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统天下—— by山月栀
山月栀  发于:2024年02月04日

关灯
护眼

王婉同样掀开帘子,她比起沈舒兰要沉稳的多。
王婉轻叹一口气,目光沉沉道:“这路倒是平稳。”
确实是平稳,而且是平稳过了头了,其他的国家怎么可能有这样的路。
王婉的心当下就偏向了大新几分。
沈舒兰实在是过于好奇这路,因此脑袋迟迟不肯收不回。
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错觉,她觉得这空气都清新了许多!
上商道之前,前方便有块大木板写了马车靠左行驶,右边是行人的道路。
但是沈舒兰没想到,这商道上真的有人,而且还有好几个,他们挎着一个篮子,用不知道什么材质的布包着。
沈舒兰瞧见有个娘子挎着篮子向她招呼,“娘子?吃烤红薯和烤土豆吗?烤土豆撒了辣椒面的,自家种的辣椒面,可香!”
沈舒兰心动了,于是收回脑袋眼巴巴的瞧着王婉。
王婉眼皮都没抬,“丢给她十来个娘娘钱,去买几个尝尝。”
沈舒兰惊讶的拿起手中黄澄澄的娘娘钱,“祖母竟然准备的如此周到!”
沈舒兰拿到钱,又伸出脑袋冲那娘子喊。
马车在左右边的边界处停下,那娘子迅速上前,“烤红薯三钱一个,烤土豆两钱一个。”
沈舒兰手里刚好十个钱,全部给了那娘子,“两个红薯两个土豆。”
“小娘子的土豆可要加辣椒粉?”
王婉的声音从车里传来,“两个烤土豆都加。”
那娘子笑着点头,随后掀开盖在篮子上的布,里头还有一个木质的夹子,她先是夹了两个红薯两个烤土豆递给沈舒兰,随后在篮子的角落夹了两个小荷叶包裹起来的辣椒面,一边还开口说:“你们放心,我们这东西主打的就是一个干净卫生,我们都不拿手碰的。”
刚给沈舒兰拿完,后头便有马车里的人喊,“来几个烤土豆,要辣椒面的。”
沈舒兰将东西全部拿进马车里,开始仔细端详这土豆和红薯。
这两样东西她皆是听那些商人说起过,说在大新是作为主要粮食的。
王婉拿着土豆和红薯仔细端详了半天,随后上手将烤红薯掰开。
车里瞬间弥漫着一股香甜的味道。
王婉咬了一口,她暗自道,味道很甜,口感也很软。
随后是试吃烤土豆,她先是吃了一口原味,随后再去蘸那荷叶包的辣椒粉。
其实那荷叶里的辣椒面很少,蘸一蘸便没了。
王婉入口尝试,是很辣的味道,比茱萸要辣的多,沈舒兰差点被辣出了汗,立刻就去拿水壶喝水。
王婉将烤红薯和烤土豆吃完,便觉得自己已经快饱了。
她目光望向那这个买土豆红薯的人。
她深吸一口气,当即便下定了决心。
沈家必须举家迁移到大新来,不管用什么样的手段。
让王婉下定决心的不是扬州的繁华,她甚至还没到扬州,正是这看起来不起眼的土豆和红薯。
试吃之后王婉才发现这东西的饱腹感能有多强,她吃了一个红薯一个土豆便已半饱,而这红薯和土豆在商道这样的地方才卖这个价,自然证明这东西在大新是不值钱的,是人人都买得起的。
这就说明,大新不光上层,底层百姓也是能吃饱的。
而这一点,没有一个国家能做到。
民以食为天,王婉知道这句话的分量。
王婉瞧着沈舒兰看了一会,突然开口道:“到了大新,你便留在此处,现下还不知道大新那边的是女子是如何做官的,但是等我去到大新搞清楚,你便得去学堂读书了。”
沈舒差点没拿稳手中的烤红薯,她惊讶道:“留在大新?祖母,咱们不是来大新看病的吗?”沈舒兰对于王婉话中的读书并不排斥,祖母从小便教导她读书。
王婉身体后仰,整个人靠坐在车厢壁上,语气中是浓浓的疲倦:“天下尚乱,我们得需要寻找一个栖身之所。”
沈舒兰反问:“大楚不行吗?”
王婉摇头,“如今的变故谁又清楚,天下乱着的时候死了多少人,谁能保证沈家能一直苟延残喘下去?”
王婉也清楚,现在各国的朝廷不过就是草台班子,七八个人分着以前整个大骊的土地,一人占那么一点,一共就这么点大的地方,还封什么百官。
所以沈舒兰父亲的那个什么翰林学士的位置,她是没有丝毫放不下的。
都是虚的。
沈舒兰立刻觉得手中的红薯不香了,她大概也能猜到此次出行的目的,生病不过是借口,而且祖母这般着急,想来现在的形式一点都不乐观。
车上的气氛陷入了良久的沉默,直到他们通过平缓的商道到达大新。
由于马车在水泥路上实在是跑的太平缓了,沈舒兰甚至在车上睡了一觉。
王婉和沈舒兰还未下马车,就听见一小娘子稚嫩的声音在说道:“车上来大新的客人们可需要向导服务?给你们讲解大新的规矩,帮你们跑手续,只需要十二个娘娘钱呢。”
沈舒兰还未开口,王婉便说:“那就麻烦小娘子了。”
关雨是个有眼力劲的,主动上前搀扶。
关雨早就做完了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她不想一天到晚都待在家里,她不喜欢家里压抑沉闷的气氛,她宁愿得空了在外头当向导,白天出去,傍晚才回来。
沈舒兰深吸了一口气,搀扶着王婉下了车。
这便是大新了,她在报纸上读过的大新,现在终于要用眼睛看到了。
大新的街道上有许多的人,他们的面容和大楚的百姓完全不同,他们整个人的劲头是完全不同的,透着股生命力。
沈舒兰和王婉跟着关雨一起排队等待办外来人口证明,办了这个东西外地人才可以在大新自由出入。
沈舒兰和王婉都对关雨极其满意,打算待会多给她一些钱。
在等待的过程中,王婉主动问了关雨的名字,并且和她聊起天来。
沈舒兰这才得知,现在是学堂孩子们的寒假期间,所以有不少孩子出来做向导挣点零花钱。
王婉又问,“那关小娘子在小学堂都学什么呢?”
关雨回答道:“学语文,算学,自然科学,思想品德,体育。”
王婉抿了抿嘴唇,这些东西里头除了算学,她竟一样也没听说过。
沈舒兰也问:“不学四书五经?”
关雨摇头,“四书五经?那是什么东西,从来没有听说过。”
关雨说的是实话,在楚旋进江南以前,她就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底层百姓,连字都不认得,哪里知道什么四书五经。
若是在马车上王婉只是下了七分的决心,那现在便是十分了,沈家需得越早过来越好。
王婉接着问:“那关小娘子可知,在大新若是想做官,是个怎么样的流程?”
作为一个敬职的向导,关雨知无不言,“这个我知道,去年开始的新政策,需的读到大学堂毕业,拿到毕业证书才有资格参加吏事考试,不管想做什么样的官,都得从吏事开始。”
关雨举一反三,还回答了王婉接下来的疑问,“若是十二岁以下的孩子,便是从小学堂读起,参加中考考上中学堂,再参加高考考上大学堂,若是年纪已经超龄了,那便报名读夜校,拿到夜校的毕业证书,也能参加高考。”
王婉点了点头,从怀中随手抓了一把娘娘钱递给关雨,“多谢小娘子解惑。”
关雨惶恐道:“这这这,这太多了,我可不能收!”
王婉摸了摸她的脑袋,“无妨,就当麻烦你接下来两天的费用了,我们二人想好好的了解一下大新。”

“啦啦啦, 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
带着现代独有的伴奏歌声响彻在整个太行宫的大殿。
虽然现在这个大殿已是十分破烂,桌椅也皆是破损, 完全看不出当年大骊的辉煌。
“大哥!这是什么东西, 还会唱歌儿呢?!”
“你小子!都说了要叫圣人了, 你叫什么大哥!”
“哦哦哦,我这不是还没习惯吗, 嘿嘿,”
祝文原是一介流民, 靠着吸收流民一路壮大队伍。
祝文的人生信条就是把自己变成杨角第二!杨角从一介草民变成大齐皇帝的经历,让他觉得十分励志。
但是祝文不知道的是,杨角饱读诗书,屡次上京参加科举,自己家中还是私盐贩子, 家底丰厚。
完全不是祝文这样纯正草根出生的人能比的。
但是祝文运气也好,正好遇到田令携宋儇逃跑,随后天下几分,长安百官分分出城,百姓也跑的七七八八,才让他占了这太行宫。
虽然太行宫已经被百姓都搜刮的七七八八,祝文占据之时只剩一个空壳。
虽然是空壳,到底是以前的皇宫啊,因此祝文还是兴奋的,带着他的流民的兄弟们在皇宫翻翻找找。
“这可是以前皇帝坐过的椅子啊!”
祝文坐在上方,露出满意的笑容。“没想到我祝文也有在太行宫睡觉的一天。”
祝文占据了长安, 心想着自己也得学杨角取个国号。
奈何祝文不识字,他手底下的兄弟也不识字, 这个国号如何取呢?
祝文便去抓了个秀才回来。
那秀才起初是瑟瑟发抖的害怕自己被祝文杀,后听说祝文只是让他选几个好的字当国号,后又教祝文识字后,便安下了些心。
反正他也考不上科举,不如就跟着祝文混算了,万一他是第二个杨角呢。
所以,就在此时此刻,那秀才大惊失色道:“这!这是从前大骊圣人的仁照鹿!是祥物啊!”
祝文将那水晶球接过来,疑惑道:“什么鹿?那是什么东西?”
秀才见到他随意的对待这样宝物,顿时心痛不已:“仁照鹿,仁义的仁,照耀的照,好生些拿,好生些,此物可是大吉之兆!里头那鹿是活的,是活的啊!方才那歌声就是证明!”
祝文听后,立刻将水晶球小心翼翼的捧在手心。
他这才仔细观察道,“此物当真不像凡物,里头的雪花竟然还会飘动,这鹿角竟也是透明的。”
秀才立刻接话:“是啊!此物是那楚娘娘当年送给陛下的生辰礼,里头乃是一只活的灵兽,没想到这东西没被带走,也没被那群刁民发现。”
楚娘娘?祝文想想,他做流民帅之时,确实听过这个称号,当时许多流民都想要去投奔这楚娘娘。
但是他知道这楚娘娘规矩多的很,他可不愿意受这个束缚,自是没去。
但是听闻这楚娘娘是天上下来的神仙,她送的东西,自然是好的。
祝文将水晶球小心翼翼放在掌心,说:“仁照鹿,以后我就是你的主人了。”
就在此时,仁照鹿很合时宜的唱起了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祝文大喜,对那秀才说,“果真是活物,你瞧!他唱歌了!他是不是认可了我是他的主人。”
秀才也被仁照鹿这一出给唬住了,他忍不住重新打量起了祝文。
祝文长相平平无奇,身量也不高,简直是看不出一点帝王之相。
但是仁照鹿对他唱歌,莫非也是认可了他。
祝文这下可被仁照鹿迷住了,小心翼翼的将他举了起来,“今夜,仁照鹿伴我入眠。”
随后又对秀才说,“之前让你选的国号,还未选好吗?”
秀才支支吾吾道:“选了几个,梁,陈,赵。”
祝文可不懂那些条条框框,只选了个最顺耳的,“那便选梁吧。”
他将仁照鹿抱在怀里,兴奋地说:“以后我就是梁国的皇帝了!”
他手底下的人也兴奋的符合,“那咱们不就是梁国的大官了吗?”
“我也能当大官了,当大官不就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
“是不是就能吃到好多好多好吃的索饼了?”
“你瞧你那点出息,你都当大官了,还吃什么索饼。”
祝文翘起二郎腿,抱着仁照鹿,“吃什么索饼,咱们当皇帝是为了吃香的喝辣的!”
秀才无奈扶额,现在长安连百姓都没几个,那这个房屋都成了断壁残垣,偶尔还能跑出来几只野兔,祝文当了皇帝也治理不了百姓,和过家家没什么区别。
祝文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抚摸着自己的下巴,“但是现在长安没有百姓,我们如何吃香的喝辣的的呢?”
秀才提议,“需要让长安繁华起来,首先得有人。”
祝文一拍大腿,“那明天就去外头抓人,抓他们来长安!”

第176章 夜校毕业
楚旋当然不知道她随手拿出来的水晶球还有这样的经历, 更不知道它俨然已经被推上了神座。
难熬的冬天终于过去,百姓们脱下了毛衣和棉衣,换上了轻便的衣裳。
沈舒兰吸了吸鼻子, 在摊位上买了个拷饼, 又去早餐店拿水壶买了壶豆浆, 她一边吃着一边去乘公共牛车去夜校上课。
路上遇到隔壁的邻居娘子,沈舒兰打了个招呼。
得到的是热烈的回应, “沈娘子上课去啊,哟, 又喝豆浆,今日怎得不吃包子?”
沈舒兰笑道,“吃了一周的包子了,换换口味。”
自从冬天她和祖母来到了大新以后,仅仅在那位关小娘子的带领下转了大新三天, 祖母便在夜晚之际郑重的对她说。
“沈家的未来便靠你了,你要留下来。”
王婉说完这样的话后,第二天便托人想要见大新手握大权的人物。
沈舒兰和王婉大概了解过,大新的官僚体系并没有沿用大骊的,并且和历史上每一个朝代,国家的官僚体系都不相同。
这里手握大权的人物似乎名为部长。
沈舒兰不知道王婉用了什么样的办法和什么样的说辞去见到这些部长。
如果见到了,王婉又说了什么。
沈舒兰追问过,但是王婉一句话也没说,只嘱咐她,过几日她便能进入夜校读书,一定要好好的学。
沈家总有一日要举家搬迁, 她可一定要在大新打稳根基。
王婉走了,就这样沈舒兰留在了大新, 如此日日都在夜校上课。
在大新的这些日子,她俨然已经习惯了大新模式的生活,现在发髻也不梳了,只扎一个马尾,有时高,有时低,心情好的时候也会编几个辫子。
但是沈舒兰依然没有剪头发,她从前是个大家闺秀,不太能接受短发。
沈舒兰一开始完全处于茫然和慌乱之中,她虽在家中读了很多书,性子也并不古板,但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一下子被丢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之中,还是相当令她恐惧的。
尤其是王婉对她说,让她在大新扎稳根基。
沈舒兰更慌了,她一个人什么都没有,真的可以吗,她真的能做到像祖母这般吗?
而且她听说大新的夜校可不是人人都能上的,须得有大新的户口,就是新入籍的,也得三个月观察期过了才行。可是自己哪里来什么大新户口?她来到大新连半个月都没有!
王婉走后,倒是有个吏事给她送来了开学通知,上面写着夜校的地址,以及开学时间。
要想在大新活下去,沈舒兰必须熟练掌握大新的文字,于是她逼着自己在夜校没开学的时候每天上街去看告示,买报纸,有不会的字就问,问路人,问邻居。
说起邻居,沈舒兰最开始还害怕邻居是不好相处之人,结果发现左邻右舍全是独身的娘子,且一个个个头高大,脾气火爆,十分好相处。
沈舒兰一个人独居,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在大楚,一个娘子独居那无异于是将大门敞开,定心怀不轨之人进门劫掠。
在大新完全不是如此,夜间有士兵巡逻,虽无宵禁,但是士兵看到深夜在外晃荡的人都会盘查询问。
沈舒兰意外的感到了安心和安全。
在夜校开学的那一日,她背着自己买的斜挎小书包,一个人坐公共牛车,忐忑的踏入了夜校的大门。
沈舒兰读过书,但没上过课,上课是男子的专属,她只偷偷去看过。
课堂之上,一群男子听夫子讲学,听的那是摇头晃脑,咬文嚼字,恨不得对所有人说话都是之乎者也。
大新的课堂完全不同,老师单刀直入的自我介绍,便开始讲知识,说重点,完全不多说一句废话。
沈舒兰在语文和算学一科上是不算吃力的,吃力的是思想品德,自然科学,物理化学这几科。
这几科她从未接触过,一开始学起来是相当的吃力。
夜校的教学时间只有一年半,是将那些孩童从小学堂到中学堂的知识全部压缩的讲给这群成年人。
一日课不多,每节课时间短,也不点名,来了便来了,没来便没来,也不布置什么课后作业。
来夜校的都是成年人,大部分都有自己的事要忙,因此不来上课的是常事,沈舒兰上了这么些日子的课,就没见过一个班的人齐过,不是今天这个不来,便是明天那个不来。
沈舒兰和隔壁桌的娘子聊过,她说现在想在工人里头做个小班长,都得必须有夜校毕业的文凭了,因此好多人都是因为想在工厂里面当管理,才来的这夜校读书。
说完她还担忧自己能不能顺利毕业,拿到毕业证。
沈舒兰在大新待了些日子,对于大新的这些流行术语已经是完全能听懂了。
她明白小班长大概就是管理着六七个人的小管理,往上便是大班长,技术员,主任,厂长。
隔壁的娘子还在絮絮叨叨地说:“现在工厂也是越来越难混了,保不齐以后工人都要人手一个夜校文凭了。”
等她自顾自的说完,便问沈舒兰:“沈娘子是在哪个工厂上班?”
沈舒兰尴尬的摸了摸头发,“我读夜校是想考大学。”
那娘子一拍大腿,“大学好,大学出来可以直接考吏事,没考上的,再不济来工厂兴许也是个技术员或者主任呢!”
沈舒兰倒还没想过去工厂当技术员或者主任,甚至厂长她都没想过,她时刻谨记祖母的嘱托,一心就想着往吏事去。
她明白祖母一定是和大新的部长们交换了什么利益至上的东西,否则为何她平白无故的连个大新户口都没有,观察期都没观察,就在此读夜校?
祖母用心之良苦,她又如何能够辜负呢?
沈舒兰就这样慢慢和隔壁的娘子熟悉了,对方有不会的也会问她。
沈舒兰从前就爱看关于算学的书,因此她听算学一课完全没有压力,至于其他的,因为没有接触过,所以学的略为慢些,但是她回去多花些时间琢磨,但也能看懂。
夜校的老师可不会细致的给你掰开了揉碎了的慢慢讲,课程紧凑,他们只负责将课程讲完,其余的都需得自己悟。
但是成年人本就被生活琐碎之事给绊住,哪里又还有时间回家细细的琢磨呢?能通过夜校毕业考试,得个毕业证书,便已是不容易。
沈舒兰因此认识了一个学习搭子,对方是和她一样没有工作专心上课的娘子,且目标也是考大学。
沈舒兰高兴坏了,终于有个人可以和她一起探讨题目了。
扬州现在可只有小学堂,大新唯一一个中学堂可是在岳县,课程紧凑,沈舒兰自然不可能专程做个长途马车去。
学习搭子名叫柳易烟,和沈舒兰十分聊得来,两人得空便点上一杯茶,在学习氛围浓厚的茶肆一坐就是许久。
柳易烟偶尔闲聊,问沈舒兰是合适迁来的扬州,家中人现在在扬州做什么营生。
沈舒兰自然知道自己的特殊性,也知道此事不能让旁人知晓,因此打哈哈的敷衍过去。
柳易烟也明白沈舒兰大概率是不想说,因此没再问过,谈话之间也并未提及家人。
沈舒兰想,她一定要考上大学,等沈家人前来时,她已成了一颗可以遮风避雨的小树。
祝青寒没想到这么快就有其他国家的官员主动要求加入大新,而且对方开出的条件还相当的丰厚。
王婉表示沈家会尽可能的将他们所知道的一切事情告知于大新,并且愿意长久的蛰伏下去,帮大新不断得到新的情报。
要求是希望她的孙女能够尽快有资格入读夜校,考大学。
王婉证明了自己和沈家的忠诚,并且将沈舒兰留下来当人质,祝青寒没有理由拒绝。
只是她很好奇,便问,“为何王娘子只来了大新几日,便如此坚定的选择了大新呢?”
王婉整理了自己的衣袖,表情从容不迫开口:“原因有三,其一是大新的主要粮食红薯以及土豆,此物能令百姓吃饱,如今诸国之中,只有大新能做到,民以食为天,食物的重要性,我不会不懂,况且其他诸国似乎还不知道土豆和红薯的种植方法,也并不知此物可以果腹。其二是大新的官僚体系,是我从未见过的体系,更重要的是娘子郎君皆可做官,无论出身,皆看本事。其三便是大新百姓脸上的表情,我想,我选□□心所向,总不会错的。”

第177章 三观崩塌
李富贵和五保已经从两个为了吃肉而月光的小少男, 变成了一个工厂里的小班长。
唯一没有改变的,那便是仍然爱吃肉。
五保和李富贵可以说是岳县里的老人了,后面来的都不及他们两个资历深, 因此他们之前每次路过那大门, 瞧见有投奔的流民满脸惊恐害怕的走进岳县大门, 都会语重心长地同他们说:“你们这是来到了福窝了,不需要再害怕了。”
和李富贵不同, 五保是孤儿,也没有姓氏, 当初户籍重新登记时,他也被提议过要不要加自己的姓。
五保想了想,他被叫做五保十来年了,突然间在前面加一个姓,叫李五保, 或者张五保听起来也怪怪的。
况且他实在是不清楚自己的爹娘姓氏名谁,索性就将五作为姓,就叫五保。
就是因为五保是个孤儿,故而没有烦人的公婆,没有讨人厌的亲戚,况且他本人没有什么姓氏要继承,这对有些娘子来说,是十分令人心动的在外条件。
剩下的只需看五保本人人品如何。
就连从前爱给人牵线搭桥的罗小翠也时常望着天感叹,现在的时代是真的变了,从前五保这样的郎君哪里会有娘子瞧得上,如今那些娘子宁愿和五保这样的孤儿吃个饭, 也不愿意和那些个父母都在的郎君见上一面。
并且现在的牵线搭桥和从前又是大不一样,岳县受楚旋的思想影响, 娘子们的气性可谓是相当的大,个个都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心思,时常在接触的过程中就甩脸走人,也不像从前那般在乎什么名声。
再加上一些随遇而安不成亲的,还有一些成亲了又和离的,还有一些单身生子的,使得罗小翠成天长吁短叹。
罗小翠干了一辈子媒人这差事,心中竟生出几分使命感来,她深刻的为岳县的将来感到担忧!
杜月桂在回家的路上步履匆匆,却没想到是从前的媒人一把手罗小翠将她拦住。
杜月桂整理了自己的一下自己被风吹乱的头发,“罗阿婆,有什么事吗?”
罗小翠没成想自己运气这么好,竟碰到如今的县令下班回家,她说:“杜县令,我有个担忧,虽然我不知道这担忧对不对,如今,岳县成婚的人可少了!”
杜月桂点点头,顺着她的话说道:“纵使成婚的,和离的也不少。”
罗小翠连忙小鸡啄米似的点头,“你想,这成婚的人少了,生的孩子便少了,这样下去人越来越少,早晚有一天咱们大新不是得灭绝了?”
罗小翠有些紧张的看着杜月桂,她自认没有什么文化,纵使上了扫盲课,认了字,还是觉得自己的脑子不够用。
杜月桂倒是有些诧异罗小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来,而且还专门找到她来问。
她不禁想起当初楚娘娘的一句话,顶层的女性越多,底层的女性才会想要去模仿。
杜月桂笑着回答:“罗阿婆倒是让我有些出乎意料。”
罗小翠的脸一下子就红了!她活了这么多年,没成想自己还有脸红的时候。
罗小翠答道:“我现在岳县很好,我很喜欢圣人!所以我想大新一直这样好下去。”
这倒是罗小翠的实话,待在楚旋的治下好不好,是肉眼可见的。
杜月桂耐心地说:“罗阿婆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是你只瞧见成婚的人变少了,却没发现孩子变多了。”
这可把罗小翠问住了,她恍然大悟。
成婚不是目的,目的是增加人口,只要一直有小孩出生,那么大新就觉不可能灭绝。
罗小翠揉了揉脑袋,“杜县令,你等我稍理理。”
罗小翠觉得自己的世界观都崩塌了,都得到了重塑。
因为杜月桂告诉她,婚姻制度总会有一日会被取消,虽然不是现在。
并且在未来,孩子也不会从女性的身体里出生。
罗小翠哪里听过这样的言论,当场就不会说话了,回去一个人默默的消化了好久。
杜县令和她说,但是这个未来会在非常遥远的未来,她们肯定是看不到了。
杜月桂还不知道这次简简单单的谈话让罗小翠三观实实在在的重塑了一回,熟悉她的人都觉得罗阿婆最近变了。
不爱给人说媒了,也不爱劝人成婚了,每日只见她对着天空喃喃自语道什么女人不用生孩子之类的话。
王婉将沈舒兰留在扬州,一是为了让她在大新读书考试,二则也是为了像大新表明自己的决心。
王婉虽很喜欢大新的生活,但是她不可能就这样留在大新,她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因此她必须回到楚国去。
沈舒兰的父亲犹豫道:“阿娘当真下定了决心?一旦上了大新的船,我们可就下不来了。”
说完,他又说:“将舒兰一个小娘子留在大新是不是太过于草率了?阿娘怎得在她身边连个照顾的人都不留。”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