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种田日常—— by苏佑蓁
苏佑蓁  发于:2023年11月11日

关灯
护眼

可外人又怎知他们曾经经历了什么,那种苦难和挣扎不是时间和“都过去了”几个字就能抹平的
许久,苏叶说:“就当是为了大哥吧”,苏景林在外做官,后院不能起火
苏卉转移话题,说:“我和你们姐夫商定了,村里有郁先生,年后不去府城长住了,去拉些行李回来便成”
苏果马上说:“大姐,太好了,相公说郁先生非常博学,城里有许多人来拜师,都被他距绝了,那些人又想进村里学堂”
苏卉:“那学堂接收外面的人吗?”
苏果高兴道:“没有,村里学堂又不是大书院,能收那么多人”
苏叶开口说:“村里嫁出去的女儿生的孩子能进学堂,男女学堂都行,不过要收费”
苏卉:“收费好!”

第276章 捕头
三姐妹呆在书房一小会,放不下孩就出来了,孩子们都在二楼玩,三人上了二楼,二楼厅堂的壁炉火烧得很旺,楼上和楼下一样暖和,二楼有三个房间门敞开着,孩子们聚在一块玩
三人见孩子们没闹矛盾,在厅堂里坐下聊天
不一会,苏景枫媳妇抱着刚睡醒的小华垣上二楼
江氏抱着孩子坐下,笑着打招呼:“大姐,二姐,三姐”
三人一一回应后,苏果朝小华垣伸手:“小华垣,三姑妈抱抱”
苏景枫长子七个多月,小家伙没有一般婴孩的白胖,也不瘦,刚好,小麦色皮肤,两眼圆溜溜的,炯炯有神,见三姑妈朝他伸乎,他也把双手伸出来要抱抱,一点也不怕生,
苏家人肤色遗传偏白,麦色肤色遗传了母亲那边,小家伙出生后,叶梅还跟苏叶幸庆,幸好苏长莛肤色随了苏家,不然长大后不好嫁。
苏叶觉得她想多了,小弟媳肤色是浅麦色不差,但五官精致,皮肤光滑,加上是秀才闺女,身上有股书香气,小弟不也喜欢得很,苏长莛将来受的教育不比母亲差,就算肤色随了母亲,也没有不好嫁之说
苏果把侄儿抱手里,“哇”一声后说:“好家伙,看着不胖,可真沉”。
江氏笑道:“别看他不胖,他好动,可结实了,抱一刻钟手发酸”。
小家伙在三个姑妈怀里转了一圈,苏叶抱他时,他还好奇用小手摸上苏叶的大肚子
眼睛瞪得大大的,好可爱,苏叶亲他一口,小家伙咯咯笑起来
江氏见儿子到了苏卉怀里,发愁地说:“这孩子一点也不怕生,谁抱都笑嘻嘻,真愁人,真怕他一不小心被人抱走”
苏卉:“没事别带他出村啊,等他能听懂了,慢慢教他”
江氏笑:“现在婆婆每天都跟他念叨,不认识的人抱了,就哭,小子听不懂,笑嘻嘻对着他奶奶”
苏果:“这么小,懂什么啊”
苏世伟这次请客很顺利,没出什么闹心的事,孩子们也没打架
客人都送走了,叶梅松口气,回去坐壁炉旁,和苏世伟说:“今天挺顺利的,他爹,你和公公大哥他们聊天时,他们有跟你提什么要求吗?”
苏世伟手靠近火,搓了搓,说:“没有,景林距离远,他们能求什么”
苏景枫笑道:“我二姐二姐夫跟郁先生关系好,爹,我娘担心大伯求他们去和郁先生通融,让郁先生给大堂哥开小灶”
苏世伟:“你们想多了,卫辰是卫远亲弟弟,都没请郁先生给他单独授课”
叶梅撇了撇嘴:“是我想多了”
苏景枫笑笑,给二老泡茶
事实上,叶梅真没想多,大房的人真有这想法,苏世昌心里对大儿秋天乡试没有足够的信心,他几次登门,郁先生都毫不犹豫拒绝私下单独授课。
他又不敢直接去找谢卫华和苏叶
今天他多次想让苏世伟帮忙牵线,都被谢卫华王柏钰有意无意岔开,心里恼火,回去路上,苏世昌一肚子闷气,苏世良苏玉在岔路和他告别时,他只哼哼两声,一点大哥的气度也无
苏玉和丈夫走了一会,说:“我大哥越来越不要脸了,以前假惺惺的,还要点脸,现在不遮掩了”
刘清晖笑:“心理落差太大,以前三个舅哥,他家过得最好,现在反过来,不说二哥,三哥他也比不上,心里肯定有想法,对景榆考举人的期望也迫切”
苏玉笑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话真一点也不假”
刘清晖微笑:“所以,对任何人都不能轻视,特别是生意人,对任何顾客都要端正态度”
“别说,我发现村里在府城开铺子的小部份人有瞧不起穷人的毛病,他们忘记了自己也是穷过来的”,苏玉说。
“膨胀了”
“打算什么时候进城开张?”
刘清晖看阴暗的天空,说:“看情况吧,可能还要下雪,村里还没人离开”
苏叶不知小姑父的想法,如果知道她肯定觉得如果姑父在现代,肯定成为大富豪,这时代生意人社会地位太低,如果不是妻子娘家人起来了,刘清晖还真不敢在外扩展生意
进城的路雪没清,但年前清过,路上的积雪比路两旁薄,马车和骑马能进出
初五,谢卫远一早进城当差,有两人跟他一起进城
打听消息,第二天下午两人回村,说外面两个条件不太好的村庄,房子倒塌达三分之一,其它村镇也有被雪压塌的房子
他们大致打听到有十几人死亡,几百人无家可归,被官府强行安排到城中富户郊外的别院或农庄上,衙门初三就开印了,谢卫远一到就开始忙活
这些消息是苏世泊派人来告知,苏叶夫妻带两孩子从娘家回来,刚进堂屋,谢卫辰便把这消息告诉他们
谢卫华听了,沉思一会,说:“我看天还没放晴,还有下雪的可能,卫远这次开工便升为捕头,肯定很忙,不知原来给他做饭的厨娘家里怎样了
明天让陆敏带他娘进城去照顾小弟,他娘管饭,陆敏现在能力不差,他跟着小弟,帮着小弟跑跑腿,娘,你觉得样?”
谢母高兴:“好,那厨娘家没事,再让陆敏娘回来”
谢卫华:“明天我也进城看看,我现在就去找张管家,让他通知陆敏,晚上他们收拾行李”
谢卫华去找张管家,苏叶带俩孩子回房间,屋里很暖和,热水吴大妮和赵三竹已烧好,苏叶脱了大衣,坐塌上,她看两个丫头的脸色,没什么异常,她开口问她们:“听说外面有不少房子被雪压塌了,你们家里的房子结实吗?”
先回答的是赵三竹:“回大太太,奴婢家的房子今年刚建,建的是青砖瓦房,奴婢不担心家里”,大太太人真好,还会关心她们家里
吴大妮也回道:“奴婢家也一样,今年建的青砖瓦房”
苏叶想了一会,说:“雪化后我放你们三天假回去,跟家里人说,粮食多备些”,如果天灾真来,她们家有准备,到时不用天天惦记家里,能好好干活
两丫头听了,激动地说:“谢谢大太太”,她们也觉查到天气和往年不一样,这两天上午带小小姐小少爷在南门外玩时,隐隐听说明年有旱灾,她们不知真假,大太太现在提醒她们,家里多备粮食,明年有灾差不离了,大太太真是个大好人!
次日傍晚准备开饭时,谢卫华从城里回来,带来更全面的消息,其它地方还不知道如何,但山南府和治下的几个县遭受大面积雪灾,最严重的是府城西北方向的一个县,房屋倒塌严重,死了多少人不知,但可以确定,那个县灾民人数已有三千余人
三千余灾民在现代来说不算多,但对于现在县人口范围是约一万至三万人的县成来说,真的很多
谢卫华喝下一碗汤后有说:“县里不乱,只是气氛不太好,城中富户不仅捐粮振灾,每天还在南北两城门外施粥”
谢母开口:“华儿,咱家要不要搭个施粥棚?”
谢卫华脸上微动:“我问过小远,灾民不缺粮食,缺取暖的柴火,他们虽有拾柴,勉强够用,但每年元宵前都下一场大雪,看天上的云层,这场雪肯定下,到时柴火短缺,冻死人都有可能。”
苏叶心里算下自家用的柴火木炭,说:“家里柴火预留烧到二月底的,多的给灾民拉去吧”
谢母附合:“对,家里姜也多,也拉去一点,还有旧衣服,十多年前的旧棉衣我不舍的扔,还留着,虽有一两个补丁,但还很暖的”
赵晴跟何芬表示,两人也有旧衣服,小孩的旧衣也还在
谢卫辰说:“旧衣服不只我们家有,村里条件好的人家也有,柴火也不只我们家多备,做好事积阴德,留好名声,我相信很多人愿意做的”
谢卫华微笑:“那吃完饭,你去村长家一趟吧,我今天跑累了”
谢卫辰:“大哥,我去”
就着油灯,苏叶翻出两个孩子的旧冬衣,谢云舒穿衣费衣服,她的旧衣真是旧衣,补丁磨损都有,谢承熹的旧衣很多完好无损,有七成新,这两孩子性格能中和些就好了
收拾出来有两大袋子,真不少,孩子们的脚长得快,布鞋皮鞋没穿坏,鞋就小了,这些鞋清洗清理干净后收一块,苏叶叫赵三竹也把那些鞋拿出来,装起来有半袋子
谢云舒看娘亲翻出她穿的旧衣,问她:“娘,衣服是旧的,送给别人,好嘛?”,她是没穿过别人的旧衣服,觉得别人送她旧衣穿,她肯定不穿
苏叶想了一会,没有正面回答她送旧衣好不好,回她:“娘小时候外公外婆很穷,娘穿姨妈的旧衣,你小姨穿我的旧衣,小舅穿大舅的旧衣,到最后,衣服上面全是补丁也没舍得扔,不能穿后用来粘鞋底
我们送给的这些人是灾民,下大雪时,他们的房子塌了,很多衣服财物粮食都埋废墟里,住无居所,成了灾民,食不裹腹,天寒无衣”
苏叶停下,谢云舒抓着苏叶胳膊说:“娘,我心疼你,我长大了挣钱,天天给娘做新衣服”
谢承熹瞪大眼睛:“我也挣钱给娘做新衣服”

第277章 第277章
次日一大早,外面天光微亮,苏叶刚起来洗漱好,谢卫华从外面进来,脱掉外衣,热水洗过手,一手轻拥着她的腰,一手抚上她肚子,和她说:“叶子,村长叫人来通知,说今天村里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全去清理进城路上的雪”,路上雪铲了,运东西出去才方便
苏叶还没说话,从被子里坐起来的谢承熹先开口:“爹,我能跟你去吗?”
谢卫华放开苏叶,走过去揉揉他头发:“不能,你太小,山路上风大,太冷了”
谢承熹:“好吧”,他虽然想跟着爹爹,但要是生病了,娘照顾他,会很辛苦的,听爹娘说今年开春,他也要每天跟大哥去学堂了,听大哥说学堂里好玩,会有很多小伙伴,他很期待。
苏叶递给谢卫华温开水:“村长动作好快”,昨天晚饭后谢卫辰才去找他,今天一早就行动了
谢卫华喝了水,说:“嗯,新村长做事果断”
男人们吃完早饭,去铲雪清路,何芬不到一个月就要生了,天气不好,她现在几乎一日三餐在自己屋里解决,在屋里慢走
苏叶去她那说了一会话,转回自己的房间,她记得叶德武给她送来的兔毛还有一些,她下了地窖,把装麻袋里的兔毛搬到上面,全翻出来,还有五团,一团约二两重,能织好几件小孩毛背心
这毛背心织得快,一天织一件没问题,保暖好,苏叶打算自己和几个丫头一起织了,捐给灾民,为受冻的孩子尽一份力
丫头们带孩子玩雪橇回来时,苏叶织的毛衣有一指长了,给两孩子换下衣袖湿的衣服后,她把余下的毛线给赵三竹:“果园的几个丫头也会织,你把毛线给她们发下去,织的大小跟我现在织的一样,鸡心领,尽量今晚织好”
赵三竹接过毛线袋子,笑着说:“大太太,肯定可以,这么简单的事,且现在又不忙”
苏叶转头和谢云舒说:“今天忙,姐姐们没时间带你们玩,从现在起,你和弟弟一起看画本,行吗?”
谢云舒应道:“没问题,我会看好弟弟的,可大哥云芙云婧换了衣服来找我们怎么办?”
谢承熹听了姐姐的话,抽抽鼻子,心里想,他比姐姐还乖,才不用她照顾
“一起看画本”
“好吧”,谢云舒不太情愿应道
果然没一会,三小孩过来了,后面跟着两个丫头,有两个丫头看孩子,苏叶专心织着毛衣,临中午织了近一半
去清路的人很多,有下人的不仅派下人去,自己也上阵,中午,送姜水去的张管家回来,报信说他们快清到周家村后面山上了,中午他们进城吃饭,张管家用饭后赶马车去接他们
中午吃完饭,孩子们都出去了,谢母和苏叶赵晴说:“上午我想到一件事,那些灾民上午有粥领,下午自己弄吃,我想我们家咸菜每年都做很多,前年的还有,咸菜咱家捐点吧”
苏叶记得当年刚逃难到这里时,叶梅煮野菜糊糊的时候,苏景枫当时说糊糊里有点咸菜放下去一起煮多好啊
苏叶领会了谢母的意思,说:“好啊,介咸菜能匀出一百斤,菜脯,说真的,有点舍不得”,菜脯做好能吃要近一年时间,这东西放久也不怕。
这年代盐贵,咸菜自然也贵,灾民逃出来时就算及时带上银钱,天暖回去后还要盖房子,自然精打细算,这个时候白菜萝卜不便宜,蔬菜不舍得买,盐不舍得放,送点咸菜给他们正好,有菜有盐
赵晴笑道:“是啊,我也不舍的呢,那个做起来费功夫不说,还费料费时间”
苏叶看谢母面上有些不愉,知她心肠软,想到姑姑谢雯跟她说过谢母当年在他们逃难路上做过的事
苏叶想了想,说:“娘,我娘家舅家每年做的咸菜也不少,一会我叫三竹跑一趟,他们两家应该能匀出不少来,娘
年前杀猪做腊味剩的骨头都在冰窖里,你说我们家也在城门口搭个棚子,把骨头都拉去,差陆家父子每天熬骨头菜干汤,每天分十岁以下的孩子一碗,您说行不行?”
谢母一听,高兴地说:“主意不错,我们村家家户户都腌咸菜,一家出一点就不少,骨头也是,家家户户都有,我现在去找你们姑姑去”,说完站起来穿上大衣出去了
苏叶和赵晴面面相觑,许久,苏叶才说:“我第一次见婆婆这么果断”
; 赵晴小声地说:“相公和我说过,小时候他经常跟婆婆去上香,婆婆每次香油钱都给二十两银票,我听了很惊讶,我爹做了那么多年捕头,一个月俸银不过二十两,婆婆上香一次,我爹一个月俸银就没了,当年公公真厉害”,能供婆婆这般花银钱
这个,谢卫华还真没跟她说过,苏叶笑:“公公厉害,所以相公三兄弟才厉害啊”
幸好谢家三兄弟没一个遗传到婆婆软弱和没什么主见的性子,遗传到的谢晓竹在她嫁过来后,受她影响,变得开朗,有主见
赵晴点头,谢家三兄弟都挺有出息的,没一人浑浑渡日
赵三竹去苏家传消息回来没多久,叶梅和陈兰上门,打过招呼,两人没见谢母,叶梅奇怪道:“这么冷的天,你婆婆呢?”
“她去找三伯娘,娘,舅妈,你们怎么过来了?”,苏叶放下手里的毛线
叶梅微笑:“你差三竹那丫头说要我们匀些咸菜捐给灾民,我们来问问怎么回事?”
在老家,她见富户们捐银捐衣被的,没听说过捐咸菜的
陈兰笑道:“你不觉得捐咸菜奇怪吗?”
苏叶把谢母之前说的话说了,最后说:“我觉得这主意不错,当年我们初到这里时,喝野菜糊糊的时候,小枫当时说过,有点咸菜放下去一起煮就好了,我记得很清楚呢”
陈兰哈哈笑道:“原来当时小枫想法和我一样啊,你不说,我都忘了当时我也有这想法,挺有道理的”
叶梅想了想,也是,多年来风调雨顺,几届县令官声都不错,常平仓想必是满的,加上城里富户捐的粮食,粮食不缺,油盐、蔬菜就缺了,家里咸菜缺是不少,不过白菜萝卜可是比咸菜便宜太多,后院几个棚子青菜够自家和下人吃
思绪一转,她说:“咸菜我出五十斤,白菜萝卜加起来一车,村里要捐银子时再一起捐”,她直觉,雪灾过去,灾民回家时,村里肯定会捐一笔银子给他们
陈兰:“我跟你一样吧,咸菜我出介咸菜,菜脯我舍不得送出去”
叶梅:“那当然,那东西做出来多麻烦啊,弄不好还废了”
苏叶微微一笑
陈兰看苏叶刚才织的小毛衣,说:“你给承熹织的毛衣怎么用兔毛了,羊毛没了和你武哥说啊”
苏叶:“不是给承熹,织了捐出去,武哥送这毛线有三年了,大部份赏给下人了,剩一些,我分给丫头们织,织好了捐给孩子们,小孩子抗冻能力差些”
叶梅笑道:“我那也还有一点,也让丫头们织了捐出去,幸好当年我们到这里时是刚进秋天”
是啊,幸好是初秋,那时没有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穷,吃不饱就没什么商业行为,衙门税收少,没有赈灾能力,如是深秋或冬天,到次年开春,村里会少一些人
陈兰:“我家里没兔毛,不过孩子旧衣不少,有两床还暖和的旧被子没用,也捐出去”
下午申时中,清路的人都回来了,谢卫华一回来就和谢母说:“娘,旧衣服收拾好了,送到村长家,明天一起装车拉走,柴火明天直接在家装车”
谢母忐忑地说:“我们家还捐一百斤咸菜,也送到村长家吗?”
谢卫华愣了一下,问:“村里有其它人捐咸菜吗?”
谢母:“有,好多家捐”
“那就一起送去村长家吧”,谢卫华说,怎么安排车自有村长操心
当晚,村长家不仅收到几十袋旧衣服,六床旧被子,还有七、八筐咸菜,十几筐白菜,十几筐萝卜,筐子都是大筐,整个堂屋堆得满满当当
老村长看这些连说几声好,和苏世泽说:“村民们想的周到,这些正是灾民们需要的”
苏世泽问他媳妇:“你起的头?”
村长太太:“不是,我没想到,是世泊媳妇和她娘家嫂子起的头,不过也引起一些人不满,说当年我们刚到这里时,衙门没银子安置不说,每天辛辛苦苦开荒才能换到粮食,进城买东西口音不同,还受当地人欺负,现在给他们捐东西,想的美!”
苏世泽说了四个字:“目光短浅”
老村长:“她们这么想,在情理之中,捐不捐随意,又不勉强她们”

第278章 第278章
屋外寒冷,屋内温暖如春,炕上,姐弟俩在谢卫华身上爬来爬去,三人闹成一团。
苏叶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小木盒,用钥匙打开盒子,里面是她的个人帐本,她把去年的帐本拿出来,苏景泰在县城开的面店,去年年底送来的分成是一百八十两,有五人去府城开,生意最好的是专做拉面的,她分有三百二十两,最差的也分到二百两
苏叶分两成,可见他们挣了多少,很多人眼红了,想不到卖面条能挣那么多钱,纷纷来找苏叶,也想学做面条去开店,苏叶拒绝了,府城是大,需求也是有饱和的
苏叶跟他们说明白,如果他们去别的地方开店,她愿意教,他们退却了,因为府城和横县都有自己人,去别的地方,两眼一抹黑,如果生意好了,当地人谋算他们的方子,轻而易举,到时求救无门,说不定性命都搭进去
还有叶德武和苏景谦送来的分成,划出公中那份,再加鞋作坊的分成,她去年个人收入达二千七百两,加前年年底留外面备用的五百多两,去年她个人没怎么用钱,只打赏过几个下人,还有赵三竹吴大妮节日后放假回家时给她们的奖金,此时木盒里有三千一百两银票,碎银一百多两。
她从里面拿出两张一百两面额的银票,盒子扣好,锁上,放回柜子,脱鞋上炕,坐炕桌旁含笑看三人闹腾
闹够了,两小孩从父亲身上下来,自己下炕倒水喝,谢卫华翻起来,坐苏叶对面:“你翻银票出来,明天让我买什么回来?那些银票不换黄金了吗?”
苏叶把银票放炕桌上,说:“今年的银票不换黄金了,不知今年会不会用到,这二百两,我想你明天带去,给陆敏全买成黄豆,我记得黄豆是八文一斤,就算涨价了,也能买到两万斤左右”
谢卫华惊讶:“你买这么多黄豆干嘛,粮商手里不一定有这么多”
苏叶笑了笑:“能买到多少就买多少吧,买回来放卫远那里,让他想办法给灾民按人口,一人分五斤分下去,并把我们发豆芽的方法传给灾民,陆石他婆娘还在城里,叫她去教”
谢卫华没拿银票,说:“大家捐了咸菜蔬菜,这就不用了吧”
苏叶微微一笑:“黄豆是好东西,发豆芽能做菜吃,炒着吃能补充身体需要的营养,你也知道,要养好马不能缺黄豆,况且我也想花点银子做点实在的好事,为了孩子们”
好吧,她不该拿人和马相比,但她该怎么说黄豆含蛋白质很高,在现代的六、七十年代更是拿黄豆当营养品用
谢卫华想了想,收下银票,比起老娘花掉的香油钱,这银子花得更有意义
苏叶看他把银票收好,问他:“明天你们把东西直接送到灾民住的地方吗?”
谢卫华:“嗯,南郊,北郊各有三百来人,明天车队到周家村过去一点,分两队,不进城,直奔目的,到了地方有衙门的人接应,放心,昨天村长和衙门的人交涉好了,东西一卸,我们马上能走,回城吃午饭就回来,申时差不多能回到家”
次日上午,天上云层压顶,整个村庄很热闹,谢家出动了一辆骡车,骡车装半车骨头,半车干柴,一辆牛车,陆石赶着,牛车装上满满的干柴,一辆马车,马车谢卫辰早早赶去村长家装旧衣被或咸菜
巳时中,晒场和村口聚满了人,谢母和苏叶赵晴也带孩子们从南侧门出来,在晒场上给车队送行,谢母看到谢雯,过去了,苏叶和赵晴看着孩子,耳边接收到妇女们的说话声:
“昨天我家捐了五斤咸菜,五十斤柴火,睡觉时我那口子觉得少了,今早加捐了一倍”
“哎,我家也是,早上也加捐了,有一床半旧的棉被,想当年,这半旧棉被在我们家可是重要财产”
“我也是,不喜欢穿的棉衣捐了,留着占地方,不过早上我去村长家没看到你们,早上加捐的人很多”
“我家老大今天赶牛车,顺便送过去的”
“我家老二送过去的”
“哎,我听说族长家、村长家、景林家各捐一千斤木炭是真的吗?”
“这我知道,是真真的”
“他们身份摆在那呢,当然要带头”
大家讨论自己捐了什么,语气中听得出是高兴和自豪,当然,也有炫耀的意思,捐得少和没有捐东西的人夹在人群中,浑身不自在。
目送长长的车队启动,车队驶向山脚,上坡,人群慢慢散去。
苏叶大致数了数,二十六辆牛车,装的全是干柴,村里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牛车,牛车出动了近一半
骡车六辆,有车蓬
,看不清装的是什么,马车也是六辆,装的应是衣服咸菜之类的
谢母和苏叶她们说一声,她跟谢雯回去,用完午饭再回家
谢母走后,一阵冷风吹来,谢承熹打了个喷嚏,几个孩子还不想回去,谢云舒看跑来跑去的大哥哥们,说:“娘,你们先回去,我和大哥玩会再回”
谢云芙:“我也要玩”
他们出来时间不短了,再呆外面不好,苏叶什么话也没说,拉下脸看着他们,几个孩子搭拉着头,马上乖乖答应回家
大嫂一拉下脸,孩子们马上乖到不行,这场面赵晴见过很多次了,她还是觉得可乐,吃吃笑起来
谢承瀚看他娘笑,暗中翻白眼,他爹他三叔都怕大伯大伯娘,何况他们几个小的,哼,别以为他不知道,她和三婶心里也有点怕大伯娘
横县南郊离城门三里远,有个小庄子,庄子里有个三进的院子,小庄子是城里一个酒楼老板的,雪灾后自动让出给衙门安置灾民用
二十多间房子安置了三百来人,满满当当的,上午去城门口喝粥,到中午就饿了,条件好点的,给老人孩子熬碗碴子粥喝,条件差的,扣馊的饿着
这时候平时去捡柴火的壮年们都在,听官人们说,今天中午有人给他们送柴火,听这消息,大家伙很高兴,这里离山不近,积雪的山上也难捡到枯柴,捡到够烧的柴火太难了
看天空的样子,很快又有一场大雪下来,很多人担心老人孩子担心得睡不着觉
没到中午,很多人在外面等候,伸长脖子看向大路,等一会冻得直跺脚
千盼万盼中,远远的,西面大路驶来一个长长的车队,靠近一点,清楚看到三辆马车在最前面,跟着是三辆骡车,最后是敞蓬的十三辆牛车,牛车上满满的柴火
管理他们的几个官人迎过去,确定是送给他们的,妥妥地。
十三车,整整十三车柴火,每辆车七八百斤的柴火,老人孩子不怕冻了,好几个人偷偷抹了眼泪
更惊喜的在后头,马车骡车卸下大量的旧衣,半旧的棉被,棉被一提重量就知道很够厚。
大筐大筐的咸菜,白菜,萝卜,咸菜闻着有一股咸香味,比自己婆娘做的还要好,骡车里还卸下几大筐的木炭,这木炭一看就知道是上乘的。
壮年们按耐心中的兴奋,把东西全搬进院里,等待官人们发下来,活络的人跟赶车的人套近乎,很快知道送东西给他们的是什么人
不久后,一个年轻的母亲给五岁男孩子穿上样子全新的兔毛背心,在套上有几个补却很干净的棉衣,两个大点的小姑娘也穿上半旧的棉衣,眼睛热热的
她收敛好情绪,问孩子们:“衣服暖吗?”
三小孩齐声:“很暖和”
年轻母亲轻声说:“那你们记住了,今天收到的柴火衣服,咸菜蔬菜,是福家村的好心人送的,把这恩情记心里”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