过了,估摸着这红薯的收成,不会比土豆低了。”
员外郎机械地转向齐格,问:“贝子爷,下官莫不是忙晕了头了,所以听岔了?”
土豆的产量已经那么高了,红薯的产量竟然也有这么高?而且这地动,在别处都是灾难,怎么到了这庄子上,反而帮着把红薯都震出来了?都不用挖地就能收上来,又省了多少事儿啊!
齐格本处于再次被震惊的状态,看到员外郎那个呆样子,他才回过神来,原来自己还算接受度良好的。
“你没听错,三种粮食,都有几万斤的收成,我没说错吧,安冬管事?”
管事连连点头:“贝子爷没说错。”
管事心里也嘀咕着呢,这大地动才过去,几位官职在身的爷,不去忙着救灾之类的,怎么还跑到庄子上来了?还这样仔细询问起了收成来了。
齐格回过神来后,喜悦之情逐渐涌了上来。
他之前知道南音的庄子粮食收成高,但是没想到会这样高,这么多的粮食,善堂再多养一百个孩子都没压力啊!
“安冬管事,南音姑姑已经和圣上说了,愿意捐出这些粮食的一半去赈灾,我与富察大人,就是来替圣上看看,姑姑这庄子今年收了多少粮食来的。”
管事的这才明白了过来,忙笑着道:“原来如此,贝子爷与富察大人有何事,尽管吩咐小的,小的定竭尽全力去办。”
齐格和这位姓富察的员外郎,将管事所说的产量查实以后,就赶回了京城,将情况禀告给了康熙。
康熙又惊了一回:“竟是这般多?!”
南音说保守估计是一万斤,可见南音还是太保守了。
齐格和富察员外郎还从庄子上,取了一些玉米、土豆和红薯过来,呈给康熙。
齐格悄悄比划过了,南音说的一点都没错,这土豆竟是比得上他的拳头大了。
康熙看着粗壮的玉米棒子、硕大的土豆和还沾着新鲜泥土的红薯,又上手掂了掂,确实十分沉。这么沉的分量,加上结出的更多的果实,产量确实能达到惊人的地步。
康熙深吸了一口气后,道:“南音捐赠粮食赈灾一事,齐格你熟悉庄子上的事,就由你与南音和庄子对接,富察隆之,你就负责替户部接收粮食一事。”
“是,圣上!”
随着齐格来对接捐粮食一事,南音也终于知道了自己的庄子,产出了多少粮食,忍不住高兴得蹦了起来:“真是太棒了!”
这康熙还真挺大方,赏给她的庄子,田地的质量都不错,优质的种子才能发挥出潜能,产出这么多粮食。
齐格笑眯眯地看着南音蹦跶,道:“我现在终于知晓,你开善堂的底气是来自哪里了。”
一个庄子一年能产这么多粮食,确实不怕养几百个小孩。
南音拨了拨嘴角的发丝,道:“我早就与你说过的,你不曾信我。”
齐格忙道:“小的再也不敢了。”
每次南音听上去十分夸张的话,其实都很真实,甚至有些保守了,不仅是齐格,连康熙都已经反复被教训了。
说起善堂,南音忙问善堂有没有安然度过大地动。
这两个月她都没出过宫,连安排善堂应对地动的事,都是草草交代了齐格一番,并未做过细致的安排,所以南音一直担心着善堂。
齐格道:“姑姑放心便是,在神龟与天石预警大地动之前,我便按照你的吩咐,找了工匠将宅子修葺了一番。后来有了示警,又按照你传来的消息,让善堂的人,练了几次地动中逃生。这次地动善堂也准备充足,孩子和做工的人连轻伤的都没有。”
幸好,这个时候齐格依旧认为,南音让他找人修宅子,是因为他的宅子太久没人住了,为了安全着想,才让他找人修葺一番的,没和大地动这个事儿联系起来。
听说善堂的人都好,南音也就放心了。
“哦,对了,前些时候,善堂招了个带着女儿的寡母,大地动将她们母女栖身的棚子震塌了,我便让她们两暂住在善堂了。”
南音点头表示知道了。
说完了善堂的事儿,还要办捐赠这个正事儿。
两人按照律法的要求,写了捐赠的文书,南音签了字,又摁了手印后,问齐格道:“回头,你能帮我把庄子上剩下的粮食卖了么?”
这一季丰收了,除了五成捐给朝廷赈济灾民,还有一半留了下来,分一些给佃农和长工们后,还能剩下几万斤。
南音这儿,一年吃个几百斤都够够的了,剩下的除了一部分可以留作善堂的口粮,大部分都能卖掉。
齐格爽快地应道:“那是自然!只是得我忙完这段时间,这救灾赈灾之事,属实是繁杂。而且这七八月里,也是粮食价贱的时候,不如再等等。”
南音道:“倒也不必特地等好价的时候,我这玉米、土豆、红薯,可都是难得的好东西,随时都能卖的起价的。”
这倒不是南音吹牛,这年头的玉米、土豆、红薯的品种,都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根本没有过改良,她兑换的种子种的,不仅产量遥遥领先,口味更是一骑绝尘。
齐格应道:“那行,回头定然替姑姑办得妥妥的。”
将善堂的事和庄子上粮食的事,都一一交给齐格后,南音总算能放心一些了。
康熙听说南音想卖粮食,便直接吩咐齐格道:“朝廷直接买下她的所有粮食,这事儿就交给你去办。”
齐格问:“那这价格……”
“按当今市面上的粮价,再加两成。”康熙十分干脆道。
齐格反而是犹疑的那个:“圣上,这是否有些不合规矩?”
朝廷会出手平抑粮价,回收市场上多余的粮食时,从来都不会出高价的。有时候官府出面,给的价格还要比世面上的价格低两成。康熙现在竟然给高了两成,以前可没这个先例啊。
康熙似笑非笑地看向齐格,问:“你是在怀疑朕的用意?”
齐格忙抱拳作揖回话道:“臣不敢,只是这收购粮食,还要去户部要银钱,若没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户部手里的银钱怕是抠不出来。”
康熙这才解释道:“南音捐的那部分粮食,虽说是捐给朝廷,却只是经过朝廷的手,送到灾民手里,我们不可截留。可是齐格,你难道不想要她的种子吗?”
南音种玉米种土豆的方式,康熙早就了解过了,确实是非常适合不同作物的种植方法。
可是康熙翻遍农书,并不觉得光是改了种植方式,就能让粮食的产量,提升那么多,思来想去,最有可能的因素,还是出在种子上。
齐格一下子明白了康熙的意思。
买下南音的那些粮食,并不是像这批南音主动捐赠的一样,直接分发给灾民,度过此次地动之灾,而是要作为粮种进行留存的。
这些粮种,哪怕只有南音庄子产量的五六成,对于大清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粮食的丰产,不仅仅是改善民生那么简单,更是关系到国力的提升的,连在平叛这样的事上,朝廷的底气都能足许多。
“是!臣这就去办!”理解了康熙的用意以后,齐格便没有了任何疑虑,立马就飞奔着去办事了。
康熙背着手,伫立良久,他知道南音所用的种子非同寻常,曾经也生出过强烈的探求欲望,但这次大地动的事,给他提了一个醒。
世界上,神异的东西多了去了,不可能事事都去了解清楚,即便是身为帝王,也要有敬畏之心,不可以越界了。
所以,对于南音,康熙决定留些空间给她。
而齐格离开养和殿后,养和殿的众人,也知道了南音将庄子上所产出的一半粮食,都捐给朝廷赈灾的事了。
这些人作为普通人,也更能体会普通老百姓遭灾以后的难处,于是纷纷发自内心地夸赞南音道:
“姑姑高义!”
“姑姑不愧是姑姑,真了不起!”
“那么多粮食,都够一个人吃一辈子了吧?”
“换做是我,我就没法那么爽快地拿出来。”
对于这些夸赞,南音过了过耳就算了,并不放在心上,毕竟也不是为了别人的夸赞才捐的粮食。
不过,几个小家伙对捐粮赈灾的事,有些好奇,纷纷和南音问起了这个事情。
赛宝好奇地问:“什么是赈灾?”
这个事儿,太子跟在康熙身边,比其他孩子都明白,便解释道:“就是赈济灾民啦。每次遭了灾,许多人就吃不上饭,没地方住,就要朝廷给他们发放粮食,帮他们度过难关。”
这个解释算得上是通俗易懂了,南音怀疑康熙也有意和太子解释过这些。
几个孩子听了,都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胤褆道:“所以姑姑将庄子上的粮食捐出去,就是帮灾民们填饱肚子,对不对?”
南音点了点头:“是呀,这次地动,三河县和平谷县两地的灾民,都离开了自己住的地方。他们原来生活的地方,房子震塌了,没法住了,田地也乱七八糟了,没法种了,一切要重头再来。姑姑捐的那点粮食,只能帮他们暂时填饱肚子。他们要重新住上自己的房子,要有自己的田地,还需要朝廷官府帮他们一把呢。”
赈灾这事儿,主要功绩还是朝廷的,南音可不想和官方抢功劳。她捐了粮食,只是尽了自己的一份心而已。
和馨问:“那姑姑,我也想帮一帮他们,可以吗?”
静宜想了想以后,也道:“肯定也有许多像咱们一样的小孩子,那么小就要跟着阿玛和额娘逃难,怪可怜的。”
说着,还叹了口气。
南音发现了,静宜这小姑娘,同理心是最强的,她总是能轻易地共情到别人的苦难和难处,总会为别人的困境,而心生悲悯。
胤祉这时才插了一句话:“或许有些小孩,连阿玛额娘都没了。”
这话说得静宜眼眶都红了:“姑姑,我也想帮帮没有了阿玛额娘的小孩,我要怎么做?”
太子问:“我能赏小金鱼和金瓜子,给那些没了额娘的小孩吗?”
一说到别人没了额娘,太子可就立马能理解别人的可怜之处了。
胤褆没有太子那么富有,只好道:“我也攒了一些金银玩意儿,可以赏给他们。”
和馨问:“除了金的银的那些,首饰和衣裳可以么?我有几身不错的衣裳,可以给和我一样年纪的女孩子穿。”
赛宝一直低着头,就着几根手指掰来掰去,虽然南音已经教了他们十以内的加减法,可数量大了,赛宝就有些算不清了,听到哥哥姐姐们都有好东西,急忙道:“我……我可以少吃一些,每日省下一些口粮,给那些受灾的小姑娘们。”
胤祉道:“乌库妈妈和玛嬷过年给的压岁钱,我还留着,也可以给他们用。”
南音拍了拍每个人的头,道:“你们有这份心,就是很好的孩子了。要怎么帮到那些受灾的灾民,待下次梁公公过来的时候,咱们问问他好不好?梁公公跟在圣上身边,定然了解这些事宜。”
孩子们爽快应道:“好!”
只是没多久,又有些心急了:
“梁公公今日还来不来?几时来呢?”
“要不,我还是去找皇阿玛问问吧!”太子有些心急道。
和馨还是稳重许多,阻拦太子道:“皇阿玛那边定然正忙着呢,为了我们几个的小事去耽搁皇阿玛的时间,不值得。咱们还是听姑姑的,待梁公公过来,问问再说。”
梁九功来得倒也快,这日傍晚时分就来了,还送来了一车新鲜的瓜果。
“这里一半,是姑姑自己的庄子上产的,贝子爷担了运粮这活儿,就顺便捎带了一些过来;这里的另一半是圣上赏的,都是新鲜时令的吃食,是给小阿哥小格格们,还有姑姑加餐的,这地动期间也莫要误了用膳之事。”
南音看到那鲜红的西红柿,惊喜不已:“连番茄都给我捎来了?那可真是多谢了!”
梁九功笑眯眯道:“姑姑不必客气。”
南音让阿荣和田翠儿将西红柿拿下去,直接打来井水洗一洗,就自己带头直接拿了一个啃了起来。
小家伙们见南音直接生啃,也纷纷主动上前选了自己喜欢的西红柿,学着南音的样子直接啃了起来。
只是西红柿有他们半个脸大,没一会儿,每个人嘴边就都有了一圈红红的番茄汁。
“不甜不酸。”胤褆最先评价道。
赛宝滋滋地吸了两口番茄汁,道:“好吃!”
但也有不太能接受的,胤祉啃了两口后,就兴趣缺缺的:“没有西瓜甜,也没有黄瓜脆,一般般吧。”
眼看胤祉不想吃了,南音道:“小阿哥不想吃便放在那儿,待会儿我给你做成糖拌番茄吧!”
胤祉舔了舔嘴角的番茄汁,道:“好吧。”
只是,胤祉还没来得及放下,就被伸长脖子的老乌龟叨走了手里的番茄。
老乌龟吃番茄也吃得汁水四流,实在是没什么吃相。可是看它那速度,就知道这番茄还挺对它胃口的。
再看这院子里的其他人,每个人都抱着一个番茄啃得欢实,只有梁九功还在一旁看热闹。
南音直接拿了一个洗净的番茄递给他:“公公也尝尝吧!”
见神龟都啃了这番茄了,梁九功虽然还有些疑虑,但还是接了过去,直接啃了起来。
吃了两口后,梁九功才发现,这番茄还挺对自己的胃口的。
正如胤祉说的,番茄没有西瓜甜,也没有黄瓜脆,但口感颇有些新奇,关键是汁水儿足,在跑前跑后忙活了一整天后,生吃一个还挺舒坦的。
见梁九功挺喜欢,南音便又塞了几个给他:“公公喜欢,便多吃一些吧。”
梁九功也就不和她客气了,直接兜了起来,又问:“姑姑刚刚说的那个糖拌番茄,该如何做?”
“那个简单,就是将这番茄切成块儿,然后撒上白糖就行。”
这做法确实简单,梁九功点了点头。
“对了,公公可知道,这糖拌番茄,还有一个别名儿?”
梁九功好奇地问:“什么别名儿?”
“雪封火焰山!哈哈哈……”
梁九功看了看火红的番茄,又想起雪白的白糖,在红色的番茄上撒一层厚厚的白糖,可不就跟火焰山上下大雪了似的?
“姑姑真是巧思啊!”梁九功反应过来后,也忍不住笑了。
南音忙摆手道:“不敢当不敢当。”
梁九功走后,南音在原有的晚膳单子上,加了一份番茄炒蛋,这份国民菜式,一下子就俘获了养和殿众人的心。
赛宝吃完了饭后,还要了半碗番茄炒鸡蛋吃完了,吃得小肚子鼓鼓的,坐在南音身边让南音帮着揉肚子;胤祉不喜欢吃生的番茄,也用这番茄炒蛋拌了一份面,吃得干干净净的。
作者有话说:
康熙:南音在我心里,和神龟有着一样的地位。
南音:奋斗了大半年,结果才抵得上一只龟……
老乌龟:我的荣幸!姑姑再爱我一点!
◎太子你大可不必开口◎
今夜的番茄炒蛋, 给了灾后的众人,莫大的心理安慰,番茄还真是好吃啊!
见大部分人都喜欢番茄, 南音就知道,番茄这个食物,在任何时候,都是能俘获大众的心的。
除了自己院子里吃, 南音还让刘松春等人跑腿, 送了一些给承乾宫和慈宁宫。
回来以后, 刘松春便和南音说了各处的情况,“贵妃娘娘有了您的提醒, 为地动之灾做了些准备,所以她和小阿哥都还好;慈宁宫那边, 老嬷嬷老太监多了一些, 有人惊慌中扭了脚, 倒是虚惊了一场,幸好太皇太后娘娘没事。眼下,太后娘娘也与太皇太后娘娘在一处。几位娘娘,都十分感念您送去的番茄。”
听说各处都还好, 南音也就稍稍放心了。
梁九功回到康熙身边后, 将几个小主子想像南音那样,捐点钱物赈灾的事, 禀告了康熙。康熙立马就明白过来了:“定是南音捐粮一事,让他们想学起来了吧?果真是近朱者赤。”
小孩子就是喜欢模仿和学习, 不管好的还是坏的, 都想学。
而南音品行上佳, 就是极好的学习对象, 孩子们跟在她身边,自然会受到她的影响,会模仿南音这种慷慨捐赠的举动。
梁九功回道:“据奴才所知,是这样的。”
康熙知道几个孩子没什么财物好捐的,但这份心很难得,需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于是吩咐梁九功道:“小主子们捐钱物的事,就由你接收了,写好了单子,送到户部去。这事儿你明日就去办。”
梁九功躬身应道:“是!圣上!”
跟在康熙身边,梁九功连晚饭都是草草吃过的,趁着康熙在与大臣们议事,暂时没什么吩咐的时候,梁九功让自己的小徒弟,去把南音塞的几个番茄切了。
待小徒弟捧着装着番茄的白瓷碗回来后,梁九功就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鲜红的番茄在白瓷的映衬下,更加红艳艳的,清香四溢,真是格外诱人。
梁九功有些迫不及待了,亲手接过了碗放下后,就抱起糖罐,撒了一层糖下去。
看了看,感觉有些不够,又加了两勺。
这样一来,还真有几分雪封火焰山的感觉了。
这份清爽美味的感觉,真是让梁九功食指大动。
梁九功喜得哼了两声小曲儿,取了筷子,正要开始大快朵颐,就听到身后传来一声轻咳。
梁九功转身,就看到康熙正站在自己的身后,忙躬身道:“见过圣上!圣上您怎么来这儿了?”
康熙没理他的问题,而是看向他身后,问:“你身后藏着什么呢?”
听到梁九功哼小曲儿,康熙很意外,没想到被自己差遣得不得停歇的梁九功,心情也能这般好,倒是让他好奇了,这梁九功得了什么宝贝。
梁九功忙端起碗,道:“回圣上,这是南音塞给奴才的几个番茄,教了奴才糖拌番茄的做法,奴才这正要尝试一番呢,嘿嘿……”
在灯光的映衬下,白糖晶莹,番茄红润,看得康熙都感觉有些口干了,他直接道:“给朕呈上来吧!”
梁九功:“啊?啊!是!”
一直到看着康熙吃着糖拌番茄,梁九功才慢慢地回过神来:圣上竟然抢了自己的吃食!
梁九功当了一辈子的太监,跟在康熙身边那么多年,也从未料想到过,皇帝竟然会跟他抢吃的。
等到康熙连剩下的汁水儿都喝完了,梁九功看着空空的碗底,才慢慢地接受了,这份“雪封火焰山”进了康熙的肚子。
吃完了后,康熙还用帕子擦了擦嘴,道:“明日和齐格说一声,往宫里送几车番茄来。”
看来,这番茄也俘获了康熙的心了。
梁九功忙应道:“是!圣上!”
康熙的这句话,也让梁九功心里舒坦了些,等齐格贝子再送一些来,他就不怕吃不着他的“雪封火焰山”了。
梁九功去养和殿办几位小主子捐物赈灾的事儿时,把康熙要了几车番茄的事,告诉了南音,南音好奇地问:“圣上不担心,这番茄是有毒的了?”
要不是宁秋闹了那么一回,南音为番茄正名的心,都不会有那么强烈。
梁九功顿时笑了:“姑姑说笑了,圣上可是一直信您的判断的,您说番茄无毒,圣上也并未怀疑过您啊!”
南音小小地翻白眼:那是因为太医院的宋御医他们查验了无毒,康熙才信了的好不好?康熙信的是太医院的人,可不是自己。
几车番茄拉到了皇宫后,康熙才得知,慈宁宫和承乾宫都已经尝过了,还学会了糖拌番茄和番茄炒蛋。合着一皇宫里最紧要的几个主子,独独没他的份儿。要不是他意外撞见梁九功偷吃独食,都不知道番茄竟是这般美味。
康熙对南音真是又气又好笑,这紫禁城上下,还有满朝文武,都知道最要讨好的人就是自己,结果南音这人反其道而行之了。
康熙派了梁九功来办小主子们捐赠财物赈灾一事,南音也特地小小地弄了个捐赠仪式。
如康熙所想的那样,几个孩子,除了太子是真有些好东西,另外几个孩子都没什么钱财,不过他们还是咬咬牙,将压岁的钱也捐了,毕竟那些遭了灾的人,现在连肚子都填不饱,实在是可怜。
南音也不吝啬夸赞,给了每个人肯定和鼓励,夸太子的银子是灾民们最需要的,夸胤祉掏出了所有的家底很大方,夸和馨和几个小格格捐衣物很贴心,每个孩子都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肯定,心里美滋滋的。
孝庄太后听说几个孙孙儿都带头捐了东西后,立马也捐了一些银两;后宫其他人见太皇太后娘娘都捐了,自然也要跟风,不管是真大方,还是不想显得自己小气,多多少少都捐了一些银子。
这样一来,宫里的主子们都带头了,外头的高官权贵们,总要显示一下自己对宫里头主子的认同与跟随,于是也刮起了一阵捐款捐物捐粮的风潮。
最后算了算,这一波捐赠,还真收到了数额不小的银钱,使得灾民们所获得的赈济,要丰厚了几分。
南音听说了这捐赠之风被带起来了的事,但并未很关注,因为齐格送进宫的几车番茄,养和殿得了一车。
看着满满一车的番茄,即便是众人再爱这东西,也不由得有些发憷。
“格格,这么多番茄,要怎么吃呀?梁公公给各宫都送了,别处也不需要这番茄了。”阿荣有些担忧道。
这么漂亮可爱的番茄,要是来不及吃而被浪费了,多可惜啊。
南音反而神秘地笑了笑:“前两天才那么十多斤番茄,四处分分就没了,我还觉得不够呢,这一车倒是来得正好。”
南音分了一部分,让刘松春他们放进了冰窖里,番茄冻着能存放很久不说,而且出沙多,做菜时更好吃。
另外分出来十多斤,留着这几天吃,剩下的,她就要做成番茄酱了。
听说南音要做番茄酱,养和殿的人立马都精神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