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种田日常—— by苏佑蓁
苏佑蓁  发于:2023年11月11日

关灯
护眼

“好,下午回家,明天就出发”
定好行程,两人也不急,慢悠悠去池塘钓上几条鱼,回到别院,谢卫华杀鱼腌鱼,苏叶就跟在一旁等吃,这感觉真不是一般的好
中午,谢承熹回来见爹烤着鱼,娘坐一边,他愣了一下
苏叶朝儿子笑道:“今天你爹烤鱼,我们有口福了”
确实有口福,谢承熹记忆中亲爹极少动手做吃的
爹烤的不如娘烤的好吃,不过谢承熹觉得自己不会忘记这味道,当父母告知他,他们去栖来县转一圈,他没什么意见,不过:
“娘,小五会闹着跟你们去吧”
谢卫华看他一眼:“他闹也没用”
谢承熹笑了笑
下午,两人回到家,和谢母说了出去转转的事,谢母没反对,家里不忙,又有管家管事,且两人去的也不远,十天半个月就回来了,她没理由反对
晚饭后,小五知道父母出去游玩,闹着要跟着去,被谢卫华果断拒绝,小五“哇”一声哭了:“你们不要我了,娘,你不爱我了”
谢卫华黑着脸:“闭嘴,都这么大了还哭,像什么样,我们出去几天就回来了”
小五抽噎:“哪里是几天,清明前回来,明明是半个月”
苏叶把他拥进怀里,给他擦了眼泪:“你不是我们离开了哭,而是不能出去玩哭的吧,也不嫌丢人”
小五红着眼:“我也想去玩”
“你还要上学啊,等你十三岁了,和大哥一样,可以外出游学”
小五嘟着嘴:“我才七岁多,十三岁还要好久”
谢卫华“咳”一声,小五身子抖了抖,虽是一身不满,却不敢闹了
谢承霖和谢承巍听大伯咳一声,也抖了抖,上前把小五拉去外面哄了
赵晴跟何芬羡慕了,她们也想让相公单独带自己去玩,两人心里叹气,相视一眼,知足吧,和大部份女人比起来,自家相公很不错了
次日早上,等孩子们去上学了,夫妻俩才出发,谢卫华赶车,夫妻俩没带下人
县城到府城的路修过了,早上虽出发得晚,正中午他们也到了府城,马车从南北大街直过,经和风楼时,他们进去吃饭,饭后没休息继续赶路
出了府城北门,路就不太好走了,灰尘也大,两人不急赶路,随马车慢悠悠行走
初春小草刚冒尖,路两边更是没什么风景,多辆车超过他们,泛起很多尘土,谢卫华开口:“现在也没什么风景,我们加快吧,不然老是吃灰尘”
苏叶手捂嘴鼻:“好”,失算了,苏叶有点后悔出来了
自家的马养得膘肥体壮,又不装货,他们一加速,提前赶到晚上落脚小镇,准备投宿的是多年前他们上京时投宿的客栈,客栈名、位置不变,不过客栈拆过重建,不知老板换了没
小镇变化很多,官道两边的房子都重建过,全是两层的青砖盖瓦商铺,苏叶记得这客栈是这个镇唯一的一家客栈,现在一眼望去,竖起客栈旗的有好几家
此时临傍晚,街上人不多,不过街边摆有几个小吃摊,有零星的人在吃东西
苏叶和谢卫华小声说:“这里变好多”
谢卫华微笑着说:“这都快二十年了,有变化正常”
“客官,投宿还是吃饭”
谢卫华转过身:“兼有,小二,都有什么客房?”
一脸微笑小二报上:“有六间房的小院,三间房的小院,双套间,单套间单间,大通铺”
谢卫华:“套间是什么样的?在什么位置?”
“客官,双套间是两间睡房,一间带餐桌的外间,带净房,住宿一晚银二两,单套间是一睡房一外间一净房,住宿一晚银一两半”
不便宜,谢卫华和苏叶相视一眼,住房升级了,谢卫华开口:“要个单套间”
“好咧”
夫妻俩登记,拿了行李,锁了马车门,小二叫一人把马车赶去后院,随后带两人去左跨院
一排房子看过去有六间,有三个门,店小二打开其中一个门,两人走进去,前后都有玻璃窗户,很亮堂,地板铺青色瓷砖,很干净
外间和里间是月亮门隔开,砌有约三米的炕,后右角是一米半见方的净房
夫妻俩看完,面面相觑,这规格和他们家在建南丰的客栈一模一样,就连房间大小都相差无几
苏叶:“真巧!”
谢卫华:“好巧!”
这里面的巧合,两人没兴趣去探究,时间还早,两人出客栈沿街逛了一圈,对小吃摊上的食物没多大食欲,回到客栈点个小火锅,送去房间,火锅味道还可以,只是小半斤的波菜就花了一百文
苏叶奇怪:“府城冬天的青菜不是变便宜了吗?我小姑父不是说二十文一斤,不值得种了”,这小镇离府城也就半天车程
谢卫华笑了笑:“估计是便宜了,暖棚里种的人少了,又涨价了啊,而且酒楼和客栈的东西比外面贵很多”
“今天我注意到了,官道上的各种车来来往往,明显比多年前多太多,待府城到栖来县的路修好了,我们的苹果打出名堂,我觉得这条路会变得很繁华”,苏叶说
谢卫华笑:“村里一些人想在沿途买地买房了”
苏叶:“反应真快,我们家玩买吗?”
谢卫华没直接回答,说:“这次会试如果卫辰能正常发挥,进二甲不难”
中了进士就会派官,谢卫辰进京前,兄弟三个聚一起商量过,谢卫辰对当官不是很热情,可有可无
谢卫华和谢卫远却一致认为,当过官和没当过不一样,提议谢卫辰如真中了,去做几年官后,再辞官回来教书,谢卫辰接受大哥和弟弟的提议,中了就去做几年官,不中以后也不考了
谢卫华这么一说,苏叶就明白了,她说:“府城和京里的商铺要卖吗?”
谢卫华:“不要紧,商铺在我名下,而且都是小铺面,经营的基本是自家出产的东西,我们身份是地主乡绅”,当官的,哪家没几个商铺,以嫁妆或各种名义挂别人名下罢了
确实,京里两间铺面,苹果卖完了,从家里运葡萄酒,各种腊味,菜干
,小咸菜,去上架卖

第359章
次日上午,两人赶着马车停停走走,中午经一处山路中,正好边上有一条水溪,马车停下,卸下马,谢卫华拍一下马背,大马轻快去啃草根
谢卫华和苏叶说一声:“我去周围看看,晚上添两个菜”
“好”,苏叶应一声,打开后车门,搬下两小炉子,两个中号砂锅,一个泡着大米,一个泡着两截腊肉,再拿出调料
一刻多钟后,两小炉升火,小炉上面是两个砂锅,一个焖着腊味饭,一个烧汤
腊味的香气传出时,谢卫华提两只野鸡,一只野兔回来
“好香,有野鸡,叶子,做个鸡煲吧,很想吃”
苏叶抬眼看他脸上表情,“行啊,紫菜汤好了,你先喝些”
谢卫华笑:“我去拿小铁锅出来烧上水,一起喝”
两人喝下热乎的紫菜蛋汤,在春寒料峭的野外,舒服极了
水烧开,谢卫华把野鸡放木盆里,倒入开水,快速拔鸡毛
苏叶把腊味煲炉下的炭火留下小火星,搬到马车里,再去车后翻出调料香料配菜
两人都饿了,喝一碗汤不顶事,时间紧,野鸡肉没时间腌了,翻炒野鸡肉时苏叶多放了些姜和米酒,蘑菇粉皮没泡,洗洗就扔进去
两刻钟后,夫妻俩在马车里吃上热腾腾的饭菜,一锅腊味饭,一锅野鸡肉煲
腊味饭味道自不必说,没想到做法粗暴的鸡煲竟然也相当好吃
两人实在饿了,闷着头吃,吃饱了,腊味饭还剩两碗饭,香辣鸡煲只剩下一点汤底,放下碗筷,夫妻俩都满足舒一口气
苏叶看了看装腊味饭的砂锅,说:“我还想吃锅巴,你要吗?”
谢卫华朝车门外伸腿,说:“休息一会,临走前再吃”
苏叶笑:“行吧”,她收拾残局,鸡煲剩的汤味不错,虽不舍,她还是倒掉了,一个锅两幅碗筷,收拾得很快,东西都放回车后,她重回车里,谢卫华把砂锅拿下,小炉升起火红炭火,马车里降下去的温度又升起来
谢卫华搓苏叶冰凉的手,:“现在天还太冷,我们该四月后再出来”
苏叶头靠丈夫肩膀,懒懒地说:“现在也挺好,我感觉自己变娇气了,以前家里没买下人时,不一样什么都干”
谢卫华低低笑道:“我喜欢你娇气,现在家里什么都步入正轨,不用操太多心,你喜欢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苏叶笑了笑:“很奇怪,我觉得拿锄头锄地种菜时心里特别踏实,你说,这是什么毛病?”
“这不是什么毛病,这是人对土地的依恋,你看村里老人没事都喜欢去田里地里转转,家里不用他们干活,他们也要去,甭管能干多少”
“你是说我成了老人了?” 苏叶语气森森。
“不!你在我眼里心里永远十八!”,谢卫华抱紧苏叶,在她耳边说道
老夫老妻了,碎不防及听谢卫华这么一说,苏叶耳朵都红了,手用力拍一下他大腿,粗声粗气说:“说,哪学来的?”
谢卫华嘶一声:“为夫肺腑之言”
苏叶: 老流氓
两人偎依眯小会,把砂锅里的锅巴慢慢靠热后铲出来,卡嘶卡嘶地吃,香香脆脆的,带点腊肉香味,不是一般好吃,夫妻俩像孩子一样抢着吃
重新启程,谢卫华边赶车边和车里的苏叶说:“进四月,我们再出去转,朝南边去五天,走到哪儿算哪儿,如何?”
出来夫妻俩独处,谢卫华觉得自己和妻子性子能放开,没太多拘束,他喜欢,于是建议
“好”,她喜欢这样无拘无束的样子,一年来一两回也不错
傍晚时分,估计再赶路也来不及在城门关前到达下个县城
下,谢卫华看不远处山脚下的小村庄,和马车里的苏叶说:“今晚我们在这村子投宿吧”
苏叶从车里探出头来,前面一条土路拐下去,路两边是麦田,约两里路的尽头是村庄
“吃了饭再进去,还是提东西去和人一起吃?”
谢卫华顿了一会,说:“去村长家,和村长家一起吃吧,把中午猎的野物拿去”
苏叶笑:“好啊”
两人去车后面,把上门的东西收拾到一个篮子里,放苏叶身边,马车启动,拐下村路,路两边的麦子还没返青,看着发黄,一路看过去,高度和粗壮相差不大,说明整个村管理麦子差不多
进村口,村口路左边的建筑明显是个学堂,从外面大致看还挺大的,这会已经放学了
右边有几颗大树,树下有石凳,这会天冷,也快天黑了,只有三个小童在玩,看见马车进村停下,好奇看过来
谢卫华朝他们招招手,三小孩走过来离马车三米远停下,警惕瞪着谢卫华,谢卫华理解笑笑:“小孩,请问村长家怎么走?”
听说是找村长的,谢卫华感觉三小孩没那么紧张了,不过也没靠近马车,中间那个虎头虎脑的壮小子开口:“进去第二个岔路右拐第二个大门”
谢卫华笑了笑:“谢了,过来我给你谢银”
谢卫华话刚说完,三个小孩拔腿跑了,他愣住,摸摸自己的脸,虽是中年人了,还是很英俊啊,不至于吓到人
苏叶咯咯笑起来,手指戳他后背:“你长得多吓人啊,把孩子都吓跑了”
谢卫华重启马车,说:“这个村子的孩子警惕性还挺高的”
苏叶:“村子离官道近,估计是发生过或听说过孩子被拐之事”
“有可能”
马车驶过,两人惊讶了,两边的房子竟全是青砖瓦房,而且基本上都蛮是半新的
“这个村看起来挺富有的”,谢卫华感叹道
“嗯,刚看村学可不小”
两个岔口不远,没一会就到了,马车拐过巷道,谢卫华就看见第二个大门,刚才说话的壮小子正在探头探脑,看见马车闪进去了
马车在村长家大门外停下,一个严肃的中年人从里面出来,谢卫华下马车,双手抱拳:“可是贵村村长?”
中年人回抱拳礼:“正是,鄙姓郑,兄弟这是”
谢卫华笑道:“在下姓谢,和内子从横县福家村而来,路上游玩,赶不及去县城投宿,想借宿一宿,可否方便?”
中年人一听,微笑开来,说:“原来是谢老板,方便,快请,快请”
谢卫华眼睛一闪,这个村长听说过他
苏叶在车里听村长同意了,下来见礼,郑村长见到苏叶,笑容更甚,两手搓一搓,两眼亮晶晶,笑得很傻:“苏二姑娘,稀客,稀客,快请进”
郑村长称她苏二姑娘,不是谢太太!明显是知道她,谢卫华和苏叶相对一眼,心里惊疑,苏叶不喜欢热闹,去府城县城次数不多,这郑村长怎么听谢卫华说姓谢,就称她苏二姑娘?
不过,两人没感觉到对方有恶意,郑村长自己打开院大门,谢卫华把马车赶进院里,按村长的指点把马车倒车停在空的倒座房,把马车里的篮子提下来
谢卫华把篮子交给还在傻呵呵笑的郑村长:“郑村长,我们中午打的猎物没用完,交给厨房用了吧”
这村长初看精明能干,相互介绍后人变傻得不忍直视,谢卫华心想
郑村长接过篮子,交给探头探脑的壮小子:“拿去给奶奶,去把你爹叔叔们叫回家,再去叫叔公们来陪客,快点”
壮小子接过篮子,应一声跑走
作者有话要说: 患了拖延症晚期,不好意思了,大家网,网,大家记得收藏或牢记, 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

第360章 郑家的感恩
谢卫华夫妻俩刚被村长迎进堂屋,还没坐下,呼啦啦从外面拥进来一群人,男女幼儿皆有,全炯炯盯向苏叶,虽没觉到恶意,可这样被人狂热盯着,苏叶浑身不自在
谢卫华把妻子护在身后,看向村长,开口:“郑村长,这是何意?”
郑村长呵呵笑道:“谢老板,别在意,我们全家对苏二姑娘仰慕许久,这一见到本人,太激动了,呵呵”
郑村长转向人群:“年长的留下,其它人都出去,义文,去看你娘水烧开没,上茶”
“是,祖父”,人群中一青年应一声转出去,随后除了五个中年男人,其它人又呼啦啦出去了
谢卫华和苏叶看得云里雾里,郑村长招呼他们坐下:“谢老板,苏二姑娘,请坐”
几人依次坐下,相互介绍,几个几个中年人都是郑村长的嫡亲弟弟,郑村长郑敬明,年四十八,几兄弟挨个下去都是相隔两岁
几兄弟长得有些像,面貌端正,都是国字脸,身材壮硕,五官和身高稍有不同,不过一眼就能看出是亲兄弟
介绍完,对于几人热切的目光,谢卫华笑了笑,说:“郑村长你们这是认识我夫妻二人?”
郑村长笑道:“久闻二位大名,第一次见,哦,我四弟五弟去年在南丰曾见过苏二姑娘,说来我们家没人不知苏二姑娘”
苏叶好奇,隔了一个府城,竟有人知道她,她这么有名吗?
一个妇女来上茶,郑村长等大家喝几口热茶,为他解惑:“我们熟悉苏二姑娘,是因为叶家,苏二姑娘的舅家,这事说来话长,二十多年前我二十多岁,先是江南发大水,之后两年这边干旱兼蝗灾,粮价大涨
我上有父母,下有妻儿,四个弟弟一个妹妹,那时难啊,钱买粮食花光了,个个面黄饥瘦,别说几个弟弟娶媳妇了,灾难过去,村里不知能活下多少人,那时我父亲是村长也是族长,愁得睡不着觉”
村里好多户已断粮,相互扶持之下也坚持不了多久,去城里府城也找不到活,绝望的是有消息传来,朝振灾银子被劫,幸庆的是没多久就传来土匪被剿了,之后又传来土匪南逃,哪里有人被杀了,闹的人心惶惶,之后没多久就听说土匪在福家村被抓
这是郑家人第一次听说福家村,听说福家村全是两年前江南逃难的灾民,听说虽是灾民,却是相当富有,听说全村人全员练武,无人敢欺,听说
听说太多,他们也没放心上,因为朝庭发下振灾粮食,只能勉强不让人饿死,家里这么多张嘴
之前为活下来,还有接济族人,买高价粮,积蓄全光了,老实说生个病都没钱医治,所以家里为挣钱奔波,哪有闲心去管听说什么
熬过那一年冬天,春天雨水不够,麦苗长的稀稀拉拉,郑敬明依然清楚记得自己当时绝望的心情
三月,官府发下玉米和红薯种子,并发公告怎么种
新的种子,村里人又疑虑,许多人不想种,父亲差他们到府城打听,得知官府说的收成是真的,父亲排除异议,领村里人把种豆子杂粮的地全换成玉米和红薯,官府发的种子不多,这些地够种了
当年麦收,免了田税,卖粮食交了人头税,剩下少量粮食,加野菜,青菜,也只能维持两个多月,地里的两种绿油油新作物是他们的命根子
郑敬明记得当时全村种这两种作物的地里没一根杂草,据说爬地上的红薯叶子可以摘来吃,当时怕摘来影响地下结果,无人敢摘,熬过夏天,到了秋天,玉米成熟,收获时,全村人都哭了,边哭边掰玉米
郑敬明记得自己也边哭边掰玉米,家里三个幼小的孩子冬天不怕饿肚子了,他也不用时刻担心孩子会夭折
当晚郑敬明起夜,经父母房间外面,听做为村长的爹在压抑的哭,年轻郑敬明在黑暗中站立了很久
收完玉米,收红薯,甜糯的红薯无人不喜,能填饱肚子,他们无比感激官府发下种子,之后他们听说这两种粮食是福家村人种出来的,这次听到福家村,他们上了心
灾年一过,婚姻嫁娶,孩子陆续出生,家里人口剧增,各种支出加倍,农闲出去打短工不可避免,县城找不到活,除了老大,他们兄弟几人和族中壮年结伴去府城找活
郑氏十几人在府城的第一份活就是在府城西南给苏东家挖下水道,从挖下水道到砌下水道,从拆房子到建起房子,修路,铺街道,挖房子排水沟,装修房间
两年多那片房子商铺建起来,他们从临时工到长期工,从没一技之长到熟练工,学
会了很多技能,知道了怎么建房,甚至从只认几个字到能会看话本,会画建房图
他们和福家村的人混熟,特别是叶家父子,他们知道了玉米和红薯最初种植,知道了厉害的苏二姑娘,会打猎,能射土匪,会种田,会
他们回家和家人说了,家里人都觉得苏二姑娘是他们真正的恩人!
之后几年他们跟着叶家建筑队伍到处建房子,时间长了,他们听苏二姑娘的事越来越多
苏二姑娘建议福家村建女学堂了,苏二姑娘做出皮蛋了,苏二姑娘做的鞋好卖了,苏二姑娘
说道这里,对面一个脸皮比较年轻的中年人不好意思笑道:“说到鞋,我从叶兄弟那里批货拉到栖来县,很是挣了一笔”
刚才介绍,苏叶知道他是郑家老五,兄弟中最小的,苏叶好奇问:“这么说来,你们和我舅舅表哥们都很熟?”
回答的是比较严肃的郑老二,“嗯,有二十年的交情了,叶三兄弟对苏二姑娘推崇至备”
在叶家三兄弟少量言语中对眼前的妇人有一种崇敬,不仅仅是哥哥对爱护妹妹那么简单,这里有什么隐情他们不会去打听
可是肯定,苏二姑娘能让叶三兄弟对她有崇敬之心,必是做了什么大事才能让他们如此
叶大叔和叶大兄弟可以说是他们半个师父,做关健的活不会背着他们,并教会了他们很多东西,他们心里非常感激
苏叶笑了笑:“我几个表哥很爱护妹妹”
接下来谢卫华和苏叶得知郑家是跟着叶家积累了原始基金,在县城陆续买下三个铺面,府城买不起也买不到
一间专卖福家村的生活用纸,一间卖福家村的磁砖,一间卖家里出产,生意一直不错,陆续置办了两架马车三辆骡车,去年他们去谢家批苹果运到县城,运去栖来县,也挣了一笔
“去年有次去拉苹果,晚上在南丰镇逗留一晚,傍晚时苏二姑娘和孩子在街上吃东西,听傍人说那是谢大太太,我就打量了几眼,唐突苏二姑娘了”,郑老五说
苏叶笑笑:“那真巧,今天借宿到几位哥哥家了”
“荣幸至极!”
“别扶我,我自己走”,一个苍老的声音传进来,郑家五兄弟马上起身迎出去,谢卫华和苏叶也站起来
没一会,一个灰发老爷子和一个满头银发老太太被人扶进来,二老坐下后,郑村长给谢卫华夫妻介绍:“这是家父家母,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住后院,听说是你们,一定要来看看”
谢卫华赶紧道:“是我夫妇二人失礼了,该我们去见礼才对”,二老走路不太稳了
郑老爷子摆摆手:“我儿肯定没说我们还在”,到陌生人家投宿,谁会没眼力问主人高堂还在不在
几个中年人尴尬,他们兴奋得忘记说了
老爷子先叹一口气,后说:“我这辈子最难过的就是二十多年的那个关卡,苏二姑娘,老夫感激你,救了我许多郑家族人,今天能当面谢谢你,了却老夫一个心愿”
苏叶忙摆手:“这功劳我可不敢领,官府在其中非常重要,种子是官府花银子从我们手里买,再发下去”
“不,你家能种出来非常重要”,想起二十多年那场旱灾蝗灾,郑老爷子心有余悸,当年的情况在他脑里还是非常清淅
“对,没有这两样东西,翻过那年,村里人要少一半”,老太太开口了,灾荒可不是开玩笑的,要是没有玉米和红薯及时出来,她六个孩子也不会现在都齐齐整整的,饥饿加一场病,一条命轻易没了
谢卫华笑道:“都重要,这个不用争,都过去了,现在好生活来了”
“对,我小时候不敢想像会有这么一天”
“对啊,家里几个小子还进了南丰书院读书”
“点灯摆饭了,吃饭,谢兄弟,今晚好好喝一杯”
男人那边喝酒兴致高昂,女人这桌,苏叶坐在老太太旁边,听她说二十多年前的慘状,老太太告诫儿媳孙媳孙女要有感恩之心
二十多年,过去久远,当时福家村建了河坝,挖有水井,苏叶以为其它的村庄相差不会太大,现在一听,原来不是
她理解了郑家为何叫她苏二姑娘网,网,大家记得收藏或牢记, 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

第361章 碰见
晚上饭菜味道还可以,主人家热情,苏叶知道客人吃越多,主人家越开心,加上也很饿,不客气地吃到八分饱,她饭量大,吃八分饱可是吃了不少,果然,郑老太太和其它妇人见她吃得多,脸上笑容越灿烂。
刚吃完饭,就有妇人扶着俩老太太颠颠上门来见她,俩老太太一见她,就要行礼,苏叶赶紧闪开,扶她们坐下
俩老太太一个劲说些感激的话,郑村长家人说官话带当地的口音不重,她能听清,这俩老太太说话口音重,苏叶听懂一半,半蒙半猜,加上有两个小姑娘给她翻译,勉强能交流,不断有人闻讯而来,房间里挤的满满当当的
苏叶耐心听她们讲话,人老了,都喜欢念叨过去,老太太们说最多的就是二十多的那场天灾,那也是她们这一生最难忘的事,最难过的坎
她以前是没这种耐性听的,之前时不时去看望外公外婆,外婆和叶梅陈兰也喜欢念叨以前的事,时间长了她也习惯了,听这些老太太讲古,她没任何不耐
中、青年的妇人暗自佩服,她们可怕老太太们讲古了
夜深人静,谢卫华喝了酒睡得很沉,苏叶却睡不着,她想不到,二十多年过去,会有人记着她的恩,心里满满的胀感,被人真心感谢的感觉真的很好,既自豪又有种恐慌
苏叶觉得粮食问题解决了,又出了人口问题
清朝时期,海外传来一根红薯藤,百年时间,人口从一亿膨胀到四亿,现在高产的农作物都有了,人口增长更快,朝庭或因人头税的增收而高兴,没有意识到人口剧增带来的负面影响
随着一代一代成长,无数大家分小家,小家又经二、三十年成长成大家,又分小家,在农耕社会中,田地越分越少,越来越多荒地被开,然后
苏叶打了个寒颤,这个问题太深了,这不是她能想明白的,也不是她能解决的,翻身无数次后,抱着谢卫华的胳膊迷糊睡去
次日一早,吃过早饭,马出从村长院里行出,路两边挤满送行的人,马车走得慢,不停有人从外面塞东西进马车里
经过昨晚,苏叶没有拒绝,接受了大家的心意,撩起车帘,眼里热热的,和他们挥手告别
出了村口,马车后面还跟着许多人,上了官道,大家才停下脚步
马车走远了,苏叶从车窗回头远远看村子一眼,回头擦掉眼泪,笑道:“华哥,有没有觉得我很伟大?”
谢卫华回头点头应道:“有,你最好了!”
他看回前面,笑道:“昨晚郑大哥们灌我酒,要我好好待你,不然跟我没完”
进城赶集的人一般天没亮就启程,这时太阳升起丈高,路上人很少了,谢卫华搁下缰绳和马鞭,让骏马自己拉车慢慢走,他转身进了车厢坐下
苏叶手探他额头:“酒没完全醒吗?”,不至于吧,她知道丈夫一直很有分寸的
谢卫华手握她的手:“全醒了,我没事,早上起来你有心事,怎么了?”
,妻子情绪隐藏再好,他也能看出妻子心里有事
苏叶顿一下,把昨晚想到的说了,谢卫华听了,说道:“我觉得不是什么大事,我们村里人生活好,注重养生,部份人才长寿,一般的老百姓没这个条件,长寿的人并不多,加上就算生的多,不是所有孩子都能长到成年”
谢卫华没说出口的是,许多老百姓生了重病,没钱医治,熬着熬着人生就到头了
每有大灾加疫症,人口必然骤减,严重的还会十室九空,虽人人希望人间长长久久太平祥和,但不可能!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